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大全[3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篇一: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拔萝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初步经历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
4.培养合作探究、交流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中提供小白兔和小黑兔拔萝卜的情境,目的是从中引出“一共拔了多少根萝卜?”和“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多少根萝卜?”这两个加减法数学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尝试列式计算,并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探索交流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同的计算方法,充分体现出算法多样化和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材将加减法合起来安排,用“主题图”的形式引导学生提出加减法的问题,使学生学习数学更加接近于实际。另外,教材在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过程中,初步引出了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这是一种重要而又易被学生接受的计算方法,它是学生学习笔算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多位数笔算加减法的基础,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中理解并接受这种方法,体现了一定的算法优化思想。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都已具备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基础知识,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已从家长那里获得了一些用竖式计算的知识储备;而根据情境图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我们从使用新课程一开始就给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学生已普遍具备这个能力。但一少部分学生爱讲不爱听,还有些学生愿做不愿表达,更有甚者,愿听老师的,而不愿听同伴的发言。所以,学生能否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算法,能否虚心、耐心地倾听、思考他人的算法是我们这个班在课堂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课堂实录
(一)借助情境,设疑激趣
师:秋天到了,山坡上的萝卜丰收了。这一天,兔妈妈带着她的两个孩子一块儿上山拔萝卜。(板书课题:拔萝卜)为了调动兄妹两人的积极性,兔妈妈提议:让小白兔和小黑兔比赛,看谁拔的萝卜多,就奖给谁小书包。两只小兔听了,乐得都蹦起来。他们用力地拔呀拔呀,累得满头大汗都不肯歇,终于和妈妈一起把萝卜拔完了。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他们的比赛结果吗?猜一猜,谁会赢?
(当教师讲完童话故事,提出让学生猜猜谁可能会赢时,学生的情绪一下子由静静地倾听变为争先恐后地猜测,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继而产生强烈想知道比赛结果的愿望,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拔萝卜挂图。猜对的学生表现出兴奋的样子。)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小白兔拔了23根萝卜,小黑兔拔了36根萝卜;小白兔拔的少,小黑兔拔得多。
生2:我知道小白兔比小黑兔拔得少,小黑兔比小白兔拔得多。
生3:小黑兔拔得比小白兔多一些,小白兔比小黑兔拔得少一些。(该生把前面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此,教师给予了肯定和表扬。)
师:同学们真聪明,从图中一下子知道了这么多知识。那么,根据小白兔和小黑兔拔的萝卜的个数,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们争先恐后,都想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1:小白兔和小黑免一共拔了多少根萝卜?
生2: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多少根萝卜?
生3:小黑兔比小白兔多拔多少根萝卜?
生4:小白兔再拔几根萝卜,就和小黑兔同样多了?
(教师把这四个问题板书到黑板上,问:谁还有问题?)
生5:小黑兔再给小白兔几根萝卜,他俩就同样多了?
师:这个问题不简单,你为什么会这样想?
生5:因为白兔妹妹力气小,拔得少,所以哥哥想把他的送给妹妹一些。这样,两人不就都可以得到书包了吗?(该生不仅积极动脑想问题,而且有一颗爱心。教师很是激动,马上奖给他一颗黄色的智慧星和一颗红色的友爱星,对他的思想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并指出这个问题很不简单,目前你们还没有能力解决,如果谁有兴趣,下课后老师和你们一块探讨。)
(三)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真能干,提出这么多数学问题。你们想自己解决问题吗?
生:想。
师:在这些问题中,你们最想解决哪个问题呢?(大多数学生提出先解决“一共拔了多少根萝卜?”这个问题。这一段的设计主要是尊重学生,让学生参与决策,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要解答这个问题,怎样列式计算呢?
生:36+23=59(根)。(一部分学生直接说出计算结果。)
师:算出得数的同学,现在用小棒或计数器验证一下自己的计算结果,其他同学探究36+23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学生汇报。)
生1:我是心算的,个位上6+3是9,十位上3+2是5,合起来是59。
生2:我是这样想的,6+3=9,30+20=50,50+9=59。
生3:36+3=39,39+20=59。
生4:我是把23分成20和3,36+20=56,56+3=59。
生5:我是用竖式计算的。(师板书“竖式”。)
师:你们谁会用竖式计算呢?你们是怎么知道这种算法的?用竖式计算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算法。
(教师指名生5在黑板上边板书竖式,边说计算过程。)
生5:写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先写36,再在36下面写上23,并把加号写在23前面,写完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再算6加3等于9,9要写在横线下面的个位上,十位上3加2等于5,5写在横线下的十位上,5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是59。
师:为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呢?
