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反思(热门)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教学反思1
数学学习是一个学生自己主动建构数学意义的过程。学生需要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与教学材料、教师等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新的数学知识、技能与能力。所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经历学习过程,是我执教的《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的首要任务。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对数的认识的。活动中我创设了“数方块”这一情景,具体做法是:出示画有100块方块的学习计数卡,让学生去数有多少个?然后追问是怎样数的?要求每位学生能通过动口、动手等操作活动来勾起对10个一是10、10个10是100的旧知的回忆,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唤起对新知学习的xx。
学习动机的正确把握是理解1000这个数的含义的关键。我乘胜追击,同桌合作,将两人手中所有的方块计数卡合起来,再次数一数有多少块方块。学生的活动是:1个百、2个百、3个百……10个百地活动开了。有的说我手中的是5个百加上你手中的5个百就是10个百,这儿共有1000块。简单的计数卡,通过合作,感受到1000就是通过一百一百地数,数出10个而得到的。与一年级建立的10的概念,100的概念的`方法一样,只是今天学的数要比以前的多得多。而后,我邀请学生一百一百地数,学生数,老师将一张张平面的有100个小方块的计数卡贴在黑板上,慢慢地,平面发生了变化,成了一个大的正方体,从而再次感受到1000块方块就有这么多。课件出示:从1个小方格变成10个小方块,再10个10个地变成100个,再100个100个地成为了1000个。此时的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对1千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进行了一次清晰地梳理,重点的落实到位,渗透了十进制数之间的进率。
对1000这个概念的构建是合理的,有效的。“数”方块贯穿于整个概念学习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掌握了学习数的数学思考方法,初步建立数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让学生经历了1000数概念建立的过程,并切实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
将1000数的概念的建立、数数及数的组成、读写法有机整合又是本课的一大特色。教材安排千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读法与写法为一节课,而我将两课时进行整合。改造、重组后的学习材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认识计数单位“千”的同时,借用计数器,随机介绍了数位、数位顺序,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感知计数单位、数位、数位顺序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的认知不再是孤立的无序的,认识数位顺序的提前为下面的认读做好了铺垫,其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本课中,从概念的发生到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构建的过程,也是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体现,但课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在教学中间有零的数时没有更深的挖掘教材。
数学教学反思2
新课标明确告诉我们,评价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了,应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数学新课标教学反思。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互相质疑、互相欣赏、互相帮助才能把学生吸引住在多层次学习活动中,每一环节都有学生对同伴的质疑与帮助。学生回答得好,其他的学生也能热情地给予掌声肯定。在自我评价中,有的学生自信地肯定了自己的表现,有的学生谦虚地对自己提出了希望。在质疑环节中,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有价值的问题,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欣赏、互相评价、相互帮助和自我评价、自我激励,使学生既学会了学习又学会了做人,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1、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数学教学反思3
数射线有3个特征:0是起点;每格都一样;从0往右数,越数越大。填相邻的数要让小朋友先理解“相邻”这两个字的含义,让小朋友知道相邻的数其实就是这个数的左边一个数和右边一个数,左边的数比它小1,右边的数比它大1,另外,要让小朋友表达完整:和几相邻的数是几和几。
“格”的含义一定要让小朋友搞清楚,可以用小弧线辅助小朋友理解“一格”的概念。要让小朋友搞清楚每次跳几格,是不是从起点0开始跳的,跳的方向怎么样,是越跳越大还是越跳越小,每格表示多少。另外,比较难的是让小朋友理解每格表示2的时候小青蛙跳了多远。
但是因为课件上小动物是连续跳几次的,所以在一次跳几格的问题上,很多小朋友会说小熊一次跳了3格,小兔一次跳了8格这种,这个需要注意。
几和几比,主要让小朋友理解小动物都是从0开始向右跳的(同一起点),哪个动物跳得远跳到的.数就越大,从而利用数射线帮助他们比大小。
在比大小的时候要求小朋友会说因为小老鼠比小白兔跳得近,所以1比2小,反过来也要会说。在比大小的时候,还是有小朋友搞不清大于号和小于号,这个需要再强调下!
