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锦集五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计划吧。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 P32 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认识物体 。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物体。
技能目标:
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1 .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以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方便袋)。
2 .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初步建立空间观念,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物体。
教学难点
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观念,比较它们的不同特征,并能正确辨认。
教学设计
一、设疑激情
(上课前,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 4 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 4 - 5 名学生组成。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上一个方便袋,每个方便袋里都放了各种形状的物品。这些物品分别是球、茶叶筒、积木块、魔方以及各种形状的包装盒等。每个小组物品相同。)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的礼物。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这些东西是什么样的呢?
1 .看一看( 引导学生初步观察 )。请每个小组的同学仔细看一看袋子里究竟有些什么东西。(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把袋子中的物品倒在桌子上,然后认真地观察桌子上的物品。)
2 .说一说(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同学们看过这些物品后,请你在自己的小组中向其他同学说一说你们的礼物是什么,他们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 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3 .提要求( 引导学生进行辨别和操作 。)桌子上的所有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老师现在请你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各小组的学生将桌子上的物品进行分类,将外形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这样,每个小组的桌子上出现几堆不同形态的物品。)
二、操作感知
1 .分──揭示概念。
a. 分一分: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b. 汇报。( 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
老师:谁能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分的,它们的形状是怎样呢?
学生:
老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 (其它学生进行补充) 。
(通过从各小组汇报的情况来看,不管每个小组分的对不对?老师先不让大家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桌子上的所有物品,然后来回答这个问题。)
C. 揭示概念。
教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
老师按学生所说在电脑中出示物体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评析:对于袋子里的礼物,学生并不莫生,但像这样的分类生活中遇到的并不多。如果让学生独立分类,还有些困难,教师这里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先组内分,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分的结果,这样既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又体验了合作成功的喜悦。】
2 .摸──感知特点。
a. 感知球和圆柱
①活动: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再摸一摸、滚一滚你手中的球和圆柱,把你的感觉先和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②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球和圆柱分别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生 : ( 学生先观察,然后用手摸一摸并滚一滚桌上的球,亲自感知球的特性。)
生 : ( 学生用手摸一摸细长的圆柱,再摸一摸、比一比粗短的圆柱,发现它们也是上下一样粗,两头也是平平的圆面。这样,学生很自然地能辨认什么是圆柱了。)
③学生把球和圆柱放在袋子里。
④教师举反例,粉笔是圆柱吗?为什么?
b. 感知正方体和长方体
①活动:请同学们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你手中的.正方体、长方体,又有什么发现呢 ?
②汇报。
(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 物体的 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 师总结:
师:你们的观察能力真强,说的真不错。
①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它有 6 个平平的面,而且每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②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也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同正方体一样,它也有 6 个平平的面,但是,与正方体不同的是,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是一样的。
( 3 )现在请同学们把所有的实物重新放在袋子里面。
3. 辨认物体
a . 摸一摸。( 引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课本第 33 页第 2 题 。)同学们,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做游戏吗?游戏是这样的:老师说出图形的名称,请同学从桌上里摸出相应形状的物品。
b . 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 (板书:认识物体) 它们的形状是圆柱、球、正方体、长方体。
【空间观念的建立,必须有学生的亲身体验做基础,这里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看、摸、比、想、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抽象的几何图形,自然过渡,水到渠成。】
4 . 辨认立体图形
①选图形。教师出示画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的图片 ( 大小不同 ) ,学生把它们贴在对应的名称下面。
②数图形。( 课本第 36 页第 2 题 。),数一数制造叮当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 ③选图形。( 课本第 37 页第 5 题 。),动手画一画,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5 .联系实际。
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今天所学的四种图形呢?
