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美术教案模板集锦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美术教案 篇1
小学美术《下雨啦》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我这天说课的资料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第一册中的第7课《下雨啦》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下雨啦》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透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本课教学时数为1课时。雨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它能够给人类带来益处,也能够使人类蒙受灾难。但是在儿童看来,下雨是一件搞笑而令人激动的事情,它能够给孩子带来创造的灵感和真实的体验。本课是一节绘画练习课,创作的资料能够分为两类,一是表现雨,画出自己对雨的感受;二是表现雨中的情景,能够是真实的回忆,也能够是建立于真实基础上的'想象。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雨的科学知识。
二、学生状况分析
这节课要应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那快乐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有着不受制约的想象力。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思维十分活跃,个性突出,具备初步的表现潜力。
三、设计思路
透过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会议、观察对下雨时的感受,同时教师及时的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进一步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热情,让他们带着不拘形式的去大胆绘画。
四、教学目标
l、回忆下雨时的感受,表现出下雨时的真实情景或自己关于雨的想象。
2、选取各种形态不同的线条表达出对雨的印象。
3、体验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感受的乐趣。
五、课前准备:
1、让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及雨中人物、景物的特征。
2、教师搜集有关雨景的图片、录像、音乐等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导入
1、组织教学:课前学生做好准备。
2、欣赏导入: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引起学生对雨的回忆。
3、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雨的图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
4、引出本课课题——《下雨啦》。
小学美术《下雨啦》说课稿
(二)、创设情境、渗透知识
1、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雨”的构成。
(学生对雨有了科学的认识。丰富了有关雨的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创作奠定基础。)
2、按照强弱程度,雨能够分为小雨、中雨、暴雨。给学生放一段分别表现小雨、中雨、暴雨的音乐。(学生们感受出表现小雨、中雨、暴雨的音乐。)
3、在雨中,人、动物会是怎样的
4、下雨时你的情绪怎样
(三)、绘画练习
1、教师和学生一齐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构思自己的作品)
2、鼓励学生在创作时要不拘形式,大胆表现。(透过练习,生动、大胆地表现出自己对下雨的真情实感。)
3、启发学生画出雨中的情景。(鼓励学生大胆的说,这样既能为创作做铺垫,又能够到达相互交流的效果)。
4、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作品。
5、教师针对典型作业及时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表现潜力,丰富情感,增强自信心。
6、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此带动全班学生整体表现水平的提高。
7、小结:让学生明白万物生长离不开水,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完美,就应学会利用资源。
课后总结:
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地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表现出来,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透过学生作业,能够看出学生们的思维十分活跃,充满活力和自信,本课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潜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完善人格方面都有用心的作用。
美术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欣赏经典建筑的形式美,体会和认识建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利用简便的材料制作简单的形体,并构想建筑模型,画出设计草图。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模型用纸张、工具刀、尺子、铅笔垫板、直尺、圆规、胶棒等。
一、导入
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因为好的建筑不仅仅是用于遮风避雨的构筑物,它还像音乐一样,使我们的情感和精神得到升华。
二、欣赏、分析、讨论
1.感受作品;
2.运用建筑造型美感要素,对作品的造型、结构、色彩、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a.布达拉宫、天坛祈年殿、悉尼歌剧院造型都有向上的趋势,却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你能说出它们的区别吗??穴直线和曲线、规则与变化、环境因素等?雪
