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五年级第九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第九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3-11-18 07:18:5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五年级第九册数学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第九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第九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第九册数学教案1

  一、准备练习

  (一)口算

  3.8+1.2 2.54 1.58

  1.50.3 0.64+0.16 7.6+0.24

  5-1.8 1.2580 3.64

  6.3+2.45+3.7 3.56-1.57-0.43

  0.87125 (2.5+0.9)4

  (1.5+0.25)4 0.64+1.44

  (二)口答,在□里填上适当的数.(说出依据)

  1.3.18□=1.2□

  2.(2.5+3.5)□=□□○□4

  3.□+4.3=□+0.86

  4.(2.51.2)□=1.2(□□)

  5.7.6-2.8-□=□-(□+3.2)

  (三)小结引入

  我们运用一些运算定律或者运算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在四则混合运算中,能不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使计算简便呢?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4

  1.82.58+1.81.42

  1.观察算式特点

  2.学生试做

  方法一:1.82.58+1.81.42 方法二:1.82.58+1.81.42

  =1.8(2.58+1.42) =4.644+2.556

  =1.84 =7.2

  =7.2

  3.观察比较: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第一种方法应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第二种方法只是根据一般的运算顺序)

  4.练习

  1.82.58+1.81.42+0.5

  =1.8(2.58+1.42)+0.5 (乘法分配律)

  =1.84+0.5

  =7.2+0.5

  =7.7

  5.小结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对简算有什么新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下面各题

  1.561.7+0.441.7-0.7

  11.72-7.85-(1.26+0.46)

  (二)计算下面各题,能用简便算法的用简便算法

  10.64+7.652.4+11.76

  12.9〔14.66-(1.3+8.2)〕

  9.83(3.8-2.3)+1.56.17

  6.752-〔4.7(0.54-0.38)+2.8〕

  15.4〔8(6.34-4.59)〕

  (三)思考题:填同一个数

  □-□+□+(□□□-□)=10

  四、课堂小结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虽然不能把整个题目简便计算,但是应该随时注意是不是有的步骤可以简算,能简算的,尽量使计算简便,不能简算的'再按运算顺序计算.

  五、课后作业

  (一)计算下面各题,能用简便算法的用简便算法.

  1.10.64+7.652.4+11.76

  2.12.75[14.6-(1.3+8.2)]

  3.9.831.5+6.171.5

  4.15.4[8(6.34-4.59)]

  (二)新兴煤矿七月份产煤4.85万吨,八月份产煤5万吨,九月份产煤5.65万吨.平均每月产煤多少万吨?

五年级第九册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1、认识负数6、小数乘法和除法(一)

  2、多边形面积计算7、公顷和平方千米

  3、认识小数8、小数乘法和除法(二)

  4、小数加法和减法9、统计

  5、找规律10、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数的概念的扩展,逐步形成对有关概念的理解;经历探索小数四则计算法则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小数四则计算及混合运算;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规律的活动,提高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和数量关系的能力,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意识。

  (2)使学生通过对平面图形的观察和简单变换等活动,经历探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掌握有关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并初步形成相应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体会用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信息,并能进行相应的比较、分析。通过开展实际调查活动,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增强统计观念。

  2、数学思考:

  (1)结合认数进一步发展数感。

  (2)结合面积的测量和计算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面积公式和简单周期现象中规律的教学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4)结合统计表(图)的认识发展统计观念。

  (5)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发展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

  (1)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面积计算的问题、简单统计的问题、小数四则运算的问题以及简单周期现象的问题。

  (2)能在现实情境中主动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3)能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4)进一步学会与他人合作、有正确的合作态度。

  (5)能回顾反思学习过程,解释或评价学习的结果。

  4、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经历探索数学知识与规律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与方法的价值。

  (3)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4)联系现实素材学数学,联系现实生活用数学,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5)通过阅读“你知道吗”等内容,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不断拓展视野、增强创新意识。

  教材简析:

  1、数与代数领域(第1、3、4、5、6、8单元)

  本册教材在一至四年级主要教学整数的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整数的四则计算,并能应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册教科书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性质、和运算,这些内容涉及学生认识数范围的扩展。有利于巩固和加深学过的整数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能为系统地学习分数只是做好准备。

  此外,安排探索和应用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对于培养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思维水平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空间与图形领域(第2、7单元)

  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面积概念,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又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奠定了基础。通过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能进一步深化对面积概念的理解,促进对几种基本图形特征的认识。以前教学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只能计量相对较小的`平面图形和物体表面的面积,用来计量土地面积就显得很不方便。为此,本册教材安排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既能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面积单位,也有利于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更多的实际问题。

  3、统计与概率领域(第9单元)

