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实用】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露水蘑菇》是一个简短,温馨的故事,讲述了一个非常爱挑食的小兔子通过爸爸恰当的教育,竟然把蘑菇、青菜、萝卜都吃掉了的`故事。故事中兔爸爸的教育方式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教育孩子需要恰当的方法,只要我们动脑寻找,一定能找到适合孩子的方法!
活动目标
1.知道不挑食的孩子身体好。
2.理解故事中的小兔从不爱吃蔬菜到样样蔬菜都爱吃的转变过程。
活动准备
1.请班里一名幼儿戴头饰扮小兔,表演无论谁给他吃菜都摇头的情景。
2.蔬菜若干(萝卜、青菜、蘑菇等)。
3.小兔头饰一只。
4.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给“小兔”吃蔬菜。
一名幼儿扮“小兔”,幼儿给“小兔”吃蔬菜,并说:我给你吃XX。
为什么小兔什么菜都不吃呢?你有办法让小兔喜欢吃蔬菜吗?
(二)欣赏故事。
故事里有一只怎样的小兔?它不爱吃什么?
爸爸想了什么办法让小兔什么都爱吃了?
露水蘑菇是什么?
(三)看挂图欣赏故事。
爸爸让小兔做了哪些事?
做完了事,小兔感到怎么样?
为什么小兔原来不爱吃的菜现在变得真香、真好吃了呢?(帮助幼儿理解劳动后会有饥饿感)
(四)谈话:不挑食的孩子身体好。
你有不爱吃的东西吗?为什么不爱吃?
通过集体讨论,帮助幼儿懂得不挑食才能使身体更棒。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小猴子坐等明天,所以一直盖不成房子;教育幼儿今天的事儿要今天做,不能等明天;
2、学习词“昨天”、“今天”、“明天”,词组。
3、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 让幼儿初步感受时间是流逝,一去不复返的, 感受时间的价值,体会时间的宝贵。
2. 教育幼儿做事情不能拖拉,懂得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
头饰和手偶:小猴、小松鼠、青蛙、大象、刺猬、狗熊、小兔;故事背景;故事图片;故事视频。
活动过程
一、 森林里,大雷了、闪电了。我们知道那是要干嘛了呀?(下雨了)对啊!于是呀!我们的故事也要开始了。教师讲述故事《等明天》第一段;开始到等明天,天晴了我就造一幢大房子!
提问:森林里怎么了?(下雨了)
谁急得在那儿转来转去呀?(小猴子)
最后它上谁家了?(小松鼠)
小松鼠问它为什么不回自己家的时候,小猴子是怎么说的?(我 我正要造呢?等明天,天晴了我就造一幢大房子!)
二、 继续听故事 至 “第二天到等明天吧!”
问:这第二天,果然是一个大晴天,可是这个小猴子在干嘛呀?(睡觉)
小松鼠推推它说了什么?(小猴子,小猴子你的大房子呢?)
小猴子是怎么说的?(我 我困死了,等我睡好了,就来造房子。)可是后来小猴子的房子有没有造好呀?(没有)你是怎么知道的?(恩,今天是来不及了,等明天吧)
三、 听第三段“第三天到最后”
提问:第三天,当小松鼠碰到小猴子的时候,小猴子在干嘛?(在树林里闲逛)
经过小松鼠的提醒后小猴子开始盖房子了吗?(它东转转,西溜溜;一会儿荡秋千,一会儿吃野果。)
结果它有没有盖成房子呀?(没有)它是怎么说的(糟糕!天都要黑了,怎么造房子呀!没办法了等明天吧!)
一个月过去了,大伙都刮着脸蛋羞它,小猴子听了气的要命,决定要造一间大大的房子给它们看。它又是砍树,又是割草,忙的满头大汗。可是,房子造成了吗?(没有)它干什么去了呀?
