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精华【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没,解决疑问,理解课文。
2、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解决困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动物能为大自然贡献力量,对大自然的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为大自然贡献自己的力量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鸟的种类很多,而且它们各有各的特点,你知道哪种鸟,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把自己认识的鸟介绍给大家)今天,老师也向大家介绍一种鸟“会植树的鸟”,想认识这种鸟吗?那就赶快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相互纠正字音。
3、出示本课的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4、提出不懂的词语,利用各种形式班内交流解决。
三、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
2、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班内交流汇报。
4、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师生互帮互助解决困难)
5、这些会植树的.鸟的寿命只有三年,但老的一代死去了,新的一代又会跟来种树,这些鸟为大自然作出了如此大的贡献,你想说点什么吗
四、指导书写
指导个别重点、难点生字。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练习6》
第一课时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能流利介绍自己的小制作;学写毛笔字,写好笔画“折”。
一、口语交际:介绍我的小制作
1审题
指名学生读题
分析题中的'要求:一要动手制作,二要说说制作过程。
2指导
(1)学生开始动手制作。教师巡视。
(2)制作完,在小组内举行“小制作展示会”。
(3)我的十分钟:
a组内介绍自己作品的制作材料、制作过程、特点及制作的设想。其他学生听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
b小组内评选出优秀作品。
(4)每组选一件作品上台交流,并介绍制作过程。
(5)在班级评出“最佳作品”和“最佳解说员”。
3、教师小结。
二、书法指导
1、交代本次练习任务:学写笔画“折”。
2、指导
(1)出示本次要练习的笔画:横折、竖折
(2)练写“横折”
A、学生观察笔画,并说说注意点。
B、教师范写,讲清运笔:这是横竖连写的复合笔画,宜用左尖横起笔,行笔至折处,稍停,向右上微提笔锋,然后向右下顿按,再向下中锋行笔,略向内收
C、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注意提醒:折锋缓行,节节加力。
(3)练写“竖折”。
A、学生观察笔画,并说说注意点。
B、教师范写,讲清运笔:这是竖横连写的复合笔画,起笔方法同“竖”,下行时略向右收,至“折”处微微提笔向左,旋即蹲锋右行,右靠笔画时,即提起收笔。
C、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注意提醒:折锋缓行,节节加力。
3、学生练习写“口、巨”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理解“姑娘、桑叶、茧子”等词的意思。
2、步理解课文。理清层次,了解茧生长的整个过程。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字词,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变化。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 认读生字新词。
2、 完成课后第一题,按要求写笔画。
二、 学习第1自然段。
1、 自由读这一段,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蚕卵”,(蚕姑娘产下的卵)。
2、 齐读这一段,读了这段后,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是从哪里读懂的?(春天,从蚕卵里钻出来。)
三、 学习课文的第2—5自然段。
1、 蚕姑娘是怎样的呢?请你读读课文2—5自然段。
读完后用“( )的蚕姑娘”来说一说,还可以“AABB”的.蚕姑娘,或蚕姑娘是“ AABB ”来说一说。
2、 蚕姑娘真奇怪,为什么有的说是又黑又小,有的说是又白又胖的呢?
3、 课文中哪段写又黑又小的黄姑娘,哪段写又黄又瘦的白姑娘,然后哪段又是写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又白又胖—又白又亮的蚕姑娘?指名读,共换了几次衣服?
4、 学习第一次换衣服。
⑴、 自由读课文,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后做了些什么?用波浪线划出表示动作的词。
⑵、 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说蚕的变化。
⑶、 质疑问难,理解“蚕床”等词的意思。[蚕床就是蚕匾](说—问—读)
⑷、 指导朗读。
5、 学习第二次换衣服。
6、 学习第三、四次换衣服。
⑴、 自由读4、5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在写法上与前两段不同,划出来。
⑵、 理解“渐渐长胖”和“渐渐长亮”中的“渐渐”是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词语来代替?
