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学反思汇编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鸟的天堂》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
《鸟的天堂》是作家巴金先生的优秀作品。文章写作者与朋友两次去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情景,体现了大榕树的枝繁叶茂,以及“鸟的天堂”的真实性,表达了作者鸟的天堂的热爱和赞美。
这篇文章的教学,我借助信息技术的介入,让学生学习这篇美文时有身临其境之感,以求达到本篇课文教育教学目标。
一、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合作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让课堂真正活跃起来,让洪亮的书声激活课堂,这也是这节课比较突出的地方。语文课程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展望未来,所以我们的教学科研必须不断更新。老师要发扬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学生要萌发自己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就是要创设有个性学习的天地。其自主参与,合作互动。
二、在教学环节上注意质疑问难
从结尾段的中心句入手,以“质疑”为线索,以“思考”为核心,设计了“引疑—质疑—析疑—释疑”的教学思路。在阅读全文后,我有意识地抓住文章结尾段的中心句,引导学生提出了“昨天眼睛骗了我”是什么意思?“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中前一个“鸟的天堂”为何要用引号?第二个鸟的天堂为何又不用引号?这些问题,从中心句入手、引起学生注意,产生疑问。接着,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以便解决问题,使析疑、释疑的过程成为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
三、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多变,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让学生积极思考穿于教学的始终。上课之初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析疑、解疑过程中,仍不忘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针对问题学课文,这样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朗读训练中,让学生边读、边思、边画,教育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词语训练中,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又如指导读,有默读、齐读、自由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形式,并注意激发学生读的`欲望,提高学生读书水平。
3.恰当地运用一体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我运用了课件,这样教学比较直观形象。例如,研读“群鸟纷飞”这一部分时,教师播放群鸟纷飞的情景,接着让学生谈感受,然后回到文章中去感悟文中语句,最后为画面配解说词,在这样的活动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便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教训,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边探究,一边总结,最终打造好每一节课。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2
1、形象思维训练法:
小学生形象思维潜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透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
我透过让学生反复诵读,获得课文资料,初步认识后,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了“鸟的天堂”录像,把学生带进一种特定的评议环境中,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随后让学生看着早上没有鸟的`这一棵大榕树,启发学生想想说说,“百鸟欢闹”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当再读到“百鸟欢闹”这一段时,学生已学沉浸在期中,仿佛身临其境,而让学生说说一只鸟的特写景头时,也能说得有声有色,到达了必须的效果。
2、品词析句比较法:
文章的组词成句构段的方法研究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感受潜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我抓住有关的句子进行比较、揣磨、欣赏,不断地提高其对语言感知的敏锐程度。
如:教学第8自然段中“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方,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对于“颤动”、“展示”这两个关键字,引导学生用其他词来替换。如用“显示”、“出现”或“抖动”、“晃动”等,用哪组词更好?在讨论、比较中,让学生体会到“展示”是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突出榕树的旺盛的生命力;“颤动”是短促而频繁地振动,课文把微风吹动,阳光照耀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貌,不但美丽而且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榕树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
这样,关键文字抓住屯,学生品出了精妙词语,咀嚼出了它的神韵,从而在心灵上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促使学生语感不断地增强。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3
一、抓住特点
研读体会
探究性学习是现代语文教育的一种新的方式,它要求学生在阅读中研究,在研究中阅读,促成对课文内容的深层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掌握的程度有深浅,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了选择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策略,充分发挥小小组学习讨论的作用,让学生合作讨论,合作研究,合作表达,让每一位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进行训练,体现了学生不同的革新能力,蕴涵着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尽可能使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