生5:因为6和3都表示几个一,2和3在十位上,都表示几个十,所以要对齐。
师:用竖式计算是在我们用口算感到困难后,可以选择的一种较好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两点:(1)相同数位对齐,计算的结果要像排队一样,横线上的两个加数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千万别站错队哟;(2)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算完后,再算十位上的数。加号要写在第二个加数前面。
师:同学们一下子想了这么多算法,说明大家都动了脑筋,老师也为你们感到自豪。那么,在有了自己的算法,并且听了别人的算法后,你现在比一比,然后再想一想,哪种方法适合你自己,最后把你喜欢的算法告诉你的同桌。
师:以上几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指名班上交流。)
生1:我喜欢用竖式计算,因为它算起来比较简便,不容易出错。(许多学生都喜欢用这种算法,大约有一半多。)
生2:我喜欢用口算,因为这种算法快。(这一少部分学生都是平时计算能力强,计算快的。)
(评析 在这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一改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是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亲自经历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探索计算36+23的方法,发展思维能力。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注意算法的优化,使学生在比较中选择较为简便快捷的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剩下的2,3,4题,四人一小组,你们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共同去解决。
(学生四人一组选择讨论解决问题,气氛热烈,但个别组组员讨论不怎么积极,教师帮助引导他们。)
(小组汇报。)
组1:我们组共探索了三种算法。第一种是:先算36-20=16,再算16-3=13;第二种是:先算30-20=10,再算6-3=3,10+3=13;第三种是用竖式计算:先写36,再在36下面对齐写23,在23前面写上“-”,然后画一长横线,在横线下面对齐写得数,个位上6减3得3,十位上3减2得1,合在一起就是13。
师:其他组还有别的算法吗?
组2:我们还有一种算法,就是先算36-3=33,再算33-20=13。
师:现在大家想一想,在这么多算法中,你将选择哪一种,为什么?(同桌两个小伙伴悄悄地说。)
(评析 在让学生探索出加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很容易由加法类推到减法,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力。)
(四)巩固应用
1.师:这节课在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中,大家积极动脑,发现了这么多计算方法。下面自己选择一种方法来计算下面各题。
54+2378-5422+3698-52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体验自己的方法是否快捷简便,从而在反思中再一次确定适合自己的算法。)
2.森林医生(出示29页第4题)。
师:看到大家表现这么出色,啄木鸟医生想请同学们帮这四棵生病的小树把病治好。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29页,找到第4题,我们一起比一比,谁的医术最高明,能把这四棵小树治好。
(学生独立做题,四人板演,最后讲评,评出“最佳医生”。)
(五)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觉得开心吗?哪些地方你们学得很愉快?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进行回顾与评价,学会反思。)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我本着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的理念,尽量给学生创造参与各种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去主动探究不同的计算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检验,我觉得本节课在以下三个方面较为成功。
1.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不论是猜一猜,提问题,还是自己探求算法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些数学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体验的时间和空间。首先,通过“拔萝卜”这个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机会,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其次,在学生经历探索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能积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引导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前提下,比一比、学一学、想一想,在实践反思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并注意算法的优化。
《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所以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交流各自算法的机会,鼓励和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为不同的.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供有效途径;但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低,在学生提出多种算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推荐一种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普遍适用、易于接受的方法,即:算法优化。我想:好的方法应该让大家分享。
同时,在教学中也自感有些地方不尽如意,需要改进。
1.要加强训练生与生之间的评价。整节课中多是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赞赏,学生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做出评价时不那么积极。
2.我们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小组间的学习合作差异性较大。在教学中,我发现由于学生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场地小而人多,难以搭配得十分均匀,因而组与组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有的组讨论热烈,个个发言积极;而有的组只有小组长一人说,其他人只当听众。教师在参与学生的讨论中,只能指导一两个小组,所以组织教学难度相对较大。这是我今后教学中还需进一步探讨研究的问题
案例点评
这节课设计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充分体现了课改精神。一开课,教师就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温馨有趣、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带领学生在分享兔妈妈一家采摘丰收果实的同时,发现数学问题,研究数学问题,使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以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一味地说教,而是让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储备,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的同时,教师适时地用不同颜色的智慧星和友爱星等形式对学生的出色表现予以评价,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够主动、有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编者点评
1.大班额下如何组织好小组合作、如何用评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本节课值得研究的地方。如何让每个小组成员有事做,有话说,适时用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来促进他们的主动性也是本节课要改进的地方。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提倡学生在参与中、反思中成长。
2.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方式方法的探索过程,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是否能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如玩卡片等活动来探索加与减的方法,可能会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兴趣感与亲近感。
3.课尾的总结采取常规性的方式,概括本节的知识,但学生各方面的提升,不是光靠总结就可以完成的。应根据课的内容加以拓展,在身边寻找带有数学加、减的生活实例,拓展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与应用,使整个课堂产生“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篇二:一年级数学教案——拔萝卜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发法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尝试自己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并掌握计算发法。
2、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讲述小兔拔萝卜的故事
2、出示主题图:板书课题拔萝卜
二、分析情景,提出问题
1、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萝卜?
