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汇编(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3、4自然段,理解“贪玩、应该”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懂得人们可以利用海浪来推动发电机发电。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堂课所学内容
上一堂课我们一起来到海边,领略了浪娃娃的贪玩,谁能告诉大家浪娃娃是怎么贪玩的?
二、学习第2自然段
海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这么贪玩,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果你是海妈妈,你会怎样去教育你的孩子呢?请你自己先说一说。
你们教育得真不错,我们看看课文中的海妈妈是怎样教育他的孩子的?
海**的话真有说服力,但我想如果你们说话时的语气更象海妈妈些,这样教育的效果可能会更好,能来试试吗?
三、学习第3、4自然段
1、在小朋友苦口婆心地劝说下,在海**的谆谆教育下,浪娃娃开始变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实际行动吧!注意边看边想:你觉得贪玩的浪娃娃变得怎么样了?
交流:贪玩的浪娃娃变得()。(听话、爱做好事、变得更高兴了、懂事了……)
2、小朋友说得真不错,那么你是从课文哪些词语或句子看出他的.变化呢,请你好好读一读3、4自然段,然后选择一个方面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3、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A、就向、奔去、奔跑、欢叫、哗哗、哗哗——浪娃娃爱做好事、浪娃娃变得更加高兴
B、浪娃娃听了**的话,连忙向海岸奔去——听话
C、两个“!”——爱做好事
师:浪娃娃会做好事了,他的心里多高兴呀,你能高兴地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吗?
4、、浪娃娃终于能做好事了,他做的好事是——(推动机器发电)
浪娃娃如何推动机器发电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放录像)
科学家真聪明,能利用浪娃娃冲击水轮发电机,推动机器发电,这种发电方法就叫做“水力发电”,你还知道科学家能利用什么进行发电吗?(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光能发电……)
四、想象说话
1、在科学家的帮助下,浪娃娃推动机器发的电终于被送到了各个城市、乡村、学校,还有小朋友的家中。为了感谢浪娃娃,有一天,电公公带着浪娃娃走遍了这些地方,浪娃娃看到自己发的电给人们带来方便、带来欢乐、带来幸福时,急急忙忙跑回家,高兴地把自己看到的告诉了妈妈,那他会怎么说呢?请大家各选看到的一个方面同桌互相说一说。
集体交流
2、原来自己能给人们带来那么多的好处,浪娃娃的心里更高兴了,让我们高兴地来读一读课文3、4自然段。
五、明理
浪娃娃在海**的怀里追打着玩,他觉得非常快乐,当浪娃娃看到自己能给人们带来那么多的好处时也觉得很快乐,请你想一想,此时的浪娃娃他会更喜欢什么时候的快乐呢?为什么?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同学们都很喜欢爱做好事的浪娃娃,老师也很喜欢,我想人也是一样,只要你多为别人做一些好事,肯定会有更多的人喜欢你。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作业》
2、选做题:把《浪娃娃》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把浪娃娃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2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 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 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二、学习准备:
让几个学生排练一个小品:一学生在校园里乱扔纸屑,另两个学生据理劝导。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例如:别人有事找父母亲,父母亲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呢?
1 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话想说?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2 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二、讨论交流
1 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一评价。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
2 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3 班级交流: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三、提建议
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简明的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
第二、三课时
一、学习“我的发现”
1 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
2 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把自己心里的事,或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
二、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
1 阅读习作提示。让学生明确: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假话。
2 思考表达的内容。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再考虑要说的话,可以是烦恼的事,可以是欢心的事……
3 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
根据习作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教师随即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
4 学生动笔。
5 相互交流,修改。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趣味作文
一、词语盘点
1 学生自读。
2 同桌互查。
3 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4 记记写写。
二 日积月累
1 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2 逐句自读。
3 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 教师释疑。
5 熟读、背诵。
三、趣味语文
1 联系本单元《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2 自读。
3 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初步懂得对人要有爱心,要相互尊重,善待他人。
2、默读课文,继续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重点:
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初步懂得对人要有爱心,要相互尊重,善待他人。
教学难点:
理解老师让同学们都戴帽子的真正用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全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上节课已经解决了一些问题,继续学习。一起走进这个感人的故事。
二、深入理解课文,解决问题
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想汪霞为什么要戴着帽子去上学?
