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班表情娃娃教案

小班表情娃娃教案

时间:2024-11-22 08:43:3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班表情娃娃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表情娃娃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表情娃娃教案

小班表情娃娃教案1

  一、活动内容:

  智力游戏《表情娃娃》

  二.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8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三、活动准备:

  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黑)4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4颗)、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语言引导、激发兴趣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二)感官练习、感知数量

  1、运用视觉感知数量。

  (1)、打开红色的魔法书:6只苹果,找出6号房间的娃娃:鬼脸娃娃。

  (2)、打开绿灯魔法书:8条鱼,找出8号房间的娃娃:惊讶娃娃。

  2、运用听觉感知数量。打开黄色的魔法书,请小耳朵帮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声,举起5点卡片,找出5号房间的'娃娃:开心娃娃。

  (2)7下鼓声,举起7点卡片,找出7号房间的娃娃:生气娃娃。

  3、运用触摸觉感知数量。打开黑色的魔法书,请小手帮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内的珠子数(4颗),举起4点卡片,找出4号房间的娃娃:伤心娃娃。

  4、请宝宝们学做各种表情,随着音乐欢快起舞。

  5、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采用变魔术的形式,能让幼儿在神奇、魔幻的快乐体验中,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首先让幼儿打开魔法之书,谁也不知道魔法之书里藏着什么,当出现物体时,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有了足够的动力去开展剩下的游戏,本次活动重点是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7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点一点等多种形式,能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

小班表情娃娃教案2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8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通过触摸感知数量。

  活动准备:

  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黑)4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4颗)、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语言引导、激发兴趣

  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二)、感官练习、感知数量

  1、运用视觉感知数量。

  (1)、打开红魔法书:6只苹果,找出6号房间的娃娃:鬼脸娃娃。

  (2)、打开绿灯魔法书:8条鱼,找出8号房间的娃娃:惊讶娃娃。

  说明:注意幼儿点数习惯的培养,巩固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2、运用听觉感知数量。

  打开黄魔法书,请小耳朵帮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声,举起5点卡片,找出5号房间的娃娃:开心娃娃。

  (2)7下鼓声,举起7点卡片,找出7号房间的娃娃:生气娃娃。

  说明:听、默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尚有困难,老师予以适当指导并提醒幼儿数在心里。

  3、运用触摸觉感知数量。

  打开黑魔法书,请小手帮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内的.珠子数(4颗),举起4点卡片,找出4号房间的娃娃:伤心娃娃。

  说明:通过触摸感知数量是幼儿从来未尝试过的形式,教师可提醒幼儿摸一颗、数一颗,使幼儿能获得成功体验并了解方法。

  4、请宝宝们学做各种表情,随着音乐欢快起舞。

  活动反思: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小班表情娃娃教案3

  设计意图

  课间活动时发现我班幼儿相互之间经常在做鬼脸,他们似乎对“表情”很感兴趣。于是我抓住孩子们的兴趣和已有经验这一点出发,设计了此活动。此活动旨在引导孩子用陶泥在纸盘上粘贴,制作有表情的纸盘娃娃。并学会感受眼睛嘴巴摆放的不同形态所形成的不同表情。

  活动目标

  1.尝试用陶泥在纸盘上粘贴,制作有表情的纸盘娃娃。

  2.感受眼睛嘴巴摆放的不同形态所形成的不同表情。

  3.体验制作纸盘表情娃娃的乐趣。

  重难点分析

  活动重点:尝试用陶泥在纸盘上粘贴,制作有表情的纸盘娃娃。

  活动难点:尝试用陶泥在纸盘上粘贴,制作有表情的纸盘娃娃,感受眼睛嘴巴摆放的不同形态所形成的不同表情。

  活动准备

  纸盘、陶泥、有哭和笑两种表情的娃娃。

  活动过程

  一、感受嘴巴、眼睛的不同形态与表情的关系

  1.出示两个大的水果娃娃

  师:咱们水果屋里,来了两个新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呀?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2.师:这两个娃娃是什么样子的?笑起来时他的眼睛是什么洋的?嘴巴是什么样子的?请幼儿学个笑的样子给身边的小朋友看看。

  3.哭起来时眼睛是什么样子的?嘴巴是什么样子的`?请幼儿学个哭的样子给身边的小朋友看看。

  4.老师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除了哭和笑以外还有什么表情?(孩子们可以根据已有的经验说出哭和笑以外的其他表情,老师可以用油泥随时调整新的表情)

  二、用陶泥制作水果娃娃

  师:小朋友,水果娃娃的眼睛、嘴巴是用什么做的?当水果娃娃笑的时候,它的眼睛、嘴巴应该怎么做?当水果娃娃哭的时候,它的眼睛、嘴巴应该怎么做?

  三、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交流,体验自己和同伴交流的乐趣

  教师将作品展示出来,分享交流。并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水果是娃娃是什么表情?眼睛嘴巴是什么样子的?你还在纸盘上用陶泥做了什么?你喜欢哪种表情的娃娃?为什么?