⑶、 齐读4、5自然段。
7、 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1、 完成课堂作业第三题。
2、 用“渐渐”写一句话。
板书设计:
2、蚕姑娘
卵 又黑又小
蚕 又黄又瘦
又白又嫩
又白又胖
一天天发亮
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6、7自然段,进一步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
2、朗读课文。
3、知道“穿、新、嫩、瘦、吞”等词的反义词。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穿--() 新--() 嫩--()
瘦--() 黑--() 晴--()
二、 学习第6段。
我们知道蚕姑娘在蚕床上经过四次睡眠,身体渐渐发亮,然后那么睡了四次的蚕姑娘还会发生些什么变化呢?
1、 看课件后读课文,
2、 重点理解“蚕山”,“盖间新房”。
⑴、 看课件理解“蚕山”。
⑵、 在课件的画面中找找,然后哪些是蚕姑娘盖的新房?蚕姑娘的新房是用什么盖的?“盖间新房”究竟是指什么?
3、指导朗读,重点读好“成了、成了”。
思考:蚕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三、 学习第7段
1、 字句:茧子里头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
“开了窗”是什么意思?“天窗”在哪儿?
2、 看图:说说蛾姑娘在干什么?(产卵)告诉学生:蛾姑娘把卵产在蚕纸上,产完卵就死去了。
3、 指导朗读,“变了、变了”作重点指导。
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四、 朗读全文。 [总结全文]
[总结:蚕儿是个宝,蚕结的茧,可以缫丝,织绸。我国栽桑养蚕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的丝绸就已卖到国外,丝绸是我国的骄傲。]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2、培养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高尔基平易近人,关心青少年的优良品质
2、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3、培养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个性化备课:
一、揣摩作者的写作特点
1、同学们,文章在最后才交代“我”遇到的是高尔基——
骨高高的,又非常面熟的人就是高尔基呢?
为什么作者不一开始就点明这个颧
2、学生自主思考,全班交流,教师总结:作者这样安排确实独具匠心。既符合事情发展的顺序,使事情更真实可信;又使文章跌宕起伏,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使文章耐人寻味。
3、教师拓展:简单介绍用了类似写法的一些作品,并向学生推荐这类作品阅读。
二、“我”读《童年》时大声地哭了,这也是读书地乐趣吗?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学生自主交流
教师小结
三、教师拓展:简单介绍用了类似写法的一些作品,并向学生推荐这类作品阅读。
板书设计:
意外
认识陌生人
看节目:往年之交高尔基
受到礼物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数出学过的字的笔画数,并按笔画数填写。
2、复习巩固学过的字。逐渐养成正确使用量词的'语言习惯。
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儿歌,知道看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使用量词。
教具准备:
挂图、纸做大转盘,词语卡片、字卡、学生准备彩色笔。
教学准备:
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一、我会填。
1、出示子、头、长、出、飞、火,并把花瓶、红花贴在黑板上。
(1)集体认读。指学生说说:题目要我们干什么?
(2)齐读:我会读。
2、学生填写后,交流填写方法。
二、看看读读。
1、出示插图。
2、观察图画,说说图意或编一个小故事。(学生自由发言)
3、读词。(根据学生发言,随机出现文字:白云、木船、小河、小狗、鸭子、野花)
(1)齐读。
(2)自读:一只小狗、一条小河、一朵白云、两只鸭子、一条木船、几朵野花。
(3)对口令。
4、小组讨论:把图中的事物连起来说一说,比比哪组说得好。
(1)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说一说。
一( )画 一( )水 几( )小鸡
一( )阳光 一( )手 几( )房子
几( )鱼 几( )星星
四、扩展练习。
出示读读背背中的插图或看文中的插图,用上数量词表示图中的事物。
第二课时
一、读读画画。
1、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指学生认读.