b.仔细观察天坛祈年殿,从基座至屋顶排列的距离和层数有什么变化规律?(节奏)
c.比较布达拉宫和加拿大蒙特利尔某住宅,同样是直线造型,不同的组合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受,说说你的.感受。
→布达拉宫、天坛祈年殿、悉尼歌剧院等。
→以上建筑的体积组合示意图。
三、制作小训练与草图设计()
1.参照图片中屋顶和墙面的造型,通过剪切、折叠、粘合等方法,用纸做一个简单的造型;
2.转动这个造型,从不同角度观察感受形体和明暗的变化;
3.基于这个造型,设想添加其余部分后的小建筑模型,并画出草图,与同学交流;
4.按设计风格进行小组组合,利用课余为下节课的制作活动做好准备。准备工作包括集体创意设计,成员分工以及图纸、材料、工具的准备。教师为小组制作提出建议。
→几何体展开平面图演示和讲解。
四、总结、评价、布置后续任务
1.对教学做出总结,点评新颖的制作和设想并提出建议;
2.为进一步了解建筑艺术提供教学资源;
3.讲解下节课任务,布置准备工作。
→学生草图展示、归类。
→相关书籍和网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根据设计草图,制作简单的建筑模型;进一步感受经典建筑的魅力。
课前准备:同上。
五、学习制作方法
1.对小组的设计进行评价,为制作提出建议;
2.明确制作过程中安全、卫生以及爱护公物等注意事项;
3.折叠、挖切、粘合等方法的演示、讲解。
→制作方法步骤。
六、制作模型
分小组制作模型,教师巡回辅导,对制作工序、方法以及良好习惯及时点评。
七、作品展示与评价
1.从视觉效果感受、造型、结构、色彩等方面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2.师生结合经典作品交谈制作体会。
→经典作品举例。
八、总结
对本单元学习做出总结;安排清洁教室卫生。
美术教案 篇3
一、图形拼摆教学目标
1、平面构成设计的基础知识,图形拼摆使学生初步理解基本形图形拼摆的概念、构成,以及基本形在平面构成设计中的意义。运用形象与空间关系的规律,设计出新颖的图形拼摆图案。
2、学习用分割、组合的方法获得基本形,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巧妙组合、色彩搭配,图形拼摆完成简单的平面构成设计。培养、锻炼学生的组合造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3、通过动手拼摆、操作,使学生初步了解分解构成的原理,增强设计意识,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培养探索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平面构成已发展成为现代造型设计教学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平面构成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纺织印染、时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商业美术设计等领域中被广泛运用。本课的编写目的就是向学生介绍浅显的平面构成的知识,并作简单的练习。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性的造型行为,是将两个以上的基本形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解并重新组合成新的单元,赋予视觉化的形态美感。扩大传统抽象图案和几何图案的表现领域,大大丰富了装饰图案的图像和表现手段。 教材将“基本形的变化与排列”,“基本形的重复构成”,“平面形态的分解构成”等三项内容作为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以“图形拼摆”的游戏形式简单地介绍给学生,并与生活相联系。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较早地对现代设计有所接触,并通过构成方法的练习, 初步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建立学生对形态的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观念,并且通过研究构成的形态及构成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 “基本形的变化与排列” 和“基本形的重复构成”让学生了解基本形是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单位元素。图形是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基本形用相加合成或相减分割的方法获得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又可以构成更大的基本形。基本形的变化是极其丰富的,教材运用并列、对称、平移、重叠等方式组合成不同的新形象,图片充分体现了视觉上理性、明朗的美感。“基本形的分解构成”这一课时中,“分解”是对原始关系的解脱和破坏;“构成”则是对新关系的建立与创造。可加深学生对视觉元素、空间的整体关系与构成方法的认识,培养对形态的基本感受和创造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能自由、大胆、巧妙地用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形进行排列组合,运用接触、覆盖、透叠、分离、等变化方法构成各个不同的基本形。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难点:掌握基本形的构成方式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创新;“正形”与“负形”的相互转化这一平面构成形态的创造与表现的基本手段。●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蜡笔、水彩笔,画纸,尺子,各种基本图形的硬纸片学具(圆形、方形、三角形、菱形、梯形、半圆形等) 教师:课件,平面构成作品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请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图形:圆形、方形、三角形、菱形、梯形、半圆形等。学生边说,老师边画出来,或用课件展示。 让学生在彩色纸上画出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图形,并用剪刀剪下。(提示:将各色彩纸叠在一起来剪,可以一下子得到很多相同的图形。) 圆形、方形、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图形,它们能组成许多不同的形状。请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或个人)把剪下的图形随意组合成一幅画。 学生上台演示。揭示课题:《图形拼摆》。
