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集合9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
1.写有生字词、自学提示的小黑板。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3.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4.教学演示课件《想别人没想到的》。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先观看教学演示课件《想别人没想到的》中“读一读”部分,再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指名读,齐读。(小黑板出示)
召(zhào)集骆(lu)驼(tuo)连绵(mián)起伏(fú)若(ru)隐若现恰(qià)好
(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分组讨论:
(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5.学生读课文,讨论。
6.学生汇报。
7.说得真棒!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8.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三、拓展延伸
1.你们平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
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
板书设计: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
2.体会文章生动的描写及简练的议论及表达效果。
3.联系生活获得生活的感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联系生活,品味关键语句,体会情感。
难点:从两件事得到的不同滋味中去思考作者要表达的深意。
[教学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快速阅读,认清思路,合作、探究了解文章重要内容。
2.品味生动的描写,联系生活揣摩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情感。
3.拓展思维,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4.读写结合,根据自身情况,对“幸福”作出个性化的解读。
一、引导学生走进八年级语文世界,走进“幸福”的单元。
1.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是美妙的,它需要我们仔细去品尝,去体味,不管是酸甜还是苦辣。体味生活的滋味,体味成长的感觉。
2.教师提问:生活中你有哪些值得回味的事?这些事带给你什么感觉?
3.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① 检查预习,梳理字词,排除阅读障碍,不理解的地方作记号。
②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幸福的滋味是抽象的,只有使之与生活的不同滋味联系起来感受。只有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感官上的感觉,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所以,导入新课是很有必要的,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再者,检查课前的预习,既可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个性化阅读,又可提前告知教师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为后面的教学作了学情准备。)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整理学生的问题,学生讨论、合作、探究,初步解答。
a.这篇文章的“我”是谁?写的事和“我”有什么关系?
b.文章写了哪两件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本文写的是回忆儿时两件有滋味的事,内容生动、有趣。学生有似曾相识之感,容易引起共鸣。内容明白易懂,可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阅读,理清思路,从结构入手,分析概括归纳。教学时应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能引起共鸣的语句。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步,或简或繁,或易或难,都是通过出声的朗读来加深印象的。朗读中圈、点、勾、画、批为后面的朗读作了准备,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发展。)
三、进一步阅读,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1.清楚“我”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吃杨梅的?
2.我是怎样吃杨梅的?
3.我是怎样焦急地等待放烟花的?
4.根据文中相关语句,想象“我”放烟花的动作、神态,体会“我”的心理。
(这一板块是在整体感知之后进一步挖掘文章内涵。从文本语言入手提出新的问题,为进一步品读课文作铺垫。)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受课文生动的描写
1.自主选择品味点,进行比较朗读。学生各自交流品读语言的体会。
(方法:全班分为6小组,每组6.-8人,进行研读、讨论,要求对第一课时中圈、点、勾、画的地方认真揣摩,体会作者意图。)
过程:第一步,学生自读所选择的品味点;第二步,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
2.师生共同探究,形成共识。
方法指导:
①动词的妙用。
浅——从一个孩子的眼中看出杨梅逐渐变少的动态。
塞——单纯地往嘴里放,而没有咀嚼、回味的.过程。
滚——与杨梅外形一致,在脑海中一闪而过。
举——骄傲地、兴奋地要让人看到。
涌——焦急等待后的喷涌而出。
②副词的特殊作用。
“可惜”——“终于”——“终于”写出了度日如年的心情突然得以释放的兴奋。
③对比的鲜明。
没吃到杨梅写杨梅的诱人。吃杨梅时的贪婪。吃完杨梅后的无味感觉。
④童话式的描写。
像喷泉、金黄色的雨、金色的火焰、风中摇摆的稻穗……
⑤天真幼稚的内心世界。
“那些五颜六色、花花绿绿的炮仗……”、 “我下决心……让他们大吃一惊。”、 “恨不得马上把它点着。” “我整天心神不定,魂不守舍。”、 “总算熬到……,草草吃几口,……溜……”、
“我甚至觉得天已经快要亮了。”
二、研读课文,明确写作意图
1.从表达方式看,本文是回忆性散文,除了叙事之外还运用了议论,画出直接表达,“我”的感悟的句子,想一想如何理解。
2.从内容着墨多少比较看,为什么“放烟花”比“等待放烟花”文字反而少?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3.从两件事给人的感悟比较看,一是无滋味的痛苦,一是有滋有味的幸福,截然相反又为何放在一起,这表达了什么思想?