2、观察图,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3、按要求涂上颜色,并分类认读。
4、游戏:给每个字编号,如图,共14个号,号码位置固定,转盘上的字随转盘转动,停止后,用编号所指的字组词,说句子或背儿歌、古诗。
5、练习:找一找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1)四人小组合作找一找。
(2)汇报、交流。
二、读读背背:东西南北。
1、自读,指学生读,评议。
2、同桌互读,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指导学生认清方向。
(1)早晨太阳从什么地方升起?
(2)说说图中小女孩面向什么地方去上学,推断出其余三个方向。
4、朗读、背诵。(配上动作)
三、扩展活动。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教学实录
教学思考:
下午的时候,面向太阳,方向该怎么说呢?
语文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①通过此次活动,沟通课堂内外,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口语交际:漫游语文世界》教案设计。使学生充分认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②引导学生搜集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初步树立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
③通过写作练习,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二、活动重点
①搜集语言现象并归类整理。
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课前准备
①布置任务,学生分组。学生可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
②搜集调查资料,分组筛选、梳理,把同属于一类型的资料编在一起。
③将同一类型的资料整理成PowerPion讲稿。并将小组资料编成小册子。
四、活动过程
1、导入
通过一个有趣的广告阐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有这样一则奶粉广告:“没有加进什么,不过提出水分,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口语交际:漫游语文世界》教案设计》。”
这则广告从反面人手,从具体的制作过程人手,用形象的语言来表示,在一句“没有加入什么”表现了产品之纯,后一句用“不过”急转,进一步表现出产品纯还不够,还必须没有水分,突出了“粉”的特性,语言简练,12个字中有转折,有波澜,文字浅显但具体形象,初看语不惊人,细品则回味无穷。
2、出示活动目标
五个小组分别展示
①广告集锦:
信心型 功用型 对比易记型 超常搭配型……
②校园风:
精选校园流行语,如:哇噻——、酷毙了! 帅呆了! 咆一一
③口语荟萃:
选取有代表意义的'方言整理分类,与普通话对比并寻找规律。
④街头巷尾:
将店名、招牌、标语的用语分类,阐明自己观点。欣赏优秀的店名如家乐福。
⑤网络语言:7456、886、青蛙、大虾等。
根据语言形式分为四类:文字、数字、英文字母、符号;阐述网络语言的迅猛发展对母语的冲击,初步思考其优缺点。
3、教师总结
①充分肯定同学们的实践,对于同学的思考给予高度赞誉。
②布置作文,任选一题,按照要求写作。
五、活动小结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初步掌握了查找资料的方法,搜集了家庭、校园和社会生活中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沟通了课堂内外,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学生为主体)共同体验
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写作目标:
1. 想象要合情合理,富有创新
2. 发挥想象,把写的生动而丰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段舒缓的音乐
学生:复习本单元所学课文,或课外阅读的想象,重点掌握文中的奇思妙想
教学过程:
1. 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第六单元的四篇课文,这些都充满了作者的奇妙的想象。其实,不仅是课文中学过的这些,我们以前读过的一些文学作品,比如《西游记》也充满了大胆的想象。请同学们回忆这些作品,选择一篇,可以是学过的,也可以是课外阅读过的,说说它们奇在哪里,妙在哪里?
2. 导写:
1)学生自由发言,品析想象的精妙之处。
2)学习知识短文《想象》。
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结合所读作品及平时的生活实际,想一想,什么是想象?想象是怎样产生的?
——运用自己感知的材料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就是想象。
——想象的产生:夸张、综合、拟人化等等方法。
3. 引导
教师播放准备好的音乐,要求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地倾听,并把听到的音乐想象成一幅画面。
写作
一、教学目标
1、写作文是对生活的描述,生活是真实的作文才是真实的,才能写出真感情。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习惯,对生活中的一切细心观察,慢慢口味,积累丰富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感情真切,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三、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1、准备片断
(1) “第二年的春天终于来了……”
(2) 《西湖诗情》
2、录音机
学生自读一些短文(教师推荐《一件小事》、《背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第二单元我们学习过一篇古文《儿时记趣》我们都觉得这篇写得很真实,虽然我们没有“留蚊于素帐”但与之相似的童趣我们也曾有过,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年幼时做过哪些有趣的事呢?
