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04 09:13:20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科学教案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必备)科学教案5篇

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丰富幼儿(幼儿食品)关于红、黄、绿、蓝等颜色方面的经验,初步了解颜色可以变化。

  2、引导幼儿学说“我给太阳妈妈(妈妈食品)找到了x x颜色宝宝(宝宝食品)。”

  3、知道一些常见事物的颜色代表的含义。

  二、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天亮了,小朋友快醒醒。我们一起到花园里去锻炼身体吧。”(随音乐做律动)

  2、“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听休息音乐做放松运动)

  3、“瞧!那是什么?”(太阳慢慢升起)

  4、“我们一起跟太阳妈妈问好。”

  (二)、太阳妈妈向幼儿介绍自己和七个颜色宝宝。

  1、“小朋友们好!我是太阳妈妈。我有七个可爱的颜色宝宝。他们是红色宝宝、橙色宝宝、黄色宝宝、绿色宝宝、青色宝宝、蓝色宝宝、紫色宝宝。”

  2、以“幼儿呼唤颜色宝宝的名字,发现有的颜色宝宝不见了”的形式引出话题,激发幼儿找颜色宝宝的兴趣。

  (1)“我们也来和颜色宝宝们打个招呼吧!红色宝宝你好!橙色宝宝你好……咦!哪个宝宝不见了?”

  (2)“这些宝宝真调皮,肯定藏在花园里。”

  (3)“我们来帮太阳妈妈找颜色宝宝,好吗?”

  (三)、找颜色宝宝。

  1、幼儿帮助太阳妈妈在花园里寻找颜色宝宝,找到后相互交流,并学说“我给太阳妈妈找到了x x颜色宝宝。

  2、幼儿将找到的颜色宝宝送回家。(把颜色宝宝插在太阳妈妈身上相应颜色的口袋里)

  4、太阳妈妈和幼儿共同检查颜色宝宝是否找对了家。(重点向幼儿介绍青色宝宝)

  (四)、颜色宝宝遍变魔术。

  1、“我们帮太阳妈妈找到了颜色宝宝,她呀要请颜色宝宝给我们表演个魔术。”

  2、教师表演:红色颜料与蓝色颜料调和变成绿色。

  (五)、引导幼儿了解不同颜色所代表的含义。

  1、“太阳妈妈的这些颜色宝宝个个都有本领,他们可以告诉我们好多事情。”

  2、出示生熟西红柿,请幼儿判断哪个是生的?哪个是熟的?

  “一个西红柿是红的,所以它是熟的;剩下的一个西红柿是绿的,所以它是个生西红柿。”

  3、出示红、绿灯。让幼儿了解红、绿等的不同含义。

  (1)这是什么?”“听听看红灯说了什么?”(停下)

  (2)“这是什么?”“听听看绿灯说了什么?”(请通行)

  (六)、让幼儿理解彩虹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

  1、“现在,颜色宝宝要一起给我们表演节目了。瞧!它们在一块变成了什么?”

  2、“弯弯的,像一座桥一样在天空中,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彩虹。”(幼儿学说)

  3、“彩虹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个颜色宝宝组成的。”

  4、“你们见过彩虹吗?”“到了夏天,下过雨之后太阳一出来,我们就能看见彩虹。”

  5、“老师这儿有几张彩虹的照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七)、联欢活动。

  1、“现在,我们和太阳妈妈、颜色宝宝们一起来跳个舞吧。”(音乐)

  2、“天不早了,太阳妈妈要带着她的颜色宝宝回家了,一起和太阳妈妈和颜色宝宝说再见吧。”

  托班科学活动教案——纸宝宝朋友

  活动目标 : 1、看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纸。

  2、尝试用团、抛、踢等不同的动作玩纸,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餐巾纸、手工纸(红黄蓝绿)、 报纸、超市的广告纸;纸箱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这是——出示纸袋。可以放什么?我在纸袋里放了,宝宝喜欢的纸,猜猜看是什么纸?

