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
一、试卷总体情况
本试卷难易适中,从各方面考察了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试题分为五大类:有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连线题和科学与生活。题型丰富,便于学生解答,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检测的内容比较全面,到位。和生活联系紧密,体现了科学这门学科对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学生卷面分析:
1、由于时间紧,复习时间短,多数学生掌握的不够好。
2、基础知识掌握一般,生活实践能力题是同学们的一大弱点。比如:科学与生活中的`畅想未来通信学生不能与实际相联系。
三、今后改进措施:
1、加强对科学学科的学习与了解,改变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所学知识,使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在轻松地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并能够在生活中自如运用。
2、教学中注重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多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多关注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培养他们多向性思维,让学生不只是借助课本单一的学习,而是做到在生活中掌握课本知识。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情感发展空间,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
3、平时注重点滴知识的积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多观察,多积累,注重知识与生活的结合。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2
上课伊始,我亲切地与同学聊找蜗牛朋友的经验,并把一个同学的蜗牛要来看,然后“不经意地”把他的蜗牛与我的一盒蜗牛混在一起,让他说说自身蜗牛的特点,从而帮我找到他的蜗牛。同学说他的蜗牛有两对触角、一个壳,是白色的,而我的蜗牛也有许多符合这些特征。同学感到无计可施了,我才告诉同学:“老师是跟你开玩笑呢!”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使同学发现自身对蜗牛朋友的了解确实非常有限,从而极大地调动起同学观察蜗牛的积极性,在下面的观察中发现了自身的蜗牛的许多细小的特征。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小同学的好奇心较重,我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把这种好奇心发展为“科学的好奇心”,扩大同学的兴趣范围,激发研究的欲望。
在研究蜗牛的环节,同学提的关于蜗牛的问题有:蜗牛的寿命有多长?蜗牛最害怕什么?蜗牛能在水里生活吗?蜗牛为什么会冬眠?蜗牛的粘液永远也流不完吗?蜗牛贪吃吗?蜗牛有几颗牙齿?蜗牛冬天上哪冬眠?蜗牛怎样从壳里爬出来?看来,同学的小脑瓜里有无穷无尽的天地,就看我们会不会发掘。
研究时,同学选了几个问题:
蜗牛怕什么、研究蜗牛能在哪些物体上爬、蜗牛吃什么等。
幸亏我课前准备了大量的资料,同学的研究才如鱼得水。在我的指导下,同学有条不紊地提出猜测、设计方案、领取资料、分工合作、记录、讨论、总结汇报。看到他们真的“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搞科学”,我感到由衷地喜悦。
听课教师的课后反馈:
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教师着眼于“课程目标”,置“同学的发展”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把同学的发展权还给同学,让同学自主观察、探究,鼓励同学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有效地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教师舍的花时间,让同学去探究,给同学发明机会,营造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教师充沛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是有主见的`、有思维的个体,留给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教师注意鼓励同学积极参与,相互交流,使他们的思维随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全班所有的同学都投入了“探索科学奥妙”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研究,有的甚至达到兴奋、忘形的境界,这就是本节课最大的胜利。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3
三年级的《科学》教学终于完成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还算不错,有一些感悟和想法值得记录下来,以促进自己不断提高。
感悟一:准备好丰富的材料,是提高活动效率的根本保障。
在开学备课时,我就担心第四单元的教学对老师、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本单元教学需要大量的探究材料,没有这些探究材料,学生的自主探究将会大打折扣。还好,学生有学具,里面的材料虽然不是太好使用,但毕竟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实验,自主探究了。同时课前合理选择有结构的材料,制作教具,准备材料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这些课前准备工作,教师一定要抽出时间,精心准备,因为它是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根本保证。