4.为什么写完放烟花后没有像写完第一件事后那样归纳?无奈的感觉相当深刻,快乐的时刻无以言表。感悟生活,体味快乐,幸福就会像童年“金色的火焰”“把周围黑暗的夜空照得雪亮”。
三、教师小结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要求每一个个体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基本的阅读品质,而且还要善于激发学生表现的欲望和探索的欲望,探求文本的含义,探求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学生在读书中做人,实现为学为人的统一。本次教学既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又提供了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的机会。
四、结合生活,展开联想
①读了本文后,你对幸福有什么新的认识?
②你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值得忆起的往事呢?把它讲给同学们听。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结合图片、实物理解“邮递员、打靶、一捆稻、一束麻”等词语;
2、美读诗歌、背诵课文,并在朗读中拓展说话、抒发情感;
3、补充学习儿歌,积累语言;
4、通过朗读感受诗中小朋友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
美读诗歌,背诵诗歌,体验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一捆稻、一束麻”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启动情感
1、送小朋友一首儿歌。
出示儿歌:小雨淅沥沥,
小雨沙啦啦,
淅沥沥,
沙啦啦,
小雨小雨慢慢下,
苗苗就是喜欢它。
1)自己轻轻地读一读。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为了读起来好听,我们习惯上把“淅沥沥”读成“xī li li”,跟读;
4)美读儿歌
“淅沥沥,沙啦啦,”这是下小雨的声音,听起来就好象小雨在——唱歌。多好听呀,小朋友也把这首儿歌读好听了!自己再试试。指名读。
指导:a、“小雨小雨慢慢下”再慢一点就好了。
b、雨滴声再轻一点。
c、你读得真好听,我好象听到了小雨在唱歌。
5)齐读。
2、小雨,会滋润大地,会让空气更新鲜,苗苗喝了小雨滴还会慢慢长大!可有时,小雨也会带来很多不方便。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儿童诗,它的题目也叫——《小雨》。
板书:小雨 一起读题
二、初读感知,体验情感
1、这首诗歌可有意思了。捧起书,自己读读,读准每一个字音。
2、听录音。让我们听听录音机里小朋友是怎样读的。
3、学着录音机里小朋友的样子自己再读读。
4、检查
(一)出示词语:性急 收起 邮递员 然后 最后
等一等 剥完 解放军 打靶
1)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帮助,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会读了举手。
2)开火车读。正音:等děng 后鼻音舌头往后缩,跟读。
然rán 这个翘舌音挺难读的,跟读,谁舌头最灵,也能把“然后”读准。
3)理解:
a、邮递员
你知道邮递员是干什么的吗?(出示图片)你瞧,这位叔叔就是邮递员,每天上午7点、下午3点左右,邮递员也会来到我们学校送来信和报纸。
b、打靶
(出示解放军打靶图片)谁在打靶?说话中纠正生字的读音。
(如:解放军打靶百发百中。)
(二)出示句子:等爸爸收起最后一捆稻,
等妈妈剥完最后一束麻,
过渡:小朋友读词语读得很准,很棒,看来光读词语是难不倒大家的。林老师第一次读这首诗歌时,发现有两行诗句读起来挺拗口的,自己练练,看谁的本领最大,也能读准。
1)指名读
2)这两行诗句里,这两个词语最难读,把他们读准了,整行诗句自然就读通了。跟读:一捆稻 一束麻
3)理解词语:
a、(出示实物)老师手里拿的是——一根稻,现在是——一棵稻,(出示图片)那爸爸手里拿的.是——一捆稻。指导读准“一捆稻”。
b、你们知道“麻”是什么吗?老师本来也想把“麻”找来给小朋友看看,可是我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找到,因为“麻”在我们这个地区比较少见。不过,麻晒干后可以做成麻绳、麻袋。你们回去可以向爸爸妈妈打听“麻绳、麻袋”是怎么样的?指导读准“一束麻”。
4)连起来读诗句。自己试,指名读。
5)像这样很长的句子,读时还要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师边范读边划停顿符)
6)再指名读。
7)齐读。
(三)再出示句子:等邮递员把信送到,
等解放军打完了靶,
等小鸟飞回了窝,
下班的人也回到了家,
1)最难的两行诗句小朋友都能读准了,老师想,这几行诗句一定也难不倒大家,自己先试试。
2)指名读。
3)师划停顿符,再指名读。
4)齐读。
三、美读诗歌,领悟情感
[第二节]
1、到现在为止,小朋友不但会读词语,知道了词语的意思,而且连诗句也能读准读通了,收获可真不少。读诗歌光读通还不够,还要读美。怎样读美,听起来好听呢?小朋友放开胆子,觉得怎样读好听就怎样读!
