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简短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简短

时间:2024-07-14 08:03:2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简短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简短,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简短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简短1

  1、修路队修一条长1500米的公路,已经修好了3、00米,剩下的`要在6天修完,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2、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米,王叔叔每天坚持跑2圈半。他每天跑多少米?

  3、小丽走一步长约5分米,她从家到学校一共走了540步,算一算,她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4、兰兰身高13、4厘米,东东比兰兰高5厘米。东东身高是多少厘米?

  5、红领巾小学三年级有男生257人,女生23、5人,已经体检身体的有3、87人,没有体检的有多少人?

  6、图书室借出456本图书,还剩207本,现在又还回285本,图书室里现在有多少本?

  7、红领巾小学买来皮球3、80个,足球70个,课外活动时借出去423、个,现在学校还剩多少个球?

  8、三(2)班捐赠图书400本后还剩273、本,现在又买来125本,现在三(2)班有图书多少本?

  9、冬冬想买一辆3、10元的滑板车,已经攒了200元。如果他每月攒3、0元,再攒几个月就够了?

  10、东方红小学的学生为希望工程共捐赠900本书,其中故事书3、26本,科技书475本,其余的是连环画。连环画有多少本?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简短2

  学生讨论三个图形,是不是都是三角形?为什么?

  刚才大家在判断上述三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时,都注意到三条线段,围成等这些重要条件(板书:三条段、围成),谁能说说什么是三角形吗?(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练习

  (1)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2)判断下列哪些图形是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简短3

  (二)探索三角形的特征

  (1)虽然三角形的形状各不相同,但也有相同的地方,谁能说说有哪些地方相同呢?(分组讨论)

  (2)小组指定代表说说讨论的结果。

  板书:边——3、条

  角——3、个

  顶点——3、个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三角形的特征。

  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内容。

  多媒体出示三角形,让学生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4)学生指出三角板上的边、角、顶点。

  (三)探索三角形的特性

  多媒体出示电线杆、自行车、货柜架等实物图,让学生指出其中的.三角形。

  提问:为什么这些部位要做成三角形?(分组讨论后,指定学生回答)

  学生操作:用木条钉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然后用力拉、推,让学生观察,大家会发现什么?

  这说明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稳定性)

  举出生活中见到哪些物体的哪些部位是做成三角形的。

  三、练习。

  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

  2、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三角形。

  3、折一折:把一张纸对角对折,能数出几个三角形?再对角对折,又能数出几个三角形呢?

  4、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特性?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探讨了三角形的哪些问题?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意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特征:边——3、条

  角——3、个

  顶点——3、个

  特性:稳定性。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简短4

  电子备课表

  课题(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

  年级(班级)三年级科目数学上/下册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

  与技能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过程

  与方法训练学生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描述路线的能力。

  情感态度

  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准确、简洁地描述行走路线。

  课前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你去过哪些地方?你是怎样辨认方向,找到要去的地方的?

  二、新授

  1、创设情境:参观动物园。

  (1)熟悉导游图。

  出示例4主题图。

  动物园里有哪些主要场馆,请用八个方位说明每个场馆都坐落在什么位置?

  (2)了解学生的参观意向。

  你最想参观哪个地方?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

  学生一人当游客,一人当导游介绍行走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师生共同评价,引领集体参与。同桌二人各选一个角色参与到游戏中,再换角色,多次练习。

  教师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说清行走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3、)解决问题。

  文文位于长颈鹿馆,她要去看狮子,再去猴山,应该先往西北方向走到狮山,再从狮山往西南方向走到猴山;位于狮山,要去熊猫馆,可以向西北方向走,也可以先向西走到大象馆,再从大象馆向北走到熊猫馆。

  同桌互相提问题时,可以提的问题有很多。例如,从大门到熊猫馆怎么走?

  2、拓展。

  师:看着这张导游图,作为游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小结:通过刚才对行进路线的描述,你有什么想说的。

  三、作业设计

  1、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5—7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叙述自己的解题思路。

  2、思维训练从你所在市区的地图中,指出自己家所在的大概位置,并说一说自家相对于学校的位置。

  板

  书

  设

  计解决问题

  行进中以一个地点作为中心来观察其它物体的位置。

  (观察点不同,同一物体方向也就不同。)

  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简短5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逻辑思考能力。

  2)让他们学会通过思考与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教学难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

  准备课堂上要讲的内容,预测提问环节所需要的使用的时间。多媒体课件,火柴棒,小奖品。

  教学过程:

  课前先向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生活例子。讲一个小故事,动物中的数学“天才”蜜蜂。(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通过小故事起到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一、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火柴游戏,层层导入:同学们还想知道知道数学更多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来一起玩一个与数学有关的趣味游戏好吗?

