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五年级数学教案综合练习

五年级数学教案综合练习

时间:2024-04-08 11:56:4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五年级数学教案综合练习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数学教案综合练习,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教案综合练习

五年级数学教案综合练习1

  教学要求

  进一步深化对有关概念、法则、规律性知识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和独立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

  口算卡。

  教学步骤

  一、基础训练

  口算练习。教材第143-147页口算练习第(一)、(二)、(三)、(四)。

  二、复习指导

  1.揭示课题:综合练习(板书)

  2.指导练习。

  教材第142页练习三十四。

  第26题(用不同的思路解应用题)。

  第26题有两种解法:一是先求出原来做1800套制服的布有多少米,再求现在可以做多少套。二是现在做1800套可节省多少布,省下的布现在还能做多少套,再加上1800套就是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板书)解法一:3.8×1800÷(3.8-0.2)=1900(套)

  解法二:0.2×1800÷(3.8一0.2)十1800=1900(套)

  第27题。

  第27题思路如下:实际提前5天完成,原计划这5天要修的可以看成平均分到以前(20-5)天中去修,所以45×(20一5)就是原计划5天要修的米数,45×(20-5)÷5=135米就是原计划每天要修的米数。也可用方程解:设原计划每天修X米,则20X一(20一5)(X十45)

  20X=15X十675(工作总量相等)

  5X=675

  X=135

  答:原计划每天修135米。

  三、练习

  教材第141、142页练习三十四第24~26题。

  作业辅导

  教材第141、142页练习三十四第20~23题,第27~29题。

  疑难辅导

  教材第142页练习三十四。

  第28题先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再求它的宽

  3平方分米×300=900平方分米

  注意统一单位:900平方分米=9平方米

  9÷4.5=2(米)

  最后一段可设长方形的宽为X米,按顺向思考列方程:4.5X=9再求解。

  思考题:

  第(l)题,与第63页思考题的思路一致,所不同的是要先求出队伍的.长:(346÷2-1)×0.5=86(米),再求从排头的人上桥到排尾两人离桥共需的时间是:(889+86)÷65=15分。

  第(2)题让学生实际操作,摆一摆,答案是,这样组成的能被2整除的有6个:12、32、42、14、24、34。

五年级数学教案综合练习2

  练习要求: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练习重点: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

  练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第11题。

  8÷0.50.32÷160.5×1.10.5+0.14

  1.25×46.3÷2.10.92÷46÷1.2

  0.4÷87.6-3.86.8÷1.70.56÷14

  根据学生的情况限时让学生把结果直接写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2.填表。第12题。

  被除数

  273

  2730

  27.3

  0.273

  除数

  13

  1.3

  0.13

  0.013

  商

  21

  21

  21

  首先让学生观察比较第一栏中已填出的被除数、除数或商与其它各栏中对应的数有什么变化,再让学生说一说根据什么填写各栏中的空格。学生填写完后集体订正。

  二、指导练习

  1.第14题。

  首先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

  (1)每道算式中的未知数J各相当于什么数?

  (2)求每题中的未知数各应用什么方法计算?

  (3)让学生计算出每题的结果并集体订正。

  2.P.23页17题。

  ⑴复习:12时=()分,1分=()秒。

  ⑵让学生看题回答,这类题改写的方法是怎样的?

  ⑶教师归纳:改写的方法是根据进率,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将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⑷生将结果填在课本上并集体订正。

  三、攻破难题:

  1.第18题: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81×0.5=40.581÷1.5=54

  81÷0.5=16281×1.5=121.5

  2.P.23页19题:按一定的规律在里填入适当的数。

  6.252.510.064

  答案:0.4和0.16

  规律:前一个数÷2.5=后一个数

  3.第20题:在一个汽车停车场停车一次至少要交费1元。如果停车超过2小时,每多停1小时要多角0.1元。这辆汽车在离开停车时交了1.4元,这辆汽车停了几个小时?

  解:先算出按规定2小时交费1元,另外多交了多少元,再算停了2小时后又多停了多少小时,再算一共停了几个小时:

  (1.4-1)÷0.1+2=6(小时)

  4.思考题:某月有5个星期一,但是这个月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都不是星期一。你知道这个月的第一天是星期几吗?这个月有多少天?

