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1
一、复习
1、口算:
54+26= 88-12= 75+15= 100-68= 38+12= 12+45= 33+57=
18+35= 66+41= 98-64= 35+25= 69-45= 100-25= 36+54=
2、计算
235+516= 8695-4687= 561+687= 1357-898
3、小结笔算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二、目标实施
1、教师引出课题:三年级时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对小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A、学生自己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在哪些地方经常与小数打交道。(抽几名学生回答)
B、师出示超市价目表,请一名学生来做“服务员”为大家介绍一下商品价格。
2)、请同学们选择两种自己喜欢的商品写在购物单上,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并写出计算方法,写完以后同桌之间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3)、抽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板书他们的购物单,并说一说他们的计算方法。
4)、学生总结小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5)、老师总结小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板书:小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再相加。
6)比一比:同桌之间互相比较,看看谁用的钱多?多多少?
7)、抽两名学生上台板书自己的计算方法,并讲一讲。
8)、学生总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9)、老师总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板书: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再相减。
10)、学生总结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都是先要小数点对齐)
8.课堂练习
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小小采购员”:老师准备用50元班费来布置教室,你们能帮助我想一想该买些什么?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
9,布置作业:完成课后联系1、2题
10.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口算卡片
(2)、超市购物小票。
(3)、一些物品如文具类(作为商品)
11、自我问答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借助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让学生从超市购物入手,自由选取物品以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买教室装饰物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超市购物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购物单寻找信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2
教学目标:
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能在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归纳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关键: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口算
25+75 12×4 16+4+23 25×4×2
35+25 60-24 18+22 100-25-10
回忆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说说你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通过复习,回忆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进行计算的规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情境导入
用多媒体展示主题图,说说图中描绘的是哪儿?人们都在做什么?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决?
设计意图:四则混合运算应该是用来记录情境问题的步骤或解题计划的,是情境问题的另一种表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是数字化的情境问题,所以从情境图入手是再合适不过了。
三、学习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
只有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习
多媒体展示“滑冰场”情境图和例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每个条件是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并交流的同时,多媒体课件展示已知条件及其意义)
师: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全班交流
方法1:分步列式
72-44=28(人)
28+85=113(人)
方法2:列综合算式
72-44+85
师:谁能说说,在这个综合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交流,展示计算过程)
2.做一做: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100+30-16
38+65-45
120-80+72
师:上面各题算式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小结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法、减法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学习
多媒体展示“冰天雪地”情境图和例2:“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师:“照这样计算”表示什么?
师:想想,怎样列出算式?在小组中说说你的算式的`解题思路?
(学生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解题思路)
全班交流
987÷3×6 6÷3×987
(根据学生的交流展示两种解题思路的算式,并以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两道算式的解题思路)
师:说说综合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设计意图: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做一做:一箱12瓶橙汁48元,芳芳要买3瓶,需要付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开始只能列出分步算式,就依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并引导学生今后尽量采用综合算式;如果有人列出综合算式,就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并注意递等式计算的格式。)
师:这几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小结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法、除法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教学中选择解决实际问题,是为了避免将四则混合运算题视为单纯的计算问题,产生数学与日常生活无关的错觉,造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不到使用四则混合运算帮助解题的例子。
四、巩固练习
根据下面的分步算式,把它们改写成综合算式。
150+33=183 183-75=108
274-52=222 222+63=285
200÷4=50 50×3=150
28×2=56 56÷7=8
判断并改错。
155-34+46 240÷40×3
=150-80 =240÷120
=75 =2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辨析,完成练习,加强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之间的联系,要求学生说明原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总结思维。
师:归纳一下,今天所学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师:对于今天的学习,你们感觉如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4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07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汇总11篇10-08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品15篇)11-08
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06
初一上册数学教案10-24
(优秀)初一上册数学教案12-20
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03-13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