教师一导入课文,就组织学生观看录象,引导学生发现寻找“鸟的天堂”的特点。整体感知,激发兴趣。再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说说“你是怎样从这句话中体会出鸟多的特点的?”由于每一句话都能让人感受到“鸟多”的特点,学生可以不按句子的排列顺序交流,学生或多或少、或深或浅谈对语句的理解。这样的安排,自由度大,能兼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自主性,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教师不时地加以指导,便有“水到渠成”之感。而有感情地朗读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不言传”但能“意会”的效果,初步完成学习的浅层目标。
二、疑读突破
深入体会
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惊讶和问题开始。”日国没有问题情景就不会有思维。因此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学习中去发现问题,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这堂课最明显的,就是在学习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过程中贯穿着质疑探疑这种学习方式,在学生理解“鸟的天堂”特点的基础上,读中生疑,以疑带读,以读求疑的方式突破学习的浅层目标,进入理解文章的高层次,在质疑探疑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和美的欣赏。
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研读学习的内容,询问“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特别是还没有学到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教师有导向地把学生的思维焦点集中到描写画眉的这句话上。在质疑探疑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在该句上下功夫。因此学生在对句词标点进行质疑并由同学帮助释疑后,有一些学生针对画眉的句子提出问题:写一只画眉和鸟多的特点有无矛盾?为什么会兴奋地唱着?等。这句话是对鸟的细节描写,是特写镜头。学生很有可能一下子难以把握,教师适当作铺垫,既降低了难度,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见闻和联想的关系。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让学生进行比较朗读,体会不同处。通过点拨引导,学生发现原句比改句要好,原句既有见闻,又有联想。在此基础上,再以“联想内容写出了什么”和“写一只画眉用意何在?”两个穿插性问题引导学生想像。“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得到激活,体会到“一只画眉能以小见大,折射出所有的鸟生活快乐,就象生活在天堂”。然后通过朗读,巩固这种情感体会。
最后一段内容采用开放式学习,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质疑,学生通过朗读,特别针对结尾的重点句,提出了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及时启发学生联系上文知识释疑。由于学生对全文已有足够的理解,因此,此时释疑水到渠成,既做到了少讲多学,又可趁机查漏补缺。用质疑探疑的方式学习文章的尾段,一方面能训练探究式的学习方法;第二,通过质疑解决了课后练习中的问题,变“问学生”为“学生问”,教学的角色身份发生了转变;此时尤百川归海,师生双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分层训练
巩固体会
按照语文思维培育学的理论观点,语文学科要不断加强形象直觉思维的培养,丰富表象,加强回想、联想和想象的训练,促成情感的生成。想像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理解感悟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透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大胆进行运用多形式想象,把语言文字、篇章结构所表现的意义形象地表现出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教材联想到实际,发挥学生自主想象的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了切实加强这个单元“分辨见闻和联想”目标的训练,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两次想像学习,成为整个教学设计中最有创新性的环节。
第一次是再造想像。文中,我们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只写了见闻。因此教师设计了引导学生欣赏鸟鸣音乐启发学生想象“鸟在唱着赞美的歌,快乐的歌,幸福的歌”这样的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伴着音乐,结合对课文的理解想像画眉唱歌的“歌词大意”,学生进入了情境,学生的发言富有创造性和童心、爱心,在想像训练中让学生充分感受了大自然的和谐美。
第二次是创造想像。教师设计了补充想像的练习,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梯度式、分层次练习。学生通过大胆想像,书面练习,在感受美的过程中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强化了单元教学目标的训练,还启发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四、实践反思
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很大,关键看教师如何去调动和挖掘,如何引导和评价。
从高要求角度看,学生自主的广度还有欠缺。面向全体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检测标准,教师在充分发挥小组讨论活动功能的同时,突出中间,兼顾两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的方式还应多样一些,供学生自主选择,也要注意让学生动静结合,给学生提供静下来思考的机会。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4
《鸟的天堂》一课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特以及被称作“鸟大榕树的繁茂奇的天堂”名副其实,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前,我深挖课文中的环境教育因素,明确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原因:
其一,是因为生态环境好(榕树很大,很茂盛,周围是河流,气候适宜。);
其二,是因为这儿的人好(农民不许人捉它们。)同时生态环境好又有人为的因素。在教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课前查找资料,初步感知生态美。
课前查找资料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变其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巴金先生写作的《鸟的天堂》原文,鸟的天堂所在地,鸟的天堂是怎样形成的,形成的原因,形成的时间,老百姓是怎样保护它的,以及作为保护区和游览胜地,鸟的天堂的现在的情景。同学们对鸟的天堂了解地越多就越喜欢这鸟的天堂,这就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和情感基础。同学们所查找的资料不是独自享用,而是和其他小伙伴交流分享,这样他们的知识宝库又有了新的内容,头脑中初步建立了这样的
