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03 08:22:3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实用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实用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隔音符号,并了解它的作用。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后的感受。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个性见解。

  (4)阅读短文《仓颉造字》,了解仓颉造字的前因后果。

  (5)背诵积累古诗《春夜喜雨》。

  (6)口语交际:演讲自己喜欢的神话、传说故事。

  (7)习作:编写科幻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对比中发现,增加认识与理解。

  (2)说说议议,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表达自己喜爱的理由。

  (3)读读背背,拓展阅读与积累。

  (4)想想写写,自由创作,表达真情实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浓厚兴趣。

  (2)感受神话传说的生动有趣,体会人们的美好情感与愿望。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对比体会,感悟用词的准确与生动。

  2.难点: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大胆创作。

  3.关键:积极参与课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课时划分:

  四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温故知新”部分的五项内容。

  教具准备

  1.实物投影仪或小黑板块。

  2.查阅资料,了解汉字的由来。

  教学过程

  一、汉语拼音

  1.学生自由认读题中的上下两行音节。

  2.说说自己的发现。

  (1)我发现上下两行的音节中拼音字母都一样.可拼出来的字却不一样。

  (2)我发现下一行的音节中间多了一个“’”,叫隔音符号。

  (3)我发现在音节中间加个隔音符号后,一个音节就被隔成两个音节。

  3.教师小结:是的.虽然上下两行的音节中拼音字母一样.但却有着天壤之别,上一行的拼音字母组成的只有一个音节,而下一行的拼音字母中问加个隔音符号后,所表示的是两个音节,隔音符号前面部分是一个音节.隔音符号后面也是一个音节。

  4.学生再次拼读音节,加深认识。

  5.引导探究:那么,什么情况下要使用隔音符号呢?请大家认真观察下一行中音节,看谁从中有所发现。

  6.学生观察发现,指名反馈。

  (1)隔音符号后面的音节,都是以a、e开头。

  (2)隔音符号后面的音节,都没有声母。

  (3)隔音符号后面的音节,都是韵母。

  7.教师小结.讲清隔音符号的用法:同学们都有一双火眼金睛,发现了隔音符号的不少秘密。我们知道,音节一般是由声母和韵母组合而成的,且声母在前,韵母跟在后,而有一种特殊的音节只是由韵母组成,没有声母,称为零声母音节,如文中的“ān、àn”等,当这些零声母音节跟在其他音节后面时,很容易与前面的音节混淆起来,这时候,就要加个隔音符号把两个音节隔开拼读。

  8.学生再读题中第二行的音节,认清隔音符号的书写位置。

  二、词语辨析

  1.学生自由认读句子,思考括号内的问题。

  2.小组交流各自的理解。

  3.逐题指名反馈,理解句子中的带点词语.体会其表达效果。

  (1)人们苦苦哀求天帝.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为什么用“哀求,”而不用“请求”?)

  ①理解:“哀求”的意思是苦苦请求。

  ②体会:身陷洪灾中的人们无家可归,死伤无数.但却无力对付洪水.他们只能寄希望于主宰万物的天帝,恳切希望天帝能斥退洪水解救他们.句中的“哀求”更能体现出人们的悲惨遭遇和极度渴望的心情,“哀求”表达的意思比“请求”要深些。

  (2)没有火来照明,就只好在无边的黑暗中,熬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把“熬过”换成“度过”好吗?)

  ①理解:“熬过”的意思是忍受(艰苦的生活)。

  ②体会:“熬过”一词更能说明人们没有火的生活是多么的痛苦和凄凉。

  (3)直到现在,希腊人对普罗米修斯仍然十分敬仰,称他是“人类的大恩人”。(是用“敬仰”好,还是用“敬佩”好?)

