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雨点儿》教学反思通用15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雨点儿》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雨点儿》教学反思1
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课文用了拟人的方法,通过大雨点与小雨点的对话,让学生感悟雨点能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在识字教学中,我通过变换多种形式识字,结合语言环境识字等,把识字、解词、读句、学文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识记起来效果不错。
雨,孩子们大多不喜欢,因为它带给孩子们更多的可能是无法到户外去活动的.烦恼,学生学完了这篇课文,小朋友对雨的喜爱会多一层。但是,由于这节课在朗读对话部分耽误的时间过长,造成后面的发散思维的部分一笔代过,时间调控不好,前松后紧。而且在最后的一个发散思维的环节中,让学生说说:“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会对大小雨点说些什么?”学生只是会说简单的谢谢两个字,说明学生的语言的表达能力不行,以后还要多注意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雨点儿》教学反思2
《雨点儿》是一篇童话,文章内容生动浅显,语言优美,富有童趣,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让学生知道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点会给大地上的植物带来变化。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在教学中贯穿以下教学理念:
一、“趣”字引路,让识字教学水到渠成。
与生动有趣的文本内容相比,单一的识字环节往往是一个不受学生喜欢的过程。如何让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参与到识字学习中来,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本堂课作为本文教学的第二课题,识字环节已经初步完成,重要的是通过复习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生字的掌握。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把生字全都写在一个个的“雨点”上,设计了:“开小火车叫生字宝宝的名字----把拼音宝宝藏起来读一读----送雨点儿回家”等学生喜爱的方式来巩固生字,学生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等把生字宝宝全都“送回家”之后,又让学生联系板书读一读,进一步巩固了生字学习。
二、重朗读指导,营造氛围,激活文本,让学生畅所欲言。
语文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他们进行跨时空的心灵碰撞、情感交流,在角色换位中,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而要达成这个目标,就必须注重让学生阅读文本,深入文本。在教学课文之前,我向学生推荐了许多写雨点的小诗如《雨后森林》、《雨点沙沙》、《欢迎小雨点》等,让他们充分阅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把很多的时间花在了阅读课文上。在学生自由读了2-5小节后,我每小节各指名2-3个同学进行了朗读,并请学生评议。在读了课文的第2小节后,为加强学生对问句的理解,在进一步明确了问号的意义后,我把“大雨点”粘在自己身上进行了一个范读:“你要到哪里去?”请学生通过听与看,揣摩一下当时大雨的心情。学生纷纷举手:“大雨点很开心!”“它觉得很自在!”“那谁来做做快乐的雨点儿?”指导朗读好大雨点的话。紧接着让学生再读小雨点的话,体会它的心情,交流。进行对话朗读训练。因为有先前的体验在里面,所以学生读得比较投入,仿佛自己就是雨点儿了。让在学习了第5小节后,学生已经了解小雨点使“原来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大雨点使“原来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我在板书更多的花草后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小花小草们在雨点的滋润下,长得更红了,更绿了。它们会对雨点说些什么呢?用你的小耳朵仔细听一听。” “小花小草会说:‘谢谢你们,雨点儿!’”“哇,真爽啊!”“让我喝个够吧!”
