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复习》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总复习》教案1
复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篇目,学会生字。
2.会给短语填上合适的词,积累词汇。
3.默写《春雨》和《春晓》,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
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积累和运用
1、《古诗两首》
(1)背诵古诗
(2)古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什么情景?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默写古诗两首
2、《蚕姑娘》
(1)课文讲了什么的事?
(2)蚕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3)学了本课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3、《月亮湾》
(1)课文的主要介绍了什么?
(2)学会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4、《快乐的节日》
(1)感受生活的美好。
(2)理解“有了-------就-------”一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3)本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4、习作训练
(1)讲童话故事
(2)收集描写春天的'故事
(3)写观察日记
第二课时
一、提示各课重点
《春雨》和《春晓》:(随、晓)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
《蚕姑娘》:(换、盖)(背诵课文)
《月亮湾》:(绕、朝、缓)(背诵课文)
《快乐的节日》:(健、康、勇、敢)(背诵课文)
二、填词训练
一()村子一()小河一()小桥一()鱼儿
一()朝霞一()稻田一()桃花一()茶树
()的房子()的茧子()的姑娘
()的山()的衣裳()的桑叶
()地流()地游()地采
三、课堂练习
1.看拼音写词。
chūnxiǎoshuìmiángēnsuíjiànkāngzhùhèxīwàng
()()()()()()
dàoyìnghuànshangxiānyàncóngcǐzǔguó
()()()()()
2.照样子写词语。
暖洋洋笑气亮
又黑又小
3.把词语搭配起来。
幸福地飞翔
勇敢地抚摸
欢快地流淌
轻柔地成长
4.默写古诗《春晓》《春雨》并和相对的意思连起来。
四、课后作业
背诵相关课文,默写生字
《总复习》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0~131页以及练习二十四中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第一、三单元知识的整理和复习,沟通知识的相互联系,提高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2.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册知识
师:同学们,本学期新知识的学习已经结束,下面请大家回忆一下,这个学期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1:我们学了关于体积、容积、表面积等的计算方法。
生2:学习了分数的意义,还有分数的加减法。
生3:我们学习了如何用字母表示数,还知道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建立等量关系。
生4:我明白了折线统计图能很好的表示数量的变化趋势。
……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整册知识结构图,但有意识地把第一、三单元写到一块。教师边说边板书: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意义
分数加减法
长方体和正方体
用字母表示数
等式
方程
折线统计图
师:今天我们首先对第一、三单元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
二、复习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加减法
1.独立整理分数以及分数加减法的知识点,我们在运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分数
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基本性质
通分
约分
分数与小数
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抽学生说一说分数的意义,并说几个生活中的分数,以及它们表示的意义。如:全班有38个同学,女同学有18人,男同学有20人,那么女同学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男同学又占全班的几分之几?
3.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30页第1题,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用分数和小数来填空的?我们在写每个分数时要注意什么?如何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4.复习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30页第2题,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37+57的?
学生回答略。
师:请你从剩下的题目中选择一题来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同桌互相说。
师:37+57和你们后来选择计算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发现:37+57是同分母分数相加,不需要通分,而后面的题目都是异分母分数相加减,需要先通分,再计算。
师:现在你能总结一下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
师:你认为自己在计算分数加减法的时候,哪些地方最容易出问题?
学生自由提出自己平常计算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其他学生介绍自己避免出现这些错误的好方法。
师:同学们能在具体的运用中注意这些提醒吗?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第131页第3题。
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了哪些知识呢?
生:复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小数、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约分以及分数加减法。
师:这些内容比较多,但是把它们综合起来理解就容易掌握了。你是怎样综合起来理解这些知识的呢?能把你的好办法和大家交流交流吗?
引导学生说自己记忆这些概念的方法。有的学生用知识的前后联系来理解,有的学生习惯借助知识结构框架图来理解,等等。
师:大家的方法各有特色,每一位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帮助你理解并掌握知识。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四第1,2,3,4,5,6题。
[简评:在这节复习课中,强调把有联系的内容集中到一块,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发现并掌握这些联系,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另外在整个复习过程中,都坚持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整理知识,这样学生经历了整个知识的复习过程,对知识的理解就要深刻得多。]
《总复习》教案3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本单元全面、系统地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数学知识,既是全册教材的一个重要单元,也是全套教材的重要组成局部。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圆满完成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任务,为第三学段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总复习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局部进行,前三局部先回忆重要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整理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再通过适量的练习,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形成必要的技能。第四局部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
1. “数与代数”领域。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很多,为了便于复习,按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正比例与反比例四节编排。
(1) 回忆学过的数,沟通整数、小数、分数的联系,突出数的应用,重视培养数感。
在一~四年级教材里主要教学整数(严格地说是自然数),初步教学小数和分数。五、六年级教材里初步教学负数,着重教学小数、分数和百分数。本单元编排数的认识这一节,要复习这些数的意义,形成清晰的数概念。先让同学说说学过了哪些数,以和对这些数和相互联系的认识,四个卡通的交流是同学的初步回忆,除此以外,同学还能说出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意义等知识。要协助同学回忆学过的数,如自然数是在三年级(下册)教学的,假如同学已经遗忘,可以由教师指出,让同学再认。又如负数是在五年级(上册)教学的,可以利用表示零上温度、零下温度等实例,让同学体会负数比0小。再如复习分数意义,要突出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或者一个整体……在初步回忆的基础上,教材提出三个讨论题,进一步梳理知识。表示整数和小数都应用十进制计数法,在讨论题(1)里应该联系具体的整数和小数,复习计数单位和数位的知识,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还要分析整数和小数的组成,体会十进制计数法,正确掌握读数方法。百分数只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也就是只表示两个数的比,不表示具体的数量。这既是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也是它们的区别。讨论题(2)要联系实例进行比较,如把1吨煤平均分成5份,用去其中的1份,用去了这些煤的1/5,是1/5吨。假如用百分数来表示,只能是用去了这些煤的20%,不能说用去了20%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只改变小数的计数单位,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如0.50是50/100,而0.500是500/1000,0.5是5/10。小数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可以用对应排列的两组等式来说明.讨论题(3)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说明小数的性质,能进一步理解小数意义以和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练习与实践编排了14道习题,进一步复习数的知识。涉和的内容有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数的改写与求近似数,数的大小比较,通过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计算一个数乘(或除以)10、100、1000,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以和有关的知识。教学这些题要注意两点,一是先让同学独立解答,再组织交流,进行必要的评讲。第1题要说说填数时的考虑,利用直线下面的整数,理解负数是与正数意义相反的数,是比0小的数;利用直线上面的数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把直线上、下的分数和小数联系起来,理解数之间的关系。第9题要体会改变大数的单位或求大数的近似数,能方便对数的理解或读、写。第10题里包括许多概念,要理解素数与合数、奇数和偶数是按不同规范对数进行分类,还要整理因数与倍数、公因数与公倍数的概念和相互关系。二是让同学体会数的实际应用,发展数感。第3题解释车票和商品标识上的数的具体含义,第4题自主收集用数表达的信息,能让同学体验数描述了生活中的现象、事物,感受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既方便又准确。第12题体会各组数的发展趋势,第13题借助直观图形进行估计,第14题结合图形感受数的大小,这些题把发展数感落实到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2) 整理数的运算知识,培养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的运算分两段复习,第一段复习四则计算,第二段复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律。
