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锦集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理解“称心如意”、“屋脊”、“妖娆迷人”等词语的含义,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感情充沛的句子,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真情。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自读、感悟、探究”等教学策略,品味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文中感情充沛句子的品析,了解课文所表现出的朴实的父女之情————父亲对我无言的爱,我对父亲无限的依恋及怀念,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真情,培养学生的对亲情的珍爱。
重难点分析:
两代人的灯,两代人的情,那灯光所传递的是两代人阴阳两界无法阻隔的亲情,引导想象,体会作者深刻含蕴。
抓住文中作者情感表白的句子,潜心研读,深入领悟作者对父亲的挚爱之情。
抓住文章的线索,理顺脉络的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父子亲情的故事及本课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语引入,激发兴趣,解读课题。
(一)由灯入题(出示课件)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和你们一样喜欢灯,她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就是一盏不寻常的`灯带给她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世界。
(二)解读课题(出示课件)灯祭
“祭”,祭奠。
“灯祭”,用灯祭奠过世的人。(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灯祭情景。
本文以“灯祭”为题,直接点出文章主题,作者是祭奠谁,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怀呢?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一)自读课文,理解字、词
要求:
·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小组合作,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生字、词。
(二)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指名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一)学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1、(出示课件)了解文章主要写了哪写内容,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引导学生感知父亲在世时和父亲去世后两个不同的场景)
全班交流并总结,梳理结构层次:根据时间来分,一部分为父亲在世的时候,一部分为父亲去世的时候。
第一部分(1—8)父亲做的灯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
第二部分(9—14)“我”给父亲送上了第一盏灯表达我的怀念。
2、作者的情感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幸福、快乐→思念、悲伤)
(二)通过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解“灯祭”的含义。
(让学生了解:灯祭实际上是作者对父亲深深的依恋和怀念。)
四、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感受到了作者在父亲去世前后不同的心境,更体会到了“我”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与缅怀。
第二课时
一、品词析句,体会作者快乐的情感。
本单元主题为“情思满怀”,以真情贯穿整个单元。我们就走进这盏灯,体会作者与父亲有着怎样的深厚感情?
(出示课件)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是一盏不寻常的灯。
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那盏灯哪里不寻常?
预设一:父亲想法设法满足女儿的愿望,不厌其烦地年年做灯。
(一)(出示课件)仔细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父亲是怎样给我做灯的。
作者对做灯的过程描写细致,详细具体,让人一目了然,我们好像真的跟着作者看到了那“不寻常”的灯是如何一步步做成的,也正因为“我”年年看父亲给我做灯,所“我”才对做灯的过程熟记于心。
(二)作者为什么这样细致的描写做灯的过程。
父亲每年都为“我”做灯,想法设法满足女儿的愿望,不厌其烦;“那灯是不寻常的”。
预设二:提灯过年带给我无限的快乐。
(出示课件)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而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给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
围绕以上段落学生自己勾画,标注,小组讨论:父亲在世的时候给我带来的快乐,对我的爱。
1、(出示课件)“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到一盏称心如意的灯。”(引导学生理解父亲的灯能做到我满意,肯定付出了劳动,每年都做,不厌其烦灯蕴含了父亲对女儿的伟大的爱。)
2、(出示课件)“我怀揣着一盒火柴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就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擦根火柴点着灯去另一家。”(引导学生理解提着父亲给“我”做的灯过年,心里多美啊!说明了一个小姑娘在父爱的呵护下是多么幸福和快乐,她在炫耀父亲做的灯,也在炫耀着做女儿的骄傲。更包含着提着父亲亲手做的灯“走东家串西家”这种感觉的“不寻常”。)
3、(出示课件)“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教师引导父亲见我吧油都快烧光了,还开心的开玩笑,说明父亲眼里都是对孩子的爱。)
4、(出示课件)“那汪蜡烛油上斜着一束蓬勃灿烂的光,亮丽之极。”(教师引导我之所以感到灯光如此美丽,是因为光中感受到的是父亲那浓浓的爱。)
5、(出示课件)“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教师引导本句运用对比手法,更我们感受到了我的快乐源泉就是父亲。)
6、充分展开以后,再齐读中心段
教师小结:因为有了父亲,作者可以得到一盏漂亮的灯,也可以使家得到光明,有了光明,生活就有了希望和盼头;有了父亲生活也会很快乐美满幸福。生活在艰苦,过年也能得到一盏灯,使年更加妖娆迷人。作者通过一盏灯深深体会到了父亲对自己的爱(出示课件)
二、走进文本,体会作者悲伤的情感
因为享受惯了有父亲的幸福时光,没有父亲的日子是不可想象的。
(一)(出示课件)填空
因为没有了父亲,以前的满院光明变成现在的,没有了父亲,往年的年有声有色,变成现在的,没有了父亲,我再也迎不来父亲送我的,我多么想提着父亲送我的灯。
(二)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怀念的?