  2.看看讲讲。

  (1)餐巾纸 (生活)---边出示边说 这是---餐巾纸。

  教师提问:餐巾纸帮宝宝擦什么? 你是怎么擦的?

  儿歌:餐巾纸,折起来,擦鼻涕,真干净。

  (擦过的餐巾纸放哪里?)

  (2)我的纸袋里还有——出示手工纸 (颜色)

  提问:这是什么颜色的手工纸?(红黄蓝绿) 手工纸可以干什么?(可以剪、可以撕)

  游戏:手工纸变变变,变架飞机飞飞飞……

  (3)超市的'广告纸 (认说日常用品)---

  提问:小朋友在广告纸上看到了什么?

  讨论:你想到超市买什么东西?

  (4)我们再看看,纸袋里还有—— 报纸 (新闻)

  提问:报纸是谁看的?报纸上有什么?

  小结:宝宝长大了,也来看新闻、看故事。

  3.玩报纸

  (1)超级捏捏捏!(团成球)

  捏捏捏,用力捏。谁的球小?谁的球大?

  (2)抛——我的报纸球,飞起来喽!

  踢——我的报纸球,踢起来喽!

  滚——我的报纸球,滚过来喽!

  4.送纸球宝宝回家。

  托班科学教案:爸爸的大手

  【设计意图】

  爸爸是孩子孩子最亲近的人之一,为了增进父子之间的感情,设计这一节活动课。让孩子感受父亲的伟岸,感受父亲的本领,并为自己的父亲感到自豪。

  【活动目标】

  1.能判断、比较手的大小。

  2.能说出爸爸大手的本领,为爸爸感到自豪。

  【活动准备】

  1.爸爸和宝宝在家里一起准备好材料(在A4纸的左侧画上爸爸左手的轮廓,宝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饰纸张的四条边,在右下角写上宝宝的名字),带到班上分组摆放的各桌上。

  2.每桌一个小盘,一块抹布,盘中放一块浸过红颜色的湿海绵。

  3.《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歌曲磁带、录音机。

  4.幼儿用书第1册第2—3页。

  5.尽量请爸爸来园参加活动。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是让宝宝判断比较手的大小。

  2、难点是让宝宝说出爸爸的本领,为爸爸感到自豪。

  【活动过程】

  1、手指律动,引起兴趣。

  与宝宝围坐在一起,做手指律动操,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2、引导宝宝寻找自己爸爸的大手印。

  教师出示一个大手印。

  “老师这里有一个大手印,是哪个宝宝的爸爸的?你能找出自己爸爸的手印吗?”

  “你是怎样找到自己爸爸大手印的呢?你们把爸爸的大手打扮的真漂亮啊。”

  让宝宝从桌上的手印中找出自己爸爸的手印。

  3、启发宝宝说说爸爸大手的本领。

  (1)请宝宝将自己的小手放到爸爸的手印上,比比大小。

  “宝宝和爸爸,谁的手大,谁的手小?”

  (2)鼓励宝宝讲讲自己爸爸大手的本领。

  “爸爸的大手会做什么事情呢?”

  “爸爸的大手能做这么多事情,可真厉害啊。”

  “你们的爸爸棒不棒啊,你们的小手什么时候能像爸爸一样呢。”

  4、手掌印画:大手拉小手。

  “宝宝喜欢爸爸的大手吗?我们怎样才能和爸爸拉拉手呢?”