  解答时可以把题目中的两个问题结合起来思考。根据已知条件这个月有5个星期一,所以这个月的天数一定比4个星期多。因此这个月的天数只能有三种情况:29天、30天或31天。

  如果这个月有29天,那么这个月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必须都是星期一,否则不会有5个星期一。但是这不符合题意。因此这个月不会是29天。

  如果这个月有30天,那么这个月要么第一天是星期一,要么最后一天是星期一,否则不会有5个星期一。这也不符合题意,因此这个月不会是30天。

  只有最后一种情况符合题意,那就是这个月有31天,第一天是星期日,最后一天是星期二。

五年级数学教案综合练习3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两个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2.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行程问题中同时同地方反向行驶、同时同地同向行驶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十四第9题

  32.52-(6+9.728÷3.2)×1.5

  [49.84-(51.17-12.56)÷27]÷4.7

  (18-12.4)×[(53.73-17.49)÷0.6]

  2.在解答相对同时出发的相遇问题时,速度和相遇时间与路程的关系是什么?

  板书: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四第12题:李峰家在学校东面,照红家在学校西面,两人同时离校回家。李峰每分行80米,赵红每分行70米。经过4分,两人同时到家。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⑴生读题,理解题意。

  ⑵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每分70米每分80米

  ⑶提问:是不是相遇问题?(不是)但是数量关系与相遇问题是否相似?

  ⑷解答方法是否相同?

  ⑸生解答后,集体订正。

  2.练习十四第13题:甲乙两艘轮船同时从青岛开往上海。甲船每小时行35.6千米,乙船每小时行43.2千米。经过8小时,两船相距多少千米?

  ⑴生读题,弄清题意,并试着画线段图。

  师板书:每小时36.5千米?千米

  甲船

  每小时43.2千米

  乙船

  ○○

  青岛上海

  ⑵生分析数量关系后提问:

  第一种思路:

  ①乙船每小时比甲船多行多少千米?

  ②行了几小时?

  ③怎样求两船相距多少千米?

  第二种思路:

  ①甲船8小时行了多少千米?

  ②乙船8小时行了多少千米?

  ③怎样求两船相距多少千米?

  ⑶生解答,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四第10、11题

  四、攻破难题

  1.练习十四第16题:某县举行长跑比赛,运动员跑到离起点5千米处要返回到起跑点。领先的运动员每分跑320米,最后的运动员每分跑305米。起跑后多少分这两个运动员相遇?相遇时离返回点有多少米?

  分析与解:如果领先的运动员是从图中所示的返回点的右侧5千米处起跑,那么这道题就和学过的相遇问题是一样的。同时还要注意到相遇时两人跑过的路程恰好是5千米的2倍。

  需先求相遇时间:5000×2÷(320+305)=16(分)

  再求相遇时领先的.运动员跑了多少米:320×16=5120(米)

  最后求先于是离返回点有多少米:5120-5000=120(米)

  2练习十四第17题:一辆汽车和一辆拖拉机同时从甲城出发开往乙城。汽车每小时行49千米,拖拉机每小时行35千米。出发后6小时,汽车先到达乙城。再过几小时拖拉机才能到达?

  分析与解:

  要先求出汽车到达乙城时,拖拉机还离乙城多少千米,再求经过几小时拖拉机才能到达乙城。

  (49×6-35×6)÷35=2.4(时)

  或(49-35)×6÷35=2.4(时)

  3.思考题:一座大桥长2400米。一列火车通过大桥时每分行900米,从车头开上桥到车尾离开桥共需3分。这列火车长多少米?

  分析与解: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是通过看书上的图弄清,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车头走过的路程(也就是车速乘以时间)应该等于桥长加车长。

  900×3-2400=300(米)

  五、作业

  练习十四14、15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综合练习4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巩固制作这三种简单的统计图。

  教学步骤

  一、基本练习

  口答。

  (1)常见的统计图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优点?

  (2)如果已知几个数量并列,不相关联,只要求表示数量的多少,例如各年级人数,那么制作哪种统计图最好?(条形统计图。)

  二、指导练习。

  教科书第71页练习十四第4题。

  第4题,先由同学们报出自己的身高(课外要求同学们量出身高),在黑板上依次板书身高数据。再根据此题提供的统计表进行统计,并填人统计表中。集体订正后,再画成条形统计图。

  三、全课总结(略)

  统计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和作用;

  2、能看懂图表,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语言表达等能力,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统计与生活活动课

  [评析]:统计与生活这节课是在六年级学生学完统计单元知识知识后,所设计的一节活动课。根据大纲要求和新课程实施标准,统计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制图的程序,制图要求很底,重要的是学生能根据统计图所提供的图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教学重点]:能根据图形化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难点]:扩充信息量,更好地解决课堂宽入窄出的矛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社会调查,搜集信息