  ①理解:“敬仰”的意思是敬重仰慕。“敬佩”的意思是敬重佩服。

  ②体会:普罗米修斯为造福人类冒险偷取火种,宁可忍受可怕的刑罚而决不认错,更不归还火种的献身精神,不仅受人敬重,也为人景仰,因为这是常人无法做到的。而“敬佩”的敬重程度不如“敬仰”深刻,人们对普罗米修斯的感情不仅是敬重与佩服。

  (4)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名叫女娲。(把“神通广大”换成“聪明美丽”好吗?)。

  ①理解:“神通广大”的意思是:本领特别高明,有着无所不能的'力量。“聪明美丽”的意思是:心思敏捷,外表漂亮。

  ②体会:女娲创造了人类,足可见她的本领极其高明,有着非凡的力量,概括的写出了女娲的特点,也为后文女娲创造人埋下了伏笔。所以用“神通广大”来形容女娲比用“聪明美丽”更准确、更恰当。

  4.在理解、体会的基础上,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加深对带点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认识。

  5.教师小结: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并从中学会准确、生动地运用词语来表情达意。

  三、拓展与交流

  1.指名读本题中的交流提示。

  2.明确本次交流的内容:畅谈阅读本单元课文后的感受,体会神话传说中的大胆而丰富的想象。

  3.学生阅读题中学习伙伴的发言,加以借鉴,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1)发现神话传说中想象很大胆、很丰富、很神奇的细节。

  (2)介绍对故事情节或人物的认识与体会。

  (3)说说自己通过阅读,对文中所用的写作方法的认识与收获。

  4.学生先独立准备,再在小组自由交流,最后指名表达,进行全班交流。

  5.教师小结:古代劳动人民用大胆、丰富的想象,编织了神奇的梦想。而我们在阅读这些生动的神话传说时,也要边读边展开想象的翅膀,从文中体会古人对真善美的颂扬、对假恶丑的鞭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要从文中体会想象的魅力,在创作中学会运用。

  四、阅读平台

  1.教师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女娲造人》,这节课,我们要来阅读《仓颉造字》这篇短文。

  2.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3.教师导读:仓颉是何许人,他为什么要造字,又是怎样造字的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故事吧。

  4.学生自由阅渎,了解故事内容。

  5.指名反馈,交流各自的阅读理解。

  (1)仓颉是何许人?

  (仓颉是黄帝手下的一位臣子,聪明能干,爱动脑筋想问题)

  (2)仓颉为什么要造字?

  (黄帝派仓颉管理财物但随着财物数量的不断增加变化,仓颉光凭脑子已经记不住了,后来用打结、数贝壳的方法也不行了,于是他冥思苦想,该用什么办法才能把事情都管理好)

  (3)仓颉是怎样造字的?

  (仓颉细致地观察了天上的日月星辰,地上的山川湖泊,以及鸟虫鱼兽、草木器具,按照它们的样子,造出各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仓颉把这种表示一定意义的符号叫做“字”)

  (4)仓颉造字受何启发?

  (有一天,仓颉到南方去打猎,看见一只巨龟,发现龟背上有很多青包的花纹,通过研究,他觉得龟背上的花纹好像是有意义的,从中受到启发,想到用一些符号来表示事物)

  6.集中讨论:为什么说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

  (1)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发表自己的想法。

  (2)教师小结,统一认识:因为有了文字,人们就可以用文字来表达心意、记载事情,这样便于记录、便于管理、便于交流,从而改变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的发展,所以说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五、积少成多

  1.学生自由读古诗《春夜喜雨》,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古诗,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3.展开想象,读懂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1)小组讨论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2)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诗意:好雨似乎知道应该下雨的时节,正当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它随风在夜里不声不响地滋润万物。放眼望去阴云密布,天上地下一片漆黑,只有江船上的灯火发出一点光亮。天亮的时候去看雨水滋润过的花朵,红艳欲滴,整个锦官城汇成了花的海洋)

  4.了解诗中作者所捕写的春雨的特点。

  (1)下雨时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下雨方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雨前景象:野径云俱黑。

  (4)雨后景象:花重锦官城。

  5.体会诗人的情感。

  (作者从不同角度细致地描写了春雨的特点.刻画了春雨的寂静和美丽,表达了对春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6.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加以背诵。

  六、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收获多多,一是认识了隔音符号;二是通过换词比较,体会了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三是交流了阅读本单元课文的感受,体会到了神话故事中大胆而丰富的想象;四是了解仓颉造字的传说;五是学习杜甫的名诗《春夜喜雨》。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春夜喜雨》。