【评析:让学生说说身边哪些物体是以上这些形状的,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尽量多说出一些物体,可以先说出在教室里可以看到的物体,比如,钢笔盒,圆柱形钢笔、橡皮等,再通过想象说一说平时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以上这几类,使学生慢慢学会发散地思考问题。】
三、活动
1 、 搭学具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汇报。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聪明、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 、汇报。
【练习的设计颇具匠心,既加深了对各类物体特征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做,用脑想的能力,在活动中还学会了合作与创新,起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都是小设计师了,真棒!可是在你们搭学具的过 程中 老师发现了一些小问题,不知怎么办?你们 能帮 老师解决吗?(出示练习题)】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二)教材简析和教学策略
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数学乐园,等内容构成。
这一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相对集中安排6~10的认识。
教材改变了传统教学逐一认识10以内的数的作法,采用相对集中的办法,将6和7、8和9分别放在一起认识,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的联系和比较大小。由于数“10”是由两个数字组合而成的,学生认识10特别是它的写法,相对要比前面所学的数困难一些,因此教材单独安排了10的认识,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10的概念。
(2)认数与计算紧密结合。
教材将6~10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穿插安排,学习一组数后紧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或数的组成学习相应的加法和减法。如6、7的认识和有关6、7的加减法,教材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体会6、7的组成,然后通过学具拼摆引出有关6和7的加法、减法计算。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利用数的组成更好地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又可以使学生在计算中加深数概念的理解。
(3)让学生经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
6~10各数的认识,教材都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产生过程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结合生动的画面按照数数(通过具体实物与自然数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而理解自然数所表示的基数意义)→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字→数的组成的顺序认识数,这个过程不仅从不同侧面展示了6~10各个数概念的丰富内涵,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形成过程的情境和机会,让学生有条件在现实背景中抽象出6~10的数概念,形成相应的数感。
(4)教材内容生动有趣,富有思考性。
本单元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呈现上都比较注意现实性,使教材内容成为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的有效素材。首先,教材注意选择学生所喜欢的素材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如充分利用小动物图帮助学生认识数的计算,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学习。如第72页用小鸡觅食的生动画面引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这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观地展示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及其算理。再次,教材尽量避免直接向学生呈现现成的答案,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索的线索,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答案。另外,教材除在认数和计算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外,还两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的内容,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的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
(5)让学生在学生中体验教学的价值和用数学的乐趣。
本单元教材除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外,还安排了大量“用数学”的内容(如第47页、第51页、第58页、第62页等),另外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充分体现数学价值的习题。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学的数学都是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内容的安排。
本单元教材由“6和7”、“8和9”、“10”、“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和复习”等七个小节组成。下面对这些内容作一简要说明。
(l)6、7的认识和加减法。其内容包括6和7的数概念,并根据数的组成介绍有关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最后还安排了用有关6、7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的内容。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6、7的认识和加减法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要求比前者略有提高。如在6、7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中出现了“一图两式”(即根据一幅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而在本小节则出现“一图四式”(即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另外,教材在第60页第5题中渗透了统计思想,以及在练习中安排了比多比少的内容。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在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上与前两小节基本一致,但有两个明显的区别:一是在认识数的过程中省略了10的序数意义,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经比较清楚了,教材没有把10的序数意义明确写出来。二是教材在第70页专门安排了填未知加数的内容,这一问题需要逆向思考才能解决,对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儿童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材安排这一内容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另一方面它可以为后面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一些准备,这种准备不只是一种知识准备,更重要的是一种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的准备,可以把它看成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提前孕伏和早期渗透。
(4)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教材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内容的安排上充分利用直观图,通过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尽管如此,由于一年级儿童受年龄特点的限制,这部分内容同前面的“填未知加数”一样,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是因为连加或连减都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口算过程,在计算中都要先记住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或相减)才能完成其计算任务,一年级儿童容易出现由于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加减混合计算,更容易出现由于前后两个计算步骤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不一致使计算过程不能顺利进行的困难。
(5)整理和复习。这部分教材分两部分安排:先是对所学内容的整理,使其系统化;然后专门安排一个练习,让学生全面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其掌握水平。这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其内容包括“l~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
减法”两个单元,复习整理的重点是10以内的数概念和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这部分内容教学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加深学生对10以内数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强化10以内数的数感;二是进一步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并形成相应的口算能力。
针对本单的元教学的重难点特制定以下策略:
本单元作为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中应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