  “咱们在爸爸手掌旁边也印上自己的小手掌吧。”

  播放背景音乐《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引导宝宝将右手手掌在海面上轻轻按几下,在爸爸的大手旁印上自己的小手印。

  5、亲子活动。

  为进一步让宝宝感受爸爸大手的力量,体验亲子游戏的快乐,设计亲子游戏“运西瓜”。

  爸爸在场的可与宝宝一起做游戏,不在的利用家长联系栏介绍游戏规则。

  【活动延伸】

  1.帮助宝宝将作品贴到墙饰“大手拉小手”专栏中。

  2.带宝宝看幼儿用书,引导宝宝讲讲自己和爸爸的事。(泰安市宁阳镇中心幼儿园 刘晓慧)

  托班科学教案:好玩的沙子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的操作尝试活动,感知沙的特性:沙是松散的、一粒粒的、细小的、不溶于水的。

  2、初步了解沙的用途及教育玩沙的安全。

  3、通过玩沙活动激发幼儿的愉快情绪,培养初步的探索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玩沙工具(铲、胶碟 、 、耙等)、水、手巾。

  活动过程:

  一、把幼儿带到沙池边,以玩沙导入学习活动,引出活动主题并进行安全教育。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沙),对啦,你们喜欢玩沙吗?

  今天,我准备了很多玩沙工具,待会请你们用手玩一玩,用脚踩一踩,跳一跳,讲一讲你发现了沙有哪些秘密?告诉老师或者同伴们!不过你们玩的时候,请注意:不能把沙往上抛,要保护自己和同伴的眼睛和鼻子,不要用脏手揉眼睛。知道了吗?

  二、通过各尝试活动,初步感知沙的主要特征。

  A、幼儿自由玩沙。幼儿通过团沙、踩沙、筛沙、把水放到手上的沙里,然后再把沙放进水里等操作活动,感知沙的特征。

  B、师生一起归纳沙的特点:沙是松散的、一粒粒的、细小的、不溶于水的等。

  三、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沙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师:你们知道了沙有这么多秘密,那么沙有什么用呢?(沙可以用来建房子、铺路、彩沙可以用来作画、装饰等等。)

  四、幼儿用沙进行建筑活动,感受沙带来的乐趣。

  师:好,我们来当建筑师,把你想建的东西建出来吧!(幼儿自由构建)

  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抱皮球》

  托班教案

  活动目标

  尝试向下掷球并在球的回弹时将球抱住。

  活动准备

  大皮球人手一个、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皮球,请宝宝自由的玩玩,引起宝宝的游戏兴趣。

  1.教师:宝宝们有没有玩过大皮球,谁来说说大皮球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大皮球想和我们玩游戏,它想和我们抱一抱。

  二、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抱皮球的方法。

  1.教师:大皮球、圆又圆,我来抱它玩游戏,向下抛、弹回来,接住皮球笑嘻嘻。

  2.教师示范:向下掷球,当球回弹时立即将球抱住。

  多次示范后引导宝宝徒手练习基本动作。

  三、边念儿歌边引导宝宝做抱球的练习。

  1.请宝宝散开,不要挤到同伴。

  2.如宝宝的皮球回弹的太远抱不到,提醒宝宝向下掷的时候不要太远。

  休息时请宝宝观看老师表演球的多种玩法,如自抛自接、踢球、拍球等。

  四、请宝宝将皮球送回家。

  探索自然《雨是什么样子的》

  托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宝宝感受雨的美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说说雨是什么样子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动感图片—下雨了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看动感图片—下雨了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天气怎么样了?(下雨了)

  2.提问:仔细看看,雨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说出,长长地、哗啦啦的、湿湿的。)

  3.教师小结:雨是细细的,长长地,有哗啦啦的声音,是从天上落下来的,还是都透明的。

  4.让幼儿思考:为什么说雨是透明的呢?

  通过观察图片,让幼儿感知,理解“透明” 的含义。

  教师告诉幼儿,因为我们能看到远处的大树、大山还有小船。

  5.教师拿一块小玻璃,加深对透明的理解。

  嘢!我看到小朋友了,玻璃是不是透明的呢?