复习四则计算,先沟通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计算法则之间的联系。由于计算加、减法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所以计算整数加、减法要把相同数位对齐,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计算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沟通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的联系,突出计算小数乘、除法分别应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转化成整数乘、除法。还要沟通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的联系,突出分数除法是应用倒数的知识转化成分数乘法计算的。
第87页练习与实践从两方面培养计算能力,一是通过第1~4题练习口算、笔算和估算,使同学能正确计算,并具有验算的习惯。对口算的基本要求是:能计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和相应的小数加、减法,能计算百以内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以和相应的小数乘、除法,能进行比较简单的分数四则计算。对笔算的基本要求是: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和相应的小数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和相应的小数乘、除法,能进行分数的四则计算。对整数四则计算的估算要求是: 把参与运算的数看作最接近的整百数或整十数,通过口算得到结果大约是多少。二是通过第5题学会从实际问题和自身的计算水平动身,选择比较适宜的计算方式,省力而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对大多数同学而言,第(1)题可以口算,第(2)题可以估算,第(3)题可以笔算,第(4)题可以使用计算器。个别同学解答第(2)题用笔算、第(3)题用口算也是允许的。
复习运算顺序和运算律,先整理知识,再应用知识。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相同的,可以分四种情况引导同学回忆,即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算式中有乘、除法,也有加、减法,但没有括号;算式中有小括号;算式中有中括号。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和乘法都存在运算律,教材要求同学举例说明并用字母表示,理解各条运算律的内涵。第89页练习与实践第1、2题分别应用运算顺序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第3题里既有按运算顺序计算的题,也有用运算律简算的题,让同学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从中可以获得两点体会:第一,运算顺序是进行混合运算的一般规则,而运算律能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第二,简便运算是有条件地进行的,在计算时要认真审题,发现和利用可以简便计算的条件与机会。练习与实践的另一个重点是解决实际问题,第4、5题是一般的两、三步计算的问题,第7~12题是分数、百分数的问题。教学第4、5题要整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利用条件之间、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分析数量关系,设计解题步骤。教学第7~12题要充沛发挥一题多问或题组的作用,通过比较、梳理强化概念和解题思路。如第7题比较各年级出勤率的算法,进一步掌握百分率的知识。第8题里的三个问题能进一步理解增加百分之几、节约百分之几的含义与数量关系。第9题分别求出一、二、三等奖的奖券张数,能进一步强化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概念。第10题要沟通各种百分数问题的内在联系,还要体会(1)、(2)两题在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上的不同。
(3) 复习式与方程的知识,发展解决问题的战略。
在这一节教材里,通过三个问题提取用字母表示数的经验,整理方程与等式的联系和区别,回忆学过的等式性质,这些都用举例说明的`方式进行。含有字母的式子不只能表示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表示运算律,还能表示常用的数量关系。练习与实践第1题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教学这道题要让同学说说式子里的字母表示什么数量,式子表示什么数量,式子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写的,以和用字母表示数应遵循的书写规则。第2题要解释解方程的过程,说说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了几、同时乘或除以了几。列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常用方法,列方程的考虑和列算式不同,要利用题目中最主要的数量关系作为列方程的依据。第3~8题的重点是复习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应突出解题的关键是找等量关系。可以在同学独立解答之后,认真讨论各道题的等量关系,说说是怎样找的,交流寻找等量关系的体会和经验,提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掌握变化着的现象里的不变特征。
本节教材的复习内容分两段编排,先复习比与比例的知识,再复习正比例与反比例。
复习比的知识抓住三点进行,一是举实例说说什么是比,既要有两个同类数量的比,也要有两个不同类数量的比,使同学对比的含义有比较全面的理解。二是通过改写a∶b,沟通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从除数不能是0体会分母、比的后项也不能是0。三是找出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认知结构。练习与实践第1~6题配合比与比例的复习,包括写出比、求比值、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组成比例,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和解答按比例分配的问题等内容。其中第2题假如丈量准确、计算正确,各人的头长与身高的比的比值、一庹长与身高的比的比值、脚长与身高的比的比值分别是接近的。要利用第3题里的比组成比例,回忆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理解把照片①变成照片④是把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把照片④变成照片①是按一定的比把图形放大。
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重点是它们的意义。教材让同学回忆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重温正比例关系的特征是两种相关联变量的商坚持一定,反比例关系的特征是两种相关联变量的积坚持一定。再通过第7、8题的判断,进一步巩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第9题复习正比例的图像,其中汽车行驶的路程和耗油量是否成正比例,要利用图像找出几组相对应的数,组成比并求出比值,根据正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
2. “空间与图形”领域。
“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分图形的认识、丈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三节编排复习,其中第一节里的形、体知识以和丈量知识都比较多,又分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四段编排。
(1) 分层复习图形知识,沟通平面图形间的联系。
复习图形知识按“线—角—形”的线索进行。
同学已经认识的线有直线、射线和线段。线段是二年级教学的,只是联系线段的图形描述了它是直的,有两个端点,长度是可以度量的。直线和射线是四年级教学的,通过线段向一端无限延长或向两端无限延长分别形成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复习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一方面要突出它们都是直的线,另一方面要清楚它们的区别在于有、无端点和有几个端点。整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关系,可以按以前的认知线索,通过线段的端点无限延长沟通联系,体会线段是直线或射线的一局部。四年级(上册)教学的平行与相交,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常见位置关系。假如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垂直是特殊的相交。同学举例说说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可能只说出平行与垂直,也有可能说成平行、相交、垂直。假如出现这些情况,应适当予以纠正。
从一点向不同方向画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是角。把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能形成大大小小的角。复习角的认识把这两种认识结合起来,“围绕角的顶点旋转角的一条边”要先出现角的图形,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然后使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固定不动,另一条边旋转,让同学体会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从而理解角的大小是它两条边的叉开程度。复习角的分类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随着活动角从小到大地变化依次回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与周角。第二步分别说出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度数,整理这三类角的大小关系。第三步描述锐角和钝角,突出钝角大于90°、小于180°。
复习平面图形,先把学过的图形分成由线段围成的和由曲线围成的两类,又把线段围成的图形按边的数量分成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然后着重整理三角形、四边形、圆的知识。
《总复习》教案4
(六)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四则混合运算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第9~12题,练习十二后面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灵活地选择合理的算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在复习了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后,我们再来复习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运算的过程中,注意能简便计算的用简便算法。
二、复习运算顺序
1、提问:在四则运算里,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是怎样规定的?
