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平行四边形教案

平行四边形教案

时间:2024-04-12 16:58:56 教案 我要投稿

平行四边形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平行四边形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平行四边形教案

平行四边形教案1

  教学要求:

  1.巩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答有关应用题。

  2.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具准备:

  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什么?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口算下面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12米,高7米;

  (2)高13分米,底6分米;

  (3)底2.5厘米,高4厘米

  二、指导练习

  1.补充题: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250米,高是7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2)如果问题改为:每公顷可收小麦7000千克,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千克?

  ①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②生独立列式,集体讲评:

  先求这块地的面积:25078010000=1.95公顷,

  再求共收小麦多少千克:70001.95=13650千克

  (3)如果问题改为:一共可收小麦58500千克,平均每公顷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又该怎样想?

  与(2)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讨论归纳后,生自己列式解答:58500(250781000)

  (4)小结:上述几题,我们根据一题多变的练习,尤其是变式后的两道题,都是要先求面积,再变换成地积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否则就会出问题。

  2.练习第6题:下土重量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1)你能找出图中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吗?

  (2)他们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3)生计算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4)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3.练习第10题: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求高。

  分析与解答: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如果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8平方米,底是7米,求高就用面积除以底就可以了。

  三、课堂练习

  第7题。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了吗?

平行四边形教案2

  教学内容: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节《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2.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做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3、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教具

  三角形框架、长方形框架、正方形框架,分别长5cm、10cm、15cm、20cm的纸条不等,大头钉,直尺。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老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我们今天在学习新课之前来玩一个猜图游戏。(教具三角形框架、长方形框架、正方形框架)

  老师拿教具三角形框架、长方形框架和正方形框架,让学生们猜。(学生们分别说出是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老师:同学们真棒!现在老师要变一个魔术给你们看。看看你们能不能认出它。(拿出长方形教具,拉动长方形框架对角使其变为另一个图形。)

  学生1:我知道,这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平行四边形。

  学生2:这既不是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生3:……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平行四边形)。一边板书一边说:“同学们都非常棒呢,这个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和认识平行四边形,来认识平面图形家族的另一个新成员平行四边形。通过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相信同学们都会有新的收获。

  二、探索新知

  1、找平行四边形。

  老师:同学们每天都要经过校门进入校园,但是你们注意观察我们的校园了吗?

  学生1:校园的电动门

  学生2:老师手里刚才拿的教具

  学生3:……

  老师:大家都观察的很仔细呢,其实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是平行四边形的。那除了校园中的事物,同学们能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平行四边形吗?那你们还能找出生活中的一些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1:活动衣架。

  学生2:风筝的框架、楼梯栏杆。

  版书:(找平行四边形)

  2、画平行四边形

  (1)老师:你们想把刚才在生活中找到的平行四边形在纸上画出来吗?

  (2)让学生展示作品,并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老师:我们来展示一下大家都画的什么(随机点名让他们展示并回答画的是生活中的什么物品)

  老师:大家都很棒呢!看来大家都对平行四边形有大概的了解了。

  板书:(画平行四边形)

  3、做平行四边形

  (1)老师:现在各小组手上都有很多纸条,那我们可不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呢?

  将全班分成几小组,每一小组发教具纸条(5cm、10cm各一条,15cm、20cm各两条),用大头钉固定。同学们自己动手尝试做平行四边形。(小组内可随意交流)各小组做完后,每小组派代表展示小组内的作品,并说一说在动手做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什么特点和做作品的心得。

  老师提问

  a、老师:你们小组是怎样做的这个平行四边形呢?

  b、老师:你们在做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等等。

  板书:(做平行四边形)

  4、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老师:老师告诉同学们,平行四边形还会听口令呢,我们来试试,我们一起喊向左——向右——变大——变小。看看你们手中的也会不会听口令呢?

  设置疑问:

  老师:三角形也会听口令吗?(同学们摆弄三角形框架)

  (在通过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将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

  然后每小组的同学们拉一下三角形的框架和平行四边形的框架,进行比较,同学们总结出:

  老师板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易变性

  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

  介绍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电线杆的拉线、篮球架

  介绍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升降架、伸缩拉门

  (老师出示课件或者图片)

  5、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

  提问:老师:平行四边形有几条边围成的呢?

  学生回答:四条边

  板书:(上、下、左、右)

  设置疑问:老师:是否拿随意的四条边就可以组成平行四边形呢?