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对说真话的同学给予肯定。
三、引入写作知识讲解,写就是要说真话,抒真情(板书)。
四、学生自读写作知识,概括成两点:
综合实践活动1
[设计思路]
1。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旨在使学生在阅读感受本单元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整体上了解文学、认识文学,从而喜欢文学,并逐渐学会阅读、欣赏文学。
2。 本次活动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查找、阅读、交流、编写、合作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主动探究习惯和互助合作精神。
[活动主题]
主题: 我爱文学
相关话题:①向你介绍我最喜爱的文学作品 ② XX作品给我带来的
[活动形式]
小组、班级交流、评价
[活动过程]
1。 材料准备
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选择文学书刊,广泛阅读,筛选确定具体篇目。或者从过去自己曾经阅读并喜爱的文学作品中挑选最精彩的一篇。作品确定后,再根据作品和阅读的感受从规定的两个话题中择取你感受最深最有话说的一个话题;再反复阅读、揣摩该作品。最后写出发言提纲,或者较为详细的讲话稿。
2。 小组交流、评价
每人在各自的小组内发言交流。交流前师生商定评价标准,如发言是否符合本次活动主题,内容与原作品是否和谐一致,语言是否通顺流畅,表达是否流利清晰。交流发言完毕,每组推出2—3名代表到班级交流。班级交流前,被推选出的代表要对发言稿进行认真的修改,组内同学要积极帮助出谋划策。
3。 班级交流、评价
①在老师指导下,成立一个语文主题活动小组。安排活动主持人,规定交流次序,确定活动评委。
②各小组代表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第五单元)
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读了本单元的课文后,你一定会更加关注科学、热爱科学、追求科学。如今正是信息时代、科技时代。信息、科技的核心是创新。为了展示同学们学习、关注科学的收获,举办一次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或自己的小实验、小发明、小创造。
一、会前准备
1.从各种科技类书刊中查阅,或到相关的科研网站上搜索最新的科技成果。
2.有小发明或者有某种小制作的同学,可将有关的成果或设想用恰当的语言写成书面介绍。
3.了解简单的新闻知识,参阅报刊上的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
4.利用班级黑板报书写会标,分工模拟会议主持人、专家、发布人、记者或其他听众。
二、活动过程
1.小组筛选
在各自分头后,各小组先作交流,而后推选出两人到发布会展示。要求发布人写好新闻稿。
2.发布新闻
各发布人介绍科技信息,或发明人讲解、演示自己的成果。其间记者、听众可提问,发布人简要作答。
3.“专家”评价
请与会“专家”就本次科技新闻发布会的内容、价值、意义作出评价,或就其中某些成果的开发利用前景作出预测。
辅助活动
1.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等在校内搞一个科普宣传周。
有感而发
教学目标:围绕自己日常生活说出自己真正想说的心里话
重点难点:1、说自己想说的'话
2、语句通顺,层次分明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明确目标
1、 导入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说起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来,往往滔滔不绝,口若悬河,闭上眼睛,不假思索即会脱口而出,如数家珍。相反地,对于陌生的人和事,说起来往往冥思苦想、搜肠刮肚,勉强为之,磕磕绊绊,往往言不由衷,辞不达意,甚至“咬断笔头,开不了头”“刚开了头,言语不周”,这样的必然内容空洞苍白,语言干瘪枯燥,读之味同嚼蜡。
怎么办?作文的实质就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只有“为心声”,才能字字真情,句句实意。对于现实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情,切身独到的感受,想说点什么就说点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我手写我口”,就好象老朋友在谈心,敞开心扉,坦诚亲切…… 这,就是第一次“见面文” 的要求。
2、 目标
说自己想说的话
明确:(1)说心里话,恰当选材
(2)文通字顺,层次分明
二、 习作启发
1、 巴金对繁星进行了无数次的观察,获得繁星是母亲和朋友的亲切感受,从而产生了写作《繁星》的激情。
2、 赵丽宏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进行了大量的文学创作,对文学有了深刻而真切的体会,才写出了《为你打开一扇门》。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标题与内容的关系,地毯下的尘土-语文版七年级下教案系列。
2、分析米妮的形象,学会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3、理解美德的内涵,体会故事的深意。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引
1.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读懂意,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充满了神奇浪
漫想象的文段。
2.导入新课。
(二)诵读活动
1.个人朗读、分小组朗读、全班齐读相结合,诵读全文。
2.诵读要求与策略:
①文题是“地毯下的灰尘”,从全文看,这个题目有何深意?