  学生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演示摆法。

  1、下图是用24根火柴杆排成1大1小两个正方形,只能移动其中的4根火柴,要使其变成3、个正方形,你会吗?

  2、六角星变菱形用18根火柴摆1个六角星(见图)。请你移动其中的6根火柴,使六角星变成6个面积相等的菱形。你知道应该怎么移动吗?

  3、用12根火柴杆,组成4个连靠在一起的单位正方形,如下图。游戏要求:

  (1)试试看,移动3、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2)恢复原状,再试试看,移动4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答对进行适当的奖励),并进行分析,然后逐渐深入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结合生活,小组互动。

  此环节分为四个小部分:

  1、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2、从日常生活出发,模拟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

  3、最后进行统计,对表现最好的小组进行奖励。

  4、对相关题目进行详细的解释,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

  具体如下:

  1、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解析:“一”字、加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二”,而是“王”。谜底是:王

  2、一减一不是零。(打一字)

  解析:“一”字、减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零”,而是“三”。谜底是:三

  3、+—×(打一成语)

  解析:把支分解开即为“+、—、×”)谜底是:支离破碎

  4、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谜底是:口(意为“只”少“八”)

  5、成绩是多少?(打二个数学名词)

  解析:学习成绩是用得分的数目计算的。问“多少”,可以换一个说法,改问“几何?”在中国古代数学书里,问一种物品有多少个,总是问“物有几何?”直到现在,有些地区的方言里,买东西问价钱,还是说“几何?”所以,问“成绩多少”,等于是问“分数,几何?”谜底是两个数学名词:分数、几何。

  二、探究拓展题:

  现在小明一家过一座桥,过桥时候是黑夜,所以必须有灯。现在小明过桥要1秒,小明的弟弟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妈妈要8秒,小明的爷爷要12秒。每次此桥最多可过两人,而过桥的速度依过桥最慢者而定,而且灯在点燃后3、0秒就会熄灭。问小明一家如何过桥?

  答案:

  第一步:小明与弟弟过桥,小明回来,耗时4秒;

  第二步:小明与爸爸过河,弟弟回来,耗时9秒;

  第三步:妈妈与爷爷过河,小明回来,耗时13、秒;

  最后:小明与弟弟过河,耗时4秒,总共耗时3、0秒,多么惊险!

  三、自主创作题:

  根据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自主创作一幅与数学有关的图画。(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简短6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结合活动内容作实例,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

  3、逐步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利用镜子进行几个简单而有趣的试验,向学生呈现生活中有趣的镜面对称现象,激发学生们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他们的空间知觉。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的学生大部分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父母大都没有时间辅导孩子,镜子虽然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是他们是否能去认真仔细观察镜子中的学问呢?要以此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去学习对他们来说会更有趣味。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讲《猴子捞月》的故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请你们仔细听,然后看看谁是咱班的故事大王,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续讲下去,‘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里也有一轮,猴子以为……’

  生: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

  也许学生还有其它版本的故事,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与同伴流。)学生可能知道:

  (1)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

  (2)雨过天晴,路里积水中会倒映一些影子

  (3、)光滑亮丽的地板,也出现倒映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倒映的影子,看一看“镜子中的数学”。(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组织活动

  1、教师示范

  (1)在实物投影上放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

  E

  (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上),让全班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王

  (3、)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A、看到了整个的“王”字

  B、镜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的图形的对称图形。

  2、试一试

  拿出学具袋中的学具——一面小镜子,做一下第(1)题

  (1)让学生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2)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3、)在书上画出对称图形。

  A 8

  (4)全班交流,选出几份在投影上展示。

  第(2)题

  (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镜子,按本题图示的情境,把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在镜面前摆一摆,对比镜面中的图形和桌面上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镜面的对称现象。

  第(3、)题

  投影出示课文情境图,想一想:机灵狗镜子判断“现在是5时”对吗?

  猜一猜:现在是几时?

