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案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案

时间:2025-01-03 11:12:2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案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案1

  本节课基于第一课学生对蚕卵的认识,将学生的视野引向认识更多动物的卵。本课包括观察比较不同动物的卵以及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两个主体活动,了解动物卵是多种多样的,卵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初步理解卵是动物生命的开端,培养学生用分类的方法认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的能力,逐步构建结构与功能、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识。

  教材的“聚焦”环节以学生对蚕和蚕卵的认识为基础,直接告诉学生许多动物都是产卵繁殖后代的这一事实,由此引发学生对更多动物卵的关注,并将研究的话题聚焦到卵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探索”环节的第一个活动“观察不同动物的卵的外部形态特征”,意在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同动物的卵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以此为基础,用分类的方法去认识纷繁复杂的卵的世界。教科书提供了六种常见动物和它们的卵,要求学生确定一个标准给卵分类,给出的范例是依据“卵是否有硬壳”。学生还可以依据卵的大小、颜色、卵是独立存在的还是聚集在一起的等不同的标准给卵分类。第二个活动是“观察鸡蛋的内容结构”。从画头脑中鸡蛋内部结构到观察纵切开的熟鸡蛋,再到生熟鸡蛋的比较,一步步引领学生梳理和完善鸡蛋结构的已有认知,指导学生用科学的词汇描述鸡蛋的结构,并能准确指认各部分结构。

  研讨部分的两个问题是在前面观察鸡蛋的探究活动基础上展开的。第一个问题“推测鸡蛋各部分有什么作用?”主要引领学生认识卵壳、卵白、卵黄和气室在卵孵化过程中的作用。第二个问题“鸡蛋的.哪一部分将会发育成小鸡”不一定要求学生一定会使用胚盘这个词汇,但需要学生能指出胚盘所在的位置,并能用语言描述它的样子与同学交流。

  拓展部分与本课教学内容联系不大,但“坚持观察并及时记录蚕的生长变化”是前一课“蚕卵变化”观察的延续,更是整个单元的重要学习任务。所以,教材这一阶段性的提示有利于培养学生坚持长期观察记录的意识和习惯。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认识了蚕卵。其实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除了蚕卵一定还见过不少其他动物的卵。最为熟悉的应该是鸡卵,也就是鸡蛋。此外鹌鹑的卵(鹌鹑蛋)、鸭卵(鸭蛋)等许多鸟类的卵大部分学生都不陌生,不少学生还见过蛇卵、乌龟卵、青蛙卵、鱼卵等,但是他们对卵的熟悉更多的是停留在“食物”上。对于动物的卵多种多样,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动物为什么要产卵,它对动物自身来说有什么意义……等等问题学生们可能从没有思考过,更没有研究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许多动物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

  2.知道不同动物的卵有不同的外部形态,有些有外壳,但内部结构相似。

  3.知道鸡卵有卵壳、卵黄、卵白、气室等结构以及他们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比较不同动物卵的外部形态特征,给卵分类。

  2.观察并能识别鸡卵的内部结构,根据卵各部分结构的特点,推测各部分的功能。

  科学态度目标

  1.基于卵为什么能孵化出小动物的好奇心,表现出对动物卵的探究兴趣。

  2.课后继续观察蚕的生长变化,感受长期观察的价值和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通过了解和观察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卵,感受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生命的神奇,进一步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

  重点:比较不同动物卵的特征,给卵分类以及观察、识别鸡卵的内部结构。

  难点:根据鸡卵各部分结构的特点,推测各部分的功能。

  教师准备:蚕卵、鹌鹑蛋等常见动物卵, PPT等。

  学生准备:生、熟鸡蛋各一枚、放大镜,培养皿等。

  1、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1.提问:蚕是通过什么繁殖后代的?(预设:蚕卵)

  2.出示PPT,提问:还有哪些动物也是通过卵来繁殖后代的呢?(预设:鸡、乌龟、鸽子……)

  3.揭示课题: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板贴)

  2、探究:不同动物卵的结构和功能(预设32分钟)

  [材料准备:熟鸡蛋、生鸡蛋、放大镜、培养皿等每组一份,蚕卵、鹌鹑蛋、动物卵图片、学生活动手册]

  活动一:观察和交流不同动物卵的相同和不同(预设5分钟)

  1.PPT出示生活中常见动物和它们的卵,提问:不同动物的卵一样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建议引导学生用“**卵和**卵比较,相同的地方是……,不同的地方是……”句式作答)

  2.师生交流小结:各种动物卵有很多相同和不同之处。

  活动二:根据特征给动物卵分类(预设7分钟)

  1.PPT出示鱼卵等5张动物卵图片,提问:你能根据某一个特征,给下面的卵分类吗?

