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绘本内容体会长颈鹿和鳄鱼之间浓浓的、幸福的爱。
2.尝试根据故事情节和个人生活经验,用语言和动作大胆表达对爱的理解。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绘本《天生一对》PPT。
2.收集班内孩子父母相亲相爱的照片若干。
活动过程:
1.通过猜想,引发幼儿对绘本的兴趣。
提问:长颈鹿爱上了一个动物,想和他配成一对,你觉得他会选谁呢?为什么?
2.欣赏并理解绘本内容,体会鳄鱼和长颈鹿之间浓浓的、幸福的爱。
(1)观察封面。
出示 PPT1,提问:长颈鹿和谁配成了一对?你能猜出它们谁是老公谁是老婆吗?你怎么知道的?
(2)完整欣赏故事(PPT2~9),体会鳄鱼和长颈鹿之间浓浓的、幸福的爱。
提问:你觉得鳄鱼和长颈鹿生活得幸福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教师依次引导幼儿从绘本画面中找出长颈鹿和鳄鱼相爱的画面,并进行自主的表达,如:一高一矮的屋门设计、抛硬币、特别的两用车、吃冰激凌、闻糖果、试穿鞋子等等,从中体会鳄鱼和长颈鹿之间浓浓的、幸福的爱。
(3)再次完整欣赏绘本。
3.经验拓展。
(1)幼儿结合照片相互交流爸爸妈 妈相亲相爱的故事,感受生活中爸爸妈 妈之间幸福的`爱。
(2)集体交流,分享爸爸妈 妈之间幸福的爱。
(3)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师、对朋友的爱。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我觉得整体还是蛮不错的,孩子们很喜欢这个绘本故事,对于故事的理解也蛮不错的。我觉得像这样的故事,以后还可以多尝试寻找绘本内在的亮点和学习点。但是在语言的组织上,我也多次可以提醒自己要精炼,废话要少,但是还是需要自我学习。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发展各种走、跳的动作技能。
2.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与活动,体验锻炼的乐趣。
3.培养勇敢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逐步养成爱锻炼的习惯。
活动准备:
1.行走指示标记、地面直线形成的迷宫、各种走、跳的图示
2.纸箱一只、信一封、小脚印若干
3.兔子头饰、音乐伴奏带《健康歌》、故事磁带《不怕冷的大衣》。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头戴兔子头饰扮作兔宝宝)
教师:“兔宝宝,太阳公公出来了,我们出去做操吧。”在《健康歌》的.伴奏下,做热身运动。
二、基本部分:学习各种走、跳的技能。
1.冬天到了,天气真冷呀,兔宝宝,你们冷吗?不过,妈妈有一件不怕冷的大衣,穿上它,就一点也不冷了。你们想不想有一件不怕冷的大衣?妈妈今天带你们一起去找“不怕冷的大衣。”
2.请幼儿思考:小脚有什么本领?你会用小脚怎样走和跳?
请幼儿示范,其他幼儿一起模仿走、跳的动作。
3.观察图示,学习各种新的走、跳的技能。
(1)教师:小脚还有什么不一样的走、跳方法?
(2)幼儿思考后,教师出示各种走、跳的图示,引导幼儿观察,尝试学一学。
在观察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区分单、双脚,区分脚尖的方向和运用到的部位。
(3)幼儿在直线上自由练习各种走、跳的技能。
三、寻找“不怕冷的大衣”。
(1)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地面直线形成的迷宫,激发幼儿寻宝的兴趣。
(2)教师和幼儿一起寻找不怕冷的大衣,在寻找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行走指示标记,并按要求一个接一个地进行走、跳。
(3)取出纸箱中的物品――一封信。
教师打开信,将信中的话读给幼儿听:孩子们,看你们头上汗滋滋的,不怕冷的大衣不就穿在你身上吗?”
引导幼儿理解信的内容,让幼儿知道冬天要积极参加锻炼活动,多锻炼身体。冬天要不怕冷,做个勇敢、坚强、有毅力的孩子。
(4)由一名幼儿带领原路返回。
四、结束部分。
1.教师:“现在你们还觉得冷吗?你们现在已经有了这件不怕冷的大衣了。想一想,我们刚才做了什么事,才得到这件不怕冷的大衣的?”