  有学生说出:从制作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就发现不是随意的四条边就能组成平行四边形的,必须其对边相等。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6、练习

  (1)书本65页练习题1题。

  (2)第2题大家一起讨论。

  三、作业

  老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图形——平行四边形,并且它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请你们对生活中的物体在找一找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个新图形。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探索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来让学生教材和生活有所联系。接着,让学生画平行四边形,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最后,设计了拉动长方形变形成平行四边形的活动,启发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向学生联系实物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最后学生合作交流可充分发挥其主动性。

平行四边形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图形,剪子,七巧板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一、创设情景感知图形

  1.出示例1,我们认识过平行四边形,你能说出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64页)

  2.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哪些四边形?

  梯子的侧面-梯形

  3.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四边形。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展示学生画出的四边形,请学生标出它们的名称。

  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梯形 正方形

  4.小组交流:

  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

  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每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提问:

  ①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 它们的外形像什么?

  ②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是什么图形?

  ③这几个四边形有边有什么特点?

  ④它是平行四边形吗?

  ⑤你们在量这些图形时,是否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如果有,是什么?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5.现在你有什么问题吗?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6.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刚刚认识的梯形,你能用这个集合圈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吗?

平行四边形教案4

  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4课时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64~65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特性。

  2.认识平行四边形各部分的名称,会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难点: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我们认识过平行四边形,你能说出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吗?

  2.点名回答后出示例1图。同学们说的都对,这三幅图中也都有平行四边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平行四边形。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1)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用两把三角尺研究一下。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三角尺、直尺等学具,展开讨论、交流和验证活动。

  请小组代表汇报,教师归纳说明。

  (板书:两组对边分别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认识平行四边形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对照画图所示,分别讲解各部分的名称,并标出各名称。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板书:)

  (3)教材第64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再集体订正。

  2.教学例2。

  (1)用四根吸管串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组织学生用吸管和图钉动手做一做。

  (2)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并归纳结论。

  引导学生归纳认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板书)

  (3)介绍平行四边形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课件演示:伸缩门的开、关过程。

  (4)教材第65页“做一做”第1题。

  拿出准备好的四根小棒,摆一个平行四边形。

  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确定了,它的形状能确定吗?

  小组议一议,摆一摆。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65页“做一做”第2题。

  在点子图上画出两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再分别画出它们的高并量出来。

  教师先示范画图,学生再独自练习。

  2.教材“练习十一”第1题。

  图中那样画出来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小组内议一议,交流自己的看法,小组代表汇报。

  你想这样画平行四边形吗?试一试。

  3.教材“练习十一”第2题。

  你能用完全相同的两套三角尺拼出平行四边形吗?

  拼一拼,小组内合作完成。

  4.教材“练习十一”第3题。

  (1)动手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各个角,你能发现什么?

  (2)指名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平行四边形教案5

  在学生初步认识直线以后,本单元教学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能相交,也可能不相交。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垂直是特殊位置的相交。教材按上述的线索,组织教学内容,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作为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先教学平行,再教学垂直。以理解这两种位置关系为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各种方法画出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直线,并通过这些活动,体会平行线和垂线的一些特性。

  1、结合生活情境教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生活中有许多平行或垂直的现象,这些都是教学本单元内容的现实背景和有意义的素材。教材结合生活情境教学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有三个好处:一是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形成数学概念;二是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是有利于学生从数学的视角观察世界。

  (1)在生活情境中凸现数学内容。

  第39页的例题分三步呈现,首先是路灯、运动场跑道和高压电线架的照片,在这些照片中用蓝色线勾画路灯的竖柱和横檩,用红色线勾画划分跑道的直线,用绿色线勾画高压电线架的两条边。这些勾画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根据三张照片中的彩色线分别画出三组直线,从现实情境和具体物体上提取需要研究的对象。最后,让学生讨论这三组直线哪些相交、哪些不相交,展开数学思考。

  第42页例题的呈现也作了相似的安排:观察实物照片,根据照片画出两组相交的直线,研究这两组直线相交的特征。

  (2)在已有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数学概念。

  第39页例题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平行”概念,“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概念的两点内涵,理解数学意义的“不相交”是关键。通过相交体会不相交是教材设计的教学策略。

  学生分辨例题中的三组直线哪些相交、哪些不相交时,对左边一组直线相交不会有疑义,看图即一目了然。判断中间一组直线不相交也不会有困难,生活经验告诉他们划分直跑道的线都是直的,线与线是不会相交的。判断右边一组直线时会有争议。图上仅画出了两条直线的一部分,表面上看它们似乎没有相交。从直线概念上想,它们都是无限长的,只要再延长一点就相交了。教材希望学生通过争议,不但得出这组直线相交的正确结论,而且对中间一组直线不相交有更深的理解,为建立平行线的概念建立基础。