②你在预习时对米妮这个小姑娘的形象已有了初步了解,请在诵读时进一步加深你的感受。
(三)思考活动
1.学生活动要求
将课前预习和课上朗读的感受结合起来,思考读前老师提的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
2.教师辅助策略
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试着另拟课文标题,说说自己的喜好,以体会课文标题的深意,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地毯下的尘土-语文版七年级下教案系列》。
(四)交流活动
1.关于标题的深意
明确:《地毯下的尘土》这个题目就很有深意,耐人寻味。从题目上一点也看不出作者想要说明什么。通读全文便可知,“地毯下的尘土”是课文所叙故事的关节点,它暗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姑娘米妮自觉主动地打扫地毯下的尘土,是表现米妮诚实的一个重要情节,也是揭示作品主题的`一个主要内容。
故事的开头也不像一般的文章那样讲究扣题呀、点题呀什么的,而是从小米妮的身世讲起,经过层层的铺垫之后在故事的结尾部分才点题,告诉读者地毯下的尘土是怎么一回事。
2.米妮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明确:米妮是一个勤劳能干、善良诚实的好孩子。)
3.活动方式
站在孩子角度参与活动,鼓励学生养成敢于质疑、不人云亦云的学习习惯,对所拟标题有创意的,给予肯定和表扬,促成自由争鸣的“场效应”。
(五)品析活动
1.浏览课文
要求:边读边圈出描写小姑娘勤劳的句子。
2.讨论交流
3.文中两次写小姑娘望窗外的风景意在说明什么?
〖明确:窗外的景色是“从未见过的美丽景象”,米妮“津津有味地看着,连干活都忘了”,于是“来不及打扫地毯下的尘土了”;作者又用星星的形象“透过窗户,向她眨着眼”,用星星的语言“那位小姑娘,诚实而善良”来表现米妮内心的矛盾和斗争。第一次描写,引出了故事的重点情节“地毯下的尘土”;第二次描写,引出了米妮内心的矛盾和斗争,也引出一段生动细致的心理描写,使一个诚实善良的小姑娘的形象跃然纸上。〗
◎重点品析“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
【作者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句尾用惊叹号,表明米妮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六)总结活动
1.米妮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一个诚实、善良、勤劳的人是一定会有回报的,故事还告诉读者要养成“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的良好习惯。
2.米妮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结合实际谈谈怎样向米妮学习。
语文教案 篇9
这个单元主要训练学生跟踪式阅读的能力。在处理教材与课外材料的关系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充分挖掘其价值,并由此归纳出跟踪阅读的方法。这样再迁移到课外广阔的天地,学生就不会觉得无以适从了。
处理教材所提供的材料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课文由三个部分组成:一系列的新闻报道、一篇解说词和相关的辅助阅读资料(诸如图表、小资料、旁批等)。这就提示我们在进行跟踪式阅读时,可以有意识地寻找不同文体、不同方式的材料。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比较来挖掘所给材料的价值,使跟踪式阅读更有效果。
所以,我在安排教学内容时,立足于对文本本身的挖掘,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了解新闻的特点、解说词的特点、辅助性资料的作用等,然后通过比较,体会到这一主题事件的意义,尝到跟踪阅读的甜头。然后再归纳出跟踪阅读的方法,并做了很具体的要求,这样,再让学生将目光投射到广阔的课外天地中,去寻找他们自己所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跟踪式阅读的训练。
当学生真正学会了跟踪式阅读的方法后,他们的阅读视野和阅读效能将放到最大,其意义将不言而喻。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跟踪阅读的意识,学习跟踪阅读的方法。