三、深入浅出,拓展文本,寓教育于无痕
本文描写了大小雨点儿去了不同的地方----有花有草的地方,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分别给这两个地方带来了不同的变化,蕴含着这样一个道理:锦上添花美,雪中送炭美。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对于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要无私地给于帮助。在课文学习中,我没有也不可能把这些观点明确地告诉学生,但是通过多次的朗读,联系课前阅读的儿歌小诗,学生应该能感受到这些。在学习课文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来进行升华:“如果你是小雨点,你会去哪里?准备给那些地方带来些什么变化呢?” 学生的回答让我知道:这一堂课的情感目标已经比较好地达到目的了:“我要去火焰山,下大雨,让火焰山周围的人不再干渴,庄稼长得很好!”“我要去大森林,下一场大雨,让那些乱砍树木的人吓得逃回家。” “我要去沙漠,让沙漠变成绿洲。”“我要去森林,让小蘑菇全都长出来。”
让儿童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规范的语言表达感受,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又一个重点,我试图用自己的实践来实现理念。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教学中对“消除学生紧张情绪”这一点事先没有考虑到,课堂上也没有调控好,以至于部分学生(包括平时回答问题较积极者)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十分紧张。
《雨点儿》教学反思3
在本课教学中,我运用教科书学习光盘效果,两次再现雨前雨后情景,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了感受画面和课文学习上。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及时调整目标,引导学生生成个性的理解和感悟,培养求异思维。课中,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用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自己想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撞击学生智慧火花的'地方,教师想办法为其提供机会。如此一来,学生的疑问也就自然地产生了。最初学生的疑问往往是零散的,浅层次的,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引疑工作,使学生能将疑问设在重点难点处,设在新旧知识的结合处。生疑还须解疑,方有长进,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能注意帮助学生对疑问归类整理,让学生凭借掌握的知识自己解决或在合作学习小组里讨论解决。教师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需要解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探究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问题。
只要我们相信人人都有才,才会正确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找到适合发展学生的好方法、好途径。只有正确引导学生的潜在能力,才能就会象空气一样放在多大的空间里。
刚好在学习《雨点儿》这篇课文当天,我校学生参加大课间跳绳活动,天公真作美,正好下了一阵小雨,学生正准备走回教室,我顺势让和学生一起感受一下洒雨点儿的情景。虽然是一年级刚人学的小学生,但他们都容易悟到了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但语文教学不能像常识课那样教学,我觉得学生能有这样一个初步的认识就已达到了目标。在课上关键还在于朗读的指导。美美地读一读,比赛读一读,将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雨点儿》教学反思4
我执教的一年级上册第十二课《雨点儿》。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1、认识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前两点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认为,孩子们学习语文应该是一种美丽的畅想。在追求自主感悟、个性体验,人文熏陶的新课标环境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应该给学生的学习提供美丽畅想的情境和空间,让他们在美好的环境中学习语言,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培养语感,张扬个性,陶冶性情,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
在识字环节,由生字引出词,再由词引出句子,并让学生自己想方法记住某些字。这里不仅让学生自主的掌握了识字方法,而且让学生对生字牢固地掌握了,还调动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指导朗读雨点对话的环节中,我力求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读出雨点的纯真。
通过上这节课,明确了以后自己上课应改进的地方,我会更加努力,争取让自己的课能更上一层楼。
《雨点儿》教学反思5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课文用了拟人的方法,让学生感悟雨点能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首先用猜谜语的方法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从课间活动转移到课堂中来。
二、随文识字,理解积累运用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放弃了集中识字法,选择了随文识字。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重点让学生理解两个词语“数不清”和“飘落”。为了让学生理解“飘落”一词,我用直观演示法,使学生很快地理解了“飘落”一词,并能仿照文中的句子进行说话练习。如:“秋天到了,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当学生读到“数不清的雨点从云彩里飘落下来。”一句时,我接着学生问“你们还知道什么东西也是数不清的”?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不同的答案。有的说“落叶”有的说“星星”还有的说“蚂蚁”等。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词语,而且还学会运用这些词语。从积累到运用效果不错。
三、角色朗读,注重个性
小学生的表现欲望一般都比较强,角色朗读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会努力使自己的朗读更符合角色特点。于是我有意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小花、小草得到雨儿的滋润,它们会对雨点儿说什么?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后,并相互评价,哪里读得好,为什么要这样读,如:“你要到哪里去”这一句,不同的理解完全可有不同的.读法,可以读出大人关心小孩的语气,也可以读出焦急的语气,还可以读出好奇的语气等等,让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应该读怎样的语气,就怎样读。
四、借助媒体,培养语感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些生动形象的画面,引导学生练习朗读,学生不但兴趣浓厚,而且更容易理解语境,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通过播放雨过天晴的配乐的画面:满眼是红艳艳的花,绿油油的草,晶莹闪亮的水珠在花瓣、叶片上滚动、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种子开始发芽、长叶、开花,田野里冒出各种野花,让学生看着画面内容,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这时,这时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了。
五、板书新颖,突出重点
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我就事先在黑板上小雨点对下来的地方画上淡淡的花草,当说有了小雨点后大地的变化时,我就趁机加重颜色,“看,花是不是更红了?草是不是更绿了?”当说到有了大雨点大地的变化时,我手指黑板上大雨点正对下的空白处说:“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怎么办呢?”在生回答后,让生画上雨后的景色。这样就形成了整个板书,用画代表文字,形象新颖。
《雨点儿》教学反思6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的关系。
教学难点:知道雨水与植物的关系,(机动体会大、小雨点作用的不同)。
课时:2
教学过程:
一、设疑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雨点儿》,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预设:为什么叫他们雨点儿呀?雨点儿有什么作用呢?他们去干吗了啊?为什么他们去的地方不一样啊?这是些怎么样的雨点儿啊?