2。引导欣赏,拼摆游戏。
(1)欣赏作品及生活中有基本形排列的画面图片。(如:花布、拼花地板、地砖等。)
(2)基本形通过排列可以构成各种图形,说说在生活中见到过的实例。(提示:各国的国旗、商标、奥运会五环标志等。)
(3)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把剪好的图形进行随意的拼摆游戏。 在拼摆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基本形组成的许多奇妙的图形。
3、联系生活,激发创意。 生活中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由大小不同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组合而成,请大家想一想,找一找,都有哪些?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在回答时最好能具体说出物体的哪个部分像哪种图形。(提示:如房子的房顶像三角形,房门像方形;乒乓球拍像圆形和方形组成。)
4、传授方法,创作表现。
(1)引导学生拼摆出两个基本形所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引导学生了解平面构成中基本形与基本形相遇时出现的接触、覆盖、透叠、分离、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等情况。)
(2)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发现图形构成中的“形”与“地”的关系,提供创作的建议。
(3)鼓励学生还可以用彩色笔随意画出一些大小不同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组合而成的画面,涂上自己喜爱的颜色。
(4)提出作业要求: ①用基本原形进行有趣的变化,将获得的基本形画在作业纸上,并涂上漂亮的颜色。要求:形象新颖、绘制工整。 ②用彩纸剪贴的方法,把大小不同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组合成生活中的物体,(或者将多个相同的基本形通过组合成不同的图形,)创作出一幅漂亮的画面。 ③利用形与地的关系构成新颖图形。 (5)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1)小组内展示作业,让大家猜猜看表现的`是什么主题。互评作业。
(2)选出优秀作业,教师小结。 提供评价建议:①作品是否表现自己的感受;②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③作品的点、线、色彩的表现是否统一等。 6。提供课题,研究拓展。 学生课外的研究拓展活动:寻找并收集生活中有关基本形组合构成的商标或图形实例。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彩纸,七巧板学具(玩具) (教师)七巧板教具,范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大家玩过七巧板吗?谁能用七巧板拼摆一个图形?教师出示七巧板的课件并演示。学生拼摆,讨论。 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19世纪初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并迅速传播,被称为“东方魔板”…… (简单地介绍七巧板的来历,激发学生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探究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小结:将一个基本形剪切(分解)成几个形状后,可以重新拼成多种图形。七巧板就是利用了分解构成的这个原理。
2。欣赏激趣,启发思维。
(1)展示一张平面构成图形,提问此图是怎样制作的?
(2)教师演示“分解”与“构成”的方法。 ①出示圆形,将它沿直径分割成两个半圆,再将分割成的两个半圆在演示板上作各种不同的组合,并把每次组合成的新图形画在黑板上。 (也可以选择长方形作为“母体”进行分解三次,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形态。) 分解法:对称分解,十字分解,整形分解。 ②请学生练习变换构成的方法:分离、翻转、错位、连接 组合法:分离式,左右置换式,同向式,相接式,万字式,口字式,十字式,嵌入式等。 小结:将基本形加以分割并重新组合,可获得众多的图形。
3。巩固新知,启发创造。
(1)象形物品的分解构成: 展示两幅范画(熊猫和热带鱼),让学生分辨原始“母体”的形态,以及分解的次数。
(2)抽象几何的分解构成: 展示两幅范画(方和圆),让学生分辨原始“母体”的形态,以及分解的次数。 (示范作品详见相关资料)
4。作业练习,拼摆创作。
(1)作业要求。 ①分解次数不宜过多; ②构成时不得重叠或舍弃; ③作品可随心所欲地创造,但必须创新。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示:强调学生在切割纸张时注意安全!)
5、作业欣赏,评价深化。
(1)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
(2)选出代表性的同学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创作过程,谈构想。
(3)小结本节课内容。 ●方案二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蜡笔或水彩笔,纸张,剪刀,胶水,尺子等常用作画工具 (教师)演示教具:基本原形图例,各种不同的基本形挂图,教师范作 教学过程
1、游戏与揭题。
(1)出示一些基本形,(方形,圆形和三角形)请几个学生组合拼摆出有趣的图形。 (提示:可将几个图形的背后贴上小磁铁,在磁性黑板上拼摆。或用象棋和围棋子进行拼摆。)
(2)揭题。设计师们把圆形、方形和三角形称为基本形。基本形通过排列和组合后可以构成各种图形和有趣的画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由几个基本形拼摆成平面构成的知识。
(3)板书课题:《图形拼摆》。
(4)欣赏教材中的图片。
2、 欣赏与评述。
(1)出示一组图形
(2)找一找它们的共同点:由基本形变化而来。
(3)请学生谈谈第一印象:美观、醒目、简洁、色彩、形状…… 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类似的图形吗? (提示:教师可以课前要求学生收集一些商标图案,作为学具。)
3、启发与尝试。
(1)选几个同类的基本形进行拼摆,看一看能构成怎样的图形。鼓励学生尽量多地进行拼摆尝试。
(2)选两种不同的基本形若干个进行拼摆尝试。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并说一说设计的方法、思路。展开讨论:这些图形有什么含义,可以装饰在哪里?