2.学习收集、整理、归纳信息,解读文本。
3.在阅读过程当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在阅读中成长。
[教学重难点]
掌握跟踪阅读的方法并自主向课外迁移。
[教学安排]六课时
1.了解新闻的特点。
2.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3.比较新闻和解说词的异同。
4.归纳跟踪阅读的方法。
5.自主进行跟踪式阅读,课内向课外迁移。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通读八则新闻
1.学生认真阅读前八则新闻,初晓大意。
2.用一句话概括整个新闻事件。
八则新闻报道了小金丝猴从遇险得救到不治身亡的全过程。
3.小组讨论:这八则新闻的标题有哪些特点?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标题的特点:有单行标题。也有双行标题;简练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旬式整齐,讲究匀称等。标题之间的联系:按时间顺序写出了事件的始末。
4.归纳:新闻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主标题旨在提示消息的主题或重要新闻事实,副标题用以补充说明情况或指出内容范围、内容提要等。
(新闻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一点也不陌生。但如何更有效地阅读新闻,学生并非很清楚。所以,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自己看这一浅层次上,而有必要教给学生阅读新闻的方法。此环节意在让学生发现新闻标题的特点和作用,这样,在跟踪阅读新闻报道时,学生可以通过新闻标题很快理清事件脉络,提高阅读效率。)
二、细读八则新闻
1.仔细阅读八则新闻的第l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与标题的联系、与后文的联系。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和看法。
(在交流中,学生可能会发现这l自然段在内容上是对标题的扩充,对新闻内容的浓缩;在形式上各则新闻的第1自然段都差不多。这时,教师便可出示新闻导语的概念。)
2.归纳新闻导语的特点。
导语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所在,读者可以从导语中得到整个新闻的总印象。其特点是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概括性强。
(在新闻的五个组成部分中,除简洁明了的标题外,导语便是对新闻主要内容的概括了。学生掌握了导语的特点,便可有效地加快阅读新闻的速度。)
3.介绍新闻的其他组成部分:主体、背景、结尾。
主体: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结果、原因等要素。
背景:与事件相关的背景资料。
结尾:是整个新闻消息的结束语,它用于提示事实的意义,指出事件发展的趋向,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新闻有五个基本组成部分,在此教师要加以小结,让学生有完全清晰的印象。)
4.学生任意选择其中一则新闻,划出新闻的五个组成部分。
(了解了新闻的组成部分,再进行当堂练习加以巩固。特别要对学生指出的是,这五个组成部分是一般新闻所具有的,但有些新闻可能没有背景部分,有的新闻的结尾就包含在正文中,没有单独成段。)
第二课时
一、列时间表理清事件过程
1.学生阅读课本第160页的时间表及旁批,在前三则新闻报道中,找出与表内各项内容相符之处,作上记号。
(此步骤意在让学生体会运用表格的好处:直观清晰,很快就理清了事件的'发展脉络。为后面的自制表格作基础。)
2.依照时间表的样式,学生勾画出后五则新闻中的时间及事件,完成整个事件的时间表。
(提醒学生注意:除正文外,不要漏掉课文中所提供的资料图表。)
3.各小组合作完成一份时间表,并与其他小组相互交流。
教师点评。
(此步骤则是让学生学会利用表格理清脉络,依照时间顺序,将事件的过程一一列在表格中,还训练了学生的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二、初步交流跟踪阅读的感受
1.在小组内交流:在所列时间表里,你最关注或最感兴趣的是哪些事件?为什么会对此关注或产生兴趣?你认为这个事件有哪些“特别”之处?