  课后反思

  孩子们在表述的时候都形容的很好,都说到了什么的表情有什么明显的脸部特征,眼睛是怎么样的,嘴巴是怎么样的,哭的时候脸上还会挂着一串串的眼泪,但是在实际操作的环节,孩子们出来的作品并不完美,也许是我引导的还不够,还有待提高。

小班表情娃娃教案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制作活动中感受眼睛嘴巴摆放的不同形态所形成的不同表情。

  2、尝试用油泥在纸盘上粘贴 ,制作有表情的纸盘娃娃。

  3、体验制作纸盘娃娃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表情娃娃

  2、纸盘、油泥、泥工板;

  活动过程

  一、感受嘴巴、眼睛的不同形态与表情的关系

  1、首先出示两个大的水果娃娃

  提问;咱们水果屋呀,来了两个新朋友,你们看他是谁呀?你们喜欢他们吗?

  2、教师:这两个娃娃是什么样子的?

  3、请幼儿说说;笑起来时他的眼睛是什么洋的?嘴巴是什么样子的?

  请幼儿学个笑的样子给身边的小朋友看看。哭起来时眼睛是什么样子的?嘴巴是什么样子的?

  请幼儿学个笑的样子给身边的小朋友看看。

  4、提问:除了哭和笑以外还有什么表情?

  孩子们可以根据已有的经验说出哭和笑以外的`其他表情,老师可以用油泥随时调整新的表情。

  二、用油泥制做水果娃娃。

  1、提问:小朋友,水果娃娃的眼睛、嘴巴是用什么做的?

  (鼓励幼儿说出是用油泥搓成长条作成的)

  2、当水果娃娃笑的时候,他的眼睛嘴巴应该怎么做?并请个别幼儿来尝试。

  3、当水果娃娃哭的时候,他的眼睛嘴巴应该怎么做?并请个别幼儿来尝试。

  三、孩子们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水果是娃娃是什么表情?眼睛嘴巴是什么样子的?

  你还在纸盘上用油泥做了什么?你喜欢哪中表情的娃娃?为什么?

  (鼓励大胆表述,体验自己和同伴交流的乐趣。)

小班表情娃娃教案5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8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商量表达表现的形式,大胆表演。

  二、重点及难点:

  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通过触摸感知数量。

  三、活动准备:

  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黑)4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4颗)、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语言引导、激发兴趣

  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二)感官练习、感知数量

  1、运用视觉感知数量。

  (1)打开魔法书:6只苹果,找出6号房间的'娃娃:鬼脸娃娃。

  (2)打开绿灯魔法书:8条鱼,找出8号房间的娃娃:惊讶娃娃。

  说明:注意幼儿点数习惯的培养,巩固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2、运用听觉感知数量。

  打开魔法书,请小耳朵帮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声,举起5点卡片,找出5号房间的娃娃:开心娃娃。

  (2)7下鼓声,举起7点卡片,找出7号房间的娃娃:生气娃娃。

  说明:听、默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尚有困难,老师予以适当指导并提醒幼儿数在心里。

  3、运用触摸觉感知数量。

  打开魔法书,请小手帮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内的珠子数(4颗),举起4点卡片,找出4号房间的娃娃:伤心娃娃。

  说明:通过触摸感知数量是幼儿从来未尝试过的形式,教师可提醒幼儿摸一颗、数一颗,使幼儿能获得成功体验并了解方法。

  4、请宝宝们学做各种表情,随着音乐欢快起舞。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采用变魔术的形式,能让幼儿在神奇、魔幻的快乐体验中,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首先让幼儿打开魔法之书,谁也不知道魔法之书里藏着什么,当出现物体时,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有了足够的动力去开展剩下的游戏,本次活动重点是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7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点一点等多种形式,能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

小班表情娃娃教案6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8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黑)4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4颗)、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语言引导、激发兴趣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二)感官练习、感知数量

  1、运用视觉感知数量。

  (1)、打开红色的魔法书:6只苹果,找出6号房间的娃娃:鬼脸娃娃。

  (2)、打开绿灯魔法书:8条鱼,找出8号房间的`娃娃:惊讶娃娃。

  2、运用听觉感知数量。打开黄色的魔法书,请小耳朵帮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声,举起5点卡片,找出5号房间的娃娃:开心娃娃。

  (2)7下鼓声,举起7点卡片,找出7号房间的娃娃:生气娃娃。

  3、运用触摸觉感知数量。打开黑色的魔法书,请小手帮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内的珠子数(4颗),举起4点卡片,找出4号房间的娃娃:伤心娃娃。

  4、请宝宝们学做各种表情,随着音乐欢快起舞。

  5、教师小结。

【小班表情娃娃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游戏教案:表情娃娃教案及教学反思03-17

小班表情游戏教案09-17

小班表情歌教案反思11-22

《瓜娃娃》小班教案12-31

小班娃娃家教案10-28

小班音乐教案《娃娃》10-19

小班教案:好娃娃01-17

小班好娃娃教案09-25

《喂娃娃》小班教案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