感悟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载体。
科学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化的,它不同于以往的自然课只注重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还需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每次上课前,我都会对每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一个定位与解读,再将这些目标分解到各个教学活动中去,力求通过一节课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都能有所得。一节课教学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学生经历了从推测——科学检测——构建认知的探究过程,学会了科学检测的'方法,建构了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感悟三:关注细节,打造亮点。
回顾所上的一些课,为什么总感觉缺少一点精彩?反思原因,实际上是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过多地注重对教学的预设,哪怕是一个环节或一句简单的问话,我都会精心地揣摩,力求一杆见影,做到胸有成竹。但由于自身课堂临场洞悉力不强,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与技巧,有时候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节外生枝”的提问,即使让学生对这些生成性的问题进行研究,也只是简单的一带而过,往往不能抓住有利的时机,合理开发成的课堂资源。诚然,备课前对教学活动的预设能保证教学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但我们的备课不能设计的太完美无缺,还需要留一些空白让学生“润色”,很多有经验的老师,他们就是善于运用智慧去捕捉课堂中每个细节,将“意外”转化成动态生成的资源,于是造就了一个个精彩的课堂。的确,课堂教学无小事,作为教师只有不断从小事中、从细节中多思考、多探究,才能从“小处做出大文章”。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4
按照要求,这一课应该带学生走进校园观察树木,这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可能是生平第一次认真仔细科学地进行一项观察活动。看看这些小不点那兴奋的劲,就知道他们心里多么渴望走出教室感受科学的魅力。然而,对于教师却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首先,对于毫无观察经验的学生,怎样教会他们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完成最基础的观察记录;其次,在观察活动中如何体现小组合作的观念;再次,怎样维持观察活动中学生的纪律。这都是我担心的问题。
在上课过程中,我发现两个问题。
一、室外观察的组织
三班上课时,为了给大家更多的时间进行观察,我进行讲解的时间很短。简单的介绍了观察记录表的做法和强调了室外观察的纪律,然后让学生按分组开始活动。结果,课堂秩序很差,学生由于分组产生很大矛盾,再加上想出教室的欲望强烈,老师的要求都没有听清楚。记录结果可想而知。自我反省后,我总结了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水平,改进了上课的`方法。在四班上课前,我做了一份关于观察记录的PPT。课上,我利用了半节课的时间,仔仔细细地介绍了观察记录每一项内容的观察方法。关于纪律方面,我指定各个小组的安排和小组长的安排,并将各组的纪律交给每一个小组长。整节课下来,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虽然还是免不了有学生会大声喧哗,但是进步还是可喜的。
二、记录的疑惑
刚开始,我是做好了记录表发给学生进行填写,结果在让孩子记录的时候,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看不懂表格。让他们在表格师完成记录那就更困难了。因此,我上完一个班级后在其他班级上的时候,就让学生对照书上的观察记录和PPT上空白的记录表,听我的讲解。学生在写观察记录时确实提高了效率,而且很多记录表已经相当漂亮了。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5
一篇文本,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生活阅历的人们解读的角度、深度和广度都是不一样的。一个教师首先要站在纯文本的角度看待文本,沉入文字中去,在文字中走几个来回,读出自己的感悟。教师要努力寻找与作者有关的信息,深入作者所生活的年代,所处的内心世界,以我这心猜彼之意。教师是教书的,所以也应该从编者的角度来读一读文本的,应该给文本赋予一定的社会意义。教师更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揣摩,把自己当成一个涉世未深的儿童,以儿童的眼光来解读文本。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关于《水》的主题,应该有两层意义。一是关于节水,二是关于坚强乐观地生活。而这样的思想,是通过作者的语言描述来实现的,因此我们的语言课堂教学还是要从文字入手。
一、走进文本:紧扣词语
对学生而言,由于阅读水平的限制,不大可能从一大篇文章中抓住重点,感受文本的意义所在了。有道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语是文章构成的基本单位,因此,选择词语体会是走进文本的捷径。在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骄阳 炎热 风干 被晒干的狗尾巴草”等一组词语,要求学生读一读,并且说一说,读着这样的词语,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学生说:“大地干裂了。”有学生说:“一棵大树已经干枯,歪在河边。”有学生说:“河水都已经干枯了,露出了河床。”有学生说:“人们挥汗如雨。”这时,我进行了引导:“在这样的地方,人们连汗也流不出来了,这才是——”引出孩子理解“风干”的意思。正是通过想象,将词语还原成句子,用自己的语言真切地感受到干燥的日子及我们对于水的渴望。更多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二、深入文本:品味细节
