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分离定律》教案

《分离定律》教案

时间:2024-04-28 10:54:4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分离定律》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离定律》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离定律》教案

《分离定律》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遗传与进化观理解分离定律的内容。

  2、通过对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实验,建立类推理与演绎的思维。

  3、通过对孟德尔实验的分析,根据初中所学遗传的相关知识,构建生物模型。

  4养成严谨的求知态度和对生物学科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离定律的内容。

  【难点】分离定律的实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显性因子用D表示,隐性因子用d表示;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③生物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解释是假说,但是一种正确的假说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还应该能够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以此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测交实验

  孟德尔用杂交子一代高茎豌豆(Dd)与隐性纯合子矮茎豌豆(dd)测交,高茎豌豆(Dd)产生配子分别是D和d,隐性纯合子矮茎豌豆(dd)只产生配子d。测交后,在得到的64株后代中,30株是高茎,34株是矮茎,这两种性状的分离比接近1:1。验证了假说。

  2、假说——演绎法

  读书指导教材,什么是假说演绎法,结合孟德尔的研究历程,说一说分为哪几个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

  3、得出结论

  请同学讨论总结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教师提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是指()?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B测交后代分离比是1:1。

  C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环节三:拓展与应用

  如果想知道一个生物是否为纯种,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自交、测交。植物可以自交,动物无法自交就用测交。测交可以用来纯合子和杂合子的鉴定。)

  环节四:小结与作业

  小结:请同学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测交应用、分离定律的概念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作业:技能训练,设计实验程序“怎样才能获得开紫花的纯种呢?”

  四、板书设计

《分离定律》教案2

  一、学习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举例说明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与分离定律的解释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

  3、应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4、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逐步养成怀疑、批判、创新的科学思维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教学难点:应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三、教学方法:讨论?举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师组织与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出课题

  导入新课

  介绍孟德尔

  创设情景:

  【提问】

  1、什么叫生物的遗传。

  2、什么叫生物的变异。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生物的遗传。

  3。被誉为遗传学之父的科学家是谁。

  孟德尔通过实验揭示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大大促进了遗传学的发展。

  介绍孟德尔一生。

  学生思考讨论:

  子代与亲代之间的相似性叫生物的遗传;

  子代与亲代,子代与子代之间的差异性叫生物的变异。

  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进入本课

  分析孟德尔成功的主要原因,豌豆的特点。

  【提问】

  孟德尔为什么成功发现遗传的两大定律。

  豌豆有什么特点呢。

  1、孟德尔如何对豌豆进行杂交实验。

  (人工去雄)

  分析相对性状和性状的概念。

  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孟德尔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豌豆的紫花和白花。

  孟德尔选择了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自花传粉(自交)、闭花受粉,在自然情况下,豌豆都是纯种;豌豆花较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成熟后籽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有多个稳定的,易于区别的性状。

  引起思考进入状态

  探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展示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

  【讲解】

  杂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孟德尔研究了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都得出了3∶1,可见这其中肯定有什么规律存在。

  学生看书,思考并回答问题:

  3∶1不是偶然的。

  提高识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提问】

  为什么在子二代中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相互分离的假设。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写出遗传图解,并强调遗传图解中的符号书写。)

  【总结概念】

  学生看课本,讨论回答:

  ①性状是基因决定的。显性基因(A)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a)控制隐性性状,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②配子形成时,成对的基因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③受精后,雌雄配子又恢复成对。

  显性基因(A)对隐性

  基因(a)有显性作用。

  所以F1表现显性性状。

  ④等位基因相互独立

  ⑤F1形成的配子种类、比值都相等,受精机会均等。

  分离假设的验证

  孟德尔通过豌豆的遗传实验,对豌豆的遗传现象进行了解释,他的解释正确吗。

  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呢。

  【提问】

  1、Cc能有几种类型的杂交。

  请大家写出三种组合的杂交遗传图解。(请学生板演)

  2、大家判断一下,哪一种组合能验证分离定律呢。

  【解释】

  第1种子代都是紫花,无法判断;第2种本身就是孟德尔的假设;第3种最好,根据子代表现型比值是1∶1,从而证明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3种:Cc×CC

  Cc×Cc

  Cc×cc

  第三种

  显性的相对性

  举例:紫茉莉花色的遗传

  显性的相对性

  完全显性:具相对性状的两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与显性亲本的表现完全一致的现象。

  不完全显性:具相对性状的两亲本杂交,所得的F1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的现象。

  共显性:具相对性状的两亲本杂交,所得的F1同时表现出双亲的性状。举例:混花毛马的遗传;人类ABO血型

  训练

  指导学生完成训练

  完成训练

  知识巩固

  七、板书:

