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反思1
《新课程标准出台后,我们作为实验学校的实验老师,一头扎了进去。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许多老师感到心中一片茫然。有许多方面的许多问题令老师无所适从。我也曾受学校委托参加过许多培训,听过不少专家的报告,也曾和许多老师进行过探讨交流。可感觉远没有今天的远程研修来得是在。虽名为远修,可是却能天涯变咫尺。从没有任何一次培训或听报告来得这样实在。这样真切。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个专题学习中,听了两位老师的两节课,又听了授课老师的对课堂教学的感受、想法,和专家对两节课的点评,以及对综合性学习的针对性的讲授指导,心中的感觉真是痛快极了,过去一直困扰心中的一些困惑渐渐消散了其中的迷雾,露出了清晰的面孔。
首先,是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定位进一步明确,其次是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组织策划等诸方面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具体说来有如下几方面的'收获。
一、进一步明确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综合性和语文性的关系。所谓的综合性,就是能够体现多学科的交流,课内外的沟通。从教学实施的角度看,怎样充分调动课程资源,其他学科进来有的直接发挥作用,有的是间接的。我们强调语文的综合性,对于多学科交流这种活动,学生喜欢,他经过比较复杂的组织活动,其合作能力、策划能力、实施能力等等和动手能力等都获得提高,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是有帮助的。但在实施综合性的同时要注意往语文性上引导,加强文化熏陶的意识,因为语文课与文化的关系最密切,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活动,进入到社会体验里面。这同样体现的是活动的语文性。
二、加深了对因为综合性学习的整合性的认识。包括多学科的整合,课内课外的整合,文本的东西和自身的生活经验的整合,要把教材中综合学习的内容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师的教学框架进行重新的集中整合,使之聚焦与所要达成的目标。综合性学习要从学生的基础出发,调动学生各方面的储备,去理解、接受。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
三、更深刻领悟了“活动”一词的内涵。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但并不是把课堂搞得热热闹闹就是活动,活动是一种手段,从根本上说,教师就是充分调动学生感性的理性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去认识世界。要注意关注细节,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累,把每个学生的心灵,磨得细腻灵敏。活动的真正内涵是在于把学生充分调动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把握好自己的角色。
总之,参加这次第一专题远修活动,确实收益多多。
当然,综合性学习是一个正在深入研讨的课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就是更深入认识其本质意义,尽可能取得家长、社会的普遍认可,挖掘更多更好的课程资源,深入研究,反复整合,根据学生的心身实际,更好地发挥这一创造性活动的巨大作用。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反思2
兴趣是学生喜欢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观性得到最大发挥的标志,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应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如何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呢?我认为,主要还是应该从过程评价及价值观的体现出发,让学生有成就感、愉悦感。
“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参与进来,因此为了提高其积极性,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必须学会对学生进行评价,不论是从定性评价还是定量评价,是形成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都应该让每位参与者有成就感,让其价值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要做到这些,首先我们教师必须能客观地描述每位学生,尤其是能力差的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及其表现,突出他们参与性与进步点,对每位学生的表现尽量是加以鼓励,以积极评价为主,并从多方面加以引导。其次,倡导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及帮助作用,相比较而言,学生无论从年龄、知识层次、心理范畴等许多方面具有共同性,易于交流,易于沟通,让他们以各自的爱好兴趣、地域等不同方式组成小组,也是十分有利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第三,存同求异,鼓励创新,从学生的学习经历知识结构来看,大多数学生是相似的,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涉及的'内容是相似的,但是,作为我们老师来说,应该是善于发现相似之中的差异并进行恰当的评价,促进他们思维的求异,以此业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并逐渐培养整个班同学的创新能力。
综合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和科学创新思想的一个环节,确实值得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重视,它是把课内与课外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愿每位老师都做个有心人,把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师应尽的天职承担起来。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反思3
