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9 10:26:46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语文教案5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 复习(说句练习)

  1、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在我说的一句话里,请你认真听,听清楚,还要讲清楚。说得好,我们就去这个地方游玩,好吗?

  老师说句子: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说两遍)

  2、 你们知道这个天堂是哪里吗?(杭州)

  过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西湖的山、湖(板书:山湖)

  二、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电脑出示西湖青山绿水的画面伴随朗读

  思考:你站在西湖边看到的山是什么样?湖是什么的?

  2、 交流刚才的问题:

  3、 同时板书:层层叠叠,绿青浓淡

  静如银镜,一闪一闪

  4、 这么美的画面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

  学生自由练读。

  请个别学生读。

  集体配音朗读。

  5、 (课前教学生一些句子。或读让一两个来赞美西湖。学生不会也可以由老师来说)

  过渡:是呀,正因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个比作美女西施的美名--西子湖。西湖之美,美在外有山,湖中有湖,园中有园,四季景色都能使人赏心悦目。尤其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十景”更是闻名遐迩。下面就请同学们随我而来。

  三、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教师指着画面讲述第三自然段。(电脑出示画面)

  2、 学生可自由说说自己通过查找资料介绍有送景点的介绍。

  学生需准备:孤山 白堤 苏堤(可以是图片)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听了同学的介绍,我觉得西湖真美。不过,课文也写得也很美,有几词用得特别好,你能读一读把它找出来吗?

  3、 我们一起把这部分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好吗?待会儿,我要你们来做小导游介绍西湖。

  4、 谁愿意当个小导游来介绍西湖的几个景点。

  学生自由准备

  请个别学生来介绍

  过渡:刚才听了小导游的介绍,觉得西湖特别美,真让我看到了人间天堂。西湖的美景使古往今来的中外宾客目不暇接,游兴难尽。置身其间,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诗、如画,如梦。每当清秋气爽,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下一节课我就带同学们去观赏西湖秋色。

  四、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听配音朗读。(电脑出示画面)

  2、 看着这样一个画面,听着优雅的声音,你是否也想来做一次配音演员呢?

  3、 学生自由朗读。

  五、 总结: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

  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 背诵你喜欢的一段、

  板书:

  青山 层层叠叠 绿青浓淡

  西湖 湖水 静如银镜 一闪一闪

  景点 孤山 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月光 明月东升 华灯倒映

语文教案 篇2

  内容预览:

  《白洋潮》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领略白洋潮的壮丽之美。

  2.学习作者比喻写景、借景抒情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3.了解古代优秀文学作品,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树立科学人生观。

  【重点难点】

  1.重点:体会白洋潮景观的壮丽,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比喻等写景的方法。

  2.难点: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课文提示】

  1.《白洋潮》是一篇精彩的游记。白洋,山名,在浙江西北海滨;潮,本文描写对象。

  2.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史学家。他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审美情趣。晚年避居山中,穷愁潦倒而坚持著述。其小品文声誉尤高,多描写江南山水风光,民风民俗和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文笔绰约,富有诗意。其著作有《石匮书》、《琅环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正音正字】

  戊wù 遄chuán 踵zhǒng 擘bò 蹴cù 镞zú

  辟bì 礴bó 龛kān 赭zhě 漱shù 湫qiū

  【积累词语】

  实词:

  ①故事:旧例。 ②喧传:哄传。 ③吊:哀悼。

  ④海塘:海堤。 ⑤遄:急速。 ⑥踵至:一个接一个来,踵,脚后跟。

  ⑦辟易:惊惧后退。 ⑧礴:拍击。 ⑨旋:很快。

  虚词:

  ①看之惊眩(代词,动词之后指事物性状,这里指代涌起的潮水。)

  ②岁岁如之(指示代词,这样,这里指代“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

  ③怒雷鞭之(代词,动词之后指事物,这里指代涌起的潮水。)

  ④则飓风逼之(代词,动词之后指事物,这里指代涌起的潮水。)

  ⑤从海宁而来(句中连词,表示行动)

  ⑥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句中连词,表示行动)

  ⑦势欲拍岸而上(句中连词,表示行动)

  ⑧旋卷而右(句中连词,表结果)

  ⑨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句中连词,表结果)

  【初学课文】

  1.朗读课文。

  2.从表达方式看,全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记叙——交代看潮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描写〈 “立塘上”-“颜始定” 〉正面描写潮水涨起的过程。

  议论——提出疑问作结,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3.写海潮起来时,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找找课文相关的词。

  作者是从远及近观察、描写的。 相关的词语有:见、稍近、渐近、再近。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按要求,逐句翻译全文。

