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集合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作品,理解“我一定会……”这句话对小乌龟找工作的意义。
2、通过欣赏故事和讨论活动,知道我们也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一定不要停止努力,相信自己“一定会……”
3、乐意向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小乌龟学习。
活动准备:实物投影,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教师通过猜谜的形式引出故事,并在实物投影上边看边讲故事。
二、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理解小乌龟找工作的经历。
1、小乌龟第一次找到什么工作,结果如何?
2、小吴桂第二次找到什么工作,结果如何?
3、小乌龟两次找到了工作都失败了,是它不好好工作吗?
4、后来,小乌龟找到了工作了吗?它喜欢这个工作吗?小乌龟为什么能找到工作呢?
三、通过提问,引发新的思考。
1、你喜欢小乌龟吗?小乌龟找工作两次都失败了,可小乌龟每次被拒绝时,都会说一句话,是什么话?你觉得这句话能帮助小乌龟找到工作吗?为什么?
2、平时,小朋友在家、在幼儿园里也会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怎样做的?
启发幼儿用“我一定会……”说一句话,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孩子懂得遇到困难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工作,你的愿望就一定会实现。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懂得自己长大了,应该学着关心和照顾弟弟妹妹。
2、以热情大方的态度帮助弟弟妹妹,萌发当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制作小礼物的材料、笔、纸等。
活动过程:
1、讨论怎样当哥哥姐姐。
(1)、小朋友刚上幼儿园,我们怎样当哥哥姐姐去帮助弟弟妹妹呢?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带他们参观幼儿园,一块玩,帮他们穿衣服、叠被子等。)
(2)、遇到困难时怎么办?
2、制定帮助计划。幼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定帮助计划,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讨论结果,在全班交流。
3、实践活动。幼儿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开展与弟弟妹妹交朋友的活动,教师跟随幼儿,并提醒注意安全。
(1)、为刚入园的`小朋友表演自己编排的节目,讲故事等。
(2)、我当小向导。带领弟弟妹妹参观幼儿园,引导他们辨认相应的标志,学习向工作人员问好。
(3)、我来帮助你,帮助小班小朋友学会根据标志取放物品等,叫小朋友入厕、盥洗的方法。
(4)、一起做游戏,邀请小班小朋友共同开展游戏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的教育目标。我在活动的组织中注重观察、引发大小幼儿之间的互动。但偏多考虑的还是大班幼儿,其实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也同样值得去挖掘和重视。因为是借班上课,我对孩子们的经验储备不是特别了解,同时大带小的活动也需要一定的经验储备,所以在活动现场孩子们还是有一些陌生感,但是孩子们的发展都是很不错的。
大班教案 篇3
案例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艺术领域的基本是向传统的艺术教育挑战,建立新的艺术教育理念,并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实施新型的、整合型的艺术教育。本此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剪纸艺术起源于劳动人民对美的追求,缘于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的确动手动脑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有利于萌发幼儿的创造性。幼儿正处于人生求知欲望最强的启蒙阶段,剪纸教学能紧紧抓住幼儿好奇的心理特点让幼儿在剪纸中发展创造想象和思维差异的创造游戏。因此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学习蝴蝶和花的折、剪方法,尝试剪出不同形状的花瓣和蝴蝶翅膀上简单的对称图案。
(2)体验剪纸活动的乐趣,提升幼儿对春天美的感受。新《纲要》中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让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案例描述
一、欣赏作品,唤起回忆。
1、前几天我们小朋友一起画了《蝴蝶和花》,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引导幼儿观察花瓣形状、花朵大小、蝴蝶对称美及画面的布局。
案例分析:通过绘画为幼儿接下来的剪纸作一铺垫。
二、示范操作,学习剪纸。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本领,用彩纸、剪刀和贴的方法来创作美丽的蝴蝶和花。(出示范例)