在教学中我发现,尽管说的语文教材文学性更强了,但还是满足不了学生的文学方面的需求,教师不妨安排阅读欣赏课,语文课把学生带进阅览室,让他们在阅览室里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文学修养。目前的学生知识面日益丰富,他们通过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络世界等,了解世界的发展、国际国内形势,他们能够脱离旧思想的束缚,在一个相对宽泛的空间发展着自己的个性,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在诗歌教学中,可以把朗读、默读、快速阅读、思考、讨论引进课堂,在不断的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不断的朗读中加深学生对诗文的.理解,通过学生认真思考和热烈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有一次上课讲到一道课后练习,请学生仿造《我愿意是激流》写两个诗段,学生积极性很高。我发现不少学生喜欢写诗,我就抓住这一点,且不论他写得好坏如何,先抓住他们的这一兴趣所在,充分利用起来,鼓励学生创作,给予他们成就感。一、可以进一步引发有兴趣的学生,并将之导入正规,二、可以带动其他学生。
于是我大力鼓励学生创作,不少学生将他们的创作写在周记上或直接拿给我看,我均给予了恰当的评点分析,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如有一个同学写了一首小诗“金沟河畔,凉风习习,蝉声和睡莲,伴我入梦乡。”我先称赞之余建议他将“和”字改为“绕”字,更有韵味。他也感到一字之别,意境却大不相同,感受到的炼字的乐趣。
有一位学生写了一篇习作《迎接奥运》我利用自习的时间,抄在黑板上当堂讲解。由于是学生自己的作品,大家听得非常认真,且积极地投入,热烈探讨,提出了许多有创建的建议。这不仅鼓励了创作者,也引发了其他学生的诗兴,过后,大家都跃跃欲试。趁热打铁,接着我把学生的诗歌收集起来,汇集成册,搞了一期名为《荷苑文集》的诗刊,让学生自己设计封面,把学生的作品打印出来,学生拿到诗集,看着自己的作品更是兴致高涨。
在教学《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我针对班级学生实际,在班级里开展了语文实践活动,指导每名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整理古今中外的诗歌,进行研究性学习,用文本资料汇报。学生兴趣很浓。仅用一周时间学生们就制作了一本图文并茂的诗歌集。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反思4
语文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十分重视综合性学习,在不同的学段以不同的方式呈现。第二学段每册教科书安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内容既有学科内的像“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也有跨学科的像“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保护绿色家园”“走进大自然”。第二学段综合性学习的方式主要是课外活动,课内展示。进入第三学段,每册除继续安排一次以课外为主的综合性学习外,出现了整组集中的、课内外一体的综合性学习。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就是这样的一个教学单元。
翻开这一组,我们会发现它的编排方式与其他各组截然不同,也与近几十年来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面貌迥然而异。它不再以课文为主体安排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而是分成“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希望学生按照这些建议开展综合性学习。“阅读材料”是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的,但开展活动的材料不限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去搜集,教师也可以作补充。这在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上是一种突破。小学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从各地教师的自发性尝试,进入了国家课程的规范性实施;从以课外开展活动为主,进入课堂教学的领域,怎样进行综合性学习成了我们急需探讨的课题。本文试以《遨游汉字王国》为例,谈谈怎样实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凸现三个特征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我们首先要把握它的特征。我以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当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一)活动化
“活动”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学科领域里有着不同的含义。教学论中的“活动”,是指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对一个可能使他使出全部精力的活动,他将感到一种本能的冲动,因为这正是使他的能力得以完善的道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认识不可能单独起源于主体,也不可能单独起源于客体,只能来源于两者的相互作用,即主体对客体的活动。现代教育十分重视采用活动的形式进行教学,主张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养成良好品格。
儿童具有好“动”的天性。综合性学习可以发挥儿童好动的特点,把活动和学习结合起来,让活动成为学习的过程。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不是采用语文课堂教学常见的讲、听、读、练的方式,而是通过猜字谜,搜集利用汉字谐音特点的文字材料(如歇后语、诗词、对联),调查街头错别字,举办书法展览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汉字的神奇和有趣,提升对祖国文字的感情。这种“活动”是学生喜爱的,有的本身就是游戏;活动中提倡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不是只读书本上已有的结论;在活动中每个学生亲历和体验,而不是只听老师和同学的讲解。拿“调查街头错别字”来说,它的“课堂”首先是在街头,学生必须自己去寻找和发现广告、招牌上的错别字,有的字学生自己也拿不准,需要去查字典或请教家长、老师,然后才能统计数据,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学生还要通过走访、打电话、写信等方式,向商店或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我们的意见。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需要综合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听说读写能力也能得到整体发展。对长期以来习惯于在课堂里听讲、回答问题、做练习的学生来说,活动化的综合性学习无疑是令人兴奋的,对教师来说也是富有挑战性的尝试。
