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2 09:28:55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10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沮丧、蹑手蹑脚、抱歉、溜走、羞愧、兴奋、尽心尽力、割舍”等词语。

  2、学习老教授的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老教授对“我”的爱护和鼓励,感受老教授的良苦用心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3、继续学习写人物通过抓住人物语言、神情、动作、心理等方面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唯一的听众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的语言和神态的语句,体会其心理及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进而体会老教授的良苦用心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明白老教授说自己是耳聋,体会她的良苦用心。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检查字词。

  1、一个别人认为是音乐白痴的人却能在舞台上演奏,这成功的背后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呢?/(聋子老人——老教授)理解“唯一”。(只有一个,与众不同,对故事的发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检查字词。

  (1)读准词语,特别是多音字“兴”“尽”;

  (2)正确书写“沮丧”“抱歉”“羞愧”等常用难写的词。

  二、再读课文,提炼主线。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从“唯一的听众”切入,提炼主线。

  出示: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1)“那时”是什么时候? (2)再读句子,你有什么问题?

  三、抓住语言和眼神,感受人物

  1、再次走入课文/article/,老妇人是一位怎样的人?划出有关的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

  2、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重点品读老妇人的语言。

  出示:

  1)“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2)“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3)“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4)“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4、讨论:

  1)老妇人为什么要说自己耳朵聋?你还从哪儿感受到老教授的良苦用心?

  2)从“每天早晨”你体会到什么?

  A、这是老妇人委婉地给我提出要求,要求我每天早晨去练琴,激励我要持之以恒,与此同时,老妇人也要每天早晨来听。

  B、老夫人为什么要每天早晨都来当我的听众?是我的琴声好听吗?

  指导读好这三句话:/sjbwz/你能相像出老教授说话时是什么表情?什么语气?

  5、比较感悟,体会后置式表达的。

  出示:“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

  “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谢谢你,小伙子。”

  (1)引导学习第一个句子:

  A、我们平时与人打招呼,先要称呼对方,现在我们也来当当老妇人,怎么称呼?(小伙子)平时我们会怎么说?

  B、比较体会后置式表达的作用。(老妇人重视我,说话更亲切)

  (2)读第二句体会老妇人委婉地给我提要求。

  (3)读好三个句子。

  6、品悟“平静的眼神”。

  过渡:老妇人不仅用语言鼓励我,细心的同学还会发现她还用“眼神”鼓励我。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就是无声的激励。

  (1)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平静)

  (2)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

  (3)过渡:老妇人的延伸是那样地平静,可她的内心是那么地不平静,对“我”充满了热情和希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后置的写法,把老妇人内心对“我”的呵护、鼓励写一写。

  (4)写话训练:

  A、当我沮丧地想溜走时,她平静地望着我,好像在说:

  B、当我每天去小树林练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好像在说: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具体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能背诵并默写诗文。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古诗的一般特点,简单概括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在合作中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情感与态度:初步理解古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能联系生活去感受和领悟。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教学重点:

  创设情境,利用画面和音乐等帮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从而达到有感情的诵读。

  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采用合作式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向学生渗透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

  为了使学生们在课上更好的理解诗的意境,我提前布置了以下两点预习任务:

  1、积累描写祖国壮丽景色的故事。

  2、预习《登鹳雀楼》,试着理解诗意,查阅相关资料。另外,为了帮助学生很好的体会诵读古诗的韵味,我还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课件,给学生提供了有形的画面和意境深远的音乐。

  环节设计:

  一、导入:

  1、在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教我们背过好多古诗,上学以后我们也学了很多古诗,古诗已经是我们的好朋友了。那你们能说说这位好朋友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回答,师板书:每首四句或八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字数相同。)

  2、师:现在我出几个题目考考你们,看谁能背出这些古诗?

  《鹿柴》空旷的山林,斑驳的光影,偶尔传来的说话声,让我们体会到静中有动的山林景色。

  《早发白帝城》高入彩云的白帝城,猿声不断的两岸青山,滔滔不绝的长江水,让我们领略了祖国山河的壮美。

  《望庐山瀑布》一道白练飞流直下,让我们怀疑是九天银河从天而降,这是何等壮观的景象啊!

  这一首首流传千古的`诗文,让我们再次得到了美的享受。一首好诗不但能带给人美的享受,还能引起人们的思考。本课里面的两首古诗,就既给我们描绘了景色的壮美,又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一起体会,看谁能发现并理解它们。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一首古诗《登鹳雀楼》。

  二、检查预习,呈现目标。

  1、出示整首诗文。

  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相信每个人都能把这首诗读的正确、流利,现在就给你们一个展示的机会,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古诗?

