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汇编[3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名称:蒙氏科学内容---认识太阳系、八大行星
教具构成:八大行星嵌板
教育目的:1、认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名称;学习八大行星的排列位置。
2、培养幼儿从小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1、 地球图片,八大行星的嵌板、 太阳系图片;各星球字卡及图片
2、 黑板上布置好星空背景图、太阳系轨道图
3、太阳系轨道运转视频。
4、家长和孩子共同查阅太阳系资料的前经验。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谈话---我生活的地球
三、蒙氏工作内容---认识太阳系、八大行星
1、 观看地球的照片——美丽的地球。
(1)出示地球图片, 这是什么?地球上有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地球的家在哪里?师 :对了,我们要保护它、珍爱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地球有一个很美丽、很大的家,它的家叫做太阳系,地球在这个家里排行第三,她有八个兄弟姐妹。哪八个呢?
(2)师:你想知道这九个兄弟姐妹在太阳系的位置吗?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认识太阳系 及排列顺序。
(1) 看太阳系轨道运转视频 。师:太阳系有哪几个兄弟姐妹?他们有什么特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2)师出示黑板上布置好星空背景图;依次向幼儿介绍八大行星,并出示相应的图片和字卡,指出它们的所在位置。
太阳:是这个家的妈妈,是主宰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在太阳系家中的'所有天体宝宝都围绕着它运动,是地球的生命之源。
水星:在第一条轨道上住着水星大哥,他呀,动作最慢,是距离太阳妈妈最近的行星。
金星:在第二条轨道上住着金星姐姐,是最爱干净的一个。
地球:地球住在第三条轨道上,是宇宙中最为精彩绝伦的一个天体。
火星:第四条轨道上住着火星弟弟,他呀,和地球姐姐的感情最好,所以他要住在地球姐姐的旁边。
木星:木星弟弟,他住在第五条轨道上,是太阳系九兄弟中最胖的一个,其他所有行星兄弟加在一起还不够它的一半。
土星:土星妹妹,住在第六条轨道上,她最喜欢漂亮了,老戴着一个美丽的光环。
天王星:天王星弟弟,住在第七条轨道上,是最乖的一个。
海王星:海王星弟弟,住在第八条轨道上,他和冥王星弟弟一样,最不怕冷了。因为他们住的地方有零下200摄氏度以下呢?
3、出示八大行星的嵌板四个,请幼儿分四组给嵌板上的八大行星配上字卡,初步学习八大行星的位置。
师:这是八大行星的轨道图,请小朋友看一看 八大行星的位置,把字卡放在相应的位置,比一比哪组最快?
4、整理教具,放回教具柜。
科学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这种变化叫热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后体积会变大,受冷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的实验效果
2、制造一个简易的观察水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
探究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
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课件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引导学生猜测
1、出示一瓶水、饮料。
上课前老师和大家说一个奇怪的现象。你们想听吗?老师去买饮料,但我却发现所卖的瓶装饮料没有装得满满的(课件),这是为什么呢?大家想知道是为什么吗?
2.学生猜测。
(二)清楚的观察水受热或遇冷后体积的变化
冷热会对液体有影响吗?要想知道这个答案,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找出答案。
师出示同样的两套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杯热水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
1.师:通过气球皮鼓起来的程度,我们无法判断着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材料烧杯、烧瓶、玻璃细管、胶塞。
请同学们小组内研究讨论一下,怎样把这些实验材料组装成实验装置?
学生小组研究讨论后并试验组装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师问:细玻璃管起到作用 ?红墨水能发挥什么作用?可不可以不用?小组讨论。
4.交流讨论结果。
5.提出实验要求:(1)小组内要有分工合作(2)仔细观察水柱是怎么变化的(3)作好记录(4)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6.教师巡视指导
7.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问:液面是怎样变化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细玻璃管里液先慢慢上升,后快速上升,再慢慢上升,然后停止上升,最后慢慢下降 ,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通过实验我们大家知道了什么?
8.那么水受冷后又会怎样呢?你们想怎样做?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
9.组织学生汇报
10.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三)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
1.师:除了水你还知道那些液体?你们自己带来了什么液体。
用同样的方法,看看你们自己带来的液体是不是和水有一样的性质。
2.小组汇报实验情况:是用什么液体?实验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3.归纳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许多液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4.小结:像酒精、醋、食油、豆奶和饮料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液体的热胀冷缩)
(四)总结
1.现在谁来和大家说说瓶装的液体为什么都没有装满呢?
2.请大家看看这瓶红茶和水,为什么红茶比水留空的空间更多呢?
像生活看似平常的小事,如果细细想来,还真的有怎么多科学道理。生活中的科学真是随处可见呀。希望大家在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也能想今天一样认真思考,积极动手,你将会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
2.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及思考、表达等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知道产生影子所需要的条件,即物体挡住光就有了影子。
2.彩色纸剪的乌龟、金鱼、风车、小鸟、电扇、打鼓的小熊、钟等各种形象若干(如图)。
3.白纸、手电筒、胶水、擦布若干。
附图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出示纸乌龟。昨天老师在手电筒和白纸的帮助下,让纸乌龟在纸上跳起了舞。它究竟是怎么跳舞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好吗?
二、引导幼儿操作
1.提供每个幼儿一支手电筒、一张白纸、一只纸乌龟、胶水等材料,启发幼儿设法让纸乌龟跳起舞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探索情况,引导幼儿大胆想办法解决问题。
3.组织幼儿交流讨论。
①请幼儿把自己玩的方法、过程与邻座同伴交流,并互相演示。
②请个别幼儿把自己的探索结果告诉大家,并演示过程。
③讨论:为什么有的“乌龟”会跳舞,有的“乌龟”不会跳舞?(组织幼儿交流,在幼儿发表意见时,教师不要急于表态,而是充分打开幼儿的`思路,激发幼儿主动克服困难的愿望。)
④教师小结:要让“乌龟”跳舞,乌龟的腿与纸之间必须有距离,也就是说只要把乌龟的身体粘在纸上即可,四肢不必粘上(如图七)。
4.让每个幼儿自己纠正错误并验证,使其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启发幼儿进一步探索
1.是不是“乌龟”在跳舞(如图八)?(是“乌龟”的影子在跳舞。)
2.提供各种形象(如图二~图六),请幼儿任选一种材料,想一想这些物体的哪些部分适于活动,然后设法让它们动起来。
3.幼儿探索,教师应允许幼儿失败,鼓励幼儿创新,并根据幼儿的探索情况予以及时的指导。如当幼儿未能让“小熊”打起“鼓”来时,可启发幼儿思考:“鼓槌”的角度折叠得是否合适?手电筒移动的角度、方向是否与“鼓槌”的活动有关?
4.交流与讨论。
①请幼儿讲述操作方法并示范,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物体是怎么活动的。
②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手电筒左右移动时,影子也左右移动;手电筒上下移动时,影子也上下移动。)
③教师小结:当手电筒移动时,光线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时影子也会变化,这些小熊、金鱼、风车等就会动得更加欢快,更加好看。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光线位置变化,影子也随之变化”的现象。
2.组织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继续探索有关内容,以保持幼儿浓厚的探索兴趣。
活动反思: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幼儿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正是好奇心驱使着幼儿去探索求和。对有兴趣的活动,他们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参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也能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科学教案(精选)09-02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科学教案(精选)07-28
(经典)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11-25
科学教案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