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实用【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知识技能:
1.学会“牌、湘、煌”等12个生字,理解“牌楼、金碧光辉、水天一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聚好的语段。
3.懂得作者的写作次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借助注音或字词词典理解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训练,感悟语言美和景物的特点。
3.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标识,懂得作者的写作次序。
感情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骄傲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语言美和岳阳楼的特点。
教学难点:
懂得作者的写作次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 具:
图片、或相应的课件。
教学过程:
出示:金碧辉煌 回廊环绕 三层三檐 水天一色 碧波万顷
一、导入
读了这些词,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师:这就是江南第一楼的美丽景色。
板书课题齐读:27、江南第一楼
释题:“第一”是什么意思?
师: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湖北的黄鹤楼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为什么把岳阳楼称为江南第一楼呢?它有何魅力,今天让我们走进岳阳楼,去饱览它的美丽。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指名说中心句,板书:浩瀚的洞庭 壮美的楼阁 不朽的'诗文 动人的传说
3、齐读中心句,换一种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可以加上关联词。 整篇文章都是围绕中心句来写的,哪些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壮美的楼阁、不朽的诗文、浩瀚的洞庭、动人的传说。
三、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岳阳楼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去看看,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理解“品”字形,请学生画一画。
1、楼阁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用一个词来说说?(壮美) 从哪些词你体会到了岳阳楼的壮美?(飞檐高高翘起)
师:这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庄重而精致。
2、阳楼不仅外观壮美,更让世人惊叹的是它的内部结构,整座楼,没有一根钉子,一块砖。
出示课件:
3、指导读
四、指导学生自由学课文
师:老师带着你们欣赏了壮美的楼阁,走进岳阳楼的大门你会看到什么,老师想请一位小导游来为我们介绍。
不朽的诗文:
提到岳阳楼就会想起一个人——范仲淹,简介范仲淹: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是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虽然仕途坎坷,受到同僚的排挤,但他始终不改忧国忧民的初衷。北宋滕子京被贬为岳州知府,他重修岳阳楼,并请他的好友范仲淹写下千了古传诵的名篇《岳阳楼记》。文章气势磅礴,其中“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体现了诗人心忧天下的博大情怀!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嵩高人格的文化积淀,滋养着人们的心灵。
2、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齐读,背诵
师:《岳阳楼记》为岳阳楼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从此岳阳楼声名鹊起,名扬天下。
4、历代文人骚客经过岳阳楼都会留下传世名句,唐代诗人刘禹锡登上岳阳楼面对浩瀚的洞庭湖写下了《望洞庭》
指名读古诗,齐读
浩瀚的洞庭
1、登上岳阳楼可以欣赏到什么美景呢?
师:站在岳阳楼,洞庭湖的美景尽收眼底
引读:楼四周回廊环绕,凭栏远眺——学生接读 洞庭湖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指名读
3、出示课件欣赏
4、多美的洞庭湖我们再读读,配乐齐读。
师:浩瀚的洞庭湖为岳阳楼披上了一件秀丽的外衣。
动人的传说
1、指名介绍动人的传说
2、学习:翡翠似的小山,指君山
齐读这一句
3、哪几个词让你感动?
4、指名读这个动人的传说。
5、引导学生学习一个有关君山的传说。
五、小结写作方法
1、本文不但语言美,结构也美,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移步换景
2、布置作业
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一写我们的校园。
六、总结
欣赏了江南第一楼,你有什么感受?