  本册教科书安排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图相比,复式统计表、图的容量大,能同时呈现更多的数据信息。教学复式统计表、图以后,学生就能对一些稍复杂的实际生活现象与问题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这对于学生统计能力的提高以及统计意识的增强是极有益处的。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面积是多少校园的绿化面积了解周围的家庭)

  (1)更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应用。

  《面积是多少》里的“分一分数一数”与“移一移数一数”渗透了初步的等积变形思想,为进一步探究多变性面积的计算方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校园的绿化面积》中的“想想算算”重点安排了“割补”的方法把稍复杂的平面图形转化成常见的基本图形的内容。

  (2)更加重视实际应用。

  《面积是多少》里估计树叶、手掌等物体表面的面积;《校园的绿化面积》中测量、计算草坪的面积、设计花圃;《了解周围的家庭》分别为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设计的便于操作的调查活动等,都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引导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展开数学活动,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本册教材还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十几则“你知道吗”和8到思考题,目的在于增加数学内容的弹性,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多的发展。

  课时安排:

  一、认识负数3课时

  二、多边形面积计算9课时

  三、认识小数8课时

  四、小数加法和减法7课时

  五、找规律2课时

  六、小数乘法和除法(一)8课时

  七、公顷和平方千米2课时

  八、小数乘法和除法(二)14课时

  九、统计7课时

  十、整理和复习5课时

  (全学期大约有25%左右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

五年级第九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我们解答过许多应用题,有一步计算的、也有两步计算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答较复杂的'应用题,并归纳出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检验的方法.

  教师板书:应用题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1

  例1.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题

  (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意?如何分析数量关系?

  (3)怎样分步列式?怎样列综合算式?

  (4)怎样验证是否正确?

  2.汇报讨论结果

  (1)课件演示:一般应用题1(出示摘录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及线段图)

  (2)提问:要求剩下的平均每天做多少套,要先求出什么?后3天做了多少套怎么求呢?已经做的套数怎么求?

  (3)学生列式

  分步:75×5=375(套)

  660-375=285(套)

  285÷3=95(套)

  综合:(660-75×5)÷3

  =(660-375)÷3

  = 285÷3

  = 95(套)

  (4)教师小结检验过程.

  方法一:按照原来的题意,依次检验每一步列式和计算是不是对.

  方法二:把最后结果当做已知数,按照题意倒着一步一步地计算,看结果是不是符合原来的一个已知条件.

  3.规纳概括

  (1)课件演示:一般应用题2

  (2)教师提问:这四步你感觉你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哪一步上?哪一步最重要?

  (3)小结:解答应用题时,我们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解题意上,因为解题思路是根据题意确定的.第二步是最重要的,它决定着思路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一)四年级和五年级要给500棵树浇水,四年级每天浇50棵,浇了4天;剩下的由五年级来浇,浇了5天.五年级每天浇多少棵?

  (二)李小胜拿3.2元钱买文具,买了4支铅笔,每支0.6元.剩下的钱买图画纸,每张0.2元,可以买几张?

  (三)新丰农具厂赶制540件农具,前10天平均每天制32件,余下的要在5天完成,平均每天要制多少件?

  (四)一个装订小组要装订2640本书,3小时装订了240本.照这样计算,剩下的书还需要多少小时能装订完?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出示不同算法,请同学讨论是否正确.

  四、质疑调节

  1.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审题除了以上方法外,还有什么方法检验呢?解答应用题为什么要检验?(讨论)

  五、课后作业

  (一)学校买来280千克大米,计划吃7天,实际每天比计划少吃5千克,这批大米实际吃了多少天?

  (二)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大车从甲地到乙地计划行6小时,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行10千米,实际几小时到达?

  (三)装订小组计划装订一批书,每小时装订180本,10小时可以装订完.如果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装订20本,几小时可以装订完?

  六、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点评:

  该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是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审题,用摘录条件和问题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进行分析,在条件和问题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找到解题思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探究活动

  猜两位数

  活动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方法

  表演前请观众心里想好一个两位数,再请观众将自己想的两位数乘167,然后加上2500,请观众把最后得数报出来,表演者就知道观众心里想的是哪一个两位数.

  例如:观众想的是59,他按规定计算出

  59×167+2500=12353

  表演者根据报的得数计算

  53×3=159

  于是就知道观众想的是59.

  活动过程

  1.教师进行表演

  2.学生探讨其中的奥妙

  3.学生自己设计这样的几个游戏.

  猜数方法

  将得数末两位乘3,取乘积的末两位就是观众心中所想的两位数.

【五年级第九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第九册教学计划06-30

第九册语文教学计划11-23

小学数学第九册教学计划02-14

小学语文第九册教学计划04-03

五年级数学教案11-08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11-08

五年级数学教案11-11

数学第九册教学工作总结05-21

小学五年级下数学教案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