2.欣赏故事《不怕冷的大衣》。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散文录音、幼儿用书《鸡妈妈的翅膀》、鸡妈妈和小鸡的头饰各一个。
2、初步感受散文的主要内容,学说重叠词“乌黑乌黑、金灿灿、雪白雪白”。
3、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难点重点:
活动难点:学说重叠词“乌黑乌黑、金灿灿、雪白雪白”。
活动重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活动过程:
1、回忆趣事:
谈话引出主题:
——“我们已经饲养过鸡,说说你是怎样照顾它的?有哪些有趣的.事?”
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2、听赏散文:
教师有表情地朗诵散文、帮助幼儿了解散文中的角色:
——“散文中有谁?鸡妈妈的翅膀下藏着什么?”
阅读幼儿用书,边听边看,进一步理解散文的内容:
——“这些小花花指的是什么?”
教师再次有表情地朗诵散文,幼儿理解并学说重叠词:
——“小黑花是什么颜色的?小黄花是什么样的?小白花呢?”
3、情感体验:
教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花花:
——“鸡妈妈的翅膀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要在翅膀下藏着许多小花花?”
边听录音边表演,反复进行几遍。
中班教案 篇4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
新年好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3/4拍的节奏。
2、感受新年活泼欢快的气氛。
3、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4、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福语,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新年树、悬挂的小物件、小狗、磁带
设计思路:
新年即将到来,但和幼儿的谈话中发现幼儿对于新年的概念是模糊的,大,考吧、幼,师,网他们平常总是跟在爸爸妈妈后面过年,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通过这次音乐活动让幼儿感受过新年的快乐气氛,从而让幼儿从无意识的状态变为有意识的状态,让幼儿喜欢过年,懂得长大一岁要更加懂事了,进而对新年有深刻的感知,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
活动过程:
一、律动:听音乐,随意做动作,引导幼儿体验新年欢快的气氛。
二、学习歌曲
1、完整的欣赏歌曲。
2、幼儿跟着音乐一起拍手,熟悉音乐旋律。
3、幼儿和教师一同念歌词。
4、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学唱歌曲。
三、歌表演
1、许愿
2、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吧!
教学反思:
在整个说课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准备我觉得自己还是挺认真的,我没有按照一般的要求的去设计这节课,我以为这会是好的,没想到这却成了偏题,说实话有一点儿伤心,不过这是第一次嘛,而且我觉得应该是我在设计的'课中并不能体现我的想法,所以老师们就更不能理解了,只是会觉得我设计的课偏题了,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经验教训:在还没有把课说好的情况下就不要去一昧的讲究新颖,这样反而会弄巧成拙,不但不能表达自己的本意可能还会很乱。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受风筝的对称美。
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创造,运用多种材料装饰风筝面。
3、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教室里布置“风筝展”,课前带幼儿参观、欣赏过各种风筝,了解风筝的基本特征。
2、幼儿课前已经知道并练习过用不同的方法剪出两个一样的图形。
3、《对称的蝴蝶》作业单人手一份。
4、每组放有各种彩纸(皱纹纸、蜡光纸、卡纸、自粘纸等);剪刀;胶水;水彩笔。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初步感受风筝的对称美。
活动难点:运用多种材料装饰风筝面。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进教室,自由欣赏各种风筝。(3分钟)
1、幼儿自由欣赏各种风筝。
师:哇!这么多的风筝,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幼儿自由欣赏各种风筝,并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小朋友刚刚在参观时都有什么发现?
(幼儿可以从风筝的形状、颜色、图案的对称等方面回答)
师:这些风筝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幼:他们都是对称的,而且都有尾巴。
二、引导幼儿感受风筝的对称美。(5分钟)
师:小朋友刚才观察的真仔细,老师这边也有一个风筝。
(出示《对称的蝴蝶》作业单)
1、师:你们觉得它怎么样?(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幼1:是一只蝴蝶,但它只有一半。
幼2:颜色不漂亮。
2、引导幼儿感受这只风筝的左边和右边的形状和图案都是一样的.。
师:既然只有一半,还有一半应该怎样做出来呢?幼:可以用剪刀剪出来。还可以用笔画一样的。
(引导幼儿说出图案的大小、颜色、形状和位置都是一样的)
师总结:噢!小朋友都知道两边的图案应该是对称的呀!
三、幼儿讨论如何装饰风筝面。(15-20分钟)
师:教室里的风筝真漂亮,我们一起来把这只蝴蝶风筝变漂亮吧!
