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鸟的天堂》语文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2-07-27 14:29:5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鸟的天堂》语文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鸟的天堂》语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鸟的天堂》语文教学反思15篇

《鸟的天堂》语文教学反思1

  《鸟的天堂》一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繁茂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副其实,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前,我深挖课文中的环境教育因素,明确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原因:其一,是因为生态环境好(榕树很大,很茂盛,周围是河流,气候适宜。);其二,是因为这儿的人好(农民不许人捉它们)。在教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课前查找资料,初步感知生态美。

  课前查找资料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变其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通过网上查阅,图书查阅,访问查阅,了解到巴金先生写作的《鸟的天堂》原文,鸟的天堂所在地,鸟的天堂是怎样形成的,形成的原因,形成的时间,老百姓是怎样保护它的,以及作为保护区和游览胜地,鸟的天堂的现在的情景。同学们对鸟的天堂了解地越多就越喜欢这鸟的天堂,这就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和情感基础。同学们所查找的资料不是独自享用,而是和其他小伙伴交流分享,这样他们的知识宝库又有了新的内容,头脑中初步建立了这样的概念:鸟的天堂是美的,这美是人为的创造出来,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才能创造生态美。

  二、课中品读体味,深入感受生态美。

  《鸟的天堂》一文内容写的非常美,语言也非常美,作者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情也美。然而这一切的美的根源是来自于生态环境的美!为让这美的生态图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究就成为关键。

  1、猜疑激趣,提出探究专题。

  探究专题不能只是对课文语言疑难问题的解决,更应是直入中心,围绕文章中心提炼出探究专题。学习《鸟的天堂》就是要让学生领悟“动物、植物、大自然、人”之间的和谐共存。课伊始,先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理解“天堂”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猜一猜:老师会抓住“天堂”一词,提出一个什么专题供大家探究?学生顿时兴趣倍增,纷纷猜测,有的说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有的说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还有的说鸟的天堂是怎样的?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问题提得好的基础上,抛出探究性专题——这里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这样,不仅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为学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真是一举两得。

  2、品读体味课文,勾勒生态和谐图。

  为完成这个探究性专题,学生就不能只局限于领悟树的“大”,还需深刻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不提及这点就表明对课文学习的层次是停留在肤浅层次的。因此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品读感悟,通过学文,在大脑中勾勒出一幅生态和谐的图景,从而感受生态的美,达到以课文为载体渗透“绿色教育”的理念,这样的渗透才是自然生成的。如文章一开头几个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夏日的傍晚,这儿不仅四周很静,只听见船桨激起的流水声,而且景色迷人,灿烂的红霞还在天边。让生知道这儿气候温暖,土地湿润,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所以大榕树是那样蓬勃有生机。抓住“卧”“垂”这些重点词的品析,让生感悟这儿的榕树大。大榕树生长旺盛,枝繁叶茂,非常适合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当学生都说这儿水分充足,可以为鸟儿提供必要的水分,这时一位学生立即举手说:“我认为‘水分’、‘榕树’和‘鸟’这三者是因果关系。因为水分充足,这棵榕树才长得如此高大茂盛;榕树高大茂盛了,所以才适合鸟儿在这里生活。”又如当学生都认为农民保护了鸟,鸟儿们才能在这儿栖息繁衍快乐的生活时,教师适时点拨:大家想,由于人们的保护,这里的鸟儿会越来越多,旅游业随之发展,这地方经济也会随之得以发展,人们的生活会怎样?学生纷纷说:越来越幸福,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快乐……教师随即板书:“鸟因人乐,人依鸟和”。然后告诉学生:写完后,我又觉得不完整,不深刻,谁能根据所学来帮老师添一添?于是,学生脱口而出:“树因人乐,人依树和;动物因人乐,人依动物和;植物因人乐,人依植物和……自然因人美丽,人因自然而幸福。”这里,没有教师生硬地灌输环保教育,而是巧妙利用板书引路,让学生兴味盎然添、改,思维火花喷涌而出。这样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潜移默化地受到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教育,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统一和谐,可谓一举两得。

  3、今昔对比,升华绿色教育的情感。

  品读全文后,我找出收集的图片,让生欣赏“鸟的天堂”的美景。正当大家都沉浸在自然美中。一位学生站起来说:“从我搜集的各种资料来看,现在的‘鸟的天堂’并没有巴金爷爷所描绘得那么美了!”此言如一石击起了千层浪,同学们不禁交头接耳起来了。见此情景,我让那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引导学生对“鸟的天堂”今昔情景进行对比,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保护环境迫在眉睫。