参考:①营救对象特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的“国宝”野生小金丝猴。②营救规模特别:除饲养员外,各界人士都投入了营救行动中,新闻媒体、环保志愿者、儿科教授,甚至是产妇、小学生、普通市民等都积极参与了营救。③营救方式特别:产妇授乳,枕巾当尿布,住恒温箱,儿科主任会诊等。④营救意义特别:体现了人类对弱小生命的关爱,引发我们对生态平衡的思考等。
(跟踪阅读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能对整个事件有自己的理解、感受和评论,通过前面的步骤,学生已经了解了事件全过程,在此。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事件的意义及带给人的感受。)
2.假如你只看到了你所关注或感兴趣的那则报道,你由此还想知道哪些情况?你会通过哪些途径去了解情况、获得信息呢?
(此环节的设置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有目的有条理地搜集跟踪阅读的资料。对同一主题的新闻报道往往是大量的,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清晰的思路,搜集资料就会变得杂乱。)
3.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一、阅读《生命的救助》
1.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解说词《生命的救助》,感受字里行间的深情。
2.在这篇解说词中,着重描写了这一事件中的哪些过程?
①发现垂危小金丝猴的过程。
②转送护理的过程。
③“楚楚”得名的过程。
④“楚楚”生病,专家抢救的过程。
⑤“楚楚”离去后,科学家们使之“再生”的过程。
3.各小组任选一处细节,想象拍摄情景,并分工配音朗读。
4.全班评比,比一比哪一组最棒。
(解说词是配合拍摄画面的文字,所以,应该让学生尝试用想象去拍摄,进入角色去朗读解说,这样才能体会到解说词的特点。)
二、比较新闻和解说词的异同点
将这几处细节与新闻报道中相关内容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对这一事件过程的描述。
不同点:新闻报道语言平实客观,没有过多的渲染,旨在报道事实,而且新闻报道来得快。而解说词描写细腻,渲染烘托,画面感很强。突出人类对这个弱小生命的关爱,还触发了我们的参与、感受和思考等。一般都在事件已经结束后,时效性不及新闻强。
(对于同一事件,新闻报道和解说词各有所长。通过比较能让学生明白这两种方式的特点,而且还让学生在跟踪阅读中去搜集不同文体、不同方式的资料进行对比阅读。)
第四课时
归纳跟踪阅读的方法:
1.根据某一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可将各种文体、各种形式的资料都收集起来。
2.资料分类。
一般可分为三类:事件发展过程的资料;介绍相关知识的背景资料;人们对此事件的感受和评价类的资料。
3.将分类的资料分别进行整合,制作读书卡片。
①主线——列出时间表,清晰展现事件全过程。
②背景线——提炼出关键词或拟出简短标题,做成资料卡,以备查询。
③评价线——整理人们的各种观点的要点,制成评价卡。
4.自选一个角度或一个主题,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可制作“感想卡”,也可写“读后感”之类的文章,还可鼓励学生以此事件为话题,写成作文。
5.各小组分工合作,将读书卡片和自创作品装订成“跟踪阅读成果报告”。
(这节课的内容是关键。掌握跟踪式阅读的方法,才能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极大扩充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在跟踪式阅读中得到最大的收获。时间卡、资料卡、评价卡、感想卡的设置,既可独立完成,也可分工完成,给学生以极大的发挥空间。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五、第六课时
迁移阅读,当堂训练,巩固方法。各小组交流成果报告,教师指导并评价。
方式(仅供参考、选择):
1.教师发放一组跟踪式阅读材料(如《“勇气号”登陆火星》《伊朗大地震》《新时代的英雄——杨利伟》等相关主题资料),让学生当堂训练,并完成跟踪阅读成果报告。
2.各小组自选跟踪阅读的主题,列出计划,进行跟踪阅读训练,最后形成跟踪阅读成果报告。阅读主题可以是大家所关注的事件,也可以是大家感兴趣的作家作品。
(对于语文水平较低的学生,建议采用第一种方式,即教师找好某一主题的一系列材料,当然以新闻报道为主,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进行阅读训练,在此过程当中,教师也便于对学生的每一个学习步骤进行指导。对于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则建议采用第二种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他们自己选定主题,列好小组学习计划,进行跟踪式阅读训练。教师则可帮助各小组选择合适的主题,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搜集相关的材料,共同完成阅读报告。)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激发对孔子刻苦好学的学习态度和老子诲人不倦的教学品格产生崇敬之情并体会到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难点:
从文中体会到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读好课题。
二、回顾课文内容,填一填
1、生快速回顾课文,完成题目
孔子()岁的时候,从()前往()拜()为师,孔子和老子的品行受到了人们的()。
2、师引导生读这一段话,生再次观察课题和这一段话,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预设:①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②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受到了人们的敬重?