  2.同桌讨论后集体进行交流梳理。(建议重点关注学生各种分类的依据,只要合理都可,若学生没有提到外壳,可引导:如果根据有没有外壳,可以怎么给卵分类呢?)

  活动三: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预设12分钟)

  1.出示鸡蛋,提问:它里面是什么样呢? (学生简单交流)

  2.完成活动手册中“我印象中的鸡蛋”(内部)画图。

  3.简单展示一二个学生画图作品,引入:鸡蛋内部到底是什么样?最好的办法是我们亲自观察一下。

  4.PPT出示观察鸡蛋内部结构活动要求,小组开展观察,完成活动手册“我观察到的鸡蛋”画图。

  5.交流梳理,适时出示PPT鸡蛋内部结构图进行小结。

  6.学生完善自己活动手册鸡蛋内部,补充标注。

  活动四:交流和推测鸡蛋各结构的功能(预设8分钟)

  1.提问:鸡蛋的这些结构,分别有哪些作用和功能呢?

  2.交流梳理,并适时出示PPT鸡蛋内部各部分作用图进行小结。

  4.出示PPT,提问:鸡蛋的哪一部分将会发育成小鸡?(学生可再次用放大镜观察蛋黄上的“小眼睛”。)

  5.小结:鸡蛋的卵黄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个小白点,这就是胚盘。它是生命的开端,小鸡就是由胚盘中的受精卵发育来的。

  3、拓展与指导(预设5分钟)

  1.提问:今天我们重点观察了鸡蛋等其他卵,你们前几天的蚕卵发生变化了吗?(学生简单交流)

  2.小结:课后继续观察蚕卵的变化,如果孵化出小蚕了,就选择1-2条蚕做好记号作为重点观察对象,比如可与一元硬币等物体比较,观察它每天长大了多少,有什么行为等,这些记录可及时地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3.机动指导完成作业题。

  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很多动物用卵繁殖 —— ?一些有壳 一些没壳

  学生活动手册上的内容有两部分,一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用画图的形式描述自己印象中的鸡蛋和观察到的鸡蛋。二是学生课后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并准确记录观察时间和蚕的样子。

  画鸡蛋的内部结构可以采用图示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记录。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是科学记录,学生的图画要关注是否是真实看到的,是否抓住了主要特征。关于对蚕生长变化的记录,要坚持每天观察,观察记录的一定是同一条蚕的信息。蚕的样子,可画出或写出观察到的新变化。

  1.下面有卵壳的是( ?C ?)。

  A.青蛙卵 ? ? ?B.蚂蚁卵 ? ?C.鸽子卵

  2.选词填空。

  鸡蛋的最外面的是( 卵壳 ?),里面有一层薄薄的卵壳膜,相当于穿了保护外套。鸡蛋内部的( 卵白 ?)和( 卵黄 ?)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蛋黄上的小白点是( ?胚 ?),在适宜的条件下,会发育成小鸡。在发育过程中,( 气室 ?)能提供一定的空气。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案2

  【教学目标】

  1、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有相似的构造,卵可以发育成动物。

  2、卵孵化成动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3、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4、观察青蛙卵孵化的过程;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

  5、培养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延续性。

  【教学重点】

  观察动物卵的构造。

  【教学难点】

  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春天来了,百花盛开,植物忙着繁衍它们的下一代。动物也在为新生命的诞生而忙碌着。大家想不想看看这些小动物产下的卵是什么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动物的卵”。

  二、观察各种动物的卵:认识到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有相似的.构造,卵可以发育成动物。

  三、观察鸡蛋的结构及小鸡的孵化过程:

  活动一:观察鸡蛋外形

  1、谈话:观察了一些动物卵的图片之后,卵里面是怎样的?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种最常见的卵——鸡蛋,对于鸡蛋,大家应该都很了解,请把你观察到的记在记录单上。

  2、活动观察

  3、小组汇报

  4、我们发现了鸡蛋的外形是椭圆形,这种形状对鸡蛋有什么作用呢?