  三、课后练习,延伸绿色教育。

  课后练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来延伸绿色教育:画图或写段导游解说词来表达自己对“鸟的天堂”情感。通过完成练习,资料、课文再一次地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鸟的天堂”优美的环境成了学生赞颂的内容,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印入学生的头脑。

《鸟的天堂》语文教学反思2

  《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作品。新课依始,我由刚学过的课文入手设计导语:新学期开始,我们一起到浙江省的盐官镇观看了“壮观天下无”的涨潮景象,又到雅鲁藏布大峡谷历险,看到了许多奇妙的'景色。今天咱们来个短途旅行,到广东省内的新会市去看看“鸟的天堂”。“天堂”是个极美好的字眼,能够引发人无尽的想象。所以让学生以质疑的方式激发兴趣。

  本篇课文用语平实,读起来却优美动人,特别是几个看似不经意的词语,却对理解课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注意了““应接不暇”这个词却忽略了“不计其数、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照耀”等词。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采用教师引导和小组讨论、全班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的字眼或语句来重现作者眼中的大榕树。

  而在学习第二部分,鸟的天堂鸟多的时候,我依然采用了讨论的形式,学生似乎兴趣不高,上起来有些吃力。有些部分看起来简单,但不知道为什么学生那么难理解,朗读时感情也出不来。后来跟纪老师交流后,才发现我没有适当的铺垫来激趣。在这一部分,纪老师采用的是播放“百鸟朝凤”的音乐,从而渲染一派热闹的场景,使学生有身历其境的感觉。从鸟的欢叫声感受到鸟的心情是愉悦的,生活得很自由很欢乐。由此感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鸟的天堂》语文教学反思3

  昨天,我和学生一起走进了巴金写的《鸟的天堂》。上完课后,总觉得还是不甚满意。哎!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巴金的《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课文描写了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榕树枝繁叶茂,众鸟欢乐歌唱。文中的描写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表达感情细腻。这篇文章文质兼美,作者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以朴实优美的语言赞颂了这自然景观。

  在设计本课时,我紧紧围绕“鸟的天堂为何能成为鸟的天堂?”让学生进行质疑,然后分别学习了大榕树的枝叶繁茂,生命力旺盛;鸟的快乐,幸福的`生活,最后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我的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朗读,品读,美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力求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把握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我有意注重学生的朗读,但朗读指导方面仍需加强。读后的指导除了字音、节奏、重音的点拨指导,还有感情的浸润启发学生各自朗读,点名朗读的时候,感情都是比较细腻丰富的,非常的声情并茂。但是当由自由读变成齐读的时候,学生常常容易拖泥带水,感情流失,吐字拖音。而且我的示范朗读也比较少,这是今后在朗读指导中应该注意的。

  教学语言规范性、简约性也急待增强。不管是在讲解重难点,还是在总结归纳评价中,我发现自己的语言稍显罗嗦,有时候也不够规范,这是今后需要逐步解决的。

  以上是我对教学《鸟的天堂》结合前面两课教学的一个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争取不断进步。

《鸟的天堂》语文教学反思4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理解课题的含义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练习中词语的意思。

  (三)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并归纳各段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主要内容。

  1.解题。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天堂常用来比喻什么?

  (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天堂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

  (提醒学生注意读准以下字的字音:“颤”,“应接不暇”中“应”。“一簇”中“簇”),“隙”。理解词语。灿烂:光彩鲜明耀眼。陆续:表示先先后后,时断时续。逼近:靠近、接近。茂盛: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应接不暇: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3.检查学生自学字、词情况。

  (二)研究课文的写作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

  (2)每次去都看到了什么景物?每次去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用“△”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段意。

  2.听完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回答思考题。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早晨。(2)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一只鸟,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鸟,有些失望。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感到“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因为作者两次去时看到的景物不同,所以思想认识会有这样的变化。(3)课文按作者游览顺序记叙,可以分为四段来理解。第1段<第1至4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2段<第5至9自然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3段<第10至13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情景。第4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教学札记: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第1、2段课文内容。

  (二)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三)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二)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1段。

  1.指名学生读第1段。

  (1)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2.课文是怎样描写“我们”出游的时间和心情的?