(幼儿进行操作。)
活动延伸:
1、幼儿制作风筝面。
师:你喜欢教室里的哪一只风筝啊?可以根据它的图案自己制作一只风筝。
2、带幼儿去放风筝。
师:小朋友可以一起去操场上放风筝,比一比谁的风筝最漂亮。(世纪伟才幼儿园 刁佩佩)
中班教案 篇6
目标:
1、知道尺是一种测量工具,了解尺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在收集、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各种尺的异同点。
准备:
1、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尺。
2、测量教室里的物品。
过程:
1、探索尺的相同点
教师出示测量身高的尺:“这把尺你在哪里见过?它可以派什么用处?”“量身高时是怎么知道你的身高的?”(引出“竖线”)
幼儿观察自己收集到的尺:“你们的尺什么地方与这把尺是相同?”(引出“刻度”)
告诉幼儿刻度是用来告诉人们测量结果的。
2、寻找尺的不同点
“这么多的`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引导幼儿从的长短、形状、材料上进行比较。
3、探索尺的运用:“为什么要有各种不同的尺?”
尝试测量教室里的物品。(桌、椅、橱等的高低、宽窄、长短等)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区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并能借助折叠的方法感受图形的组合与变化。
2.活动中喜欢思考,尝试在动手操作中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大方巾一块、正方形手工纸若干、大图形板各一块
活动过程:
一、方巾魔术——复习区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引导幼儿交流三种图形的不同特征。
1.出示方巾引导幼儿观察方巾的形状特点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变一个魔术,拿什么变呢?瞧,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手帕?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哪里看出来的?你们看这四条直直的边,一样长短吗?
2.教师表演魔术,分别变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1)小朋友准备好咯!老师要开始变了,眼睛睁大,你们帮我数一二三好不好?看,这是什么形状的呢?
三角形有几条边?谁来摸摸看这三条边是什么样子的?
那有几个角呢?我请一个小朋友把它点出来。这个角摸上去什么感觉?
三角形有三条斜斜的边,三个尖尖的角,我们现在请三角形在这里坐一会,还想不想看老师继续变?
(2)很有趣的对吗?再来,有没有?没有东西,你们帮我数到一二三好吗?这是什么形状?从哪里判断它是正方形的呢?
(3)好的,正方形坐一会,再来变好吗?我们一起数一二三,这是什么形状?长方形宝宝说你们帮我和正方形比一比有什么一样的地方?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教师直接用方巾变出长方形,吸引幼儿。
(1)接下来还想不想看我再变?还拿这块手帕变好吗?这回变什么呢?看清楚了,你们帮我数一二三。
(2)老师把什么形状变成了什么形状?谁来说说看?把一个正方形变成了一个长方形,刚刚我们说长方形是两条边长,两种条边短,是不是这样子的呢?你们会不会做小魔术师和老师一样变呢?
二、幼儿尝试折纸变魔术——借助折叠的方法表现图形的基本特征
1.幼儿尝试折叠,表现图形特征,鼓励幼儿折出不同的图形(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
(1)折叠长方形
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这个是什么形状的纸?你能和老师一样成为一个魔术师把它变成长方形吗?
都变好了,我请一位小朋友上来,你们看她是不是把正方形变成了长方形?是怎么判断的?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变的?
你们和她变得方法一样吗?原来把一个正方形边对边角对角的对折一次就会变成一个长方形。
(2)折叠三角形 那如果要变三角形该怎么变呢?请你们动动脑筋试试看好不好?
我请你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三角形是怎么变出来的?你们变的方法跟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3)折叠正方形
现在请你们将纸头都打开来,我给你们一张这么大的正方形,你能把它变成小一点的正方形吗?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请介绍下你是怎么变出小正方形的?还有没有不同变法的?2.第二次变图形,刚才我们已经变出过三角形,长方形,还有小的正方形,我们再来试试看还能不能变出更小、更多的形状来呢?可以是小小的正方形,也可以是小小长方形或小小三角形。
3.相互交流经验探索折叠中图形大小、数量、形状的变化。
(1)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将变好的图形放在桌子上,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都变出了一些怎么样的图形,好不好?
(2)请你来介绍下你变得是什么形状?你是怎么变的?