整理问题:这是怎么样的雨点儿?雨点儿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他们去的地方不一样?
二、理解课文,感悟课文
小朋友提的问题可真多,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读课文吧。
(一)自由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所感悟的,随机出现句子进行教学,在理解句子的同时解决学生所提的问题。
(二)深入理解,学习课文
[出示]: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1、理解数不清,如学生说我知道雨点很多?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谁愿意上来画画这些可爱的雨点儿啊?指名上台画,在请同学上台画……师问,这画得完吗?(画不完)是啊,雨点多得数都(生齐说数不清)。
2、理解飘落
A你知道哪些东西是飘落下来的吗?(雪花、树叶、花瓣等)
B看课件树叶飘落下来的情景,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啊?体会慢、轻、柔的感受。读读飘落。再看雪花飘落的.情景,用飘落来说一句话,并引导学生说得更具体,加上什么时候,雪花从什么地方飘落下来。
C知道吗,雨点也是这样飘落下来的,你们看,(看课件)再来读读这句话,可以站着读,也可以加动作,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最后齐读。
课中操:课件出示小雨沙沙。
这么美的雨点儿,小朋友愿意来唱一唱吗?跟课件边唱边做动作。这首歌告诉我们了雨点的什么啊?(作用)
那课文中又是怎么写雨点儿的作用的呢?请小朋友在课文中找一找。
[出示]不久,有化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A自由地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段话有几句?
B选择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C指名读,体会更、不久、等词的意思。
D让学生看着画面内容,感情朗读第五小节。引导学生读出意境,读出韵味,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
机动:为什么大雨点跟小雨点去的地方不一样啊?
演示出示一盆小花,让他们说说小花需要的是是大雨点儿还是小雨点儿?他们能换吗?你们能告诉我哪些地方更需要大雨点呢?(引导学生说出干旱的地区,沙漠地区那里需要更多的水分,所以大雨点去了更远的地方,去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让那里也能长出花草。感受关心、友爱的情感)
(三)拓展
你就是那些花啊,草啊,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可以戴上头饰表演:小花、小草得到雨点儿的滋润,它们会对雨点儿说些什么?先请小小组合作排练,再选一、两组向全班小朋友交流。
反思:
一.朗读的还不到位.