2、指导读出节奏、变化、韵味
a、诗句中间的停顿就像是歌曲里的节奏,你看,节奏是有变化的,有变化才美,你能不能也读出变化呢?
b、唱歌时,如果每个音都一样高,那这首歌就——不好听了。读诗歌就像唱歌一样的,谁再来读读。
c、范读。自由练习。
3、指导读出感情
a、如果下雨了,那会怎样呢?这位小朋友看着小雨想到了那么多,多有爱心啊!我们也可以边想边读,让同学们感觉到你的爱心。
b、朗读、评价、点拨。
如:小雨下得还不够轻,再试试。你读得这么有爱心,小雨一定已经听到了。
4、男生读,女生读。
5、配乐读。
[第一节]
1、出示第一节:现在你也能这么有感情地读读第一节吗?
2、自由练习。
3、指名朗读,指导:
a、小雨下得这么早、这么快,小朋友看着小雨,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b、怎么读听起来很着急,盼望小雨等一等再下。
c、雨可能会越下越大,小朋友心里越来越着急,谁能把三个“等一等”读好!
5、小组赛读。
6、顺势引背第二节。
四、背诵诗歌,积淀情感
1、让我们一起合起书,朗诵这首诗歌,如果忘了就打开课本偷偷地瞄一眼。
2、;配乐朗诵诗歌。(站起来也行。)
五、拓展说话,抒发情感
1、这位小朋友真有爱心,看着小雨想到了那么多人,还想到了小动物,你会想到谁呢?
引导:下雨会给哪些人、物带来不方便呢?还有谁也在外面工作、行走呢?田野、院子、马路、大街
2、我们也来学做小诗人,用文中句式“等 ”来说说。
出示:等 ,
然后,请你轻轻地,
轻轻地,轻轻地下。
3、谁的本领还要大,一下子能说两个。
出示:等 ,
等
然后,请你轻轻地,
轻轻地,轻轻地下。
4、小结:等所有在外面工作的人,忙碌的小动物干完了事,回到了家,然后请你轻轻地、轻轻地下!
六、指导写字
1、想办法记一记字形,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
2、范写:然 捆 最
3、把你认为难写的字写2个。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
2、通过朗读和感悟,了解丹顶鹤美在哪里,并初步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背诵课文。
[设计理念]
《美丽的丹顶鹤》这篇课文,语言简约凝练,形象而传神,渗透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本教学设计立足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并结合画面的体验,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很好地实现“三维”的统一。
[设计特色]
本课设计紧紧扣住“美丽”,植根于文本,透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同时不拘泥于文本,或引导想象,或联系实际,使语言、画面、情感相互交融,激发学生热爱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放丹顶鹤的录相片)认真观察,说说丹鹤的样子。
2、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丹顶鹤的图片、小知识。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辅导。
3、栓查自读情况,正音。
(1)生字。(2)儿话音。(3)长句。
4、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5、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其它同学打分。
三、精读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读书情况。
相机解释:一群群、嘹亮、遥远的北方
3、指导朗读。
四、指导书写:却、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猜字谜,复习生字词。
2、读懂课题。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丹顶鹤的哪些知识,能不能用上这里的一两个词语来说说。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根据自己读懂的给“丹顶鹤”上色。
3、学生作品展示、点评,品读重点词句。
(1)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的。
抓住“边儿”、读准“边儿”,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它的头顶就像嵌着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
比较:如果把这句话换成:它的头顶鲜红。你认为会怎么样,为什么?
体会用比喻和叠词的好处,并相机引导理解“丹”的意思。
指导朗读:这句话写得这么美,你能够把它读得美美的吗?