小黑兔比小白兔多拔几个?
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几个?
如何列式计算?
三、探索算法
1、提问:36+23=?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2、小组内交流算法:
方法一:摆小棒计算
方法二: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
方法三:先算30+20=506+3=950+9=59
方法四:先算36+20=56再算56+3=59
方法五:先算23+6=29再算29+30=59
方法六:列竖式计算
3、、竖式计算:
36
+23
59
说说在进行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给小伙伴们提个醒
小结算法: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4、口算或竖式计算:43+25
四、试一试。
1、36-23=?你能自己算出来吗?试试看
2、交流方法
五、练一练,巩固竖式计算方法
独立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六、小结;
今天,大家通过自己思考并和同伴交流,知道了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多种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系列“春游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初步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的独立、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尊老爱幼,关爱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学会解决旅游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时,学生能选择较合理的策略。感悟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活动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出春游的课题
1、诗歌欣赏:《春天来了》,这是一首学生在语文考试中自己创作的诗。这么优美的诗,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在这美好的春天里,同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引出“春游”的课题。 2、你喜欢旅游吗?在旅游中要注意什么?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感受旅游的快乐,但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问题,要同学们一起解决。让我们出发吧!
二、合作探究春游中的数学问题
1、选择合适的租车方案
(1)出示租车信息:一共有40人参加春游活动,有两种型号的车可供选择,大车租金每辆160元,限坐乘客18人,小车租金每辆120元,限坐乘客12人。请你算算怎样租车最省钱?
(2)先让学生估估、猜猜。与小组同学讨论后把租车方案填在课本上。
(3)租车方案怎样租车最省钱?
(4)汇报结果后总结方法:最省钱的策略是,车的座位如果不能坐满,空位必须尽可能少一些。因此,租1辆大车和2辆小车的方案最合适。
2、快餐店用餐
师:到达目的地,同学们玩得真开心,转眼到了吃中饭的时间了。导游把大家带到一家快餐店用餐,这里的食品真丰富,有凉菜、热菜、主食、饮料等。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你最喜欢的食品。
(1)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再把自己的.选择填在课本的表格里,算出你的午餐一共花了多少钱?(提醒学生别浪费。) (2)汇报结果,看看大家都选了哪些营养又美味的食品。
3、买纪念品回家
师:在快乐的游玩中时间过得真快,到了该返回的时间了。导游把大家带到一家纪念品商店,让同学们买些纪念品带回家。
(1)与小组同学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淘气遇到的问题怎么解决?为什么先给爷爷买拐杖?
(2)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问题。并提两个不同的数学问题,再解答出来。
(3)如果你有20元钱,你准备带什么纪念品回家?说说理由。
三、写数学日记
师:同学们,愉快的一天结束了,你一定玩得非常开心吧?而且用你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你是最棒的!你是不是希望把你的快乐与大家一起分享呢?那就请你把它记下来吧。你这一天是怎么过的,在游玩的过程中解决了哪些数学问题?有什么感受?请按下面的格式写一篇数学日记。
XXXXX年XXX月XXXX日星期( )天气: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延伸:清明节到了,如果学校要带六年级的同学们去茅家岭烈士陵园扫墓,你能不能设计一个旅游计划?(填在课本第38页),下节课在班上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请你试试吧。
板书设计:
旅游中的数学——春游
1、租车2、用餐3、买纪念品4、写数学日记 5、设计扫墓计划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意义。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页。
教具、学具准备:衣服、鞋子、篮子、书及作业本、瓶子、小熊。
教学设计
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每6人一组,围成半圆形坐好,并在中间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各种杂物(衣服、鞋子、篮子、书、瓶子、小熊各若干件)。
师:同学们,在我们这间教室堆放了好多东西,你们瞧都有哪些东西?