  (4)实验证明

  A、取一时钟,将时间调至7时正(时钟钟面上不显示数字)

  B、时钟背对学生,举起

  C、取一镜子,对准钟面。镜子自然朝向学生。

  D、让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比较课文里的钟面图形,可以看出是一样的。

  E、将钟面反转,让学生看清钟面时间。(7时)

  (5)练一练

  A、教师将时间调至3、时

  B、时钟背对学生,举起

  C、取一镜子,对准时钟

  D、让学生观察镜子,想一想:现在是几时?

  E、反转时钟,进行验证。

  三、巩固练习

  1、课文第18页“练一练”的第1—3、题。

  第一题:

  (1)先让学生猜一猜,并打上对号

  (2)用镜子来试一试,进行验证。

  第2题:

  这是一种寻找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位置的简易方法,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明白,如果对称图形能对折,那么折痕就是对称轴所在的位置。如果是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无法对折,那么租用镜面对称原理的对称图轴的办法也是明智的。

  2、实践活动

  3、(1)让学生收集一些对称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2)会剪纸的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些简单的作品。

  开展这类活动,不仅能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得到张扬,满足那些具有较强空间观念的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且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对称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简短7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面积的含义,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为后面的面积单位做好铺垫。

  (二)过程目标

  通过观察、重叠、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通过“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从实际生活中形成面积单位的表象。

  (三)情感目标

  学会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知道面积的含义,建立面积的概念,能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导入新课

  请两个同学做一个涂树叶比赛,看谁先涂完。哪位同学愿意参加?你会选哪片树叶?为什么?

  二、操作探究,构建新知

  (一)初步认识面积。

  1、认识物体的表面的面积

  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课桌面,这两个面哪个大?哪个小?

  摸文具盒的上面,橡皮的正面,哪个面大呢?

  引出:物体的表面就是它们的面积。

  看一看1元硬币与1角硬币的大小。

  2、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课件抽象出面积)

  这些图形都是封闭图形,也就是说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封闭图形)

  (出示课件:缺角的长方形)

  师:这个图形的面积在什么地方?它不是封闭图形,没有面积。

  (二)进一步认识面积(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1、探密游戏

  这里有5个图形,秘密就在其中的一个里面,想知道它在哪个图形里吗?老师给你一些提示,排除一些错误答案,请听好:

  ①它不在面积最大的图形里,去掉谁?(提醒学生这是用观察的方法。)

  ②它不在面积最小的图形里,去掉谁?

  ③它不在圆里。

  ④它在剩下的两个图形中面积较大的图形里,猜一猜它在哪里?

  师:这两个图已经在桌面上了,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比较大小。打开信封,可以让里面的学具帮助你,先思考后小组合作。比比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多?

  2、小组合作探究、汇报。

  小组成员到投影前展示自己的方法。

  (课件出示)游戏的秘密

  原来是智慧老人,为我们带来一个宝盒,猜猜里面装着什么?学生猜。

  打开看看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已接近尾声,谈谈自己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吧?

  2、课本第50页“练一练”第5题(2)。

  “面积”是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的基础,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面积”概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简短8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简便算法。

  2、能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

  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整理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节课我

  们继续来复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复习

  1、回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怎么进行简便计算的?进行简便算法时要注意什么?

  2、全班交流:个别汇报

  当一个两位数可以分解为两个一位数相乘时,可以把两位数除法改为除数是一位数的连除式题。

  要注意:不是所以的题目都可以这样的,有些题目这样并不能很简便,做时要灵活运用。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简短9

  教学内容

  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

  简单的数据分析

  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例1: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求平均数

  例2: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13、——14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重点:

  会看两种统计图

  教学难点:

  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横向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

  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你有什么好办法?(统计)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

  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

  3、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

  4、提问: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

  5、小组合作学习

  6、小组汇报

  7、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

  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

  8、讨论: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你能说说理由吗?

  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1、展示数据2、科学预测、决策作用。

  四、巩固练

  课本40页第一、第四题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

  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

  2、提问: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

  3、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

  4、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

  5、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

  你能说说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

  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6、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

  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

  7、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

  8、学生讨论: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9、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9、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才学习的学生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10、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

  小组进行学习小结。

  这种统计图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绝对值都比较大(如本例中学生的身高都在13、8厘米以上,体重都在3、2千克以上),但不同样本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值又相对比较小(如本例中身高和体重的最小差异分别是1厘米和1千克)。当出现这种情形时,会出现一种矛盾: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小(如第一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厘米或2厘米),统计图中的条形就会很长,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大(如第二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0千克),又很难在统计图中看出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所以,为了比较直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较大单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在这种统计图中的纵轴上,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区别。