(1)得了恶性肿瘤(解释什么是恶性肿瘤)——不得不接受化疗(用化学药物治疗恶性肿瘤)
(2)“不得不”换词理解——而必须接受化疗的结果就是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几乎掉光。
(3)曾经是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现在却因为病痛的折磨,几乎掉光了,小汪霞的内心怎样啊?(痛苦伤心等)
那你应该怎么读啊? 自己试一试,指名读
2、同学们,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汪霞,因为化疗,那一头曾经乌黑发亮的头发几乎掉光了,你将要每天顶着一颗光秃秃的脑袋去学校上课,这时你会怎么想?是什么心情啊? (很不安、害怕)
你们能体会到汪霞的心情,能用自己的朗读把汪霞这种不安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
3、此时,你觉得汪霞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可怜,自尊心强,自卑)
过渡:这个可怜的孩子当她回到熟悉的校园时,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她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吗?咱们应该读哪个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汪霞的心情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呢?(开始接着最后)
1)师生共同找出关键词句,简单说一说
2)读到这,你有什么问题吗?
3)“为什么汪霞一开始迟迟不敢进去,到最后她大步走进教室”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
4)她为什么迟迟没敢进去?为什么戴着一顶帽子就迟迟没敢进去?
5)那么此时的汪霞会是什么心情呢? (害怕紧张担心等) 怕什么?
6)那你应该怎么读呢?自己试试读一读这一句话。 指名读——评读
7)同学们想象一下,迟迟没敢进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你能用你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吗? (生自由回答) 再读这句话,该怎么读?练读
2、正在此时,她发现了什?
(当他把目光投向教室的时候,发现每一个同学都戴着帽子)
理解“意外”
1)意外什么意思?她为什么会感到意外?读这句体会她意外的心情
2)大家想象一下:他们的`帽子都有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呢?又有可能是什么样式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生自由发言:五颜六色、各色各样、形态各异、千姿百态、------)
那么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同学们的帽子呢? (五花八门)
3、同学们都戴着五花八门的帽子,跟他们那些帽子比起来,汪霞觉得怎么样? (自己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普通,几乎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4、如果你就是汪霞,此刻你就站在教室门口,看到眼前的景象,还是迟迟没敢进去吗?还会担心害怕吗?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心情呢?(和大家一样,不再觉得自卑、不安。)
5、比较句子: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
她一下子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
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多“一下子”好吗?好在哪儿?(心情变化很大,立刻变轻松)这句话应该怎么读?练习朗读最后一句。
6、师小节:抓住汪霞的心理变化,细腻的写出了汪霞由开始的不安,到现在能轻松地笑了这样的变化。板书:不安----轻松
7、自由读全段,再次体会汪霞的心情变化。
过渡:汪霞这么大的转变首先要归功于谁呢?我们来看看老师究竟说了些什么?
第二自然段
1、默读画出老师的话,想想对老师说的话有什么问题吗?(订正提问)
预设:为什么要从下星期一开始?为什么所有的同学都要戴帽子?为什么帽子越新奇越漂亮越好?解决问题。
2、老师是怎样宣布这件事的?什么是和蔼而郑重?试着用和蔼而郑重的语气宣布一下这件事。(出示句子)
1)在什么情况会郑重的说?联系生活实际(升旗开幕式考试)
2)读到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老师为什么要严肃认真的说?(重视注意一定做到)
3、讨论:老师为什么让所有的同学都戴着帽子?老师真正的用意是什么?