生1:有小熊、书、衣服。
生2:还有鞋子、篮子、瓶子。
师:这些东西这样放在教室里,好不好?为什么?
生1:不好,这些东西放得乱七八糟的。
生2:把鞋子、饮料瓶、衣服放在一起不卫生。
师:你能给老师一个好的建议吗?
生1:应该把东西整理好。
生2:把衣服放一起,瓶子放一起,鞋子放一起
师指出:今天我们一起来当个小管家,把这些东西收拾、整理、分类摆放好。
板书:小管家
学生读课题。
师:你知道什么叫小管家吗?
生:小管家就是把东西一样一样地放好。
师:老师今天想看哪位小朋友最能干,能评上最佳小管家的称号。
新授
1.整理教室(复习单一分类)。
师:同学们,这么多东西要收拾,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大家一起来分工合作好不好?(渗透团体精神)
请你们讨论一下我们6个学习小组怎么分工才好?
生1:我们组收拾小熊。
生2:我们组收拾篮子。
生3:我们组收拾瓶子。
(每组选择收拾一种物品)
师:我们全班一哄而上来收拾东西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生:会挤来挤去,不安全。
师:我们怎么样才能避免这种现象呢?(渗透谦让精神及有序的思考方法)
生:一组一组的来。
师让学生有序地上来捡走本组选中的物品。
师:现在和刚才比,你们觉得有什么不同?你喜欢什么样的教室?
生1:这样收拾干净后,漂亮了许多。
生2:我想拿语文书时就不用翻来翻去,一下子就能找到了。
(让学生感受到分类的好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整理桌面的物品(不同标准分类)。
师:一大堆杂物经过大家的努力,已经分类放在了每组的桌面上了。想想,这样算收拾好了吗?
生:这样还不算,因为桌面上的东西太乱了。
师:你们能把它们收拾得更整齐、更合理吗?
学生操作后,学习小组汇报。
师:你们小组是怎么收拾的?
生1:我们把蓝色小熊放一排,白色的放一排(即按颜色分)
生2:我们小组把塑料篮子放一起,铁篮子放一起。(按质地分)
生3:我们把大的瓶子放一起,小的瓶子放一起。(按大小分)
生4:我们把书放一起,作业本放一起。
生5:我们把皮鞋放在第一层,球鞋放在第二层,拖鞋放在第三层。
生6:我们是把衬衣放在第一层,裤子放在第二层,裙子放在第三层。
师:第5组和第6组这样放衣服、鞋子有什么用处?
生1:想穿什么就去哪一层拿,比较好找。
生2:比较整齐好看。
师:同学们桌面上的东西经过这样一整理,既美观又便于我们找东西,真好。对刚才同学们的整理,你们还有什么意见?
生1:我觉得小熊那组分得最好,很整齐、漂亮。
生2:我觉得第6组分得不好,他们没把衣服叠好就放在了架子上,太乱了。
师:第6小组接受这个建议吗?
老师想请一位能干的同学帮助他们,谁来?
生3:我觉得第3组的一个瓶子放错了,它应该放在下面小瓶子的那堆!
生4:我不同意他的意见,这个瓶子比上面大瓶子要小,应该放在小的那边!(注:这个瓶子不大不小)
师:你们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学生课后讨论)
生5:老师,我们已经把衣服叠好了。
师:第6组的小朋友们已经把衣服叠好,真能干!你们看看现在怎样?
生1:漂亮多了。
生2:叠好后衣服不会皱了。
师:请大家想一想,你们手中的东西,除了像现在这样分,还能怎么分?
学生操作,老师指导。
学生在小组间观摩、交流中得到了启发,然后重新进行分类,又得出了几种分法。
生1(第1组):这次我们把小熊按大小来分。大的放在上面,小的放在下面。有一个特大的没地方放了。
师:你们讨论一下这特大号熊放哪儿才更整齐、更好看?