  第42页例题教学“垂直”概念,建立在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的体验上。学生发现两组直线都相交成直角是逐渐深入的过程,教材作了相应的预设。先看到同组的两条直线相交成4个角,再发现4个角都是直角。前者可凭观察发现,后者可以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如门、窗相邻的边框都相交成直角),还可以用三角尺或量角器在图上测量得出。

  教材中对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和两条直线互相垂直都有语言描述,这些描述都是学生的体验,是对具体现象的数学化思考,也是对数学概念本质的理解。学生可以从中学习规范地数学表述,但不是机械地接受定义。

  (3)带着建立的数学概念观察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现象,在现实的素材中寻找平行线和垂线。

  第39页在学生初步理解平行线以后,问学生“你能说出一些互相平行的例子吗?”用图片列举了黑板的上下两条边、秋千的两根吊绳、五线谱的横线等实例给学生启发,让他们继续说出一些互相平行的例子。第42页在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以后,问学生“你能说出一些互相垂直的例子吗?”并以镜框的长边和短边、砖墙上的横线和竖线、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等实例启发学生说出一些其他的例子。

  带着初步形成的数学概念去观察生活,寻找类同的现象,不仅是知识的教学,还能让学生感受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常见的,培养数学意识。

  除了在生活中寻找平行现象和垂直现象,教材还让学生在几何图形和几何体上寻找垂线和平行线。如对折长方形纸,研究折痕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在平面图形中看出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边;在字母中寻找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线段;在长方体、正方体的各个面上寻找互相垂直的边等。这些活动一方面能加强学生对平行和垂直的理解,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体会平面图形和几何体的某些特征,为以后系统学习相关知识作铺垫。第41页第5题,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中,相对应的两条边都是一组互相平行的线段,能使学生对平移的含义有进一步的体会。

  2、鼓励学生动手画平行线和垂线

  让学生画平行线和垂线不单是操作方法的教学和操作技能的培养,还是数学概念的具体应用,在应用中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1)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制作。

  第40页例题要求学生想办法画一组平行线,第43页例题要求学生想办法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这两道例题都是学生初步认识平行线或垂线之后安排的,都不是教材指导他们怎样做,而是让学生想办法画,在画的活动中继续体会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的内涵。

  学生画的办法肯定是多样的,可以在方格纸上画以及用直尺或量角器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办法,激活他们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创造性地完成这些操作活动。还要认真组织学生交流,既要他们讲讲自己的方法和思考,还要相互通过观察、比试、用三角尺量等方法验证做出的是不是一组平行线和一组垂线。这样,学生的活动就不会停留在画的层面上,而深入到平行、垂直的概念上。

  (2)指导学生用工具规范地画。

  教材里还安排了用直尺与三角尺画平行线和垂线。第40页和第43页的例题分别用连续的.图示范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与步骤,还通过“试一试”让学生边模仿边体会,逐渐掌握使用工具的要领。

  “想想做做”里多次安排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的练习,而且已知直线的位置经常变化。已知直线位置的多变,既能促进学生灵活地使用工具,更能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水平”“竖直”对数学中的“平行”“垂直”的制约和局限。多次练习画平行线和垂线,形成相应的技能,为以后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在画平行线、垂线的过程中体会一些基本特性。

  第44页例题从a点向一条已知直线画出了一些线段,其中有一条线段与已知直线垂直,其他线段都不和已知直线垂直。让学生量一量画出的这些线段的长度,他们必定能发现垂直线段的长度最短,并体会到这个发现是合理的。教材适时告诉学生“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是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并通过第45页第1题巩固这个知识。第3题通过测量身高和测量跳远成绩的照片,学生能体会生活中确实存在应用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个知识的实例。第4题在人行横道线上的a点画出穿过马路的最短路线,第47页第7题设计从大街边上把自来水管接到小明家的方案,都给学生留出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个知识的实践活动机会。

  第45页第2题在两条平行线中间,画几条与平行线都垂直的线段,并量量画出的线段的长度。学生能从中发现,画出的这些线段的长度都相等,从而进一步体会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为什么永远不会相交,也为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增添了新的操作方法。