作者给父亲送灯来祭奠他,“周围的夜色颤动了一下”让人感觉凝重、伤感。
(三)回归课题,给父亲送一盏灯,来祭奠自己的父亲,流露出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三、回顾文章揣摩表达方法
(一)善于捕捉细节进行描写
第二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做灯过程,文笔流畅,正因为父亲年年给我做灯,所以我对做灯过程才烂熟于心。
(二)文章线索
明线:灯暗线:思父情并举,感悟跟着作者一起欢乐一起悲伤。
(三)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
“但不管它们有多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
这些句子让我们清晰感到了女儿对父亲的热爱和无限思念。让我们不由自主的涌动出一种感动,引起学生的共鸣:去用心体验亲人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幸福,珍惜拥有的快乐和幸福……
四,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长期以来,我们总习惯于强调母爱的力量,可事实上呀,父爱同样也是伟大的。父爱和母爱,就像鸟儿起飞的两只翅膀一样,对我们来讲,都是同样重要的。其实,父亲一直在用他自己的方式爱着我们,包容着我们。有时候,父爱真的是不需要用任何语言来表达的,
(一)(出示课件)
1、面对生活的艰辛,父子俩相依为命……
2、如果说父爱还有其他的表达方式,那应该还有对我们心甘情愿的纵容吧……
3、如今我们已慢慢长大,那你是否依然记起依靠老爸肩膀的感觉?是否依然记起老爸背上的感觉?那种温暖的感觉,惬意的感觉……找到了吗?
(二)孩子们,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让你难以忘怀的父爱深情呢?愿意把它讲给大家听听吗?
(三)总结升华: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浓浓的父爱。现在我们应该感受得到,父爱不像母爱那样洋溢在外,但却一样深厚宽广如海洋。如果说母爱是山涧的小溪,是那样的绵长而具体,那么父爱就一定是小溪所缠绕的那座高山,是那样的厚重而坚实。父爱是一本大书,年轻的儿女常常读不懂它,直到真正长大再重新打开这本大书之后,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挚的心。我相信,你们读懂自己的父亲,不会太晚!
五、拓展延伸
(一)迟子建的《白雪的墓园》、《不灭的家族》、《遥渡相思》《重温草莓》等。
(二)仿照第二自然段“做灯”的过程的描写,你能把一种东西的制作过程写出来?比如包书皮、扎风筝、做柳笛……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知:识字15个,写字7个。
2.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认识到学习任何本领首先要打好基础,从基本技能做起。
3.培养学生合作、自主探究的意识,以及分析综合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展示鞋盒子。)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让坐在教室不同位置的学生分别描述一下这个盒子)其他同学评判一下,他们说的内容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同一只鞋盒子,各人看到的样子却不同呢?难道他们都说错了吗?(没有)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观察角度不同)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同样一个东西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结果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故事——《画鸡蛋》(板书课题)大家一齐读一遍。(认生字“蛋”。采取学生自己分析的方法认识这个字)
二、学习新课:
1.自读课文,初步识字。
这个故事说的是四百多年前,在意大利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叫达·芬奇。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画画了。可是他的老师天天让他画鸡蛋。同学们,你们觉得鸡蛋好画吗?(好画)
那他的老师为什么还天天让他画鸡蛋呢?你想知道是为什么吗?(想)
那就请你自己读一遍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让几个学生分别说一说)嗯,大家真聪明。现在就请大家读课文吧。
2.检查识字和自读的情况。
大家读课文都很认真,生字都学会了吗?(学会了)那老师把它们从课文中拿出来,你能读出来吗?(能)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我们来试一试。(出示卡片。)
请小组长帮助老师来检查大家认字的情况。小组长用每个同学的生字卡片来检查认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再告诉他怎样读。然后我们来汇报各小组的检查情况。(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巡回,了解各小组的情况。及时提醒个别贪玩的`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
已经会读这些字的同学,能不能帮助你们组中那些还不会读的同学把这些字都读会?(能)
怎么教?(让他们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教他们读,把不熟的字多读几遍。)