教你一个小秘决:一边读一边想象丹顶鹤红宝石一般的'头顶。(自由练习,指名读。)
试背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好好地读读,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
(1)它的腿长,脖子长,嘴巴也长。(读好三长)。
(2)丹顶鹤不论是在引吭高歌,还是在天上展翅飞翔,都显得那么高雅。
动作演示展翅飞翔。课件播放,帮助理解“引吭高歌”、“高雅”。
同桌合作,读好这句话,突出表现丹顶鹤姿态高雅。
推荐读、齐读。
3、这样高雅动人的丹顶鹤,传说连神仙都喜欢,把它当作,所以人们又叫它。在中国丹顶鹤是长寿吉祥的象征,常和松树画在一起,称为(松鹤延年)。
交流课前搜集的带“鹤”的词语。
4、师生合作背诵第三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么美的丹顶鹤,它们生活在哪儿呢?(理解“第二故乡”)
2、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呢?(课件播放丹顶鹤活动时的图片)引导说话。
3、丹顶鹤为什么能够生活得这样无忧无虑?
4、齐读第四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六、指导写字(虑、遥)
1、观察、发现。
2、认识“虎字头”。
3、师范写、生练写。
4、展示、欣赏、评议。
板书设计
19美丽的丹顶鹤
颜色美丽
体形修长
} 逗人喜爱
姿态高雅
传说动人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阅读课文,重点理解课文第4、5自然段。
2、 继续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通过写景和叙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写作的方法,体会作者通过写景和叙事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前提测评:
1、导入新课,解题。
谁读过冰心奶奶的作品,说给大家听听。(课件出示简介)
2、作者简介
二、认定目标(课件出示)
三、导学达标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
2、再读课文,投影出示思考题。
(1)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用“||”把两部分分开。
(二)精读第一部分。
1、认真读第2、3自然段的每一句话,想想每一句话都与哪个字分不开?(水)
2、威尼斯是一座怎样的城市?为什么这座小城是极有趣的?用“―”画出从整体上说明小城特点的句子,并在重点词上加“.”。
3、指导朗读第一部分,并练习背诵2、3自然段。
(三)精读第二部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句子。
1、仔细阅读第5自然段。
2、细读第4自然段,理解讨论。
3、师小结,体会作者通过写景和叙事表达思想感情。
(四)、指导感情朗读第二部分。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指导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2、 学会本课2个生字,进一步理解有关词语。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指导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填空:威尼斯是______的水上城市,这座城市是极_____的,家家户户__________。
2、认读生字词,说说你对词语的理解。
二、认定目标:(课件出示)
三、导学达标:
(一)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2、分男女生朗读。
2、分小组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威尼斯小城。(课件出示)
(二)指导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1、指导读2、3自然段,分析层次,指导方法。
2、自由分段背诵,分小组互背,指名背。
(三)学习本课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3、集体订正。
4、用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
5、写字指导。
(四)完成《写字》、《语文练习》
(五)课外阅读:《自读课本》14、15课。
四、达标测评:
找形近字组词。
帕( ) 呜( ) 塞( )
—( ) —( ) —( )
语文教案 篇6
一、揭示课题
1、提问引入:同学们知不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你们最喜欢马良什么?你知道他用神笔画了些什么吗?