在方框里填数的时候,8大于某个数,说明这个数要比8小,比8小的数字有7—0,要求他们全部写出来,同样比5大的数字6—10……
在做练习册的时候,小兔是从10往回跳的,从右往左跳,就有小朋友会把数射线上的数字填错,有些数字已经有了,但是他们会重复写,这个问题需要注意。
数学教学反思4
疫情致使复学一延再延,学生的学习却不能一拖再拖。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迎来了新的挑战,普通学生的学习换了监管,学习效果的保证成为了未知数,那么特殊学生在这个特殊的假期,怎么才能保证《生活数学》的学习效果呢?我试着进行网上教学活动,期待通过网上教学弥补因疫情而落下的《生活数学》课程。学生和老师分隔在不同的地方,如何来完成这些教学工作呢?
令人欣喜的是,三月初我县就网上教学的相关内容组织了线上培训,我不太懂的技术内容又都咨询了专业人员,这次培训特别及时,帮助我完善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很受启发。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计划,每个人都在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与学生和家长取得联系。教师的监管责任一下子移到了家长身上,家长难免也有怨言,我们首先要做好家长思想工作,然后有计划地开展停课不停学活动。
一、适度进行网上教学活动
疫情的`影响,环境的变换,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育,如何进行有效的组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大问题。听老师讲线上教学,首先有一个平台,通过一个平台使学生,家长,老师,建立联系,进行互动。就像大家围坐在一张桌子边学习一样,只不过这个平台,是虚拟的空间。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未成年的孩子,如果失去监管,就会为所欲为,不务正业。如今学生在家,有家长自己监管,学生的学习会有效果吗?
学校的生活是紧凑的,家庭的环境是宽松的,学校里有同伴和老师的相助,家庭里更多的是独立思考,尤其是培智学生,需要更多的监督提醒。如果能把学习,转化为学生的自主活动,相对而言,学生会学习比较感兴趣的课程,忽略那些不感兴趣的课程,因此这种环境下的教学计划需要调整,让学生自主规划时间,然后有家长去监督,学习的内容由老师做指导。老师线上进行问答,进行交流,通过检测,通过辅导讨论,学生的学习就会有一定的成效,因此,可以适度的进行网上教学活动。
如果老师过于集中的去讲解,和传统的课堂一样,势必会给家长造成一定的负担,名校课堂,听课过程和互动过程是分开的,孩子们课堂上突然产生的想法或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讨论,过后,可能就不记得了,因为课程是适应他们学校学生的。老师线上发给学生的网上预习,怎么能保障学生理解,学习中的疑问怎么能及时沟通呢?因此,适度的网上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规划好线上线下学习活动
家庭的学习环境,如果仍然按在学校的《生活数学》课程表上课的话,学生的学习,大多时间就要借助一定的电子设备,这显然不现实。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教材,这也是一种学习活动,在弄不清楚的情况下,可以借助电子产品进行查询,可以与家长交流,可以通过线上与老师交流,因此,在家里的学习不一定非要上线,线下的学习活动也是有必要的。
不同的课程要求有不同的课时,比如一周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一周内必须完成那些科目,这些科目学习到什么程度。如果能做一个全面的规划,各科老师能够统一起来,对学生进行指导,适时线上指导。学生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可能有多种,完成练习可能有多种方法,因此,线上是交流问题,平台是支撑,老师可以把接收到的信息反馈给学生,通过在线的方式进行讲解或答疑,学生通过线上咨询,交流,提出问题,老师做好线上问题的解答,线下问题的收集,这样大家步调一致,把教学落到实处。需要讲时就讲,需要分组就分组,也可以让家长参与其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力争创建一个家长欢迎,学生学习有成效的线上线下的学习活动。
三、关注家长和学生的心理活动
疫情时刻影响着毎一个人,正常的教学活动又被迫停顿,学生的想法,家长的忧虑无时不荧绕在人们脑海中。用微课形式进行问题讲解,用直播线上答疑,无疑会减轻家长的忧虑,学生心里又会如何想呢?老师总结了一个词,只有做到短小精悍,才会吸引学生注意力,也许快手的妙处就在这里,有得学,有得乐。策略在哪里?“短”是指视频长度短,根据特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小”是指主题小,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精”是指设计,制作,讲解精良;“悍”是指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只有难忘,才会在心里惦记,学生才会反复学习,直到学会。只有关注学生心理活动,才能更好的使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也才有可能战胜疫情,不停学,打赢疫情隔离期的教学之战。
近期,不断有好消息传来,邯郸已经连续一段时间疫情“清零”,盼望新冠肺炎疫情早日结束,学校能够早日开学,早日开始师生正常的校园学习生活。
数学教学反思5
对教材的把握,新教材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成两部分,其目的何在。课前我甚至想过仍然将这两部分合起来上。但是,我想那些专家这样编排的用意何在。发展学生的数感,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可能原因就在于此。