概念:鸟的天堂是美的,这美是人为的创造出来,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才能创造生态美。
二、课中品读体味,深入感受生态美。
《鸟的天堂》一文内容写的非常美,语言也非常美,作者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情也美。然而这一切的美的根源是来自于生态环境的美!为让这美的生态图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究就成为关键。
三、课后练习,延伸绿色教育。
课后练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来延伸绿色教育:画图或写段导游解说词来表达自己对“鸟的天堂”情感。通过完成练习,资料、课文再一次地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鸟的天堂”优美的环境成了学生赞颂的内容,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印入学生的头脑。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5
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以训练学生语感为主:
⑴形象思维训练法: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我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获得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后,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了“鸟的.天堂”录像,把学生带进一种特定的评议环境中,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随后让学生看着早上没有鸟的这一棵大榕树,启发学生想想说说,“百鸟欢闹”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当再读到“百鸟欢闹”这一段时,学生已学沉浸在期中,仿佛身临其境,而让学生说说一只鸟的特写景头时,也能说得有声有色,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⑵品词析句比较法:文章的组词成句构段的方法研究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感受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我抓住有关的句子进行比较、揣磨、欣赏,不断地提高其对语言感知的敏锐程度。如:教学第8自然段中“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对于“颤动”、“展示”这两个关键字,引导学生用其他词来替换。如用“显示”、“出现”或“抖动”、“晃动”等,用哪组词更好?在讨论、比较中,让学生体会到“展示”是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突出榕树的旺盛的生命力;“颤动”是短促而频繁地振动,课文把微风吹动,阳光照耀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不但美丽而且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榕树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这样,关键文字抓住屯,学生品出了精妙词语,咀嚼出了它的神韵,从而在心灵上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促使学生语感不断地增强。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6
鸟儿是孩子们喜欢的动物,如何让孩子们在快乐的学习中接受作者的描写成为本课的重点。备课时我就朝着这方面去努力。课上我这样去做。
课前导入新课,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根据自己知道的知识“天堂”是什么样子的。听到这个话题,学生们显得很兴奋,都举起了小手。学生的回答是“天堂是快活的”、“天堂是美好”、“天堂是幸福的”……等学生稍平静了一些,我说:“我想小鸟在天堂里一定也过得很幸福很快乐吧!”同时我板书了课题《鸟的天堂》。让学生读了课题之后,我进一步引导:“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稍做思索,又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提出了一些问题:“鸟的天堂”指什么?“鸟的天堂”是什么样子的?“鸟的天堂”在哪里?“鸟的天堂”里有什么?鸟在鸟的天堂里过很快乐吗?“鸟的.天堂”是怎样形成的?
课上,我先让学生完成自己能解答的问题。有些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回答说:“鸟的天堂是一棵很大的大榕树”、“鸟的天堂在广东省新会县环城乡天马村前的天马河中”、“有许多鸟在鸟的天堂里过着辛福快乐的生活”……有些问题学生能合理地做出解答,有些问题学生回答不够全面。对此,我把学生提出的问题稍加整理,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全面、合理地解答问题。学生解答问题的欲望非常强烈。于是,学生带着问题开始阅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读得非常认真,非常投入。有些学生独自阅读、独立思考,有些同学阅读课文再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只见学生一阵是读书,一阵是用笔在书上点点画画,找出了有关词句,一阵又是默默思考;有的学生在书上相互指点,有的在滔滔不绝地陈述着自已的观点,有的在补充他人的叙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思考、讨论问题、到组织语言,解答问题,每一个环节都配合的很好,而且兴趣也很高。
课后我就在想,正是课堂中抓住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才把学生带入到文本之中。学生把通过阅读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当成是值得从事的活动,学生有了参与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自己也就融入了课堂,我们的课堂还愁学生不愿意学吗?课堂是学生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作为学生学习自身活动的良好发展环境,在课堂上重情感教育,重习惯培养,重学法指导,重思维训练,长期坚持下去,我们的课堂一定是受欢迎的课堂。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7
本次优质课选取了第一组课文最后一篇课文:巴金的《鸟的天堂》,选择的原因一是因为课时恰巧顺延到此课,这是一篇语言非常美的,相信孩子们对此课也很感兴趣。二是因为想从区优质课略读课文的研读中多加领悟,立足实践,真正的略读课文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来。
