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说课稿4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来自人教版《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三节。本章从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继而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说明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及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时刻离不开神经系统的作用。这样的安排既强调从生活经验出发,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又强调了人体通过神经等调节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现之路更加合理地学习。
教材图文并茂,设计了“膝跳反射”实验、反射弧示意图分析等,通过膝跳反射可引出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组成,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以及对学生进行乐于探索,实事求是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同传统教材相比,本章教材依据课标的要求,对有关结构、生理机制等内容做了适当的简化,如神经系统的组成、反射的类型等。在教学中将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不求全,避免过难过深。
在本节之前,学生学习了神经系统的组成,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前面承接神经系统的组成,后面为激素调节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它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本节内容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了解反射弧的组成。第二课时了解反射的类型及完成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活动。今天说课内容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举例分析和交流能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通过分析膝跳反射、松开烫手馒头反射等能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文字、图片或视频等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观察、想象、归纳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3)认同神经调节结构基础的唯物观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观。
(三)重难点及确定的依据
1、重点:
(1)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反射的概念
(3)反射弧的结构
2、难点:
(1)“膝跳反射”实验
(2)反射的概念
(3)反射弧的结构
3、确立的依据: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判断一种反应是否为反射需要借助概念,概念理解不透,就无法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膝跳反射实验成功与否关联反射和反射弧的理解。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学生理解神经结构有一定的难度,借助媒体辅助,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或能突破,故确立上述重难点。
二、说学情
以《三峡学典高效课堂作业》为依托,各个学校都在积极开展各学科的高效课堂模式探索,虽然各校模式各有特色,但大同小异。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高效课堂模式即课堂程序比较熟悉,能够按部就班在老师的引导下跟着课堂程序走。同时,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些认知与经验、方法与能力和心理水平,如:人体几大系统的生理结构特征、人体感觉器官及神经系统组成、已有的与活动调节的生活现象和经验;基本实验和探究能力;好学、兴趣易激发等。
但是七年级学生还缺乏足够的生物学知识作依托,在抽象问题的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实验往往也只看到了实验现象而疏于思考实验实质,因而本节课对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挑战。
三、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作为章重点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难度在于如何将抽象的内容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使科学概念变得易学易懂。针对教材中涉及的概念较多,知识较专业的背景,本节课以高效课堂模式:学习“目标”→自主预习→小组合作→展示点评→测评反馈为设计主线,为学生创造动脑分析、交流表达的机会,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利用反射弧结构培养学生唯物观,通过神经调节适应环境培养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观。具体过程如下:
利用学生熟悉的《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引入新课,结合《高效课堂作业》先独立完成自主预习,然后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体验后,各小组展示对不同问题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或补充或点评进行再巩固,教师适当强调部分内容。最后通过习题测评反馈,查缺补漏。
教师课前准备:自制PPT课件,收集《猫和老鼠》动画片、反射弧Flash动画、酸梅若干
2、说学法
利用《高效课堂作业》中方法上的指导作用,学生通过观看动画片视频资料领悟、自主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感受、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听取别的小组的展示或点评等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学习,有动有静,有观有听,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在轻松中完成学习任务。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观看动画片《猫和老鼠》,从学生和小动物的反应引入。
(二)引导学习下列“目标”:明确本节课的目标。
1.通过举例分析和交流能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通过分析膝跳反射、松开烫手馒头反射等能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三)学生自主预习。结合《高效课堂作业》P50的“预习感知”或白板上展示的下列内容。将重点内容和关键词在教材中勾画出来或在教材中作适当的记录。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
3.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完成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
4.反射弧的组成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四)小组合作:
讨论、交流白板上展示的下列问题,先完成1、2题的讨论,再完成第3题的实验及“讨论”。记录部分交流结果在《高效课堂作业》P50页的“合作探究”1-3题的相应位置上。
1.什么是反射?举1-2个实例说明。
2.分析“松开烫手馒头的反射弧的示意图”,讨论:
(1)什么是反射弧? (2)反射弧由哪几部分组成? (3)简述从接触烫馒头到松手的传导过程。 (4)松手这种反应是生来就有的,还是生活中逐渐获得的? (5)在这个反射中会先松手再感觉到烫,这是为什么?