平行四边形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常用判别条件。

  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索的习惯。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说理。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开拓学生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创设“钉制平行四边形框架”这一情境,便于学生发现和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常用判别方法。如有条件可要求学生自己准备,由学生自我操作。也可由教师演示。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进行正确的说理。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能力正在形成,抽象思维还不够,学习几何知识处于现象描述和说理的过渡时期。因此,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说理,理清楚四边形在什么条件下用判定定理,在什么条件下用性质定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木条,帮助小明的爸爸钉制平行四边形的框架。

  学生活动:学生按小组进行探索。

  探索方法一:如图,将两根相等木条AC,BD的中点重叠,并用钉子固定,则四边形ABCD就是平行四边形。

  探索方法二:如图,用两根同样长的木条AB 、 CD平行放置,再用木条.AD 、 BC加固,得到的四边形ABCD就是平行四边形。

  探索方法三:如图,将两根不等的木条AB 、 CD平行放置,再将两根不等木条平行放置在AB 、 CD上得到四边形PQRM是平行四边形。

  教师点评:对学生采用多种探索方法得出结论给予鼓励。

  二、归纳得出结论

  平行四边形判别:(如图)

  (1)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数学表达式:

  (1) ??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2) ??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3) ??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三、试一试

  如图,AC ∥ ED,点B在AC上且AB=ED=BC,找出图中的平行四边形。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采用语言叙述,正确说理方法不限。

  解:四边形ABDE,四边形BCDE

  理由是:

  ?? >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

  ?? >四边形BCDE是平行四边形

  四、做一做

  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如果是,请说明其中的道理,如果不是,请举一个反例。

  分析:大家知道,一个平行四边形是由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将其一边重合,适当拼接而成的,如果我们能找到两个三角形,有两边相等,且有一对角相等,但不全等,就可以说明这个四边形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探索方法:如图(1),取一个等腰△ ABC其中AB=AC,在BC上取一点D,使BD ≠ DC,连结AD,沿AD将他剪开,再将△ ADB的A点与△ ADC的D点重叠,△ ADB的D点与△ ADC的A点重叠在一起,如图(2),这时,AB=DC,∠ B= ∠ C,但由于BD ≠ AC(即图(1)中的BD ≠ DC)因而四边形ABCD不是平行四边形。

  五、课堂小结

  1.本节所学判别方法: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在解决平行四边形的问题时,要尽可能的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不要总是依赖于全等三角形,否则不利于掌握新的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以钉制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引入,学生经过探索讨论,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运用平行四边形的知识解决平行四边形的相关问题,要能正确的进行说理和推理,培养学生的思维力。

平行四边形教案7

  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计算的基础。教材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为重点,先用数方格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含义,为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提供感性材料。再是通过割补实验,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从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明确面积计算公式的意义和。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从“学会”到“会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教学中以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基础,通过学生比一比、看一看、动一动、想一想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来在实际生活中用一用。

  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本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了平移旋转的思想,为将来学习图形的变换积累一些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剪、拼、摆等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学具。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新

  1、显示长方形图

  长方形的面积怎样求?

  2、电脑展示长方形变形为平行四边形。

  原来的长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怎样求呢?

  二、引导探究

  (一)、铺垫导引

  出示第42页三幅图,先让学生说出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几厘米,然后数出它们的面积。

  小结: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面积比较麻烦,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求出它们的面积呢?

  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把后两幅图转化成长方形

  电脑在学生感到有困难的时候提示,利用闪烁功能,先把两个小长方形比较,表明两个小长方形形状相同。根据学生讨论结果,演示剪、移、拼过程。

  集体交流,重点讨论第二幅图的多种剪、移、拼方法(根据学生回答电脑演示不同的剪拼过程)

  讨论:

  剪拼前后,图形的形状变了没有?面积有没有变?

  做了这个实验你想到了什么?

  (二)、实验探索

  刚才用剪、移、拼的方法解决一个求图形面积的问题,用这样的方法,你能不能探索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

  学生实验操作

  1、提出实验要求:在平行四边形上找到一条线段,沿这条线段剪开,移一移、拼一拼,把它拼成一个长方形。

  2、分小组实验操作,把实验结果填在书上表格内,鼓励多种剪拼法。

  3、集体交流,展示不同的剪拼结果。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分别演示不同的剪拼过程。

  结合学生发言提问:

  你在平行四边形上沿哪条线段剪开的?