师:虽然我们远隔万水千山,但从此你对岳阳楼不再陌生,它有浩瀚的洞庭、壮美的楼阁,不朽的诗文,动人的传说,它就是——江南第一楼岳阳楼。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指导学生通过自学,重点体会人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强化感悟,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⑴读读记记“储备、干脆、不甘落后、千方百计、哭笑不得”等词语。
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2、过程性目标:
⑴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指着课前画的三只不同样子的松鼠,这是什么?(松鼠)松鼠在你脑海中是一个怎样的印象?(活泼可爱、灵活乖巧、惹人喜爱)是啊,松鼠被成为“大森林的精灵”,你手头上有多少关于这小精灵的资料?交流一下吧!板书:贮存粮食、灵巧可爱、树上搭窝。
2、如果有一天松鼠跑到我们家里来了,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学习课文。
3、板书课题:22*、跑进家来的松鼠(注意“鼠”的写法)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己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2、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松鼠在“家”做了哪些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读后交流,课文讲了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后,在我们家接二连三发生的一些趣事:把鹿角当树枝、千方百计储存冬粮(偷方糖和晾蘑菇)、垫温暖的窝的事。(板书)
发生的这些事都是松鼠平时的生活习性使然,结合谈。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事,读后再小组内交流最喜欢的事的经过,并结合相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重点句子的解析:
①它整天满屋乱跑,在橱柜和架子上跳来跳去,动作灵活得惊人,从来没有碰掉过一样东西。
(这句话介绍的是松鼠的习性。写松鼠在我们家“整天满屋乱跑”“动作灵活地跳来跳去”,可从“惊人”“从来没有”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对小松鼠的这些行为并没有丝毫的埋怨,我们读到的只有称赞。)
②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可我又上哪儿给它找去呢?
(松鼠“跳”到小作者的肩上,“蹭”他的脸,还“轻轻咬”他的耳朵,俨然,松鼠已成为小作者亲密的伙伴。对于松鼠的喜好,小作者已了然于心。描写松鼠的几个动词,不仅写出了松鼠的可爱灵活,更流露出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③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冬粮呢。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开始储备冬粮。这是松鼠的天性,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
(爸爸的这句话对松鼠因喜爱而产生的宽容溢于言表。知道是松鼠偷吃了糖,发现自己一直错怪了自己的孩子,爸爸不仅没有责怪松鼠,反而“哈哈大笑”,认为这是松鼠的天性,还夸奖它“不甘落后”。)
④有一天,它干脆失踪了,哪儿也找不到。也许它跑到花园或森林里去了吧?我们心里空落落的。
(松鼠不见了,作者一家人到处去找,却又哪儿也找不到。虽然猜想它也许跑回了森林,可作者一家人的心里是“空落落”的,他们多么舍不得这只可爱的松鼠啊。)
交流其他语句。
3、交流中穿插朗读训练:请你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感受。
四、再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1、交流作者表达方法。
(要点:通过松鼠在“我”家的几件趣事反映松鼠的可爱,表达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这种喜爱之情是隐藏其中的;文中爸爸的话和作者的议论从侧面反映了作者一家对松鼠的喜爱。)
2、作者以儿童的视角观察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用充满童趣的笔触描写松鼠的习性。文章语言清新自然,生动有趣。松鼠虽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做着荒唐事,可在作者一家人的眼里,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是那么可爱,因此,这些错误都是可以原谅的,就如孩子的调皮。细细读来,课文处处充溢着对松鼠的喜爱。
五、拓展延伸
1、启发练笔:让学生想象:如果松鼠跑到你的家里,你会怎么做?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2、相关的阅读材料,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倾听的重要性;
2、让学生从小养成倾听的习惯,学会倾听,懂得倾听;
3、对学生进行倾听训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
从实践中锻炼倾听能力。
教学难点:
锻炼倾听能力,提高倾听素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请大家听故事,听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教师出示故事,学生倾听并发言。
师:故事里的小朋友不但自己不能学到知识,还影响了老师和同学,是对老师、同学的不尊重,是没有素养的表现,长久下去会形成不好的行为习惯,不利于自己的成长。所以我们要学会倾听,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板书课题:学会倾听
二、合作交流:懂得怎样倾听
1、师:认真地“听”别人说话,似乎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得到,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呢?请小朋友们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看哪组想得最周全,随时作好笔记。
2、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3、教师归纳为倾听的方法,即“四心”
诚心:抱着谦虚态度听;
专心:仔细地听,不要三心二意,上课时听到重要的地方可作笔记;
耐心: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应心:给予适当的回应,鼓励对方说下去。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想大家一定都掌握了倾听的技巧,接下来老师要来考考大家。
三、活动:践行倾听之道
1、活动一:玲玲在倾听时犯了哪些错误?