2、整理运算顺序。
请同学们先看课本第67页上关于混合计算的几个问题,再讨论一下问题的答案,然后告诉大家.
3、做“练一练”。
(1)让学生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2)做上面四道。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前两题和后两题,完成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注意运算顺序,检查计算过程。
(3)做第三行两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奉上。集体订正。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二第9题。
(1)做第1小题。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计算过程,老师板书。追问:能先算1.5-O.5吗?为什么?指出:计算时,不能简便计算的一定要按运算顺序算.
(2)做后3小题。
指名三人扳演,其余学生分组练习,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二第10题。
让学生估算,并对估计结果进行解释。
3、做练习十二第12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依次列出综合算式。指名口答,老师板书,要求说一说怎样想的。让学生说说每一题的运算顺序。
四、讲解思考题
让学生读题。提问:数量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根据甲数与乙数的和是345,这道题怎样做比较简便?(列方程)请同学们课后再想一想,试着把这道题做一做。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10题和第11题后三道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二第11题前四道题。
(七)整数、小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70页应用题复习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l~7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应用题及其数量关系,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析复合应用题的推理过程和解题思路,正确解答整数和小数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掌握了整数、小数四则运算之后,可以联系四则运算的意义,通过计算来解答应用题。今天,我们就复习整数、小数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应用题和它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掌握复合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提高分析推理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应用题
1、复习简单应用题。
说明:我们学习过许多应用题,最基本的是简单应用题,也就是一步计算应用题。(板书;简单应用题)
出示应用题:
(1)六年级有男生23人,女生25人,一共多少人?
(2)六年级有48人,平均排成4行,每行多少人?
提问,这两题的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都是用几步计算的应用题?一道应用题至少有几个条件和几个问题?指出:根据两个有联系的条件,可以求出一个问题;要求一个问题,至少需要两个条件。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提问:第(1)题为什么要用加法算?第(2)题为什么要用除法算?指出:解答应用题时,要看条件与问题的联系.第(1)题,是要把两个数合并起来,所以就用加法算。第(2)题要把48人平均分成4行,求每行人数,所以就用除法算。因此,解答应用题,要根据数量关系,联系四则运算的意义确定解题方法。
2、组织练习.
请同学们看练习十三第1题,这些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说出每组数量的关系式。
你还能说出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吗?
3、复习复合应用题。
(1)认识复合应用题。
提问:谁能将上面的两道应用题合并成一道应用题?出示合并后的应用题。提问:这道题要几步计算,是怎样编出来的?指出:像这样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解答的应用题,是复合应用题。(接“简单应用题”板书:一复合应用题)它是由简单应用题组合起来的。
(2)提问:解答应用题要重视分析数量关系,请大家讨论一下,我们主要学习过哪些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说明两种分析的思路,指出:解答应用题时用这两种思考方法进行分析,一般就可以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提问;谁来说一说,检验应用题有哪几种方法?
4、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提问:第(1)题可以求什么问题?你是怎样想到的?(根据“每天做25套”和“做了4天”想到一共做多少件)指出;根据条件的联系,可以求一个相关的问题。现在大家看一看第(2)题,按上面的方法,说一说从条件想起要怎样想?先相互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指出:解答复合应用题,有时可以从条件想起,找出中间问题,然后解答。指名学生口答算式和结果,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不同?在解答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指出;第(2)题是在第(1)题求出一共多少套的基础上卖出80套,求还剩多少。解答时,都先根据条件想到,可以求“一共做了多少套”,所以解答这一步的算式是相同的;第(2)题要再用求出的一共l00套减80套,求还剩多少套,所以第(2)题是复合应用题。提问:第(2)题可以怎样检验?说明解题后要注意检验写答案。
(2)做“练一练”第2题。
提问:第(1)题需要补哪个条件?为什么?指出:根据题里的问题,可以想到需要什么条件,把缺少的条件补出来。现在大家看一看第(2)题,相互讨论一下,按照上面的方法,从问题想起要怎样想,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指出:解答复合应用题,有时可以从问题想起,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两道题的算式。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在补条件和解答第(2)题都是怎样想的7
这两题解答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指出;这两题的问题相同,都可以从问题起想数量关系式,找出需要的条件。由于第(1)题两个条件已知,可以直接算出一共多少公顷;而第(2)题玉米的公顷数没有直接告诉,所以要两步计算,先求玉米的公顷数,再求一共多少公顷。
(3)启发归纳。
提问:从“练一练”两道题的解答,你认为可以怎样分析应用题?指出: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就是分析数量关系.分析时,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三第3题。
指名两人扳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这两厨你是怎样想的?解答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不同?
2、做练习十三第6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第(1)题是怎样想的,要先求什么?第(2)题与第(1)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解答第(2)题是怎样想的?这两题都是先求哪个数量?为什么方法不一样?指出:这两题所说的是同一件事的数量,但其中一个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不一样。解答时都可以根据问题来想,找出数量关系式,明确都要先求乙队架设的米数。但由于已知条件不一样,所以求乙队架设米数的方法也不一样。求出了乙队架设米数,就可以根据问题的数量关系求出结果。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各是怎样的?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三第2、4、5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三第7题。
(八)整数、小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72页练习十三第8—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更好地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思考方法,正确地解答应用题。
2、使学生能灵活地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
(1)5小时一共行多少千米?
(2)实际每天织布多少米?
(3)五、六年级一共栽多少棵?