怎样选择合适的'生活情境,让数数与现实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虽然说学生对1000以内的大数有所接触,但是很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据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法。
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首先是猜一猜体育馆人数的活动;接下来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给学生一大盒小棒,在猜测的基础上,将"到底有多少根小棒"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棒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体会十进关系。然后是议一议的活动,让学生交流:关于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最后是练一练的活动,包括接一接、数一数、说一说、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新知的应用与拓展。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小组合作数小棒,共同决策,集体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学习、充分交往,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有操作、发言的机会。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兴趣是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本节课创设了企鹅博士考大家、登城堡拿礼物的故事情境,力图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充满童趣的童话世界,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数学教学反思6
一、在活动中建立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各种数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数感,课标上每一个学段都有这样的要求。认识比较小的数,容易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比方说:100以内的数,毕竟这些数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充分地感知到。而一些比较大的数,如1000以内数的认识,数感的建立就比较困难,基于这一点认识,我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围绕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存在,并能相应的感受到一些大数的相对数量。
初数1000以内的数,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了不同数量的种子,都在200粒左右,但每一组的具体数量又不是固定的,使猜一猜活动碰到了不少障碍,引起学生的数数_,怎么数呢?有一个一个数地,也有十个十个数地,最多的就是十个十个数地,因为数量比较多,如何处理这些数出来的种子,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大难题,处理好了,也就突破了难点。可真理毕竟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但比较后,学生还是比较愿意接受这一真理,即100粒放一杯。
再数1000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是想突破重、难点,但由于有了基础,学生认识10个一百是一千也就易好反掌,同时,这里还渗透着一种数学思想。
三数1000以内的数,数数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知道十个一百是一千,还要让学生数出一些具体的数来,特别是一些转折点,尤其重要,处理不好,数数这一关可能学生就过不了,如何引出这一内容,如果随意让学生从多少数到多少,学生的数数兴趣可能不太高,巧妙的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数数接力,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整节课,学生的活动时间最起码是在25分钟以上,且参与面非常广,就拿数数活动来说吧,要完成200粒左右种子的数数任务,没有小组成员的鼎力合作,在很短的时间是完不成的,同样,在各种猜一猜活动中,学生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真可谓:小手直举,小口常开,是问:学生不想参与,会这样吗?课堂气氛的热烈,一方面说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另一方面也为这节课增添了活力。
三、充分挖掘教学资源。
地处农村的小学,教学条件简陋,学校无法为教师提供教具,更不要说学生了,从哪儿寻找资源呢?我们自己身边,同时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种子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特别是与现在的时令特别吻合:正值清明时节,农村里有句俗语: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于是在课中我将种子搬到了课堂,另外,这里也蕴含着一些哲理:有耕耘才有收获。课中,不少教师为我的创意所感动,课后,纷纷寻问:哪来那么多种,农村的家庭怎么会没有种子,一个人几十粒,很容易就凑齐了我所要的数目。教师惊讶于我的创意,更何况孩子们呢?
