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翠鸟》教学反思

《翠鸟》教学反思

时间:2022-06-05 17:58:1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翠鸟》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翠鸟》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翠鸟》教学反思15篇

《翠鸟》教学反思1

  《翠鸟》通过对翠鸟外形特点、行动特点和栖息习性几方面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蕴含着爱鸟护鸟的道理。

  课文的第一自然着重描写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外形的第一个特点是翠鸟身上鲜艳的色彩。从它的名字上看,“翠鸟”的.名字中带有一个“翠”字,表示“翠绿色”。“鲜艳”是“鲜明而美丽”,这个意思在课文中得到了具体的展开。

  首先是鲜艳多样:翠鸟身上不只是一种颜色,而是有多种多样的颜色,是多种颜色组合起来的调色盘: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背上的羽毛是浅绿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不仅颜色多种多样,而且“色块”也各具情状:头上的羽毛如头巾,身上的羽毛是花纹样,腹部的羽毛好像衬衫,让人感到是那样的协调和美好。

  翠鸟外形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小巧玲珑”,主要体现在它的眼睛和嘴上面。“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者抓住了这个“窗户”,着重从神态上面进行描写:“透亮灵活的眼睛”透出了灵活,配三“又尖又长的嘴”,更显它的活泼、玲珑、可爱。

  这一小节作者写得不但很美,而且很有层次,抓住了翠鸟的特点,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的写作顺序。课后我教导学生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选取生活中熟悉的小动物,写出动物的特点。这又是对学生写动物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翠鸟》教学反思2

  《翠鸟》是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主题是“保护周围环境,善待身边的动物植物”,通过本组教材的阅读,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意识。《翠鸟》这篇课文通过描写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教学中,尤其是讲读课文中,有感情的朗读,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填空,对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养成读书时的情感投入,确实起到积极作用。为此设计了以下导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

  你们都喜欢鸟吗?都喜欢哪些鸟?为什么?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形成一种内在动力,推动人们去探求知识。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

  活动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

  2、翠鸟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3、课文描述翠鸟羽毛的颜色的几个比喻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填一填:

  翠鸟喜欢 ,一双 小爪子 。它的颜色 。头上的羽毛像______,绣满了______。背上的羽毛像______。腹部的羽毛像_____。它小巧玲珑,一双_____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_____的嘴。

  活动二:再读课文 感知翠鸟特点

  自由读课文第2、3段,思考:翠鸟怎样捉小鱼,用△△找出表示翠鸟动作的词,用横线划出表现它动作敏捷的句子,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看看该怎么读,争取把它读好。

  活动三: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同桌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联系上下文体会句间联系。

  1、翠鸟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是因为它有一双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

  2、翠鸟能发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

  3、翠鸟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4、翠鸟能悄悄等待捉鱼,不易被发现是因为它有翠绿色的羽毛。

  5、翠鸟之所以能贴着水面疾飞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课文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文字上的一个亮点,是我们学习的地方。要学习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贴”、“一眨眼”、“注视”、“蹬”、“叼”、“刹那间”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渗透爱护大自然的思想也是本文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动物也应该自由自在地生活。

《翠鸟》教学反思3

  备课中考虑到对于翠鸟这种只闻其名,不见其形的小鸟,学生们知之甚少。针对本课必须完成的教学目标,我决定采用课件,结合挂图和若干鸟类头饰,并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的资料。课前,我更是准备好了课堂教学导航,让孩子课前进行预习和资料搜集。充分发挥了孩子自主学习的热情,更锻炼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和资料搜集能力。

  课堂中,感到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然后分组交流的'完成为学生主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适宜的空间,汇报交流中指导学生注意语言准确与生动,培养了想象力与表达力,如出示两组句子,每句较之前一句都多一个“形容词”,这样写的作用让学生观察,读中比较体会,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抓翠鸟外形美、捉鱼本领高这两部分时,我适时播放了色彩艳丽、富有动感的画面,借助了画面由爪子→头部→背部→腹部,颜色不断叠加,呈现了五彩斑斓的羽毛变换,同时配以小鸟清脆的鸣声,朴棱着翅膀箭一样捉鱼疾飞的身影,鱼儿机灵吐水泡的声音,较好地解决了本课理解上的难点,使学生身临其境,不仅感受到了翠鸟外形的艳丽之美,而且极好地体会了翠鸟“钓鱼郎”的美称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在孩子们饶有兴趣之时,我的一句:“你们喜欢翠鸟吗?原意背下来翠鸟的美丽和它捉鱼本领高的描写吗?”学生们齐声“愿意”继而兴趣盎然地背起来,全然没有了畏难情绪和被动状态,而此时我依然用课件演示外形分环节画面,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这种分层指导课后效果得到检验,绝大多数学生均能背诵下来。