  [评析]:课前,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搜集了各自感兴趣的数据,以文字叙述式或表格式上传到校园网,使信息达到共享的层面,为课上制作统计图作准备。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摆脱了以往数学学习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模式,跨越了封闭的教材,将数学信息的来源扩展到生活这一广阔天地,这样,一个立体化、多样化、生活化、信息化的大教材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逐步感受到:数学本就是来源与生活,生活中处处皆数学。学生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下,尽情地感受数学,品味数学的价值。

  二、导入

  1、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录象出现我校新闻播音员的图象)问:你们认识他吗?看他今天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消息?(播放录象:本校爱心捐款情况统计,本校小数报订阅情况统计.逐步将声音变为画外音,画面上是两幅条形统计图)

  2、师:你从刚才的新闻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3、师:可见,统计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利用网络环境一起研究统计与生活(出示课题)

  [评析]: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共同体完成,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美国教育家托兰斯说过: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主动观察、反复思考、探索事物的强大动力,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先导。新课程标准也说: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佚始,用学生所熟悉的播音员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通过新闻的播报和统计图的出现有意识地把学生的生活与统计联系起来。

  三、学生制图和交流

  1、师:对,生活中像这样的信息还有很多,同学们也搜集了大量的信息,已经上传到了校园网。就让我们一起点击我们的信息

  2、师:你对哪些信息感兴趣?说说看。

  3、师:刚才你们浏览的信息都是原始的数据,那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人们一目了然的看出数据之间的联系、事物的发展、变化的情况呢?(用统计图)

  4、师:那么,你准备用什么形式的统计图来处理哪条信息?为什么?

  [评析]:当实践活动回归课堂后,新一轮的体验又开始了,请同学们利用计算机完成图形操作,从而使抽象的数据图形化,把数与形紧密结合,为学生分析信息提供强有力的表象支撑。由于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制图要求教低,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现实生活中很少需要人们手工绘图,所以,我们认为: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制图的程序。基于此,我们在设计的课件,都是让学生对计算机发出各种制图指令计算机根据指令自动生成准确而又美观的统计图,这样就利用现代技术媒体代替了手工操作过程,解放了课堂大量的时间,使学生在课内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分析。

  5、师:下面,你可以大显身手,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信息,点击我们来制图,用你喜欢的统计图进行整理,然后将制好的统计图上传到校园网与大家共享,再根据自己或他人的统计图提供的数据在我要留言栏内进行分析。(在学生制图过程中,教师打开留言,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师:谁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

  (学生介绍:我是用----的形式来整理----号数据,从这张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

  当学生介绍时,老师将他的作品切换到大屏幕)

  5、师:那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新发现吗?(如:两物比较;发展趋势;说明的问题或情况;

  等)

  1、师:同学们,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是咱们数学课本上的两种常见统计图。那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形式的统计图?

  2、师:老师在网上还见过其他形式的一些统计图,我已经把它下载到我们的信息,想看看吗?那就请点击我们的信息,打开信息提交者为吴蕾英的信息去看一看吧。

  3、师:你看到了哪些形式的统计图?

  [评析]:学生的生活层面毕竟是浅层的,无论知识还是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这一环节的活动中则体现了教师的合作者、帮助者的作用,将课堂学习和知识体系延伸到课本以外,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信息。以保持长效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我对统计与生活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课后,我将把我的感受写成小论文,上传到校园网中的教学论文栏目,与大家共同探讨。同学们如果对某一问题还有兴趣,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将你的研究成果也上传到校园网的数学小博士乐园与大家分享你的成功喜悦。

五年级数学教案综合练习5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巩固制作这三种简单的统计图。

  教学步骤

  一、基本练习

  口答。

  (1)常见的统计图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优点?

  (2)如果已知几个数量并列,不相关联,只要求表示数量的多少,例如各年级人数,那么制作哪种统计图最好?(条形统计图。)

  二、指导练习。

  教科书第71页练习十四第4题。

  第4题,先由同学们报己的身高(课外要求同学们量出身高),在黑板上依次板书身高数据。再根据此题的统计表进行统计,并填人统计表中。集体订正后,再画成条形统计图。

  三、全课(略)

  统计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和作用;

  2、能看懂图表,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语言表达等能力,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统计与生活活动课

  [评析]:统计与生活这节课是在六年级学生学完统计单元知识知识后,所设计的一节活动课。根据大纲要求和新课程实施标准,统计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制图的程序,制图要求很底,重要的是学生能根据统计图所的图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教学重点]:能根据图形化的信息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难点]:扩充信息量,更好地解决课堂宽入窄出的矛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社会调查,搜集信息