(打消汪霞害怕被同学嘲笑的顾虑,化解了她因为头发掉落后而产生的不安、自卑心理,让她能和大家融洽的相处)
师:从老师看似普通的两句话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老师是多么用心良苦啊!刚才的问题解决了吗?指导朗读两句话
4、老师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同学们汪霞的病情呢?(保护她的自尊心)
师:正是因为老师巧妙、周到的安排,汪霞才能和大家轻松的相处,可见老师的爱心、善解人意啊!我们不仅要学会尊重,善待他人,而且还要讲究方法使被关心的人乐于接受,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板书:尊重,善待)
过渡:同学们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吗?你是从哪知道的?
第四自然段
1、汪霞常常忘记了什么?真正忘了什么?
2、什么是似乎?同学们似乎忘记了什么?还似乎忘记了什么?
3、现在你觉得汪霞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三、师总结
汪霞是不幸的,因为病魔不仅让她身受痛苦,而且使她失去了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但是汪霞又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她拥有充满爱心的老师和同学们。这位可亲可敬的老师,不但保护了汪霞幼小的心灵,同时教会了同学们如何尊重他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更多的人和汪霞一样等着我们伸出友爱之手,去帮助他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吧!
四、口语交际
现在,你想对谁说什么?
板书设计:
9 帽子
尊重 善待
不安—————轻松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拼音和字典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濒临灭绝的朱鹮,懂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积极参加保护野生动物。
3、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准备:(朱鹮鸟的标本)
五、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认识朱鹮鸟。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理解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2、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1)、小光路遇科考人员。
2)、科考工作得到村民的支持。
3)、发现并保护朱鹮,使它得到繁殖。
4)、成群的朱鹮在自然保护区快乐地生活着。
〈三〉、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小光生活在哪儿?向往的是什么?小光的腼腆说明了什么?
2、理解向往、腼腆的意思。
3、小光路上遇到的是些什么人?
4、路人想小光问了哪些问题?
5、路人跟爸爸说了些什么?
6、是什么事情引起亚洲国家的关注?
7、科考人员做了哪些工作?
8、理解寻觅、推敲的意思。
9、小光和小朋友做了些什么?
10、考察中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是怎样对待的'?
11、这两只鸟是什么样儿?发现朱鹮后他们又是怎么做的?
(划出有关词语)
12、小朱鹮的出生说明了什么?
〈四〉、总结课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小光和伙伴们为寻找、保护朱鹮,做了哪些工作?
3、他们的做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4、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叙述的?
〈五〉、布置作业。
1、把这故事讲给小弟弟小妹妹听。
2、学会保护珍惜动物。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巡、逻”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感受。
4.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之间的美好情谊。懂得人与动物是好朋友,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懂得爱护动物。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感悟伙伴间的情谊以及动物的灵性。
2.理解马哈多为什么激动得流下眼泪,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感悟伙伴间的情谊以及动物的灵性。
2.理解马哈多为什么激动得流下眼泪,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板书“好伙伴”,理解“好伙伴”。提问:怎样的朋友才是好伙伴?
2.读课题,质疑。启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谁和谁是好伙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3.过渡:是啊,好伙伴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瞧一瞧吧!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画出生字词。
2.出示生字词,检查字音。
巡逻 汪汪叫 拨开 焦急
3.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4.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读议结合,理解、感悟
1.朗读全文,思考:谁和谁是好伙伴?
2.课件出示:护林员带着猎狗回来了,乌鸦“哇哇”叫着迎接他们的快乐情景。
3.乌鸦是怎样与马哈多和猎狗成为好伙伴的?请同学们找到课文中有关段落读一读。
4.指导学生小组合作,然后师生讨论汇报。(如:朗读文段、表演读、分自然段读、讲故事等。)
重点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中句子“马哈多把乌鸦带回家,给它抹药,帮它养伤”,以及第4自然段,体会马哈多爱护动物的好品质以及马哈多、猎狗与乌鸦一起生活的快乐。
5.课件出示:护林员马哈多愁眉苦脸地坐在地上叹气和乌鸦在焦急地飞来飞去的情景。
启发:马哈多和乌鸦干什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他们吗?