  6.让宝宝回家找透明的东西。

  水杯,塑料袋子等。

  套圈游戏

  托班教案

  活动目标

  通过幼儿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在游戏中体会快乐。

  活动准备

  套卷工具

  趣味练习

  ■ 活动办法

  [导入]

  出示道具,我们今天进行比赛。引起孩子的兴趣。.

  [展开]

  ①讲述要求和规则,把孩子分成2组,兔子队和猴子队看那个队套的圈最多。

  ②在线内抛圈 那个队套中的比较多,那个队获胜。.

  ③并注意,没有游戏的小朋友在后面排好队。.

  ④游戏开始,幼儿积极的参加,老师注意观察。

  游戏第一节结束,提示引导幼儿怎样可以更加准确的套中,掌握方法,游戏再继续。

  [结束]

  整理收拾,集中幼儿分享好的方法,并”颁奖“给获胜的队伍,没有获胜的有安慰奖。

  注意在活动注意安全,孩子在游戏中,不要推 和拥挤。

科学教案 篇2

  一、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是我们托班一个“玩沙玩水真快乐”主题下的一节活动。在依据托班宝宝对水的喜爱,喜欢玩水的特性,设计本次活动。考虑到让孩子在游戏中巩固对水的颜色认识,安排了颜色分类环节。为培养孩子主动探究和对科学的兴趣,积极引导孩子的自主的发现和加入多环节的尝试操作。而托班的孩子需要在多动手操作的过程来增加他们的经验感知。所以本次活动是紧紧围绕孩子特点和已有经验来展开的.,特别考虑到孩子自主性的培养。

  二、活动目标:

  1、能对水变色现象感兴趣,能知道水变色是由颜料加入产生的。

  2、能大胆的尝试操作摇瓶娃娃,并对瓶娃娃按颜色进行分类。

  3、能大胆尝试探究水变色的颜色,能大胆的将颜料加入到水中,观察水的变化过程。

  三、活动准备:

  1、人手一只透明矿泉水瓶(瓶盖上放好颜料红、黄、蓝)、三个大筐子(红色、黄色、蓝色标记)

  2、四组透明塑料盒子,装上清水,每组三个滴管、三色颜料(红、黄、蓝)

  3、三色卡每种颜色四张。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能对水变色科学现象感兴趣,并能准确的对颜色进行分类与辨别。

  难道:幼儿能自主的进行科学的探索,能大胆的进行活动操作,活动过程秩序井然。

  五、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今天老师变成魔术师咯!给小朋友变个魔术吧!仔细看清楚咯,老师的瓶娃娃会发生什么变化!老师又是怎么变的!

  2、老师双手用力摇瓶娃娃,边念“咒语”:“变、变、变!”

  3、引导幼儿说说瓶娃娃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引导幼儿尝试操作摇瓶娃娃1、刚才老师是怎么变的?(双手握瓶子,用力摇,边念咒语“变变变!变变变!”)2、请小朋友做一回小魔法师来变一下魔法,尝试将瓶娃娃变身!

  3、幼儿操作摇瓶娃娃

  4、检验魔法师是否都合格,给魔法师贴上相应颜色的花。

  (三)引导幼儿将瓶娃娃进行分类

  1、请小朋友将瓶娃娃分别送人相应颜色的家。

  2、检验是否有瓶娃娃送错家。

  (四)引导幼儿探究水变色的原因。

  1、教师拿出同样有颜料盖子的瓶娃娃。小朋友,你猜猜看颜色会是哪里变出来的?

  2、引导幼儿找找变色的原因在哪里。(尝试在瓶盖上找一找)

  3、小结:原来是瓶盖上装上了颜料,颜料加入水中,水就会变颜色了。

  (五)变色游戏

  1、小朋友真能干,居然能把魔术的答案接开了。老师还想到一个好玩的游戏“颜色变变变!”