  小孔的作用是什么呢?

  活动二:观察熟鸡蛋

  1、实验提示:用镊子轻轻的敲开鸡蛋小头那一面,然后在敲开大头那一面,对比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把这个空隙叫做气室。气室可以储存少量的空气,保证生命的延续)

  2、拨开鸡蛋壳,看见了什么?拨开蛋白,观察一下蛋黄,看一看蛋黄上有什么?

  (这就是胚,想不想看看胚是怎么样发育成小鸡的呢?)

  活动三:观看小鸡孵化过程

  小鸡孵化需要什么条件,谁能说一说。

  四、观看青蛙卵的孵化

  动物的卵里孕育着新的生命,条件合适的时候,它就会发育,成长为一个新的动物。像小鸡一样,其他动物的卵的发育也同样有趣,现在我们来看看青蛙卵的孵化。

  五、小结:

  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六、拓展延伸:

  观看其他动物卵的孵化。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案3

  1.观察不同动物的卵,并与蚕卵比较异同点。

  2.确定标准,将观察过的卵分类。

  3.知道鸡蛋的各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鸡蛋的哪一部分将发育成小鸡。

  4.培养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延续性。

  1.观察不同动物的卵,并与蚕卵比较异同点。

  2.确定标准,将观察过的卵分类。

  3.知道鸡蛋的各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鸡蛋的哪一部分将发育成小鸡。

  一颗生鸡蛋和纵向切开的一颗熟鸡蛋、蚕卵、放大镜、教学课件等。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导入:春天是一个繁殖的.季节,像蚕一样,许多动物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课件出示各种动物的卵。(板书课题)

  2.教师提问:不同动物的卵一样吗?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不同动物的卵。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不同动物的卵。

  (2)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观察了蚕卵,现在我们用相似的方法观察其他动物的卵,再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学生观察课件展示的动物卵,记录观察结果。学生相互讨论结果后汇报。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总结。

  2.给动物的卵分类。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25“动物卵分类(班级记录表)”。

  (2)教师提问:你们能确定其他的分类标准,给这些卵分类吗?

  (3)学生相互讨论结果后汇报。

  3.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

  (1)教师展示纵向切开的一颗熟鸡蛋,引导学生观察其内部结构。

  (2)教师打开一颗生鸡蛋,引导学生观察其内部结构。

  (3)教师指名两位学生在黑板上分别画出生鸡蛋和熟鸡蛋的内部结构。

  (4)汇报:鸡蛋里面有一头是空的,卵壳上有膜。(指出卵白、卵黄、气室)推测:它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5)学生相互讨论结果后汇报。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总结:鸡蛋的气室在小鸡孵化的过程中提供氧气;卵白提供养料和水分;卵黄提供营养;卵壳对卵内的胚胎提供保护作用。卵黄上还有一个小白点,这是胚胎,是鸡宝宝生命的开端。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案4

  教学目标:

  1、观察不同动物的卵,探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能够根据确定的标准给常见的动物卵分类。

  2、认识鸡蛋的内部结构,了解卵与新生命的关系。

  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珍视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观察动物卵的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鸡蛋的内部结构,了解卵与新生命的关系。

  教学准备:

  一些供观察的新鲜鸡蛋、鱼卵、青蛙卵。

  不同孵化阶段的鸡蛋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从蚕卵里会孵化出小蚕。许多动物也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不同的动物卵一样吗?这节课我们来观察不同动物的卵。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不同动物的卵

  (1)观察鸡蛋和鱼卵: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观察各种各样的卵:(通过视频课件或图片资料)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确定一个标准给这些卵分类:

  如:根据卵是否有硬壳分为

  有卵壳无卵壳

  蛇卵龟卵蛙卵鱼卵

  鸡卵(蛋)蚂蚁卵

  (3)观察各种各样鸟类的卵(课件)

  你有什么发现?(都有硬的卵壳,但不同种类的鸟卵大小、颜色不同)

  2、观察鸡蛋:

  (1)观察鸡蛋外部:

  画一个鸡蛋;

  用放大镜观察鸡蛋:你有什么发现?这些小孔有什么用?(透气)

  (2)观察鸡蛋的内部: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鸡蛋的内部有什么结构?