  之后的第三课时,引导学生将收集的鸟类知识随堂介绍展示,感觉学生的语言得到积累,并让孩子们拓展至你喜爱的小动物,以《翠鸟》为例,对小动物的外形及其特点进行描写,激发和提高了孩子的写作兴趣。

  当然,这次课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让孩子学习描写小动物的外形时,略显枯燥。若是能让孩子更大限度地参与进来,如个别孩子在进行描述的时候,让其余的孩子猜一猜,他讲的是哪一种小动物,效果势必更好,课堂气氛势必更为活跃。

《翠鸟》教学反思4

  《翠鸟》是九年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主要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表达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二、三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在教学中,我紧抓三步:

  1、三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除了要继续进行词句训练以外,段的训练是阅读训练的重点。在段的教学中,我抓住一至三自然段为重点,首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在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前,引导学生回忆描写《燕子》的外形特点时,作者的写作顺序,而后放手学生自读,带着问题,往往比“空读”要有实效。以读导悟,只有学生读准了,读会了,才会去思考,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理清写作的顺序,抓住各部分的特点,最后达到感悟升华。

  2、抓住学生思维成长规律,促表象思维为理性思维,读写结合。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但生活阅历比较浅,所学知识有限,思维特征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课第一自然段对翠鸟外形的.描写虽然栩栩如生,但因学生从未见过翠鸟,所以仅凭文字介绍依然无法使翠鸟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鲜活起来。至于习作训练,学生虽有尝试的兴趣,但因刚开始接触,缺少方法与经验,写作前往往不会观察,写作时抓不住主要特点。

  针对学生的认知状况,在教学中凭借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优势,逼真地展示翠鸟形象,突出作者的观察顺序和翠鸟各部分的特点,可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思维环境,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表象。针对教材特点,教学这一段时,教师把着眼点不单放在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而是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更学到了习作方法,促进了知识向能力转化。

  3、积累很重要。学生每学完一篇文章,我总会强调他们的词语积累,比书写,比正确率,比谁找的和老师找到的最多。以此促进学生词量的积累。

《翠鸟》教学反思5

  《翠鸟》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文中作者对翠鸟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美丽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写”是本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作者在描写翠鸟的外形时,按一定的观察顺序写了翠鸟的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运用了比喻手法,写出了翠鸟的“漂亮”;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疾飞”,“刹那间”等词句的描写,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同时,本课又很好地做到了“文道统一”:告诉孩子要热爱动物,就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我在教学翠鸟的外形和活动时,及时补充课件,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翠鸟外形的美丽和行动的.敏捷。然后再充分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去解读课文。只有这样,学生才是一个真正的阅读主体,他在阅读中才能真正体验到自己的精神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他才可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朗读也是一种极具个性的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不同的人对一篇文章的体会即便一样,朗读的方式也肯定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朗读指导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在学生自由阅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与句子品味语言美,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翠鸟写得那么美那么可爱的,再把体会到的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在朗读中想象、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利用教师的板书,引导学生背诵描写翠鸟的外形的段落,然后让学生仿说自己喜欢的鸟,学生在说的时候及时指导叙述的顺序,帮学生理清思路,最后再写下来,在小组内交流,让学生感受读与写关系与魅力。在教学翠鸟等鱼、捕鱼的部分,我以“谁能读出翠鸟的机灵、敏捷”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小组内评读,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到“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蹬”、“叼”、“刹那间”应该如何变化读。再进行男女生、师生赛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读好书,感受阅读的快乐。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鸟类有更深入的了解,他们会自觉地爱上这些小生灵,并知道爱鸟不捉鸟,时时处处保护他们,同时也增强了环保意识,让人和动物能友好、和谐地生活在美丽的地球村里。

  

《翠鸟》教学反思6

  《翠鸟》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翠鸟就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水面”说明都是一刹那之间进行的。这几个动作联系在一起,突出了翠鸟捉鱼的迅速、敏捷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