最后,小猴子的`房子有没有盖成呀?(没有)
得出结论:今天的事情要今天完成。
四、观看录象《等明天》 。
教学反思
首先:在教材方面准备的很充分;但是,整堂课下来,教师讲述的过多,和孩子的互动过少;
其次:整一堂课气氛不够热烈,也许是教师的重点不明确。
最后,以幼儿最喜欢的动画片为教材引起孩子的注意这点很新颖。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水娃娃漫游记》,知道水的不同存在状态。
2、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水娃娃漫游时变化的顺序。
活动准备:
1、冰块、纸杯、笔、纸。
2、材料操作包《水娃娃漫游记》人手一份。
3、童易软件--天气与自然想象一--小水滴旅行记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水娃娃漫游记》
1、教师介绍故事名称(见P.60)。谈论:什么是漫游?
2、安静地听教师朗诵故事(见操作材料包"水娃娃漫游"),边听边想:水娃娃去哪里漫游了,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3、教师轻声重复故事以提示幼儿,注意不打扰已有想法的'幼儿。
二、介绍、谈论
1、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水娃娃去哪里漫游了。
2、比较各自采用的不同的记录方式。
3、将一些片段的记录按照水娃娃漫游的顺序加以排列。
4、谈论:水娃娃的漫游经过哪些地方?水娃娃把自己变成哪几种模样?水娃娃为什么会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模样?
三、水的小游戏
1、瀑布(几个纸杯倒放摞高,把水从顶部倒下,形成"瀑布")。
2、喷泉(在盛满水的纸杯的不同高度戳洞,水从洞里溢出,形成"喷泉")。
3、玩冰块。
4、说说自己在游戏中的有趣发现。
活动延伸:
将以上游戏内容放在区域活动中,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玩,让他们在玩中不断获得新的发现。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饶搞笑味的作品资料,很吸引幼儿。“够月亮”的画面和资料让幼儿充满好奇,产生了游戏的冲动。因此这是一个能够“玩”、能够“游戏”的作品,适宜在大班进行群众教学。
叠高是各年龄段幼儿都喜欢的活动,大班幼儿已积累了一些操作经验,但对叠高中蕴含的“奥秘”却不甚清楚。于是,我们借助文学作品,设计了“够月亮”活动,让大班幼儿在与同伴的共同游戏中探究叠高的“奥秘”,初步体验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引发幼儿用心主动的操作、探究和发现。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动物“吃月亮”的画面中,讨论并发现叠高时持续平衡的方法。
2.与同伴一齐探究叠高的“奥秘”,从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作品的动画片、幼儿建构作品的照片、PPT(人体叠高):叠高用的多种用具、纸制隔板、可移动的“月亮”。
活动过程
一、交代名称,引发好奇
(透过“开门见山”式的问题引出作品,引起幼儿无限的遐想和学习的用心性。)
1.这是什么(月亮)那里有一个关于月亮的'搞笑的故事,一齐看看这个故事的名字——《月亮的味道》。
2.你认为月亮是什么味道的
3.过渡:有一群动物也在想: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它们想去摘月亮,动物们有没有摘到月亮动物们用什么方法摘到月亮的
二、听讲故事,理解作品
(借助重点问题和插问帮忙幼儿理解作品资料,讨论并发现叠高的一些方法,促进幼儿观察潜力、思维潜力等方面的发展。)
1.播放PPT:看看讲讲(讲述中适当进行一些插问)。
(1)大象这么大,海龟这么小,我们一齐帮忙想个好办法,让上面的大象站稳、下面的海龟不受伤,能够怎样做(引导幼儿大胆推测)
(2)此刻谁来帮忙了狮子站在斑马身上,它的头往哪边比较适宜呢为什么这样站比较好
(3)此刻几个动物在摘月亮(7个)你认为猴子会请哪个动物爬上去比较适宜(推进)为什么小老鼠爬上去比较适宜
(4)小老鼠为什么能成功这是朋友们互相合作、努力配合的结果吗
(5)谁能说说动物们是用什么办法站稳、够到月亮的
2.小结:动物们互相配合,慢慢地往上叠,它们都找到了持续平衡的方法。它们不怕失败,最终成功地够到了月亮,尝到了月亮的味道。大家都觉得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很值。
