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班读古诗教案

小班读古诗教案

时间:2024-12-26 06:56:2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班读古诗教案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读古诗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读古诗教案

小班读古诗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故事中的韵律美。2.培养幼儿从小懂得爱惜粮食,珍惜成人的劳动。

  二、活动准备:

  悯农图一张,小朋友吃饭图一张。

  三、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猜图意

  提问: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觉得这是什么时候?(请幼儿说说图上的内容)

  (二)感受古诗特点,理解古诗内容

  1.帮助幼儿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师;这幅图可以用一幅图来表达,他的名字叫《悯农》。

  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解释古诗的含义:中午太阳红红照在地上,农民在松土除草,汗水一点一点禾苗下面的土地里,谁知道碗里的饭呀,颗颗粒粒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2.教育幼儿要懂得爱惜粮食、尊重劳动成果。

  提问;

  听了这首古诗后你有何感想?小朋友以后进餐时该如何做?

  我们今天吃的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出力、流汗种出来的,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热爱农民伯伯。

  (三)学习依据对古诗的理解,用不同的声调、语气朗诵古诗

  1.根据图片,幼儿跟着教师朗诵。

  2.幼儿有感情地、完整的朗诵古诗。

  3.请部分幼儿表演朗诵古诗。

  (四)分析人物行为,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教育

  出示图片二,观察图上小朋友的行为,说一说她这么做对不对?为什么?我们该怎么做?(幼儿讨论)

  小结:我们要爱惜粮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四、延伸活动

  比一比以后谁吃饭最干净,不浪费粮食?比一比以后谁洗手不浪费水?

  师生一块布置环境“我是节约的好宝宝”,把幼儿生活当中节约的镜头捕捉下来。

小班读古诗教案2

  活动目标:

  1、在掌握古诗《咏鹅》的基础上,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与浓浓诗意。

  2、用动作、绘画等形式表现歌曲的意境。

  3、体验文学、动作、色彩等艺术美带来的愉快心情。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通过教师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准备:

  1、已会念古诗《咏鹅》,初步了解作企意。

  2、人手一盒彩笔,白纸一张。

  活动过程:

  1、在《杨柳青》乐曲声中进教室。

  2、复习歌曲《小蝌蚪》。

  (1)唱出歌曲中的三拍子、两拍子节奏。

  (2)进行歌表演。

  3、欣赏歌曲《咏鹅》。

  (1)集体念古诗《泳鹅》。

  (2)倾听欣赏歌曲。

  (3)讨论歌曲特点:歌曲中有的地方很连贯,有的地方很断顿,就像看到:鹅伸着脖子向天嘎嘎地叫,像唱歌一样。雪白的身体浮在碧绿的水面上,鲜红的脚掌在清清的水里划着,泛起阵阵波浪。(4)重复倾听。进一步感受其优美旋律。

  (5)边听歌曲,边做即兴动作。

  在歌曲录音的复播放中,幼儿即兴画出歌曲的内容,并在画完后,边看自己的作品边跟随歌曲轻声哼唱,表达活动带来的愉悦。

  在活动的开始我放《咏鹅》的.歌曲视频,让幼儿观察、欣赏的方式,感知画面的内容,并根据古诗内容进行提问,让幼儿对古诗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在活动的最后环节,可以让幼儿欣赏歌曲《咏鹅》。

小班读古诗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图片,理解并感受古诗的意境,初步学习古诗。

  2、在音乐的伴奏下,按古诗的节律进行朗诵。

  3、激发幼儿对春色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60—14,磁带。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春晓画面。

  1、教师:这幅画上有什么?鸟儿喜欢什么时候在树上鸣叫?为什么花瓣落了一地?你知道这是春天的什么时候吗?(引导幼儿自由讲述)

  2、教师小结:古时候有一位叫孟浩然的诗人,看到了这些景象,这位诗人写了一首古诗,古诗的名字就叫《春晓》。

  二、教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

  1、提问:古诗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古诗里说了什么?(帮助幼儿理解“晓”、“眠”、“闻”等)

  2、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大意:春天很好睡,不知不觉就天亮了,当诗人醒来后,听到了外面都是小鸟的'叫声。诗人想:昨天又是风又是雨的,不知道有多少花瓣被吹打了下来。

  3、播放录音幼儿再次欣赏古诗。

  三、学习朗诵古诗,感受古诗韵律。

  1、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朗诵古诗2——3遍。

  2、再次欣赏录音,感受古诗的韵律:请小朋友仔细听听录音里是怎么朗读古诗的。

  3、教师和幼儿再次按节律朗诵古诗。

  4、幼儿集体朗诵古诗,进一步感受古诗的意境。

  四、复习诗歌《迎春花》。

小班读古诗教案4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意,学习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

  2、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活动准备:

  1、诗歌范例。

  2、人手一份纸、笔。

  3、古代江南水乡秋夜美的景色图及配乐诗磁带。

  活动重点:

  理解诗意,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

  活动难点:

  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和诗人的思乡情怀。

  指导要点:

  通过观察图片,听听说说,引导幼儿充分感受诗中描绘的秋夜美景和诗人的思乡情怀。

  活动过程:

  1 .出示挂图导入。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所反映的时间、地点、人物、景物、季节,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小声与身边的同伴交流)

  2、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1)配乐教师示范朗读。

  提问:听这首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2)再次欣赏,引导幼儿结合挂图理解古诗的意境。提问:这首古诗描写了怎样美丽的景色?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幼儿跟读。

  3 .了解古诗结构。

  教师:这首古诗共四句,每行七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七言绝句"。

  4.分句理解古诗。

  (1)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落下了,远处传来几声乌鸦的叫声,寒气阵阵,秋霜仿佛满了天地间。

  (2)江枫渔火对愁眠--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江面上渔船的灯火,诗人想起家乡,难以入睡。

  (3)姑苏城外寒山寺--姑苏城外那座寒山寺传来了沉闷的钟声。

  (4)夜半钟声到客船--半夜里,钟声传到了诗人乘坐的客船上。

  教师: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寒风习习,弯弯的月亮落下了。诗人坐在船上听着远处传来乌鸦低沉的叫声、寒山寺沉闷的钟声,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渔船的`灯火,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5、学做小诗人。

  (1)感受古诗的韵味。

  教师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吟诗。

  (2)学做小诗人。

  集体吟诵古诗,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请个别幼儿念。

  (3)作画。

  过渡语:刚才我们做了一回小诗人,现在我们来当个小画家,让我们听着配乐诗画出江南水乡秋夜的美景。

  评价要素:

  1、是否理解诗意,并能有感情地吟诵诗歌。

  2、能否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画出心目中神往的秋夜美景。

  活动建议:

  在其他时间段反复播放这首诗,并把诗歌范例和幼儿的绘画作品贴在墙上,供幼儿欣赏、认读、吟唱。

  附:古诗《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小班读古诗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古诗教案11-22

古诗《草》教案03-12

《牧童古诗》教案01-30

清明古诗教案02-12

蜂古诗教案08-11

古诗《画》教案10-14

牧童古诗教案05-13

小学古诗教案05-07

古诗《墨梅》教案10-24

大班古诗教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