《翠鸟》教学反思7

  第六册5课《翠鸟》一文,备课中考虑到对于翠鸟这种只闻其名,不见其形的小鸟,学生们知之甚少。针对本课必须完成的教学目标,决定采用课件,结合挂图和若干鸟类头饰,并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的资料。

  课堂中,感到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然后分组交流的完成为学生主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适宜的空间,汇报交流中指导学生注意语言准确与生动,培养了想象力与表达力,如出示两组句子,每句较之前一句都多一个“形容词”,这样写的作用让学生观察,读中比较体会,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抓翠鸟外形美、捉鱼本领高这两部分时,我适时播放了色彩艳丽、富有动感的画面,借助了画面由爪子→头部→背部→腹部,颜色不断叠加,呈现了五彩斑斓的羽毛变换,同时配以小鸟清脆的鸣声,朴棱着翅膀箭一样捉鱼疾飞的身影,鱼儿机灵吐水泡的声音,较好地解决了本课理解上的难点,使学生身临其境,不仅感受到了翠鸟外形的艳丽之美,而且极好地体会了翠鸟“钓鱼郎”的美称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在孩子们饶有兴趣之时,我的一句:“你们喜欢翠鸟吗?原意背下来翠鸟的美丽和它捉鱼本领高的`描写吗?”学生们齐声“愿意”继而兴趣盎然地背起来,全然没有了畏难情绪和被动状态,而此时我依然用课件演示外形分环节画面,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这种分层指导课后效果得到检验,绝大多数学生均能背诵下来。

  之后的第三课时,引导学生将收集的鸟类知识随堂介绍展示,感觉学生的语言得到积累,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了,拓展了其知识面,渗透了审美和思想教育。

  教学中,尤其是讲读课文中,我认为课件适时地引入,对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养成读书时的情感投入,确实起到了上述作用。

《翠鸟》教学反思8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二是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本课的重点在写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难点是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翠鸟之所以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跟它的身材、爪子、嘴和眼睛的特点是不可分的。

  二、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在写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三、教学反思

  1、以画见悟,画出情趣: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于是,我课前设计了让学生给翠鸟上色和课上介绍翠鸟外形的教学环节。其意义有三: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段外形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三是训练说的能力。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给翠鸟上色是手段,按顺序、有感情生动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

  2、扣读导悟,读出情趣: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在教学翠鸟等鱼、捕鱼的部分,我以“谁有勇气也来读读这两段”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读的过程中以“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同学们自己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看应如何读出变化。”“我们进行男女生比赛读”。最后一自然段的“我听你读不像老渔翁,像二三十岁的打鱼的人。”“下面听别人读读,猜猜这个老渔翁有多大岁数。”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3、读写结合,写出兴趣: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不仅需要模仿,而且善于模仿。这是因为小学生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他们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可以说小学生的最初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中年级学生初学作文更是如此。叶圣陶曾经说过:“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所以小学作文可以从模仿起步的。本课在对翠鸟外形描写的这一段话就是一个读写训练最佳结合点,是练习写作的好材料。全段围绕“鲜艳”一词,分别从头部、背部、腹部具体描写。在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片断后,我要求他们尝试模仿这段话介绍鸟的外形。学生在这一环节表现还是不错的。

《翠鸟》教学反思9

  片段:

  师:老师对翠鸟的翠很感兴趣,不知道这个翠什么意思?小朋友查。(生)

  生:翠的意思是绿色。

  师:那翠鸟是不是只有一种颜色绿色呢?大家读一读课文,找一找有关句子。(生读课文找答案)

  [从疑点翠入手,层层解疑,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究]

  生:我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知道翠鸟的颜色不是只有一种,而是有很多种,是很鲜艳的。

  (生读第二自然段)板书:鲜艳

  师:鲜艳是怎样的?

  生1:鲜艳就是有很多种颜色,不是只有一种。

  生2:鲜艳就是颜色很显眼,很艳丽。

  生3:鲜艳就是别人一看就喜欢的,很吸引别人的颜色。

  [营造课堂探讨气氛,让学生动嘴、动脑,主动思考。鲜艳一词引领整段,因此有必要进行研究]

  师:对呀,那么,翠鸟身上到底有哪些颜色那么鲜艳呢?把描写颜色的词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生做记号)

  讨论后师板书: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师:翠鸟身上有那么多颜色,为什么人们要叫它翠鸟呢?(生陷入思考)

  生1:我知道了,因为翠鸟只有头上有一点橄榄色,腹部有点赤褐色,其他的都是翠绿色和浅绿色,所以叫它翠鸟。

  生2:因为翠绿色和浅绿色都是绿色,翠鸟身上绿色最多,所以叫它翠鸟。

  师:对呀,翠鸟身上的颜色以绿色为主,还有橄榄色和赤褐色,漂亮吗?喜欢它吗?那么把你喜欢翠鸟的语气读出来,试试看。

  (生自由读课文后指名朗读、齐读)

  [研究翠鸟的颜色主要为激发学生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的感情朗读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

  师:我们来研究一下作者的写法,读一读学习提示。(生自学)

  师:你知道了什么?

