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5 11:21:3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4篇(集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4篇(集合)

语文教案 篇1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十分注意古诗教学,她教得活,教得巧,例如《望庐山瀑布》,她只花了十分钟就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让我们来看实录作评析,从中获取教益。

  师: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

  (学生争着背诵,积极性很高。背了《静夜思》《赠汪伦》《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等。)

  师:大家背得都很熟,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

  (板书:望庐山瀑布)

  点评: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这样做大有益处: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致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学习新诗,效果当然不同。另外学生能一下子背出李白的许多诗,证明霍老师平时多有补充,教得扎实。

  师:谁来讲课题的意思?

  生:"望"是看的意思,题目是说看庐山的瀑布。

  师: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

  生:我在泰山上看见过瀑布,它是从高山上直流下来的水,水流得很急,像倒下来似的,远远地看去像一块白布。

  师:是一块铺在桌子上的白布吗?

  生:是垂挂着的白布。

  师:对,这样说就准确了。一说到瀑布就想到高山,从高山陡峭的地方,水流倾泻下来,远看像一块白布垂挂山前。水很急地流下来,可以用"倾泻"这个词。注意"瀑"字怎样写?

  生:"瀑"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三点水,右边是暴雨的"暴"字,合起来念"瀑"pù。

  生:把"暴"字加上三点水,就念瀑布的"瀑"。

  师:说得对。齐读"瀑布"。

  (学生齐读。)

  师: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生:庐山在江西省,是个风景很美的地方,很多人都到那里去游览。

  点评:教者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领悟题意:先解字,弄清"望"的含义,带出全题的意思;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而且就"瀑布"正字正音;最后明确庐山的地理特点。这样解题,由字及词及地,序次井然;同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瀑布"引出"垂挂""倾泻",与高山挂起钩来,不仅使学生觉得具体可感,还为下面讲析诗歌作了铺垫,收一举数得之效。

  师:我们一块来学习这首古诗。

  (出示幻灯: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谁能读一读?

  (学生齐读、个别读、教师范读。)

  师:你们再小声读读,共同议论一下,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议论。)

  生:老师,银河是不是神话中说的,把牛郎、织女分开的那条河?

  生:我奶奶告诉我,银河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师:银河实际上是许许多多的恒星,民间传说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生:"九天"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九天"是指很高的天空。

  师:古人认为天有九层,九天指天的最高层。

  点评:出示幻灯,打出全诗,省时省力,又便于读便于议;组织学生读和议时,突出"银河""九天",教者肯定正确的认识,纠正错误的看法,使学生对诗句能有更深的理解,既体现了教学民主,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生:香炉是烧香的炉子吗?

  师:不是,这里的香炉指的是香炉峰。这座山峰的样子像香炉,所以叫香炉峰。你们懂得"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诗的意思吗?

  (学生没有举手的。)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缭绕着香炉峰。多么美丽的景色啊!你们再仔细体会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想像一下高高的香炉峰是多么漂亮。谁能讲讲这首诗?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是太阳照在山峰上,峰顶云雾弥漫,阳光透过蒙蒙的水气,好像燃起了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是远远地看去,瀑布挂在山的前边。"飞流直下三千尺",是水从三千尺高的山峰上很急地流下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为是银河从高天上落下来了。

  师:能讲下来很好,谁还有什么意见吗?

  生:我给它补充一点,"川"是河的意思,应该说是挂在山前的河面上。

  生:我有一点意见,"三千尺"不一定是个准确的数字,主要是突出山势很高。是不是可以说成是水从很高的山峰上急流下来?

  师:讲得好,谁能再讲一讲?

  (学生逐句讲)

  点评:由学生对"香炉"的疑问带出"日照香炉生紫烟"的诗句,理解它是一个难点。在学生没有举手的情况下,教者作了描述性的解释,启发学生体会意思,想像美景,进而让学生讲解全诗,还就"川"和"三千尺"作了辨识,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诗的意境了。这样教学体现扶放结合的原则--扶,扶在难点上;放,放在自解和讨论上,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水平。

  师:你们再小声读读,仔细体会一下,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

  生:通过这首诗,诗人歌颂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生:诗人赞颂了祖国的美丽河山。

  生:诗人赞颂庐山瀑布的美景,实际是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师:说得好!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呢?

  生:我是读出来的。诗人不仅把峰写得很美,而且把瀑布写得十分壮观,好像是天河都掉下来了。

  生:诗人借景抒情,把景写得这么美,实际上是抒发他的爱国之情。

  生:我觉得这首诗写得好,有静静的香炉峰在紫烟的缭绕之中,又有那白色的瀑布从很高的山峰上倾泻下来,发出哗哗的声响。最后诗人赞叹,这好像是天河掉下来了。

  师:分析得很好。确实,这首诗中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我们再体会一下,作者写出了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色泽鲜明,多么美丽啊!你们在头脑里,一定能勾画出一幅绚丽的图画。这首诗,充分表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诗人借此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你们再小声读几遍,看谁能背下来。

  (学生纷纷要求背诵,一般都能当堂背下来。)