  第一节?分离定律

  一、杂交实验的取材——豌豆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过程、解释

  三、基因分离定律的验证——测交

  四、显性的相对性

  八、作业设计。

《分离定律》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理解应用孟德尔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② 理解并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在实践上的应用。

  ③ 知道基因型、表现型及与环境的关系。

  2.能力目标

  ① 通过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② 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③ 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试验结果——假说——试验验证——理论。

  ④ 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式方法。

  3.情感目标

  ① 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8年的研究试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② 通过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2.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3.教学疑点:相对性状,杂交方法

  【教学方法】 模型、讲授、引导、自研

  【教学时数】 3学时

  第一课时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案

  【教学过程】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第19-23)(5分钟)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20分钟)

  教师活动: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

  和结构单位。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中有什么样的传递规律,得先了解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

  ①介绍孟德尔简历,豌豆杂交试验,揭示遗传学的经典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② 孟德尔的研究方法:杂交实验法。此方法是研究遗传规律的基本方法。

  什么是杂交试验法?显示《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对着图讲解父本、母本,如何去雄,如何传粉、受精。

  ③ 孟德尔选用的实验材料——豌豆。自花传粉,也是闭花受粉。试验结果可靠又易于分析,这是他研究的特点,也是他研究成功的原因之一。

  学生活动用笔勾画

  一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讲述:由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

  的不同表现类型。此概念有三个要点:

  同种生物——豌豆

  同一性状——茎的高度

  不同表现类型——高茎1.5-2.0m,矮茎0.3m左右。

  教师活动:豌豆种子的圆滑和皱缩是不是相对性状?为什么?

  学生活动:是。具备相对性状概念包含的三个要点:同一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 种子的形状;不同类型——圆滑和皱缩。

  师生交流:交待在遗传图解中常用符号:

  P——亲本 ♀——母本 ♂——父本 ×——杂交 × ——目交(自花传粉,同种

  类型相交)

  ——杂 种子一代

  ——杂 种第二代

  (1)试验过程

  教师活动:出示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图,对着图讲述试验过程,注意如下几个概念: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在杂交实验中,把杂 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那个亲本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把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如矮茎。

  性状分离:在杂 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研究特点:

  ①试验材料——选用自花传粉的豌豆

  ②分析研究方法——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

  ③运用数学方法——统计学方法

  (2)试验结果

  ①无论正交反交

  ② 自交, 只表现显性性状; 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接近3:1(高茎:矮茎)。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教师活动:什么是基因?基因位于何处?

  学生活动:略。

  讲述: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基因控制性状。那么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以对存在,纯种高茎豌豆用DD表示,矮茎豌豆用dd表示。在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单存在,因为核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纯种高茎豌豆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显性基因D,纯种矮茎豌豆的`配子只含有一个隐性基因d。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合子中的基因又恢复成对,即 体细胞为Dd。

  (Dd)只表现为高茎。显性作用:由于基因D对基因d具显性作用,故

  自交产生配子时(出示有染色体遗传的图像),由于D和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D和d独立存在,它们要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这样, 产生的雄配子和雌配子就各有两种,一种含有基因D,一种含有基因d,且两种雄;两种雌配子D:d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便出现3种基配子D:d

  因组合:DD:Dd:dd=1:2:1,性状表现为:高茎:矮茎接近3:1。

  总结、扩展(4分钟)

  学生甲孟德尔的研究方法是杂交试验法,用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杂 种子一代全是高茎豌豆。经自花传粉后,杂 种子二代发生性状分离,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之比为3:1。孟德尔解释的关键是杂合子(入两个配子中。

  其他学生孟德尔也做了豌豆子叶黄色和绿色等其余六对杂交试验,量比都接近3:1,请同学们按板书要求试着做这六对杂交试验遗传图解。 表现型的数 代)中,D和d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

  课堂练习(5分钟)

  1.杂合高茎豌豆自交产生的后代中,杂合高茎植株约占后代总数的( )

  A.100% B.3/4 C.1/2 D.1/4

  2.子叶黄色豌豆(YY)与子叶绿色豌豆(yy)杂交,后, 表现型全是黄色,让其自交 发生性状分离,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之比为3:1。请用遗传图解说明试验的全过程和试验结果。

  自我练习 资料P27 1-4(3分钟)

  作业 ① 复习教材,掌握概念、熟悉分离定律的实验过程、前提、特定的数字 ② 资料P28 课时作业 1-8

  新课导学(3分钟)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解释,验证

  教学后记 学生感觉难,需要多投入、利用自习课,多接触学生,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和时间,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避免不消化。

【《分离定律》教案】相关文章:

《库仑定律》教案06-17

欧姆定律教案09-21

库仑定律教案03-12

欧姆定律教案高中01-08

《欧姆定律》教案优秀01-23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10-26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12-29

欧姆定律教案15篇02-26

(经典)高中牛顿第二定律教案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