四、思考的一些问题。
1、数感的建立需要过程,需要不断培养教学中安排了三次猜一猜活动:第一次是在数数之前,第二次是想一个一个地数出1000,第三次是在巩固阶段。但多数学生都没猜中,为什么呢?一方面,可能是大数,学生难以把握,另一方面,可能孩子们脑海中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即数感。如何培养,关靠一节课是不行的,需要立足于平时。
2、以百作单位的突破教学中,这一内容花了不少时间,但始终有学生想不到一百可以作为一个计数单位计数,他们总认为10个一堆已经够简单的,如何突破,课后我一直在思索这一问题,如果把“初数一千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拆分成两部分,先放手让学生数出具体的数量,然后讨论怎么摆最容易看出来,最后重新处理数出来的具体数量,效果可能会好一些。
数学教学反思7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以及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课的开始,我让学生进行两道计算练习:561+325= 37+25=通过学生的计算与交流,巩固了竖式计算中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的方法,同时也复习了以前所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这样的复习既巩固了旧知又为新知作铺垫。
在新课教学中,我还是利用前面的图书馆借书的情况统计表这个题材,根据各个年级的借书情况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列出进位加的算式后,我让学生尝试先独立计算,因为在笔算两位数加法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个位上数相加满10要想十位进1的方法,因才在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做题,在交流算法时,提出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十位上的8+4=12,该怎么办?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在教学试一试时,虽然在计算中连续进位的难度对学生来说比较高,但遵循的是相同的运算方法,我还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再同桌交流。交流时,我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十位上哪几个数相加,得多少,你是怎样处理的?每道题目加的`顺序时怎样的?为什么从个位加起?通过这些提问,使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完成对加法技能的掌握,同时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学生计算出结果后提出“计算的对不对呢”这个问题引出学生验算的需要,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验算方法进行验算,进一步提高计算正确率。然后及时引导学生比较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异同,从而更好的巩固了用竖式计算的注意点,同时强调“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在习题的练习时,我安排了竖式计算、改错,还有解决问题。竖式计算中学生计算速度比较慢,改错题中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很快发现错误原因,再进行改正。在练习的最后安排了填方框里的数,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来得及完成。
本节课通过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总结规律,解决问题,使学生较轻松的掌握了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
本节课虽然是计算课,但是练习设计应更儿童化一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反思8
小学数学生活化是以课堂教学生活化为基础的。新课标喜爱倡导小学数学的生活化,针对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的现象提出来的,但并不是否定传统的教学方式。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与数学实践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数学将教学的生活化,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情况,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更高。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数学教学源自于实际的生活,生活生产的进步又为数学教学的发展提供需。数学与实际的生活紧密的相连、不可分割。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不仅仅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还要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数学的知识,人们的日常消费、银行的利息结算、物业费的交付与管理等等都需要人们应用数学知识。因此,新课标下数学的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要有效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学习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形成科学的数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1、学生学习状况的要求。数学学习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但是学生对数学学习却没有丝毫的兴趣,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不会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做不到学以致用。这与传统的数学教学的弊端有着一定的关系。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课堂中主要是听,机械的进行记忆,学习空间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缺乏探索的主动性与创新性,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因此,必须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2、新的教学教材的要求。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小学数学的生活化已经得到了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教材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但是在实际的.编写过程中,还有许多的问题,生活化的现实内容联系的不够紧密,生活化的题目缺乏创新性,生活化与时代的要求相脱节。因此,需要不断地对教材进行创新,充分的充实的教学内容。
3、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性。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逻辑推理,忽略知识外延与背景的介绍。在课堂教学中,仍然是“一张黑板一支笔,一张嘴巴讲到底”,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根植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两大法宝就是填鸭式教学与题海战术。学生没有时间与空间进行自己的思考,失去对数学教学的兴趣,对数学教学越来越方案,甚至逐渐的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若想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不要过分追求生活的原型。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的结合,是当前教育比较重视的问题。因此,有的教师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全部的教学内容都要与实际的生活联系,否则就不是成功的教学。有的教师实施教学的生活化,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并且实施新的教学方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生活化需要与学习内容相联系,而不是强硬的、没有限制的生活化,将本来没有必要的生活化给披上生活化的外衣。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日常的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设计创新的教学情境而费尽心思,有的可能会有科学依据,有的就是生编硬造,会很容易误导学生。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要有数学知识都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原型的错误思想。有的教师认为,生活是服务于数学的,但是实际上,数学的发展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的。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生活化,教师没有必要没借口么节课都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实际能力,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