  (“吃过晚饭”、“热气已退”、“太阳落山”表示夏日的傍晚,也就是“我们”出游的时间。“自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这是讲水面很安静,没有风和过往的船只。“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说明四周幽静,没有一点声响,只有木桨拍打水面的声音。反映了“我们”出游时心清十分愉快。)

  小结:晚饭后我们划船去玩。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学生默读第2段。思考,讨论。

  (1)我们第一次出游,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

  (大榕树。)

  (2)这段课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什么特点?

  (一个是大,另一个是美。)

  (3)课文里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在第4自然段开头交代“河里很宽”,这里为什么会变窄呢?让学生找出有的句子读出来。“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原来河面给树叶占去了,所以变窄。另外,由于当时离得远,所以当“我”说许多株时,“我的朋友”有的说是一株,有的说是两株,到底是几株呢?找出课文中的语句“我们的船……真是一株大树”。为什么作者开始把它看成许多株?“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

  (4)课文里哪些地方又写了榕树的美呢?

  (请学生画出课文中的语句,读出来,说说对这些语句的体会。“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是写大榕树静态的美,前半句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后半句中“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是作者的感觉,也就是大榕树静态的美,给作者带来的美的感觉,“颤动”并非真的在动,那每一片树叶都是那么绿,作者仿佛看到它们在霞光中一闪一闪的。)

  (5)作者对这棵大榕对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句子里体会出来的?(“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赞美了生长茂盛的大榕树,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7、8自然段。(可以先出示投影,放配乐朗诵,让学生体会朗读时的语气和感情。然后让学生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试着朗读。)

  (7)指名读第9自然段。思考:作者说“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因为是黄昏时分,所以鸟儿栖息了,而且大榕

  (三)指导背诵第7、8自然段。

  小结:我们随着作者第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它枝繁叶茂,长有许多枝,静静地卧在水面上,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

《鸟的天堂》语文教学反思5

  今天,我带领六三班学生学习《鸟的天堂》一课。这篇文章文质兼美,巴金先生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一直以来,我对这篇文章情有独钟,因而自认为备课备得很充分,无论是对作者的遣词造句,还是表达方法的运用,都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在教学时,我注意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意识,让他们说他们所说,诉他们知真情。一节课下来,虽然没有借助多媒体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优势给学生传播课本知识,但学生学习的兴趣依然盎然,或许是他们被大榕树的美丽所感染,被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所吸引,学习效果很好。我为课改以来这种生动活泼的课堂而兴奋。

  就在这节课临近尾声的时候,一位平时不太爱发言的学生——————王勇生高高地举起了他的小手,随即他的旨意令我惊讶、令我困惑,但更多的是令我欣喜:“老师,读完众鸟纷飞这段我有一点不明白,文中说,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第三只的后面为什么用句号而不用省略号?一般情况我们多是使用省略号的。”我随着他得质疑向书中的段落看去,清晰的句号展现在我的眼前。当时我的脑子“嗡”的蒙了,“为什么?为什么?”我心中不断地问自己,并在脑子中拼命地想着怎样回答这个问题。说实话我教了七年六年级,也就是这篇课文就教了七次了,但我从来没有注意过这个小小的标点符号,更没有想过为什么这样用。无奈之下,我又把这个问题有抛给了学生:“王勇生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谁能帮他解答一下?”听到我的问话,教室里鸦雀无声。这时我多么希望有人帮我解这个围,并且在心中盘算着如何收场。课堂静默了数分钟后,一只小手意意思思地举起来,又放下,又举了起来。我想赶紧抓住这根救命草,可定眼一看,这不是吴帅吗?顿时心中好大一片失落。他的语文学习成绩几乎没有及过格,作业经常不完成,是令我头疼的学困生,难道他会有什么好的答案?但又不能打消他的积极性。于是我示意他来回答:“老师,我是这样想的:作者他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想这三只鸟是一个一个的出现的,他们看得非常清楚,也就数了出来。而后来他们继续拍掌,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说明紧接着第三只出现的不是第四只,第五只,而是好多只同时出现在作者的眼中,这些鸟不是一只一只出现的。因此,我认为在这里用句号比用省略号更合适。”我的眼睛随着他的回答而睁大,我的神情由怀疑转为惊喜。我心中不禁暗叫道:多么精彩的解答呀!同学们也发出了赞叹声。

  下课了,我的心中相吃了冰凉薄荷一样清爽,那股痛快劲无与伦比。这精美的.课堂尾声足足使我兴奋了一整天,并且逢人便讲。这节课成为本学期我最难忘的时刻。

  反思: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课程的学习观倡导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改为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正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才有了《鸟的天堂》这一课教学的精彩片断。如果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啃教科书,死记硬背,问一答一,我大概永远教不到“为什么用句号”这个问题,因为我的脑子中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学生又如何会知道呢?而正是“自主、合作、探究”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的运用,才使课堂活了,学生思维活了,学习的知识也活了。学生在多元互动中获得了老师教也教不到的更广阔的知识。