3.过渡:动物们齐心协力用叠高的方法够到了月亮,品尝到了“它们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你们想不想也和朋友一齐“够月亮”
三、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借助操作体验和问题讨论,引导幼儿在共同游戏中探究叠高的“奥秘”,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1.第一次探索。
带给材料:每个桌上有一个可移动的“月亮”。一个塑料筐,筐里有一些小纸板、罐头、积木、木板等。每组材料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1)交代操作要求:
*这些材料像什么呢(动物的腿)这些小纸板能够代替什么(动物的身体)
*有的动物是两条腿的,也有的动物是四条腿的。你们能够选取不同的材料代替动物的腿。
*材料只有4份,而我们有16个人,能够怎样玩游戏呢(4人合作游戏)
(2)幼儿4人一组探索活动。
[观察要点]:怎样的材料适合放在下(上)面怎样放置材料才会稳稳当当的
(3)交流各自用什么办法“够月亮”
2.第二次探索。
带给材料:每个小组增添相同数量的药盒、酸奶罐、圆柱体积木。
(1)交代操作要求:
*这次每个小组增加了材料,你们能够用和动物不一样的方法试试叠高“够月亮”。
*提醒幼儿可移动的“月亮”可移至中间处或最高处。
(2)幼儿4人一组探索活动。
[观察要点]:幼儿是否有意识地挑选材料幼儿是否能分工合作进行叠高叠高时是否细心
(3)交流各自用什么办法“够月亮”。
(重点介绍与众不同的方法,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3.小结激趣。
“够月亮”的办法有很多,这天有的小组成功了,有的小组失败了……以后,我们能够试试各种办法,相信你们肯定能够够到月亮。
延伸活动
1.请幼儿欣赏图片或PPT,引导幼儿看看说说有关人体叠高等画面,进一步感知其中蕴含着的有关叠高——平衡的“奥秘”。
2.在区域活动中,带给叠高用的多种材料,鼓励幼儿与同伴一齐继续玩游戏,并记录游戏的操作状况,分享交流自己的经验。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说一句话,发展幼儿词汇的运用能力。
3、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挂图42号、古诗、小米粒的头饰若干。
活动难点:
1、理解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
2、学会运用辛苦一词。
活动过程:
一、儿歌《大馒头,哪里来》,引出主题。
1、大馒头是从哪里来的?
2、农民伯伯种出来容易吗?
附:
大馒头,哪里来?
大大馒头哪里来?白白面粉做出来。
白白面粉哪里来?黄黄小麦磨出来。
黄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农民伯伯劳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
二、出示挂图,朗诵古诗,解释诗意。
1、指导幼儿朗诵韵律节奏及重读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2、当太阳最热的时候,有一位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里。唉,谁知道我们碗里的饭,都是农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劳动出来的。
3、“锄禾日当午”:“锄”指锄草的动作,“禾”指庄稼,“日当午”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中午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农民在地里松土、锄草。
“汗滴禾下土”:农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农民劳动很辛苦。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盘”指碗,“餐”指粮食,“皆”都的意思。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4、学习词汇“辛苦”,来说一句话。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出示图片)妈妈干家务辛苦等。
5.爸爸、妈妈、农民伯伯这么辛苦,我们应该怎么做呀?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三、游戏:(捡米粒),教育幼儿日常中要爱惜粮食。