  10、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

  11、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把学生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实践作业)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巩固练习:40页2、41页3、5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简短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构造三位数,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归纳能力。

  2、能力目标:知道构造三位数和最小三位数的方法;掌握求两个三位数的差与最小差。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两个三位数的差与最小差

  教学难点:

  两个三位数的最小差

  教学准备:

  数卡

  教学过程:

  一、迁移与感知

  1、引入

  师:小朋友,我们以前已经学过造数,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用数卡①②③造三位数,看谁造得又对又多。

  2、学生造三位数。

  3、。交流反馈

  师:造三位数时,你是怎样想的?造的数是几?最小数是几?

  〖组织学生回忆造数方法,明确学习任务,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铺路架桥。〗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一)探究新的造数方法

  观察与思考

  师:例1,用数卡①②③⑤⑦⑨可以造出那些三位数?(学生口答)

  操作与感悟

  师:下面,我们来一次小小的比赛

  (1)两人合作:用这六张数卡造出三位数和最小三位数,计算它们的差。(做后核对)

  (2)独立造出2个三位数,计算它们的差。(互相检查)

  (3、)用刚才造出的两个三位数交换其中两张数卡,计算它们的.差。(互相检查)

  (4)归纳评价。

  〖造三位数学生有经验,例1的重点是计算三位数的差,因此教师把当作竞赛题作为每个孩子的“热身赛”,让他们在(造数)操作中感悟,在计算中体验。〗

  (二)计算差和最小差。

  例2,从数卡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中选出6张,将它们摆成三位数,求两数的差。

  1、计算的差

  (1)想一想,怎样才能得到差?

  (2)独立尝试,交流反馈。

  板书:987—123、= 864

  (3、)引导学生小结:的三位数减去最小的三位数就能得到的差。

  〖通过尝试计算,交流反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己小结,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2、探究计算最小的差

  小组合作

  a、怎样才能得到最小的差?(寻找方法)

  b、可以找出几组数,进行尝试计算。

  c、议一议,是否已找到最小差。

  (2)集体交流:说说最小差是怎么得到的?

  根据学生交流板书

  3、12—298=14   412—3、98=14   512—498=14   612—598=14   712—698=14   812—792=14

  (3、)观察每一个算式有什么特点?计算最小差又没有规律?

  (4)演示数射线。

  (5)师生归纳

  ①这两个数必须有6个不同的数字组成。

  ②这两个数在数射线上必须尽可能接近,以产生尽可能小的差。

  〖求最小差是教学难点,教师尽可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他们去思考,寻找方法,但教师要合理调控,必要时要稍作提示和点拨,以免太费时间。另外,教学中要借助数射线帮助学生寻找、分析数与数之间的规律,以便灵活运用知识。〗

  (三)差是451、

  1、学生独立用数卡摆出两个三位数,使它们的差是451、

  2、交流:差是451,你是怎样找到被减数和减数的?

  板书:968—517=451,876—425=451

  3、。师生归纳:可以假设一个比差大的三位数,用被减数减差就能找到减数,然后进行验算,符合要求即可。

  三、内化新知,整合延伸

  1、用数卡①②④⑤⑧⑨摆出两个三位数,并计算它们的差。

  (1)摆出两个三位数,计算它们的差。

  (2)交换其中两张数卡,计算它们的差。

  2、用数卡①②⑤⑧⑨④摆出两个三位数,并计算它们的差。

  (1)摆出两个三位数,计算它们的差。

  (2)摆出两个三位数,计算它们的最小差。

  (3、)摆出两个三位数,使它们的差是175。

  3、。在计算中有没有碰到问题?

  〖在练习中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计算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让学生在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两个方面齐头并进。〗

  四、体验收获,激烈评价。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简短11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知识要点: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二)笔算除法

  1、牢固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步骤与格式,尤其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算式的`写法。

  2、会判断商是几位数。

  3、。知道除法的验算方法:

  (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2)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熟记关于0的一些规定:

  (1)0不能作除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三)特别提醒:

  1、口算、估算、笔算,其中中间、末尾有0的要特别注意。

  2、应用题看清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口算题可以直接列式计算;估算题要注意书写格式:124÷3、≈40;笔算题写出除法竖式。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简短12

  教学内容:P26页例题及“试一试”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自主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法。

  2、学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理念: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体验学习中通过合作交流带来的方便和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前知识。

  教学过程:

  一、实践调查

  课前让学生在汇景新城作实地调查,调查本小区住户情况

  二、课内交流

  1、让同学们根据调查所得的数学信息编一道数学应用题。

  2、根据所编的题目独立列式

  3、探讨和交流如何解决问题。

  (1)尝试通过估算结果解决问题。

  A、分组讨论不同的计算过程

  B、师:根据以上的结果你能判断“这栋楼能住150户吗?”