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看,本单元的知识主要是借助操作和观察来进行的。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以此丰富学生关于6~10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表象,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6~10的数概念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观察和操作作为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基本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根据学习任务突出观察和操作的重点,如学生对第72页反映连加过程的小鸡图的观察,重点就应放在走来2只小鸡和又走来1只小鸡的增加过程上,以此让观察更好地为理解“5+2+1”的意义和计算顺序服务。
(2)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让他们有观察、操作的愿望。其次,全体学生都要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自己所参与的观察和操作活动过程。中外要特别注意观察和操作要与思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2.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教材在6和7、8和9、10的认识及有关计算之前都安排了一幅反映所学知识内容的主题图,这些图除具有供学生数数、抽象数概念和理解计算过程及方法外,还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作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它们各方面的育人功能,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全面和谐发展。如认识6和7的主题图,教学时除了要发挥它让学生数数,从中抽象出数6和7外,还要充分挖掘画面内容关于讲卫生、爱劳动、热爱班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以此让学生在认识数6和7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到思想和情感教育。
3.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6~10各数,教材都是按照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字→数的组成的顺序去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方面反映了数概念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对学生认识数的逻辑顺序的考虑。教学时要注意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引导学生有步骤地逐一认识、理解数概念的内涵,让他们感受到数的含义。二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创设恰当的情境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活动过程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概念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4。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的加减法计算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引导学生掌握的: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教学时要高度重视这些方法和途径,一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允许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计算。计算教学要充分体现《标准》关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为此,如果部分学生不采用教材介绍的方法计算,而用数数的方法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计算,让他们在以后的计算中逐步掌握其他计算方法。
5。加强学生“用数学”活动过程的指导。
教材从本单元开始安排了大量“用数学”的内容。在这些内容中教材通过具体画面创设恰当的情境,用大括号表示总数(或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问号“?”表示所要求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求出所要求的'问题。这对学生巩固加减法意义和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放手让学生去大担探索,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学生“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怎样在问题情境中去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6.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材在本单元两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其目的是让学生把已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中感受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时除用好这些材料外,还要注意充分挖掘其他内容中有关学数学、用数学的资源,并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切实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1)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如让学生在观察和学具拼摆的过程中感受认识数和计算的乐趣。
(2)引导学生体会用教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乐趣,如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去数出自己书包里课本的本数、自己的座位号等,从中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学习成功的乐趣。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或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后,教师应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从中感受到成功后的快乐。
重点课时:
6和7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6和7的组成。
4.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
教具准备:
主题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师:你知道哪些数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什么?(板书:6、7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 解决问题
(一)教学数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5添上1是6。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7人。
师:还可以怎样数?
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数一数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6个再添1是7。
师: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位互相数一数。
师(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教学认数
师:同学们再数一数第42页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
生:……(学生报得数)。
教学活动:贴出数字卡片6和7。
师: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桌互相说一说。(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镰刀)
师:请你分别数出6根和7根小棒。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分别数一数,摆在桌子上。
师:用你手中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一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三)教学数序
教师活动:(用计数器)先拨1个珠子。
学生活动:齐数1、2、3、4、5。
师:5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5添1是6(齐读)。
师:6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6添上1是7(齐读)。
师:(用直尺图)只写出0、1、2、3、4、5、()、(),你知道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生: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
师:谁能从1正数到7,从7例数到1?
学生活动:指名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抢答。
(四)比较大小的教学
师:你会比较6和7的大小吗?比比看,谁比谁小?
生:5比6小,6比7小。
教师活动:板书:5○6 6○7。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5○66○7。
教师活动:板书:5<66<7。
师:谁比谁大呢?谁会说呢?
生:6比5大,7比6大。
教师活动:板书:6○57○6。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6○57○6。
教师活动:板书:6>57>6。
(五)教学序数
教师活动:教师奖励学生红花,先发5朵,再发1朵,问学生是几朵。
学生活动:6名学生到前面。
师:从左数6个同学指的是谁?从右数第6个同学是谁?(指名回答)
生:……
教师活动:(出示图)左数第6瓶有□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瓶,第7瓶有□条鱼。
学生活动:数一数,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设计说明: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序数的意义,为下面内容的学习起铺垫作用。]
(六)指导书写
师:6的写法,下半圆要圆起来;7比较好写(板书6和7)。
学生活动:学生填在书上。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教师活动:小刺猬送给小朋友7个苹果,每个苹果中都有一个问题,让学生任选一个号码出示一道题目。
①号23()5()();
②号5○66○7;
③号()()5();
④号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
⑤号6○57○6;
③号数一数有几朵花?3、2;
①号从左数第6朵是什么颜色的?