  二、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课堂教学更精彩。

  本节课如果没有王勇生问题的提出,这节课会失去很多光彩。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学生问题的提出正好是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个性需求的表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要求,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更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真真正正成为学生的主人,真正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增加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三、尊重相信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天才。

  新课程价值观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什么是好学生,怎么衡量和看待学生。以往,我们把成绩优秀、听老师的话的学生视为好学生。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真得静下心来思考这个问题了:吴帅同学成绩不好,作业经常不完成,这只能是他某一方面的差距和不足。这节课上他的精彩表现难道能说他不是一个好学生吗?因此,我们应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给每个学生展示自我、获得成功的机会。在课堂中发现学生的优点,培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学会肯定自己、展示自己,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健康发展的人,成为天才。

《鸟的天堂》语文教学反思6

  前不久,刚上完鸟的天堂。此时,回想起来感触颇多。年轻的我也和许多同龄教师一样希望能借鉴、模仿一些名家的教学让课堂充满活力,并对使用多媒体教学特别感兴趣,总认为只要发挥它们的作用,课堂上一定是轻松自在、活跃非凡的。同时,一定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然而课堂、学生并非哪里都一样的,他们的个性很多时候造就了结果与设想产生出入,意想不到的问题悄然出现,因而教学时导致的一些遗憾就不可避免的发生。这些让我思绪波动了很长一段时间,同时也激励着我不断反思自己的点点滴滴。下面就《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一个导入片断谈谈自己教学时和后的一些感想。

  《鸟的天堂》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写景散文。它描写的是生长在我国南方的一棵美丽、壮观的大榕树,树上许多鸟儿在那里做窝、生活。文章以鲜明的动静对比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这棵大榕树是“鸟的天堂”。为了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让他们知道“鸟的天堂是怎样的”。我便在导入时,多媒体出示了大榕树上百鸟鸣、群鸟飞的录像,同时我通过语言描绘,创设了来到大榕树下的情境。本以为身临其境的观看录像能确切的.让学生对鸟的天堂有所感悟,然而并非如此。

  师:(播放大榕树及树上百鸟飞、叫的录像。)同学们,在我国南方有一种美丽、壮观的榕树,它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树上住着许多鸟儿,它们自由自在地飞呀,叫呀,生活得多么快乐!这里就是鸟的天堂。

  (板书:鸟的天堂)

  师:今天,我们就跟随我国著名作家巴金一起去欣赏这美丽的鸟的天堂。

  师:请同学们迅速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是什么时候去的?看到什么?有不懂的词、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生:(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

  当时我想着这样的开场一定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饶有兴致地投入到阅读文章中来。但事实偏离了我的设想。学生观看影片时的确是聚精会神的。可以说是眼睛直盯着影片,一副被陶醉、完全吸引了得样子。我暗自庆幸,以为这一步走对了,并且走得还很不错。多媒体在这里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很多多媒体运用的思路在脑中一扫而过。接下来便是重点内容了,从初读到熟读再到精读,真正到读课文时,不少学生似乎一下子愣住了,跟课文就是接不上轨,自以为较完美的导入,一下子就不见影子了,后面的教学就未能达到设想的效果。

  为此我课后问了好多同学,让我大感意外。特别是个别的同学在第一节课学习之后,似乎对哪里是“鸟的天堂”存在着很大的困惑,有的似乎知道但又不甚清楚。对此我想了很久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结果呢?按常理来说,我所设计的导入应该是可行的,让学生直观的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一个地方,然后在从文本中来体会“鸟的天堂”,从直观感知到引入文本,步骤清晰可见,问题因该不会出现在这里。思索再三也找不出缘由,我便又去问那些同学几个问题。

  1、你觉得从影片中你了解了什么?

  2、你对鸟的天堂有什么了解?