3.“膝跳反射”实验的方法步骤是怎样的?试着完成该反射及有关“讨论”。
(五)展示点评:
围绕“膝跳反射实验、反射、反射弧”三个内容开展“展示点评”学习,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问题,各小组展示合作学习结果,其它小组或补充或点评。教师点评强调。
(六)测评反馈:
利用《高效课堂作业》P51的“当堂演练”及教材P105“练习”进行,用白板展示结果。
最后盘点小组风采,以食品“酸梅”奖励,思考“吃梅止渴”、“望梅止渴”、“谈梅止渴”的区别,为下一节课设下悬念。
五、说预期效果
本节课通过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目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点评学习等环节,结合膝跳反射实验,媒体资源展示的动画片视频和FLASH动画资料,以及对病例分析,教师适时点拨,能较好的达成各个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特别的作业》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主题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以“爱护”为主题,教育学生要爱护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懂得怎样与自然和睦相处,从而培养环保意识。本篇课文通过学生们完 成 老师布置的别开生面的作业:找春天,了解了小丽的“特别的作业”——自己亲手画的一幅玉兰花画,告诉大家这样一个道理:任何花草树木都是有生命的,我们应当尊重他们的生命,做自觉爱护花草树木的人。通过本篇课文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纪小,活泼好动,原有知识水平较低,容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吸引,但他们同时又具备了想象力丰富,对所有事物都充满好奇,总想问个为什么的求知欲望,因此,我根据学生的特点,拟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三、教学目标:
(一)1、知识与能力: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为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知道“爱护”的含义。。
3、情感与价值观:增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爱护”的含义。
难点:培养学生以团结协作精神为主的学习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
本篇课文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孩子们能在课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与大自然做朋友。进而感悟春天的美、语言文字的美、人性的美。
五、学法指导:
1、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理解本课的主题——爱护花草树木,
2、围绕谁的作业最好这一中心问题展开讨论,明白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道理,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
六、媒体运用: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进行演示,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不脱离文本。
七、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活,目标定向。
在教学本课时,正值春季,校园中到处桃花开放,柳树发芽,一片春意昂然,因此,在上《特别的作业》一课前,我带领孩子们举行了一次到校园中找春天的活动。让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首先感受到春天的美,孩子们在观察的过程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我在活动之前对学生提出要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笔记:把自己收集到的春天的信息带到课堂中,在这一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现实世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愿望,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与此同时,本环节的设计为下面教学环节做了铺垫。
(二)、促进想象,感悟语言。
当学生们回到课堂之中,把自己收集到的并进行汇报交流。我在学生说的过程中适当板书;同时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使学生在交流中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三)、交流体验,探究感受。
当孩子们热火朝天地介绍自己的资料时,我适时地出示多媒体,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景色。并告诉学生这些图片的:是课文中小丽的同学搜集到的,然后问学生 “谁来帮他们向大家介绍介绍。”学生利用文本汇报读文:此时出示多媒体(“有的……有的……有的……”这种句式。)并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把同学们收集到的信息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美景,同时也不脱离文本。接下来我又出示实物:桃枝和柳条。并告诉学生这是刚刚老师收集到的春天的信息。孩子们此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此时引导学生交流:你认为谁找到的春天更好?让同学们再次进行组内交流,并阐述小组的看法。这一教学过程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用充满活力的情感来伴随他们的认识过程,在互动中焕发他们的创造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培育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水到渠成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我没有生硬的提问,也没有说教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而是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相互对比,反复推敲最终发现问题,最终明确“最好的”作业是以不破坏环境为前提,保护花草树木为目的特别的作业。
(四)、引伸感悟,环保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我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恰当地在这样的“对话”场景中,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渗透,让学生从各种束缚中超越出来,在感悟中体会到要爱护花草树木,与大自然做朋友,体会人性的美。在这一环节中,我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就是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活动,用自己的行动来感染学生。
(五)、创设情景,指导行为
在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方式也可以把春天带到课堂上来。学生再次汇报时就会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照下来,唱出来等等。