  (这里读的时候要注意提示本诗题目的读法:登/鹳雀楼)2、师:请大家想一想,学习一首古诗,我们要学习哪

  些方面的内容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并板书在旁边:了解作者、诵读、理解诗意、背诵、默写。

  3、提出合作时的要求:

  今天我们就围绕着几个方面,通过小组合作来学习《登鹳雀楼》这首诗。在学习中,大家要积极发言,把自己的想法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同时将重点内容记录下来,并选出一名中心发言人。最后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有收获。

  三、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学生合作交流前面总结的五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并适时指导。

  四、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1、请一组派代表介绍作者情况。大致了解一下内容即可:王之涣字季凌,绛州人。唐朝著名诗人。但作品在《全唐诗》中只流传六首。擅长描写边塞风光。如《凉州词》。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常有鹳雀栖息,因此得名。

  2、请一组派代表谈谈对诗意的理解。只要求整体感知诗意即可,不要逐字逐句的解释。重点指导学生体会诗的深刻内涵及意境。

  3、指导诵读。

  (1)师: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诗的意思,下面就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请大家边读边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人边听边想象画面。读完后请学生自由谈想象的画面及感受。

  (2)师:谁能带着这种感受给大家读一下前两句古诗?再指名读前两句,指导学生读出黄河的宏大气势。借助课件里的画面和音乐,让学生体会前两句所描绘的画面的雄伟和壮丽。再请学生配乐朗诵。

  师: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极目远望,见到远处雄伟的高山,辉煌的落日,听着耳边传来的黄河的怒吼,望着脚下波涛汹涌的河水,不觉吟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播放这个画面的同时,我逐一示意了四名学生朗诵这两句诗文)诗人看着眼前这波澜壮阔雄伟壮丽的景色,突然感悟到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又缓缓吟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又示意了三名学生朗诵后两句。

  (3)师: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站在鹳雀楼上,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完整的朗诵一遍这首古诗。

  这里我请几名学生展示配乐朗诵,根据每人朗读时的不同特点进行评价。最后齐读一遍全诗。

  4、指导背诵。

  请两名学生试着背诵这首古诗。

  说一说怎样可以很快的背下来?向学生渗透:理解记忆的方法和熟读成诵的道理。

  学生自由背诵。

  在班内展示背诵。

  五、课外拓展练习。

  1、默写《登鹳雀楼》。

  2、搜集王之涣的《凉州词》,试着背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 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点:

  理解李丽和林圆圆的四次对话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启发导入

  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

  提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一起读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喜欢读的段落多读几遍;同桌合作,读一读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

  2、汇报交流。

  (1)指名读喜欢的段落,检查自学效果。

  (2)课件演示摘苹果游戏,识记生字:

  术、铅、惹、吐、桌、盒、注、削、皱

  (3)课件出示词语,生认读。

  皱眉 借铅笔 趴在 削铅笔 不由得 吞吞吐吐 盒子 惹人喜爱 脸红

  三、细读课文

  1、课件出示李丽没画完的画,问:“这幅图还缺什么呢?”(树还没有涂上颜色)

  从这幅图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李丽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原因)

  齐读第1自然段。

  2.读讲第2、3、4自然段。

  (1)用笔划出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

  (2)指导读对话部分,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重点理解"小声说"、"吞吞吐吐""没画完"等词语。

  课件出示: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画。等到都画完了,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

  理解"只好"。这个词是说李丽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她已经把房子、小山画好了,只等画树。没有绿铅笔,没法画,所以只好等林园园把画画完,才又一次向林园园借。

  ."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这是林园园的心里话,她担心李丽使绿铅笔时会把笔尖弄断,实在有点舍不得借。

  课件出示: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不要用力画,不要画得太多。"林园园讲了三个"不要",总是担心李丽弄坏,或者使用得太费,舍不得借。听了林园园的话,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

  理解三个"不要"和"连忙""只画"。("连忙"和"只画",是讲李丽一心想借用绿铅笔,既然林园园肯借给她绿铅笔,就立刻表示同意林园园的要求)

  课件出示: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画小草吗?太多了!"这是林园园听到李丽说要画小草,觉得太费绿铅笔了,所以林园园说:"太多了!"意思是你要用,就只准画树叶。

  (读好对话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李丽说的三句话分别要用请求、商量、诚恳的.语气来读;林圆圆的四句话分别要读出矛盾、担心、吝啬、不乐意的语气。在逐句指导后,再组织学生把林园园和李丽的对话分角色有表情地读,根据课件演示配音读等。)

  3.读讲第5段。

  课件出示 课文段落,指名读后,提出思考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使学生理解林园园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

  理解"用心"、"不由得"等词语。

  课件演示 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此时,她在想些什么?”,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4、读完课文后,你觉得林园园和李丽是两个怎样的孩子?(注意不能将林圆圆当成批判对象。)

  四、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

  3、教师范写(请学生帮老师找不足),同学临写,组内互相展示,说说你有什么话要提醒你的伙伴。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四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情“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的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教学重难点】

  感悟三个“番茄太阳”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联系生活,激疑导入

  1、提问,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到过残疾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你有没有想过帮助他们?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与残疾人的生活有关(板书:“番茄太阳”)

  见了课题,你想问什么?