(4)实际比计划多生产多少台?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整数、小数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掌握解题思路,提高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指导分析方法
出示练习十三第8题。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想?(学生可以按不同思路想,老师按教材板书:每天要生产的件数二剩下的件数÷3)
按上面这样的分析方法,接下去可以怎样想,这道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说每一步求的什么。让学生说说可以怎样检验。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三第9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说每题中每一步各求的什么?提问:这三道题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在哪里?在解题方法上,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板书:先用除法求单一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指出:这三道题都要按“8天生产了3200只”来求题目的问题,所以都要先求单一量,也就是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只.由于问题不同,求问题的方法就不相同。所以解答时还要注意根据问题的数量关系,选择相应的方法来解答.
2、做练习十三第10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解题时可以怎样想,同时注意第(1)题的不同分析推理方法。提问:第(2)题有没有解法不同的?(板书不同解法的算式)提问:这两题条件、问题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第(1)题只有一种解法,第(2)题可以有两种解法?第(2)题的两种懈法有什么联系?
3、做练习十三第14题.
学生默读题目。指名口答算式,老师板书.提问求公路全长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让学生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指出:这类题的数量关系是每一部分的总千米数相加,就等于总路程,或者速度和乘时间等于总路程。
四、课堂小结
解答应用题一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分析数量关系?指出;解答应用题可以根据条件想能求什么问题,或者可以从问题开始想需要什么条件,这样就可以确定中间问题,知道解题的方法。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三第11~14题。
(九)解简易方程
教学内容:教材第73—74页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复习了整数、小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题的基础上,今天要复习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 求路程的数量关系。
(2) 乘法交换律。
(3)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写出字母式子,同时指名一人板演。指名学生说说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提问: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作用?用字母表示乘法式子时要怎样写?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合提问怎样求式子的值的。
3、做练习十四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选择两道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复习解简易方程
1、复习方程概念。
提问: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老师板书出方程的例子)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还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板书定义)
2、做“练一练”第2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提问:5x-4x=2里未知数x等于几,x=2是这个方程的什么?7×0.3+x=2.5里未知数x等于几?x=0.4是这个方程的什么?那么,什么叫做“方程的解”?(板书定义)它与“解方程”有什么不同?(强调解方程是一步一步完成的过程)你会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吗?根据什么解方程?
3、解简易方程。
(1) 做“练一练”第3题第一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解第一个方程是怎样想的,检查解方程时每一步依据什么做的。第二个方程与第一个有什么不同,解方程时有什么不同?指出:解方程时先看清题目,根据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不能算的就看做一个未知数。我们现在解方程是一般根据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的。(结合板书:解方程:能先算的要先算,再按各部分关系来解)追问:这两题可以怎样检验方程的解对不对?
(2) 做“练一练”第3题后两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其中的一组题。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说每组两题有什么不同,解方程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强调一定要先看清题,按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然后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
(3) 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列出方程。指名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复习了哪些知识?你进一步明确了什么内容?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完成“练一练”第4题解方程;练习十四第2题,第3题后三题,第4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四第3题前三题、第5题。
《总复习》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对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统计等知识。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二、教材结构
总复习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对全册内容的回顾与整理,该部分内容以五角星为轴心,外面分成了五个板块,按知识板块由中心向四周辐射,分别进行了回顾与整理,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体会各板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这是总复习的核心部分;另一部分是综合练习,是对应整理与复习的设计思路,提供了涵盖各单元知识点的综合练习,目的是使复习与整理在练习中得到具体落实,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查缺补漏,提高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是评价与反思。
三、教材解读
1、中间:对全册内容的简要回顾。两个同学的对话功能各异:“这学期我们学习的内容有……”这是引子,“这么多内容,咱们来整理一下吧!”这句话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具体单元中去,也就是引导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
2、左上角: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
(1)以解决“阳阳每天上学用12分钟,他家离学校有多远?”“从学校到少年宫需8分钟,每分钟走多少米?”为切入点。
(2)呈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估算、口算、笔算,用乘法算、除法算。
(3)对计算法则的复习隐含在对话中。课程标准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法则,教材在新授中是以学生的对话出现,本版块仍采用学生的对话来加以提示“笔算乘法应注意……”,“笔算除法应注意……”,并没有出现法则,其实就是点明要求教师要进行计算法则的复习。
3、左下角: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对称的知识。
(1)以学生的谈话“这学期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还学会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为切入点。
(2)以“我会算学校草坪的面积。”“我是这样整理面积单位之间关系的”完成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单元的复习。
(3)以“关于对称图形我还知道……”来提醒学生进行对对称图形的复习。
4、右上角:复习小数的初步认识的知识。
(1)以学生的话“生活中处处有小数”引导学生对小数进行回顾。通过观察蔬菜价格表,求“1千克西红柿和1千克生姜一共花多少钱”,这一具体问题,系统复习小数加减法。
(2)以“大白菜的价格最低,香菇的价格最高。”这句话引导学生对小数大小的比较进行复习。
5、右边中间:复习年、月、日的知识。
以学生整理回报的形式引入对年、月、日的复习。
6、右下角:复习统计的知识。
(1)以我国青少年平均身高的变化和小学三年级学生平均身高为话题,引入对统计知识及求平均数内容的复习。
(2)通过统计和计算本班学生的平均身高这一具体内容,系统复习求平均数的问题。
四、教学建议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组织好回顾。
首先让学生对全册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回顾,这个回顾虽然是从大的方面进行回顾,但这个环节很重要。然后再以学生熟悉的现实问题求从家到学校的距离、从学校到少年宫需要的时间、计算草坪的面积、一共花的钱数、平均身高等主题情景为素材,从解决问题入手,回顾每一知识板块的主要知识点,并结合“综合练习”中相对应的练习题进行巩固和应用,使知识达到系统化,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练习题的最大效益。
2、加强对回顾整理方法的指导。
(1)全册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在回顾整理时,可以利用回顾整理中的素材为线索,对全册知识和形成这些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整理;也可以以本册的目录为线索进行回顾整理;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回顾整理。教师应提倡方法和思路的多样化。
(2)数学知识之间联系密切,系统性强,学生获得数学思考和数学学习的方法,学会梳理归纳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自主整理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按知识板块进行分类,比较反思,加深理解,使学生学会按知识体系分类整理的方法,但要求不要过高。
3、回顾整理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的空间。要重视学生的观察、思考、回顾,教师还要注意采取引导、点播、提示等方式,要使学生通过回顾整理知识达到纵的成线。横的成片,像渔网似的,形成知识网略。
4、尊重学生的差异,引导学生自觉查缺补漏。
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也就不同。在复习阶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觉查缺补漏。特别是对学困生,教师要个别辅导,
五、综合练习
本册综合练习共安排了26道练习题,“我都学会了吗”安排了4道练习题。下面就部分练习题作一简单分析。
第4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求礼堂的座位够不够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练习时教师不要过早的提示,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此题可以这样解决:35×9=315(人) 16×21=336(个) 315<336 够坐。还可以这样解决:16×21=336(个) 336÷9=37(人)……3(个) 够坐。
不管是什么方法,只要合理都可。
第8题,是一道选做题,这道题目是渗透镜面对称,可以让学生拿面镜子试一试,再来完成该题。千万不要教深了。
第9题,是估计、计算部分人民币的面积。在练习时,为了使学生估计得准确,课前教师可让学生提前做好同人民币同样大小的纸来代替。
第12题,是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开放题。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交流设计方案。最后让学生讨论喜欢哪种设计方案?为什么?