  这条线段实际上是平行四边形的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沿着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任意一条高,都可以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拼成一个长方形。

  (三)总结归纳

  问:

  1、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两种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剪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电脑演示比较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的长度、长方形的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的长度。)

  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追问: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用字母表示公式

  学生自学P44~P45有关内容

  集体交流:S=a×h

  S=a·h

  S=ah

  教师强调乘号的简写与略写的方法

  三、深化认识

  1、验证公式

  学生利用公式计算P43表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看结果是否和实验结果一样。

  2、应用公式

  a) 例题

  学生列式解答,并说出列式的根据。

  b) 做练一练

  四、巩固练习

  1、求下列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底5厘米,高3。5厘米 底6厘米,高2厘米

  2、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哪个算式正确?(单位:米)

  3×8 3×6 4×8 6×8 3×4 4×6

  3、求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多少?

  面积:56平方厘米

  底:8厘米

  4、开放题:山西地形图。先根据信息猜测是哪个省市的地形图,山西南北大约590千米,东西大约310千米,估计它的土地面积。

  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多种想法

  五、总结全课(电脑显示、学生口答)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成两部分,通过( )法,可以把这两部分拼成一个( )形。这个长方形的( )等于平行四边形的( ),这个长方形的( )等于平行四边形的(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 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

平行四边形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及特征,了解其特性,能够正确画出底所对应的高。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及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几何图形,观察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在明确它们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基础上概括出: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

  教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四边形呢?

  学生举例。

  说说哪些物体表面是平行四边形?

  教师出示下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二、学习新课。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首先出示一组图形。

  教师提问:这些图形是什么形?它们有什么特征?

  (1)看到这个名称你能想到什么?(板书:平行、四边形)

  教师提问:你认为什么是四边形?你学过的什么图形是四边形的?

  (2)动手测量。

  指名到黑板上用三角板检验一下,每个图形的对边怎样。

  (3)抽象概括。

  根据你测量的结果,能说说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吗?

  小组先讨论,再让到黑板上测量的同学说出检验与测量的结果,从而引出平行四边形的确切定义。(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教师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两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4)反馈: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出示反馈练习】

  2.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特性。

  (1)教师演示。

  教师拿一个长方形木框,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

  学生明确:两组对边边长没有变,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四个直角变成了锐角和钝角。

  (2)动手操作。

  学生自己动手,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并测量两组对边是否还平行。

  (3)归纳平行四边形特性。

  (4)对比。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容易变形,也就是具有不稳定性。

  3.学习平行四形的底和高。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教师边演示边说明: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2)找出相应的底和高。【继续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几条高?它位相对应的底各是哪条线段?

  使学生明确:从B点画高,它的底是CD;从D点画高,它的`底是BC.

  (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继续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

  教师说明: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与三角形画高的方法基本相同,都用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从一条边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但通常是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它的对边画高。这里高要画在平行四边形内,不要求把高画在底边的延长线上。

  ①教师利用长方形框,拉动长方形的边,使其变成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还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

  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异同点,使学生明确:

  相同点是两组都分别平行,所以长方形也具有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也属于平行四边形。不同点是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把长方形看作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②引导学生比较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使学生明确:正方形也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也是直角,正方形也可看作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是直角的共同点,而正方形还有四条边相等的这一特征,因此正方形可看作是特殊的长方形。

  ③这三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继续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

  三、巩固练习。【继续演示课件】

  1.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2.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并画出相应的高。

  3.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4.数一数下图中有( )个平行四边形。

  四、教师小结。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平行四边形的意义,特征及特性)

  2.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质疑,并解疑。

  3.教师提问:我们已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它们有什么关系?(因为长、正方形也具备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所以长、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教案9

  教学目的:

  1、深入了解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2、理解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定义(区别于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

  3、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定理2及其推论、定理3和四个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并运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4、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总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体验“特殊--一般--特殊”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

  教学难点:

  性质、判定定理的运用。

  教学程序:

  一、复习创情导入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边:对边平行(定义);对边相等(定理2);对角线互相平分(定理3)夹在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角:对角相等(定理1);邻角互补。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边:两组 对边平行(定义);两组对边相等(定理2);对角线互相平分(定理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定理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定理1)

  二、授新

  1、提出问题: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判定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方法:

  2、自学质疑:自学课本P79-82页,并提出疑难问题。

  3、分组讨论:讨论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及学生提出问题。

  4、反馈归纳:根据预习和讨论的效果,进行点拨指导。

  5、尝试练习:完成习题,解答疑难。

  6、深化创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边:对边平行(定义);对边相等(定理2);对角线互相平分(定理3)夹在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角:对角相等(定理1);邻角互补。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边:两组 对边平行(定义);两组对边相等(定理2);对角线互相平分(定理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定理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定理1)

  7、推荐作业

  1、熟记“归纳整理的内容”;

  2、完成《练习卷》;

  3、预习:(1)矩形的定义?