  在鸡蛋的侧面敲开一个洞{结合课件}:认识卵壳、卵白、卵黄、气室

  观察打在盘中的鸡蛋:推测哪部分会发育成小鸡?

  观察蛋黄中的小点就是胚,小鸡的生命从这里开始发育

  观察纵切开的熟鸡蛋:认识蛋白、蛋黄、气室,分别是生鸡蛋的哪一部分?推测:鸡蛋的各部分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蛋黄可以为小鸡的发育提供营养,蛋白可提供水分,气室可以储藏空气)

  (3)小结:通过课件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鸡蛋,总结鸡蛋的各部分结构及功能。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案5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单元的第 2 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生命科学领域,单元内容由蚕的繁殖拓展到其他动物繁殖、由蚕

  的一生拓展到昆虫的一生及更多动物的一生, 在此过程中认识昆虫、 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常见的动物类别。

  本单元共 8 课,包括两条线索,第 1、3、 4、5、6 课以蚕为主要研究对象,呈现了蚕的生命周期现象。第 2、7、8 课,是对蚕卵、蚕的繁殖、蚕的一生认识的延伸,引领学生形成对更多动物的卵、繁殖和动物的一生的认识,从个别到一般,构建动物生命周期模型,认识不同类别的动物。

  本课是第 1 课“观察蚕卵活动”的拓展与延伸,也是本单元关于动物繁殖方式的第 1 课。探索板块由“观察比较不同动物的卵” 以及“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两个主要活动组成。通过这两个活动,了解动物的卵是多种多样的,卵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初步理解卵是动物生命的开端,培养学生用分类的方法认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的能力,逐步构建结构与功能、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识。

  本课展示了 6 种常见动物的卵,与蚕卵进行比较观察,重点观察这些卵在形状、颜色、数量、大小和软硬等方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从而对动物的卵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本课通过讨论交流来了解动物产卵的地方,是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观察过蜗牛、鱼等常见动物,在此基础上,借助第 ? ?1 课学

  生对蚕卵的认识,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到认识更多动物的卵。三年级的学生除了蚕卵也见过不少其它动物的卵, 但是学生对卵的认识更多的来自于它们是人类的食物,其中,最熟悉的应该是鸡卵,也就是鸡蛋。为什么动物的卵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动物为什么要产卵?它对动物自身有什么意义?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可能并没有认真思考过,更没有仔细研究过。

  学生通过亲自观察、探究得到新的知识,这样不但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得到提高。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联系学生对

  实验操作很感兴趣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自主观察探究 ? ?—— 合作交流”的.形式,这样有利于教师深入学生之中,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共同“亲历科学”。

  科学概念目标

  1.许多动物都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

  2.卵是动物一生的初始阶段,卵孵化发育成小动物。

  3.不同动物的卵外部形态不同,但内部结构基本相似。

  4.鱼等动物的卵外部没有硬壳,鸡等动物的卵外部有硬壳。

  5.鸡卵包括卵壳、卵白、卵黄、气室等结构。

  6.卵壳具有保护卵的作用;卵白为卵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卵黄为卵孵化

  提供营养物质; 气室为卵孵化提供氧气; 胚盘发育成小动物, 是动物生命的开端。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卵的外部形态特征,对卵进行简单分类。

  2.能观察并能识别鸡卵的内部结构。

  3.能根据卵各部分结构的特点,推测各部分的功能。

  科学态度目标

  1.对卵为什么能孵化出小动物有好奇心,对动物卵有探究的兴趣。

  2.能通过研究动物卵体会生命的多样性和可延续性。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人类行为能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生长。

  重点:认识动物的卵的特点,了解动物卵是多种多样的,卵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初步理解卵是动物生命的开端。

  难点:培养学生用分类的方法认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的能力,逐步构建结构与功能、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识。

  为学生准备:生鸡蛋、熟鸡蛋、蚕卵、鹌鹑蛋等常见动物的卵,不同动物卵的图片,放大镜,小刀,培养皿等。

  教师准备:关于卵的幻灯片或视频资料。

  一、聚焦

  1.谈话:请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蚕宝宝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蚕卵的图片,介绍许多动物像蚕一样都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

  2.小游戏:出示动物的卵及动物的图片,让学生给动物的卵“找妈妈” ? ?。

  3.提问:不同的动物的卵一样吗?动物的卵里都有什么呢?