第16题,是复习年、月、日,24时计时法的题目。以小朋友出生纪念卡的形式出现,使知识的复习具有了很强的趣味性。要注意让学生从纪念卡上获取有关时间的信息,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教学时还可以让学生制作自己的出生卡,并在小组内交流。在比较谁最大?谁最小时?首先看年,如相同再看月,如又相同再看日,如又相同再看时。
第20题,是以购书的形式复习小数加减法的题目。该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可以作一步的小数加法,也可以作连加。如果用减法做也是可以的。
第21题,是以在海水浴场游泳的情景复习统计知识的题目。本题是让学生根据各游泳去水深情况在统计图上涂一涂,并求出海水浴场的平均水深。最后再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在练习时教师要结合本题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第24题,是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要让学生独立解决,在解决完教材提出的问题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第26题,是运用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该题的解法不唯一,只要学生能够做出合理的解释均可。
“聪明小屋”是供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学生容易算成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和减去正方形花坛的面积,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和去掉2个正方形花坛的面积才是草坪的面积。教师要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方法解答。
“我都学会了吗?”是在总复习后的自我检测。
第1题,检测学生对乘除法知识的掌握情况。练习时教师要结合数据对学生进行节约矿产资源的思想教育,还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第2题,检测学生对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知识的掌握情况。这道题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拼一拼,根据自己所拼长方形,计算出周长和面积。要注意拼法的多样化,不要只拼一种。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数据,谈谈自己的发现。(面积不变,周长变化。)
第3题,检测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4题,检测学生对年、月、日知识的掌握情况。练习时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安排时间的教育。
《总复习》教案6
第四课时:多边形的面积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P113第2题及练习二十五第7、20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多边形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灵活应用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感受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完善知识结构,进一步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渗透等积变换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灵活运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沟通多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归纳整理,演示讲解;复习回顾。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构建网络,新知汇总
二、整理复习
1.复习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说说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他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板书: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米
100 100 10000 100
2.及时练习
520平方米=(??)公顷?????300平方千米=( )公顷
4.2公顷=( )平方米 0.12平方米=( )平方分米
三、巩固深化
我们对本单元的知识和方法进行了整理与复习,接下来我们要做一些练习进一步巩固,使同学们把这部分知识掌握得更好。
(一)按要求解答。(只列式,不计算)
1、平行四边形底是4分米,高2.7分米,求它的面积?
2、三角形面积是30平方米,底8分米,求它的`高?
3、梯形的面积是84平方米,高10米,上底5米,求下底?
师小结:如果给出图形的面积,让我们去求底或高,除了可以变化公式以外,还可以用方程解答,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下面我们来看几道判断题。
(二)判断题:
1.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2.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形状是相同的。( )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4.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
5.把一个长方形的木条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都不变。( )
看来 ,同学们的分析和表达能力都很强,现在,我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解决问题
1.教材第113页第2题。
出示第2题,引导学生看题。学生独立解答,并在小组中互相检查。
教师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师:通过计算这些图形面积,你想提醒大家什么?(计算图形面积时,底和高要对应)
2.1.课件出示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7题。
(1)学生独立解题。
(2)汇报评价。
3.课件出示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8题。
(1)学生独立解题。
(2)汇报评价。
4.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9题。
(1)组织学生用剪刀把正方形纸片按题目要求剪一剪。
(2)算一算剩下的面积是多少。
5.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10题。
(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呢?
(2)组织学生汇报,并展示求面积的方法,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将方格中的图形分割成几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分别求出基本图形的面积,再求和得出所求图形的面积。
教师强调分割的方法有多种,引导学生选择容易获取求面积时所需数据的方法进行分割。
②将方格中的图形添补成某个简单的基本图形,求出基本图形的面积,再分别减去各添补的图形面积,得出所求图形面积。
③已知小方格的边长为1cm,则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cm2,通过数方格来确定图形的面积。
(3)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关键在于熟练地运用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对于复杂的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在于巧妙地将组合图形分割或添补成若干个基本图形,进而通过基本图形面积的和或差得到组合图形的面积;对于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可以将它分割或添补成已学的简单图形,或是用方格纸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估算。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多边形的面积总复习
《总复习》教案7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基本方法,能正确地分析应用题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使学生能合理地选择解答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过程:
基本练习
1、写出等量关系式
(1)二月份生产的洗衣机比十一月份的2.5倍少1500台。
(2)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8千米,2.5小时相遇。
2、用X表示未知数,列出方程。
(1)一个数与7.6的和的2倍是24.8。求这个数。
(2)一个数除1.6等于2300减去2.8乘以450的积,求这个数。
一、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一辆汽车装运大米和面粉。大米装了X袋,每袋重90千克,面粉装了52袋,每袋重25千克,共运大米和面粉4吨。
(2)百货公司进一批羊毛衫,进货价X元,出售价是进价的'1.2倍,每件得毛利36元。
二、复习指导。
1、红星机械厂用9200千克钢材制造一种机器,每台用钢材52千克,制造80台后,改进工艺,每台只用刚才45千克。余下的刚才还可以制造这样的机器多少台?(用两种方法解)
(1)学生独立解答。
(2)交流反馈。
A、算术方法。
(9200-52×80)÷45
说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B、列方程解答。
52×80+45X=9200
请说出相应的另几个方程,并说出数量关系。
(3)比较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
2、按照解方程应用题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1)四、五年级同学工植树187棵,五年级同学植树的棵数是四年级的1.2倍。四、五年级同学各植树多少棵?