(六)、情感升华,总结全文
在教学的最后我与学生共同总结,一同参与,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真正地理解“最好”的作业这一问题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当老师出示实物:“柳条和桃枝”时,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结构的局限,有部分学生始 终认为 老师收集到的作业是最好的,根据这一问题,要进行多次的对话交流及讲解,才使全班学生都彻底明白“最好的作业”的真正含义。不过,正因为是反复的讨论交流才得出的结论,所以如果运用得恰到好处的话,此环节有会成为本课教学的一大亮点。
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拉萨古城。接下来我将从教材解读、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兼容教法、学法以及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五个步骤展开。
一.教材解读
《拉萨古城》是五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延伸开来的选读文章。第一单元主要向我们展示了中国西部地区的美丽风光,感受着西部的异域风情。老舍笔下的《草原》让我们欣赏到了草原的辽阔美丽,同时也感受着汉族人民和蒙古族人民的深深情谊。《丝绸之路》则从历史的角度向我们展示着这条千年文明之路,感受到了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白杨》则利用借物喻人的写法,赞美了祖国新疆工作者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美好愿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同样是在赞美西部工作者投身西部,开发西部,为促进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忘我工作。这个单元以西部风情为切入点,编者试图延伸开来,让我们感受着西部的文化。
《拉萨古城》作为第一单元的延续,它同样向我们展示着拉萨的神秘。作者围绕拉萨的藏族民居、经幡、大昭寺、八廓街四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神秘、神圣、幸福之地拉萨。文章语言优美,比喻、排比的巧妙运用,将神秘的拉萨真真实实地展露在我们面前,语言简朴却不失神秘,拉近了学生和拉萨的距离。这么美的语言,值得我们细细地品读,我想,这正是编者安排这篇文章的重要原因。
二.教学目标
这是一篇选读课文,针对文本的特点,我针对城关区五年级学生制定了以下这个教学目标:
1. 会读:经幡、鹤立鸡群等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拉萨的神秘、神圣与幸福。
3. 学会抓住事物特点,掌握文章布局、内容安排上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拉萨的神秘、神圣与幸福,教学难点是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对于这样一篇选读课文,我试着让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小组间合作学习、生生间合作探究,来感受拉萨古城的风土人情,掌握描写的方法。因此我设计 的教学流程,来突破重难点,最终达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课前交流,图片激趣
1. 交流课前搜索到的关于拉萨的相关资料。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自主搜索知识的能力,课上一赛一赛的形式交流课前准备,给同学们一个展示的机会,也让大家对拉萨有所了解,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2.图片出示,教师补充
图片出示布达拉宫以及拉萨相关的一些风土人情的图片,于此同时配上一张地图,平湖的位置和拉萨的位置,让学生对拉萨的地理位置有所了解。
(拉萨对于学生而言是神秘的,图片展示拉萨美丽的风光,让学生对文本产生浓浓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文章主要写了哪些方面。
2.交流预习情况
字词教学:短皱布、经幡、鹤立鸡群等词语,这些难认读的词语在字词教学环节通过指名读、学生正音、教师正音、齐读来完成。而短皱帘、鎏金、胜利宝幢等词语则随文学习。
3.生生间解疑
(这个文本比较特殊,拉萨许多文化文明都不甚了解,因此,课前预习让学生对于不了解的知识点有所掌握,也为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奠定基础。教师相机出示短皱帘、经幡等图片)
4. 交流核心问题:课文写了拉萨古城的哪些方面。
藏族民居、经幡、大昭寺、八廓街四个方面。
三 .品读课文,感受拉萨的魅力
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后,我提出本课的一个核心问题: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拉萨的魅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品词析句,感受拉萨的魅力。
1. 自由朗读,找出关键句,圈出关键词,并写下感悟。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高段学生应该要学会自主阅读,并留下思考过的痕迹,做到眼到、心到、笔到)
2.小组探究,交流感悟
刚刚自主阅读后留下了思考的痕迹,那么接下来小组交流探究。这里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方面交流,也可以四个面都交流到。这里我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让交流更有成效,学生也可以及时补充知识点,同时也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发现新的点。
3.小组交流
交流是以小组为单位,成员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及时补充。老师相机提出问题。(对于选读课文,老师要做到让学生自主探究。这也是新课标指出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围绕学为中心的生本观。)
(1)学生说到藏族民族,则让学生读一读作者对民居的描写,试着想象一下画面,说说看民居可能还有哪些独特的风格。
(2)说到经幡时,我们抓住文章的比喻句:像一支正要起航的漂亮而庞大的舰队,布达拉宫则是无与伦比的旗舰。抓住本体和喻体,感受作者在修辞手法上的生动形象,体会藏族人民的的美好愿景。
学习经幡时,我选择让学生勾连我们这边的祈愿形式,让拉萨古城的神秘更深入人心。
(3)大昭寺的部分,相机出示大昭寺的图片,感受佛教殿堂的神秘与神圣,壮观与圣洁。这些都是为了体会拉萨的魅力服务的。
我将本课的重点知识放在了第四自然段八廓街的学习上。我将通过对比学习的方式来学习第四段。第四段和前面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有所不同。请同学们对比着阅读,找到不同点。
A. 自由朗读,发现语言的秘密
B. 品词析句,交流感悟
环绕着大昭寺的八廓街,像合拢的双臂捧托着大昭寺。这个比喻句,写出了八廓街与大昭寺的关系。
C抓住关键句,体会作者在布局上的特点
我们藏民大多数虔诚的信徒, 同时也是热爱生活的人。这句话在整个自然段中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找到这个句子,顺势引出西藏人民热爱生活的表现。
D发现对比。
作者在写法上的另一奇妙点,那就是对比的写,将街上的热闹与大昭寺里的庄严肃穆对比着写。人们的诵经声和讨价还价的嘈杂声混在一起……这些对比着写,一边是这样,另一边又是那样的,两者截然不同却又搭配的恰到好处,向我们展示着这座城市的宁静与喧哗,虚无与真实,佛教与尘世。
(在重点部分的学生上,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的探究,发现语言的秘密,做到从教内容向叫语文转变。言意兼得,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在描写景事物上的不同方法。)