  (2)矩形的性质定理1、2及其推论的内容是什么?

  (3)怎样证明?

  (4)例1的解答过程中,运用哪些性质?

  思考题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3的逆命题是否是真命题?根据题设和结论写出已 知求证; 2、如何证明性质定理3的逆命题? 3、有几种方法可以证明? 4、例2的证明中,运用了哪些性质及判定?是否有其他方法? 5、例3的证明中,运用了哪些性质及判定?是否有其他方法?

  跟踪练习

  1、在四边形ABCD中,AC交BD 于点O,若AO=1/2AC,BO=1/2BD,则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2、在四边形ABCD中,AC交BD 于点O,若OC= 且 ,则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3、下列条件中,能够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一组对角相等; (B)对角线相等;

  (C)两条邻边相等; (D)对角线互相平分。

  创新练习

  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AC和BD相交于O点,经过O点的直线交BC和AD于E、F,求证: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用两种方法)

  达标练习

  1、已知如图,O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的中点,EF经过点O,且与AB交于E,与CD 交于F。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2、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M、N分别是OA、OC的中点,求证:BM∥DN,且BM=DN 。

  综合应用练习

  1、下列条件中,能做出平行四边形的是( )

  (A)两边分别是4和5,一对角线为10;

  (B)一边为4,两条对角线分别为2和5;

  (C)一角为600,过此角的对角线为3,一边为4;

  (D)两条对角线分别为3和5,他们所夹的锐角为450。

  推荐作业

  1、熟记“判定定理3”;

  2、完成《练习卷》;

  3、预习:

  (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4”的内容 是什么?

  (2)怎样证明?还有没有其它证明方法?

  (3)例4、例5还有哪些证明方法?

平行四边形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会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准备: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学过了许多平面图形,下面请大家打开书79页,观察图,找一找图中有哪些学过的图形?

  2、请大家看学校门前的两个大花坛,说说这两个花坛是什么形状的?你知道怎样比较这两个花坛的大小吗?

  3、引入本课内容:长方形的面积我们已经会求了,今天我们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面积

  (1) 我们已经知道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来得到一个图形的面积,请大家拿出你准备好的方格纸,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数出方格纸中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说明要求: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算)把数出的数据填在方格纸的下面。

  (2) 同桌合作完成。

  (3) 汇报结果,可用投影展示学生填好的表格。

  (4) 观察表格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底与长、高与宽及面积分别相等,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底乘高,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长乘宽。

  (5) 根据你的发现你能想到什么?我们是否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

  2、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 拿出你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和剪刀,自己想办法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

  (2) 请学生演示剪拼过程及结果。教师演示剪--平移--拼的过程。

  (3) 我们已经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请大家观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可围绕以下3个问题讨论:

  a. 这个由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较,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b. 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c. 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4) 同学交流,教师归纳相机板书。

  (5) 观察面积公式,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6) 教学中一般用S表示面积,用a表示图形的底,用h表示图形的高,你能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出来吗?

  S=ah

  (7)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渗透转化思想)

  三、巩固和应用

  1、出示例1,读题并理解题意。学生试做,交流做法和结果

  2、强调用公式计算的格式,S=ah=6*4=24(平方米)

  3、练习,82页1、2

  4、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底是15米,高是底的1.2北,这块钢板的面积是多少?

  5、82页3

  6、出示两个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讨论: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四、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对于

  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 面积= 长 × 宽

  平行四边形 面积= 底 × 高

  S = a h

  教学反思:

  1、数方格的方法有些学生忘了,课前铺垫不够好,有些耽误时间了。

  2、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个别人出现的错误情况,如,把平行四边形多出的部分剪掉变成了长方形,因怕耽误时间,没能让他展示,并纠正。

  3、让学生观察拼出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时,问题设计不好,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因此耽误了时间,以至与后面习题做的也比较少。

平行四边形教案11

  教学目标设计:

  1、激发主动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体会“等积变形”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合作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矛盾

  拿出一个长方形框架,提问:这个框架所围成图形的面积你会求吗?你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教师捏住两角轻微拉动长方形框架,使它稍微变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它围成的图形面积你会求吗?你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边长×邻边长

  学情预设: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多数学生会受以前知识经验和教师刚才设问的影响,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边长×邻边长。

  教师继续拉动平行四边形框架,使变形后的平行四边形越来越扁,到最后拉成一个很扁的平行四边形,提问:这些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等于底

  边长×邻边长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板书课题。

  学情预设:随着教师继续拉动的平行四边形越来越扁的变化,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体系开始坍塌。这种认知平衡一旦被打破,学生的思维就想开了闸的洪水一样一发不可收拾:为什么用底边长乘邻边长不能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多少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呢?