在读“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我按上面的步骤,让学生感悟,数不清处理得还不错,但飘落这个词,我让学生先联系生活,说说哪些东西也是飘落下来的,然后就让他们看课件,一副树叶飘落的情景图,当时学生只是看图说话了,说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秋天树叶黄了……等这方面去说了,根本就没体会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的那种轻、柔、慢。学生没感悟到,就读不出那种感觉,当时我也想到了读得不到位,但因为想到本课的重点应该是后面的句子教学,感悟雨点的作用,所以在这没创设情境,也没范读,所以这个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好。
二、质疑不是很有价值
因为学生太小,所以我不敢让学生质疑后就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教学,而是通读课文后,说感受引导学生学了两句话。所以这个质疑不是很有价值,不过学生提的问题很有价值,如“为什么课文中要说是大雨点跟小雨点呢,平时生活中的雨点应该是差不多的”,“为什么大、小雨点要去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等等。如果当时我能直接让学生解决提出的问题,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带入课文中,带着问题学,那就更好了。
三、拓展不够
我除了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数不清,哪些东西是飘落下来的,以及最后如果你是小花小草想对雨点说些什么。当然这些拓展是可以的,但如果能引导学生理解雨点作用的时候,“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让学生说说雨点还落到了哪里,此时你感受到了什么?既可以引导学生感悟雨点的作用,又可以指导好朗读。
《雨点儿》教学反思7
《雨点儿》是一篇童话,文章内容生动浅显,语言优美,富有童趣,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让学生知道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点会给大地上的植物带来变化。以下是我对于这篇课文第一课时的反思:
一年级学生对生活当中的一些事物比较感兴趣,也比较熟悉,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导入课题的时候就播放一段下雨的声音来引出课题,课题《雨点儿》中的儿化音是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指名学生朗读后发现问题,于是提醒学生注意有个“儿”,但是学生仍不能读好这个儿化音,于是我就进行了示范读,让学生听我读然后再让学生读,有个别学生会读,在一次次的示范下学生逐渐能读好这个儿化音,但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出现了这个儿化音,学生却读不好这个儿化音,特别是放到句子中,总有一些学生会读错。我又进行了示范,但是这次的效果不太明显。在句子中的儿化音学生总是不能适应,因此在读句子的时候还有许多学生没有读准。
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生字学习的方法,因此在学习生字的时候,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将生字圈出来,然后让学生自由读生字,自己学习生字(可以说说生字的拼音、偏旁、组词等。)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在碰到生字的时候可以知道认识这个生字的一些方法。接着我将生字出示,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如:“数、清、方”提醒学生正音,“飘、落”指导学生记字形。有一些学生还主动介绍了他们认字的方法:“门加口就是问。还有在出示生字后再出示搭配的词语,柚子到词的学习,这样能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为学生自主识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雨点儿》教学反思8
昨天布置的作业是让孩子们读熟课文《雨点儿》,我晚上也加班找到了《雨点》这篇课文的课件,在学课文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注重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悟,效果出人意料。
一、通读全文后,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小节:“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我没讲一字一词,就让学生开火车读,等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时,才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的。有的学生说“数不清”是说雨点儿多,有的学生用手势表示“飘落”,是说雨点儿落下来很轻。
二、课文第2、3、4小节,我让学生自由读,并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用笔划出描写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对话的句子。划好后再读,校对后同桌互读,提醒对方注意读正确、读通顺,然后自由找伙伴把对话内容朗读出来。指名朗读时,小朋友读得绘声绘色,还加上了动作、表情。好几对伙伴争着上台,演了还想演,读了还想读,老师都有些欲罢不能。
《雨点儿》教学反思9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11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和植物生长有密切的关系。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是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设计意图:
我所研究的专题是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为此,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让学生猜谜语,由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然后播放课文动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悟。
其次,在识字环节中,我采用分散识字,先通过小老师领读,让学生初步认识一部分生字的读音,再让学生找一找需要注意的字音,帮助学生区分容易读错的生字,从而进一步巩固生字的读音。接着,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在巩固生字时,我让学生按这样的层次:顺序读——变序读——抢读生字,帮助学生记忆生字。再把生字放在文章中,让学生认读,认读时,联系实际理解词语,如:什么东西数不清,什么东西是飘落下来的?什么是半空,来理解这三个词,不仅巩固了生字,又理解了词语。