4、谈话和分析。
(1)分析、探究:教师进行示范,找一找有什么规律吗? 引导得出一些基本形构成的方法:接触、重叠、分离……(详见相关资料)
(2)巩固提高再欣赏:欣赏优秀的基本形平面构成作品。 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著名标志、精美图形,就是巧妙地运用这些构成方法设计的。
(3)还有其他构成的规律和方法吗?(发散、分割、综合……)
5、创作与指导。
(1)你能用基本形拼贴出美丽、新颖的图形吗? (制作3个,根据具体掌握情况可多练习。可以用绘画和剪贴的形式,视学生准备的学具而定。)
(2)鼓励积极思考、操作细致、大胆创新的同学。
(3)在创作过程中学习利用形与地的关系。
6、展示反馈,评价小结。
展示优秀作品,评选最佳设计、最佳图形构成作品。
(1)学生相互交流设计的感受。
(2)小组评、集体评和教师评相结合。
7、提供主题,拓展思路。
(1)教师课堂小结: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表达出自己心中的美感来。
(2)收集各种基本形组合或拼摆的图案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常规的作画工具 (教师)七巧板玩具,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面构成中基本形的排列与组合,我们通过对许多基本形的组合创造了具有美感的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对基本形进行分解与再构成的创作练习。
(1)展示范画(熊猫)——圆的分解构成,观察后说说这张画是由怎样的一个基本形分解而成的?
(2)师生互动,拼摆图形。
2、拼摆七巧板。
(1)大家玩过七巧板吗?谁能用七巧板拼摆一个图形?教师出示七巧板的课件及图形,进行拼摆演示。 七巧板是中国著名的拼图游戏玩具之一。设计科学,构思巧妙,变化无穷,能活跃形象思维,特别是通过拼摆能启发我们少年儿童的智慧,所以深受欢迎…… (简单地介绍七巧板,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制作七巧板:将一个正方形切割分解成7块。(如教材所示)
(3)拼摆七巧板:出示一幅七巧板构成的图形,请学生用自己做的七巧板拼摆出来,比一比谁拼得快。 小结:将一个基本形剪切(分解)成几个形状后,可以重新拼成多种图形。七巧板就是利用了分解构成的这个原理。
3、互动演练,激发创意
(1)出示一张方形图纸。(基本形)
(2)分解基本形。(3次)
(3)组合成新形态。
(4)变换构成方法。 展示后,启发学生了解构成的几种方法:分离、错位、连接等,让学生观察后找出以上在组合中相应的部分。相同的剪法可以拼出不同的图形。 小结:任何一个基本形,我们都可以视作为“母体”,进行分解组合,创造新的形态。从母体中被切挖出的部分,我们叫它“正形”,切挖后的空白部分,我们叫它“负形”,正形和负形之间就构成了“形”与“地”的关系。
4、欣赏作品,创作练习。
(1)欣赏平面构成作品,引发讨论。
(2)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交流展评。
(1)学生展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并作讲解。
(2)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作分析指导。
6、小结拓展。
(1)小结本课,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2)收集应用在商品广告中的平面构成作品。
平面构成相关知识。 基本形与基本形在组合构成时,会出现以下8种情况: 分离:两个形象分离,形象与形象相邻近,但不接触,而是保持一定的距离。 接触:两个形象相遇即形象与形象的边缘恰好接触,产生两形相连的结合形。 复叠:一个形象覆盖在另一个形象上,覆盖与被覆盖的形象,在视觉上就有一近一远、一上一下、一前一后的空间效果。 透叠:一个形象叠在另一个形象上,两个形象同时显影出来的交叠部分产生透明的感觉。 联合:形象与形象重叠在一起,不分前后上下的联合,形成新的较大的形象。 减缺:一个形象被另一个形象局部遮挡,前面的形象不画出来隐而不见,未被遮挡的产生新的形象。 差叠:两个形象重叠时,重叠部分产生一个新的形象,其他部分则消失不见。 套叠:如果两个形象大小不一重叠在一起时,也可以产生新的空间和新的形象。 常用的分解和构成的方法: 对称分解、十字分解 、整形分解 、分离式、左右置换式、同向式、相接式、万字式 、口字式、十字式、 嵌入式等2。七巧板的故事。
(1)七巧板游戏也称“七巧图”,是中国著名的拼图游戏玩具。因设计科学,构思巧妙,变化无穷,能活跃形象思维,特别是通过拼摆可以启发儿童智慧,所以深受欢迎。现在的七巧板是经过2500年的历史演变过来的。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请客吃饭的小桌子。后来有人把它改进为7张桌组成的宴几,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6人拼成六方形……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后来,有人把宴几缩小改变到只有7块板,用它拼图,演变成一种玩具。因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们叫它“七巧板”。到了明末清初,皇宫中的人在庆贺节日和娱乐时,经常用它拼成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故宫博物院至今还保存着当时的七巧板呢! 用于儿童智力开发的七巧板的雏形,就在这兼备实用价值和艺术审美的图形拼合中产生了。