  2.向家人讲述《仓颉造字》的传说。

  3.阅读其他的神话与传说。

  4.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活动:我喜爱的神话、传说故事。

  课前准备

  回忆自己阅读过的神话、传说故事。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理解“一不小心、船舷、催、不慌不忙、刻舟求剑”等词语意思。

  2.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懂得“刻舟求剑”的意思和含义。

  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明白那个人的想法错在哪里。

  教具 贴图、生词卡片

  教学方法 品词品读法、想象描述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步骤

  一、带入情境,揭题初读。

  1.全班同学分成两队进行“成语接龙”竞赛。

  师总结: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同学们不仅把学过的成语记得很牢,而且还记住了许多自己学会的成语。

  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刻舟求剑”。师边书写课题边强调:看清“求”的第三、四笔,“剑”’的第七笔。

  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正音。

  4.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的什么事?(这个放事发生在江上。贴图:先贴“大江”,江水滔滔,远处是河岸。再在江中贴一“小船”,船上立一佩剑之人。)

  5.看图,再自读课文,弄懂“刻舟求剑”’字面上的意思。(在船舷上刻记号捞宝剑。)

  6.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标上记号,四人小组互助解答,仍不理解的向老师提问。

  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船舷”是指什么地方?

  ②“催”是什么意思?

  ③那个人为什么会捞不到剑呢?

  7.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小组学习,同学们不仅弄懂了一些问题还提出了学不懂的问题,让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一起弄懂它们。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局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齐读本段。

  ②学习“宝剑”一词:结合“剑”字的“u”旁理解词意。

  ③用换词法理解“一不小心”(一不留神、一不注意)。看图想象这个人是怎么“一不小心”把宝剑掉进江里的。(移动“宝剑”,演示掉进江里的情景〕说说你想象到的情景。

  ④指导朗读:读出意外、惋惜的语气。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宝剑掉进水里,让人多着急啊,那个人会怎样做呢?听老师读课文,注意老师读的哪些地方跟课文不一样,用笔划下来,然后说一说。

  (老师省读了“一点儿”和“船舷”的“舷”字)

  ②这两个词能省去吗?

  (不能。“一点儿”强调那个人很不着急的样子。“船舷”指船两侧的边(结合贴图理解),讲清了那个人拿小刀刻记号的具体位置,用词很准确。)

  ③指导朗读:语速稍慢,拖长音,强调出那人一点也不着急的样子。

  第二句是个长句,划出停顿号,练习朗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别人看到了,是怎么说的?自读课文,然后用“别人认为:____”的句式说一说。

  (别人认为:宝剑掉进江中,就得马上停船打捞,不去捞剑,光顾着在船舷上刻记号,是没有用的。)

  ②别人说这话时心情怎样?(十分着急)。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来?为什么?分四人小组讨论、补充,并请代表汇报发言。

  (“催”说明他心里很急,说话又快又大声。“赶快”强调要快,不然就来不及了,捞不着了。句末的“!”强调刻记号是没有用的,要马上捞。)

  ③指导朗读。用大声急促的语调,配合着急的表情读好句子。

  4.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别人那么着急,那个人仍然一点儿也本着急,课文用哪个词来形容?学习“不慌不忙”。(结合“慌”和“忙”的左旁来理解词意)

  ②用“不慌不忙”的语气练读那个人说的话。

  ③看看他想的是什么办法?根据回答板书:

  (板书:从这儿掉从这儿捞)

  ④在画面上演示这种捞剑的方法,并看图讨论:

  a.“宝剑从这儿掉下去”一句中的“这儿”指哪儿?(板书:江中)

  b.(师操作:移动“小船”至“岸边”)

  “我从这儿跳下去捞”句中的“这儿”指哪儿?(板书:岸边)

  c.这种方法能捞着宝剑吗?为什么?

  (在江中掉的宝剑却在岸边打捞,当然捞不着。)

  d.他的想法错在哪儿?