3、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心句,用﹏勾画出来。
4、出示中心句,生读。
三、品读课文,学习孔子和老子崇高的品行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生交流,理解词语(渊博)
问:孔子前往求学的'时候,他的学识怎么样?
生交流,理解词语(远近闻名),师学法指导:联系上下文
2、出示第一自然段,抓重点词语(年轻、已经、远近闻名、总觉得)感悟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行。
3、师补充:孔子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时比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可他依然坚持求学,说说你心中的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4、生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5、出示中心句: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生小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勾画你觉得精彩的句子和词语,体会孔子崇高的品行,找出精彩的句子多读几遍,说说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2抽生交流
①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②抓关键词“相距上千里”体会行程之远,抓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走”体会行程之难。
③出示地图,学生利用地理位置直观感受“行程之远”。
④想象情景,师生对话
师采访:假如你是孔子,会怎么做?
骄阳似火的中午,孔子,你已经汗流浃背,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好吗?
冰天雪地的夜晚,孔子,停一停吧?
……
⑤指导学生入情入境朗读,以读促悟,感悟孔子“求知若渴”的品行。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⑵学习“师生相见”
师:功夫不负有心人,孔子终于在洛阳城外,见到了自己的恩师,出示插图,想象:孔子会对老师说什么?
①师读文,生一边听,一边勾画作者描写孔子的句子。
②抽生交流:
③抓词语“风尘仆仆”了解孔子的外貌,再次体会行程艰难。
④从动作(上前行礼、再次上前行礼)体会孔子的谦逊有礼
⑥出示孔子的几句话,从语言体会孔子的谦逊有礼。
师学法指导(表现人物的品行,可以从外貌、语言、动作来表现)
出示句子: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师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师预设师:孔子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是不是就到了学习的尽头了呢?
生:不是
师:你们现在上小学,将来还要上中学,再读大学,学习就完了吗?
生:还要上研究生,就是以后工作了,也还要学习。
师:这就叫“学无止境”师板书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3、谈“老子”,感悟老子高尚的品行
⑴生交流“老子”的资料
⑵同桌合作学习,感悟老子的品行
出示学习提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
①边读边画,画出描写老子言行的句子。
②说一说,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你对所划句子的理解。
⑶交流老子的品行
从词语“头发胡子全白了”“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
(体会老子重视人才、谦逊有礼的高尚品行)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⑷角色对话,补充资料(生了解古人自称称名,以示谦虚有礼,对别人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称。)
⑸角色朗读(分小组朗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配乐读)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出示句子: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抽生读、评价(抓关键词:每天、随时,体会孔子求学孜孜不倦,从词语“毫无保留”体会老子的诲人不倦。)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四、小结升华
1、出示孔子画像(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影响到世界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然而,人们不仅佩服孔子的学问,更敬重他高尚的品行。)
五、拓展延伸
1、出示《论语》的精典句子,学生感悟中国的传统文化
2、师生吟诵论语: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7-27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4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