四.默读课文,建构全文。
1. 默读全文,发现作者在内容编排上的特点。
2. 交流
发现在这篇文章上,作者先写走进拉萨古城,引入眼帘的是藏族民居,再是经幡,接着是大昭寺,最后才是八廓街,他是按照游记的形式,依照地点转换顺序来写。
另一个文字的秘密学生不易发现,这也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难点。然,我们可以搭建一个梯子,出示句子:这一切使圣地拉萨……神秘之地,神圣之地,幸福之地。发现作者内容编排先后顺序,正是他表达情感的需要。拉萨人感到幸福,正是因为那里的人们有着信仰,代表着人民的心愿。
五.小练笔
发现了这片文章在内容布局上的秘密,作者抓住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写出拉萨的魅力之处。请同学们也根据自己熟悉的一个事物,抓住其特点,有顺序地写一写。
交流并修改练笔
五.教学理念
给学生一个点:拉萨的魅力,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将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上我有详有略,内容的学习略学,而文章的布局、写法上重点学习,实现从教内容到教学法、写法上。最后,小练笔,实现教学的迁移。
六.板书设计
拉萨古城 魅力之都
藏族民居
经幡 比喻句
大昭寺
八廓街 过渡句、对比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小鸟和牵牛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选学课文,这是一篇童话,主要讲述了小鸟和它的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表达了邻居、朋友之间的关爱,让学生们懂得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变得很快乐。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中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以及结合这篇文章自身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知识与技能:
准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读准“蒙蒙亮”、“蔓儿”、“缠在”等难读的字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凤仙花、小草、牵牛花植物的生长特点,感悟凤仙花、小草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用“蔓儿”、“缠”、“榆树”等词语说说牵牛花是怎样帮助小鸟的,体会牵牛花乐于助人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们感受到邻居、朋友之间的关爱、懂得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变得很快乐
三、说教学重难点
1、了解牵牛花能陪生病的小鸟的原因
2、体会牵牛花、小草及凤仙花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精神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这是一篇很感人的童话故事,所以我把朗读作为本文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
这又是一篇看似浅显,实则耐人寻味的童话故事,所以我把教师精巧设问、层层深入与学生的积极质疑、主动探究紧密结合起来,作为本文的又一教学手段。
这是一篇很表达友爱的文章,所以,我尝试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道德反思,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操,在最后一个环节请学生自己续写故事,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
(二)学法
在学法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自读感悟法”、“小组合作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兴趣
1、课件出示小鸟以及牵牛花的图片,请同学们认识新朋友,并伸出小手与老师一块儿书写新朋友的名字“小鸟”、“牵牛花”。
2、猜想:小鸟与牵牛花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本节课,就一块儿学习这个童话。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且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2、出示难读的词语:蔓儿、缠、蒙蒙亮、喇叭、嗒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加强学生的记忆,如齐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等。
(三)再读课文,感悟赏析
1、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他们会一起玩儿什么?怎么玩?
2、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小朋友们生过病吗?生病时你的感受是什么?
这两点的设计意图是:先让学生想象小鸟没生病之前与朋友愉快的生活,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展开想象,畅谈自己生病时的感受和想法,由此迁移到小鸟的`感受,为指导朗读奠定了情感基础。
3、角色扮演:请三个学生分别扮演小鸟、凤仙花和小草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读完后现场采访凤仙花和小草:为什么你们不能去陪小鸟呢?现在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这一点的设计意图是:采访凤仙花和小草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凤仙花和小草不是不愿意帮助小鸟,而是它们也无能为力,它们同样也很发愁。
4、小组合作读剩下的课文,并且讨论:为什么牵牛花能帮助小鸟?
引导学生重复做牵牛花向上绕的动作,并采访学生“为什么这么累了还要往上爬”?
这一点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学着牵牛花做动作、让学生想象牵牛花的辛苦,感知牵牛花的精神,这样他们的朗读才会有真情实感,才能真正体会到蕴藏在文字背后的牵牛花精神。
5、全班分成五大组,分别扮演读者、小鸟、凤仙花、小草、牵牛花,合作朗读课文,读完后请各个角色分别说说各自的感受。
这一点的设计意图是:学完整篇课文后,再让学生体验角色,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
(四)巩固拓展,展示提升
小组合作续写故事:小鸟和它的朋友们之间以后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这一点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让学生自编故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五)归纳总结
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赞颂友情的名言:
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太阳。——古罗马西塞罗
【说课稿】相关文章:
政治说课稿财产留给谁说课稿01-18
《江南》说课稿10-11
体育说课稿08-22
《狼》说课稿09-14
比长短说课稿10-07
《秋思》说课稿09-26
《日记》说课稿10-01
《推敲》说课稿01-09
掌声说课稿01-13
《穷人》说课稿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