  3.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张岱的生平及其有关文学知识。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串讲课文】

  原文: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翻译:旧例,在三江看潮,实际上无潮可看。午后有人喧闹着传说:“今年暗涨潮啊!”每年都这样。

  要点:故事:古义-旧例。今义-表现讲述对象的事情。 喧传:哄传。

  原文: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翻译:庚辰年八月,到白洋吊唁朱恒岳少师,(我)与陈章侯、祁世培坐在一桌。海塘上有人呼叫看潮,我迅速前去,章侯和世培接踵而到。

  要点:吊:哀悼。 海塘:海堤。 遄:急速。 踵至:接踵而至,一个接一个来;踵:脚后跟。

  原文: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

  翻译:站在海塘上,远远望见潮头像一条白线,从海宁奔来,一直冲到向塘上。

  要点:而:句中连词,表示行动。

  原文: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

  翻译:稍稍近了一点,就隐隐露出白色,像驱赶着千百群小鹅张开翅膀,拍水振飞。

  要点:擘翼:张开翅膀拍水飞迸。

  原文: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

  翻译:(潮水)越来越近,喷出泡沫溅起水花,蹦跳起来好像百万雪白的雄狮,遮蔽了大江奔流而下,像用怒雷鞭打它们一样,所有的狮子聚集在一起,没有一头甘愿落后而争先。

  要点:蹴起:蹦跳。 镞镞:同簇簇,形容攒聚。

  原文: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

  翻译:再近一点,就如飓风逼迫它们,顺势要拍岸而上。

  要点:之:代词,动词之后指事物,这里指代涌起的潮水。

  原文:看者辟易,走避塘下。

  翻译:看潮的人惊恐地退开,跑到塘下躲避。

  要点:辟易:惊惧后退。

  原文: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

  翻译:潮水冲到塘上,用尽力量喷薄而起,水花激射,溅起几丈高,溅到的地面都湿了。

  要点:礴:拍击。

  原文: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

  翻译:潮水快速卷向右边,被龟山一挡,轰隆着好像十分愤怒,瀑布像像被火炮击碎一样,在半空中飞舞。

  要点:旋:很快。 龙湫:雁荡山的瀑布。

  原文: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翻译:看了这个景象(让人)心惊目眩,坐了好一会儿,脸色才镇定下来。

  原文: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翻译:先辈说:浙江的潮头,从龛、赭两座山冲刷激荡而起。白洋在这两座山之外,潮头却更大了,是为什么呢?

  要点:漱激:冲刷激荡。

  【朗读课文】

  【课外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若干思维训练题。

  第三课时

  【朗读课文】

  【课文简析】

  白洋潮吸引了多少人为之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它的俊美。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以其精妙的笔法,为我们揭开了白洋潮的面纱。

  这篇小品文,记叙了作者在白洋村观潮的全过程。文章以时空为序,由远及近,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白洋潮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个奇观,写出了白洋潮的盛大气势和雄壮之美。

  对白洋潮,文章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细腻的`描写。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成功地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展现了白洋潮的壮丽风光。

  【思维训练】(根据情况,选择若干练习)

  1.从远及近,作者分别描写了潮水的哪些状态和特点?

  远见,“潮头一线”。-潮头整齐有序。

  稍近,“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潮流急速挺进。

  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潮水铺天盖地,势不可挡。

  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浪潮汹涌猛烈。

  最后,“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海潮气势磅礴。 )

  2.课文是怎样烘托海潮之大的?

  从观潮者的反应来衬托海潮之大:

  ①“看者辟易,走避塘下。”写观潮者退避,这是从人们的动作,表现潮水来势汹涌。

  ②“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这是写观潮者的心理由紧张到舒缓的神态变化,表现潮水的威力令人心惊胆战。

  3.本文是如何从正面和侧面描写白洋潮的?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正面描潮水的特点,逐步推进,从远及近,用墨越来越浓,形容越来越密。〈详见第1题〉

  侧面描写观潮者的反应:坐立不安、心惊胆战。〈详见第2题〉

  作者这样写,衬托了白洋潮的声势巨大,让人恐惧,突出潮水的威力无比,颇有刺激。 )

  4.下列句子的“之”分别指代什么?

  ①岁岁如之。 ( 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 )

  ②怒雷鞭之…… ( 百万雪狮。 )

  ③飓风逼之…… ( 白洋潮。 )

  ④看之惊眩…… ( 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 )

  5.本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本文多处运用比喻修辞:①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②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③炮碎龙湫,半空雪舞。

  6。 “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句中的“雪狮”为什么不能改作“雄师”?