生2(第2组):我们的篮子是按颜色分。
每一组学生重新汇报后,学生互评哪一组好,好在哪里。
活动
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想想:你们组的人可以怎么分?
学生活动,老师指导。
学生汇报情况:
第1学习小组:我们组是按男女分的,女同学站一边,男同学站一边。
师:还有哪一组也是这样分的?(4、6组也是按男女分)
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分吗?
生1:见过,男厕所、女厕所就是按男女分的。
生2:男的不能进女厕所,女的不能进男厕所。
第2学习小组:我们组按是不是少先队员来分,这一边的是带红领巾的少先队员,这一边的是还没有入队的小朋友。
师:还没入队的小朋友要多努力,争取下一次光荣地加入少先队,好吗?
第3学习小组:我们是按衣服的颜色分。
师:这样分有什么用呢?(渗透分类的好处)
生:(略)
小结
师: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平
时,你们在什么地方看过、接触过分类?
生1:有人说普通话、有人说英语、有人说法语
生2:有哈巴狗、有猎狗
生3:有白种人、黄种人、黑人。
生4:有卖玩具的商店、有卖衣服的商店、有卖学习用具的商店。
师:这样的分商店有什么好处?
生:比较方便,想买铅笔就去学生用品商店。
布置课外活动
请同学们利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书包、书柜、衣柜整理好。
教学设计说明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学生分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儿童能够自己提出分类依据。本节课重点是观察儿童能否独立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教师提出分类依据。依照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认知规律,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设计本节课: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教材是外在的,教师只有把教材加工成学生可以感受到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才变得生动有味。因此,我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扩大了取材的范围,增加了学生熟悉的玩具、书本、衣物等,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思考空间。同时向学生展示有着一大堆凌乱物品的场景,使学生自觉产生要收拾、整理的愿望。从而引出课题,渗透分类的好处。
2.以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知识的积累。特别是分类这一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因此,我在进行教学时,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而是创设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通过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以评选最佳小管家作为奖励机制。先让学生共同把教室的杂物按品种进行分类。每组选取一样后,让每组学生把小组内的物品按照一定的标准,再一次地进行分类整理,尽量让物品摆放得有序、整齐和美观。同时鼓励学生选取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和尝试。通过这样,不断把分类过程进行细化,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感受到不同标准的分类有着不同的意义和用途。在这样的设计中,没有教师生硬的讲解与演示,而是让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在组与组之间观摩学习,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和掌握知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力图体现分类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我们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善于在教学中挖掘各种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希望学生学习完后,能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有意识的在整节课中去渗透分类的意义,并适当地布置任务让学生收拾自己的学习、生活用具。以评选最佳小管家正面向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达到我的教育目的。
总而言之,本节课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精心设计。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学生不光学到了知识,其动手能力、交流合作技巧也势必得到发展。
专家评析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从本节课教师设计的几个活动来看,均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一开始,教师就把玩具、书、篮子、衣服、鞋子、饮料瓶等东西零乱地丢在教室中间,让学生亲自体验杂乱无章的生活,既不美观,又不卫生,自然而然产生收拾东西的欲望。有了欲望,教师并不忙于让学生动手,而是让学生思考:全班这么多学生如果都上来,会造成什么后果?学生想像这样做的危险,这样做的混乱,自然产生了讲秩序的念头,体验秩序能使生活有条有理。不显山不露水地渗透了做事要讲秩序,物品要按需要分类的思想。如果我们老师每节课都能把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有意、有机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想水平将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2.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数学学习与其他学习一样,都是一种个体化行为。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认识水平的差异,即使是面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而教育目的不是统一思想,统一要求,而是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理念。如,面对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教师不仅不框学生,反而积极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自己的习惯去分类。
3.注意学生的感性认识。这节课,无论是开课时对分类重要性的渗透,课中对分类方法的学习,还是课外对分类的应用,都注重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注重学生的感受。如课一开始,杂乱的东西让学生感觉难受,经过整理,感觉不仅舒服,更重要的是方便学习、生活。有了这样的体验,教师又通过布置课外活动,整理自己的书包、书柜、衣柜,将课内体验向课外延伸,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逐步形成。
4.注重教材的二次开发。为了加强对分类的体验,教师对原有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把教材中分学具改为分日常用品,把教材分类的课题改为小管家。通过这样修改,学生真真正正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我能看得到、摸得到、想得到。展示了数学较深层次特有的魅力及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