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集体订正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用数字说一个故事,四人小组说一说。
分组说说,指名回答。
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板书设计(略)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趁着美好的春天开始之际,梳理一下自己的工作、学习情况。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个人成长计划
一、思想方面
1、本人在思想、学习、工作上都是非常积极向上的。严格按照教育方针指导自己日常工作及言行。认真领会教育思想,与时俱进。
2、学生的思想方面:虽然自己是数学老师,但是在教育学生方面自己的担子不比班主任差。今后,要在数学课堂上深入、细致的进行思想教育。
二、行为习惯
1、教师本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正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因此,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格外注意。
2、学生方面。俗语说的好,“趁树小好修剪”。教育学生也是如此。从他们的日常行为开始,一点一滴,天长日久,就会有进步。举个例子:学生进办公室要喊报告等等。
三、教学工作安排
本册书共有九个单元。二、四单元,表内除法,是本册难点。解决问题,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是本册的重点。还有其他的一些小单元,如,图形与变换,统计,找规律,也很重要。也是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的。虽然本学期是时间短,任务重。但是,也要力争夯实基础。
四、关怀、激励学生
今天的孩子们,无论是来自农村,还是县城。自尊心,虚荣感都是极强的。总希望自己的能力和学习得到老师的肯定、赞赏。不同的学生,在表扬、批评的方式和语气上也要不同。如,学习差贪玩,评价方式要具有提示性;马虎不认真的学生,评价方式要具有指导性,建设性。关心学生是好心,但是不要操之过急。切记:严格不是厉害。
五、个人成长
学习是教师发展的.根本。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才能保持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现根据自身实际做如下学习计划
1、向优秀教师学习。在与同伴交流、互学中。激发灵感,体验成功,收获快乐。
2、实行“读书使我成长”工程。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学习成长中。自己的进步才是正真的幸福。
回首往昔,痛并快乐着。用歌唱家刘欢老师的一句话来勉励自己:人生中到处充满漩涡与荆棘,只要坚持到底,幸福就在眼前!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用7~9的乘法口诀算表内乘法;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分、秒的认识;平面图形的认识;认识东、南、西、北等方向,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种物体,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线段的直观认识;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用尺量线段的长度;统计与概率和实践活动。
二、班级情况简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动手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他们有了一年的学习基础,有强烈的求知欲,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需要教师有层次的、耐心的进行辅导。
三、教学要求
1、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编7~9的乘法口诀,熟记乘法口诀,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会写乘、除法算式,会进行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3、初步理解加减法竖式的算理和计算要领,能正确地计算百以内的加、减法,能估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和(差)是几十多,初步体会估计在解决问题时的作用。
4、联系生活实际认识时、分、秒,初步具有1小时之内时间长短的观念,知道1时=60分、1分=60秒,能说出并会记录钟面上的时间。
5、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能利用折、剪、拼等方法把一种图形变换成另一种图形。
6、认识东、南、西、北、前、后、左、右等方向,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种物体。
7、初步建立长度观念,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知道1米=100厘米,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8、会用方块统计图表达统计的结果,会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9、在实际活动中感受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初步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说说生活里的事情。
四.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教育学生爱祖国、爱集体。
2、珍惜时间做把握时间的小主人。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有关平均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应用题。教学难点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有关平均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
倍的简单应用题。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多学习新课程标准、多钻研,认真备课、上课,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教育学生认真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补差工作。
3、有效地组织练习,讲究练习形式。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4、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进度安排
内容课时
一、认识除法6
分一分(3)
除法(2)
练习一(1)
二、口诀求商4
口诀求商(2)
练习二(1)
三、认图形3
认识多边形(1)
练习三(1)
有趣的七巧板(1)
四、加和减12
不进位加、不退位减(1)
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1)
内容课时
练习四(2)
进位加(1)
练习五(2)
退位减(1)
练习六(2)
复习(2)
五、观察物体2
六、量长度4
认识线段(1)
认识厘米(1)
认识米(1)
量一量(1)
七、乘和除(一)10
7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2)
乘、除法的竖式(2)
练习七(1)
8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2)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1)
练习八(2)
八、时、分、秒3
认识时、分(1)
认识几时几分(1)
认识秒(1)
九、乘和除(二)7
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2)
乘法口诀表(1)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1)
练习九(2)
算24点
十、确定位置3
内容课时
确定位置(1)
认识东、南、西、北(1)
认识平面图(1)
十一、统计与可能性4
统计(1)
可能性(1)
练习(1)
田园风光(1)
十二、期末复习4
第1~4题(1)
第5~9题(1)
第10~15题(1)
第16~18题(1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在前一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教学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24时计时法。
一、 学情分析:
一个因数是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是本册的重点内容。学生虽然学过一个因数是一位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开始学习一个因数是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仍然有一些困难。在学习用两位数乘时,对于乘的顺序,每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往往弄不清。在学习用两位数除时,要较快地试出准确的商,以及除的方法,也比用一位数除难掌握。
为了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本册教材在教学用两位数乘、除的乘、除法中,分别在学生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给学生抽象出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如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等。这些数量关系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一些数量关系,不仅加深对日常各种数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把学生解应用题过程中的思维水平提高了一步。
二、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积在万以内)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被除数在万以内),掌握乘、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和相应的除法,一个因数和除法是和整十数的乘、除法。
3、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4、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并会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和两步应用题。
三、 教学措施:
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表扬先进,鼓励差生,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全班平衡发展。
3、重视形象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意识的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4、加强常规训练,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
5、适当分布作业,认真批改及时订正。
6、分单元、分阶段验收学生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四、课时安排:
略···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11-10
有关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11-04
小学教学数学工作计划01-01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2-04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9-05
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15篇)03-28
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15篇02-10
小学数学个人教学工作计划11-05
【推荐】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2-12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热门】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