对于此课,我提前设计了预习学习单,将字词的学习放入到自主学习中来,并且以表格的形式梳理课文脉络,让孩子梳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经历,这样在课堂教学中直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为接下来的拓展延伸节省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在课文感知方面,由于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就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如借助多媒体播放了“众鸟纷飞”录像,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随后再引导学生谈感受,将感受带入朗读效果就比较好了。
课后练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由于本课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是一重点,所以我提前设计看生成单,学生当堂练习“找句子”,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着两种描写方法。随后又将这两种描写方法带入写作:以小鸟的'身份写段导游解说词来表达自己对“鸟的天堂”情感。通过完成练习,课文再一次地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鸟的天堂”优美的环境成了学生赞颂的内容,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印入学生的头脑。
当然此次优质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感谢组里的姐妹们给我提出了这么多宝贵的意见,每一条意见都是我需要努力的方向,今后我将在课堂语言上多加斟酌,教学设计上更加完善,给孩子预留出更多的时间用来交流与练笔,抓好重难点,取舍得当,同时也多向前辈们学习,争取在教学这条道路上走出自己的风格。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8
这是一篇老课文,对于我来说很熟悉。但是,我从来没有这么认认真真地备过课。因为认真,我对课文的了解更深了。
1、学生的预习较好。如:生字的认识、词语的朗读、找多音字,对不懂的词语的理解等等吧,预习很到位。
2、很多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当中来。今天上课,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景象,尤其是,我问道:“作者几次去了鸟的'天堂?”很多同学争先恐后地举手,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原来,讲课很多时候需要适合学生的方法、方式,尤其是需要鼓励性的方法。
但,也存在较多的问题。
1、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完整,语言组织能力较弱。简单的问题打得还算可以,但回答较长的问题时候,就不知道怎么去回答。尤其是,第二课时的有些句段的理解谈自己的感受时,会语无伦次。所以这方面,我得练练。
2、在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性体现不够好。本来学校提倡学生自主性学习,但课堂上,还是老师的说为主,这样以来,很多学生会吃“现成饭”,从而“撑破肚子”,学会了懒惰,有了头脑生锈的景象。
总之,我的课堂上有了学生的“足迹”了,我会慢慢地渗透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9
《鸟的天堂》记叙了作家巴金和朋友们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既生动描述了广东省新会县天马村一株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也表现了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和奇异。全文语言凝练,文质兼美,为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首篇课文,担负着本单元“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这一重点训练项目的任务。
根据教材编排和训练重点,可以确定本课学习目标为:(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培育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2)反复诵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3)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准确并试着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练习表达。
全文分2~3课时完成,以下为导学思路。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情境以其“新”、“奇”、“美”的特点,能有效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及愉悦的情感反应。课伊始,便可运用优美的语言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游览情境中:“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随巴金爷爷去鸟的天堂看看。我们漫步来到小河边,跳上一只小船,向河中心移去。小船儿平静地在水面移动,船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呀划,那声音就像一支轻快而美妙的乐曲……”随着教师的描述,学生似乎看到了清澈的河水,看到了在水面缓缓移动的小船,听到了轻轻的流水声,眼前呈现出一幅美妙绝伦的水乡图画,学习兴趣被有效地激发出来。
2.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这一过程是要学生自由读书。读前应提出要求,让学生读有目的,读有所获。一是要认真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二是要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以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3.再读全文,真切感受
教无定法、常法。本课最后一句话:“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表达了作者对“天堂”的高度认同和赞叹,可变序教学,由作者的这一感受作为切入点、突破点展开学习活动。(1)阅读全文并思考:作者在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是什么?(2)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悟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和惊叹。
4.深入研读,感悟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本文语言生动,文字优美,读来朗朗上口。摒弃烦琐的分析,让学生自主研读、交流,以读代讲,不仅可加强语言积累,还可让学生感悟到色彩美、韵律美和榕树的生命美。
研读一:品味“天堂”静景。
(1)播放CAI(秀丽的“天堂”静景),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画面,感受榕树的大和茂盛。