(二)自主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这是综合性学习与普通单元教学上另一个重要的区别。在《遨游汉字王国》中,教材的提示是:“我们可以自由组成小组,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了解汉字……活动结束以后,我们可以用多种方式展示活动的成果。”
我们可以看出,教材十分强调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自主性。
《遨游汉字王国》是任务驱动型的综合性学习。尽管教材规定了活动的任务和范围,教师也要安排布置活动,但学生必须通过自觉主动的活动才能完成任务。具体的活动方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这组教材中,“有趣的汉字”板块建议开展猜字谜等3项活动,“我爱你,汉字”板块建议开展社会用字调查等4项活动,限于教学时间和当地的教育资源,不可能每个小组全部都去做。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小组同学一起商量在每个板块中选择一两项去做,以及怎样开展,用什么形式呈现学习的.成果等,都由小组同学自主决定。“自主性”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根据实际条件进行分析和判断,做出恰当的选择。学会选择,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综合能力,我们要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锻炼。
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必须注意自己角色的转变——我们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真理的代言人,而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是参谋、顾问和咨询人员。教师可以提出建议,但不规定学生必须做什么和怎样做,用信息诱导而不是以指令来约束学生。比如搜集书法作品,老师可以介绍我们学校哪几位老师的书法特别好,最近学校里有些同学的书法作品得了奖等等,至于怎样搜集就由学生自己去想办法;教师可以把当地正在举行的书法展介绍给学生,他们利用休息日去参观,再仿照举办班级书法展等。
(三)探究型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是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但它也遵循这个规律。要是我们进一步思考,在教学活动中,“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过程,前一个“实践”和后一个“实践”有什么不同?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来说,哪一个价值更大?就会发现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对知识形成以后的应用性实践活动相当重视,设计多种练习让学生巩固,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活动,包括课外实践活动,而对知识形成以前的探究性实践活动却重视得不够。比较多的情况是,教师匆忙导入新课,尽快得出结论,学生没有经历理解、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认知结构理论的代表任务皮亚杰认为,“复制的真理只能算半个真理”,真正理解一个概念和理论,就意味着主体对它们的重新探索、发现和创造,而不是简单地接受、重复和记忆。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需要大力倡导探究型的学习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反思5
文教材中,综合性学习第一次以整组单元的形式呈现。说实话,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方式,是在语文前提下开展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对于这种有别于课文教学的综合性学习,如何上好它,我是有些迷惑的。
为挑战自己,本学期我选择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我爱你汉字》这节课作为教研活动课来上,期待自己在所有老师的认真思辨中提高。准备这节课,可谓是困难重重。可以说,开学初我就开始学习研究新课标中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要求,然后又反复钻研教材,梦里不停的出现教学环节,甚至有时彻夜难眠。而让检查学生的资料,是在上课的前两天才开始的。准备的过程中,也是状况不断,虽说我已给了他们一张资料表格,告诉了查找方向,但是,他们毕竟是学生,查找适当、有用的资料还是很困难的,因此,两天来的检查指导工作,学生和我均是头昏脑涨。
应该说,本次综合性学习,学生学得挺有滋味,我紧抓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1、突出了“活动化”;2、突出了“自主性”;3、突出了探究性;4、突出了语文性。
通过本次教学,我认为要上好语文综合实践课,主要还是从这几方面着手:
1、写好计划书。
引导学生对活动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分析、梳理,提出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整体策划,有明确的活动目标,让计划更有目的性。
2、充分认识到阅读材料的作用。
阅读材料是出发点,承担着激发学生兴趣、提供活动素材、引领研究方向的作用。阅读材料是例子,教师要通过这些材料引导学生总结出学习方法。阅读材料是原点,每一篇阅读材料都可以看做是一方面典型的代表,可以引领学生以此为点,辐射更大的扇面、走的更远、见识更广。所以,要运用好阅读材料。更好地凸现三维目标。
3、体现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教师对知识要点的点拨、对学生展示的评价是必要的。
4、要体现语文味。
“水尝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有互动才会有碰撞,有碰撞猜会有提升。只有个人展示是不能引起共鸣的,可以让学生说创作感受,谈收获,甚至学生互相提问,这些形式都可以形成互动的情形和氛围,让课堂上充盈语文味。