2、师:是啊!马良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笔,为穷人做了很多好事。假如文中的小作者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他会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23课“假如”。(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两遍。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字教学
1、范读。师:你们想知道诗的内容吗?先听老师读一遍。我读书前,你有什么悄悄话告诉我吗?(让学生逐一说出朗读时的具体要求)你们要边听边思考:假如有什么?(待学生回答后)师:课文中几次出现了“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2、整体感知,识字读文。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勾出生字、词语。
师:你们也想像李老师这样读吗?我相信你们比老师读得好!不过,现在有几个小淘气在和你们捉迷藏,你们能找到它们吗?请大家一边读书一边用铅笔勾出生字词语。
(2)说出生字朋友的名字。
师:这几个小淘气都找到了吗?你们的这些小淘气朋友叫什么名字呢?请看课后“我会认”里的生字。请把每个生字朋友的名字叫三遍,你刚才读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3)送生字”回家”。
师:这些顽皮的生字宝宝,蹦蹦跳跳地又回到了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快!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在做什么呢?谁愿意把含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4)找“朋友”。
师:你们在课文中都认识了这些生字朋友。那么离开课文你还认识吗?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找朋友”,一个同学读、一个同学找,找到一个领着大家读两遍,并把生字卡贴在黑板上。
师:9个生字都找到了,你们仔细看看有些字是好朋友,组在一起是个词。现在从这9个生字中找朋友组词。(寻食、健康)文中说:“谁到哪里去寻食?”在文中找出含有“健康”的句子读一读。
(5)识记生字朋友的样子。(小组讨论交流)
师:9个生字朋友都认识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想办法记住它们的样子,不然的'话你会叫错朋友的名字,多不好意思啊!请四个人为一组讨论一下,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6)与生字广交“朋友”,并送“朋友” 回家。
师:这些可爱的小淘气可以交许多朋友(组词),请你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小淘气帮它找朋友,再把你找的朋友送回家。(就是用组成的词说一句话)
(7)凭借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读文感悟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 现在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首诗共写了几小节?写了小作者的几个美好的愿望?(待学生读文回答后)大家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2、小组内互读。
师:在这三个小节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小节?(抽人读)请大家在小组中读一读,四个人每人读一小节,看看谁是最佳小小朗读员。”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设计】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一、导人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三、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1、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2、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⑴“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⑵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⑶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⑷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⑴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⑵“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⑷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六、小结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语文教案 篇8
【文本简析】
《恐龙的灭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八组)的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全文以科学探究为魂,以科学家们关于“灭绝”的说法为线索,介绍了恐龙灭绝的几种原因。
本文插图精美,层次清晰,集中反映了中生代时期,遍布恐龙的世界,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然而不可一世的恐龙却无影无踪,更引起孩子们的探究心理,从这个角度说,它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是对学生进行用智慧的目光去观察、发现身边的科学,培养学科学、爱科学、发现科学的极好范例。
课文共5段,生字较多,11个要求会认,5个要求会写,4个既要会认又要会写。
【学习目标】
1、知识能力:认识11个生字,会写本课要求的9个字,积累课后词语,并有积累和运用的兴趣。
2、过程和方法:自主识字、读书、在合作交往中互相启发对科学词语的理解,对课文的深刻感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界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懂得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
【学习思路】
整合文本学习,拓展学习,实现学生自我超越文本、超越课堂的发展。
1、透视“瞭望台”,感知恐龙家族形象。
2、自主读书,感受语言。
3、召开“科学发布会”,感悟文本。
4、发现“新大陆”,整合读说。
【学习历程】
一、透视“瞭望台”,感知恐龙家族形象
(把学生的视觉带入远古中生时代,拓展至恐龙生活的家族背景。一知恐龙的外部特征;二知恐龙的家族成员。)
1、师生共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讨论什么是“恐龙”?
2、利用媒体课件了解恐龙的特征。
3、观察恐龙家族成员,自选说句
①有的……有的……有的……②有……的;有……的;有……的
教师旁白:在距今6500万年前,庞大的恐龙家族突然灭绝。一个称霸地球上亿年的物种退出了生命舞台,成为难解的千古之谜。科学家对恐龙灭绝的`原因作了种种假设,但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二、自主读书,班内交流(词中识字,句中用词),感受语言,启迪想象
1、小组自主合作,认字卡、读书
2、学习展示:
①我会读(教读17个生字),
恐、类、庞、段、避、耐、埃、萎、亡、哺、乳、偷、孵、迷、或、者、籍
②我会说(班内交流)
用“传染”变式说话;
会说出“严寒“的反义词、近义词
3、感受语言(读句说句),启迪想象
人类的历史只有三四百万年,而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两亿年,但最终都躲不过灭绝的厄运。
三、召开“科学发布会”,感悟文本
过渡语:不可一世的恐龙巨大而凶猛,今日为何无影无踪?我们和科学家一起去探索发现吧。
1、默读课文,谁最先知道课文重点介绍了几种说法
2、小组商议,选择一种恐龙灭绝的说法研究,边读边议,读懂这种说法的理由。
3、开“发布会”(小组选择科学博士向我们介绍)
①一种说法的科学博士介绍(生生互动,质疑解疑),师生归纳板书:天气骤冷说
②另一种说法的科学博士介绍(生生互动质疑解疑),师生归纳板书:小行星撞击说
③关于其他种种说法,推选一名助手朗读给大家听(展示内容)(见附)
4、看课文第四段的省略号,想告诉我们什么?