教师出示材料:
时间:早上 地点:上学的路上 人物:玲玲和妈妈
“玲玲,小孩子要讲礼貌,不能骂人,要尊敬老师,团结小朋友……”
“妈,我知道了!还用你来讲!”玲玲打断了妈妈的话。
“你上课要认真听老师讲课……”
“妈,我知道了!知道了!你还要讲!
”玲玲极不耐烦地说道。
“玲玲,你怎么能这样跟妈妈说话呀?”
“我不说了!”于是,一溜烟地跑了,只剩下妈妈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那。
学生讨论、交流玲玲在倾听时犯了哪些错误,并发言。
师:和长辈交谈要有礼貌,要虚心接受长辈的意见和建议,自己才能更快的成长。
2、活动二:播放各种声音,测测学生倾听能力。
师: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放松心情,听老师播放一些声音,看看谁的.倾听能力最强,听的时候可适当作好记录。 学生认真倾听,发言。
师:同学们的倾听能力可真强,说出了这么多,可见同学生们都在用心地倾听。
四、自我剖析环节
师:请大家回想一下,近段时间,面对父母的唠叨,你倾听了吗?面对老师的教诲,你倾听了吗?面对同学的苦恼,你倾听了吗?把你做得好的地方及不足之处写下来。 生活动,交流。
五、总结提高
师:的确,倾听自然,倾听生活,倾听他人,你将会有一种美好的享受,一份意外的收获。倾听父母的唠叨,爱意满满;倾听老师的教诲,知识多多;倾听同学的苦恼,友情浓浓……同学们,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曹、秤、砍、官、柱、杆、宰、舷”8个生字并在语言环境中积累“官员、柱子、秤杆、下沉、船舷、重量”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学习曹冲遇事开动脑筋。
3.通过学习,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平时多观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书写生字。积累词语10个。
2、懂得思考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敢于突破常规,才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懂得思考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敢于突破常规,才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能叫出它的名字吗?
(出示:一杆秤)
读一读(齐读)
师:杆是量词,请小朋友开火车拼读一下。
(生开火车)
它还有个读音“ɡān”,栏杆的杆。
2、(指着图片中的秤)这就是秤。你能用秤来做什么?——称东西。
(媒体出示“称”)
这两个字请你从字形上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部首相同,都是禾木旁)
秤:称东西要达到两边平衡,所以右边是平。
称:称的右边是尔,尔在古代就是你的意思。称东西要人来称,所以它是这样写的。
3、我们用秤称蔬菜,称水果,今天老师还要带上一杆秤去称大象。(生笑了)
你为什么笑呢?——小小的秤怎么能称大象呢?
是啊!那就让我们一同去课文里看看他们是怎么称象的。
4、(出示课题——35、称象)
请2个小朋友读,然后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谁想把心中的小问号提出来?
交流后出示学生的质疑: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怎样称的`?结果称出来了吗?
5、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故事主要写的是谁称象?——曹冲
他是曹操的——儿子,而曹操是古时候三国的大官
二、整体感知
1、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去了解称象的故事。
请你们打开书本,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称象?怎么称象的?结果如何?
2、反馈:谁来说说他们为什么要称象呢?
(曹操要称象,因为别人送了他一头象,他想知道大象的份量。)
3、这是一头怎样的象呢?引得曹操那么迫切地想要知道它的重量?