  二、 整体把握,理清线索

  1、轻读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明确课文中的人物,练习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读题。读出温暖而美好的感觉。

  2、过渡:番茄,太阳,太阳,番茄,这是一个怎样的奇妙组合呢?让我们打开书本一起去感悟。

  二、 精读感悟三个“番茄太阳”

  1、找找“番茄太阳”这个奇妙的组合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哪里?找出句子,用线画出。

  2、交流:

  (1)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句子。

  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

  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2) 自读出示的三句话,谈谈你对三个“番茄太阳”的理解。

  (一指明明心中的太阳 ,二指明明的`笑脸 )

  3、过渡:看看这一直挂在我心中的“番茄太阳”到底是什么?

  三、精读感悟“我心中的番茄太阳”

  1、快速地读课文,画出描写明明容貌和言行的句子。

  读一读,想一想,你觉得明明是个怎样的孩子?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3、交流:

  明明是乐观开朗,向往光明的人;明明热爱生活的人;明明关爱他人的人。

  4、那么明明给我带来的是什么呢?请画出描写“我”的心情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我”心情的变化。

  灰暗——温暖——喜欢——快乐——感动

  5、你觉得第三个“番茄太阳”是什么?

  归纳:是明明真诚的爱心,美好,即热爱生活,关爱他人

  6、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想说什么?问什么吗?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会认本课18个生字,会写其中10个生字,理解“瑞雪、披散、清亮清亮、清香、大大咧咧”等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知道五月槐乡的美丽所在,体会五月槐乡孩子的喜悦和幸福之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课文和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重点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把课文和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重点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

  1、引导学生图文对照说说看后的感受。

  2、槐乡是怎样的美丽?快快来读课文吧!

  二、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gǎng jiān zī bàn xián

  岗 肩 滋 拌 咸

  (山岗)(并肩)(滋味)(搅拌)(咸味)

  yóu chǎo zhī má liào

  油 炒 芝 麻 料

  (油菜)(炒饭)(芝麻)(麻木)(材料)

  词语:

  如:白茫茫 美滋滋 清亮清亮

  白生生 甜丝丝 大大咧咧

  香喷喷 披散 瑞雪

  洋槐:也叫刺槐,落叶乔木,枝上有刺,羽状复叶,花白色,有香气。

  瑞雪:应时的好雪。

  披散:(头发)散着下垂。

  清亮清亮:清澈。

  清香:清淡的香味。

  大大咧咧:形容随随便便,不在意。

  三、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从哪里看出槐乡的景色美?

  二、朗读感悟(利用课文插图)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想想作者看到槐乡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感受又是怎样的?

  2、自由朗读课文二、三自然段,画出描写槐乡景色美的句子。

  3、哪些句子描写槐乡的`景色美?全班交流并朗读背诵。

  如:“有的槐花抱在一起,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可结合插图理解“抱、挂满、玉雕的圆球、披散”等词的意思。体会作者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三、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领悟字里行间蕴涵着的情感。

  1、如:“五月的槐乡,连风儿打旋窝都香气扑鼻,整个都浸在乡海中”一句中“都”“整个”等词说明槐花开得又浓又艳,整个槐乡被槐花香味包围着,风儿轻轻吹过,把弥漫在空气中的槐花香味吹得很远很远。

  2、指名读。

  3、齐读。

  4、小结:

  自渎自悟————品词赏析————想象画面————感情诵读

  5、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其他写槐乡景色美的句子。

  四、背诵课文

  五、拓展

  根据本课的写作特点介绍自己的家乡,可以用上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板书设计:

  3、美丽的槐乡

  洋槐开花,有的……有的……花香——熏醉

  五月孩子们,槐花饭待客,小姑娘别着戴着槐花,

  小伙子口袋装槐花——满意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

  1、从题目中预知课文内容,依据题目提出问题,带问题学习课文;在学习过程中,解决预设问题的同时,发现新的问题;学习结束时,要带着更新的问题走出课堂,进入更加广阔的课外阅读;以情感“好心情”为主线,学习作者谋篇布局的表达技巧;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背诵全文。

  【情感与思想】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拓展与延伸】

  依照作者的写作方法,仿写一篇作文。

  【重、难点突破】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友”字是学习的核心,“访”字是学习的凭借

  第一环节:课前交流

  利用单元“导语”,明确学习重点

  同学们,这是我们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从这节课开始,我将和同学们开始一种全新的语文学习方式,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探索并发现学习语文的秘密,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语文学习的实践中学会学习语文,在语文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收获,把语文学习变成一种享受。

  哪位同学能够给大家介绍介绍,你们以前的语文老师在开始教学新单元课文之前是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学生课上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有三个目的:一是激发学生的“开端”意识,一切从新开始,好好学习;二是提示大家今后的学习方式可能会和他们以前的学法不同,给他们以心理上的准备;三是引导学生发现学习语文的第一个“秘密”——借助单元前面的“导语”学习课文,而这一点估计是被很多老师所忽略的。

  齐读“导语”部分,说说你从中明确了本单元学习的哪些要求。

  第二环节:课文导学

  一、借助课题,学前寻疑,明确学习内容

  既然学习一个新的单元时,要认真阅读“单元导语”,明确学习重点。那学习一篇课文呢?哪位同学能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说一说,我们在读第一遍课文之前,应该做一些什么准备,才能让我们的阅读更加有效呢?