  生:第二自然段是用先总起后分述的方法写的。板书:先总起后分述

  师:请你读一读总起句。(生读)

  师:你认为这个句子的关键词是什么?

  生1:非常

  生2:不是非常,应该是鲜艳。

  师:为什么?

  生2:因为后面的几句话都是写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的。

  师:后面的几句话都属于哪个部分?

  生:分述部分。

  师:请三位小朋友把分述部分的三句话读一读。(三生读)

  师:大家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这三句话是写翠鸟的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是头上、背上和腹部。板书:头上、背上、腹部

  生2:我发现作者把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这句话写具体了。

  [认识总起与分述是阅读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处理这个关键点时看似无意实为匠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慢慢地领悟与思考]

  师:我们来一起读一读这几句话,想想你还发现了什么?(生读)

  生1:我发现锈满这个词用得很好。可以看出翠鸟头上翠绿色的花纹有很多,所以用锈满这个词。

  生2:我发现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这几个词用的好,说明翠鸟身上的颜色很漂亮。

  生3:我发现这三个句子都是比喻句。

  师:真了不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3:这里把翠鸟头上的羽毛比作橄榄色的头巾,把背上的羽毛比作浅绿色的.外衣,把腹部的羽毛比作赤褐色的衬衫。

  生4:我发现作者把翠鸟当成人来写了,只有人才有头巾、外衣和衬衫。

  师: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作者对翠鸟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1:我从这里知道了作者很喜欢翠鸟,才把它当作人来写了。

  生2:我感觉作者把翠鸟当成了朋友,他对翠鸟有很深的感情。

  师:作者很喜欢翠鸟,你喜欢翠鸟吗?(生齐:喜欢)你把你喜欢它的感觉读出来。(生自由读后读给同桌听再男女生比赛读)

  [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合作探究的课堂气氛里,学生会有很多的发现,这些发现从学生口里说出来比教师说出来更有价值.]

  师:(过渡)翠鸟除了颜色很可爱外,还有什么也很可爱呢?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师:你觉得翠鸟还有什么也很可爱?

  生1:我觉得它小巧玲珑的身子、透亮灵活的眼睛和一张细长的嘴很可爱。

  生2:我觉得它红色的小爪很可爱。

  生3:我觉得紧紧地这个词用的好,因为它怕掉下来,在为捉鱼做准备。

  师:它为什么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呢?

  生:因为它要捕鱼。

  师:所以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翠鸟小巧玲珑的身子、透亮灵活的眼睛和一张细长的嘴都对捉鱼有好处。

  师:所以它有一个外号叫钓鱼郎,又叫鱼狗。

  师:看图,你能看着图向大家介绍一下翠鸟吗?(生自由准备后指名说,然后说给同桌听,最后请几生上台作介绍员)

  [做介绍员为学生搭起了一个表演和说话的舞台,学生在这样的舞台上能提高对语文的理解、表达和应用的能力]

  反思:

  (1)语文课堂就是要让学生研究语言文字的美,体会作者谴词造句的匠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理解、表达、应用语言的时机。在上文的片段教学中,让学生从疑点翠入手,理解鲜艳,理解总分段式的写法,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教师为学生陈设了较好的理解和练习语言的机会。

  (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只作一些点拨引导。如你怎么看出来的?你有没有不同的意见?你有没有新的发现?你为什么这样认为?让学生动脑思考,并说出自己的见解。

  (3)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翠鸟是一种美丽的动物,作者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它的喜爱,如何让学生也能体会到和作者一样的感情,就需要老师去激活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如翠鸟身上的颜色以绿色为主,还有橄榄色和赤褐色,漂亮吗?喜欢它吗?那么把你喜欢翠鸟的语气读出来,试试看。