在朗读感悟第一自然段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雨点飘落的画面,使学生体会到雨点飘落时的轻慢的感觉。让学生在意境中朗读课文,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在朗读感悟第二自然段时,我采用了自由读、指名读、同桌读、师生合作分角色读,引导学生读出大雨点和小雨点对话的不同语气,理解课文内容。
接着,通过课件演示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分别到了不同的地方的变化,引导学生看图,进行说话,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又使学生感悟雨后的不同景象,从而读出这种神奇的变化,读出雨后的美。使学生体会到雨点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突破了难点。
在拓展中,我也设计了两个问题,一个是雨点还会落到哪里,一个是你喜欢谁?为什么?不仅对学生进行了想象训练,又对学生进行了语言的训练,更让学生深深的感悟到雨水的作用很大。
教后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成功之处:
各个教学环节的层次比较清晰,如:先读课文,再学习生字,然后在读文感悟雨点和植物生长有密切的关系。能够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1、在识字这一环节,采用了分散识字,帮助学生减轻了识字的压力,学生掌握得牢固,准确,学生参与度高,识字方法灵活多样,复检时利用抢读游戏,把学生带入了识字高潮,学生兴趣极浓,认得快又准。
2、在学文中,通过理解重点词语,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学生朗读兴趣很浓。重点理解了“数不清、飘落”两个词语。
3、拓展部分安排的得当如:在讲雨点还会落到哪里,学生能够充分展开想象,从而理解了雨点的作用。
不足:
1、在指导朗读第五段时,美读,用时少了点,没有达到最佳效果。因此,在朗读时,教师应先示范读,再来练习读,用时再多一些,体会得再深一些,就更好了。
2、课件用的过多,向彩、清的记忆方法,可以不出示课件,还有课后题安排的不是很恰当,它和文章内容没有太大的练习,可以在第二课时处理。
《雨点儿》教学反思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雨点儿》这篇课文,不仅仅要告诉学生雨水与植物的生长关系,还蕴涵着更具有人文性的东西。这要通过学生反复朗读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让学生感悟到虽然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去的地方不一样,但它们的生命同样精彩。因此不仅要教会孩子们一般的语文知识,还要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在学习中学会做人。本课的难点就是通过读课文使学生了解雨水与植物的生长关系,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在学习中学会做人。虽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但通过学习也很容易就悟到了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可是语文教学不能像常识课那样教学,因此我的教学目标设为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一节课下来学生基本都能达到这个目标。
在课上关键还在于朗读的指导。《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要求1~2年级的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对于正处于阅读起步阶段的一年级孩子来说,让他们初步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兴趣,从而喜欢阅读,是这个阶段阅读教学最为重要的任务。因此,我们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课文生动浅显,语言优美,富有童趣,学生爱读并且能自己读懂。在教学设计时,我根据课文的特点,以读为主线,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引导他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入情入境地读、有滋有味地读,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有所创新,从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读出雨点的纯真。但是美美地读一读,比赛读一读,分角色读一读,关键都要在学生对本篇课文熟悉的情况下,可是这节课学生显然对文本还不是很熟悉,要想让一年级的小孩子刚刚接触这篇文章就能很有感情地朗读确实目标定得有点高,除非课外教师让学生去把文章读通,所以学生在课上读起来还不能很好的表现他想要表现的感情,甚至还有些拖。这也许也是在告诉我:以后的教学中,有必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通过教材这个文本载体,将学生带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地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其思维在其间任意驰骋,“悟”出文本要表达的情感。在教学《雨点儿》时,我首先用猜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的从课间活动转移到课堂中来,为上好这堂课打下基础。
我认为,孩子们学习语文应该是一种美丽的畅想。在追求自主感悟、个性体验,人文熏陶的新课标环境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应该给学生的学习提供美丽畅想的情境和空间,让他们在美好的环境中学习语言,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培养语感,张扬个性,陶冶行情,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在课文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多元的学习策略,如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响并茂的效果,为学生学习创设美好的想象空间,提供学生体验、感悟,引导学生美美地学习课文……如,在课始播放歌曲《小雨沙沙》,让学生跟着音乐数雨点儿,把雨点请到我们的教室里来,和雨点儿交朋友,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在第5段教学中,我运用课件的动画效果,再现雨前雨后情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通过电脑课件展示雨过天晴,满眼是红艳艳的花,绿油油的草,水珠在花瓣、叶片上滚动,蜻蜓、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种子开始发芽、长叶、开花,田野里冒出了各色的野花,嫩绿的小芽的画面。让学生看着画面内容,感情朗读第五小节。教师适当范读,引导学生读出意境,读出韵味,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