(2)小组合作学习。自读课文5~9自然段,思考这株榕树大得、茂盛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画上记号,做好旁批,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看法和感受,并以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3)汇报小组学习情况。在汇报过程中,一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二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出榕树的大和茂盛,读出各自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熟读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重点点拨以下句段:
①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感悟枝上生根的奇特景象,理解“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②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着重引导体会用词的.准确,并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叶“绿”,感悟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③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将原文与“这是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南国的树是美丽的”作比较,揣摩作者发自内心的惊叹,进一步体会树美,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研读二:领悟“天堂”动景。
(1)播放CAI课件(众鸟纷飞的热闹景象),感知“天堂”之欢。
(2)自由读10~13自然段,交流读懂了什么?重点交流“到处都是鸟声……有的在扑翅膀”一节,感悟清晨鸟的天堂热闹的景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天堂”的热闹情形,体会作者心情的愉快。
(4)畅谈感受:众鸟纷飞,画眉鸣唱,多么热闹的景象!置身于这样一个鸟的世界,大家都被深深陶醉了。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5.回归整体,深化情感
(1)回顾全文,思考: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景象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引导学生细读全文,找出“傍晚”、“早晨”这两个表示时间的词,结合自然规律来理解傍晚沉寂、早晨热闹的原因。
(2)理解重点句。再次出示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有感情地练读,结合前文理解第一个“鸟的天堂”指大榕树,第二个是用天堂来比喻这里幽静、美丽、安全,对鸟儿的栖息繁衍再合适不过,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3)默读全文并思考:“为什么这株大榕树会成为‘鸟的天堂’?”联系文中“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们不许人去捉它们”,体会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出示《来自“鸟的天堂”的信》补充阅读,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谈体会。
6.领悟写法,习作练笔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其最终目的是为写服务,因此设计一个小练笔很有必要。如可播放音乐风光片《江边晨景》(所摄景物可为远山、草滩、树林、过往船只、飞鸟、江边牧童、晨雾等),首先引导学生分清哪些事物是静态的,哪些是动态的。然后讨论交流各事物有哪些特点,鼓励学生当场口头描述,教师随机点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选取1~2样事物作片段练习,写后集体评议。
学完本文后可组织一次郊游,指导学生实地观察后进行片段练习;还可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撰写导游词,以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0
在设计本课时,我紧紧围绕文中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前四次有引号,最后一次没有引号来展开问题。让学生进行质疑,然后分别学习了大榕树的枝叶繁茂,生命力旺盛;鸟的快乐、幸福的生活。最后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在学习本课时,感到收获最大的并不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而是:
1、学生明白了鸟的天堂之所以能成为鸟的天堂是因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应该积极地进行环境保护,应该为自然界的'生物提供好的生活环境。因为有了这样的意识,在学生进行“鸟类演讲比赛”时,学生就真正表露了自己作为一只小鸟的快乐,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类爱护鸟类的感谢。
2、学生领悟了作者的表达方法。本单元教学重点指出: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注意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积极采用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让学生明白了本文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的结合,真实感受了大榕树的静态的美与群鸟纷飞的动态的美,从而培养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3、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对于我在在后面的把演讲这一学生熟悉的活动方式引进课堂,把教材“还原”成生活场景,我认为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化的“生态”中展开“对话”,能活化教材,使教学能取得完美的效果。教学的结尾我又设计了差异性的练习设计,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教学的弹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当然,本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分析的多,读书的时间就少了很多;文中的优美句子,在赏析之余,还应该多加仿写,但也因为时间关系漏掉了。今后,一定要向课堂要效率。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1
《鸟的天堂》一课,脉络清晰,记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述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情景。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
在本课教学中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抓住重点段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