  师:课后把这首诗抄在你们的抄诗本上。

  点评:一首古诗,温旧出新,扣诗解题,突破难点,启发想像,巧妙结旨,点明特色,还要读和背,仅仅花了十分钟,无疑成为古诗教学的典范了,值得我们仔细揣摩学习。

语文教案 篇2

  教案设计

  日月明(第一课时)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比较短的韵文,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让人感受中国人造字的智慧,巧妙的会意字,能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更大的`识字热情。

  教学目标:

  1、会认:“明、鲜”等13个生字,探究掌握更多的识字方法。

  2、理解韵文涵义,熟练地朗诵韵文,拓展思路,仿编韵文,激发求知的兴趣。

  3、观察、练习、运用识字方法,积累知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会意字的特点,掌握组字规律。

  2、运用规律,识记、书写汉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设计思路:

  教学中采用拼读、齐读、探究读等活动方式,熟记汉字的音形义,通过找朋友、画等活动方式,

  挖掘识字方法,拓展学生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

  2、猜谜语

  3、板书课题:日——月——明

  二、探究新知

  1、齐读课题

  说说读课题后你明白了什么?

  2、提示语: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更多的汉字,请打开书P97页。

  3、自读课文(不会读的怎么办?)。

  4、和生字条中的生字宝宝打招呼。

  (不会认的字怎么办?在课文中做上喜欢的符号,多读几篇。或请教别人。)

  三、精读课文

  1、检查自学情况

  a、齐读课文(纠正字音)。

  b、听读课文(看一看:这篇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c、说一说:你读懂了哪一句,讲给别人听一听。

  2、随机出示生字、有意按字形结构板书。

  a、点明会意字

  b、引导挖掘更巧妙的识字方法。

  c、观察独体字作部首时在书写中发生的变化。

  3、竞读课文、背诵课文

  a、仿说韵文

  b、总结识字规律

  四、游戏活动

  1、用简笔画表示汉字

  2、做动作表示汉字

  3、描写汉字

  五、拓展练习

  1、读课后的词语

  2、完成课堂练习

  六、课堂小结

  1、谈收获

  2、质疑

语文教案 篇3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字词。

  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体会人物的精神

  教学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最后的晚餐》是基督教传说中最重要的故事,几乎被所有宗教画家描绘过。但在达芬奇为米兰格雷契寺院食堂画《最后的晚餐》之前,所有的画家对画面艺术形象处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犹大与众门徒分隔开,画在餐桌的对面,处在孤立被审判的位置上。这是因为画家们对人的内心复杂情感无法表现,从形象上难以区别善恶。由于达芬奇对人的形象和心理作过深入的观察和研究,能从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并表现出来。

  二、学习课文

  这幅在格雷契寺院食堂墙壁上的宏大画面,严整、均衡,而富于变化,无论从构思的完美、情节的紧凑,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现手法的纯熟上都堪称画家艺术的代表。它也是人类最优秀的绘画作品之一,由于它的问世而使达芬奇名扬世界。

  三、扫清文字障碍。

  1.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水浒传:“浒”与“许”区别

  女佣:佣读yōng。敷药:“敷”与“缚”区别。

  追悼:悼(dào)与“掉”音、形、义的区别。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囫囵吞枣:把枣整个吞下去不辨滋味,比喻读书不认真、不仔细、不理解意思。

  硼酸水:“硼”与“绷”区别。

  殡仪馆:停放灵柩、办理丧事的'地方。

  2.注意多音字。

  3.学生质疑。

  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你认为他成为著名画家的最决定因素是什么?

  五、请学生谈一谈从达芬奇的成长过程中,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

  六、积累内化

  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记住达芬奇的名言:“好,但还要做得更好”。

  七、拓展活动

  课文阅读更多有关达芬奇的故事

语文教案 篇4

  内容预览:

  3.山中避雨

  丰子恺

  教学设想: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经验来感受、体验文中的意境和道理;并出疑问,共同探究,研究进一步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

  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理清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线索,进一步弄清文章的中心意思。

  过程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趣味。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线索。

  教学难点:

  弄清文章的中心意思,感受音乐的趣味。

  教学过程:

  导入

  1、导语

  这是一篇抒写野游乐趣的回忆性散文。全文语言生动,耐人寻味,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学习这篇课文,将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真挚之美、清纯之美、绘画之美、音乐之美、深邃之美、和谐之美……真是美不胜收!

  2、简介作者,揭示课题

  反复诵读接近美

  1、师配乐朗读课文,生听读课文,体会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2、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自由诵读、自主体验、自主鉴赏。

  3、扫除字词障碍(投影显示)

  合作探究寻找美

  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师: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文意。

  师: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归纳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并提出问题,准备进行研讨。

  2、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投影研讨题或学生提出的较有研讨价值的问题)

  (1)、为什么避雨的作者说:“反觉得比春天游山趣味更好”?你有类似的经历吗?

  (2)、“三家村里……十分温暖”雨是“苦雨”,山是“荒山”,作者为什么还觉得“温暖”?

  (3)、“有生以来……的趣味”怎样理解?

  讨论完毕后每组推荐一个代表讲述对某个问题理解,另组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自己本组的不同理解,个别同学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深刻体验。

  拓展延伸品味美

  1、师:音乐给人以享受,音乐给人以无穷无尽的趣味,你们爱听音乐吗?音乐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2、师放乐曲《高山流水》,生听后把想象的和感受的记出来。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