  2、老师拿一个大滴管,将颜料(红色)吸到水箱里,引导幼儿观察水的颜色变化,在那搅拌棒将颜色搅拌均匀。

  3、教授滴管使用的方法:小滴管,小脑袋挤一挤,松一松;小水箱上再来挤一挤,松一松。

  4、引导小朋友上来尝试将自己喜欢的颜色滴进去,观察变化引起兴趣。

  (六)活动延伸我们去班级里,每个宝宝都去尝试玩一下颜色“变变变”游戏。

  1、托班体育:颜色找家

  2、认识红黄绿—托班游戏教案

科学教案 篇3

  一、 目标:

  1、 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观察活动,体验看、听、摸、闻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体会到科学观察可以了解更多的事情。

  2、 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感悟到自然界的美妙、研究自然的乐趣,从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研究活动。

  3、 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交流、合作对学习的作用。

  4、 使学生领悟到大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体。

  二、 重点:

  开展科学观察活动,体会到科学观察可以了解更多的事情。

  三、过程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教学方法――期望达到的目标

  一、引入(1-2分钟)

  1、 谈话引入。

  师:今天我们给大家上一门新的学科《科学》。

  师:同学们一定会问,《科学》是学什么呢?它有哪些内容呢?我告诉你们,科学课有很多生动有趣的内容,比如,火山、地震、宇宙、天气、植物、动物、人体、电、光等。现在我先把《科学》第一册的内容用小图标来表示,你们猜猜这些小图标分别表示什么内容。

  师∶同学们一定要问,这些内容怎么学呢? 我告诉你们,每个单元都有许多有趣的活动组成。我们学科学就是要亲自参加、经历这些活动。比如观察蚂蚁的身体,测测蝗虫跳多高,看看蜗牛是怎样爬的。通过这些活动长知识、长才干、长智慧。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2、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这里有一幅图,仔细看看图上有什么,然后告诉大家我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的?

  1、 引入――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

  2、引入――激发看树的兴趣。

  二、看图片上的树

  1、 出示一张树的图片估计。

  请你先看1分钟,估计你能发现多少点情况?还有更多的吗?

  2、 组织学生交流、倾听。

  请几位同学上台来说看到了什么,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能一口气说多少点情况。

  注意:做到不重复的补充介绍。

  3、 再次估计。

  你们再估计一下,看这幅图你最多能一口气说出多少点情况?

  1、看图先估计数量――激发起想看得更多的欲望。

  2、 老师用手势、用问题――鼓励发言的学生,帮助其他学生倾听发言。

  3、 对图片中能发现的内容作一个上限估计,为后面活动得到的数字作好比较的准备。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教学方法――期望达到的目标

  三、回忆在树前曾看到过什么。

  1、过渡:难道一颗大树真的就只有这么多点情况吗?(曾在树前看到过其他情况)

  2、回忆:

  回忆在一颗真正的'大树前。曾经看到过什么?数数能说出几点。比看图的发现是多还是少?

  3、小组内交流:

  小组内说说你自己曾经在大树看到过的情况是否比看图的多?

  4、全班讨论:

  为什么在真正的大树前看到的情况比看这张图片的发现多得多?

  1、师设问――过渡到真正的大树。

  2、师追问――调动深长的回忆,互相影响引发回忆内容。把内容控制在自己真正看到过的范围内。

  3、生分小组讨论发现真正的树的内容比图上看到的多。

  4、讨论、师追问――进一步明确为什么会多。

  四、引导学生从看树到观察一颗树。

  1、 设问:

  在真正的大树前看到过的内容比看图片的内容多得多。如果我们现在到校园里去,站在一颗真正的大树前――请估计 一下自己:你看到的内容会比图片、比我对大树的回忆多还是少?

  2、 思考:

  天天都看到过树,为什么再去看看,会看到更多的内容?