  答案是五花八门的。更出乎我预料之外的是,很多同学对影片所描写的就是“鸟的天堂”并不知晓。也就是说我在放影片时,描述大榕树时的一段话并没有被学生所接受,导致了后来再读课文时,学生概念的模糊。

  回想自己的导入,的确存在着一些弊端,对学生的认知差异分析的不足,对多媒体过于信任和依赖,让一篇优美的散文无法发挥它的魅力。

  现在我明白了,多媒体无法取代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的知识量决定着他们对天堂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我的导入虽然不唐突,但生硬的牵引学生让学生直接接受那棵大梧桐树就是鸟的天堂,其实已经失败了。结果必将导致许多学生无法理解和明白“鸟的天堂”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以至于学生在读文章时的兴趣不浓厚,也导致学生的思维无法打开,更好的融入到学习中来。

  对学生认识水平的了解过于简单,理想化是我这次失败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调查之后,我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了一次简单的测验,又制定了一个新的导入。那就是直接从文本入手,首先让学生一起对“天堂”来进行一下认识。当然根据调查学生对“天堂”的认识是不同的但这不会影响接下来的教学。反而会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人的天堂大家都知道,而鸟的天堂会是怎样的呢?作者又是怎样写的呢?对文本产生了兴趣之后,再来阅读文章,了解内容,学习方法那就轻松容易多了。综上两个导入,让我明白了一点。万事开头难,的确要想开好头,找到好的导入确实不易,但是我想:如果能把握好感知道目标,并把它辅射到每一个学生,让学生都能找到。那么学生就一定能活跃起来。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事件,我会清楚得先考虑学生的认知、感知水平,并且明确一切应从文本入手。多媒体等教具的应用是为了文本服务,它们不能取代了学生对文本的认知、理解。以文载道,才能真正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也就不再是遗憾的教学了。

《鸟的天堂》语文教学反思7

  今天我和学生一起走进的第三课《鸟的天堂》,这节课我重点训练学生边读边思考,在思考过程中进行批注。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时,知道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我相应的板书,看着板书学生对课文能准确把握主要内容。

  这节课为了训练学生,我在带领学生学习作者第一次来鸟的天堂看到榕树时,学生边默读边动笔画描写榕树的句子,从所画的句子中体会榕树有什么特点?大家进行批注,我进行巡视指导,我发现部分孩子在老师的提示下已经能抓住句子写体会,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不知道怎样学习,只知道画句子没有体会。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学习,在体会榕树特点时,我就在学生已经画完句子后,指导学生怎样读句子写体会,大家一起动笔写,他们在书上写,我在黑板上写,这样学生知道今后学习应该怎样进行批注。

  为了验证学生是否会会读书进行批注,学生在体会完榕树特点后,立刻跟随作者走进第二次鸟的天堂,运用刚刚老师教的.方法学习,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我流动检查,我发现很多学生已经能进行批注,而且体会的内容很具体。相信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慢慢都能会学习。

  本节课由于注重学习方法的训练,因此课文朗读指导少,读的训练没有落实,今后改进。

《鸟的天堂》语文教学反思8

  本文是巴金的作品,“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500多年树齡的古榕树,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马村天河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笼罩着18设亩左右的河面,独树成林。乘小艇从近处看,枝藤交错,犹如一座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路过此处,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由此而美名传扬。

  这么美的文章,“读”就是破文的途径,巴金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在教学时,我注重了激发学生主动探穵学习的意识,让他们说自己所知,诉自己所悟。第一节课,我没有运用其他教学手段,直接领读了三遍。学生读书的兴致很高,学生通过读被大榕树的美丽所感染,被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所吸引,学习效果较为理想,简单朴实的语文教学方式“不同形式的读”使课堂成了真正的语文课堂——读书的课堂。通过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活了,学生思维活了,学习的知识也自然活了,学生在“读”中获得知识。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训练:

  1.形象思维训练法: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我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获得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后,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了“鸟的天堂”录像,把学生带进一种特定的评议环境中,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随后让学生看着早上没有鸟的这一棵大榕树,启发学生想想说说,“百鸟欢闹”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当再读到“百鸟欢闹”这一段时,学生已学沉浸在期中,仿佛身临其境,而让学生说说一只鸟的'特写景头时,也能说得有声有色,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2.品词析句比较法:文章的组词成句构段的方法研究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感受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我抓住有关的句子进行比较、揣磨、欣赏,不断地提高其对语言感知的敏锐程度。如:教学第8自然段中“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对于“颤动”、“展示”这两个关键字,引导学生用其他词来替换。如用“显示”、“出现”或“抖动”、“晃动”等,用哪组词更好?在讨论、比较中,让学生体会到“展示”是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突出榕树的旺盛的生命力;“颤动”是短促而频繁地振动,课文把微风吹动,阳光照耀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不但美丽而且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榕树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这样,关键文字抓住屯,学生品出了精妙词语,咀嚼出了它的神韵,从而在心灵上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促使学生语感不断地增强。