  [评析]:课前,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搜集了各自感兴趣的数据,以文字叙述式或表格式上传到校园,使信息达到共享的层面,为课上制作统计图作准备。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摆脱了以往数学学习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模式,跨越了封闭的教材,将数学信息的来源扩展到生活这一广阔天地,这样,一个立体化、多样化、生活化、信息化的大教材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逐步感受到:数学本就是来源与生活,生活中处处皆数学。学生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下,尽情地感受数学,品味数学的价值。

  二、导入

  1、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录象出现我校新闻播音员的图象)问:你们认识他吗?看他今天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消息?(播放录象:本校爱心捐款情况统计,本校小数报订阅情况统计.逐步将声音变为画外音,画面上是两幅条形统计图)

  2、师:你从刚才的新闻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3、师:可见,统计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利用络环境一起研究统计与生活(出示课题)

  [评析]: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共同体完成,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美国教育家托兰斯说过: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主动观察、反复思考、探索事物的强大动力,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先导。新课程标准也说: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佚始,用学生所熟悉的播音员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通过新闻的播报和统计图的出现有意识地把学生的生活与统计联系起来。

  三、学生制图和交流

  1、师:对,生活中像这样的信息还有很多,同学们也搜集了大量的信息,已经上传到了校园。就让我们一起点击我们的信息

  2、师:你对哪些信息感兴趣?说说看。

  3、师:刚才你们浏览的信息都是原始的数据,那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人们一目了然的看出数据之间的联系、事物的'发展、变化的情况呢?(用统计图)

  4、师:那么,你准备用什么形式的统计图来处理哪条信息?为什么?

  [评析]:当实践活动回归课堂后,新一轮的体验又开始了,请同学们利用计算机完成图形操作,从而使抽象的数据图形化,把数与形紧密结合,为学生分析信息强有力的表象支撑。由于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制图要求教低,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现实生活中很少需要人们手工绘图,所以,我们认为: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制图的程序。基于此,我们在设计的课件,都是让学生对计算机发出各种制图指令计算机根据指令自动生成准确而又美观的统计图,这样就利用现代技术媒体代替了手工操作过程,解放了课堂大量的时间,使学生在课内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分析。

  5、师:下面,你可以大显身手,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信息,点击我们来制图,用你喜欢的统计图进行,然后将制好的统计图上传到校园与大家共享,再根据自己或他人的统计图的数据在我要留言栏内进行分析。(在学生制图过程中,教师打开留言,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师:谁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

  (学生介绍:我是用----的形式来----号数据,从这张统计图所的数据可以看出------------------------------------------。

  当学生介绍时,老师将他的作品切换到大屏幕)

  5、师:那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新发现吗?(如:两物比较;发展趋势;说明的问题或情况;

  等)

  1、师:同学们,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是咱们数学课本上的两种常见统计图。那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形式的统计图?

  2、师:老师在上还见过其他形式的一些统计图,我已经把它下载到我们的信息,想看看吗?那就请点击我们的信息,打开信息提交者为吴蕾英的信息去看一看吧。

  3、师:你看到了哪些形式的统计图?

  [评析]:学生的生活层面毕竟是浅层的,无论知识还是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这一环节的活动中则体现了教师的合作者、帮助者的作用,将课堂学习和知识体系延伸到课本以外,给学生更多的信息。以保持长效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五、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我对统计与生活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课后,我将把我的感受写成小论文,上传到校园中的教学论文栏目,与大家共同探讨。同学们如果对某一问题还有兴趣,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将你的研究成果也上传到校园的数学小博士乐园与你的成功喜悦。

五年级数学教案综合练习6

  目标

  通过总复习中最后几道题的综合复习,检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内容和过程

  教学札记

  一、复习解方程

  1、完成教材第134页”期末复习“第28题。

  (1)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说说解方程的'依据。

  2、解下列方程

  x--=x++=

  二.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1、完成课本第134页”期末复习“第29题。

  (1)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一练:

  一块长方形铁皮,长28厘米,宽22厘米,在这块铁皮的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然后折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铁盒,这个铁盒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三、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完成教材第123页期末复习第30题。

  (1)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说说的解题思路,如有错解,则分析错误原因。

  2、练一练:

  修路队第一天修路4/5千米,比第二天多修了2/15千米,两天一共修路多少千米?

  四、作业:

  教材第134页期末复习第31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综合练习】相关文章:

综合练习的教案01-14

《练习十三》数学教案11-21

五年级数学教案方程练习04-03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整理与练习04-04

一年级数学教案练习04-03

二年级数学教案《练习课》04-04

一年级数学教案《练习课》04-07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练习课》数学教案04-03

二年级数学教案《单元练习课》04-04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练习课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