1、折剪--花。
①出示步骤图(一)--正方形纸对角折3次,在最宽的地方用任意线条剪下来,再剪尖角处,提醒幼儿注意操作材料的放置。
②出示步骤图(二)--引导尝试不同剪法,剪出不一样的花。
2、折剪--蝴蝶。
①出示步骤图(一)--教师讲解示范:一张纸对折,以折线为中心画出蝴蝶的身体、翅膀和触角(提醒注意,沿着折线的一边画身体,翅膀尽量画的大),并示范翅膀对称图案的剪法。
②出示步骤图(二)--引导不同剪法,剪出翅膀对称图案不同的蝴蝶。
3、贴花、蝴蝶--引导注意位置的摆放;颜色的搭配;大小的协调等。
案例分析:在传统剪纸教学中,普遍采用集体示范讲解法,教师教一步,幼儿剪一步。幼儿在被动中学习,获得的只是剪纸的技能,而不是学习的方法。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有意识的采用图示法,意在突破灌输式的学习方式,引导幼儿按图示自主学习。图示法对大班幼儿有一定难度,他虽然直观、具体,但幼儿需要理解各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需要手脑协调的动作。
三、小组合作,尝试操作。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幼儿分组、合作完成小花园的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适时帮助有需要的'幼儿,提醒操作过程中材料的放置。
四、欣赏,体验成功。
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参与,说说你喜欢的花园,为什么?(引导幼儿从蝴蝶和花的花瓣、花纹、布局等方面进行。)
案例分析:兴趣是贯穿整个活动的主线,是幼儿探索的原动力,教师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如何保持幼儿持续、积极的探索兴趣。活动中教师选取一个兴趣点,从操作材料的吸引(彩色蜡光纸)--活动趣味的吸引(剪出来的蝴蝶和花都飞到小花园里)整个活动环环激趣,步步设疑,教师的引导还体现在关注幼儿的心理感受和一定的情感支持。
案例反思:
通过新《纲要》学习,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但在具体操作中,往往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常常把“让幼儿自己探索解决的问题”理解为教师“非指导”的,其实,我们强调“以幼儿发展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而恰恰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幼儿教育要遵循幼儿的思维规律:
我认为幼儿的学习是形象与具体的而“对称”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它又是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因此在教学时必须要从具体的幼儿常见的感兴趣的事物入手,“从具体到抽象”这样就能使幼儿更容易学会与掌握。
2、在做做玩玩的游戏中积累知识与经验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对称”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也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乐于参与的一种学习模式。这样无形之中也就培养了孩子灵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深度。
3、要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经常会发生好多事情,为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了许多有利的切机。教师的任务是点拨与诱导而不是包办代替但是,往往在教学活动有些教师用自己的观点(“像”与“不像”)用自己的标准(“对”与“错”)去衡量孩子使孩子只相信老师的及力量,不相信自己能解决问题,压抑了孩子的发展同时也忽视了在学习活动中孩子们丰富多彩的个性,对于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认识自我等主动性的发展上都是不利的。
4、幼儿自主学习的空间
了解幼儿的兴趣,必先学会观察、倾听,以开放的心态走进幼儿。幼儿是自我成长的主角,是一个能自己认识、思考、发现和表达的活生生的人,我们要了解幼儿的兴趣,并据此寻找教育的切入点,设计教学模式,鼓励幼儿自主学习,大胆表达自己的解、想象,体验创造的快乐。
5、让幼儿学会
要让幼儿学会首先要让幼儿学会欣赏与思考让幼儿自己互评,既可以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学会欣赏,让孩子明白比较好的地方在哪里,不足的地方又在何处。同时,在相互提意见的同时又增强了孩子自己的知识和同伴间的友谊。例如:艺术活动《蝴蝶找花》中,老师就把欣赏这部分留给了孩子们自己去解决,孩子们发表了许多自己的观点还主动的听取了别人的观点,发挥了孩子们艺术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四季童谣》,感受四季的不同景象。
2.尝试用记忆歌词的方法练唱,并用活泼、愉快的情绪演唱。
活动准备:
课件《四季童谣》。
活动过程:
一、春夏秋冬。
教师点击【四季图片】中的"春"、"夏"、"秋"、"冬", 逐幅出示每个季节的图片,幼儿欣赏,并说说自己看到的.内容。
二、理解并学念歌词《四季童谣》。
1.教师:想听听歌曲《四季童谣》里是怎样唱春夏秋冬的么?