附:小小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小小一粒米呀,别把它看不起,农民伯伯早出晚归,忙着种田地,小小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
四、简要评析: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幼儿不知道粮食是从哪里来的,更有一些幼儿不爱惜粮食,用餐时饭粒经常掉得满地都是,为了让幼儿知道:每天吃得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使幼儿萌发热爱农民的`情感。本次活动由儿歌导入,引出主题,然后通过挂图,老师讲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最后通过游戏《捡米粒》教育幼儿日常中要爱惜粮食。达到了预期目的。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不需要逐字逐句地去理解,去解释,但可以借助图画、想象等手段,知道古诗的大概意思。让幼儿找到共鸣,找到切入点。在这一片断中,抓住了诗眼“辛苦”字,通过唤醒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看图想象,转换角色,层层深入,激起幼儿情感的涟漪,品诗中之情,让幼儿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突破了体味诗意的难点。
大班语言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纲要》在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钡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故事中所表达的爱和故事中的语言美。
2、围绕爱,来学习爱的表达
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欣赏故事,并理解故事本身的寓意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相关教材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
师:今天我带来一本书,谁认识这些字?(连起来念:猜猜我有多爱你)
师:谁心里有爱的?有谁爱你吗?(爸爸、妈妈)
师:这是关于谁和谁爱的故事呢?(兔子和兔妈妈)
二、教师讲故事,幼儿欣赏。
1、故事:小兔子该上床睡觉了,可是他紧紧地抓住兔妈妈的'长耳朵不放。
他要妈妈好好听他说“猜猜我有多爱你”。“喔,这我可猜不出来”,兔妈妈说停。
提问:刚才小兔子对妈妈说了一句什么话?
2、故事:小兔子把手臂张开,开得不能在开。“妈妈我爱你有这么多”。
兔妈妈的手臂要长的多,他说“我爱你有这么多”“恩,这真是很多”小兔子想。停
提问:小兔子用了一个什么动作来表示爱的?(把手臂张开,张到无法再张开。)
提问:为什么要张开?(说明心里的爱多)一起来表演:“我爱你有这么多。”
3、你们再猜猜小兔子和妈妈是用什么方法表示爱的?
教师继续讲故事:小兔子把手举了起来“妈妈我爱你一直到我的手指头”。
兔妈妈也把手举了起来说:“我爱你一直到我的手指头”。这可真高,小兔子想我要是有那么长的手臂就好了。
小兔子又想了一个好主意:“妈妈我跳的有多高就有多爱你”他笑着跳上跳下。
兔妈妈也笑着跳了起来:“我跳得有多高,就有多爱你”兔妈妈跳的可真高,耳朵都碰到树枝了。这真是跳得太棒了,小兔子想,我要是能跳得这么高就好了。停
提问:小兔子又用了哪两种方法表示爱妈妈的?(心里有爱要大声说出来)老师来当你们的妈妈,我们来比一比,把脚也踮起来,请小朋友看看妈妈的爱多,还是你的爱多?
(伸高手臂:妈妈我爱你一直到我的手指头)
(跳高:我跳的有多高就有多爱你)
有爱的人愿意表示出来就显的很帅了、很漂亮了。
4、他们说着来到了山脚下,看到了什么?
(小草、小花、山、树、小路等)
小兔子看了这些东西,又想到可以用这些表示对妈妈的爱了,来说说吧?
(心里有爱要说出来,也真不容易呀。)
5、出示图片让孩子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你可以用你所看到的这些来表达心里的爱吗?
(高楼、海水、火车、星星、大型玩具、围巾)
《大班语言“猜猜我有多爱你”教案与反思》摘要:欣赏故事,并理解故事本身的寓意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相关教材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 师:今天我带来一本书,谁认识这些字?(连起来念:猜猜我有多爱你) 师:谁心里有爱的?有谁爱你吗?(爸爸、妈妈) 师:这是...