  设计意图:“学患无疑,疑则进也”。我们学习语文就和狩猎一样,只有先明确了目标,才能让我们的工作有收获。

  “带着问题读书”的学习方法——这是学习语文的第二个秘密,根据课文的题目预测内容,并提出问题——可以是自己最感兴趣的,也可以是最有价值的(比如关于课文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是怎样写的?),当然最好是最精彩的问题,即提出的问题既是你感兴趣的,也是最有价值的。

  学生思考后,围绕“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相机板书:

  谁?

  怎样? 山中访友

  哪些?

  二、带问题阅读课文,补充题目,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非常棒!但是我发现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其实都包含在一个问题之中——

  那就是紧紧围绕着“山中访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展开的。如果同学们能够把你们的问题的答案补充到“山中访友”这个课题之中,那课文的主要内容不就总结出来了吗?带着这些问题快速自由读课文,总结课文主要内容,要注意内容的完整性。

  设计意图:本环节有两个意图:一是让学生掌握通过抓住课文题目的方法提出问题,引导自己的学习;二是体会通过“补充”题目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高度概括”与“具体叙述”。前者训练学生抓住重点、提炼概括的能力;后者可以帮助学生较具体地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对全文有一个全局的、较为细致的感知,这更有利于下面教学活动的开展。

  课文主要内容(具体叙述):一天清晨,作者在含着露水和板子花气息的'微风中,“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独自探访山中的“朋友”(——称赞德高望重的老桥,与呼唤我名字的鸟儿、同我交换眼神的露珠和深情望着我的树木交流,问候清凉的山泉,汩汩的溪流、飞流的瀑布、深深的峡谷、悠悠的白云、淘气的云雀……,思考落花、落叶、古头,欣赏山雨)与“朋友”互诉心声,傍晚,作者告别了山中的“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

  课文主要内容(概括总结):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师引导:清晨,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而往;日暮,带着“满情的好心情”而归,只有拜访好友,才会有好心情,也只有拜访非常的好友,这好心情才能保持整整一天。这表明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拜访,也足见好朋友的感情不一般啊!

  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中质疑,深化课文学习

  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对课文内容有了很深刻而全面的了解,但我心中同时也产生了一个问题,不知道哪位同学能够猜出来,又是哪位同学能够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猜测并解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则不急于表态。

  亮出问题:“作者为什么把山中的一切当作朋友”?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看哪位同学能够解开老师心中的谜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目的一是在培养学生“学中质疑”的能力,过程重要于结果,要的就是学生“质疑”的这个过程;二是通过追问、质疑的方式引导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学贵有疑,疑则进也”的道理,明白只有善于追问与质疑,才能够把文章学深、学透。老师的问题是“作者为什么把山中的一切当然朋友”?这是文章的主题所在——热爱,观察与表达方法也蕴含其中,如果能够“利用”得好的话,可以真情到“一石三鸟”的效果。而要解答这个问题,就要抓住一个“友”字,从哪里表现这种友情入手学习。

  四、追问助学,升华学习

  如果学生能够回答出“这是因为作者和山中的一切有着深厚的感情”的时候,则可以追问助学: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深厚感情?作者又是怎样向朋友表达这样的感情的?我怎么没有发现啊!

  设计意图:通过追问助学,令学生的学习得到升华:不仅体会到作者那种强烈的热爱之情,还要通过对具体内容的学习与朗读,体会作者观察、表达上的妙处所在。

  ①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撞了个满怀”,形象地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那种感觉。因为风中含着“露水”,所以特别滋润心脾;也因为风中含着栀子花的气息,所以在滋润中还带着一丝甜蜜。这“走出门”后给作者的第一感受,就不同寻常,说明了“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同时,也间接地点明山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早晨。

  追问助学:这句话中的哪个字用得最好?说说人的理解。

  “撞”字既写出了和煦的山风迎面扑来的情形,又体现了此时作者的好心情。原来,心情也是可以通过动作来描写的呀!