(学生开始学习,教师继续巡回检查,了解学习情况,组织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大多数学生学完时,教师叫停。简单小结,表扬学生学习努力。让小组长说说自己小组中有哪些同学进步了。教师用卡片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会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学生读得很积极,大多数同学能读熟,个别同学不能全会读。教师小结,肯定学生努力的结果。)
同学们真聪明。刚读了一遍课文就把生字都学会了。谁还能把课文正确地读下来?(提问几名学生读课文)
3.范读课文。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老师也想跟大家一起读课文,行吗?(行)那就请同学们读第一和第三段,老师读第二段,大家用心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好不好?(好)(师范读课文)
4.再读课文,强化识字和阅读。同学们读得真好。现在就请你读给同桌听,同桌在听的时候要注意把他读错的字记下来帮他改正,好不好?(好)开始吧。
5.同学们,课文都读熟了吗?(读熟了)那谁能告诉老师,达·芬奇的老师为什么天天让他画鸡蛋?现在你觉得鸡蛋好画吗?(不好画)(学生回答完后,再齐读一遍达·芬奇老师的话。)
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是怎样做的?(又画了许许多多不同的鸡蛋)
他为什么又画了许许多多不同的鸡蛋呢?(一时回答不上来,可以小组内讨论。)
再后来,达·芬奇怎么样了?(他不管做什么事都非常认真;他成了一个著名的画家;……)
学习了这一课,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呢?
6.小结。
第二课时
1.“开火车”,巩固识字成果。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时,通过“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你能用它组一个词吗?”“你会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吗?”等帮助强化识记。
2.指导写字。“就”“完”“同”三字,学生通过分析字形、结构、找形近字、组词等方式,自己掌握;“许”“件”两字,指导学生自己说出字形上的不同,帮助掌握;“非”“练”二字,先让
学生自己说出字形的结构特点,教师再通过示范书写,指导学生知道“练”字的第六笔是横折钩,不能写成竖钩“东”,“非”字强调笔顺和结构安排,指导写得漂亮、端正、匀称。
4.练习说话。出示下列词语:练习认真观察简单容易非常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进行造句练习。(如果有的学生能够用一个以上的词语进行造句,或者在一个句子里用了一个以上的词语,要及时表扬。)
5.检查读课文,问题延伸,引导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做事情,有没有像达芬奇小时候画鸡蛋那样,很快就不耐烦了?学了这篇课文,今后你想怎样做?说给同学们听好吗?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感受雪景的美丽和下雪带给我们的好处,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会认7个生字,会写6个字。
二、教学难点
感受雪景的美丽和下雪带给我们的好处,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1.认识7个生字,写好6个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
1.雪景图片、录像。
2.生字、词语卡片。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为什么?
2.播放下雪的录像带。
导语:同学们你们看,洁白的雪花从天上飘落下来。它们飘呀飘呀,落到树上、房上、地上,给大地披上了银装,看着这漂亮的雪花,你想说些什么?
3.有一个小作者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雪花,快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然后把生字圈出来,再多读几遍。
2.同桌同学互相指读生字,如果读不准,请你帮助你的小伙伴。
3.反馈生字的读音。请学生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认读生字,如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指读,小组长带读等。
如:纷纷扬扬——扬
小仙女——仙
裁剪——剪
4.把生字词语放回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要把语句读通顺,遇到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读中感悟,品味语言,指导朗读。
1.指名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雪?作者喜欢这场雪吗?你能从哪儿体会出来?
2.根据学生的汇报,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汇报中防止学生不按顺序汇报,教师可根据某一个学生发言,让其它学生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补充。重点指导如下语句。
(1)纷纷扬扬的雪花,像柳絮在空中飞舞,像鹅毛飘落人间。
①你觉得这场雪下得怎么样?