《鸟的天堂》语文教学反思9

  《鸟的天堂》主要讲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的情景。由于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能够了解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大榕树的样子以及众鸟纷飞的场景,还要了解人们是怎样保护环境的。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课件能够了解到大榕树的大和茂盛的特点,也由此认识到鸟儿们生活的环境是多么美丽,在使用课件时,学生的精力也集中到了一点上,也被课件中的大榕树的美和众鸟纷飞的场面给吸引住了。特别是在感受大榕树的树根和大榕树茂盛的枝叶时,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有了较为直观的理解,然后再引导学生细读句子来感悟文中语言文字的优美凝练,体会大榕树的美。再如在教学大榕树上鸟儿纷飞的场景时,我又借助课件播放群鸟在大榕树上活动的`录像,展示鸟的天堂鸟儿翻飞,鸟声悠扬,令人目不暇接的热闹景象,真实地再现了众鸟纷飞的欢闹景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满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说说你看到鸟儿们在大榕树上干什么呀!再让学生仔细体会体会。

《鸟的天堂》语文教学反思10

  《鸟的天堂》是一篇传统课文,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文章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有声有色,声色兼美。以前多次教过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学生的读、老师的讲解以及引导学生想象美景。对于文字这么优美的文章,学生往往是学文,而不进入文章所描写的意境。这次教学这篇课文时,由于现在有“班班通”,借助多媒体来教学这篇文章就轻松多了。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采取了理清观察顺序、抓住景物特点、体会写作方法、领悟作者感情,这一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多媒体缩短学生的认识和客观事物之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

  《鸟的天堂》一课,学生没有亲临过鸟的天堂,对大榕树的大和美缺乏感性认识,了解不多,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那么,依据多媒体能够通过声、光、色、形,把远的事物拉近,把抽象的事物变实。对于这一点,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超文本的教学软件,向学生展示大榕树的实景,从而拉近学生与鸟的天堂的空间距离。在教学第三大段鸟多、鸟欢时,我又充分 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的作用。开始我播放了一段悦耳动听的鸟叫声,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倾听,用心去感受。利用音乐的语言,使课文语言的形象激活了生活中原来积累的知识,并融合在一起。这群鸟雀跃,嬉戏玩闹的场面就促使学生情不自禁的产生想亲眼看到画面的情感。情感的投入,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增。影视的形象更能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它能再现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纷繁世界,使语言内容变抽象为具体、生动,使文字教学信息传递由静态变为动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因此我在《鸟的天堂》一文的设计中,结合教材重点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发展水平,有目的的恰当适时的运用电教媒体,将学生带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美的情景中去,接受美的教育。

  对于本单元所重点掌握的“见闻”和“联想”的教学,主要通过读、质疑、解答来完成。但由于这堂课学生的注意力都放在视觉的欣赏上,对于“见闻”和“联想”的掌握不是很好,在教学时,还需要老师重点点拨。在具体学习中,要靠同学们读读悟悟。不过整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比较浓的,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鸟的天堂》语文教学反思11

  前不久,听了xx老师《鸟的天堂》觉得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在很多方面值得我去借鉴和学习。具体表现如下:

  一、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事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他作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姚老师的课,充分反映了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点燃了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二、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他们的独特感受。

  在整个课堂实施过程中,姚老师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所想、所说,不断用激励性的话语从正面加以引导。如“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看似平常的语言却蕴涵着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不显得那么生硬,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在教学中,姚老师能照顾差生。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引领他们深刻体会课文的主题;对于胆小的学生能给予他们鼓励,对于答错问题的学生给予方法、尊严,对于积极发表见解的学生给予热情、成功,整节课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三、突出了语言文字训练。

  姚教师紧扣单元训练重点,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句子反复推敲、品析,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如对中心句的理解,在学生理解了其含义后,最后还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重视“读”的训练,做到读前有要求,读中有指导,读后有评议,使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不同要求的.读书活动。

  四、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了变序的结构。从结尾段的中心句入手,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设计了“引疑—质疑—析疑—解疑”的教学思路。

  在速读全文后,姚教师有意识地抓住文章结尾段的中心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中,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要用引号?力争起到从中心句入手、引疑的作用。接着,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插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加以解决,使析疑、解疑的过程成为语言文字训练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

  五、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语文课堂,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课堂,还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阵地。在这堂课上可以窥见姚老师平时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多么执着与重视。例如在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让学生在书本上划划,随手写上一些读书后的感想和体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何等的重要。这一点我想听课的老师都会有此感受。