  因为“雪狮”不仅写出潮水的声威气势,还显示其洁白如雪的色彩。而“雄师”只能写出潮水的声势,但无法显示其色彩。

  7。 如何理解“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的作用?

  以疑问句结尾语气比较强烈,内容与开头的“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形成对比,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白洋潮的壮美的赞叹之情,而且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引人探索原因。

  8。 摘录一个佳句,并且作简单的品析。

  【课外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预习《天目》。

  【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有声有色地讲述课文内容,讲后互相评价。

  2、训练学生在讲述中准确使用本课积累的好词语,正确使用表示范围的词语。

  3、在讲述中加入自己丰富的想像,使内容更生动。

  4、教育学生加强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有声有色地讲述课文内容,讲后互相评价。

  教学难点:

  在讲述过程中准确地使用本课积累的好词语,正确使用表示范围的词语,并加上自己丰富的想像。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词语字条。

  教学过程:

  1、回忆、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一课?(指名说并板书课题)

  谁来说说上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答:a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b懂得了一些词语的意思,如:安居乐业、置若罔闻……

  c知道了课文可以分三部分

  d知道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具体说说)

  2、今天,大家还想学到什么?

  3、归纳学生所答,出示教学目标。

  4、同学们想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课文?(讲故事)

  为什么要用讲故事的方法?(课文故事性较强,对话不多)

  讲故事应注意什么?

  5、归纳学生回答,出示讲故事要求(大屏幕)

  a有声有色地讲故事,内容完整。

  b用上一些文中的好词语及表示范围的词语。

  c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使故事更加生动。

  6、小组合作,选取喜欢的一部分,按要求讲故事,教师巡视指导。

  大约准备15分钟左右,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评价。评价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按刚才提出的`讲故事的要求评价,并具体说出他们所用上的好词句好在哪,以及想像的是否合理,有什么好处。如果词句使用不当或想像不合理,可以进行补充和修改。

  教师随机出示本课应积累的词语和一些表示范围的词语。

  如:安居乐业置若罔闻萎靡不振鸟语花香

  铺天盖地手舞足蹈无影无踪跃跃欲试

  大臣们任何人妖魔鬼怪

  7、森林王国为什么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通过读这个故事使你懂得了什么?

  8、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围绕课前目标说具体些)

  希望同学们都来**护环境的小卫士,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丽!

  板书设计:

  安居乐业

  失踪的森林王国 砍树破坏环境

  无影无踪

  爱护环境 植树造林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3个字。认识2个笔画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和朗读课文。

  2.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教学准备

  悠扬的江南音乐、多媒体课件(或彩色粉笔)、字卡、词卡、导游旗帜、江南旅游介绍(介绍中包含有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等

  教学过程

  一、推荐旅游景点,组织小小旅游团。

  1.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今天我这位导游想向各位推荐一个特色旅游景点,不知道各位是否有兴趣听我介绍一下。

  2.用多媒体或是小黑板等展示旅游介绍。(介绍中包含有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

  3.导游展示旅游景点介绍(文字全部注音),游客阅读。

  各位游(you)客你们好,欢迎您阅读我们旅行社推出的江(jiang)南(nan)游介绍。江南一带位于中(zhong)国的东部,那里物产丰富,有“鱼米乡”之称;那里河流(liu)密布,两岸(an)树(shu)木茂密,禾苗(miao)油绿(lv)。在那里,您可以乘坐“竹排(pai)”这种特殊的水上交通工具领略如画美景。

  4.各位小游客,对我们的旅游景点满意吗?如果介绍中的字让您为难了,请跟我读。学习红色字。

  5.出示字卡(排、中、游、流、唱、两、岸、树、苗、绿、江、南),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

  6.出示词卡(江南 江水 禾苗 树苗 树木 树叶 竹排 木排 两岸 两天 绿色 绿地 中国 旅游 流水 河流 唱歌),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

  7.再读景点介绍。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教案精品

  8.老师(导游)挥动导游旗,愿意参加这个旅游团的小朋友请报名。咱们出发吧!

  二、乘竹排,畅游江南美景。

  1.师:我们乘着飞机越过高山、河流,向着江南飞去,白云在向我们招手,太阳在向我们微笑。到了江南以后,我们开始了愉快的旅行。(播放江南乐曲)

  2.多媒体展示“竹排”画面(或简笔画勾勒“竹排”)

  导游:这是江南特有的水上交通工具,我们将乘坐“竹排”顺流欣赏两岸的美景,愿您此次旅途开心!