  (虽然记号还在,但船在动,捞剑的地方已经不是掉剑的地方了!师归纳出:情况变了,方法却不变,就办不好事情。)

  5.那么怎么做才能捞着宝剑呢?谁能将黑板上的画面重新移动一下,然后说一说。

  (只有立即停船,马上从掉宝剑的地方跳入水中打捞,才能捞着宝剑。)

  三、想象情境,领悟寓意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引导想象,续说故事。

  (船靠岸后,那个人会怎样做?结果如何?他的心情样?……)

  3. 进一步领悟寓意:

  是啊,他这样捞永远也捞不着宝剑。可他却不明白。(贴头像特写图:画面上掉剑之人一脸困惑、失望之意。)谁愿意帮助他,给他说说道理?(模拟情境表演说话。)

  4.这个成语故事,说的是生活中的哪种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的语言

  2、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运用生活体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引导法美点寻踪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积累词语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用手示意不发任何声响)假如世界上没有了声音,你有何感想?(恐惧、害怕、失落等)是的,有的人平时粗心大意忽略了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起,让我们回到有声的世界。现在我们来一次听力大比拼,请同学们拿出笔,依次记录下你听的声音,看看大家是否是生活的有心人。(课件展示)

  恩,很棒,为你们鼓掌!发现大家都有敏锐的听力。而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有了声音的存在,才会变得更加地丰富多彩,更加的生机勃勃。今天,我们将走进桂文亚的《你一定会听到的》这篇课文,一起去感受那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出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听课文朗读,认真听,说说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讲了声音对我们生活的意义;告诉我们要善于用耳朵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关注声音世界

  2、既然作者要我们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那么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应该用心地、努力地去听呢?(大屏幕显示题目)

  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

  明确: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值得我们去用心聆听的。我们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会选择和思考,这样声音不仅“好听”而且“有益”,可以充实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得到很多乐趣。

  3、但是也并非所有拥有健康的耳朵的人都能听到这个世界上的美妙的声音的。作者还在文章当中提到了一种人——“木头人”,那么作者所说的木头人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人呢?(大屏幕显示题目)

  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

  明确:作者所说的“木头人”是指一个“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人,当大家说“好”的时候,他盲目鼓掌,大家批评时,他跟着摇头。他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

  三、美点追踪

  刚才同学们说课文富有诗情画意,很美!美在哪儿?

  1、现在请同学再一次大声的自由读课文,谈谈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并说说理由。

  2、合作探究:(出示探究问题):课文美,美在哪里?

  3、讨论、交流,明确

  a指导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句子或语段勾划出来,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组交流。

  c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不好说一定要喜欢这句话,或者那句话,只要学生自己喜欢就可以,但一定要有理由,能言之成理就是好答案。)

  (1)课文的语言美在:

  ①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

  “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

  “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

  ②运用排比,

  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十五》,来自网!/jaFile/2010112010074825.com

  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2、3段构成排比——

  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

  你听过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

  5、6、7段构成排比——

  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

  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

  你也总听过水声吧?……

  ③运用问句与读者直接对话,拉近和读者的距离,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的思考: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这里的几个声音游戏,你要不要试着玩玩看,也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轻轻松松嚼几片脆脆的饼干、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一下是什么声音?

  ④第二人称的运用,如话家常,娓娓道来,亲切自然

  (2)内容别致:声音无时不在,无所不有,但由于粗心大意,感觉迟钝我们忽略了许多美妙的声音。作者用充满诗请的笔调给我们描绘了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让我们伴随声音一同成长,在美妙的声音陪伴下,让生活变得更充实,更快乐,更有情趣。

  (3)标题设置悬念,诱人猜想,寄予对读者无限的期翼和信赖,有较强的感情色彩。

  (4)1-3蒲公英梳头的声音

  蚂蚁跑步的声音富有诗意却细微得难以察觉

  雪花飘落的声音

  4-7风吹声

  动物声习以为常,不被留意

  水声

  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的“无声”写起,那么世界上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之列了。强调用“心”听,于无声之处听惊雷。