大班语言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语言表达能力也不断增强。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量词,为此设计了这堂课,使得幼儿更好的学会运用“量词”扩展量词的使用范围。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他们对比赛形式十分感兴趣,而大家所喜欢的电视节目《幸运52》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为了提高幼儿活动积极性,而将此活动设计成《聪明转转转》
活动目标
1、学会正确使用量词;“朵、理、个、只、架、辆”
2、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及思维能力。
3、体验竟赛活动的快乐,增强幼儿集体荣誉感。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熊妈妈胸饰1个,小松鼠、小白免、小山羊、小猴、胸饰与幼儿人数相同。
2、挂图一幅,图片若干。四组各1个蓝子。(内装实物若干)
3、录音机,欢快音乐,录音一段,奖品七件(天线宝蓝)
活动过程
(一)老师以熊大妈身份引出课题。
师:亲爱的观众朋友,你们好,我们又见面了,欢迎收看“聪明转转转”我是熊大妈,今天参加节目的小选手分别是四队,小猴队、小白免队、小山羊队、小松鼠队
(二)以各种不同环节进入活动。
师:我们的比赛规则里答对题目方阵将获得一个皮球,最后以皮球最多的方阵为胜,小朋友没有信心。
幼;有
幼;聪明转转转,转呀转呀转,YE!
1、第一环节:“聪明学学学。”请看大屏幕。
出示图片,问;“你看到了什么。”
幼:我看到花。
师:花是一朵一朵的。(说量词:“朵”)
依次学习“个、只、架、辆、棵”
幼儿齐读一遍“一朵花,一个小朋友,一棵树、一只小白免、一架飞机、一辆车。
师:你们看这些圈圈里的字,都是表示“人”“事物”或“动物”的单位词,它们都是“量”词,“量词”一般都跟数字用在一起。
本环节各队表现非常好,各获得一个皮球。
2、第二环节“找一找、说一说”(在各对放有实物)
①同伴相互交流,幼儿自由找秘密,用量词说出来。
②组织纪律,请各位选的保持安静,注意比赛规则。
③每队选几名幼儿上台说出自己的秘密。
如:我的秘密是一(瓶)水等。
师:在这一环节小猴队表现的非常好,获得一个皮球。
3、第三环节:“看录像找岔”
第一遍录像(量词用错)如:“我买一朵西瓜”
错在哪里
幼:“西瓜是一个一个的”。
第二遍录像(正确使用量词)
师:好,现在我们看看各队得分情况,暂时××队领先,××加油?齐说口号:“聪明
转转转,转呀转呀转,YE”!
1、第四环节:“看图说量词”
本环节为抢答题,师出示图片。
①幼儿用图片上的数字说出量词。
如:
幼:“七棵树”
②熊大妈把以上图片编成量词歌:
幼儿跟说一遍:
量词歌
一只鸡,两只鸭,
三条鲤鱼,四对虾,
五本书,六支笔,
七棵果树,八朵花,
九架飞机,十辆车。
(三)、评出“聪明宝宝”
1、宣布得分情况,
本次“聪明宝宝”就是××,恭喜你们。
2、颁发奖品(放音乐)
本期节目到此结束,下期节目再见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以幼儿为中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活动以竞赛形式进行,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在第一环节,幼儿学得比较轻松,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心,提高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在第二环节,我让幼儿自由讨论,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在无形中扩了幼儿量词的使用范围
在第三环节,设计了找岔游戏,对幼儿来说经过以上两个环节,幼儿稍微显得有此疲倦,这里设计找岔游戏,点燃了幼儿的思维火花,幼儿学习积极性,兴趣性,再次得到提高,
在第四环节,此时加上抢答赛,使得全场气氛达到高潮
本次活动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语言教学摸式,借鉴了电视节目的新形式,投幼儿所好提高了幼儿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幼儿集体荣誉感及树立了幼儿自信心。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的教案06-27
大班语言教案06-14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1-15
大班语言古诗教案01-17
大班语言春风教案02-23
大班语言过桥教案02-23
大班语言比尾巴教案03-30
大班语言秋叶教案04-01
大班语言昆虫教案04-01
大班语言《梳子》教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