  3.演示课件,展现课文中动态图画。游客们你们都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可以和身边的其他游客交流交流。游客们你们觉得江南的景色怎样?可以谈谈吗?请生交流。

  4.看来大家非常喜欢江南的景色,我也和你们一样喜欢,我还写了一首小诗来赞美江南的景色呢,大家有兴趣读一读吗?

  5.多媒体展现课文内容。开展多种形式朗读:示范读,个别读,同桌读,配图画读,配音乐读,赛读等形式。

  6.游戏:我会找(在相应的图画旁贴上字条)

  字条: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

  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

  三、创造性朗读:我也试着做导游。

  小朋友们,喜欢这次江南游吗?你知道江南还有什么迷人景色吗?谁能做导游介绍介绍?老师建议你们用上书中的诗句,会把这个地方介绍得更美,看哪些导游最受人欢迎呢?

  四、复习巩固生字,书写生字。

  1、(课件出现生字)同学们书背得很好,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生字,注意读准生字读音。

  2、开小火车认读生字。

  3、现在请同学们拿起课本起读带有生字的词语。(课件出示)

  4、今天我们来学习几个新的偏旁部首。“木字旁”“草花头”“绞丝旁”(先板书)这几个偏旁你认识吗?你想跟它交朋友吗?指名说。

  5、老师正音后全班跟老师齐读。

  五、学习写字

  1、今天,我们除了学习新的部首还要学会新的笔画。“横折、横折钩”(先板书)你知道这笔画名称吗?指名后齐读。

  2、我们还要学习写三个生字,谁能带读这三个生字的读音?小老师谁来当?

  3、请小老师带读。

  4、现在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三个生字?(小组汇报)

  5、你能为这三个生字组词吗?

  6、好,现在看这三个字的笔顺,注意它们在田字格的位置。(课件出示)

  7、跟老师书空。

  8、写在语文书上。

  9、投影生字评议。

  1.出示带田字格的“口、日、中”三个生字。

  2.读准字音(日、中为翘舌音),认清字形(都为独体字)。

  3.同桌交流看准关键笔画。

  4.谈谈书写时注意的笔顺。

  5.学生描红、书写。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排”等12个生字,会写“口”等4个字。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初步感受

  1. 导入:我们祖国有着秀美的风光,北国的冰雪,高耸的白杨,南国的椰林,婀娜的杨柳。刚毅秀美,各有特色。今天我们就要来欣赏一下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光。(课件出示图片)小朋友们看,江南的风光多美啊,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条河,河里有小鱼跳出了水面。天空中有两只燕子飞来了。河的两边还有很多的树、禾苗、草地,都是绿色的。远处还有几幢房子,很漂亮……

  2. 师:江南的风光那么美,树木都是绿油油的,那里的人也很美。你们看,谁来了?(课件演示:小朋友撑着竹排慢慢过来。)他是怎样来的呢?

  3. 板书:竹排

  了解竹排的形状与用途。

  师:看图说说竹排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用处?

  (通过交流知道竹排是江南水乡重要的交通工具,也可在此联系竹排的形状来记排这个字。)

  4.师:在那么美的风景里,撑着小竹排,欣赏着两岸秀丽的风光,真令人陶醉。让我们也去感受一下吧!

  二、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1.初读课文

  师:书上又是怎样来描写江南美丽的景色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请小朋友们自己来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注意要读准字、词、句。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师:请小朋友看看上面的'这些生字朋友,你都认识它们吗?赶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3.小组合作,认记生字。

  师:现在请四人小组合作,你们想想好办法来记住这些字,看哪组记得最多。

  4.游戏:“捉气球”。

  (课件演示:每个气球上标有生字,读对了就用鼠标点击生字,把气球定住。)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谁愿意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3.小组合作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4.小组交流汇报

  5.全班齐读课文

  四、书写指导,掌握结构

  1.谈话导入:小朋友,我们已经会写了好多字,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学写几个新的字,你们有信心吗?

  2.出示“口”,学生认读并组词

  仔细观察,掌握结构

  师:观察“口”这个字,我们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怎样写才好看?

  3.师范写,生书空

  4.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5.展示学生作业,生评议

  6.继续写,争取比前一个有进步

  7.同样方法学写其它的汉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认读(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二、合作交流,解疑质疑

  1.读读想想,鼓励学生质疑。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3.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在不明白的地方上做记号。

  4.四人小组交流问题,能在小组中解决的就直接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待会全班交流。

  (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密”是什么意思?②为什么说江南是鱼米乡?