  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作者对翠鸟有一种怎样的感情?生1:我从这里知道了作者很喜欢翠鸟,才把它当作人来写了。生2:我感觉作者把翠鸟当成了朋友,他对翠鸟有很深的感情。师:作者很喜欢翠鸟,你喜欢翠鸟吗?你把你喜欢它的感觉读出来。

《翠鸟》教学反思10

  教学是一门艺术。本课的教学层次清晰,目标明确,教法适合教材特点及儿童心理特点。教师重视了语言文字训练,很好地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学生学得轻松而又扎实,既培养了阅读能力,积累了语言,又学到了写动物外形的方法,锻炼了习作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就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

  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形象直观

  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本文的语言非常生动,描写也很形象,可同学们对课文的主角----翠鸟几乎一无所知,而他们所掌握的知识非常有限,思维形式又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一只鲜活的翠鸟呈现在学生面前,化抽象为具体,既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地区分出了众多的颜色,体会到了作者语言的精妙。

  2.读写紧密结合

  读写结合是传统的中国语文教学的精华之一,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条好路子。西汉著名的辞赋学家杨雄曾云“能读千赋,则善为之矣!”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翠鸟》这篇课文的第一段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描写动物外形的`例子。针对教材特点,教学这一段时,教师把着眼点不单放在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而是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更学到了习作方法,促进了知识向能力转化。

  3.充分重视“读”的训练

  朗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因为文章的精义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笔,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得到,成功的朗读可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积累语言。《翠鸟》这一课,语言生动而准确,字里行间都透着作者对翠鸟的深深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层次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读的训练:首先初读--感知课文内容,接着默读--理清写作顺序,然后研读――抓住各部分特点,最后赏读――感悟美的语言。

  4.充分发挥“导”的作用

  古希腊生物学家、教育家普罗塔弋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避免了生硬的说教方式,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采用了很多方法,搜集了很多课外资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步一步地诱导学生思考,“点睛之笔”疏通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同时又不失时机地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自读质疑,到理清顺序,到抓住特点,再到欣赏总结,直至最后的迁移写作,教师“导”得自如,“导”得有力,而学生则始终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读书、思考、表达,语文教学的课堂真正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学堂。

《翠鸟》教学反思11

  自从去年教室里安装了多媒体,我的教学就多了课件演示这一环。精心的备课再加上精彩的课件,总是能够让我的课堂教学高潮迭起,学生们也变得更加爱学、乐学。在准备《翠鸟》一课时,碰巧在网上看到了有关的课件,做得很是精美实用。于是下载下来,参考着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了改编,用在了课堂上。

  课上得比较顺利,一切按部就班,一直按着我的思路进行着。学生们都被翠鸟的可爱外形和敏捷身姿所折服。接近尾声时,我问道:“当捉翠鸟来喂养这个愿望不能实现时,我们就失望了,心中只留下了一个小小的希望。这个希望又是什么呢?”我出示了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想和学生们一起陶醉在那份浓浓的“爱”里。正当我暗自带着几分得意扫视课堂时,一个学生突然高高举起了手,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我。我心里犯起了嘀咕:又是他,那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学生,这回不知他会想出什么怪答案,可别破坏了课堂气氛。于是,我的眼光一扫而过,装作没有看见,可是他把手举得更高了。怎么办呢?还是尊重学生提问的权利吧!我请他站了起来。“老师,这里为什么是‘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和课本上不一样?”他指着我的课件提了一个问题。教室里安静下来,我从讲桌上摸起语文书对了对,再一看屏幕,糟糕!我怎么犯了这样一个低级的教学失误?编制课件时也许是一时疏忽,居然把“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这句话漏写了“远远的”三个字。我定了定神,刚才的妙语连珠一下子卡壳了。