五年级的'孩子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该逐渐学会品味细节。《水》一课的细节描写是很多的。我在这节课上抓住母亲的“笑”来期待学生能从这个不怎么起眼的动作中感受缺水的无奈、母亲的乐观,学习作者的这种表达方式。
文章中最精彩的细节描写是在第五自然段。我要求孩子们细细地品读这个片段,把心沉入,在课文中多走几个来回,圈出触动自己的词语,并且在书的边上写下自己的感受,只要一个词语,再根据这个词语读读最能展现自己朗读水平的一个句子。通过读与写,让作者的细腻的感触、精准的描写更深入孩子们的内心,同时,对作者的表达方式产生共鸣。
值得一说的是,这样的处理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孩子们似乎对于这段还不能好好地体会,也不能通过朗读来表现。特别对于作者那么细腻的描写,体会得也不够深刻。怎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也许要给孩子们更长的时间,也许我的引导还要再到位些。
三、思考文本:质疑矛盾
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得更深刻些,在课堂上我引导孩子们产生争辩:母亲用多少水给我们洗澡?兄弟四个平均分的话应该有多少?这四分之一勺的水真的那么快乐吗?真的那么值得“啊啊”大叫吗?本来的设计在课堂上应该有这么一个辩论的过程。通过这样的一个辩论的过程,孩子们认识到这是一种真正的快乐,体会到缺水的痛苦和有水的快乐。但课堂一边倒的现象比较严重。不知道是孩子太过聪明还是他们已经真的理解了水的苦乐了。
说到质疑,我的这个教学过程没有姜文泉老师和朱晓丽老师那么高明。他们完全把质疑的话语权交给了学生。一个问:“把独特的词语找出来。”一个启发:“有没有什么让你产生疑惑的地方打上问号。”再通过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使学生达到恍然大悟的境界。这样,就使得学生学会了学习,培养了他们的质疑能力,非常好!
四、表现文本:朗读提高
孩子怎样才算真正理解了一篇课文?我想:读出自己的意味就是了。回想孩子们在这节课上的表现,应该来讲没有达到我所要求的程度。那些本来朗读水平高的孩子还是这样,不会读的也还是这样。“啊啊”大叫应该怎么读?我是直接要求他们可以读得快一些,可以读得慢一些,可以声音响亮一些,可以声音小一些,沉稳一些。但这只是技巧上的提高,或者说是我对于生活体验之后的理解,孩子们则不会。我应该创设情境,让他们进行相应的比对,或者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也许这样读来才更有意味呢!本来设计的环节中还有学完第五自然段后再回读“啊啊”大叫了起来,可是因为前面指导过多,来不及,就跳过去了。现在想来,当初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就应该回读一下。因为这第五个自然段不就是一次生命的体验吗?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才能读得好啊!再回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才深有感触吧。
教师怎样在课堂上通过自己一两句的指导,马上让学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我要好好修炼的。
当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应该是一种阅读在场的状态。我也是。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6
本节课我是按以下思路进行设计的:
(一)激趣引题,从物体占据空间引入课题空气占据空间。
(二)空气让瓶
中的水向上升:感知空气占据空间。
(三)进一步认识空气占据空间:杯中的纸巾会湿吗?
(四)巩固运用
(五)
课后小结。
在整堂课中学生对动手做实验这一环节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再加上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对科学课中的观
察,实验记录都没有良好的习惯,所以在“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这一实验中的现象和记录都未完成的记录,甚至
还发现许多小组连实验记录单怎么写都不知道。这也是我的一个失误,备课不充分。
这一堂课还存在这样的情况,当学生按照科学书上所显示的把两根吸管放入瓶中,可是怎么往瓶中吹气,水还是
没有被挤出来。那时候我也一头雾水,下课后才明白过来原来可能是吸管被橡皮泥堵住。对于这一点想象当时没有
及时解决,可能让学生也产生了不少的困扰。
教学容量太大,以致于在上课时好几个知识点都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学生的回答引导得也不够自然,给同学的
发言都不够。理论总是灰色的,只有实践才是最具活力,今后我要灵活运用,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
科学探究的乐趣。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飘呀飘,飘下来》第二课《降落伞》。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探究降落伞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降落伞下落速度与降落伞的哪些因素有关系。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合理地选择问题、积极地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2、开展学生独立的探究活动,并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3、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降落伞的下落速度与伞面大小、伞绳长短、重物的轻重等诸多因素有关系。
教学准备:
伞面,绳子,重量不同的重物,透明胶、剪刀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如果一个鸡蛋直接从三楼掉下来,鸡蛋会怎样?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让鸡蛋从三楼掉下去不坏吗?