  (5)结尾没有作一般的总结或引申,而是建议做几个声音游戏,在游戏中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进一步印证了文章的主题。

  4、归纳总结:课文的美主要集中在三方面:语言、意蕴、结构

  5、朗读1-3段

  (1)请一个同学读1-3段,感受语言的美

  (2)指导朗读(语气亲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谈心,节奏要舒缓一些)

  (3)分段朗读,女生第一段,男生第二段,齐读第三段

  四、质疑问难

  对课文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①例如:为什么说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的人久而久之会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明确:因为他对外界的一切都无动于衷,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他当然也就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五、拓展延伸

  1、生活感悟: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被忽视的声音,请各位同学找寻生活中的声音,把你喜欢或不喜欢的声音告诉大家,并简单谈谈原因和感受。

  听一段音乐,发挥想象再现音乐中的画面,并用语言描绘出来六、作业布置(机动安排)

  1、老师相信,细心的你一定也听到过许多别人不曾听到的声音,只要拥有一颗宝贵的童心和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就能听到了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模仿课文1-3自然段的写法,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你心中的声音六、归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文章中你有什么收获?还感受到了什么呢?

  是的,只要我们怀着一课热爱生活的心,去听,去看,去想,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充实而有滋有味。

  我们领悟到: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不是缺少音乐,而是缺少捕捉音乐的耳朵;生活中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感受爱的心灵。把眼睛叫醒,把耳朵叫醒,把心灵叫醒!

  2、最后,让我们在金海心《把耳朵叫醒》的歌声中结束这堂课,让我们把耳朵叫醒,用心去感受生活,相信:你一定会听到的!

  七、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4个会认字,学写6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想。

  4.分角色演一演“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在朗读中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悟出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寓言二则,板书课题,认识“寓”。

  2.你听过寓言故事吗?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谁来给大家说说。

  3.听了这么多的寓言故事,现在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了吗?(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一个道理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的两则寓言,你发现了什么让你奇怪的地方?

  指名学生回答后,师述: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情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2.在看课文之前,你是否听过、看过这两则文言文?

  3.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对照译文慢一点读;(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意思。

  4.指名学生说读的过程,需要帮助的地方。

  5.分别指名学生读一、二则寓言。正音:揠(yà)曰(yuē)槁(gǎo)鬻(yù)矛(máo)盾(dùn)。

  6.老师范读,听的时候自己不会读的生字注音,不会断气的做好标记。

  三、深入理解第一则寓言。

  1.自由地读一读第一则寓言,对照译文把不理解的词语标出来,把知道的.字、词的意思用笔写上。

  2.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点拨理解以下词语:

  悯:担心

  揠:拔高

  者:指代人

  芒芒:疲惫不堪

  曰:说

  病:在课文里指累了

  槁:干枯的意思

  3.小组合作读、齐读。读的时候想一想它的意思,看能不能和译文的意思联系起来。

  4.挑战自己:不看译文,老师读一句,学生说一句意思。

  5.指名上台讲述这个故事。

  四、总结全文,明白寓意。

  1.解题。

  (1)逐字分析。揠:拔。助:帮助。

  (2)用自己的话说出“揠苗助长”的意思(拔高禾苗,帮助禾苗长高)。

  2.讨论:

  (1)这个人帮禾苗长高了吗?为什么?

  (2)想一想这人错在哪里?

  (3)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你能举出例子来吗?

  五、熟读课文。

  1.指导朗读。

  2.自由读。

  3.背诵课文。

  六、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识记字形:寓、悯、趋。

  2.讨论交流。

  3.指导写字:“寓”上下结构,下边不能写错。

  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趋:半包围结构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并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忆。

  1.检查背诵《揠苗助长》。

  2.从《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自相矛盾》。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2.再读课文,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

  A:自读自悟。借助译文,一句一句地读,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

  B:练习把语句读正确、流利。

  3.检查试读课文和理解句子意思的情况。

  A:名学生读。

  B:指名学生说句子的意思。

  C: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读好夸的语气)。

  D:自己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课文故事。

  4.分角色演一演“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

  三、总结全文,明白含义。

  1.理解“自相矛盾”的意思。

  (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2.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你能举出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来吗?