  ③小竹排是在水里游的,书上为什么要说“小小竹排画中游”?)

  5.小结:江南一带河流很多,河里有许多鱼虾。那里还种了很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因此人们都把江南一带叫做“鱼米乡”。正因为这里很美,就像一幅山水画,所以才会说“小小竹排画中游”。

  6.师补充课题,生齐读课题“小小竹排画中游”。

  7.朗读指导。

  a在这么美的地方,撑着竹排,看着两岸优美的景色,你的心情怎么样?

  b那你能用快乐的心情来读一读吗?你自己来试着读一读。

  c谁来试试看,把你高兴的心情读给大家听?(指名读,齐读。)

  d拓展活动:评选“金嗓子”。(小组推荐人选,师生共同评比。)

  e配乐朗读课文: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江南水乡美丽的风景,鼓励学生用适当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激发想象,丰富情感

  ⒈悟江南:小朋友都去过江南的很多地方,你能把你在旅游时看到的、听到的说给其他的小朋友听吗?

  生交流介绍,师点评并指导说话。

  ⒉画江南:在课本的江南插图上填上美丽的一笔。

  ⒊诵江南:让学生根据画的内容改编课文。

  ⒋赞江南:小竹排顺水游到了江南的其它风景名胜区,让学生进行情境说话练习,说几句赞美风景的话。

  四、课外拓展,实践活动

  收集江南风景图片在教室中展览。

  查找自己旅游时拍摄的照片,下节课向同学介绍旅游风景点的美丽风光。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

  2、认识绿线格和田字格中的15个生字,写好田字格中的5个左右结构的字。

  3、初步感受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4、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课本插图的幻灯片,14个生字的卡片,音乐伴奏带。

  一、设疑导入

  1、逐一出示课文题目上的两幅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谁?他们正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蚂蚁蝈蝈

  2、调动学生已有经验。你们见过蚂蚁和蝈蝈吗?谁愿意谈一谈?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蚂蚁和蝈蝈的名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谁发现了,告诉小朋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昆虫

  3、设疑。教师指着两幅图画问:蚂蚁和蝈蝈都是非常好玩的昆虫,为什么会这样呢?

  【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像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开课即让学生观察图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同时也顺应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让学生一接触课文就产生疑问,产生急于读书的愿望。②理解就是使新事物和已有经验建立联系。阅读也是这样。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蚂蚁和蝈蝈,不但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渗透要抓住事物的突出特点来写的思想。③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应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让学生观察蚂蚁和蝈蝈名字的共同特点,知道他们都是昆虫,所以都有一个虫字旁,即学习了"昆虫"这个名词,又渗透了汉字的造字规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不认识的'字划下来,读读拼音;②读不通的句子反复读两遍。

  2、同桌交流划住的生字,看是否把字音读准了。

  3、同桌互读课文,看是否有读错的字音。读错的当即指出,读对了再往下读。

  4、强化认读生字。可采用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或多媒体出示生字的方法指名认读15个生字,不认识的字要让学生到课文中找出所在的句子,反复读,并让学生交流记住该字的方法。

  5、全班交流:课文讲的是什么?

  【①一年级学生进入第二学期,已有了一定的独立识字和阅读能力,教师应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学生在自学生字的过程中,识字能力才会提高。让学生划住生字,交流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是教给他们学习生字的方法,形成习惯,受益无穷。②读完课文想一想讲的是什么,这种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从一年级就要培养。所以让学生谈主要内容,要求不可太高。】

  三、再读课文

  指名逐段读课文。要注意四点:①纠正读错的字音;②指导读破的句子;③指导学生读文章要看标点符号;④读完每段后要想一想这一段讲的是什么。

  各段应注意的具体问题有:

  第一段:①粮食的"食"读轻声;②"有的……有的……"句子中间有逗号读时应有停顿。

  第三段:①"起来"都读轻声;②第二句较长,要指导学生体会在哪儿停顿好。

  【①指名读的目的是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师的耳朵一定要灵,指导后要伴有足够时间的练习;②段意的概括要求不可太高,答案强求一致。】

  四、学写生字

  1、指导书写。①出示米字旁让学生认,并出示"米"字让学生观察和米字旁的不同。教师范写米字旁。②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五个左右结构的字,看清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③教师指名交流"汗"的两横、"呼"的一竖的笔画变化,必要时可做范写。

  2、学生独立试写,写完后一定要和田字格中的相比较,然后重写。教师巡回指导,必要时要在黑板上范写。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跳水》教案12-10

语文教案(经典)10-16

语文教案[经典]10-06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精选】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精选)08-11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