例如:在教学课文的第八自然段──描写树的部分的时候,我就是这样做的。这一段话语句非常生动: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一开始我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的体会,但是每个孩子在表述的时候总是不能把文字中所蕴含的那份宁静之美说出来。这是为什么呢?飞速的思考之后,马上想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我再次提示孩子们:同学们,请闭上眼睛,边听老师朗读这段话边想象句子描绘的场景,然后用自己的话把你想象到的场景说出来好吗?为了能给学生营造气氛,我边动情地朗读这一段话,边播放《高山流水》这首古筝名曲作为背景音乐。当我读完课文,他们开始踊跃地描述自己眼前出现的画面:有的孩子说:我看到一棵很大很大的榕树,像一片森林,树叶碧绿碧绿的,把河水都映绿了。有的孩子还说:我看到大榕树的叶子非常光滑,像涂了蜡一样,反射着那翠绿的颜色,刺得我们眼睛都睁不开。……
通过孩子们的描述,我知道,孩子们不但理解了这段话要表达的意思,而且体会到了在文字中蕴含的那份宁静之美,那么我的教学目标完成了。虽然说孩子们还不能够用语言明确地表述或者说从理性上表达那份宁静之美,但是他们已经深深地领悟到了——有这就足够了。
本节课最大的败笔是在教学第十二自然段的时候,我再次想引导孩子们想象鸟的天堂里,百鸟起飞的热闹场面,但是在开始有序的活动中突然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老师,我觉得这些鸟儿是想飞出来拉屎。”这句话无疑给课堂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孩子们哄堂大笑,我也被弄得晕头转向。课堂瞬间失去了控制。
这就是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与老教师之间的差距。虽然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想法是好的,但是一旦出现突发性事件,就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就让本来很完美的课堂乱成了一锅粥。
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我要不断地向老教师请教,多学习他们的调控课堂经验,增长自己的教学智慧。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2
告别了“鸟的天堂”,巴金的心情是留恋,而我心里更多的却是遗憾。“遗憾是残缺的美吧!”我想。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遗憾中辨析得失,将遗憾减到最少。的确,当我一次次反思着这堂课,回味着这份遗憾时,却觉得,不只是遗憾了!
这次遗憾,让我看到了自己作为教师,在教学机智上的缺憾。《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理解课文内容,并不是什么难事,对于搞清楚课文对于事物的表达方式,学生也能够比较容易的掌握。但是,如何在朗读中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何在阅读中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这节课里我都没有实现。
由于自己的经验不足,能力的制约,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尤为突出的`是的教师指导表面化。一是表现在指导朗读方面,首先是我的语感比较平缓,也不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不起学生的朗读情愫跟兴趣;其次是没有明确朗读的要求,没有深刻地指导学生朗读,从而在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时,感觉不是学生的切身体会,而是老师硬套给他们的。二是在展示多媒体课件时,也没有任何的指导跟激发性的语言,没有灵活、恰当地把课件与教材所设置的情境相结合,效果不佳。
正如张老师所说的,网络已走近我们的课堂,网络究竟能给目前的教学带来什么?在教学中该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而尽可能地避其弊?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建构更有效的教与学的模型?网络教学环境中的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分别该怎样定位……在进行语文的教学设计构思和实践中,值得我们深思。
还有我在课堂上对待学生的态度,并不那样民主平等。在学生的生成和预设的教案之间,我选择了后者。看来,我还是没有从课堂的主宰者这个高高的阶梯上走下来,还没有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而我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这正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教学才能和素养,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真的需要指导老师的帮助,向各位学员学习,谢谢大家!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3
《鸟的天堂》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传统经典课文,是著名文学家巴金1933年到新会访友时所作。文章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完本课,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没有质疑就不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自然也不会深入探究,因此,课堂质疑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本质要求。
布置预习时,我便让学生关注课题“鸟的天堂”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并圈画出来;教学伊始,我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进行质疑:“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观察文中出现的5次“鸟的天堂”有何不同,从而发现前4次“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最后一次有的没有加引号?通过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天堂”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前四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指河上的那棵大榕树,表示一种特定的称谓;而课文题目和最后一句话中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因为作者感到鸟儿在大榕树上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就像在天堂中一样,所以这棵大榕树在作者心里,就是鸟儿的天堂。
二、情境教学,整合资源。