  追问助学:课文的哪里还体现了这种“好心情”呢?这么写有什么好处。

  结尾提到,这样首尾呼应,突出了作者快乐的心情,从侧面衬托了作者与山中一切的美好感情。

  ②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追问助学:为什么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而不是“小桥”,或者“破桥”呢?提出这样的追问助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课文,更是在引导学生要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不断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够把课文学得深而透,才能够真正地脱离教师这根拐杖真正地进行自主性学习。作者之所以这样比喻,一是抓住了老桥的外貌、时间和功能,一是通过了丰富的想象。

  ③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追问助学:鸟儿本不会呼唤我的,露珠也并没有与我交换眼神,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

  鸟儿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亮,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在理解这句话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题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就要抓住重点的段落进行理解,而理解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就需要抓住关键的句子进行理解,如果要理解一句话的内容,则需要抓住这个句子当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理解。在理解这个句子的时候,我们只需要抓住“呼唤”与“眼神”两个词,体会这种拟人化的交流,就自然体会到他们之间的那种深厚的情谊了。

  ④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追问助学:这是作者独特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作者身处树林之中,眼中看到的是树,身体倚靠的是树,手掌抚摸的还是树,与树是知己,与自己的“知己”融为了一体。这便是深厚情谊的体现。

  ⑤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这一组句子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作者抓住了每一位朋友的特点—— ,调动了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然后通过丰富的想象,那深深的热爱之情化作一声声真诚的问候脱口而出。

  ⑥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这句中,“它们”指的是落花和落叶,“仪式”指的是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时间虽然短暂,却有深意。因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大自然就这样在循环中生生不息,于是便引出了“捧起一块石头……”这一层,因为石头就是由火山爆发的岩浆凝结而成,在普通的石头身上也有着大自然轮回变化、生生不息的足印,所以从石头的轻轻敲击中可以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追问助学:作者为什么能够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

  可见,作者是用心在感受,同时也是在用心思索。

  其实,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中“满怀的好心情”本身就是一种热爱的流露,因为作者喜欢,热爱山中的一切,所以才从始至终都是“满怀好心情”的。

  教学提示:在整体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进行感受,还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这种情感的体验,并把这种情感体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

  五、对照目标,查遗补漏,提升学习

  对照单元“导语”中的学习要求,检查自己学习是否有遗漏,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果你觉得什么地方值得学习,或者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大家交流。

  问题预设:

  1、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教学提示: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个问题入手。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2、在课文的倒数第二自然段,作者对山雨描写进行了比较细致地描写,那山雨是作者的要拜访的朋友吗?说说你的见解?

  3、写作方法分析

  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一读题目,触发思绪的便是作者到山中去拜访一位老朋友了。但读到文章的第3自然段时,读者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入到画面中,进入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倍感亲切。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

  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通过写自己的“满怀好心情”就已经把这种情况流露出来了,并且首尾的呼应还突出了这种感情。文章开头直接以“走出门”访友开始,在高兴的同时还流露出几分急切;结尾最后一句,不仅写出了访友的快乐,还流露出了留恋的情感,言尽而意无穷,令人回味!

  本文想象丰富、新奇,有浪漫色彩。如,“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作者把自己想象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又如,“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想象中,悬崖似乎成了一位智者。由此可见,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同时,作者还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以情感去比喻、拟人、排比,把修辞手法同所描写事物的特点、所抒发的情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笔生动活泼,而且,也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读着这篇散文,绝不会有呆板、陈腐的感觉,你会强烈地感受到那种诗一样的韵律和情怀,你会时时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所打动,时时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想想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你就会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美好境界。

  在观察上,作者按照“拜访”的顺序,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并是带着感情进行观察的。观察事物的外形、声音、色彩等等,并加入了作者的想象与联想。

  第四环节:读文体妙,享受语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美好意境与作家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教学提示:先让同学们自由读,然后再分别采用个别读,分组读与全班读的形式进行诵读。最关键是要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读出感情。可以边读边评(以学生为主,进行自我评价与互评,教师评价为为辅助与补充),边评边范读(以学生范读为主,教师范读为辅),争取使每一次朗读都要比上一次有进步。

  第五环节:留一个问题给自己,让我们的语文学习韵味无穷

  任何时候都不要说:“我已经把这篇课文学习好了,没有问题了。我们之所以感觉学习好了,是因为我们的知识、我们的阅历、我们的水平都是有一定限制的,而当我们在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得到提高后,我们再来学习这篇课文,就会发现,我们依然有新的收获,这就是古人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所以,每篇课文,我们都要争取找一个问题给自己慢慢思考。

  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的写景课文有什么不同的?