2、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
3、观察降落伞看看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二、初步感知、动手实践。
1、学生自读“做个降落伞”,了解降落伞的制作方法及过程。
2、小组合作制作降落伞,教师巡视指导。
3、制作好降落伞的同学可以试着玩一玩降落伞,比一比,从同样的'高度下降,谁的降落伞下降得最慢?
三、观察与实验
1、猜想:根据自转旋翼的知识,请同学们猜想一下,降落伞的下降的速度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
2:谈话:同学们的每一个猜想都值得去研究,那么怎样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实验)在实验之前还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
3、引导学生对以上猜想进行验证,教师做适当的指导。
四、表达与交流。
1、学生交流:请学生交流研究的问题,过程和自己的发现。
2、师生小结:影响降落伞的下降速度快慢的因素有那些?
3、想一想:除了降落伞以外,还有什么物体也在空中飘?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五、拓展延伸。
学生自读“科学自助餐”,了解关于降落伞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降落伞
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伞面的大小
伞绳的长短
重物的轻重
反思:在本节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制作参差不齐,极大影响了实验探究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增加教师演示的环节以帮助学生制作和分析。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8
本课以学生所熟悉的、随处可见的土壤为话题,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土壤是亿万个生命的母亲,从而引出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重视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
(1)发现学习:
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告诉我们:“儿童通过与环境的自发的相互作用来发现自我。”本课首先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黄河录像。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猜测:黄河水为什么这么黄?①可能是因为没有树。②可能是因为许多树都被砍了。③可能是没有种草。④可能是没有花草树木的`保护。┄┄学生联想已有经验分析问题与现象之间的关系。激活学生的思维,捕足学生的闪光点。老师不是口头上教给孩子一些现成的知识,而是给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画面,让他们自由选择,促进发现和探索的能力。
(2)重视儿童的学习意愿
皮亚杰主义者不试图加快认知的发展。皮亚杰认为:“学习经验是建立在儿童现有的思维水平之上的。”本课在探究黄河水为什么变黄?老师有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探究,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并找出各小组的实验结果不一样原因出在哪里?老师只是听学生介绍他们实践新计划的经历,这些新计划对那些错误地看待世界的想法提出挑战。新技能的学习不是强制性的,而是由儿童的兴趣和意愿决定的。虽然这导致他们对黄河水为什么变黄?只做出肤浅的而非深刻的理解。
(3) 承认个别差异
皮亚杰理论认为:“所有儿童都要经过相同的发展阶段,只是存在速度上的差异,所以老师必须因材施教,一视同仁。”在进行实验时,教师有意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法,通过相互之间的平等交流,使一些不成熟的想法逐步成熟起来,不完善的想法逐步完善起来。从中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每位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9
教师播放教学资料【玩跷跷板】
师:看过这段视频后,你们有什么发现吗?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吗?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跷跷板平衡的秘密。(板书)生:体重重的把轻的压起来了。
生:只要使大一点的力气就能把对方压起来。
生: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平衡呢?
为什么儿子把爸爸压起来了?利用对媒体课件的导入新课有助于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提出问题的热情。一个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前奏是深入展开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所在。
猜想假设:
师:你们都玩过跷跷板吧!想想怎么才能使跷跷板平衡呢?
师小结:同学们,这些只是我们大家的猜测有可能对也有可能不对,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证明我们的猜想对不对,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去证明吗?
制定方案:
师:怎样做实验呢?
师:这样吧,你们每一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材料,你们就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我给大家准备的材料,来讨论制定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
师:谁先来说一说?
师:你说的这个小跷跷板实际应该叫杠杆尺。
师:除了这些你们认为还应该注意什么?
师:你们认为应该怎样记录好呢?
(学生整理设计、讨论记录方案)
实施探究:
师:大家已经做好了实验的准备工作了,现在可以动手试一试看谁的方法多、发现多,谁的记录详实?
通过刚才的实验,谁能说一说你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发现?
师:谁能从两边挂的'钩码数量和距离说一说。
师:组内交流一下吧!