  3、什么是观察(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1、一步比较――为提出“观察”做准备。同时激发学生实地看树的兴趣。

  2、 “有目的地看”

  3、追问――初步认识观察与看是不一样的。

  五、交流观察的

  内容和方法

  1、 提问:

  如果现在去一颗树底下,你想观察树的什么?怎么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2、 小组讨论:

  看看你们小组会想出多少种观察的内容和方法?

  3、 交流:

  哪个组先上来说说,其他同学听听是否可行,有没有建议或补充,对他们进行帮助。

  4、提出观察建议:每组观察一颗树。用各种方法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建议课后观察更多的树,下一节课要描述自己观察的那颗树。

  1、设问、追问――推动学生想一想观察的内容。

  2、组织学生自主讨论、交流、争论――希望学生相互启发影响即将开始的观察大树的内容和方法。

  3、师生共同交流――简要了解观察大树不只是用眼睛,包括眼、耳、鼻、舌、手多种感官的运用。

  4、老师的建议――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观察、记录和描述。用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观察、记录和描述。鼓励学生观察更多的大树。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教学方法――期望达到的目标

  六、观察大

  学生分组观察大树。

  老师观察学生的观察活动并参与。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

  2、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等气体。

  3、知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尊重事实,重视证据,能对空气成分的实验提出质疑。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是了解空气的成分。

  2、教学难点是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准备:

  三只相同的蜡烛、去底的塑料瓶、水槽、红水、火柴、冰、水盆、筷子、胶带等。

  《3、空气中有什么》学案:

  一、我看书:看实验图示,读实验说明。

  二、我思考:思考书中提出的问题。

  三、我能做:

  1、上网查找资料:空气有哪些物质组成的?

  2、上网查找资料: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3、带一杯冰或一矿泉水瓶冰,用毛巾包好,用保鲜袋扎紧。

  4、请家长帮忙,找一矿泉水瓶的石灰水。

  5、每组带一个打火机,上课用。注意安全,不能随意点火玩。

  四、我总结:通过探究性学习,我知道了:

  五、我提问:我经过思考,还不懂的问题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空气的成分。

  教学分目标:

  1、能够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

  2、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

  3、尊重事实,重视证据,能对空气成分的实验提出质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演示实验1:哪只蜡烛最先熄灭?哪只燃烧得最久?

  (1)展示三只点燃的蜡烛,按图所示。

  (2)猜一猜:这三只蜡烛中,哪只蜡烛最先熄灭?哪只燃烧得最久?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3)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中产生的现象。

  (4)学生讨论:实验中有什么现象产生?

  2、蜡烛罩小杯的熄灭快,罩大杯的熄灭慢,不罩杯的不熄灭,你能解释这些现象?我们今天就研究这些问题。

  二、研究空气的成分

  1、实验2: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

  (1)师:为了弄清蜡烛罩小杯的熄灭快,罩大杯的熄灭慢,不罩杯的不熄灭的原因,我们做个实验。

  (2)学生实验:学生分组按要求做实验,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见书9页)(瓶内水上升)

  (3)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瓶内水上升,因为瓶子内的空间原先被空气占据着,蜡烛燃烧时燃烧了一部分空气,就空出了一部分空间,这时由于大气压力的作用,水就占据了这部分空间。)

  (4)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汇报讨论研究的结果。

  (5)师:这种水上升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燃烧时燃烧了瓶内的一部分空气,这部分空气支持燃烧。)

  (6)小结:也就是说,空气中有一部分气体是支持燃烧的。

  2、实验3:剩下的空气不能支持燃烧.

  (1)想一想:饮料瓶中剩下的空气还能不能支持燃烧呢?

