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汇编4篇]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教学难点
1、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制作有关介绍泰国风情、大象及学习内容的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电视新闻节目里我们常会看到“红衫军”集会,你们知道是哪个国家吗?今天的泰国是有些混乱,但课文中的泰国人和泰象相处得那么和谐美好,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美丽的泰国游玩吧!
二、出示课题,生读课题。
三、汇报有关泰国的资料,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四、课件出示预习要求,检查预习
1、开火车朗读,师注意提示“驰、绅”读翘舌音,“彬”是前鼻音,“摩”是二声,“氛”是一声。
2、学生认读生字
3.词句解析.先课件出示要读读记记的词语,再请学生汇报对词语的理解,师出示课件纠正。
4.了解课文大意,说说课文各段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概述了在泰国大象对人群熟视无睹,与人关系亲密和谐。
第二自然段:讲大象是泰国的国宝。泰国最初的发展和兴盛,和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三自然段:通过描述大象的样子与表情来表现泰国人与大象之间没有距离。
第四自然段:讲述了一些实例来说明象是一种很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
第五自然段:讲最使作者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
5、生汇报:人与大象的关系是怎样的,从哪些句子看出来?
五、学习课文
1、抓住重点,深入了解
(1)、泰国人的生活已经和大象融为一体。何以见得呢?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象是泰国的国宝,课文是怎样具体写的呢?你了解到大象还为当地人做了哪些事?你还知道大象能干哪些事?在泰国,没有大象行吗?为什么?
(3)、课文是怎样描写大象的样子、表情、动作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4)、课文哪些地方写了大象的聪明、有灵气?如果你就躺在地上,让大象按摩,你敢吗?a、表演节目,踢球、倒立、行礼谢幕;b、为人按摩c、偶尔还会和人开开玩笑。
2、课文的表达方法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先概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的。
(2)、课文2—5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每一个自然段都有一个明确的表明该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并且都放在该段的开头,是非常典型的`先概述再具体叙述的方式。
师小结:这样,大家读起来就能比较快地抓住课文的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六、总结全文
1.说说学习这课后,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泰国大象的什么?
2.谈谈你心目中的泰国是个怎样的国家。
3、领会课文先概述后分述的写法
七、布置作业
1、仿照课文的表达方法介绍家里的某一小动物。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理解课文表达的主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吴望尧简介
今天我们学习吴望尧先生的太阳船,要注意体会作者的风格,以及通过独特的意象表达的言外之意。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诗歌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诗歌的意象,找出作者写作的思路,
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太阳船的?划分层次,并概括内容:
明确:作者是按太阳运行的时间顺序来写作的,从早晨写到日落时分。
太阳升高以后,光芒万丈
穿过云层之后,霞光一片
没入云层之后,银星千颗
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课堂探究,理解文意
1.太阳在运行的过程中,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金色(早晨)——白色(升高到日落前)——红色(日落时分)
2.“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便缓缓地扯下了帆。”这句诗表达了怎样的含义?
明确:当太阳升高以后,太阳没有的任何阻挡,发出了万丈光芒。
3.“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驶向另一个港湾。”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含义?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比喻。作者用“白银”比喻阳光,用“卸下批闪烁的白银”比喻天色已晚,太阳光逐渐变暗,用“驶向另一个港湾”比喻太阳即将落山。
作者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光线的变化的,给人以美感及想像的空间。
4.“但在它驶进黑暗的时候,船上却焚起了大火”,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太阳下落没入云层,映射出晚霞一片。
第三步、背诵课文,探究中心
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诗歌的.意象以及寄托作者情感或主旨的诗句;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诗言志,作者吴望尧借“太阳船”寄托自己什么情感呢?说一说你的理解?
明确:寄托自己对光明与幸福的渴望,对故乡与大陆的思念。
2.本诗的主旨对你有何启示?
明确:
四、质疑问难,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1.你对本课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
2.你对本课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理解?