(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相距175.5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驶52千米,摩托车的速度是汽车的1.25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3、引导小结
今天复习了什么内容?说说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三、独立作业。
复习五的其余题目
四、布置作业
《总复习》教案8
内容:
复习分段
教学目的要求:
复习常用的复习方法,能运用方法进行分段
教学过程
一、回忆分段方法
1、导入:要学懂一篇文章,理清文章的脉络,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分段
2、小组讨论
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了哪几种分段的方法?哪几篇文章特别典型?它们是这样分段的?每个小组讨论两种,小学语文总复习阅读复习教案。
板书:方法例文
3、交流
讨论好的请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来交流一下,看看哪个小组学得最好。
(根据学生交流板书)
如:借助过渡段来划分《伟大的友谊》
按事情发展顺序分《落花生》
按总分总结构分《万里长城》
按地点转换分《秦始皇兵马俑》
小节归并法《我盼春天的荠菜》
2、请你选择一种方法,想想一般什么样的文章用这种方法分段。
小结:不同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它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分段。
二、练习应用
(一)我们平时用得最多的是什么方法?(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1、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文章,我们通常按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分成几部分。请你先通读《第一次洗球鞋》,再找出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事情的起因的?
2、找出洗球鞋的经过。
3、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第一次洗球鞋》划分段落。校对。
说明:有的文章事情经过部分有明显的几个步骤,还可以分成几段。
(二)按总分总的文章结构分
1、读《海南岛》,你认为这篇文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划分段落。
2、交流 小结:总分总结构的文章,并不一定三部分都有,有时是先分后总,有时是先总后分。
(三)小节归并法
这两篇文章有明显的特点,我们能一下子划分段落。有的文章我们一下子找不出明显的特点,该怎么来分段呢?
1、分节读《买冷饮》,概括出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2、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同一个意思?
小结:这样的文章我们可以用小节归并法
(四)综合练习
1、阅读《星期天的苦恼》、《杨柳》,想一想这两篇文章用什么方法来划分段落,并完成。
2、交流
3、强调:像《杨柳》这样的文章,可以有不同的分段方法,只要你有充分的理由,有充足的依据都是可以的。
三、总结作业
分段的方法有许多,我们在课堂上练习的只是其中的几种典型。希望大家在平时的练习中能灵活地运用这几种方法。课后完成习题。
《总复习》教案9
教学内容:
第七单元 统计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巩固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2、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3、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1、 说一说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 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是要注意什么?
3、练习:1991—20xx年沙尘暴总天数的变化情况(幻灯片显示)
(1) 让孩子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沙尘暴情况,它有什么危害。
(2)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3)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我们能够怎样解决问题。
(4) 关注现实生活中环保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P127统计9、根据1997-20xx年全国每年出生人口数统计图回答问题。
(1) 学生独立完成后请交流。
(2) 分组讨论,每组自由选择一小段时间(如:1998—20xx的变化情况)
(3) 汇报交流各自的研究情况。
(4) 让学生体会到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
P131 14 根据我国1997—20xx年博物馆数量统计图回答问题。
《总复习》教案10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复习是对已学知识加以回忆,并进行系统整理的过程,不是讲授新知识,因此要特别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到本册教材为止,小学阶段的三种统计图已经全部教学结束,所以在本节课中要特别注重三种统计图的对比,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根据统计需要选择恰当的统计图,不同的统计图能反映出数据的哪些信息等;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和比较,让学生从不同方面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数据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归纳整理
1.归纳整理。
师:本学期我们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习了哪些知识?请同学们先自行整理,再在小组内交流。
借鉴教材“独立思考”板块,引导学生从统计图的类型、特点和分段整理、分析数据等方面进行回忆整理。
2.学生汇报,相互补充。
引导学生自由交流、相互补充,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整理统计与概率部分的知识,学生对统计图方面的知识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建立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
⊙分类整理
1.复习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1)回顾。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你们对扇形统计图有哪些了解?
(①特点: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的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数。②作用: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与总数的百分比,以及各部分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巩固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106页1题。
①呈现问题,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
②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2.根据统计要求选择恰当的统计图。
(1)呈现问题:
下面几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课件出示)
王羽家去年1~6月份支出情况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金额/元
20xx
3800
2900
2200
3000
2700
王羽家去年5月份各种支出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用途
教育
食品
还购房贷款
水电费
服装
其他
百分比/%
15
30
30
5
15
5
王羽家去年5月份各种支出情况统计表
用途
教育
食品
还购房贷款
水电费
服装
其他
金额/元
450
900
900
150
450
150
(2)明确三种统计图的作用。
师:你们知道三种统计图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和作用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出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特点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扇形的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
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作用
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便于相互比较。
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也能看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
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学生独立解答。
(表①要表示出去年1~6月份支出的增减变化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表②要表示出去年5月份各种支出所占百分比的情况,应选用扇形统计图;表③要表示出去年5月份各种支出的具体数量,应选用条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三种统计图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复习分段整理数据。
(1)回顾:本学期在学习数据的整理、分析方面我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交流:除了可以将数据进行排序外,还可以将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分析,并交流分段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和作用。
(2)巩固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106页2题。
①组织学生整理数据。
②小组内讨论解题方法并汇报。
《总复习》教案11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1、复习掌握第一、二单元的生字生词,巩固古诗中单字的理解,会用“犹如”“仿佛”“宛如”“像”造比喻句。
2、重点了解背诵情况,要求能背诵第一课、第三课、第五课和第七课以及第六课部分内容、练习中读读背背的内容。