  (2)讨论算法

  三、习题巩固:

  1、试一试

  11×43、 24×12 44×21

  2、练一练:

  第1、2题

  3、第3、题,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再进行计算

  四、综合应用:

  陈老师班上有42名同学,她为同学们购置书包和文具,一个书包24元,一个文具11元,买书包和文具各花了多少钱?一共花了多少钱?

  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简短13

  设计说明

  1、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和24时记时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率。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始终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主线。引入新课时通过呈现北京的小兰和乌鲁木齐的古丽的'活动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8时古丽才起床,而小兰已经开始上课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完全进入情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依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制表、评表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动手实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发挥引导和组织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时钟模型

  学生准备:时钟模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获取信息。

  提问:你从图中获取了什么信息?

  预设

  生:8时的时候北京的小兰在教室里认真地上课,而乌鲁木齐的古丽才刚刚起床,正在穿衣服呢。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因为两地的日出时间有差别,新疆的日出时间比北京要晚大约2时。

  2、揭示课题:同学们知道的知识可真多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两个地方上课时间表的'有关问题。(板书课题:时间表)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图中两个小朋友作息时间的不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

  经历过程,体验感知

  1、看一看,说一说。

  (1)课件出示教材72页第一幅主题图和下面的两个时间表,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2)交流所得,学生汇报。

  预设

  生1:我发现了两所学校每天上午都有四节课。

  生2:我发现了从上午第一节课到午休结束,新疆民族小学每节课的上课与下课的时刻都比北京启明小学推迟2时。

  生3、:我发现了两所学校每节课都是40分,午休时间都是1时25分。

  生4:上午11时3、5分小兰开始午休,古丽却刚刚做完眼保健操。

  2、根据时间表解决问题。

  (1)出示问题:上午第二节课,小兰和古丽都看了一下表,她们看到的可能分别是哪个时刻?(出示教材72页三个钟面)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个别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需要分别在两个时间表上找到上午第二节课的上课和下课时间。

  ②分析这段时间时针与分针的位置特征。

  ③利用排除法把时针和分针不具备上述位置特征的钟面去掉,保留下来的钟面就是所求。

  (4)汇报答案。

  第一幅图是小兰所看到的钟面;

  第三幅图是古丽所看到的钟面。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补充时间表。

  (1)出示小兰和古丽的对话内容。

  小兰:下午从13、:00开始上两节课,第五节课后是1时的大课间,然后上第六节课。

  古丽:我们下午从15:00开始先上两节课,然后是1时的课外活动。

  (2)组织学生认真读对话内容,理解意思后独立补充时间表。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简短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镜子的反射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2、能够根据镜子的反射画出对称图形。

  3、使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培养并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能力。

  4、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进而培养学生钻研数学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一面小镜子、美术字“王”、收集一些照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事先准备一个小镜子夹在一本书里,然后说:“老师的书里夹了几张伟人的照片,谁想来看一看?但是看完的同学不能够说出来。”

  问:你看到了什么?在镜子中看到的是谁?你想到什么?

  揭示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学习新课

  1、引导谈话:

  镜子能做什么?镜子里的图象和实际中的图象有什么关系?镜子中也有很多的数学知识等着我们去探索呢

  老师演示:把镜子放在“王”字的上面,你观察到了什么?

  放在一半的蝴蝶图形上面,你又看到了什么?

  问:和原来的图有什么不同?这是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2、从镜子中看到的图象是一个什么图形?哪一条线是它的对称轴呢?

  3、是不是所有在镜子中形成的`图象都是一个对称图形?观察图3、,你发现了什么?

  在镜子中看到的数字和实际中的数字是相反的,但是形成的图形也是对称图形。

  4、运用这个原理,你能想到什么?用镜子观察物体时需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镜子有什么作用?它能帮我们做什么?你能用镜子做哪些事情?