5、教师的文学素养、语文素养、跨学科的相关知识还需要拓展、加强、丰富。
教师独立解读教材的能力还需要加强。
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目的还需明确。
教师对自己要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发挥到恰到好处需要思考。
综合性学习这一项目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第一轮使用还处于摸索和逐步深入的阶段,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有许多的盲点:如何将课内外活动统筹安排,做到有机结合?如何充分利用阅读材料?过程指导如何更好地实现互动和提升?成果展示活动怎样学生成为“首席”二教师又不全部隐退?建立怎样的评价机制?
我已经轻轻掀开了综合性学习的面纱,还会进一步加强研究,在实际教学中进一步丰富。我将在“走一步”的兴奋中,期待“再走一步”的快慰。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反思6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第六单元是一次综合性学习。本组教材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这个单元分为两个部分:“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根据这些建议,让学生根据学校、家庭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信息的有关知识。另外学生还可以自己去搜集。
1、本次综合性学习指导了学生们开展了多种实践,学生在这个单元中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语文学习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较高。
2、现代是一个信息的时代,学生从本单元中系统地了解了信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也明白了我们应正确地运用现代信息工具。把握好自己,让现代信息工具为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服务。
3、学生学会了应用性的文体,写调查研究报告。虽然学生写出来的东西还很稚拙,但他们在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的认真,参与的精神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我们以“我校高年级学生近视情况调查”为主题,在学校展开调查,在全班同学的合作下,收集整理信息,共同完成了研究报告的撰写。在调查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调查表格,收集数据后,引导学生整理信息,信息归类。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也就不难了。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反思7
一、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综合性学习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且操作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们在畏难心理的导控下比较不愿选择这种课题。其实探究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猎奇则是学生的天性。老师们只要能提出对学生构成困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且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就能引发他们的兴趣和欲望。并且在探究合作中,老师和学生加强交流,学生和学生互帮互助,共同体验获取知识后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又会进一步激励学生去获取更多更深的知识,引发更强的求知欲望,如此循环不已,自我激励,学生就有了永不衰竭的学习动力。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真正投入进去的话其实并没有想像中那么难。
二、主题阅读活动的开展值得肯定和推广。本次探究的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生每个月的主题阅读活动。因为学生的世界很小,因为他们涉世未深,学生的世界很大,因为他们将面临整个世界。所以主题阅读的开展有利于学生丰富人生阅历,拓宽知识面和眼界。但是,真正要把这种活动更有效的开展下去,还需要老师们的努力。老师除了给学生确立主题外,还应该组织学生阅读交流,讨论总结,并指导学生写阅读体会。且一定要贯彻始终,这一点非常重要。更重要的一点是初一年学生就应该开展阅读活动,这样更加能立竿见影。
三、应更加注意培养学生的`情商。语文的三维目标中有一点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课是非常注重情感体验的,但要在课堂上真正引导学生感悟,又是语文课的一大误区。因为很多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真正落实这一点,没能适时适地的加以引导,让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感悟和表达交流。所以学生比较缺乏多样的情感体验。本次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在这一环节的设置上也没有腾出多一点的时间让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在畅谈中去深入领悟“亲情”,这是不足的。
总之,综合性学习这种探究课程最能体现集体的协作精神,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这一次的展示课,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它不但是学生集体合作的展示,也是我们语文组共同智慧的结晶,虽然这节课还存在诸多不足,但这节课的课前课后最值的收藏的是一中合作、互助、支持和关怀的情感。这种情感是我们最应该传承的。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反思8
设问,创设谈话氛围。教师问:“在成年人眼里,你们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快快乐乐的,是不是这样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七嘴八舌地说:“不是,好烦!”