(预设学生提问:“叔叔,你在担心什么?”“您有什么事不开心?”“乌鸦你在天上飞来飞去,有事吗?”)
看来同学们都很会关心别人,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5~10自然段,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后来又怎样了。
6.学生朗读文段,画出使你最受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说说你的想法。
7.学生汇报,老师随机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朗读句子
“他很担心,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像得了一场大病。”读出担心焦虑的语气。
“那乌鸦也飞进飞出,焦急不安”“乌鸦怕它饿死,就一次一次地给它送食”,抓住“焦急不安”“飞进飞出”“一次一次”,读出焦急、关切的语气。
8.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为什么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各抒己见。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初步认识基本字加偏旁组成新字的构字方法,感受汉字构字规律的神奇。
3.正确、工整地书写要求书写的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基本字加偏旁组成新字的构字方法,感受汉字构字规律的神奇。
2.正确、工整地书写要求书写的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难点】
区别掌握形近字“清、请、情、晴、睛”的音、形、义。
【教学准备】
师:生字词卡、课件、偏旁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到庄稼地里去认识了庄稼小卫兵——青蛙,我们还认识了14个汉字娃娃,现在老师把他们都请到了我们的课堂上,想再来读一读吗?(点击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教读,开火车读,拍手齐读。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师:同学们真能干!学过的知识掌握得这么牢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青蛙是维护庄稼的小卫兵,你们喜欢它吗?(喜欢)你能通过朗读表示对小青蛙的喜爱吗?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夸夸小青蛙。
2.师: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抽读)谁来评一评?
3.师:我也想来读一读,行吗?(师范读)
4.师:学着老师的样子再读一读课文,可以加上动作读。
5.师:我们一起加上动作读一读吧!(点击课件)
6.拓展。
师:通过读儿歌我们知道了(点击课件)青蛙是有益动物,因为它能捉害虫,所以我们要维护它。你还知道哪些有益的动物?(抽生说)老师把这些动物请到了我们的课堂上,(点击课件)请看着图选择你喜欢的动物,模仿老师说一说。(我知道 是有益动物,因为它能 ,所以我们要维护它。)
三、认识形近字,掌握构字方法
1.师:小朋友们的知识真丰富,你们知道吗?小青蛙的“青”字还有一群特殊的好朋友,(点击出示儿歌)你们能从这首儿歌中找出它的好朋友吗?赶紧自身读一读儿歌。
师:谁上来找一找青蛙的好朋友。(抽生上台指出“清、请、情、晴、睛”)(师贴五个生字在黑板上)你为什么要找它们五个呢?(引导生说出它们都有一个“青”字)
2.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它们就是小青蛙的“青”字的`好朋友。(板书“青”)有人认识这五个好朋友吗?(抽生读,开火车读,齐读)
3.师:怎样去记住这五个长相很相似的好朋友呢?开动脑筋,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或你自创的方法,把你记字的方法,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抽生记字,师根据同学的回答板书记字方法:组字法、加一加、换一换、编儿歌、猜字谜……)
4.师:其实呀,我们书上这首儿歌就是现成的协助我们记字的儿歌,还等什么,赶快一起来读一读吧。
5.师:你从这首儿歌中知道了什么?(抽生说,引导生说出偏旁的表意作用)你能把这五个字贴在黑板这幅图上相应的位置吗?(抽生上台贴生字卡)你是从儿歌中的哪句知道的?(引导同学说儿歌中的句子)
6.师:你们看,一个基本字“青”加上不同的偏旁就变成了不同的字,而这些偏旁刚好把这个字的意思也表示出来了,这就是我们汉字的神奇之处!(板书:基本字加偏旁)你还能给“青”加上其他偏旁变成另外的字吗?抽生说。(蜻、静、精、猜,抽班上一个叫罗婧语的同学说“青”加“女”成“婧”)
7.组词。
师:谁能给这些字组词?(师指一个生组一个)我也准备了一些词语,大家读一读。(出示词语库)
8.巩固。
师:咱们再来玩开火车的游戏,好吗?这次咱们这样玩,当老师说出一个词时,你就说出词里我们这课的生字的偏旁。比方,老师说“清清的河水”,你们就说“三点水”好吗?开火车玩游戏。
四、指导写字
1.师:想写好这五个字吗?要想写好字,必需要仔细观察。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们书上田字格里的这五个字,看看它们有什么一起点?(引导生说出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再看看它们在书写上有什么一起点?(引导生说出它们都要写得左窄右宽,左低右高)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找到它们的一起点了,那再去观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里的占位,看看有没有值得你注意的笔顺、笔画。抽生自由发言,相机指导“情”的笔顺,请大家跟着大屏幕一起来写一写“情”。在书上描一描,写一写“情”。