《鸟的天堂》一文共14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第1—9自然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10-14自然段写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因此我便创学生担任“导游”介绍“鸟的天堂”的情境,将学生置于活动的前沿,教师则成为活动的组织与引领者。在引领“小导游”们充分品读课文内容后,他们自主选择“繁茂榕树图”或“群鸟飞鸣图”,再结合查找的相关资料,撰写导游解说词。有的“小导游”说:“游客朋友们,接下来,我们将前往巴金先生大加赞叹的“鸟的天堂”。请看那一片茂盛的榕树林,你们知道那里有多少棵榕树吗?你一定想不到,那里只有一株榕树,这棵树,根深叶茂,独木成林,是鸟儿们的快乐天堂……”有的“小导游”说:“清晨,榕树上的鸟儿们已经纷纷醒来,让我们赶紧荡起双桨,前往鸟儿的王国,加入它们的聚会吧……”
这样的形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文本的基础上,补充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更充分地感悟了文本,与文本的对话也更深入。
三、紧扣要素,迁移写法。
《鸟的天堂》在描写方法上独具匠心,一动一静,对比强烈,将鸟的天堂的静态之美和动态之美描写得淋漓尽致,给了学生做了很好的示范。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对大榕树的动态描写和对鸟儿的动态描写。在教学《四季之美》时,我设计了运用动静结合方法描写景物的小练笔,学生完成的情况较好。因此,本课我安排的小练笔为模仿第13自然段,并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场景描写。
学生在充分品读第13自然段,标画出“面”的语句和“点”的语句,在交流中去感受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之后,让学生自主仿写。学生有的描写大扫除的场面,有的描写过年时家人忙碌的场景,有的描写拔河比赛时的场景。从描写情况看,学生点和面把握得都非常好,尤其是“点”的细节描写非常精彩,体现了学生细致的观察和独特的感受。
总的来说,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能充分放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课文的朗读也较为充分。遗憾的是学习第1-4自然段时,学生并未能感悟到作者平静、愉快的心情,所以这部分牵引痕迹较多,讲解得较多。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4
《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作品。新课依始,我由刚学过的课文入手设计导语:新学期开始,我们一起到浙江省的盐官镇观看了“壮观天下无”的涨潮景象,又到雅鲁藏布大峡谷历险,看到了许多奇妙的景色。今天咱们来个短途旅行,到广东省内的新会市去看看“鸟的天堂”。“天堂”是个极美好的字眼,能够引发人无尽的想象。所以让学生以质疑的方式激发兴趣。
本篇课文用语平实,读起来却优美动人,特别是几个看似不经意的词语,却对理解课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注意了““应接不暇”这个词却忽略了“不计其数、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照耀”等词。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采用教师引导和小组讨论、全班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的字眼或语句来重现作者眼中的大榕树。
而在学习第二部分,鸟的天堂鸟多的时候,我依然采用了讨论的形式,学生似乎兴趣不高,上起来有些吃力。有些部分看起来简单,但不知道为什么学生那么难理解,朗读时感情也出不来。后来跟纪老师交流后,才发现我没有适当的铺垫来激趣。在这一部分,纪老师采用的是播放“百鸟朝凤”的音乐,从而渲染一派热闹的'场景,使学生有身历其境的感觉。从鸟的欢叫声感受到鸟的心情是愉悦的,生活得很自由很欢乐。由此感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
【教学片断】
在教学《鸟的天堂》时,我抓住“那歌声真好听”这句话,设计这样的思维训练题:“那歌声真好听,那就放一段鸟叫声(配乐)给你们听听。请闭上眼睛,围绕课文内容和中心,想像鸟儿在唱什么?”一段鸟叫声放完后,孩子们的思维活跃了,纷纷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这环境真幽静,晚上睡觉很舒服。”“这榕树又大又茂盛,真好玩!”“这里的农民真好,不许人来捉我们,我们生活得多么快乐!”“我们无忧无虑地在这乐园里活动、栖息,就像在天堂里一样幸福!”
【教学反思】
创设视听情境是我们用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有效手段。课堂上,我借助于音乐这种手段,创设新颖的视听环境,把学生带入所学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点燃他们的创新火花。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之中,学生对语言文字产生真切感、亲切感,通过受到的感染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在特定情境下对语感的体会,从而达到“言传”与“意会”的统一。
在语文学习中可以突破常规,从多方面寻求答案。我们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不断地变换角度,充分利用学生的旧知,创设思考、讨论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创新能力,发挥个性创造力。我创设上面的这种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既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使学生领会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既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
巧妙的设计情境会使你的教学更加精彩,会让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会起到你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创设更多的情境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鸟的天堂的教学反思02-07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0-18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09-27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06-12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热门】03-23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15篇)01-26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篇)01-27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篇02-05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篇)02-07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精选15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