2、数学与生活联系比较形式化。在实际的教学中,有许多的教师看似进行了生活化,但是实际上只是将知识与生活简单的加在一起,对于数学教学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没有多大的价值。如教师咋讲解“一定能摸到红球”,教师常做的做法就是让学生摸球,感受摸到不同颜色的球的可能性。这种就是较浅层次的生活化。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交接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实践中来,运用自己已有的实际生活经验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感受到数学的实际的应用价值。在教学中,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再例如,学习“哪种方式更合算”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一个超市为了更好地吸引客户,设立了一个转盘,可以自由的转动。顾客消费满200元,可以有一次转动的机会,当停在红色、蓝色、黄色不同的区域,可以获得不同的购物券,其他区域没有购物券。如果顾客没有兴趣进行转动,可以直接获得20元的购物券。教师要让学生死来,如何进行设计,对顾客来说比较合算。这种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积极认真的思考,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地思考与探索,提高数学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反思9
幼儿园大班数学《谁会滚动》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球体,二是圆柱体。据此,我安排了两次活动分别对这两部分内容进行了学习,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的非常活跃。现将第一部分的活动过程及活动效果做些简要分析. 在《认识球体》活动中,首先给孩子提供了乒乓球、小皮球、硬币、光碟、小圆卡等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然后让每个幼儿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让他们知道球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的。再次让每个幼儿用手中的球体分别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滚动,用硬币、光碟或小圆卡也分别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滚动。通过几次操作活动后,孩子们懂得了球向任何方向都能滚动,而平面的圆则不能。这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了起来。但由于少数幼儿贪玩,不能按要求操作,我在时间的把握上有点着急,导致这些幼儿对于球体的特征不够明确。
从设计这次活动,到实践这次活动,让我对教材的设计有了更透彻的了解,在数学领域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今后我会多去翻翻教材,把教材吃透,多走进教师的课堂,多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
这一教学活动后意识到的,其中存在许多不足:
1、在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探索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自己想办法来区别二者,但是,在教学时,我却疏忽了。直接让幼儿用滚、看、摸的办法来区别。因而,对幼儿学习方法的培养造成了空白。如果,在活动中,能放手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这样既发展了幼儿思维能力又能达到活动目的。
2、在指名让幼儿说说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过于急噪,没有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时间,没有顾及到一些孩子的活动感受,给幼儿语言的组织及发展的空间太小。
3、为给幼儿创设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我准备了很多的活动材料,但各种材料没有最大可能的发挥出作用来。比如:在让幼儿通过摸、看、滚来区别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有一部分幼儿只是做到了看和滚,摸的很少,尤其是我准备了小的乒乓球,用拳头握以握,很快就能掌握球体的特征,我没能及时的提醒幼儿。
4、在让幼儿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球体物品时,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这一环节给孩子的时间不够,我过于急噪。
5、我发现部分幼儿参与活动不够积极
,只能跟着老师及小朋友完成一些活动,缺乏创造性。另外,还有一些幼儿操作速度过于慢。
数学教学反思10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小数和整数都是按照十进位制位值原则书写的,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形式,乘的顺序、积的对位都可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只要解决好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就行了。
成功之处
1、建构主问题导学教学流程,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百分之八十终生用不上,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在学校孜孜不倦地学习呢?我们实际上一直在学习一种学习的方法。因此,在本节课上初步构建主问题导学——交流释疑——归纳总结——当堂检测教学流程。
2、找准知识衔接点,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小数乘整数的知识起点就是整数乘法,让学生联系前面的知识,一方面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另一方面让学生依托原有知识解决新问题,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本节课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小组交流,很轻松地解决了知识架构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的智慧共享、思维碰撞,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脸上也露出合作学习,分享成果的喜悦。
不足之处
1、教学流程的时间把握上,再进行适度调整。
2、个别学生在列竖式计算时没有按照整数乘法的形式,而是割裂了与整数乘法竖式的联系,出现了形如12。5×42=的形式。
再教设计
1、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教学的重难点,还要考虑学困生易犯的知识错误,全面细致设计每一步的教学环节,增强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益。
2、教学流程改为:主问题导学(5分钟)——交流释疑(10分钟)——归纳总结(5分钟)——当堂检测(25分钟)
数学教学反思11
一、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使反应的而非反思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使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事错误的。