四、发现“新大陆”,整合读说
(扩大篇章,了解网上关于“恐龙灭绝”的多种说法;加强积累,丰富认知世界,提高阅读能力,强化所认汉字)
(一)、展示网上介绍关于恐龙灭绝的新说法,学生默读思考
1. 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大陆漂移的地理现象给恐龙性别造成紊乱,破坏了繁殖平衡。
2. 距今7000万年前地球表面相当活跃,大陆不停地在移动,生物会随着漂移的陆地从热带进入寒带,或从寒带进入热带。
3. 恐龙的繁殖机制与它的远亲乌龟有相似之处,乌龟的繁殖与外界温度有密切关系,外界温度超过28.5℃时,孵化出来的小乌龟大部分就是雌性,如低于这个温度则大部分是雄性小乌龟。
4. 大陆漂移使得恐龙不能按正常的性别比例繁殖,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导致孵出来的小恐龙或大部分都是雄性或大部分都是雌性,这种结果必然使恐龙的繁殖无法继续进行。
此外还有诸如超新星辐射说、哺乳动物竞争说、沙漠灾难说、火山爆发说、瘟疫流行说等等假说。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恐龙的灭绝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可能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师生共议结论:科学是发展的,科学研究是无止境的,至今恐龙的灭绝还是个“谜”。(练写“谜”这个生字)
(三)、启发思维,创境说话。“我想说”展示台活动。
①我想对大自然说:
②我想对动物朋友们说:
③我想对自己说:
(四)、师生交流:恐龙的灭绝对我们的启示。在我们的地球家园,每天都有上百个物种灭绝。这些惨痛的事实提醒我们:
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自然和谐,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
【点评】:
童老师的《恐龙的灭绝》一课的学案设计以生为本,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情感的培植和主动探究精神的培养,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特点,很好地整合了三维目标。通过自主读书——召开科学发布会等教学环节的安排让学生感悟文本,整合读说,培养语感;通过透视“了望台”——发现“新大陆”等活动的设计让学生超越文本,超越课堂,给孩子们提供想象的空间和探究科学的实践氛围。整个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师生共同体验生命历程、共同生成学习智慧的过程。(张巧云)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复述两则寓言故事。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能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所受到的启发。
学会写本课13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说出自己所受到的启发。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你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故事的最后谁得了冠军?它为什么能得冠军呢?如果它们再举行一次比赛,你会想什么办法使小白兔反败为胜呢?
2、揭题并板书
二、学习《知了学飞》。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
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名分段读这则寓言。
说说知了是怎样学飞的。
照样子写词语:
爬来爬去东张西望
用以上两个词语仿说一句话。
3、这则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对寓言中的“人物”有什么看法?
4、小组讨论:《知了学飞》的寓言告诉我们什么?
班级汇报交流。
三、学习《蜗牛和蚯蚓》
教法同上。
在学习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蜗牛和蚯蚓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来分析它们的形象,从而悟出道理。
四、再读这两则寓言,说说自己的看法。
小结:
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蜗牛一样,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不能像知了一样,空有理想,而不能脚踏实地克服困难的勇气,也只能是一事无成;更不能像蚯蚓那样,满足于现状,害怕辛苦,那样是永远不能改变生活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整体导入
这两则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
二、指导朗读。
《知了学飞》中,知了“东张西望”、“爬来爬去”的神态和动作要重读,两次出现的“知了!知了!”在读时可适当夸张,以突出知了的自满和不耐烦。
三、选自己喜欢的一则寓言进行复述,可加上自己的想像和动作。
小组练习复述。
推选复述优秀者进行表演复述。
四、识字写字。
认识的6个生字,通过组词的方式练习识记。
写字。
注意“嚷”的书写指导和“翅”的读音矫正(读chì不读cì)
五、拓展:
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等书。开一次寓言故事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02-23
语文教案02-24
语文教案02-24
语文教案02-24
语文教案02-25
语文教案02-25
语文教案02-25
语文教案02-25
语文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