3、加强阅读理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4、能把句子补充完整,能修改病句。
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2、同桌互批
3、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巩固古诗中单字的理解
1、出示古诗句。
2、指名说说这几个字的意思。
3、写一写。
4、教师检查评价。
三、会用“犹如”“仿佛”“宛如”“像”造比喻句。
1.读读书上的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2.模仿造句。
3.师生共同评议
4.书写。教师检查。
四、修改病句。
1、出示句子。
(1)我们从小要做到讲究卫生的习惯。
(2)爸爸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员。
(3)看了《宝莲灯》这部电影,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2、指名上黑板修改。
3、共同批改。
4、说说这个什么病句,进一步强调正确的修改符号。
5、齐读正确的句子。
五、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两单元的内容。
2、指名背诵课文。
3、同桌互批,各自订正。
4、出示填空:
(1)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本学期学过的描写秋江夜泊图的.诗。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概括《北大荒的秋天》课文内容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分析。
1、小院的西面是花圃,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唱主角的是紫色的月季和各色玫瑰。北面有个挺大的葡萄架。夏天,孩子们在葡萄架下乘凉、下棋,大人们在这里看报、休息。一只只蝴蝶上下飞舞,显得非常热闹。到了秋天,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不时发出醉人的香味。院子的东面种着几棵高大的白杨,它们像巨人一样守卫着小院。院子南面是一片碧绿的小菜园。地里种着黄瓜□茄子□西红柿□还种着绿油油的青菜□一眼看去,个个漂漂亮亮,惹人喜爱。
1.填空。
这段话是按________ 顺序写的。先写小院西面是________ ,北面_________ ,院子东面种着____________ ,南面是__________ 。其中写得最多、最详细的是___________ ,这段话中的第_____ 句到第_____句,都是写这里景色的。
2.读句子,想想带点词的意思,给合适的说法打“√”。
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不时发出醉人的香味。这句话写了:
①葡萄长得多,有时香味会使人像喝醉酒一样糊里糊涂。……( )
②葡萄不但长得多,而且香味使人陶醉。………………………( )
③葡萄成熟了,很可爱。…………………………………………( )
3.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高大( ) 热闹( )
4.照样子写词语
绿油油____ ___ ___ ____ 漂漂亮亮___ ____ _____ __
5.用“”划出打比方的句子。
6.给文中画□的地方加上标点。
7.文中的“青菜黄瓜茄子西红柿”总的名称是()类。
七、复习作业
《总复习》教案12
复习要求:
1、会认识段的一般结构,能给段落分层次、理解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
2、能抓住一段话的中心,概括整段话的大意。
3、能把一段话的顺序整理清楚。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每一篇文章都是由若干个不同的段落按一定顺序组合而成的。这节课我们专门复习有关段的内容。(板书:段)关于段这一部分知识,你平时存在哪些问题呢?指名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二、师生共同复习。
1、段,是由若干个句子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在一起的。一个段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内容分几个层次叙述的,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板书:段的认识)
2、小组讨论:段通常有哪几种组合方式呢?
3、指各组代表回答。
4、教师小结:
总分式。(板书)这种段式,作者常在这一段的开头,写上一个高度概括主要内容的句子,以下就围绕着这个内容来展开。如:(投影)《威尼斯的小艇》中一段“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
另外有的先分后总,(板书)即先分述几个方面的内容,再在最后做个总结。如(投影)”1952年焦裕禄回老家时,穿着一身破旧衣服,村里人说他当了几十年干部,怎么连一身好衣服也没有……他家人多,加上他管得严。九口人平均每天最多吃几角钱的菜……焦裕禄就是这样过着艰苦的生活。”
除了以上所讲的“总分”或“分总”外,还有一种是:总、分、小结段式。(板书)如:(投影)xx同学他学习非常努力,每天清晨他总是六点多起床,在吃早饭前读英语,到学校后他就进教室早读……他这样努力学习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另外还有一种,开头先提问,概括本段的主要意思,后回答,这也属于“总分”的形式。如(投影)《鲸》中的一段“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小鱼和虾……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
连贯顺接式。(板书)
这种形式结构是按事情顺序或行为动作的顺序,一步接一步地写,句子之间不能调换。
第一种,按时间先后顺序。这种结构一般都有表示时间的词。如(投影)《雪猴》中一段“清早,嘹亮号音伴来晨光,军人出操了,树林里雪猴也按号音起身……早上,军人在操练,猴儿也蹲在枝头观赏;上午,战士们上课,猴儿也会不远不近地学着战士们席地而坐……
第二种,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排列。
如(投影)《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董存瑞看看四周,这桥有一人多高,两面是光滑的土坡,炸药放在那呢?”……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拖起炸药包,右手……
空间变换式(板书)
这种段落形式是按地点、方位变化来排列的。这种结构一般都有些方位的词。如(投影)《小站》“小屋左边的那张红榜上面用大字标明……红榜旁边有一小块黑板……出站口贴着一张讲卫生的宣传画。”
除了上述的三大种段的结构方式外,“因果式”、“并列式”也是较常见的结构方式。
5、学生独立完成练习(1)(提前印好,每生一份)
6、读下面各段,根据以上复习的知识,用“‖”给各段分出层次。
那只红色的月菊多美啊!碗口大的花朵,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火球。近看呢,那层层花瓣娇嫩鲜艳,还能闻到香味。外国友人说中国的月季花是“花中皇后”,真的,这青枝、绿叶、红化艳丽极了。我真爱这枝红色的月季花。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他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没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金光利剑一样,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彭德怀同志在南海居住期间,没有单独起火,一直在食堂吃饭。有时剩下点饭菜,下顿热一下再吃。它的内衣破了,就补补再穿,很少买新的。平时穿的是军装、布鞋,只有接见外宾才穿上礼服和皮鞋。彭总就是这样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
卢沟桥是“七七事变”发生地。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北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正是由于这件事,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6、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复习段的条理
1、谈话:我们已经分清了段的层次,大家知道一个段是由若干句子组成,有的安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有的按事情的发展,时间的推移,方位的变换……掌握了这些规律,理清排列错乱的句子就不难了。(板书:段的条理)
2、(投影)理清下列句子的顺序,按序号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
《总复习》教案13
总复习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9个单元,另外还包括了“整理与复习”“数学好玩”和“总复习”,其中“数与代数”部分包含了7个单元,“图形与几何”部分包括2个单元。复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把散落的知识从点连成线再组成面,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本部分内容主要分为“数与代数”和“图形和几何”两部分。
第1节?数与代数
教材第97~98、99~102页的内容。
1.经历对本学期“数与代数”知识的梳理过程,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能在购物情境中进行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结合具体情境,加深理解乘法、除法和“倍”的意义,熟记2~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2.使学生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学习整理与复习的方法,加深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
3.提高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热爱数学。
重点: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加与减,乘、除法的意义,表内乘、除法,人民币的认识及其简单计算等相关知识。
难点:提高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教材主题图)。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我们已经进入了期末总复习,那么谁能说一说这学期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1: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
生2:我们还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
生3:我们认识了元、角、分,学会了怎样付钱、找钱。
生4:我们学习了乘法口诀,还学习了除法。
生5:我们知道了图形的变化和测量。
师:同学们说得真详细,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内容,你们都掌握了吗?这节课就让我们针对“数与代数”这部分知识进行总复习。
1.分组整理。
师:同学们,我们这学期学习了这么多的`知识,你有什么好方法能既全面又迅速地整理这部分知识吗?
