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风景谈高三下册语文优秀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风景谈高三下册语文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在描写中插入议论,深化作品思想内容的表现手 法。
2.本文借助风景描写,表现解放区军民战斗生活和崇高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六幅风景画面的特点。
2.难点: 六幅风景画面表现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讲授新课:字词正音:
黑魆魆 hēixūxū 形容黑暗
坼chè 裂
汤汤shāngshāng 大水急流的样子
浅浅jiānjiān(也作溅溅)水疾流的样子
掬jū 两手捧
濑lài湍急的水
碣jié 圆顶的石碑
贻yí遗留
籁lài孔穴中发出的声音
岚lán山里的雾气
垭yā 两山之间可通行的狭窄的地方;山口
姗姗shānshān走路缓慢从容的样子
颀qí高
词语注释:
顿时生色:立刻增添了色彩。
百无聊赖:一切都不感兴趣;精神无所寄托,非常无聊。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 安适、愉快的样子。
贻笑大方:让有见识的内行笑话。贻,遗留。大方,有见识的内行人。崐
万籁俱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万籁: 指自然界的各种声响。
姗姗: shānshān 走路缓慢从容的样子。
洋洋洒洒: 形容写文章时思路活泼,挥写自如。
下笔如有神: 形容文章写得好而快。
氛围: 笼罩着某种场合的特殊气氛或者情调。
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是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望的革命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1916年参加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和郑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30年参加“左联”并担任领导工作,1932年完成长篇巨著《子夜》,同时完成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这些作品是茅盾的代表作,是“五四”新文学中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章。解放后,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主席,文化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81.3.27在北京逝世。
背景简介: 《风景谈》写于1940.12抗战初期,当时茅盾在香港从事革命文化工作,崐1938年底应邀赴乌鲁木齐市(旧称迪化)主持“新疆各族文协联合会”工作,并在新疆文学院任教。1940.5离新疆回内地,途经延安,应朱德邀请到延安参观讲学。本文是1940年年底回重庆后写的。为了在国统区发表,全篇从谈风景的角度下笔,写得比较含蓄。用一幅幅有特点的风景画来表现解放区军民的战斗生活。
解题:
“风景谈”即谈风景,是宾语前置。本文共10个自然段,除4、6、8、10段是议论外,其余6个自然段的描写,各自构成一幅幅画面。
所谓“风景”,《辞海》的解释是“风光景色”。换句话说,也就是可供人观赏的建筑物、自然景象等。但这篇散文中,作者所说的“风景”还应包括人,作者认为人是风景的“构成者”,是风景的“主宰”。因此,我们在考虑六幅画面时应从课文实际出发,一要考虑点出人的活动,二要顾及人类活动的崐自然背景。
课文简析:
第一部分(1自然段)写猩猩狭外沙漠的“风景”,揭示人类比自然更伟大。
第一幅画面(1自然段)“沙漠驼铃”
对象: 戈壁滩景致。(戈壁:蒙语“难生草木的土地”,文中指大沙漠) 特点: “茫茫一片”(广度),“纯然一色”(色彩)
铺写了塞外沙漠的无边无际。然后用驼铃丁当引入掌着长方形猩红大旗领驼队于沙漠中之人,通过画面色彩,画外音响的前后对比,表现人类比自然更伟大,构成一幅“庄严”“妩媚”的画面。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这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也是全文的中心所在。
自然景物+人的活动→风景
这幅画面是全文的楔子,以下各幅,则是特写镜头,具有深化主题的作用。
第二部分(2─4自然段)写延安儿女的劳动生活,说明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尤其伟大。
第二幅画面(2自然段)“高原归耕”
对象: 山地月夜的景致。
特点: 蓝天、白云、黑的山、梯田和庄稼,成就了一幅剪影,伴随而来的是“粗朴的短歌”“愉快的旋律”,画面反映的是黄土高原(解放区的代崐名词)人民的辛勤劳作和他们的愉快心情。
蓝天明月(色)+农民歌唱(声)→绝妙的题材
第三幅画面(3自然段)“延河夕照”
对象: 山地傍晚的景致。
特点: 夕阳、晚霞、干坼的黄土、汤汤的急流,一队知识青年“生产”归来,琅琅的笑语、雄壮的歌声弥漫着生命的活力,显示了他们充实的内心世界。着重写了鲁艺学员朝气蓬勃的劳动生活及他们的欢乐,饱含激情赞美了知识分子的崇高革命理想和革命斗争精神。
河边彩霞(色)+学员晚归(声)→美妙的图画
第二课时
第三部分(5─8自然段)写延安青年的学习与休息,表现高贵的精神填补了自然崐界的贫乏。
第四幅画面(5自然段)“石洞雨景”
对象: 荒山上雨天的景致。
特点: 沉闷的雨天、寂寞的荒山、黄褐色的浊水、怪石峭壁的崖岸、天然崐的石洞,在并不鲜艳的底色上,忽然可见一对男女青年在山壁石洞中促膝而坐,正学习讨论,于是大自然顿时生色。
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用一般城市青年谈情说爱的平庸生活,突出知识青年丰富崇高的精神生活: 他们之间有友谊和爱情,而友谊和爱情的基础是高尚的生活理想。
雨天、荒山、石洞+促膝读书→显出无限的生机
第五幅画面(7自然段)“桃林小憩”
对象: 桃林的景致。
特点: 二三十棵桃树、半盘石磨、断碎旧阶、现成的石块、荠麦大麻(极为平常,无从构成美景,但作者要我们“从另一方面去看”,把我们也请入茶社,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领略),休憩的青年或谈天、或讨论、或聚会、怡然自乐,各得其所,构成了一幅恬然又生气勃勃的茶社图,从而赞美了解放区人民的高尚情趣。
桃林的景物+休憩的青年→茶社图
第四部分(9─10自然段)展现北国清晨山峰上两个战士的雄姿,高度赞扬他们是民族精神的化身,是伟大中最伟大者。
第六幅画面(9自然段)“北国晨号”
对象: 北国朝霞的景致。
特点: 朝霞、山峰、喇叭声,由嘹亮的喇叭声带出画面,塑造了一位小号兵和一位哨兵,他们沐浴在霞光之中,屹立在山峰之上,英姿飒爽、严肃、坚决、勇敢、凛然不可侵犯。这两位战士是民族精神的化身。
粉红的朝霞+荷枪的战士→真正的风景
【风景谈高三下册语文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克己复礼高三下册语文教案03-31
报任安书人教版语文高三下册教案01-02
《谈礼貌》教案09-14
《谈生命》教案07-21
北师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案11-08
《古人谈读书》教案12-22
语文教案(优秀)09-09
【优秀】语文教案08-28
(优秀)语文教案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