教师播放【歌曲欣赏】,幼儿欣赏歌曲《四季童谣》。
2.教师播放【歌词欣赏】,教师说歌词,幼儿边看课件边跟着念。念的时候声音要活泼,有节奏。可以先分小节念,熟悉后再合起来,整首歌词一起念。
三、学唱歌曲:《四季童谣》。
1.教师播放【歌曲欣赏】,幼儿欣赏。
2.教师清唱,幼儿学唱。分段教唱完之后,再把整首歌连起来教唱一遍。
3.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可弹琴伴奏,也可播放课件让幼儿跟唱。
4.幼儿熟悉歌曲后,教师可提唱歌时情绪上的要求,要求幼儿用活泼、愉快的声音演唱。
四、小合唱。
幼儿自由结伴,分组上来演唱歌曲《四季童谣》。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歌曲教学一直被认为是比较枯燥的、最不容易出彩的教学活动,只要教师会唱,幼儿自然会跟着模仿。而今,在认真贯彻新《纲要》的过程中发现,新歌教学并非像以往单一的"老师唱一句,幼儿跟一句",只将幼儿是否能够完整地把歌词唱出来为教学目的,而应是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这便是我设计这个活动的初衷。
活动目标:
1.掌握歌曲节奏与歌词,能唱准附点音符。
2.理解歌曲中两段歌词所表达的不同情感,用优美连贯、欢快跳跃的歌声表现歌曲。
3.知道秋天来临树叶的变化,理解大树和树叶之间的'亲密关系。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课前结合认识秋天,观察秋风起树叶飘落的景象。
2、物质材料准备:1.图片。2.歌曲伴奏。3.图谱。
活动过程:
一、好听的歌曲,我准备。
1.激发学习兴趣。
(1)秋天到了,秋风吹来了,瞧,小树叶一片片从大树上落下来,它飘下来时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沙沙沙)好,听着音乐我们一起学小树叶来唱歌。
2.熟悉歌曲旋律。
(1)随音乐用“沙”字伴唱,熟悉旋律。
二、好听的歌曲,我来学。
1.分段学习歌曲。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歌,请你认真听一听,说说你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
(2)秋风起来啦,小树叶离开了谁?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心里会怎么样呢?
(3)请小朋友跟老师把歌词说一说好吗?
(4)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唱,老师唱一句,小朋友跟着唱一句。
(5)你们学的可真快,现在请你跟着老师把这一段完整的唱一唱好吗?
(6)现在请小朋友再来听一听,感受小树叶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为什么?
(7)请你跟着老师把第二段歌词说一说,你就明白为什么小树叶现在是开心的了。
(8)小朋友你们可真聪明,现在请你跟着音乐把第二段唱一唱。
2.完整演唱歌曲。
3.领悟歌曲感情。
(1)第一段歌曲中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心里可害怕,我们用怎样的声音唱呢?
(2)带领幼儿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第一段。
(3)第二段歌曲中小树叶等到春天又能见到妈妈了,我们又能用怎样的声音唱呢?
(4)带领幼儿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第二段歌曲。
(5)多种形式演唱。
三、好听的歌曲,我来演。
表演歌曲情境。你们唱的非常好现在老师来扮演树妈妈,小朋友你们来做小树叶围着树妈妈唱起来,跳起来吧。
活动反思:
歌曲《小树叶》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的歌曲,生动地表现了小树叶积极乐观的形象。歌曲把大树比作妈妈,树叶比作孩子,充满了童趣,也洋溢着人间的温情。歌曲要求孩子唱出了树叶宝宝对大树妈妈的不舍和期盼来年春天归来的乐观。由于歌曲的两段歌词表达两种不同的情绪,因此歌曲的学习是采用分段教学的方法。第一段表现了小树叶离开妈妈后的不舍与害怕,第二段表现了小树叶春天归来时的乐观情绪,为了让孩子们体验这种情感,我采用到方法配合曲调进行肢体动作表演和歌曲内容展现丰富的表情,在我的带动下,幼儿表现积极,以热情饱满的情绪表演“小树叶”。本节课是学唱歌曲,我并没有刻意以教唱为主,而是在幼儿亲身体验,直观感知、创设情境中去感受小树叶对妈妈的爱 ,让孩子们在表演唱中获得了最直观的知识。歌曲中有一个难点:“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这句话孩子们不好理解,我没有特意去解释,而是以一种欢快的情绪带动幼儿情绪,来促使孩子对歌曲的理解。这首歌曲唱起来很美,孩子们很喜欢,只要一吹风,孩子们听到树叶在响,就会情不自禁的唱起《小树叶》这首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小百科:树叶是树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叶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叶子可以聚成一簇,也可以遍地散落。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06-08
大班的教案11-28
大班舞蹈教案01-13
大班音乐教案12-23
大班传统教案01-06
大班购物教案02-14
大班游戏教案02-14
大班跳绳教案02-13
家大班教案12-19
和泥教案大班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