生:小组分工合作可以节省时间。
师:说得真好,看来大家都知道了团结力量大,那么就让我们开始合作整理吧!注意在整理研究的过程中要控制音量,不要打扰到其他小组。
2.班级汇报。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先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成果?
预设:
生1:我们小组运用画图的方法进行整理。
师:有同学想对他们小组的成果做下评价吗?或者你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成果也可以。
生2:我来说,我觉得他们小组的关系图绘制得很清晰,但我们小组有不同的方法,我们用了画表格的方法。
数与代数
加法与减法
人民币
乘法
除法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1.把一个整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是新奇的,他们有着伟大的创造力,要相信学生,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在交流合作中整理知识内容,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师:同学们整理得很全面,那么你们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呢?就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吧!
教材第99~100页第1~7题。
知识是博大精深的,同时又是有理可循,有规律可掌握的,希望同学们能掌握这些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与代数
加与减??人民币??乘法??除法
本节课内容是对“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法的初步认识”“倍的初步认识”以及“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等几部分内容的归纳整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归纳整理中获得提高,在学习中取得进步。
《总复习》教案14
知识目标:
1、经历实践、探索的过程,了解平行投影的含义,能够确定物体在太阳光下影子。
2、通过观察、想象,了解不同时刻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的大小和方向是不同的。
3、了解平行投影与物体三种视图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1、经历实践,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
2、通过观察、想象,了解不同时刻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的大小和方向的不
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体会影子在生活中的大量存在,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兴趣。
2、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平行投影的含义;物体在太阳光下影子的确定;平行投影与物体三种视图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操作与观察、演示与想象、直观与推理等过程,自己归纳总结得出有关结论。
教学方法和手段观察想象法,实践推理法。
教学设计理念本节的设计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本节课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
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组织形式分组探究,集中教授。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引入:太阳光与影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大家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的有关知识,本节课我们通过众多实例进一步讨论物体在太阳光下所形成的影子的大小、形状、方向等。
新课学习
1、投影的定义师:大家肯定见过影子,你能举出实例吗?在太阳光下人和树有影子;在有月亮的晚上,人和树也有影子;建筑物在太阳和月亮下也有影子、
师:大家对于影子是司空见惯了,那么,有没有想过影子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呢?
生:我爷爷在田地里干活时,经常根据他的影子来判断时间的早晚;我奶奶在家也经常根据太阳照在门口的影子的大小,来判断是否是晌午了。
师:很好、现在我们确定时间
时,是通过看表来确定的,但在古代并没有表,勤劳的古代前辈利用智慧制造出了日晷、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它由“晷面”和“晷针”组成,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慢慢地移动,以此来显示时刻。
其实不止在太阳光下,只要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墙壁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投影现象。
像上面提到的晷针的影子,以及窗户的影子、遮阳伞的影子都是在太阳光下形成的。
2、做一做
取若干长短不等的小棒及三角形、矩形纸片,观察它们在太阳光下的影子。
改变小棒或纸片的位置和方向,它们的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师:大家先想象一下,长短不等的小棒及三角形、矩形纸片,它们在太阳光下的影子是什么形状?生:影子的形状应该不变,只是大小发生变化而已、因此,影子分别是线段、三角形、
矩形。
师:大家的想象是否与现实相符呢?我们一齐来做一个试验。
生:试验的结果与想象不一定相符,三角形的纸片在太阳光下的影子有时是三角形,有时是线段;矩形在太阳光下的影子有时是平行四边形,有时是线段。
师:现在来想象第二个问题。
生:由人的影子在一天中的大小不同,可以判断小棒或纸片的影子也是大小不同。
师:请大家再进行试验,互相交换意见后得出结论。
生:当改变小棒或纸片的位置和方向时,它们的影子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刚才在做实验时有一种特殊情况,当小棒或纸片与投影面平行时,所形成的影子的大小和形状的特点呢?生:当小棒或纸片与投影面平行时,所形成的影子的大小和形状与原物体全等。
师:太阳光线可以看成平行光线,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上面讨论过的小棒或纸片的影子就是平行投影。
3、议一议
P122图中的三幅图是在我国北方某地某天上午不同时刻的同一位置拍摄的。
(1)在三个不同的时刻,同一棵树的影子长度不同,请将它们按拍摄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并说明你的理由。
(2)在同一时刻,大树和小树的影子与它们的高度之间有什么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
师:请大家互相讨论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顺序应为(3) (2) (1) 。
因为在早晨,太阳位于正东方向,此时树的影子较长,影子位于树的正西方向,在上午,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树影的长度逐渐变短,树影也由正西方向向正北方向移动。
(2)因为大树的影子较长,小树的影子较短,因此应该有大树的高度与其影子的长度之比等于小树高度与其影长之比。
生:我认为应该是大树与小树高度之比等于大树与小树影长之比。
4、做一做某校墙边有甲、乙两根木杆。
(1)某一时刻甲木杆在阳光下的影子如P124图所示,你能画出此时乙木杆的影子吗?(用线段表示影子)
(2)在上图中,当乙木杆移动到什么位置时,其影子刚好不落在墙上?
(3)在你所画的图形中有相似三角形吗?为什么?
师:请大家:互相讨论来解答。
《总复习》教案15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口答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都学习了些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验算?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都学习了些是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验算?
2、 口算:
60×20 24×10 23×20 40×90
96÷4 213÷3 189÷9 420÷7
3、 估算:
79×30 14×39 35×19 61×80
79÷4 16÷5 83÷9 430÷7
4、做一做总复习第2题和第4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5、让学生完成总复习第9题和第10题,让学生小组内说说怎样想的?再教师讲评。
6、教师总结。
二、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五第1、2、10、11题。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熟练掌握一位数整除多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3、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小数的意义和读法、写法及大小比较和简单的加减计算。
4、联系生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总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下册总复习数学教案04-10
最新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教案12-16
总复习教学反思08-09
九年级历史总复习教案01-06
总复习《统计》教学反思06-07
拼音总复习教学反思07-08
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02-18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总复习》教学反思11-18
小班复习教案03-16
复习课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