  (2)学生实验:我们继续分组实验,按要求做实验(见书10页),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有什么现象发生?(火柴熄灭了,不再燃烧了。)

  (4)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汇报讨论研究的结果。

  (5)学生小组讨论总结:火柴不能继续燃烧,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剩下的空气不能支持燃烧)

  (6)汇报讨论研究的结果。

  (7)小结:剩下的这部分空气不能支持燃烧,也就是说,空气中有一部分气体是不支持燃烧的。

  3、分组讨论探讨:根据以上的研究,我们现在可以初步确定:空气中至少含有几种气体?他们各有什么性质?(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支持燃烧,一种不支持燃烧。)

  4、汇报交流探讨结果。

  5、小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初步确定: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是支持燃烧的,另一种气体是不支持燃烧的。

  6、那空气中除了有这两种气体之外,还有没有其它气体呢?猜一猜,你是怎么知道的?

  7、阅读资料:空气的组成。(见书10页)

  8、汇报:通过阅读,我们知道:

  (1)空气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由哪些气体组成呢?

  板书:

  氧气21%支持燃烧

  氮气78%

  二氧化碳水蒸气……1%不支持燃烧

  (2)你知道支持燃烧的气体是什么气体?

  (3)不支持燃烧的气体可能是哪些气体?

  9、实验4:证明空气中有少量的水蒸气。

  (1)想一想:空气中有少量的水蒸气,你有什么办法证明水蒸气存在呢?

  (1)学生观察实验:观察学生各自带来的冰冻矿泉水瓶,放置空气中,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

  (2)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有什么现象产生?(瓶壁外有小水珠出现)

  (3)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汇报讨论研究的结果。

  (4)讨论:瓶子外壁出现小水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5)汇报交流讨论结果。(由于空气遇冷,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瓶外壁,说明了空气中存在水蒸气。)

  (6)小结:空气遇冷,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瓶外壁。这个实验很好地证明了空气中存在水蒸气。

  (7)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空气中有水蒸气?(把饼干放在空气中,时间久了饼干会变软)

  三、总结:

  1、现在,同学们知道三只蜡烛,为什么罩小杯的熄灭快,罩大杯的熄灭慢,不罩杯的不熄灭的原因了吧?

  2通过探究性学习,我们对空气的成分有了具体的认识,说说空气由哪些成分组成?

  3、关于空气的成分,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提出来。

  四、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上网查资料,了解二氧化碳、氮气的性质。

  板书:3、空气中有什么

  氧气21%支持燃烧

  氮气78%

  二氧化碳水蒸气……1%不支持燃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1、知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能灭火,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掌握制造二氧化碳的方法和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空气是由那些气体组成的?

  2、通过上网查资料,你知道氮气有什么性质?

  3、你了解二氧化碳吗?今天,我们来研究它。

  二、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了解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1)看书,认识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2)教师演示实验1:制取二氧化碳。

  (3)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很多,如我们呼出的气就有含量很高的二氧化碳。

  2、实验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这是清石灰水,如果倒入二氧化碳,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猜一猜。

  (2)学生分组实验:向澄清石灰水吹二氧化碳,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发生了什么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得怎样?

  (4)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汇报讨论研究的结果:发生了什么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得怎样?

  (5)小结: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

  3、实验3: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能灭火。

  (1)学生猜测:向杯中吹入二氧化碳,阶梯状放置的燃烧着的蜡烛会不会熄灭?是否同时熄灭?

  (2)分组实验,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下面的蜡烛先灭?

  (3)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发生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下面的蜡烛先灭?这个现象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4)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汇报讨论研究的结果。

  (3)小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三、总结:

  1、通过探究,我们认识到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2、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空气中有二氧化碳呢?(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

  3、通过探究学习这两节课,我们知道空气有哪些成分?你需要空气中的哪些物质?不需要哪些物质?为什么?