  在学生的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完成18页第1题:

  从镜子中看到的是哪一个图形?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正确地进行判断:镜子中的图象和实际的图象是相反的,并是对称的。

  1、第2题:

  把镜子放在一个对称图形的适当的位置,使你仍然能看到图的全部。

  小组讨论,把镜子放在哪里合适?为什么?

  实际上镜子放在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上就可以了,想一想这是什么道理?

  (二)拓展练习:

  从镜子里反射的时间有什么特点?

  实践操作:从镜子中观察一个钟表的时刻:5时整。镜子中的时刻是7时整。

  再让学生观察一些这样的时刻,引导学生注意发现其中的奥秘。

  四、全课总结

  本课你学到了什么?小小的一面镜子中蕴藏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收集一些对称的图形、图案和照片,班里展览。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简短15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

  2、记住每个月和平年、闰年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3、。在探索过程中,培养观察、对比、概括能力,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记住每个月的天数,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平年、闰年的判定方法。

  教学准备:

  不同年份的年历、自学感悟、制月历的表格

  教学设计过程:

  导入环节

  (师生谈话并出示地震和奥运会图片)

  同学们,刚刚过去的__年有许多日子让我们难以忘记。还记得这是哪一天吗?这一天呢?

  (生述)

  刚才叙述时间时用到了比时、分、秒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关于年、月、日,你们知道什么?

  (生述)

  同学们说了许多,是不是你们说的这样?这节课我们详细研究一下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板书:年月日)

  自学感悟环节

  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张年历,下面我们对它进行仔细观察并独立完成自学感悟表上提出的问题。(生观察并独立完成)

  汇报: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观察结果?(生述师板书)

  预设:

  生:一年有12个月

  生:1、3、5、7、8、10、12月每个月有3、1天;4、6、9、11月每月有3、0天。

  师:你观察的是哪一年的年历?

  生:__年的。

  师:谁观察的不是__年的?(生举手)

  师:那你们发现哪些月有3、1天?哪些月有3、0天?和他说的是不是一样?

  生:一样。

  (师随即介绍大月和小月)

  生:2月有28天

  生:2月有29天

  生:有些年2月有28天,有些年2月有29天

  (师介绍平年和闰年)

  生:一年有3、65天。

  师:你是怎么列式的?

  生: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

  师:算出一年有3、65天的同学都是这样列式的吗?

  生:3、1乖7再加上3、0乖4再加28等于3、65天。

  师:是不是每年都有3、65天?

  生:不是。还有3、66天。

  师:因为平年闰年2月天数不同,所以平年闰年全年的天数也不同。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师:我们做个举手游戏:听到大有举左手,听到小月举右手。(师生共做)

  师:我发现总有出错的同学,谁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很快记住每个月的天数?

  生:拳头法。(生并做介绍)

  师:书上也介绍了这种方法,和你说的是不是一样?打开课本48页,看谁看得最认真。

  (生看)

  师:会数了吗?

  (师生共同看大屏幕数一次)

  师:除此之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儿歌法。

  师:(师课件出示)每人读三次,看谁先读完。

  师:“腊”是什么意思?“三十一天永不差”是什么意思?

  自学检测环节

  师:下面检测一下大家对刚才内容的理解。

  (课件出示练习题:)

  重难点突破环节

  (课件出示1984———1994年二月天数统计表)

  师:同学们,从这个表中你们能发现什么?

  生:每相邻的4年中有一个闰年。

  师:平年和闰年为什么会这样有规律地出现?

  (出示小资料并请一个同学读一读)

  师:根据这一规律,有人发现平年和闰年的出现与4有这样的关系:(课件出示1984————1994年年份除以4的算式)

  师:通过这些算式看谁能找到平年和闰年的秘密?

  生:年份除以4有余数的这一年就是平年,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的这一年就是闰年。

  重难点检测环节

  (课件出示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简短1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51~54页主题图、例1、例2及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

  木条制作的长方形和三角形、不条、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请两位学生到黑板前学交警指挥交通车时的各种动作姿势。

  2、指名两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刚才所观察交警的手与手、手与身躯构成的.角。

  3、。指名学生将角的两边上取两点,再将两点连接起来得到第三条线段,并说出是一个什么图形?

  多媒体出示生活中形状是三角形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后,你想探索三角形的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板书:意义、特征、特性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三角形的意义

  1、学生用小棒任意摆出一个三角形。

  教师出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图形: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简短】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06-13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01-17

小学数学教案06-16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23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20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6

小学数学教案06-13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2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