二、智慧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智慧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事“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的教学走向理智型的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
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开展,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反思。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区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她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她不仅能“做”,还应当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等方面去开展。简单地说,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苏俄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成“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中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阅历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受通常不一样。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方式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不叫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使很难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完成教学。比如平时我们在上课的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的.很清楚明白了,但反馈后却发现很多学生还是糊里糊涂的。说明了我们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学生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三、教学反思的四个视角
1、自我经验。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验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等经理对于我们今天仍有一定的启迪。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有价值、可用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以学生的身份参与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作出反思。
2、学生的角度。
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生学得好。在新课标中,有些习题,如最优化方案,让学生去选择租车、买票等方案,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接法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们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时一致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3、与同事交流
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开展有意义的讨论。交流的形式有很多,比如:共同设计教学活动、互相听课、做课后分析等。
4、专业学习
多学习相关的数学教育教学资料,能帮助我们对许多实践中感到疑惑的现象作出解释。可以开阔我们教学反思的思路,使我们的教学和反思不再局限在经验的小天地里,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行为有那些与特定的教学情境有关,那些更带有普片的意义,从而对这些行为有较为可观的评价,能够使我们更加理性的从事教学反思后东并对反思得到的结论更加有信心。
教师的职业需要专业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最为便利而又十分有效的途径使教学反思。没有反思,专业能力就很难有实质性的提高,而教学反思对象和机会就在每一个教师的身边。
数学教学反思12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材安排了复习积变化的规律。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所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在教学中却将它当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除以)多少,积就会乘以(除以)相同的数这样一个变化规律,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1.5×5,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0。72×5时,学生不会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一些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来引导学生思考,推导出应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最后还有将积缩小相应的倍数。
3、突出小数位数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另一个是判断小数的位数,通过用两道练习来让学生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课的结尾还安排了头脑风暴,填写()×()=3.6,让学生体会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扩散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主动思考,激励探究。
4、突出口算
教材中并没有安排小数乘整数的口算,而在实际学习中,口算由于数目比较小,计算结果可以比较快速地反馈,易于检验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思路,所以在计算中增加了口算练习,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检验方法的正确性。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还有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
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地思考,运用发现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困惑的是,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都很流畅,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情况也良好,但并没有化的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并没有意识去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让学生在质疑,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去解决问题,真正去经历探究的过程,所以到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略显疲态,所以这节课让我意识到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是学生学,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过程。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再质疑的过程,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
数学教学反思13
数学概念是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以及它们的本质属性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它是小学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深深感到学生在运算中发生错误,解题能力差,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某些数学概念掌握得差。只有组织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才能起到优化教学过程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形成概念