《雨点儿》教学反思11
[案例]
一年级上册第12课《雨点儿》
试教时:
识字环节:出示“数、清”等10个生字,引导学生读准音,特别注意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用联系生活、加一加、换一换、演一演、数笔画、猜谜语等多种方法记住形。通过指名读、跟读、男女生赛读、开火车读、打乱顺序齐读等方式加以巩固。
阅读教学片断:在课间操《小雨沙沙》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第2—4小节,听听雨点儿说了些什么,一边读一边用笔划出大雨点和小雨点说的话。划好后同桌互读,而后分角色读,表演读。再启发学生针对雨点的对话质疑并加以感悟,使学生理解有花有草的地方需要雨点儿的滋润,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更需要雨点儿的滋润,让种子能在这里安家。
公开课上:
识字环节:结合语境,只出示“数、清、彩、飘、落”等出现在同一句话中的5个生字作为重点来教,通过联系生活记住“数”、加一加或换一换记住“清”与“彩”、创设情境演一演“飘落”等方式,突破了识字教学的难点。同时还理解了文中带有这5个生字的那句话。另有“空、问、回、答、方”这5个生字,音形义相对较易掌握,就将它们分散在理解课文时进行教学。其中“方”字还作为书写指导的重点,指导学生注意笔顺与笔画位置。再在学文后的巩固环节来做“跟生字宝宝捉迷藏”、“你说我猜”等游戏。
阅读教学片断:在课间操《小雨沙沙》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2—4小节。我先带着学生划下大雨点问小雨点的话,指导读好这个问句之后,再引导学生找出其他的对话内容,并进行师生对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而后启发学生针对雨点的对话质疑并加以感悟,使学生理解有花有草的地方需要雨点儿的滋润,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更需要雨点儿的滋润,让种子能在这里安家。
效果:试教时,在识字环节,全场就冷了,没有几个孩子能积极参与,更不用说能用多种方法识记了。在接下来的阅读教学中,又因为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要求——“用笔画出雨点儿所说的话”难倒了大多数学生,使得整堂课连牵带拽的,没有了自主参与,没有了兴味盎然,没有了轻松愉悦,更没有了我所期望的精彩,教学效果不言而喻。而在公开课上,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积极投入,思维活跃,学得兴致勃勃,连质疑时所提的问题都很有思考价值,学习状态相当不错,效果自然令人满意。
[反思]
从试教到上公开课,前后也就两天时间,为什么同样的教学内容,同一个老师,同样都是入学不到三个月的孩子,两堂课的教学效果会相差如此之大呢?在试教时,我也是作了充分的准备,信心十足地走进课堂的。满以为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或许还会有不期而至的'精彩。没想到,结果完全事与愿违。于是,我进行了反思,加以了改进,才有了之后那堂课的收获。从中,我得到了不少启示。
一、“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些孩子入学还不足三个月,这一阵子大多时间用来学习汉语拼音,课堂上教的也才百把字,而课文,几乎还没怎么接触过。如今,我把几个单元之后的课文提上来学习,对于他们来说,这跨度相当大,真是勉为其难呀!难怪在试教时一出示数量和难度都超过他们想象的生字,他们就闷了,更不用说放手让他们找文中人物的语言了。而在后一堂课上,由于分散了难点,且有了教师的适当引导作铺垫,学生学习起来就轻松多了。看来在教学中,什么时候都不能把学生撇在一边,不顾他们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一味地按着教师设定的步子走,要知道,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在组织教学时,一定得找准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把握好教学的梯度,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既非轻而易举让学生感到乏味,也非高不可攀令学生丧失信心。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就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孩子们对待学习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时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在以上修改后的教学设计中,努力体现了识字方法的多样性,识字过程的趣味性,在阅读教学中则通过启发学生质疑解疑、想象体验、朗读感悟、迁移运用、表演激趣等来体现自主性与趣味性,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读读记记说说演演中轻松地达成目标。
三、“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对此有明确阐述:“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美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后一例教学中,我们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教给了孩子一些阅读的方法,再给他们放手实践的机会。同时,还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究的精神,并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即思考解决“为什么小雨点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这些问题时,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获得了思想的启迪,享受到审美的乐趣。之后的想象环节“如果你是雨点儿会到哪里去”,孩子们说得有理有据,相当感人。这正是因为孩子们的灵性得以释放,创造潜能得以激活,思维火花得以点燃所带来的良好学习状态与效果。只有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扬自主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展现生命的色彩。
《雨点儿》教学反思12
今天终于上完了公开课,感觉心里一块大石头瞬间落下。放松的同时,我也在思考,在反思,怎样的语文课才是精彩、完美又扎实的语文课呢?