(3)将基本的几种折法展示在黑板上进行小结:一张正方形的纸,将它边对边,角对角折一折就能变成2个长方形;再折一折,可以变成4个小正方形;角对角折一折,可以变成2个三角形,再对折可以变成4个三角形,图形折的越小,数量就会越多,将这些小的图形组合在一起也可以变成一个更大的图形。原来图形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三、超级大图形——尝试合作拼搭组合图形
1.教师分别出示大的图形版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2.幼儿分成三组完成图形的拼搭
(1)介绍图形组合的规则
我们分成三组,每组一个大图形,用你们手中的小图形去把大图形铺满。你要把小图形变成三角形、正方形或长方形这三种图形里面的一个,大小你自己决定。只要把你组里每个人的图形,都放到大图形上,正好把它铺满,不多也不少,就能够成功了。
(2)幼儿自主拼搭教师巡回指导
怎么变?几个人一起商量商量,大小由你自己决定,如果多出来怎么办?要把它怎么样?
3.相互揭晓拼图,交流拼搭方法,体验成果快乐。
现在三个大图形都铺满了,每组请个代表来介绍下,你们是怎么成功的?告诉大家你们用了哪些图形把它拼出来的?几个图形是怎么配合的?
四、延伸活动
你们本领很大,这么难的任务你们都完成了。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更难的呢,我们把它请出来,它是什么形状的?你们能不能用自己手里的小图形将这个大梯
活动反思:
这个教学活动主要目标是能够区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并能够借助折叠,让孩子们感受图形的组合与变化,也鼓励孩子们在活动当中能够喜欢思考,尝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当中去解决问题。本次活动是源于幼儿的,中班的孩子对于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他们这个图形的区分已经能够较好的掌握,但是当遇到一些图形的拆分,图形的变化,拼搭的时候,这一类的经验对他们来说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所以,我想借助今天的活动,给孩子们在这一方面,能够得到相关的经验体验。
首先第一个环节,就是在引起孩子兴趣的同时,让孩子们充分的感受三角形 正方形和长方形这三种图形的一个基本特征。之后我就很自然的进入了第二个环节,那就是让孩子们动手操作,尝试利用这些图形的折叠来进行各种图形的不同的变化。到了第三个环节,应该说,对孩子们来说是挑战性最大的,也就是同组的几个小朋友合作,把这么一个手中的图形通过不断地变化去拼成一个更完整的图形,整个过程都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那么孩子们在之前的一个环节中积累的经验能够更好的运用到第二个环节,第二个环节的经验运用到第三个环节,使孩子们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就是比较自然的融入到整个活动的设计当中。
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在学数学的活动过程当中,还要注重的是情景性的创设,所以我是以变魔术作为主线贯穿始终的,从一开始老师变魔术到孩子们变魔术,到合作变魔术,整个情境孩子们都是融入在非常愉悦的这么一个情绪的过程当中,也让孩子学数学的过程变得非常的轻松有趣。另外材料的选择就是孩子们他们平时的一个手工纸,非常简单,但是这样越是低结构的一个材料,越能够让孩子玩出更多的方法,让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的翅膀得到发挥和发展。
在课后我得到了各位听课老师的指导,也进行了反思:首先教师的主导意识还需淡化、现场回应能力还需加强,语言可以更加精简。在第二个环节中,还应留给了孩子们更充分的操作和思考的空间,在给孩子们操作的要求的时候,不用规定孩子一定要变出怎样的图形,而是只要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能不能变出更小的?更多的?之类的问题,让孩子们通过这些问题,他去思考和探索,我怎么样去通过折叠的方法,去把图形变换出来。最后环节当拼搭“三角形”的小组发现问题时,如果当时能将这个“点”在集体面前分享,引发生生互动,师生共同解决困惑,可以使幼儿学习中的主体性、自主性体现得更加充分!
中班教案 篇8
设计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从小参加劳动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确实劳动不止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而现在的孩子对成人的依赖性日趋渐强,独立生活的能力则越来越差,缺乏劳动的概念,更缺乏对劳动的体验。于是我设计、组织了“给椅子洗洗澡”的社会活动,本活动来源于《幼儿园课程指导》中班(上),我以“为椅子洗澡的情节”贯穿于整个活动, 本活动注重趣味性,做到寓教于乐,在玩中培养幼儿爱劳动的情感,在做中树立劳动光荣、劳动快乐的`思想,让幼儿逐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表达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快乐。
2、鼓励幼儿学习劳动方法,即使用清洁工具有顺序地洗椅子。
3、教育幼儿要爱护小椅子,轻拿轻放,养成良好的习惯。
重点:教育幼儿要爱护小椅子,轻拿轻放,养成良好的习惯。
难点:学习使用清洁工具洗椅子,感受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椅子每人1张;水盆若干,抹布若干(数量和幼儿人数相同)、音乐、“椅子”录音。
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椅子哭了
●录音:“呜呜……”师:是谁在哭呢?