  第六环节:拓展与作业

  1、背诵课文。

  2、依照文章的写法写一篇《 访友》。

  3、读几篇描写景物的文章(比如所学课本中的文章),体会它们的妙处。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多音字,各种形式的词语,反义词等。

  2.能举一反三,列出更多的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加深对语文学科的理解3.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主动学习语文的愿望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

  谈话:同学们,今天有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学习《家》时遇到了点小麻烦,你还会背吗?是不是一年级的知识现在看来很简单呢?是呀!我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知识了,那你有信心来参加今天的“智慧大擂台”知识竞赛吗?师:来到我们比赛现场的有(生:大家好,我们是本领最大的狮子队;大家好,我们是智慧之王老虎队;大家好,我们是力大神勇的大象队;大家好,我们是聪明可爱的熊猫队。)合: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为自己打气吧!看看咱们的这几支队伍,选手们个个虎虎生威,精神抖擞。师:今天的知识竞赛主要是为了检查同学们这一学期的知识收获情况,我们将从字,词,句几个方面去考考大家,当然这期间,我们也要考察哪支队伍的坐姿和写字姿势最标准,这样你们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二热身

  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咱们先来热热身。要求:只有写的认真漂亮的小组才能获得参赛的资格。怎样才能写好呢?三闯关----射击大比拼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到“射击场”,这儿呀,有很多的气球,聪明的你能射中它们吗?提醒你们,仔细看一看气球上面的生字都有什么秘密?(生:多音字)

  师:你认识上面哪个多音字,能说一说它的不同读音并分别组词吗?师:哇,气球全都射中了,想不想看看射击场的魔法叔叔对你们有什么样的评价呢?(出示“我真棒”)老师给每队都加上一个气球。师:同学们,除了我们射击场给出的多音字以外,学习中你还积累了哪些多音字,能说一说吗?你是怎么认识的?同样分别组词。(生答)老师也积累了几个,现在送给大家,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看来平时都很用功,不过呀,还有一些容易混淆的双胞胎,不知道你是否能用火眼金睛分辨开呢?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读一读。(生分组完成小试卷,再齐读)四闯关-----词语总动员师;同学们的射击水平都很不错,不知道小脑袋里的词语积累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来到“词语总动员”。

  师:我这里有很多的词语,先请每队派一名代表起来领读。(其他生跟读)看来大家都很厉害嘛!既然读得这么好,那你能为它们选择合适的音节朋友吗?(出示词语选音节)

  师;(出示卡片白茫茫),我刚刚不小心落下一张,我请同学来读一读。(生读)谁能用这种词语形式再说几个词呢?(生答)师;老师这儿有4种小动物,每种小动物后面都隐藏着一种词语形式,先请狮子队的队长来选。(生选)请狮子队的小朋友开火车依次说(继续选图说)师;别看我们的脑袋小,里面装得词语可不少。要装下这么多词语,我们在平日里就应该做到“三多” 五闯关-----我会变师;小朋友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西游记?(生:看过)你最喜欢里面的谁呢?(孙悟空)为什么?(因为它会变来变去)变来变去,我们这个环节就叫“我会变”。师;(出示“我会变”)孙悟空说它先变一个。出示例子

  你能告诉大家你准备怎么变吗?

  师:总结方法,是偏旁的变化。

  谁来读一读这个词语(生读)你能让这个词语变变身,能用上我们学过的四字成语,让它读起来更美吗?(生答)师;这儿呢,同样有几种水果,每种水果后面都有几个词语要变,我这次请熊猫队的队长来选(依次选,说)师 ;同学们要记住:“万变不离其宗”,变来变去,学过的知识要记扎实。(加气球)六闯关----看看想想师;(出示黑白图)看了这幅图,你想说点什么?(生说)师;同学们你们说得真好,这些黑白,多少都是什么?(生;反义词)(出示问题)生活中你还积累了哪些反义词你呢?能写一写吗?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水果来,在你们的`水果上写下你知道的反义词。师;我请每队的同学来读一读你写得反义词。师;(加气球)师;同学们,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你最想得到什么?(生:温暖)师;老师呀有个小建议,我希望同学们能把这些装满知识的水果送给山区的孩子,让他们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收获知识,收获温暖。你们说好不好?那既然要送给它们,咱就应该写上句话,你想写什么呢?七结束师;到这,我们的“智慧大擂台”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最后,我们来比赛场上的得分情况。看来呀,大家都不相上下,“智慧擂主”要送你们一句话(出示“合抱之木…”)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的比赛有意思吗?如果想要赢得比赛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在平日里一定要积极认真的学习,这样在比赛的时候你才会表现得更精彩、更出色!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内容,知道蒲公英、松子、黄豆传播种子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会认12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

  二、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了解蒲公英、松子、黄豆传播种子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

  1.识字卡片、实物投影。

  2.课件或挂图。

  3.搜集资料,多方面获得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引发质疑。

  读了课题后,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读音,了解课文内容,初步解疑。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2.全班交流,相互解疑。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蒲公英 小伞兵 怀抱 吓坏 摇晃 舒服 救人

  4.同桌互读课文,检查读音。

  5.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三)细读课文,感悟“小伞兵”的.情感变化,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1.自由轻声读,思考:“小伞兵在找家的过程中心情是怎样变化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重点引导感悟:

  (1)第二自然段,体会小伞兵害怕、惶恐的心情。

  朗读指导:

  “小伞兵吓坏了,他当时会怎么说话?”进入角色读一读。

  吓得“大叫”该怎么叫?再读一读。

  分角色朗读。

  (2)第3、4自然段,了解松子、黄豆传播种子的方法,感受小伞兵放松的心情。

  ①提问:“松子告别了大松树、黄豆从豆荚里蹦出来钻进了泥土里,他们干什么去了?”