  四、作业设计:

  1、上网查资料,进一步认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性质和作用。

  2、预习《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板书:

  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能灭火

科学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排序是苏教版教材的新内容,属于过程技能显性化单元。学生在生活中早已接触过排序,生活中的排序远没有科学研究中的严谨,其作用也不一样,本课是以科学研究的角度对排序作更深入的探讨,以让学生重视数据收集过后的整理步骤。

  《排序》这课,主要解决五个问题,

  1、怎样排序――排序要按照事物某特征的序列进行,根据不同的特征可对事物进行不同的排序;

  2、学生用排序的方法整理数据,得出规律;

  3、知道排序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重视整理数据的环节;

  4、知道排序除了按照单一特征,还可以按照两个甚至多个特征来进行;

  5、通过对三种塑料纸的排序,收集数据,并整理数据,对事物进行排序的高级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知道排序的含义,弄清为什么要排序。

  难点是通过自己或合作小组设计的各种排序活动,了解对物体排序所依据的单一特征或多种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铅笔、排序欣赏图片。

  学生准备:

  文具若干,活动记录卡。

  食品塑料膜、普通塑料袋、衣物塑料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层次一:知道排序的含义。

  层次二:了解排序的作用。

  层次三: 知道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是有联系又有差别的。

  过程与方法:

  层次一:能辨别物体排序所依据的一个特征。(分析、概括)

  层次二:通过自己设计的排序活动,能对数据进行排序。(数学能力)

  层次三:能发现排序后的数据、资料的`优点。(分析、概括、迁移)

  层次四:在小组活动中,能辨别物体排序所依据的两个或多个特征。(分析、概括)

  层次五:能比较三种塑料某些性质收集数据资料,并整理这些数据资料,按照顺序排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排序的重要性,重视对科学证据的思考。

  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谈话建构排序的概念)

  1、 大家看一段视频,看视频时,回想这几方面的问题。

  刚才大家看到的视频是29届奥运会的入场式,在运动会的入场式时,经常用到,你注意他们入场人数这么多,显得乱吗,为什么?

  生:按国家排列顺序入场的。

  2、体会排序的广泛应用与作用。

  师:同学们上课间操时,是怎么排序的?

  生回答。

  师:生活中有没有按照其它特征来排序的?

  生回答。

  师: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根据物体的同一特征来排列它们,这种活动就是排序。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排序这种活动。

  二、民主导学

  (一)独立尝试简单的排序

  1、谈话:排序不但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在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也常常要排序,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

  2、尝试独立排序。

  出示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速度记录表(附件)

  学生独立排序,交流排序结果。

  师:从排序后的数据中,你能发现些什么吗?

  3、找出铅笔排序的特征。

  4、根据树干的年轮推测树木的年龄。

  小结:通过排序我们更容易发现数据中隐含的规律,排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

  但是不同的需求排序可能不同,下面请一组同学上来做一个排序活动。

  (二)讨论拓宽排序的特征

  1、小组同学按照身高特征排序。

  2、问:你们能不能按照其他特征进行排序呢?

  是按什么特征来排序的?小组讨论,看那组的方法新、科学、快

  可能性预设:身高、体重、胖瘦、头发长短等等

  3、得出:同样的事物按照不同的特征排序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我们看问题也要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

  (三)分组探究排序的多样性

  塑料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在不同的条件下选择应用不同的塑料,下面给同学们提供了三种常见塑料,请同学们研究它们的不同特征进行排序。

  1、分发材料。

  2、分组讨论、探究如何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对探究的结论进行适当的记录。。

  3、各组交流讨论、探究的结果,其他同学做出及时评价。

  三、检测导结

  1、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根据物体的( )来排列它们,这种活动就是( )。

  2、在科学研究中,排序是一种常用的( )方法。

  自评:

  1、谈话: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什么感受、收获?

  2、学生谈感受、收获。

  四、布置作业

  1、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同,比较下列材料的导热性能,并给它们排序。(提示:较低温度时,手摸感觉越凉的导热性能越好)

  木板、棉质毛巾、金属把手、瓷砖、玻璃瓶。

  2、自选一些物体按照某一特征对它们进行排序。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0

科学教案(精选)09-02

(经典)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经典】科学教案07-23

(经典)科学教案07-26

(精选)科学教案08-07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经典]科学教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