试教了2次,感觉和真正上公开课的时候又不一样了。所以,人总是要慢慢地反思,慢慢地成长。听了几位老师的评课,感觉到了自己身上的许多不足,当然也学到了不少,多锻炼,多成长吧!珍惜每一次开课的机会,好好备课、磨课,上课,进步一定离你不远!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文章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之间的对话,让孩子们感受到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
这篇课文,我主要是在认识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再深入指导第1自然段的朗读。总体来看,态度认真,素质可以,不足的地方也无处不在:
1、有重视生字教学的意识,可是没有很好地展开生字教学。例如“飘落”一词,应该让学生说说什么东西从哪里飘落下来,作为一个语言训练点来抓。还有应该让学生明白,飘落是轻的东西飘落下来,指导轻轻地读。生字教学节奏太慢,以至于后面的对话没能展开,以后应该要抓紧速度,设计好环节,快速地进入课文的朗读和学习。
2、缺少朗读指导。例如第一句话: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在适当的齐读,范读之后,应该指名学生个别读,画出重音和停顿后,再反复地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师生赛读,切实抓好朗读指导,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
3、习惯的养成有待提高。例如: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数不清?学生只回答了“人,树叶,铅笔”我匆匆而过,没有引导他们说完整的话,也没有做很到位的引导,应该加个适当的语境进去“如,商店里的铅笔数不清,广场上的人数不清等等。这是以后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习惯养成好了,一切都会顺畅起来。
4、教学细节方面不够注意。例如“点”字的四点底,第一笔是左点,后三点是右点;“风字旁”还是“风字边”还没搞清楚;识字教学方式单一,应该引导他们用“加一加、减一减,编一编”等多种记忆方法记忆生字;“雨点儿”和“地方”中的儿化和轻声也读得不到位。以后应该从细节抓起,争取让每一个环节都无懈可击。
感谢各位的老师的点评和指导,相信在你们的帮助下,在不断磨课的过程中,我会成长!继续奋斗吧!
《雨点儿》教学反思13
《雨点儿》是篇科学童话,全文采用拟人化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小朋友雨水滋润万物的道理。让学生理解雨点儿与植物生长间的关系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设计中我遵循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先让学生欣赏雨过后草长花开的景象,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打开学生思维的阀门。再让学生看动画说说雨点儿给草和花带来的变化。接着我指导学生看图观察想象“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还会落在哪儿呢?你能用拟人手法来说一到两句话吗?”放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雨点儿还给哪些植物带来了什么变化。
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有的说道“雨点儿落小河里,小鱼欢快地唱起歌”;有的说着“雨点儿落在禾苗上,禾苗咕咚咕咚喝个够”;还有的`说“雨点儿落在小树上,小树痛快地洗澡。”……从而理解了雨点儿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新的认知建立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使教学潜移默化,水到渠成。
《雨点儿》教学反思14
《雨点儿》是一篇童话,文章内容生动浅显,语言优美,富有童趣,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让学生知道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点会给大地上的植物带来变化。
课题《雨点儿》中的儿化音是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指名学生朗读后发现问题,于是提醒学生注意有个“儿”,但是学生仍不能读好这个儿化音,于是我就进行了示范读,让学生听我读然后再让学生读,有个别学生会读,在一次次的示范下学生逐渐能读好这个儿化音,但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出现了这个儿化音,学生却读不好,特别是放到句子中,总有一些学生会读错。我又进行了示范,但是这次的效果不太明显。在句子中的儿化音学生总是不能适应,因此在读句子的时候还有许多学生没有读准。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是求知欲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奇思异想,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大胆提出己见,培养批判与怀疑的科学精神。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表露的与众不同的观点、思维方法甚至出现的错误不压制、不讽刺、不嘲笑;对学生的独创表现,不轻易地加以否定;即使学生提出荒唐和不恰当的问题,也不批评,而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因为灵感和创造常常孕育在异想天开之中。