  4.引出课题:带着这两个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 板书课题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设计意图: 这两个问题贯穿于整课内容,以回忆和游戏的形式引发学生的思考,但不要着急让学生回答。目的是将学生的视角由蚕卵拓展到其他更多动物的卵,由此,揭示本节课的课题。

  二、探索

  活动一 ? ?观察比较不同动物的卵

  1.观察不同动物的卵,与蚕卵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预设:学生发现动物的卵在大小、颜色、数量、形状等方面不同。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中不同动物的卵,并与蚕卵进行比较,知道

  动物的卵大多是圆形或椭圆形的,但它们的大小不同,颜色不同,数量、软硬不

  同,有的卵上还有花纹。

  2.引导学生对动物的卵进行分类。

  (1)提问:我们怎么给动物的卵分类呢?

  (2)教师提示:以卵外是否有硬壳为标准给卵分类,将与蚕卵一样 , 外面没有硬壳的分为一类;与蚕卵不同,外面有硬壳的分为一类,鼓励学生思考其他分类

  标准。

  (3)学生观察、记录并汇报,教师出示动物卵分类(班级记录表) ? 。

  设计意图: 学生观察比较动物的卵的异同之后,引导学生利用班级记录表对

  动物的卵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活动二 ? ?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

  1.提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动物的卵里都有什么呢?

  2.出示熟鸡蛋,观察熟鸡蛋的内部结构。

  (1)让学生先画一画鸡蛋里面是什么样的,再指导学生将熟鸡蛋纵切开,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完成活动手册第 ? ?6 页“我的课堂活动记录” 。

  (2)教师提供给学生科学词汇,让学生用蛋黄、蛋白等科学词汇描述鸡蛋

  的内部结构。

  设计意图: 鸡蛋是学生很熟悉的事物,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展开研究更能激发

  学生探究的热情。而且经常吃鸡蛋的学生对鸡蛋的内部结构也是有感性认识的,用鸡蛋作为研究对象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以往经验。

  3.观察生鸡蛋的内部结构。

  (1)谈话:煮熟的鸡蛋内部结构是这样, 那么生鸡蛋里面也有这些结构吗?

  (2)观察、交流:学生观察打开的生鸡蛋,与熟鸡蛋的结构对应观察。

  在学生观察生鸡蛋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打开鸡蛋壳,并强调要把生鸡

  蛋打到培养皿里。

  设计意图: 通过对生鸡蛋和熟鸡蛋的内部结构的对比观察,引导学生知道鸡

  蛋的内部结构有卵壳、卵壳膜、卵白、卵黄、气室和胚盘,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卵

  黄上的小白点即胚盘,告诉学生小鸡就是由它发育来的。之后,引导学生观察鸡

  卵的不同部分结构特点,推测在卵孵化出小宝宝的过程中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三、研讨

  1.学生对鸡蛋的各部分作用进行推测, 教师播放小鸡孵化过程的视频资料,学生直接展开小组讨论、集体论证。

  2.提问:鸡蛋的哪一部分将会发育成小鸡?

  最终达成共识:卵壳有保护作用,卵黄提供营养物质,卵白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可以提供水分和养料,气室可以提供氧气,胚盘将来发育成小鸡。

  设计意图: 此环节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这样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总结出鸡蛋各部分的作用,也正好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告诉学生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并要爱护动物。

  四、拓展

  学生课后在活动手册上完成以下任务。

  1.坚持观察并及时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2.选择一只蚕做上记号作为重点观察对象,记录它的生长变化情况。

  3.将一枚一元硬币放在蚕宝宝中间,观察比较蚕宝宝身体长度的变化。

  设计意图: 这部分内容既提出了任务要求,又提供了观察记录的好方法。这

  样学生既能掌握科学地观察蚕的生长变化的方法,也能长期坚持记录下去,最终培养学生坚持观察、有效记录的好习惯。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像蚕一样,许多动物都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

  我们根据不同动物的卵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认识了更多动物的卵。 让我们继续科学地观察蚕的生长变化,你会发现它长大了,要坚持做好记录哦!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案】相关文章:

动物小船大班其他教案01-16

《动物的卵》教学反思09-19

《动物的卵》教学反思05-29

动物的卵教学反思09-29

认识动物的教案12-05

《动物的卵》教学反思8篇07-18

动物的卵教学反思7篇10-24

《动物的卵》教学反思(8篇)08-21

认识小动物教案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