师:找一名同学上前来边说边演示给大家看。
师: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吗?
师:你上前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好吗?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是不是还有一些平衡的规律我们没有找到呢?
展示交流:
师小结:除了我们找到的规律还是有别的平衡规律的,比如离支点远挂的数量就少,离支点近挂的数量就多也可以平衡。
师:现在你们找到了刚上课时提出问题的答案了吗?
师:谁能来说一说?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平衡的规律,请大家看这段视频资料。【走钢丝】
师生交流:你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这样的现象吗?
(教师出示天平,介绍天平,学生亲自操作天平的使用。
生:两边一样重能平衡。
生:两边位置一样平衡。
生:做实验。(齐)
(学生小组讨论、设计方案、汇报)
生:制作小跷跷板来做实验。
生:用杠杆尺和钩码、尺子来完成实验。
生:安全。
生:做好记录。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学生汇报交流)
生:左边挂两个,右边挂两个,距离都一样平衡。
生:我发现左右距离不一样数量不一样也可以平衡。
(学生演示)
生:找到了。
生:1.左边挂两个,右边挂两个,距离都一样平衡。
2.我发现左右距离不一样数量不一样也可以平衡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0
成功之处:
1.课堂按“展示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各个环节进行的还不错。
2.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了解骨骼的作用。
不足之处和改进的地方:
在《肌肉》的`教学中也存在这个问题,学生的活动不规范。有些学生不按要求活动,以后,活动要求需要再细致学生活动之前必须明确活动的目的要求学生按要求去活动。
还有,制作手臂活动模型这个活动,由于需要材料多,准备不全,没有在课堂上进行,让学生在课后去完成。这样,在课堂学习当中学生少了学习体验的机会和乐趣。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1
在上本节前一天就准备了许多的水葫芦、金鱼藻、浮萍等。由于准备充分,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这些水生植物,在观察过程中主要是学生自我观察,而且在观察的同时写好观察记录。由于见得少,所以学生非常好奇,格外仔细,认真。观察的顺序也不尽相同有的小组从叶子开始,从上到下观察;有的'从根开始从下往上观察。
学生在观察时也非常的认真,一边观察一边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水葫芦会浮在水面上,此时教师就要求学生剖开水葫芦看看里面有什么秘密,有个学生说:里面像面包的切面,这就给学生留下了很形象的映像,然后教师就把救生圈浮起的原理告诉学生,学生一对比水葫芦的结构马上就明白了水葫芦浮起的原因。这是一次很好的抛砖引玉加联系实际的教学。在这一次观察活动中学生都很好的通过实物观察获取水生植物的外貌特征然后逐渐深入知道一些主物的生长特征。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2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对自然的认识很多是以“接受”的方式形成的。这种“接受”的形式各有不同,有的是被告知,有的是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感性的观察所“积累”的。正因为如此,我剪辑了一系列有关自然现象的影片,通过“对自然事物的感受”“对自然现象的好奇”“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这一线索,鼓励学生观察、思索身边的自然现象,引导他们自觉地提出疑问,激发探究的兴趣,形成对科学本质的理解,而更重要的是从他们习以为常地“积累”中怎样得到一个真切的体验,怎样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从问题开始,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我在教学组织形式中加入了小组协同和小组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和交流的'能力。
在初中学生的想象中,科学研究是高深而神秘的,而且可望不可及。为了消除同学们的这种畏惧心理,我在中插入了《伽利略 摆的等时性》动画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理解科学研究是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需要用到很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需要在实验室里一丝不苟地工作,需要协作和交流。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通过简单的实验来检测一些科学理论。“金鱼在水里上浮和下沉”,这是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现象,为了理解这一现象,我安排了一个“会沉浮的气球”的演示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表达出来。
在这节课最后我安排了“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这部分内容的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在讨论和交流中明白了科学的发展是无穷尽的,人们在不断提出和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中,推动了科学不断地发展,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但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要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才能创造更为美好的生活。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3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参与活动,知道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并能把纸的特性和用途联系起来。
2.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工具积极、主动地探究“不同用途的纸”。能用对比实验观察比较纸的性能,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乐于探究、团结协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去观察研究纸的性能,在研究纸的活动经历中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经历自行设计和进行对比观察实验的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纸、按组准备同样大小的牛皮纸、报纸、日历纸、餐巾纸、红墨水,滴管,烧杯,量筒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我们身边有哪些纸做的物品。(电脑出示)如皮鞋盒子、粉笔盒子、一次性杯、纸鱼、挂历……,那么,这样的纸制品是不是都是同一种纸做的呢?为什么不是?