在学《雨点儿》一文时,在孩子们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1——4段后,我说:“小朋友,如果你现在就是可爱的大雨点儿或小雨点儿,你会去有花有草的地方?还是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呢?”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我是小雨点儿,我也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因为那里很美!”有的说:“我是小雨点儿,可是我要和大雨点儿一起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一起去多热闹呀!”有的说:“我是大雨点儿,我也想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因为我喜欢花草!”……面对学生不同的答案,我说:“小朋友,你们说得真好,你们都是有主见的雨点儿。那么课文里的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呢?一定也有他们自己的道理!交换两个人去的地方好不好呢?我们到第5段里去找找答案吧!”
读了第5段,学习了句子后,一个男孩自己站起来滔滔不绝地说:“我知道了!种子长出来是要有水的,可是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泥土很干很干,种子在黑黑的地里长不出来,大雨点儿力气大,能让那里的泥土很快就湿了,那里也就能长出红的花,绿的草了!”另一个孩子也灵机一动,脱口而出:“有花有草的地方,泥土应该有点湿润的,所以长得出花和草来,现在它们只是口渴了,小雨点儿去的.话,它们喝了水,花就会更红,草就会更绿了。”我正要表扬这两个孩子,突然,有个学生在下面轻轻地说:“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真聪明,哪个地方最需要他们,他们就去哪儿。”我立即肯定地说:“你们也很聪明,能自己从课文里发现这么多学问,了不起!现在你是雨点儿的话,会选择去哪里呢?” 这回,孩子们的答案更多了。有的说:“我是大雨点儿,我要去沙漠,让沙漠里变成树林!”有的说:“我是大雨点儿,我要去刚发生火灾的地方,那里的草啊,树啊,都没了,不漂亮,我要把那里变得更美丽!”有的说:“我是小雨点儿,我要去城市,把灰尘都消灭!” ……听着稚嫩的童音,我的心灵也得到了一次净化,他们,不仅是善思的孩子,更是有爱心的孩子,学得好,想得妙,说得更棒!他们就是一群可爱的雨点儿!
《雨点儿》教学反思15
“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是识字教学的重要原则和方法。采用字、词、句循序渐进的方法,有助于建立字、词、句的牢固联系,使字词由难到易,由抽象到具体。
在教学《雨点儿》一课的`生字时,我设计了从字到词,从词到句的方法,让学生从句子中学会字词。比如教学“数不清”:我先出现“数”、“清”,读准字音后,再出现“数不清”,接着我问学生:“什么东西数不清?”同学们的答案可多了,纷纷说出了不同的句子“xx数不清”。有雨点、雪花、云朵、星星,路上的树木、树叶、花朵、汽车、人们、房子、商店,地上的蚂蚁、虫子、石头、沙子,还有头发、米粒等等。又比如教学“飘落”,先后出现生字“飘”、“落”,再读词“飘落”,理解词义后,出示课文的句子“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读读句子。我让学生说说,什么东西还会飘落下来?学生结合生活所见,说了自己的答案:“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衣服从阳台飘落下来。”“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纸张从桌上飘落下来。”……
事实已经证明,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是优质高效的。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交流“数不清、飘落”的设计,学生知道什么说什么,了解多少说多少,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交流互补,感知由模糊到清晰。可见,把识字、解词、说句子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滚动式教学,有助于学生通过多层面的语言实践,理解巩固新学的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