  正想向学生说明自己的失误时,教室里又传来一个声音:“老师一定是故意这样写的,是让我们进行比较句子练习吧?”听学生这么一说,我忽然间灵机一动,对呀!新课程的理念不是要尊重学生的主观体验,让他们畅所欲言吗?我就来个将错就错。我笑眯眯地问:“你们知道,这里为什么要说‘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在下面议论开了。有的说:“那是说明,我们很喜欢翠鸟。”有的说:“孩子们看到翠鸟这么美丽,真的很想接近它。”有的说:“我读懂啦,小作者想走近翠鸟,亲手摸摸翠鸟鲜艳的羽毛。”还有的说:“那是告诉我们,小朋友们想永远和翠鸟呆在一起,最好捉一只来喂养。”……学生们一下子说出了这么多的见解,我心中暗暗高兴,于是趁热打铁。我又问:“也就是说,大家从这句话中看出了小作者和他的伙伴们对翠鸟的什么呀?”“爱!”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看着学生们对课文的感悟越来越深,我喜不自禁:“那你们再拿起书,看看书中的最后一句话,为什么小作者和伙伴们说要‘远远地看着翠鸟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呢?”学生们立刻七嘴八舌地回答道:“那是小伙伴们不想惊动可爱的翠鸟啊!”“小作者们担心走得太近的话,会让翠鸟以为有人要伤害它。”又有人说:“老师,我知道了,小朋友们肯定是因为太喜欢翠鸟,而不想打扰它。说明他们很爱护翠鸟,只要远远看着它就够了。”

  这些答案是我始料未及的,也是我在解读教材时没有想到的。我用赞许的目光看着孩子们,说:“对啊,爱翠鸟就应该和它和谐相处,这才是真正的爱!谁愿意来读这句话呢?这里不仅体现着小作者对翠鸟的喜爱,更多的还是什么呀?”“爱护、关爱……”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只只高举的小手。在孩子们真切的朗读声中,我的内心感慨万分,如果按照最初的预案,学生们对课本的理解恐怕不会悟得这般透彻,这般水到渠成呀!

  打开课件上的一首小诗,配着精心挑选的音乐,我开始朗诵:“我爱你那美丽的羽毛,我爱你那悦耳的鸣叫。我爱你,你是我的好朋友。我们的生活里,不能没有你的歌唱。大树上,草丛里,不能没有你的小巢。叔叔,快扔了,你手中的鸟枪。大哥哥,快收起,你捉鸟的网套。爱鸟吧,让所有的鸟儿和我们一起过快乐的日子。”学生们沉浸在这优美的情境中。紧接着,我又播放了自然生存环境恶化和鸟类被捕杀的图片,和着音乐轻轻地讲解起来。渐渐地,渐渐地,有的孩子流下了伤心的眼泪,有的则在窃窃私语。在这种越来越浓烈的.伤感气氛中,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拯救小鸟”四个大字,大声地说:“想为可爱的小鸟做些什么吗?把你心里想的写成诗歌或作文告诉老师好吗?”

  从没有过如此美妙的写作环境,灵感和着缓缓流淌的音乐就像夜空里的繁星一颗一颗地跳进我和学生们的心里。下课铃声早已过了,可孩子们依然沉浸在写作中,不忍打断他们,我什么都没说,什么也没做,悄悄地退了出去……

  这一天,我的心情一直很美丽,因为那一个美丽的错误。

  反思:

  以上的教学片段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是我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但学生们的回答却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的思维发散性很强,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两点感悟:

  一、真情实感,融入教学。

  任何的情感都是如此,只有自己真正沉浸在其中,才能够感动别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自己乐在其中,对语文教学要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语言。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颗童心,才有可能感染学生、带领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到语文的教学中去。新大纲强调指出:要在朗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的语言简练,读来朗朗上口,学生们又对鸟儿十分喜爱,朗读课文使他们感觉愉悦,而我选择的配乐诗朗颂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因素。于是在朗朗的书声中,学生们感同身受,他们的思绪渐渐融入其中,缩短了与课文的情感距离,有了新的体会和感悟,从而得以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二、学生为本,活力课堂。

  新课程改革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我们的教学就应该积极地响应这个主题,以学生为本,创建充满活力的课堂。一直以来我都在设想,我们的课堂应该像春天一样,让所有的孩子像百花一样灿烂地绽放。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导演,胜似导演,要从学生的视角和需求出发,策划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才能和全体学生一起来上好一堂充满着活力和童趣的课。只有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亦师亦友,才有可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例如本文的教学,在出现了教学失误而学生们又自己另辟蹊径时,我没有马上打断他们,而是及时地跟上他们的思维,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下,学生的自主意识被唤醒,各种不同的理解纷纷得以展示。然后我再对他们的发言进行分析和归纳,并很自然地引入到保护鸟类这一教学阶段,使得学生们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这样的教学一方面保护了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思考,另一方面也使知识得以更加柔和的传播,因此也就更容易深入人心。