找找课文中描写大象的句子。
请一个学生读他找到的句子(媒体出示)。
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象很大。
那你也来读一读。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打断一下,播放象身体部位和墙、柱子的对比)
谁还能读出象的大?(指明读)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大家都想知道答案。于是,官员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他们想到了什么方法?请你自由朗读第三小节。
(1)学生反馈找到的句子(两个方法:造秤、宰象)。(媒体出示)
(2)学习生字:
砍:请一个小朋友来教大家,并请他做一个砍的动作。
宰:这个字在读音上要注意什么?请你领读。
宰就是杀了的意思。(师)
(3)你觉得这些方法好吗?
学生可能回答:生:不好,因为大象就死了。
师:是啊,大象被砍成一块一块后,还会流很多血,分量就——不准了。
生直接引用课文中的句子(媒体出示相关句子)
(4)小朋友们都说这两个方法不行,曹操听了也——直摇头,表示——不同意。
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小节。我请一个小朋友当曹操,请第一大组读第一个官员话,第二大组读第二个官员的话,第三大组自然就是最后一句了,老师来给你们当解说。(师生合作朗读第三小节)
三、研读课文
1、就在这个时候,小曹冲站了出来,说出了他的想法,这就是我们在课文开始时的第三个问题:曹冲是怎么称象的。现在请你读读课文的第四小节。
出示:学习单
(1)读一读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说一说用“先…然后…再…最后…”等词说说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
(3)想一想和官员们的办法比,谁的办法更好?为什么?
2、请一个学生读读句子(媒体出示)
学习生字:舷:请一个学生当小老师。与琴弦的弦比较。
用纸制船学生理解什么是船舷:就是船的两侧。
再请一个学生也来读一读句子。
3、小朋友们可能还弄不清曹冲到底是怎样称象的,你们想不想看看他称象的过程呢?
(师朗读,媒体自动演示)
4、看了这些画面,你知道曹冲称象的过程分为哪几个步骤吗?自己再读读第三小节,想一想。
(1)师直接说出第一步:我们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
(2)第二步是怎么做的呢?
(3)第三步呢?
(4)最后呢?
你们瞧,这一步步非常清晰。
他先——然后——再——最后——(师引读)
(5)请你们用自己的话也来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吧!
学生发言,边说边出示答案。
谁还愿意说一说?(再请一个小朋友说)
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5、瞧,曹冲用这种方法终于把大象的重量称出来了,我们只要把运到岸上的石头称一称,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请你们再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们的第四个问题,曹冲的方
法和官员们的方法比好在哪里?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再思考一下。
6、曹冲的方法大家都说好,好在哪里?和官员们的方法比一比。
学生自由讨论,师适当引导。
(1)因为很难造大秤,所以曹冲以船代秤。
(2)石头是一块块分开来的,可以以石代象。
(3)没有谁能提得起这么一杆秤,所以就用水的浮力代替人的力气。
7、曹冲的办法妙不妙?难怪曹操也赞赏他呢!
师生配合朗读第五小节。
果然是什么意思?和谁说的是一样的呢?——曹冲。
8、你觉得曹冲怎么样?如果他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9、我们小朋友也很聪明,曹冲才7岁,我们都8岁9岁了。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有什么好方法呢?我们可是生活在现代的小朋友啊!