●椅子:“呜呜……”小朋友,我是小椅子,你们身上都很干净,你们看,我的身上很脏,我身上为什么会这么脏呢?
●你们能帮我洗个澡吗?
二、我来给你洗洗澡
1、洗椅子
●师:你们愿意帮助小椅子洗澡吗?那我们用什么来给小椅子洗澡呢?(老师在肯定幼儿正确回答的基础上出示抹布、水盆)今天我们请它们来帮忙。怎么样才能把小椅子擦干净?(每个地方都要擦到)
●幼儿尝试用抹布开始擦洗椅子,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在劳动过程中的快乐。
2、交流
你是怎么洗椅子的?鼓励个别幼儿来示范并用语言表达洗椅子的过程。
3、总结
●胡老师还把擦椅子的步骤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边念儿歌一边擦椅子,这样我们会把小椅子擦得更干净。
●师幼一起边念儿歌边擦椅子。(小抹布,洗一洗、拧一拧;椅子面、擦一擦;椅子背,擦一擦;椅子脚,擦一擦;椅子档,擦一擦,小椅子,开心啦!)
●椅子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还应该怎么更好地爱护它?
三、送椅子“回家”
●椅子:小朋友,谢谢你们把我洗得这么干净,以后你们要好好的爱护我噢!
●我们去看看小椅子干了没有,我们带小椅子一起回活动室吧!
创设情景,帮助产生想帮助小椅子的欲望。
开拓幼儿的思维,让幼儿自己去发现用什么材料与方法去进行清洁小椅子。
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并鼓励幼儿用语言来表达,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结合儿歌,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擦椅子的步骤。
通过讨论培养幼儿爱护小椅子,轻拿轻放的好习惯。
中班社会教案:拾到东西要归还
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拾到东西应该还给失主, 并了解找失主的方法。
2、引导幼儿体验丢失东西和捡到东西后的着急心情, 找到东西和把东西还给别人时的不同情绪情感。
准备:动物头饰、情景表演
过程:
开始部分
(一) 引起兴趣,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来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
(二)基本部分:
1、情景表演,让幼儿了解小猫丢了东西着急、 难过的心情和小兔把东西还给它以后高兴的心情。
提问: 1、小猫丢了什么?心里怎么样?(着急、难过)
2、谁捡到了帽子? (小兔)
3、小兔捡到了帽子是怎么做的? (他说了什么?)
集体练习: 请问,这是你丢的帽子吗?
小结: 把帽子还给了小猫,小猫可高兴了,小兔着见小猫这么高兴,他心理也很高兴,我们小朋友要向小兔学习,拾到东西要还给别人。
2、讨论,帮助幼儿体验丢了东西、 拾到东西还给别人等情况下的不同情感。
(1) 小朋友有没有无过东西? 丢过什么? 心里怎样?
(2) 你丢了东西,别人拾了还给你,你心里怎样?
(3) 你有没有拾到过别人的东西? 你是怎么做的? 心里怎么样?
3、情景表演,激发幼儿帮助小动物的动机, 使他们体验到帮助了别人会很快乐。
师: 看看又发生了什么事,小动物们为什么难过? (看见他们难过,小朋友你们心里怎么样?
(1) 提问: 小动物们这么难过? 它们丢了东西心里怎样? 看见他们难过你的心里怎样? 那怎么办呢? 我们一起帮助他们(请问, 刚才你们在哪里玩的?) 我们到走廊里、楼梯口、午睡室去看一看, 如果发现地上有东西就怎么办?
(2) 幼儿帮助小动物们找东西,(拾起来,拾起来以后怎么做呢? 问问捡到东西后怎么说? 请问这是你丢的东西吗?
(3) 幼儿找东西
(4) 师: 刚才我们帮助小动物找到了东西,还给了他们, 他们一定很高兴,他们肯定会来谢谢我们的,我们小朋友把东西还给了失主做了好事,心里怎样? (做一做高兴的样子,笑一笑)
(5) 提问: 刚才你捡到了什么东西? 是怎样还给丢东西的人的, 说了什么话?
4、幼儿讨论:
(1)拾到了东西为什么要还给别人?
(a)人家会难过,会着急。
(b)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
(2) (表扬自己)
讨论: 找不到失主的东西该怎么办呢?
(三) 结束: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12-07
中班教案12-08
中班教案12-08
中班教案12-08
中班教案12-08
中班教案12-09
中班教案12-10
中班教案12-10
中班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