确实生活中的这些纸的物品都不是同一种纸制成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不同用途的纸。板书课题。
课前让大家收集各种不同的纸张,哪个小组上台来说说你带来了哪些纸样、有哪些用途?(小组汇报、展示收集纸样)
二、实验探究,获取信息(研究纸的吸水性和抗拉伸性)
1、研究纸的吸水性
你们收集的纸样真多,师指其中一份问:我桌子上洒了些水,选哪种纸擦效果好,为什么?
到底谁的吸水性强呢?有没有好的办法来证明?比一比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多又好?
你们准备用怎样一个实验来证明你们的猜想?请小组交流,说说实验的具体步骤,实验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小组的方法?(小组汇报、质疑)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滴
分别往每一种纸上滴一滴水,看哪种纸上的水印“长”得最大。“长”得大的说明吸水多,“长”得小的说明吸水少。
谁有补充吗?
对,因为只有滴相同多的水,才能正确比较出水印的大小。为了公平,我们把这四种纸裁成相同大小,这样比较更准确。研究时还要借助滴管来滴这一滴水?(教师出示滴管,讲解、演示滴管的用法。)
(2)、挤
将所有的纸都放在水里浸湿,然后分别将每一种纸上的水挤到杯子里,再来比较哪一杯里装的水多一些,就说明哪种纸吸水吸得又快又多。
谁有补充?
时间要一样。纸张大小也要一样。(如没人答师要启发)
(3)、降
我们组的方法是将同样大小的纸分别同时放入四杯水中,同时拿出来,再比较这四杯水降低了多少。降低多的吸水多,降低少的吸水少。
师提醒:四只杯要一样大,四杯水要一样多才可以。
(4)、沉
把纸同时放在水面上,先沉下去的吸水多,后沉下去的吸水少。
在放纸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纸不能叠在一起放。放的纸稍微小一些好。)
(5)、晒
同样大小的纸,同时浸入水中,又同时拿到太阳底下摊开晒。先干的吸水少,后干的吸水多。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你们真聪明,想到这么多方法。
你喜欢哪种方法,讨论一下:你们实验时需要哪些物品?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了四种常见的纸,请每组派一人上来领取材料后开始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小组汇报、质疑
那么吸水性强的纸有什么用呢?吸水性弱的纸又有什么用呢?(小组讨论交流)
2、研究纸承受拉伸能力
接下来做个游戏:比一比谁的力气大。看谁不容易被拉断。先来猜一猜哪张纸不容易断。
师讲实验方法和要求,学生分组实验
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承受拉伸力强的纸有什么用途呢?承受拉伸力弱的呢?