概念是从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必须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观察比较,或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得感官的'直接认识。例如,在教学体积概念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一个铅笔盒和一块黑板擦,问学生谁大?紧接着,又让学生观察两个棱长分别是2厘米和4厘米的方木块,问学生哪个大?通过这样比较,学生初步获得了物体有大小的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发现概念的本质属性.拿出一个梭长是4厘米的正方体空纸盒,先将梭长是2厘米的方木块放入盒内,学生便清楚地看到这方木块只占据了盒子的一部分空间,然后把一个梭长为4厘米的方木块放入盒内,正好占满纸盒的整个空间,学生又从这一具体事例中获得了物体占空间的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就能较自然地导出:物体所占有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这一概念。
二、创设求知情境,导人新课
从教育心理学中知道,“需要”是产生动力的源泉。“兴趣”是内在的动机,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离开了这种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可能有主动进取精神,注意力也不易集中,更说不上积极思维,这样就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去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努力创设求知情境,让学生产生探求数学知识的强烈兴趣,使必要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语言来逐步抽象、概括出数学概念。学生由被动接受数学知识转化到主动地去猎取知识,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为教学新概念创造良好的气氛
三、精心设计练习,巩固、深化概念
课堂练习是教学上的反馈活动,是学生对教师输出信息的反映信号。学生通过练习,不仅可以起到巩固概念、深化概念的作用,而且通过练习可以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形成技能技巧。因此,精心设计好练习题并及时评讲、纠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我们在概念教学中。如果能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点及教学规律,合理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来进行教学,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以使学生概念清晰、能力增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教学反思14
一、本节课成功之处
1、本节课是课本中的一个《测量旗杆的高度》课题,首先在设计之初就立足于使学生能够较容易完成。所以此课题的学习安排在了学生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并且能够综合应用的基础之上。
2、这节课有较好的效果,原因之一是测量旗杆的高度这个课题是学生所感兴趣的一个课题;原因之二是提前给学生分好了小组,布置了预习内容,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原因之三,对本班的.学生状况熟悉,上课时收放自如,到了良好的效果。
3、本节课还可以引导学生测量树高;影子在墙上,影子在斜坡上,来扩宽学生的知识面,这也是学生感兴趣且觉得有用的内容,他们易于接受。通过身边的实例,及他们测量旗杆时的剪影,让他们觉得新颖性及重要性。
4、本次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有如下收获
(1)通过测量旗杆的高度,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和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数学应用意识,加深了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认识。
(2)学生在分组合作活动以及全班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也提高了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
二、纵观本节课,本节课还存在很多的困惑及不足
(1)本节课,课前准备工作较长,如果学期的教学进度允许还可以,如果学习任务重,时间紧,还能进行吗?那么如何协调好数学课题学习与普通的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呢?
(2)交流合作与动手操作的协调不够。本节课注重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前提下展开交流与合作。但是从具体实施情况看,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动手操作”阶段的个别引导有所欠缺,因此这些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而显得无所事事。
(3)教师没有参与到学生的小组活动之中,广泛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交流合作效果。具体操作活动中,教师应随时把握学生情况,及时指导鼓励学生。
三、通过本节课教学,使我意识到今后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充实自己头脑,指导新课程教学实践,拓宽教学思路,更努力的让数学生活化。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注意评价的多元化。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数学教学反思15
一、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
正确理解题意是能否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题意。今天在教学第一道例题时,我用课件展示:“金色的秋天来到了,小朋友们到郊外去游玩,4个小朋友正一起追赶着一只美丽的蝴蝶,还有2个小朋友在干嘛呢?原来她们正在观察草地上的昆虫呢?那么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呢?随即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小朋友从动画中很快理解了题意,正确列出了算式,同时也明确了大括号和问号所表示的意义。
二、要让学生明确要求的问题
明确所要求的问题是能否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例题时,除了让学生仔细观察,还注重让学生去找到问号,知道要求什么。因为在图画式解决问题中,问题的答案都是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的,如书上的“向日葵”图,它不但清楚地展示了两个条件——原来有7个向日葵,已经摘下了3个,图上还有问题的答案(有4个还没有摘下)。学生因为有“一图两式”的基础,答案往往有二种:7-3=47-4=3,所以,让学生明确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明确了问题后,让学生再把条件和问题结合图画说一说,如:原来有7个向日葵,摘下了3个,还剩几个。这样做的话,学生就会少出现这样的'错误了。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中观察图意、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得关注学生叙述题意时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上面说具体操作是先让优秀学生说,然后是中等学生,最后是稍差一些学生模仿说。这样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孩子都能准确地发现问题、叙述题意以及最后列出算式了。不过对于这部分比较复杂知识,还需要多多练习。
【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数学教学反思02-12
数学教学反思11-13
数学教学反思05-08
数学教学的反思01-01
《数学》教学反思11-06
数学教学反思06-12
数学的教学反思02-26
数学的教学反思12-27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1-16
《通分》数学教学反思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