学生自由交流。
四、回顾和:
1、抢读词语。
2、小火车开起来。(读形近字组成的词语)
3、课文学完了,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它。
板书设计
35、称象
直摇头点头微笑
教学反思
进入课文教学时,我按“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法,首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整体感知课文。然后通过“要称出这头大象有多重,文中写了哪几种办法?你认可哪一个,为什么”,直奔课文重点段落,根据班级实际,通过老师的演示,通过讨论突破难点,感受曹冲的聪明机智。最后再回到整体,联系生活,通过说还有什么好办法,让学生明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现代技术,我们还可以有更好更便捷的方法来称象,从而使语文教学真正走向生活,真正营造大语文的学习观,而且对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汹涌澎湃的钱塘江上的大铁桥,是他设计并施工的。建设亚洲第一座现代桥——武汉长江大桥时,他担任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并负责指挥设计和施工。一座座巍峨矗立的大桥,倾注了他无数辛勤的汗水和心血……
那么,茅以升又是怎样走上造桥这条路的呢?那是90多年前的往事了——
1907年的端午节,在茅以升的家乡南京市,举行了一场热闹非常的龙舟比赛。刚刚年满11岁的茅以升,早就热切地盼望这一天的到来。但是不巧得很,就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他突然病了,不得不躺倒在床上。谁知小伙伴们却是慌慌张张地跑回来说:“看赛龙舟的人太多,把文德桥压塌了,很多人掉到了河里,哭声一片。”
听到这里,茅以升两眼噙满了泪花。他直愣愣地望着天花板,脑际中闪现出文德桥下的惨景。“我长大了一定要学习造桥,为咱们老百姓造结结实实、永不倒塌的桥!”茅以和颤抖的声音发誓般地说。“好孩子,有志气!”父亲走过来,赞许地拍拍儿子的肩膀,给他以深沉的鼓励。
从此,茅以升幼小的头脑,便被“桥”这个字眼牢牢占据了。大人带他外出,只要见到桥,不管是石桥不是木桥,他总要在桥上桥下来回奔走,从桥面看到桥桩,兴趣盎然,流连忘返,从没有看够的时候。阅读古典诗文,只要读到有关桥的句子或者段落,他总会立刻抄在本子上;见到有关桥的画面,也会像珍宝似地收藏起来。
有一次,茅以升听到一个神话故事——7月7日,牛郎织女盼望相会,无奈天河阻隔,这时有一群喜鹊飞到天河上,架起了“鹊桥”,使牛郎织女如愿以偿,相会在天河上……
听了这美丽的传说,茅以升不由自主地喃喃自语:“喜鹊能造桥,我要是喜鹊,那该多好呵!”
有一天,爷爷又给茅以升讲了一个“神笔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他有一支“神笔”,用它画鸟,鸟能在天空飞;用它画鱼,鱼会在水里游;用它画楼,一座座高楼便拔地而起……”
“那用它画桥呢?”听得入迷的茅以升,全部的注意点,仍旧是集中在桥上。
“桥就如彩虹一般,飞架在江河上呗!”爷爷哈哈大笑着说。
“爷爷,到底上哪儿才能找到这支神笔呢?”茅以升急不可耐地问爷爷。
“这可有秘诀呀。”爷爷故意做出神秘状慢条斯理地说。
“什么秘诀?好爷爷,你快告诉我!我定要找到‘神笔’,画出最美最结实的大桥!”茅以升拉住爷爷的手,又摇又晃,几近恳求地说。
爷爷拿起毛笔,郑重其事地在茅以升的手心里写下“勤奋”二字,而后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这就是‘神笔’的真正秘诀。你只要掌握了这两个字,无论什么大桥、高楼,都能从你的笔下设计出来……”
茅以升重重地点点头,他终于理解了爷爷良苦用心。
从此,茅以升发奋努力,勤奋学习,逐渐成长为闻名中外的著名桥梁。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四项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目标:
1.掌握读书时作记号的方法,便于自己的学习
2.积累词语和名人名言,体会名言的含义
3.认识歇后语,训练口头表达的能力
4.继续练习钢笔和毛笔字的书写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读书做记号。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练习3-教案教学设计不错
理解成语的意思。
学会在生活中使用赞美语。
教学准备:
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读书时作记号的方法,便于自己的学习
2.积累名人名言,体会名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处处留心
1. 读题目要求
2. 自己看表格中的内容,明确对应的记号
3. 你怎样将这些记号记下来,(学生讲自己的.方法)
预习15课,尝试用记号做批注
学生读名人名言,指生读,记下来
思考:两则名人名言是什么意思?作者运用打比方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记成语,理解意思
2.认识歇后语,训练口头表达的能力
3.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意思。
(3)交流。
(4)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练习3,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练习3-教案教学设计不错,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03-14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07-11
小学语文教案11-07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柳树》教案11-19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案02-07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30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30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7-28
小学语文《牧童》教案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