  二、另辟蹊径,探究新知

  1、寻找根源,另辟蹊径

  教师边演示长方形渐变平行四边形的过程,边引导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为什么不能用长方形的长与宽演变而来的底边长与邻边长相乘来求面积呢?

  引导学生思考:原来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变得越来越小了,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与什么有关呢?该怎样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学情预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在教师的操作过程中,底边与邻边的长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底边长与邻边长相乘的积应该也是不变的,但明显的事实是学生看到了平行四边形在越拉越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越变越小。看来此路不通,那又该在哪里找出路呢?

  2、适时引导,自主探索

  教师结合刚才的板书引导学生发现,我们已经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了,是否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求面积呢?

  (1)学生操作

  学生动手实践,寻求方法。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有三种方法出现。

  第一种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做的高剪开,通过平移,拼出长方形。 第二种是沿着平行四边形中间任意一高剪开。

  第三种是沿平行四边形两端的两个顶点做的高剪开,把剪下来的两个小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再和剪后得出的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2)观察比较

  刚才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在操作时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呢?为什么要这样呢?

  (3)课件演示

  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

  3、公式推导,形成模型

  既然我们可以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那么转化前的平行四边形究竟和转化后的长方形有怎样的联系呢?怎样能想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

  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讨论,如小组有困难,可提供“思考提示”。

  A、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什么变了?什么没有改变?

  B、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C、你能根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学情预设:学生通过讨论很快就能得出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用完整、条理的语言表达其推导思路:“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并将公式板书如下: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4、变化对比,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比较前后两种变化情况,思考:第一次的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与第二次的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这两种情况有什么不一样?哪种变化能说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来源呢?为什么?

  5、自学字母公式,体会作用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1页,告诉老师,如果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

  面积计算公式,应该怎样表示?你觉得用字母表达式比文字表达式好在哪里?

  三、实践应用

  1、出示课本第82页题目,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停车位底边长5m,高2.5m,它的面积是多少?(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出列式的根据)

  2、看图口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分米 2.5厘米

  3、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会求吗?你是怎样想的?

  4、分别计算图中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单位:厘米)这样的平行四边形还能再画多少个?

平行四边形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理解并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并能根据条件判定平行四边形。

  【过程与方法】

  经历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逐步掌握平行四边形判定的基本方法;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主动参与探索的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难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下图:学生观察下图,并提出下列问题。

  提问:1.上图是什么图形呢?回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并从边、角、对角线、对称性四个角度回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我们可以说怎么样的一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除定义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呢?

  (二)生成新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那么反过来,对边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呢?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实验一:取两长两短的四根木条用小钉绞和在一起,做成一个四边形,使等长的木条成为对边。转动这个四边形,使它形状改变,在图形变化的过程中,它是什么图形呢?体制都是平行四边形吗?

  实验二:取两根长短不一的细木条,将它们的中点重叠,并用小钉钉在一起,用橡皮筋连接木条的顶点,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两根木条,这个四边形是什么图形呢?一直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下面我们分组进行实验,一前后桌为一组的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十分钟的讨论时间,小组需要的结合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提问1:你能写出两个实验中的已知条件和求证条件吗?

  提问2:根据你写的已知条件,你能得到求证的`条件吗?

  提问3:通过上面的两个问题,最后你得到什么结论呢?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结论: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线分别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出示例题,通过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的平行四边形的是平行四边形为例,讲解并验证: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且OA=OC,OB=OD。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具体解题步骤:

  (三)应用新知

  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

  (1)若AD=8cm,AB=4cm,那么当BC=_________cm,CD=________cm时,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2)若AC=10cm,BD=8cm,那么当AO=________cm,DO=________cm时,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四)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作业:想一想,平行四边形还有哪些性质?这些性质定理的逆命题都可以证明是平行四边形吗?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教案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通过操作活动,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掌握它们的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3、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 具:图形,剪子,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感知图形

  1.出示校园图(70页)

  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那些四边形?梯子的侧面-梯形

  2.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四边形。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展示学生画出的四边形,请学生标出它们的名称。

  3.小组交流:

  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

  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每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提问:

  ①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的外形像什么?

  ②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是什么图形?

  ③这几个四边形有边有什么特点?

  ④它是平行四边形吗?