(2)1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立刻引起极大的兴趣,有些外国人通宵达旦地玩它,并叫它“唐图”,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在欧洲,大约1805年出版的《新编中国儿童谜解》中有24幅七巧图并附有一份木制的七巧板。随后,1810年在法国,1818年在德国和美国都纷纷出版了关于七巧板的书,在意大利出版的书中还介绍了中国历史。七巧板在欧洲至今经久不衰。
(3)魅力无尽的七巧板游戏直到现在仍是儿童喜爱的智力性娱乐项目,不仅得到了社会的公认,甚至国家教委都明确规定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必须使用七巧板游戏作为儿童智力开发工具。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撕、贴、剪、纸工的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可用绘画或手工的方法完成。
教学重点:
1、是否对课程内容发生兴趣,并激发出对想象创作的热情。
2、是否积极动脑,做出和别人不同的造型。
3、是否能将绘画和其他表现手法结合。
课前准备:
1、收集各种商品的宣传照片资料,以及绘画的制作工具。
2、学生准备铅笔、蜡笔、水彩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
教时数:
1教时
授课人: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冰激凌、甜筒、雪糕……没有哪个小朋友不喜欢吃,可是它特别怕化,这时候有个好朋友帮助了我们,可以让我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可口的冷饮。这个好朋友是谁呢?它的名字叫冰箱。
二、讲授新课
冰箱的作用可大了,可以为人们储存新鲜的食品,按照不同物品的要求可以随意调节温度。早期的冰箱是德国的卡而。冯。林德在1879年制造出了第一台家用冰箱,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伟大的发明。见图1
我们再看看现在的`冰箱又经过的哪些变革和创新。我们一起来看图2。冰箱的外形是什么样的?里面是怎样的构造?有几扇门?分几层?拉门上有哪些装置?可以用来放什么物品?
今天,我们就要来画一画冰箱,画一画冰箱里丰富的食物,比一比谁的冰箱里内容最多,最整齐。
三、布置作业
画一台打开的冰箱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
六、小结
教后随感:
美术教案 篇5
教材分析:工具和材料是进行美术活动的重要条件,如何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这些引导是这一节课的难点。在课堂上我把它定位为美术课教学中的综合 。 探索领域,目的是想结合儿童以往的(学前)绘画经验,进行延伸由此引发全体孩子对学习美术的欲望。
教学目标:
1、熟悉和了解美术的表现形式,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新的思维加深对美术的新认识。
2、观察和发现各种工具的使用方式,培养爱护学习用具的良好行为习惯。引发对各种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3、开阔视野,拓宽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教学重点: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教学准备:课件、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实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回顾学前绘画经验引语:今天我们要在课堂上找朋友,这个朋友是谁,我先不告诉您们,上完课你们就知道了。请大家想一想下列的问题,小组讨论,代表回答,要求回答时要完整。1、你在画画的时候用过那些工具,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叫什么名字?怎样使用,能出示你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吗?2、你见过那些绘画工具,请你介绍一下,你在那里见到的?你认为它们能用来干什么? 3、你最想拥有的美术用品有那些?为什么?