②想不想看看大雪纷飞的景像?(播放大雪纷飞录像片),请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受。
③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
④教师可进行示范性朗读,请学生评一评哪里读得好,然后再请学生练习。
(2)我伸出小手接了一片雪花。瞧,它多漂亮啊!那六角形的花瓣不知是哪位仙女特意裁剪的。
①你们知道雪花什么样吗?想不想看一看?
②出示不同形状的雪花照片。请学生说说看到的雪花什么样,并完成填空练习。
()的雪花
③带着你的体会再读读这句话。
(3)我和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快活地蹦啊,跳哇,笑哇,唱啊!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还有的在滑雪。我们玩得多开心哪!
①你在下雪的时候喜欢干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②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4)大地铺上了洁白的地毯。树上挂满了盛开的.“梨花”。
①想一想“洁白的地毯”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②梨花是什么颜色的?树上挂的是“梨花”吗?说明什么?
③再读一读,读出雪下得大,雪花洁白。
(5)“在厚厚的雪被下,麦苗儿甜甜地睡着,小嘴还不停地吮吸着甘美的乳汁。”
①出示句子:在雪被下,麦苗儿睡着,小嘴还吮吸着乳汁。读一读这句话,说说和课文原句比,有什么不一样?
②说说哪句好,好在哪儿。
你能读出来吗?
③练习朗读。
(6)不仅小作者喜欢这场雪,农民伯伯也特别喜欢这场雪。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读读书上的句子。
①你知道什么是瑞雪兆丰年吗?
②再读一读书上的句子。
(四)练习背诵,深入体会。
1.导语:这么美的景色,用这样优美的语言描述下来,多值得我们积累下来呀!下面就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背诵下来。
2.学生选择背诵的段落练习背诵。
3.说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一段,然后再背诵。
(五)语言训练,回归整体。
欣赏了这么美的雪景,你最想说什么?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继续背诵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检查背诵。
1.请学生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老师用引读的办法,引导学生读课文。
如:雪花是什么样子的?下雪了,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下雪了,农民伯伯为什么喜上眉梢?
3.请学生背诵你喜欢的段落,先让背的同学说一说,为什么背诵这一段。让听的同学评一评,是否背诵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复习生字,自主识记。
1.认读生字、词语卡片,读准字音,读准“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的读音。
2.同桌同学互相指读,互相帮助。
3.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些字。(让学生能够自主记忆,学生可用多种的方法,如以旧字代新字,组词语记忆,编儿歌,顺口溜记忆等等,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三)指导书写,细致到位。
1.请学生认真观察8个范字,说一说,这几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认真观察汉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个别字指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然后再说重点笔画在田格中的位置。
3.请学生提出较难写的字,教师范写。
4.请学生书写。
5.反馈纠正、评议。
6.学生再次练习书写。
7.再选择其他汉字练习书写。
板书设计
28.雪花
美丽→快乐→丰收
(2)柳絮——絮
(3)花瓣——瓣
(4)裁剪——裁
(5)茫茫——茫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语言中的比喻,启发学生观察和想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3、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合作和交往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发现“加偏旁”的识字方法,进行口语交际。
2、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口头表达,顺序清晰,生动具休。
三、教学难点:
1、口语交际 2、自我展示
四、教学类型:练习课。
五、教学准备:收集与春天有关的信息材料。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内当家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老师要带同这们到语文园地里去玩,大家准备好了吗?
2、好,我们开始玩了,今天看哪位同学玩得最棒?
二、我的发现,观察发现。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这些东西之间有联系吗?扇子、剪刀、雨伞、飞机、银杏叶、蜻蜓、蘑菇、燕子。
2、我们看看学习伙伴有什么发现。
我发现燕子的尾巴是剪刀。
(你能把学习伙伴的话说说完吗?)
换一种方法说可以吗?(我发现剪刀像燕子的尾巴)
3、你能用这样的说法说说其他的东西吗?
我发现银杏叶像
我发现蜻蜓像
我发现雨伞像
(也可以反过来说)
4、你在平时的生活中还发现哪些事物之间非常相似呢?(大胆想像、自由表达)。
如:河水像一面镜子。
三、日积月累,积累语言
1、读读认认
(1)读读下面的字、词,试试看你有什么发现?(生字都是用学过的熟字加上偏旁组成的字。)
(2)认一认:你能记住哪个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如:我记住了“材”,我是根据词语“木材”来记住它是木字旁的。
(3)用每组的两个字分别组词。
如:西(西瓜) 牺(牺牲)
2、读读背背
(1)介绍:这是四幅描写春天的对联。
(2)借助拼音自读。
(3)老师范读,生生互读。
(4)说说你最喜欢哪幅对联?把你喜欢的背给同学听。
3、我会说
(1)读读横线后边的词语,想想横线上应填什么?