师举例说明应用:牛皮纸制作的纸袋、购书中心包书的纸等利用了它的拉伸性好。现代的科技发展使人惊叹,由于能源的短缺,有人提出用纸来造房子,你们猜猜,纸真的能造房子吗?如果用纸来造房子,纸必须具有什么性能?(很强的抗拉伸力和抗弯曲性)。
三、总结交流,探究延伸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特性,所以它们的作用也不一样,就像我们桌子上的水,要用吸水性很强的餐巾纸来擦;而我们写字就要用书写纸来写,因为它吸墨均匀。现在请大家把自己带来的纸样拿出来,一起来分析它们有什么样的特性。各小组内每人简介自己的纸样。
纸的性质不同决定了它的用途不同,你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纸吗?小组互考,说说收集的纸样适合用在哪里。
今天大家学习都很认真,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关于纸的知识远远不止这一些。总的来说,纸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课后各小组要继续研究,查资料,多获得有关纸的信息。把收集来的资料编辑成小报,我们再进行评比。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式教学,突出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强调让学生在“做”中学到知识。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从生活中来,回生活中去,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探究学习还处于最低层次,自主探究、设计实验、实验方法等能力还刚起步,所以要求不能太高,只要学生能想出更多的办法来证明就行了。另外在探究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必不可少。千万不能什么事都让学生自己去做,这样课堂上就会出现学生无事可做,不知做什么事的局面。另外,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要做到有序,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的有序性上还要多研究。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4
第一单元 常见的材料
塑料
每天早上,学生们用塑料袋装着早点来上学,不一会儿工夫,垃圾桶就被填满了。看着这一情景,我想: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今社会,环保教育意义深远,它将关系到我们下一代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学校是学生环保教育的重要场所。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扩展,我设计了本课《塑料》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人人行动起来,争当环保小卫士。
在这次活动中,我所设计的中班环保活动《塑料》,活动目标定为:1.通过观看录象和实验知道塑料袋会污染环境,感知其危害;2.通过制作环保袋,发展学生动手能力;3.通过活动懂得减少使用塑料袋的意义,萌发保护环境意识。在设计方案的时候,我根据我班学生对塑料袋的认知基础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塑料袋产生情感转变。在活动后,我根据活动中情况围绕所提出的问题作以下反思。
一、问题引导学生情感转变。
在第一环节中,我提出“塑料袋有什么作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回答问题,感情的基础是喜欢的.,肯定的。接着我又抛出问题“使用塑料袋是好还是不好?”引发学生讨论,在这里学生对塑料袋使用问题上有了争执,产生了疑点,感情也随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第二环节中,我通过让学生观看录象资料——散落的塑料袋、动物吞食塑料袋、农作物枯死;实验演示——焚烧塑料袋。让学生直观的、更深层次的了解塑料袋,知道它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带给环境更多的危害。危害动物,危害植物,危害人类。学生的情感再次产生转变,对塑料袋有的是更多的厌恶,自然而然萌发了要保护环境,争当环境小卫士的想法,从而推动了本堂课情感目标的完成。
二、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性提供分层次材料。
在制作环保袋的过程中,我提供了三个层次的材料。第一层次是提供成品纸袋,需要学生装饰,适合能力弱的学生选择;第二层次是提供半成品,需要学生沾贴,装饰,适合能力一般的学生选择;第三层次只是提供材料,需要学生自己裁剪、粘贴、装饰,适合能力强的学生选择。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制作,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作品展示。本环节是本堂课的难点所在,本难点在我设计的三个层次中迎刃而解,实现了本堂课第二个目标完成。
通过这次活动,我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所做的尝试也是比较符合我班学生学习水平。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回再次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并根据本次活动的问题加以调整和改进。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5
看到的是什么?这是三年级的孩子真正意义的第一节科学课。我想处理好兴趣和习惯是我第一单元的常规工作重点。既要保护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要有利于促进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回忆所知道的植物,许多孩子曾养过一些植物,所以他们能具体说出植物的名称,但是对于植物的其它知识了解的很少。在看图中的大树时,孩子们关注大树的结构较少,能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了解树的结构,并试着去描述。
在回忆曾经看到过的大树时,孩子们显示出来的东西并没有我想象的多,结合PPT他们讲到了叶、树干、藤蔓、树的形状等信息,联想部分说到了鸟巢、树干上的动物,也有少部分孩子说到低下的小草和周边的环境。
当老师说道想不想去校园看大树时,学生显的非常的兴奋。
教师在引导孩子们讨论时,大部分孩子能说出自己想观察的'是什么,怎么观察。但是实际观察时,孩子最感兴趣的是观察树上的小动物,很容易被树上的小动物吸引,而对于诸如树根、果实、花、叶片长度等相关特点关注明显不够。显然他们的认知和行为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也发现,大多数孩子能用放大镜去观察,他们这么做,有很多孩子是因为对放大镜产生了好奇,急于想使用,而对真正观察的结果并不是很注重,教师在以后的观察活动中还要注意有效的引导学生如何使用工具。
本课还呈现的一个孩子的特点是大部分孩子能在老师和同伴的提醒下及时记录,但是记录的速度比较慢,以致影响了他们的观察,以后的课中教师指导和调整孩子们的记录,使观察更有效。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10-07
科学《纸》教学反思03-09
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11-03
《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10-08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07-29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05-11
初中科学教学反思05-22
科学《食物的消化》教学反思06-24
小班科学教学反思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