  知识可以被传授,而智慧却是与生俱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力求避免灌输式教育,而应以循循善诱,启发为主。尊重学生,发挥学生自身的想象力和潜力,开启学生自身智慧的天窗。让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在教学中成长,一起在新课程、新理念引导下的语文教学宝藏中继续探究和挖掘。

《翠鸟》教学反思12

  《翠鸟》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要学习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按照爪子、羽毛、眼睛、嘴的顺序来具体介绍。在教学这一段时,我由图入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口头描述翠鸟的外形。再引导学生对照课文描写,找出作者的描写顺序,体会文中的优美句子及这样写的好处。接着出示鹦鹉的图片指导学生根据翠鸟的描写方法进行随堂口头作文。这样做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外形描写这部分;二是让学生把学到的描写顺序准确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三是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于是,我利用课件设计了翠鸟的叫声,通过听、说、读等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指导朗读时,我采取范读、指名读、师生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和讨论、理解相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如指导朗读翠鸟外形特点时,可以读得稍慢,轻柔;朗读翠鸟活动的特点时,可以读得适当快一点,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及捕鱼动作之快。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者许多不足之处,如课前准备的翠鸟捕鱼的视频因课前没有调试好,课堂上没有播放出来,给自己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另外,因为课堂容量较大,在时间安排时,自己缺乏调控能力,造成时间的前松后紧。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加强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锻炼自己,真正形成教师、学生、课堂“三位一体”。

《翠鸟》教学反思13

  【1】《翠鸟》第二课时,重点是《翠鸟》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举一反三。抓住重点词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翠鸟写得那么美那么可爱的,然后再把体会到的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最后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教后我作如下几点反思:
  一、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他们可以采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以采用画图来理解课文,可以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各显神通……又何必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一二一,齐步走”呢?
  二、通过这次讲课,我明白了,品味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读也是为理解文本服务的。理解到位了,才能读出感情,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的设计太求全求完整,这一节课,既读又写,时间上显得紧一些,所以读的不充分,读的不到位。读写结合在时间的划分上是不定的,不一定一说读写结合,当堂就得写,但是阅读一定是为写服务的.。在这一课学完之后,也可以是抛砖引玉拿出另一篇文章放给学生,这一篇文章可能是与刚才学的文章是表达相似的,也可能是选材相似的,也可能理解的方法是相同的……让学生把学到的运用于另一篇文章的理解。
  【2】第六册5课《翠鸟》一文,备课中考虑到对于翠鸟这种只闻其名,不见其形的小鸟,学生们知之甚少。针对本课必须完成的教学目标,决定采用网上下载的课件,结合挂图和若干鸟类头饰,并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的资料。
  课堂中,感到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然后分组交流的完成为学生主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适宜的空间,汇报交流中指导学生注意语言准确与生动,培养了想象力与表达力,如出示两组句子,每句较之前一句都多一个“形容词”,这样写的作用让学生观察,读中比较体会,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抓翠鸟外形美、捉鱼本领高这两部分时,我适时播放了色彩艳丽、富有动感的画面,借助了画面由爪子→头部→背部→腹部,颜色不断叠加,呈现了五彩斑斓的羽毛变换,同时配以小鸟清脆的鸣声,朴棱着翅膀箭一样捉鱼疾飞的身影,鱼儿机灵吐水泡的声音,较好地解决了本课理解上的难点,使学生身临其境,不仅感受到了翠鸟外形的艳丽之美,而且极好地体会了翠鸟“钓鱼郎”的美称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在孩子们饶有兴趣之时,我的一句:“你们喜欢翠鸟吗?原意背下来翠鸟的美丽和它捉鱼本领高的描写吗?”学生们齐声“愿意”继而兴趣盎然地背起来,全然没有了畏难情绪和被动状态,而此时我依然用课件演示外形分环节画面,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这种分层指导课后效果得到检验,绝大多数学生均能背诵下来。
  教学中,尤其是讲读课文中,我认为课件适时地引入,对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养成读书时的情感投入,确实起到了上述作用。

《翠鸟》教学反思14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本”。课堂上充满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尊重有过错的学生,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并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教师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时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

  《翠鸟》是新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小巧玲珑的外形特点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当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第一段(讲翠鸟外形)时,有两个男生在下面讲起话来,接着一个在“叽叽”叫,另一个吹起了泡泡。我立即停止了讲课,生气地走到那两个同学的座位旁,正准备大声训斥时,所有同学都紧张起来,那两个同学的目光和我对视了两秒,迅速挺直腰,双手平放桌面坐得端端正正的,静静等着我的“处罚”。此时,我的心一下软了。课堂上便出现了下面的一幕:

  师:你们俩刚才在做什么?能告诉老师吗?