2.师:剩下的四个字你们有信心自身写好吗?(有)仔细观察,拿出1号本,把这五个字写在本子上,写字的时候注意“三个一”。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积累文言常用实词,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义。
教学重点
了解塑造人物形象过程中应用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用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人。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曾任尚书吏部郎、宣城太守,后迁左卫将军、太子詹事,掌管禁旅,参与机要。后因事被杀。《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能隶书,晓音律。”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八十卷,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二、人物介绍。
董宣是东汉一个执法严格的官员,被刘秀赏赐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强项令”,意思是脖子刚强、不肯低头的县令。他为官正直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势,不仅赢得了汉光武帝刘秀的信任,敢于大胆任用他,而且也受到当时人们的称颂。他的事迹被写进了《后汉书·酷吏列传》,流传至今。
三、教师范读、正音。
晔( ) 圉( ) 匿( ) 骖乘( )叩( ) 叱( ) 箠( ) 楹( )敕( ) 桴( ) 臧( )
四、课文解析。
课文主要记叙了几个故事来表现人物?又是怎样记叙故事的呢?请你找出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2. 在这个故事中,汉光武帝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他的变化?
3. 董宣未经审判,“格杀”湖阳公主家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4. 董宣为什么被称作“强项令”?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5. 课文在塑造董宣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用了什么手法?
6.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采用过这样写法(侧面烘托)的篇章?请举例说明。
五、课堂小结。
课文通过介绍董宣执法的故事,赞扬了他刚正不阿、执法严明、清廉的优秀品质,侧面反映出刘秀知过能改、爱才的特点。以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为主塑造人物形象,课文语言精练、详略有致。作者在记叙故事过程中客观地交代故事,不加以议论。
六、课堂练习。
准确理解下列重点句子。
(1)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明确: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人,因为藏匿在公主家,府吏不能够捕获(他)。
(2)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明确:等到公主出门,(他)凭家奴(的身份)陪乘。
(3)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明确:董宣在夏门外的亭子等他(看到车马),就拦住车马,用刀在地上比画着,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呵叱(那)家奴下车,就打死了他。
(4)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明确:陛下圣明德政复兴,但是纵容家奴杀害(无辜)百姓,将凭什么治理天下呢?
(5)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明确:董宣不顺从,勉强使他跪下,董宣两手撑在地上,始终不愿意低头。
(6)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明确:公主说:“您是平民百姓时,隐藏逃亡犯和死刑犯,官吏不敢到门前(来捉拿)。”
(7)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明确:因此,(他)捕捉打击豪强,(那些人)没有一个不害怕得发抖的。
2.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他廉洁为官的,并且把句子译成现代文。明确:“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这句话表现了董宣的廉洁奉公的美好品德。句子大意是:(使者)只看见布做的被子盖在尸体上。(董宣)的妻子和儿子抱头哭泣。(家中)只有大麦几斗,破车一辆。
七、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及配套练习册。
2. 积累书下注释中的实词。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23
语文的教案11-29
语文教案【经典】08-14
语文教案(精选)08-11
语文赵州桥教案10-08
【经典】语文教案08-10
【精选】语文教案08-13
语文教案【经典】08-22
[经典]语文教案09-02
语文教案【精选】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