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

时间:2025-01-17 06:56:20 教案 我要投稿

草原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一维特征进行分类,并简单描述分类结果。

  2、尝试不同的分类方法,体验数学活动中操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穿线板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由谈话开始导入,妈妈的项链。)

  老师:小朋友,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的妈妈都有项链吗?

  老师:你们看到妈妈都戴着是怎么样的项链呢?谁来说一说呢?

  (幼儿回答)

  老师:小朋友们的小眼睛真厉害!能看出妈妈的项链是怎样的。老师也有漂亮的项链,你想看吗?

  (老师出示穿线板做的项链)

  老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的项链是什么做成的呢?

  老师:小朋友想想老师的项链是怎样穿进去的啊?

  (引导幼儿说说每串项链的规律)

  老师:那老师现在把它拆开来,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吧!

  二、基本部分。

  (引导幼儿观察两串项链的`不同特征)

  老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穿线板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老师:我们有什么办法按照什么样的规律把它们分开呢?

  老师:大家可以开动脑筋想一想,可以怎么办呢?

  (引导幼儿说出分类的方法)

  老师:项链中的穿线板都一样吗?都有些什么样的的穿线板呢?有什么颜色的或者什么形状的呢?

  (比如颜色、形状不一样)

  老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来说一说,哪个小朋友愿意告诉我们你用小眼睛发现了什么呢?

  (幼儿回答)

  老师:真棒,这位小朋友说啊老师的项链有黄颜色也有红颜色,颜色也都不一样呢,我们给他拍拍手鼓励鼓励吧,  那请小朋友把老师的穿线板送回家吧!结束活动。效果分析:

  光的传播教学思考其六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按要求,每个教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完成前期设计的教学目标。写好教案课件,你目前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光的传播教学思考其六”,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是人教版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是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过程,教学难点是用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解释现象。例子很多,如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茂密的树叶下的光斑,小孔成像等,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有:排队站直、激光准直,射击瞄准,根据以往的经验,每次上到这一环节都是先通过小孔成像仪观察窗外的景物,学生惊奇的发现通过小孔仪看到的景物是倒转过来的,然后再用作图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以便于更好的掌握小孔成像的特点,以往实验室有不少小孔成像仪,但今年一个也没有找到,也没有事先准备一些,因此这次学生对小孔成像的现象理解不够透彻,这是一个遗憾的地方。后来只有通过各种例子来补救。

  建议:

  1、实验室准备一些小孔成像仪。

  2、物理兴趣小组制作一些小孔成像仪。

  另外还有要注意的问题就是纠正学生认识的一个误区:人的眼睛会发光。人眼看到物体,是人眼发出的光照到物体上。要告诉学生,人能看到物体是物体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

草原教学设计2

  《草原》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了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

  在教学中,我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向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整合的网络信息领域。在设计和表现课堂时,我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安排、设置情景,充分考虑增强学生的吸引力,运用声像媒体使文字型、抽象型的内容生动地、具体地表现了出来,从而激发了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学生的个性在语言感悟训练中尽情的发挥。这种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体特点,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每个人的潜能,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1、聆听音乐,营造优美的学习环境。

  一个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必将会给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带来很大的帮助。为此我播放了一段韵律欢快的“鄂尔多斯舞曲”。乐曲调节了课堂里的气氛,改变了教室里紧张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听音乐放松了神情,活跃了思维,创新意识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发挥。当学生通过朗读体验到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后,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通过“读”把情感表达出来,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尽情的享受着蒙古人民的热情。文本融化了成孩子们的智慧,欢快祥和的音乐中促成了孩子们语感的形成。在本节课教学接近尾声时,伴随着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我再次让学生整体读课文,感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把这节课带入了高潮,虽然话已尽,但是情未了,本文的中心又一次得到提升。

  2、展示图片,营造民主的学习环境。

  不同的图片会给不同的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不同的情绪变化,而不同的情绪变化正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在研读“喜迎远客”时,我出示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抓住“襟飘带舞”“飞”“欢呼着”等重点语句感悟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通过优美的画面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到“盛情款待”的美好境界。“奶茶、奶豆腐、奶酒,大盘的.手抓羊肉”画面的出现,使孩子们不知不觉的兴奋起来。场面隆重而热烈,感受到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同时,进一步体现出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的真挚感情。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营造一个民主的学习环境,真正营造了一个“情感的课堂”、“感悟的课堂”、“对话的课堂”。

  3、体验文本,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才能彼此接纳,才能相互造就。在这堂课中,我让学生亲近文本,“激情相见”部分从四个“握”字体会见面时的亲切,我很激动的与一个学生握手做示范,立即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孩子们立刻模仿起来,肢体语言使孩子们对草原人民的热情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与文本碰撞,用心灵去倾听心灵,达到心灵相通,情感共鸣,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学生的个性也在语文课堂中尽情地流淌,师生对话就成为彼此情感交融、智慧碰撞的过程。

  采取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改变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主动读书、自觉感悟。学生的个性与学习智慧得到尽情展现,课堂真正成了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

  其他人在看

【草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草原教学设计06-23

《草原》教学设计08-10

《草原》的教学设计09-27

《草原》教学设计09-11

《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08-22

草原上教学设计08-11

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10-24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11-20

《草原》的教学反思09-08

《草原》教学反思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