总结固趣:
你学习本课之后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预习《女娲造人/袁珂》,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要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2、学会课文中两个生字,“茶”、“谢”,学会课文中的礼貌用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导人新课
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一封信,信是孙悟空送来的。出示卡片:
xiǎomínɡshìɡèyǒulǐmàodeháizi。请同学们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再读一读,(填在课堂作业本上)你们想知道孙悟空为什么夸小明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38课,《孙悟空考小明》。
(二)精读课文
(1)讲读第二段。
①指名朗读,思考:共几句话?
②师生讨论:第一句先讲孙悟空变成谁,[板书:变老师]小明怎么做?(小明说老师好。)[板书:老师好]议一议:小明有礼貌吗?为什么?老师怎么说?(小明好)是呀,见面时,师生应该相互问好。
③指导朗读。小明的话应该读出他的有礼貌。
④齐读这一段。
⑤学法:这一段先讲孙悟空变谁?再写小明怎么做?最后写老师怎么说?
(2)讲读第三段。
①提出问题:a、孙悟空变成谁?
B、小明怎么做?
c、小妹妹怎么说?
按照刚才的学法,带着这几个问题自学第三段。
②师生讨论:孙悟空变成谁?(变成小妹妹)看图说说小妹妹怎么了?小明看见后怎么做?(用“·”点出小明动作的.词)“连忙”可以用什么词代替?“连忙扶”说明什么?(小明乐于助人)指导朗读第2句,“连忙”、“扶”读重音。小妹妹得到小明的帮助后怎么说?(谢谢你)教学“谢”,为什么用言字旁?什么结构?“谢”中间的“身”一撇不出头。老师指导书写,学生在本子上写1个,注意左中右结构紧凑。什么时候要对别人说“谢谢”?
小妹妹有礼貌吗?你从哪里看出来?那么小明呢?(板书:不用谢〕“谢谢”和“不用谢”都是礼貌用语。
③这一段该怎么读?(读出有礼貌的语气),同桌读--指名读一一齐读。
(3)讲读第四段。
①孙悟空最后怎样考小明呢?请小朋友们就照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学第四段,自学后完成填空题:
孙悟空又变成(),小明连忙说:“老爷爷(),老爷爷()。”老爷爷(),小明()老爷爷到门口,说“老爷爷,()!”
同桌讨论交流,碰到生字“茶”,自学。
②师生共同讨论填空题。说说哪些词语看出小明有礼貌?[板书:请、再见]
③指导朗读。要读出小明的礼貌语气。
(三)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孙悟主为什么夸小明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2)从课文的学习中,你知道了哪些礼貌用语?把它们写下来。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茶”、“谢”。
(2)完成《课堂作业》本第5题、第6题。
[板书]38、孙悟空考小明
老师您好
孙悟空(变)小妹妹考小明谢谢,不用谢
老爷爷请,再见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说教材
《乌鸦喝水》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通俗易懂,以“ 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文中插图形象鲜艳。
本文共三小节,分两课时完成。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和能力:认识“乌、鸦”等九个生字。会写“可、石、办”三个独体字。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探究式地学习,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并背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在别人有困难时要热心帮助,明白遇到困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本课作者赋以乌鸦人的思维,因此第一自然的教学中抓住“到处”一词理解乌鸦口非常渴,找到水不易,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理解课文也就成为本课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喝”与“渴”字,形近,音似,区分成了本课时一年级学生的难点。
二、 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因为学龄初期儿童活泼,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拟定以下教法: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直观的东西、表情、动作来记住字形,理解字义。体验法。通过乌鸦动作,心情的体验使得学生的朗读更有感情。此外还有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等。
三、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用比较法、发现法与探究法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
1、《乌鸦喝水》的第一课时,我采用了谜语激趣导入:“身空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
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被调动起来,“多频道”地运作,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同时孩子又重温了乌鸦对“老人”的孝敬。联想到识字二里三字经练习册中的“鸦反哺”这一内容,也便使孩子在轻松的猜谜活动中感受到老师更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
2、出示“乌鸦”问,谁能有礼貌地跟乌鸦打个招呼?