  ⑤你们在量这些图形时,是否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如果有,是什么?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现在你有什么问题吗?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3、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刚刚认识的梯形,你能用这个集合圈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吗?

  4、判断:

  ①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②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③一个梯形中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

  三、巩固练习

  1、在梯形里画两条线段,把它分割成三个三角形。你有几种画法?学生展示2、七巧板拼一拼

  1、用两块拼一个梯形

  2、用三块拼一个梯形

  ③用一套七巧板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3、下面的图形中有( )个大小不同的梯形。

  4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把1张梯形纸剪一次,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拿一张长方行纸,不对折,剪一次,再拼出一个梯形。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体会和收获?

  五、作业

  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图形,然后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是什么三角形?有几种剪拼的方法?

  2.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剪一下,分成两个梯形,有多少种剪法?

平行四边形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构建完整的空间与图形认知结构;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有更加清楚的认识。

  2、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梳理、整合各部分知识的能力,学会学习,并查漏补缺。

  4、学习整理和复习知识的方法。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高、底的认识、测量和作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张不规则四边形的纸。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纸,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四边形)

  关于四边形,我们还认识哪些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你能将这张纸变成刚才所说的哪些图形?你打算怎么做?

  简单复习这四种特殊四边形的特点。

  你对他刚才所说的有什么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你为什么这么做?怎么做才能更准确一些?

  2、看来我们所学过的这些图形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你们能不能来作一些整理呢?

  揭题:今天我们学习复习空间与图形的有关知识。

  二、整理和归纳

  1、最近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它们有些什么特征?生答

  师板书并演示课件中的平面图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师:这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和梯形的定义。板书:定义

  师:他们的定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相同:都是四边形,至少都有一组对边平行。

  不同: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有四条边,这四条边有名称吗?

  生:有,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

  师板书:上底、下底并演示课件中的上底和下底。师补充:通常把短的一条边叫上底,长的叫下底。

  不平行的两条边叫什么?(腰)板书并演示课件。

  关于梯形的腰,你还想补充什么?(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板书并演示课件。

  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而且相等)

  平行四边形有底吗?有,有几条底?(可以说有四条底,因为在平行四边形里,底是和高相对而言的。

  生: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师板书并演示课件。问:平行四边形有多少条高?(无数条)

  梯形也有无数条高吗?(是的)

  生:从上底的一点到下底的垂直线段是梯形的高。

  师板书并演示课件。

  3、我们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回忆,知道了他们的定义和基本特征,认识了它们的底、高,还学习了作高。这是一个整理知识的好的学习方法:回忆知识——有序整理。(板书)关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你觉得哪部分内容掌握得好,哪部分没掌握好?

  生答。如果一时答不出,师给提示:我不能准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我弄不清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底、高;我不能正确测量或画出它们的高。然后师根据学生的情况从最薄弱的问题开始巩固。

  三、复习和提高

  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练习,估计有以下三种情况:

  不能准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

  应对练习:(图形略)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梯形?

  学生各自完成以后分组讨论,对有分歧的图形进行讨论。

平行四边形教案15

  重点难点

  1、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转化

  已学过的图形新图形

  割补、剪拼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新授

  1、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

  2、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的面积你会求?

  3、(1)出示例1中的第1组图

  要求:下面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学生分组活动后组织交流)

  (2)出示例1中的.第2组图

  要求:不用刚才的方法还能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学生交流,教师适当强调“转化”的方法。)

  (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运用已学过有关知识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研究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今天我们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你能想办法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吗?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操作情况

  第一种:

  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把这个三角形向右平移。

  ③到斜边重合。

  第二种:

  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将其剪为两个梯形。

  ②把左侧的梯形向右平移。

  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长方形、正方形

  把他们移动一下

  把左边部分剪下移到右边

  三、延伸

  四、练习

  ③道斜边重合。

  (4)教室用课件进行演示并小结。

  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再通过平移,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5)小组讨论:

  ①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

  ②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6)学生总结,形成下面的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

  (1)提问: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都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呢?请大家从教科书第123页上任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来,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再求出面积并填写下表。

  (2)学生操作,反馈交流。

  (3)用字母表示面公式:S=ah(板书)

  1、指导完成试一试:明确应用公式求平

  相等

  相等

  相等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

  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般要有两个条件,即底和高。

  2、指导完成练一练:强调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回顾所学,感知收获

【平行四边形教案】相关文章:

平行四边形的教案11-28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案03-09

平行四边形面积教案01-28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01-20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案03-19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11-18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案06-03

认识平行四边形教案03-05

【精选】平行四边形教案3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