蜡笔小知识 1、是年幼儿童最常用的'绘画工具2、同彩色铅笔相比,蜡笔的色彩比较鲜艳、笔芯也稍软,使用时不会因手在纸上摩擦而弄脏画面。3、蜡笔即可以用来画线条,也可用于大面积的涂色。
油画棒小知识 1小朋友最喜欢使用的工具,色彩鲜艳、浓烈2油画棒比蜡笔要软得多,而且因为是油性的,颜色之间容易混合,色彩的变化,层次都比较丰富。
彩色铅笔小知识 1、最简单的色彩画工具,如同铅笔一样,比较适合年龄幼小的小朋友使用2、色彩柔和,即可以用来涂颜色,但涂色的时候不能用力过大,因为它的笔芯是硬性的,会在纸上留下痕迹。3、比较适合于画轻柔、淡雅的画面。
师小结:在绘画过程中,工具和材料是很重要的,它就象一个好助手能帮助你实现你的绘画愿望。
三、引导观察 思考 发现新的工具和材料课件展示:
1、 欣赏中国画、书法作品。
2、欣赏油画作品。
3、欣赏水粉、水彩画作品。
4、欣赏版画作品。
5、欣赏儿童画作品。
师:欣赏了这些画,大家能猜出这些画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来完成的吗? 生自由议论。
6、课件再次展示(结合作品进行展示),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工具和材料的不同魅力,引发学生明白工具和材料的重要,以便今后在美术课的课前准备能有所重视。大家现在可以猜出我们要找的朋友是谁了吗? 7、怎样爱护这些工具和材料。
课件:工具和材料使用小知识,进一步强调爱护工具、保护学习用品、正确使用学具的良好品质。
四、评价,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回答问题。
1、你能认识的美术工具和材料有( )种?
2、通过学习你又认识了那些绘画的小伙伴它的名字叫( )?
3、你能爱护和正确的使用工具和材料吗?
五、课后观察和思考
1、 收集和尝试一种你没有用过的美术工具和材料。
2、 到美术用品店去观察文房四宝是什么?又发现了什么新的工具和材料。
美术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探访老街的历史和文化
2、学习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对老街进行记录或描绘
3、在感受和表现老街的传统风俗文化和历史建筑的艺术创作体验中,增进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关注、尊重及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用美术形式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记录或者描述。
2、难点:运用不同的美术形式表现老街。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教师)课件、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欣赏各地著名的老街,初步感受历史老街的风光。揭示课题《悠悠老街》
2、说说自己家乡的老街的历史和故事
3、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自然风光。
4、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上各种古老建筑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历史建筑的特色。
5、引导学生欣赏一组反映老街上保留着的传统风俗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传统文化。
6、学习建议:课后和学生一起寻访老街上的传统风俗和历史建筑。
第二课时
1、观看老街视频,揭示课题
2、交流:和同学一起用相机或画笔记录老街的历史和风俗文化时,有什么困难?又有什么趣味发现?
3、写生创作指导
(1)欣赏表现老街的风貌的优秀美术作品
(2)教师讲解并演示创作写生的'方法
4、同龄人作品欣赏
5、学习建议:通过写生或记忆画的形式表现老街
6、展示评价
7、拓展:不同美术形式表现的悠悠老街
2、传统门饰
一、教学目标:
1、中国传统门的类别、装饰特点
2、通过对门饰的观察、欣赏、初步学习运用剪纸或绘画形式,创作自己喜欢的具有不同风格的门
3、培养热爱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绘画或剪纸的形式表现中国传统门饰
2、难点: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传统的装饰风格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彩色卡纸、综合材料、剪刀、双面胶、水彩笔(教师)多媒体课件
美术教案 篇7
在学生创作前,我们不能忽略低年级学生源生态的东西,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低年级学生对创作人物形象存在一定的困难,而教师的示范正好就能给学生一个台阶,使学生获得形象上的目标。本节课,我示范了多个雨中人物的动态,有一个人打伞的、也有2个人打伞的、还有穿雨衣的??再结合课件展示多幅学生作品,解决学生对雨中人物的`表现以及如何构图这一难点。从最后的作业展评上也可以看到,学生已掌握了这课的知识点,都能完整的把雨景表现出来。既然“下雨了”,那雨点也是必不可少的,正好顺便简单的示范大雨、小雨、风雨,这样,学生对雨的各种表现形式也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的教案11-08
《苹果》美术教案01-24
美术汽车教案12-17
小学美术教案12-18
《电脑美术》教案12-19
小班美术教案01-03
美术绘画教案02-20
春的美术教案02-22
美术欣赏教案06-11
大班美术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