  ②课件演示,教师小结。

  ③引导想象:“小伞兵看见松子告别了大松树、黄豆从豆荚里蹦出来钻进了泥土里,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学习第5、6自然段,感受小伞兵高兴的心情。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说说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四)扩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自由背——同桌背——指名背。

  (二)复习会认字,自主记忆字形。

  1.抽取卡片检查。说说自己如何记住这些字的。

  2.口头组词。

  3.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三)学习会写字。

  1.巩固认读。

  2.指导学生写字。

  读帖观察——总结规律——练习书写。

  练习书写环节强调:一写二看三对照。

  (四)在听写本上听写6个会写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理念:

  1.本课的设计以“是什么样的美让作者在天涯海角都为它而骄傲?”为探索主线,力求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实践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文中情景,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

  2.尊重学生独特的读书感受,并让这种感受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

  3.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提高,在读中升华。

  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的收集、教师的展示、文章的学习,了解凤凰,读懂课文。

  2.强化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领略小城凤凰的自然美和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重点:

  强化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领略小城凤凰的自然美和作者的情感,

  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情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游览了一下凤凰小城,谁来说说小城凤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说)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凤凰,一起去细细品味一番凤凰的美。(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1.提出疑问,直入主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时侯生活在故乡的作者最大的愿望是什么?而现在他又是怎样想的?是什么原因使作者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呢?又是什么样的“美”让作者在“天涯海角都为它而骄傲”?(请大家认真把课文读一遍,边读边找找作者抓住了哪些地方的美来进行描述。)

  交流: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地方的美?(师随机板书:城墙、大桥、街道、清泉)在这些景物中你最喜欢哪一处景物?请把你最喜欢的地方美美地读一读。

  2.(课件展示城墙图片)引导看图: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城墙的。(出示句子)请大家把这句话齐读一遍,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好?(绣)从这个“绣”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这种美吗?(指名读,齐读)

  3.作者常常漫步在家乡的桥上,凤凰的桥有什么特别之处?课文中哪些句子是描写大桥的?谁来读读?(出示大桥图片)这座大桥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引导看图)如此美丽的景色,不仅作者喜欢,连我们也禁不住想到那里看一看,去感受一下大桥的美,去体验一下青山白塔的迷人!你能读出这种美,读出你的喜爱之情吗?(齐读,赛读)

  三、创设情景,发挥想象

  1.走过如画的大桥,我们再到街道上去瞧瞧。请大家闭上你的双眼,听老师读3、4自然段,发挥你的想象,看看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师朗读后,指名说)

  作者把自己的家乡生活描写得如此形象,说明作者对家乡生活怀有一种怎样的感情?(热爱、怀念)请大家自己把这两个自然段读一读,感受一下作者家乡的人文风情,读出作者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2.接下来我们再来品尝一下作者故乡的清泉(课件出示清泉)哪一个自然段是描写清泉的?谁来读一读?

  如此美丽的景色,如此清甜的泉水,让人们心情变得怎样?(心旷神怡、陶醉、忍不住诗性大发……)所以作者说——好的诗应该是从这样的地方才能产生的。如此美的凤凰,给作者留下那么多美好的回忆,让我们再来一起读读课文第2—5自然段,齐读。

  3.小结,体会作者情感

  这里山美、水美,处处都美,难怪作者说“无论走到哪里也还是觉得自己的故乡好。”(板书:故乡好)

  (1)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板书:热爱、怀念)

  (2)讨论交流,深入主题:既然这里如此美好,为什么这里的孩子总想奔赴他乡呢?这里的孩子们是怎样想的? “翻阅另一本大书”指什么?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凤凰是美丽的,但它又实在太小了,虽然我们很热爱家乡,但是外面的大千世界对我们充满了诱惑,使我们总想奔赴他乡。那么同学们也是否如凤凰的孩子们一样,尽管我们的东江湖很美,尽管我们也很热爱自己的家乡,但总想走出这里的大山,去翻阅另一本大书呢?那老师送你一句话: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你肯努力,我相信你们也能像作者一样,穿过洞庭去“翻阅另一本大书。”但是,我得提醒你们,无论将来你走多远,我们的根还在生育养育自己的家乡!

  五、小练笔

  你能否也像作者一样,写写自己的家乡,写写我们美丽的东江湖?