通过打招呼拉近孩子与乌鸦的距离,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使孩子学着礼貌、热情地与人打招呼。
3、然后揭示题目《乌鸦喝水》,让学生想办法记住“喝”字。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乌鸦的吗?
通过前面的铺垫,孩子们觉得乌鸦就在我们的当中,又通过刚才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问题匣子打开了,从提问中也可看出孩子对乌鸦的关心,通过激发,孩子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自学。
(二) 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1、由于这是一年级第二学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38篇短小、有趣的课文了,其中有三篇还是不注音的文章。因此学生已有了许多对不认识的字,读不通课文的解决办法,所以在自学要求时,只要教师稍作点拨就可以了,而在识字、认字方面学生也已懂得这个字象什么或加一加、减一减,加减混合等许多方法来解决生字。
自学要求:A、借助拼音读通课文B、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C、寻找答案,深入思考
2、在反馈中分三步走:
A、生字学习中我采用认——带——找三步。认:拿出生字卡片与大家一起再认生字;带: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的?一个学生的方法变为大家共享的方法;找:老师准备字谜,如:水车千斤重(渐),拿出实物如:瓶子,石子,教学(瓶、石),做喝的动作(喝),渴的表情(渴),边做以游戏让学生寻找到手里的生字卡片举起来,“喝”和“渴”是形近字,难记,也可让同桌一起合作自由编顺口溜的方法加强记忆: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
B、读课文时,抽三个小朋友分段朗读,并让听的同学与朗读的同学互提要求与建议,使孩子明确自己在读或听时该注意些什么。
C、学生评价。学生之间正确、公正、激励性的评价与建议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3、指导书写“可、石、办”三个独体字,可联系“河、右、力”来指导写字,特别指出“可”字横要长,竖钩起笔不在横的最右边,“办”字左点不同于右点,同时注重写字的姿势。
(三)解疑 读文 感悟
1、解答疑惑,继续质疑。通过刚才的自学,你已解决了哪些问题?学生交流。通过这一环节让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决遇到的困困难。再问:那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或者你又新产生了哪些问题呢?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新和进取的精神,对课文的质疑可以使学生懂得在思考中学习,在问题中学习。
2、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乌鸦是怎么找水喝的`?这一环节中可抓住“到处”这一关键词统领本段。
先可让学生做做动作,乌鸦飞到哪里?找了哪些地方?又是怎样东找找,西找找的找水的?再体会心情,刚开始找不到水心情如何?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瓶水,心情又怎样?集体、个别地读这两个句子体会,特别指导好“到处”一词的朗读。
3、正当乌鸦高兴的时候,它又碰到了什么困难呢?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到这个句子划出来,并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对照文字旁边鲜艳、生动的插图来进行讨论、分析,得出“水不多,口小,嘴大”等原因。
面对这些困难,这时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了。
可采用激将法:算了,算了,喝不着,还是走吧!
这时激起了学生许多智慧与情感的火花。“不行,不行,乌鸦已经很渴了。”“乌鸦到处都找遍了,才发现的。”“你瞧图上的乌鸦多累啊!”“小乌鸦还要去照顾妈妈呢!”这时孩子和文中乌鸦一样处于两难的境地,再让孩子反复朗读:怎么办呢?这里的感情激发,就十分的水到渠成了,教师随便什么讲解都显得多余了。
孩子们通过矛盾的斗争,也很自然的想到帮助乌鸦,用麦管吸,加石子,请大象帮忙等十分多的办法也就产生了。这一环节既激发了学生热心关爱,帮助别人,又发展了思维,训练了表达。也为下一课时的体会乌鸦的善于观察与聪明作了铺垫。
(四)、指导朗读,背诵
由于有了前面的情感体验,孩子的朗读更有感情、更自然了,而且还可个别、集体加上动作、表情,等多种形式朗读,并借助板书边演边背。
五、板书说明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是精华的体现,好的板书更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的板书力求显示这些。设计时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既体现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于学生的背诵。
急着找水——喝不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