《鸟的天堂》语文教学反思12

  《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语言准确传神,生动形象,简洁洒脱,富有节奏感。课文描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第一次只是看见了一棵大榕树,第二次看见了真正的鸟的天堂。我在教学时采取了先让学生初步感知,然后先学习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接着以“作者因为第一次看得非常留恋,所以作者再次去欣赏一次吗?第一次倒底看到的是怎样的?”过渡学习第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时,由于我缺乏对优美字句的朗读指导,学生没有体会到鸟的天堂的美,他们学习积极性不够高,致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当我上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时,吸取了前一课时的教训,设置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展开想象。比如:教学作者看到的大榕树的真正面貌时,我要求学生边讨论,边想象,然后交流的学习方式,并要求学生根据重点句提问,学生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课堂气氛活跃,主动学习,想学习的欲望也很强烈。

  教师不仅要备好课,上课时教师的.引导语和上课的精神面貌都是影响课堂教学的一个因素。我在上第一课时时,没注意到自身因素,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思考和讨论。课后,字我感觉非常差,于是,我主动要求去听师傅的课,师傅没怎么精心准备,但是,对我启发真的太大了,就指导朗读来说,师傅总是有那么多的“理由”和方式让他们品读,每次读都有不同的目的。学生读得兴致也非常高。而我总是直来直去,不讲究教学艺术。上课时也不像师傅那么动情和投入。第二课时,我有意模仿师傅的教学方法,产生了一定的效果。我觉得新教师真的应该多听听老教师的课,肯定会受益非浅。多上十节课的效果也比不上听老教师的一堂课受益大。

《鸟的天堂》语文教学反思13

  《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文章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文质兼美。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繁茂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副其实,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文章还告诉读者这样一个道理:只要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做事,大自然就会给人类以丰厚的回报,鸟的天堂这一人间奇特景观的产生,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

  一、激发思考,质疑景观奇特的天堂。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奇思妙想,摆脱原有知识范围和思维定势的影响,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重组,从而产生创造性的新发现、新设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从惊讶和问题开始。如果没有问题情景就不会有思维。因此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阅读中去发现问题,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这堂课最明显的,就是在学习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过程中贯穿着质疑探疑这种学习方式,在学生理解“鸟的天堂”特点的基础上,读中生疑,以疑带读,以读求疑的方式突破学习的浅层目标,进入理解文章的高层次,在质疑探索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和美的欣赏。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要求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中,一方面灵活地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纯净的目光投向美丽的大自然,投向美好的生活。

  二、以读代讲,感悟枝繁叶茂的天堂。

  朗读训练时,主要采用自主朗读,畅谈感悟的方法。《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教师抓住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引导学生学习:抓句子,谈感悟。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再组织学生讨论,来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文中描写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表达感情细腻。这篇文章文质兼美,作者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以朴实优美的语言赞颂了这自然景观。在设计本课时,我紧紧围绕“‘鸟的天堂’为何能成为鸟的天堂?”让学生进行质疑,然后分别学习了大榕树的枝叶繁茂,生命力旺盛;鸟的快乐、幸福的生活,最后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我的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朗读、品读、美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力求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以“看不清”与“看清”为教学线条。

  教学设计的过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又复杂再到简单的艰难推进的过程,教学分为“榕树”和“小鸟”两部分。我紧紧扣住“看不清”与“看清”这两个抓手,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看不清“榕树”的原因是因为距离远、榕树太大,“看清”的是茂盛、碧绿、美丽的榕树;看不清鸟儿的原因是鸟儿的颜色多、数量多、种类多,看清的是画眉鸟和一只大鸟,让孩子们从文字中体会“鸟的天堂”里鸟儿的幸福快乐。

  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由远及近,详细描写了傍晚的大榕树,接着又详细地描写了早晨鸟的天堂,作者又运用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采用对比的写法,细腻地表达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欣赏如诗如画的天堂

  1、课文结束时,我安排了一个“我是小小导游”的活动:假如你是“鸟的天堂”的一位小导游,你会怎么向游客介绍“鸟的天堂”呢?导游词的要求:向游客介绍时要有礼貌,尽量口语化,可以加上自己查阅的有关资料。