  附:板书设计

  城墙 美

  小城凤凰 大桥 美 故乡好 热爱 怀念

  街道 美

  清泉 美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借生日》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说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妈妈送她一只布熊,因为妈妈总是忘记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给妈妈,并将布熊送给妈妈。全文语言浅显,体现了母女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今、止、雨、两”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方”、“饣”。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的原因。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从故事中感受母女间的情感。

  【教学难点】

  知道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的原因。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新课

  1.播放《生日歌》,知道这是什么歌吗?(板书:生日)

  2.你们知道自己是哪天过生日吗?都是怎么过的?

  3.师:过生日是每个人最快乐、最幸福、最难忘的一天。可是有人却要把自己的生日借给别人。(板书:借)平时,我们只听说过借东西,听说过借生日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借生日》。

  4.板书课题,齐读。

  5.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课文中谁把生日借给谁?为什么要借生日?)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中的生字标出来,拼读几遍。

  2.出示生字新词,自主识字。

  注意读准“正、怎”“饭、放”“礼、拿”等字的字音。

  3.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住的?

  熟字加一部分或换一部分的方法来识记:巾—布、方—放、能—熊;视—礼、想—怎。通过识记“饭、放”认识新偏旁“饣”、“方”。

  4.检查读课文情况,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课文述说的就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妈妈送她一只布熊。因为妈妈总是忘记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给妈妈,并将布熊送给妈妈。语言虽浅显,但体现了母女之间的真情。)

  5.解决问题:(1)课文中谁把生日借给谁?(2)为什么要借生日?

  三、细读课文,感悟亲情

  1.感悟第一自然段。

  (1)自读,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2)小云醒来发现枕头边有一只可爱的布熊,她的心情怎么样?

  (2)指导读出这种心情。

  2.感悟第二自然段。

  (1)过渡:这只布熊是从哪儿来的呢?指名读第二段(小云和妈妈的对话)

  (2)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①学生质疑:(妈妈为什么从来不过生日?妈妈真忘记了自己的生日了吗?)

  ②全班交流。

  a.布熊是怎么来到小云的枕头边的?

  b.妈妈为什么从来不过生日?“从来”是什么意思?

  c.妈妈真的忘了自己的生日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妈妈并非忘记自己的生日,而是只想到别人。妈妈爱小云。)

  d.总结:妈妈心里只想到小云,而从不想自己,这是多么伟大无私的`母爱啊!

  ③指导朗读

  指名读,分角色朗读。

  3.感悟第三、四自然段。

  (1)过渡:小云收到礼物后会想些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小声读三四自然段。

  (2)小云是怎么做的?(小云把布熊放在了妈妈的包里。)

  (3)妈妈发现布熊在自己的包里,正要拿出来,小云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总是”是什么意思?她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4)小云为什么把生日借给妈妈?(小云爱妈妈。)

  (5)交流: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里会想些什么?(使学生知道小云在妈妈的影响下,懂得关心妈妈了。)

  (6)妈妈听到小云要把生日借给她,会对小云说什么?

  (7)生活中,我们的妈妈也无时无刻地爱着我们,关心着我们,你体会到了吗?你从哪些小事中感受到妈妈对你的爱了?

  四、朗读全文,拓展延伸

  1.朗读课文,体会妈妈对小云的关爱和小云对妈妈的爱。读后说说:你觉得小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总结:老师相信,你们都能像小云一样,成为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3.议一议。如果你的爸爸妈妈也常常忘了自己的生日,没有给自己过生日,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引导学生惦记妈妈的生日,送一句温馨的祝福。)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并背诵。

  2.扩展活动。

  做生日卡: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爷爷奶奶的生日吗?要记住家长的生日也不容易,老师建议大家做一张生日卡,写上全家人的生日,这样我们就不会忘记他们的生日,就可以他们生日到来时,送上暖暖的祝福了。(出示记录有多个生日的“生日卡”,建议学生做得更漂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说说你通过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认读生字。

  二、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今、正、雨、两。认读、组词。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示范写,边写边指导。

  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有重点地指导。

  今:指导写好“人字头”,撇尖低,捺脚稍高,开口度大。撇捺相接处以及点和横折收笔处,都在竖中线上。

  雨:最后四“点”,左右对称,如隔窗看檐下的雨水均匀滴下。

  两:“人”的“捺”均变为“点”。注意区别“雨”和“两”。

  4.念笔画、笔顺。

  ⒌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教师个别指导。

  三、积累拓展

  1.巩固生字

  放(左右 方、攵) 布(独体 巾) 熊(上下 灬)

  快(左右 忄) 怎(上下 心) 饭(左右 饣)

  班(左中右 王) 拿(上中下 手、人) 正(独体 一、止)

  礼(左右 礻) 物(左右 牜) 今(上下 人)

  2.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四、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背古诗《游子吟》。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板书设计

  18 借生日

  小云 爱 妈妈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03-14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30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30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7-28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27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7-22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13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9-18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27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