(2)说说自己想搭配的词语,和其它同学评一评。
(3)课文中还有这样的.短语吗?找出来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增强表达
1、教师播放《春天在哪里》的录音磁带,进入情景。板书春天在哪里。
2、教师启发:从歌词里,你知道春天花在哪里吗?指名回答。
3、教师播放春景图和春天的录像片断;春天有多美,大家都有自己的感爱,让我们再次走进春天,回味一下在春天里的快乐。
4、鼓励学生细细描述自己对春天的情由、感受、启发他们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观方面,从景物、人物、动物、事物等各个方面的描述(板书:春天里的发现)。
5、组织学生谈话,各自在春天里最想做什么,训练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尽量多说,说得与众不同最好。(板书:春天的畅想)
6、教师指名回答并点评。
二、展示平台
1、以春天为题,教师组织学生赞美春天。
(1)喜欢写作的同学在一起练习写话。
(2)喜欢积累诗句对联的同学,抄写收集描写春天的诗句对联。
(3)喜欢画画的描绘春天的图画。
2、组织展示成果。
(1)请写作抽学将作品展示给全班看。
(2)抄写诗句的同学与大家分享佳词美句。
(3)请绘画的同学将作品展示给全班看。
三、宽带网络,拓展学习
1、老师导入:课文中、生活中,我们用眼睛观察,用心感受,发现了春天的美丽迷人,其实春天还有好多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2、布置相关作业
(1)阅读宽带网,告诉我们有关城市代表性的市花。
(2)介绍你知道哪些城市的市花、自己家乡代表性的是什么花。
(3)交流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
①描写春天的古诗 ②歌唱春天歌曲
九、课后小结
十、作业布置
十一、板书设计
十二、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准备好演讲稿,做到材料合适,观点明确。
2.演讲时要做到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
3.演讲时要注意感情恰当,增强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写好演讲稿,让演讲有说服力。
难点:
(1)根据题目,选择合适的材料,例举生动的故事。
(2)注意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增强演讲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名人演讲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段名人演讲的视频。
2.学生交流体会或感悟。
3.导入口语交际——演讲。
二、师生交流。
1.出示演讲的题目。
科学读书锻炼身体健康饮食
2.请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演讲,怎样才能演讲更精彩呢?请大家交流观点。
3.学生交流,老师提炼观点。
(1)演讲的内容要精彩——事例多有代表性、引用名言警句、语言要真挚等。
(2)演讲的水平高超——态度要和蔼、巧妙注意感情渲染、辅以动作等。
4.出示一段演讲稿,学生评析。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人类精神的粮食。
我是在读书中享受艺术美,享受其带来的无穷乐趣。我可以畅游在书的海洋里,坐着轻舟在三峡中勇进,去感受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也可以漫步于塞外广漠的草原之上,去领略王维所点燃的直冲云霄的孤烟,欣赏那动人且让人流连忘返的'“长河落日圆”,还可以欣赏“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阳”如此壮阔的岳阳楼。
5.学生交流演讲稿的特色之处。
(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很有感染力。
(2)富有文采,让人感受到演讲稿的深刻内涵。
(3)观点明确,事例较多,有说服力!
三、准备演讲稿。
1.分小组进行。
2.各人整理演讲稿的内容与提纲。
3.整理好事例、警句等。
四、现场演讲。
1.每小组选取一人进行演讲。
2.设立评委打分。
3.评委点评演讲者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4.公布演讲比赛的成绩。
五、教师总结。
1.生活中离不开演讲,演讲能够让陈述的观点更加明确,让表达的意思更加鲜明。
2.演讲时的注意点。
(1)语言通俗易懂,不要生硬,书面化。
(2)速度要慢,有感情,要能够让听众理解。
(3)增加排比句,以渲染气氛,强化感情,引起听众的共鸣。
(4)服饰要整洁,不要五颜六色。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案02-07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7-22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7-28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27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30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30
小学语文《牧童》教案08-10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12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13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