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一元二次方程高中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高中教案

时间:2025-01-14 09:50:03 教案 我要投稿

一元二次方程高中教案(经典)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元二次方程高中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元二次方程高中教案(经典)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进一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初步体会数学研究中“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通过对具体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观察、分析,选择恰当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比较两种解法的差别与联系,体会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这一认识方法.

  教学重点

  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难点

  在解题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消元”思想和“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10分钟,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巡视、引导、解疑,注意发现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想法,可以让用不同方法解题的学生将他们的方法板演在黑板上,完后进行评析,并为加减消元法的出现铺路.)

  内容:巩固练习,在练习中发现新的解决方法

  怎样解下面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呢?

  学生可能的解答方案1:

  解1:把②变形,得:,③

  把③代入①,得:,解得:.

  把代入②,得:.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学生可能的解答方案2:

  解2:由②得,③

  把当做整体将③代入①,得:,解得:.

  把代入③,得:.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此种解法体现了整体的思想)

  学生可能的解答方案3:

  解3: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

  方程①+方程②得:,解得:,把代入①,解得:,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通过上面的练习发现,同学们对代入消元法都掌握得很好了,基本上都能够按要求解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如方案1),可是也有同学发现(方案2)的解法比(方案1)的解法简单,他是将5y作为一个整体代入消元,依然体现了代入法的核心是代入“消元”,通过“消元”,使“二元”转化为“一元”,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那么(方案3)的解法又如何?它达到“消元”的目的了吗?

  (留些时间给学生观察,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方程中某一未知数的系数,如x的系数或y的系数)

  引导学生发现方程①和②中的5y和-5y互为相反数,根据相反数的和为零(方案3)将方程①和②的左右两边相加,然后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消去了未知数y,得到了一个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从而实现了化“二元”为“一元”的目的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中的第二种方法——加减消元法.

  第二环节:讲授新知(15分钟,教师讲解演示,学生理解识记)

  内容1:

  (教师板书课题)

  下面我们就用刚才的方法解下面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师规范表达解答过程,为学生作出示范)

  例解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分析:观察到方程①、②中未知数x的系数相等,可以利用两个方程相减消去未知数x.

  解:②-①,得:,解得:,把代入①,得:,解得:,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解答完本题后,口算检验,让学生养成进行检验的习惯,同时教师需强调以下两点

  (1)注意解此题的易错点是②-①时是(2x+3y)-(2x-5y)=-1-7,方程左边去括号时注意符号.另外解题时,①-②或②-①都可以消去未知数x,不过在①-②得到的方程中,y的系数是负数,所以在上面的解法中选择②-①;

  (2)把y=-1代入①或②,最后结果是一样的,但我们通常的作法是将所求出的一个未知数的值代入系数较简单的方程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师生一起分析上面的解答过程,归纳出下面的一些规律:

  在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若某个未知数的系数是相反数,则可直接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消去这个未知数;若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可直接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减,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从而求出它的解,这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内容2:巩固练习

  [师生共析]

  (先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此方程组,让学生说明自己观察到方程有什么特点,能不能自己解决此方程组,用什么方法解决?如学生提出用代入消元法,可以让学生先按此法完成,然后再问能不能用刚学过的加减消元法解决?让学生讨论尝试,学生可能得到的结论如下)

  1.对于用加减消元法解,x、y的系数既不相同也不是相反数,没有办法用加减消元法.

  2.是不是可以这样想,将方程组中的方程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将这个方程组中的x或y的系数化成相等(或互为相反数)的情形,再用加减消元法,达到消元的目的

  3.只要在方程①和方程②的两边分别除以2和3,x的系数不就变成“1”了吗?这样就可以用加减消元法了.

  4.不同意3的做法.如果这样做,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y的系数和常数项都变成了分数,这样解是不是变麻烦了吗?那还不如用代入消元法了.不如找x的系数2和3的最小公倍数6,在方程①两边同乘以3,得③,在方程②两边同乘以2,得④,然后③-④,就可以将x消去,得,把代入①得,.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在引导的过程中,肯定学生的好的想法.)其实在我们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未知数的系数不一定刚好是1或-1,或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刚好相同或相反.我们遇到的往往就是这样的方程组,我们要想比较简捷地把它解出来,就需要转化为同一个未知数系数相同或相反的情形,从而用加减消元法,达到消元的目的请大家把解答过程写出来.

  解:①×3,得:,③

  ②×2,得:,④

  ③-④,得:.

  将代入①,得:.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内容3:议一议

  根据上面几个方程组的解法,请同学们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2)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由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并请学生代表发言)

  [师生共析]

  (1)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仍然是“消元”.

  (2)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是:

  ①变形----找出两个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系数的绝对值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分别在两个方程的两边乘以适当的数,使所找的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②加减消元,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一元一次方程.

  ④把求出的未知数的解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一方程,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方程组的解.

  注意:对于较复杂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应先化简(去分母,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通常要把每个方程整理成含未知数的项在方程的左边,常数项在方程右边的形式,再作如上加减消元的考虑.

  第三环节:巩固新知(10分钟,学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

  内容:

  ⑴回忆上一节的练习和习题,看哪些题用代入消元法解起来比较简单?哪些题我们用加减消元法简单?我们分组讨论,并派一个代表阐述自己的意见,试说明两种解方程组的方法的共同特点和各自的优势.

  1.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其实质都是消元,即通过消去一个未知数,化“二元”为“一元”.

  2.只有当方程组的某一方程中某一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是1时,用代入消元法较简单,其他的用加减消元法较简单.

  ⑵完成课本随堂练习

  ⑶补充练习:

  ①选择: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

  A.B.C.D.

  ②,求x,y的值.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内容:

  1.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比较这两种解法我们发现其实质都是消元,即通过消去一个未知数,化“二元”为“一元”.

  2.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的条件:某一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

  3.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①变形,使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相等.

  ②加减消元.

  ③解一元一次方程.

  ④求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得方程组的解.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习题7.3

  A组(优等生)1、3、4

  B组(中等生)1、3

  C组(后三分之一生)1

  教学反思

  相关知识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元二次方程高中教案】相关文章:

一元二次方程高中教案11-22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09-14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3篇09-24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02-27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教案12-13

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05-12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05-17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学反思08-09

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