  四、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

  2.自由识记字形。

  3.指导书写。

  “矛”字不能丢掉最后一撇,“盾”字半包围结构,“陷”的右边两横不能连在一起。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并背诵课文。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次语文七色光共安派了四项语文实践活动,训练必须的课文语文素养。

  目标:

  1.在词句训练中,抓特点。

  2.积累成语和名言。

  3.阅读小幽默,感受阅读给人的快乐。

  重难点:阅读小幽默,感受阅读给人的快乐。

  教法:讲练法

  学生准备:学生喜欢积累成语和名言。

  教程:

  一、练

  第一项训练是读拼音,填汉字。可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在相互订正更改。

  插秧 枯萎 模仿 评判 牢骚 固执 埋伏

  羞愧 后悔 采纳

  第二项练习是补充成语

  杯弓(蛇)影 叶公好(龙) 刻舟求(剑)

  水滴(石)穿 亡羊补(牢) 滥(竽)充数

  二、日积月累

  先指导学生读准这些成语或名言的读音。不认识的子可以;在互相交流对成语,名言的.理解;最后多读几遍“储存”在自己的小词库中。

  三、开心一笑

  让学生读一读,乐一乐,议一议这个小幽默讽刺了哪种类型的人?说明了那些道理?

  四、总结

  谁讲的幽默笑话又有趣有说明道理。

  五、作业:知识窗

  板书设计:

  补充成语

  语文七色光 日积月累

  开心一笑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识生字5个

  2、正确朗读课文

  3、预习课文

  4、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自然界处处蕴藏奥妙,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识生字5个

  2、正确朗读课文

  3、预习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自然界处处蕴藏奥妙,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蚂蚁是怎样走路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走路的奥秘”。

  2、(板书课题)齐声朗读

  二、预习课文,学习字词:

  (1) 预习课文

  要求:⑴课文读通顺(默读,划出生字词,划分小节)

  ⑵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蘸 觑 足

  ⑶词语会读,能讲讲词意

  2、交流预习情况

  ⑴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读通、读顺

  ⑵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生字的字形 囔 蘸 觑

  ⑶你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些词语

  (用动作理解 “嘟囔” “蘸” )

  (联系自己理解 “足” )

  (理解 “面面相觑” )3、字词积累

  表示说话的词语有:嘟囔、( )、( )、( )表示神态的词语有:面面相觑、( )、( )、( )三、精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起初大家以为蚂蚁是怎么走路的?

  读读句子,说说大家的猜测

  2、那么,蚂蚁走路的奥秘究竟是什么?

  用“----”划出有关句子 “原来,蚂蚁走路时,一边的前足、后足和另一边的中足同时着地,仿佛一个“三角架”。

  3、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①我们研究蚂蚁走路的奥秘分别用什么方法?

  ②结果怎样?

  4、各组交流

  5、这些同学在观察的过程中心情怎样?有没有变化? 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6、小结:要揭示科学奥秘不仅靠好奇,更需要毅力和智慧。7、齐读课文。

  四、语音直播厅

  大自然中有许多奥秘,你有什么发现吗?交谈一下。

  五、课后积累,照样子写词。

  例:面面相觑

  (AABC)形式

  彬彬有礼 炯炯有神 斤斤计较

语文教案 篇7

  课时目标:

  a)按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或方位顺序写纪实作文。

  b)能合理想象写出有创新的作文。

  c)能运用正确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d)能主动阅读欣赏他人优秀作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8次作文内容。

  1、学生翻阅习作,整理归纳。

  2、交流整理学生认为困难的`作文类型。

  二、指导写读后感和活动的文章。

  1、再此阅读《开国大典》《难忘的一课》

  2、阅读欣赏班机同学的优秀作文,交流写作方法,谈听后收获。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习作。

  三、全班欣赏课外优秀习作。

  四、修改习作。

  1、讲授正确修改符号。

  2、运用正确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3、背诵自己满意的习作。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11-21

语文教案11-21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9

语文教案11-29

语文教案11-29

语文教案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