  2、鸟的天堂就像一首诗,出示田汉的诗歌《鸟的天堂》,这首诗是著名剧作家田汉1962年到广东天马河,游览鸟的天堂时即兴而作。“三百年来榕一章,浓荫十亩鸟千双。并肩只许木棉树,立脚长依天马江。新枝还比旧枝壮,白鹤能眠灰鹤床。历难经灾从不犯,人间毕竟有天堂。”

  3、鸟的天堂就是一幅画。出示茂密的大榕树图片,让学生看着大榕树说一句话。(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鸟的天堂就是一首歌。播放《鸟的天堂》音乐。出示歌词:水幽幽,天蓝蓝,榕树底下小路弯弯。船悠悠,水茫茫,碧波倒映甜蜜脸庞。湖心岛,鸟的天堂,你是日夜向往的地方。湖心岛,鸟的天堂,你是幸福快乐的港湾。风轻轻,云淡淡,榕树底下月色朗朗。叶青青,岸长长,榕树旁边渔歌晚唱,湖心岛,鸟的天堂。你是日夜思念的地方。湖心岛,鸟的天堂,你是幸福快乐的港湾。

  五、预设与教学实践的遗憾。

  本节课的时间安排不是很妥当,课堂内容太多太满,一个课时无法完成原定的教学内容,教学节奏前松后紧,最后只能精讲“茂盛的大榕树”部分,后面的写“鸟”的部分只能粗略读后感知一下,显得课堂效率不高,还有教学组织及教学语言方面的问题。教学中没有设计书写的环节,新课标提倡每堂课都要有书写的训练,后面仅仅安排孩子做导游的说话训练,没有融入书写与写话的训练,这也是一个遗憾。对于学生不是了解,学生的互动有点拘谨,没有放开自己的手脚,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以上是我对自己《鸟的天堂》课堂教学的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争取教学中的遗憾降到最低。

《鸟的天堂》语文教学反思14

  这篇课文看似平淡,但内涵丰富:人与树相处和谐、人与鸟相处也和谐……这样,才有了鸟的天堂。作者巴金和朋友前后去“鸟的天堂”两次,第一次去由于是傍晚,所以他只看到榕树。作者对这能独木成林的大榕树进行了饱含深情的描写:“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一段文字中,把榕树的'美描写的淋漓尽致。我在教学时也曾试着让学生反复品读,对“翠绿”、“照耀”、“颤动”等词语进行推敲想象,从品读中感悟榕树之美在于它的勃勃生气,但效果不甚理想。因为,小朋友课前预习不充分,文章读得结结巴巴。

  上过课以后,我总有一种挫败感,经过反思我觉得这节课失败之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课前准备不足。影响了课堂效果。所以学生感悟不深,体会不透文章的主旨;在课堂教学中,我被教案牵着鼻子走。没有结合、联系生活经验中的美感加以拓展延伸,学生很难意会到榕树的美,从而也体会不到榕树生命力的伟大。

  在教学过程中,我缺乏取舍,犯了面面俱到的毛病,重点、难点把握不够。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影响教学效果,学生未能充分感悟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美。”

  所以,对于高年级的语文学习,必须:

  1、课前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以此来保证教学效果。

  2、启发学生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喜欢榕树还是鸟儿,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3、学会取舍。抓重点段落、句子,谈感悟。在学生畅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再组织学生讨论,来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鸟的天堂》语文教学反思15

  我的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朗读、品读、美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力求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把握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我有意注重学生的朗读,但朗读指导方面仍需加强。读后的指导除了字音、节奏、重音的点拨指导,还有感情的浸润启发,学生各自朗读、点名朗读的时候,感情都是比较细腻丰富的,非常的声情并茂。但是当由自由读变成其读的时候,学生常常容易拖泥带水:感情流失,吐字拖音。而且我的示范朗读也比较少,这是今后在朗读指导中应该注意的。

  教学语言规范性、简约性也急待增强。不管是在讲解重难点,还是在总结归纳评价中,我发现自己的语言稍显罗嗦,有时候也不够规范,这是今后需要逐步解决的.。

  时间安排掌握的也不是很好。有时我一个课时无法完成原定的教学内容,甚至出现教学节奏前松后紧的情况,究其原因,除了我经验不足之外,还有教学组织及教学语言方面的问题,今后应该逐步积累经验,改善这种状况。

  以上是我对教学《鸟的天堂》,结合前面两课教学的一个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争取不断进步。

【《鸟的天堂》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鸟的天堂》语文教学反思07-27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06-12

鸟的天堂的教学反思02-07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09-27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0-18

《鸟的天堂》语文教学反思14篇07-29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热门】03-23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篇)12-19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精选26篇)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