  学生早也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低下头,不敢作声。

  师:你是不是在模仿翠鸟的叫声呢?你是不是在模仿小鱼吹泡泡呢?这一部分讲翠鸟的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然后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着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而小鱼呢,悄悄地把头露出来水面,吹了个小泡泡……

  学生点点头,有些不好意思。

  师:原来你们已经学到前面去了。老师正准备让你们表演一下小鱼吹泡泡呢!你们能不能给大家示范一下?大家用掌声来鼓励!

  这两位同学高兴地站起来,一个学起了翠鸟叫,另一个开始吹泡泡。

  师:小鱼是怎样吹泡泡的?请大家都认真看课文第三自然段,再看这位同学表演,好吗?

  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看起了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这时,刚才那位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重表演了。

  师:请问他这次表演与第一次有何不同?

  生:动作轻了,是悄悄的。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表演?

  生:小鱼很机灵,生怕被翠鸟发现。

  师:这次你读书很用心,真会发现。希望我们每个同学读书时都像他们俩这样:眼到、心到。(示意这两位同学坐下。)

  师:如此机灵的小鱼,翠鸟却发现并把它捉到了。你们想知道翠鸟是怎样捉住鱼的吗?请继续阅读本段,可以抓住一些重点词语来体会。

  同学们又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不一会儿,有的同学在勾画翠鸟捉鱼的动作的词,有的同学正手舞足蹈地表演呢!

  这个片断中,我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讲话”,采取的方法既不是简单的提醒、暗示或批评,也不是视而不见的“冷处理”,而是利用这个偶发现象,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二次、第三次设计,去推进课堂教学,并运用策略,使学生从讲话的自责到“模仿”的自信,既让全班学生、对翠鸟的活动特点有了更形象的认识,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课堂教学的艺术和艺术化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捕捉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甚至一个意想不到的“黑点”,去急中生智、巧妙地调控学情,进行课堂教学再设计。试想,如果我当时急中不生“智”,而只生“气”,那这节课对于师生都将是痛苦的惩罚,所以,我感悟到:教学中遇到麻烦时,我们教师往往一急就只有生气,其实,教师可以在急中生“智”,想法如何化解,引导,变不利为有利,千万不要只是生“气”。

《翠鸟》教学反思15

  《翠鸟》是人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它生动地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湖边的小鸟——翠鸟。这篇课文在展示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同时,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这篇文章,我用了两课时的时间进行完。从自己的授课体会看,总体感觉还可以。

  一、让学生充分地读是上好阅读课的关键

  讲述本篇课文时,我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可以说几乎每个学生都最少读了3遍课文。由于读的充分,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很到位。因此,课文中的许多重点、难点都是学生通过读来理解的。

  二、图文结合是学生理解课文的润滑剂

  翠鸟是一种我们没有亲眼见过的一种鸟,因此如果孤立地从课文内容入手来理解课文,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过于抽象。如:橄榄色、赤褐色、翠绿色……光是这些颜色也能把孩子们搞得云里雾里。可是巧妙地与插图结合,则学生们一目了然。尤其在理解“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时,同学们看了插图中翠鸟飞行的样子,很自然就理解了作者为什么会说此时的翠鸟像箭。

  当让授课当中也存在着不少遗憾之处:

  1、有感情朗读不够到位

  虽然授课中给予了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但是在学生们理解了文中的感情之后,我并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其实不但是本节课,在其他课文的学习中也存在这样的不足,因此导致了我班学生的朗读水平普遍不高。

  2、积累没有纳入授课内容中

  这篇文章中对翠鸟的外形、动作的描写都很美,很巧妙,运用了拟人、比喻、对比等多种方式,因此在备课中我设计了积累这一环节,可是由于时间原因,为了顺利将课文进行完,授课时就将这一环节删除了,因此让整节课总感觉到缺少点什么。

【《翠鸟》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翠鸟》教学反思09-24

《翠鸟》的教学反思11-06

翠鸟教学反思11-03

《翠鸟》教学反思03-13

《翠鸟》语文教学反思11-09

《翠鸟》教学反思(15篇)06-14

《翠鸟》教学反思8篇06-08

《翠鸟》教学反思6篇06-07

《翠鸟》教学反思7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