画画,梳理烦恼思绪。34班邓盈娜的树叶形状画得很别致,谭鑫将烦恼写在一大片树叶的叶脉上,陈思思画了几棵树,线条很流畅,还有的画成枫叶。35班的'裘一琳在树冠里画很多圈圈,写得满满的,邹威扬画成烦恼的苹果。很多同学都画得有创意。教师在巡视时注意观察,该教程结束时予以表扬。
说说,分享烦恼故事。34班自由说,不是很踊跃。这个学期很多同学静下来了呢。35班改为轮流说,个个都没推辞,继续保持着这个学期积极发言的良好势头。
谈谈,讲述个人经历。在方阵里交流自己的烦恼经历,讲自己应对的过程,给别人提提建议。
写写,描述烦恼感受。用一两句话形象地描述烦恼于自己的意义。写得认真,展示也较积极。
最后,趁热打铁,自拟题目写作。
美中不足的是,课堂上个别同学发出了不和谐的笑声。
经验1:学生状态不很积极时,自由说不如轮流说。
经验2:综合性学习听、说、写相结合,大作文之前可以小练笔。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反思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中语文教材中“综合性学习活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设置的,是体现“课程标准”精神、引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景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教材的设置已向大语文观迈出可喜的一步,在欣喜地看到它给语文教学带的崭新气象的同时,也发现了综合性学习教学的误区——学习目标单一狭隘地把“综合性学习”当作课本内容延伸的一种课外学习,从而把学习活动的过程仅仅当作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对学习过程中教育价值发掘不够,拘泥于既定的教学目标,开展活动直奔目标而去,无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目标的生成性、多层性。
如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我也追"明星”的综合性学习,既是本单元由课内认识名人向课外了解的延伸,又是为了对现代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追明星”现象予以正确引导,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在让学生在课外了解更多的名人、伟人,从他们的故事中懂得为人之道,明白成功之道,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情感态度,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搜集信息能力、阅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由于把学习过程当作实现目标的途径与手段,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没有因学生表现出的不耐烦而及时调整学习活动的目标,所以很多学生以作业多没时间,或是找不资料为借口,两周下来查阅资料工作收获甚微,没有大量的阅读了解,自然就谈不出什么心得体会,课堂交流就只好照本宣科,读读资料。这次学习活动的失败,使我对活动目标的确定有了新的理解,教师除了考虑教材预设的目标之外,更要考虑学生心中的问题、困惑、见解、经验、兴趣、思维等,它们不仅是学习活动的起点,而且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增长点。教师必须在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智力水平、情感特征的基础来确定活动目标,更要根据综合性学习目标的`成性的特点,及时调整学习活动的目标,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使综合性学习成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此外,语文综合性学习序列结构的安排是建立在学生发展需要和学习资源的利用上的。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我们必须站在整体认识的高度,在了解学生实际与需要的基础上,放弃急功近利的教学理念,尊重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价值、目标的不断生成性的客观规律,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依据学生发展需要,抓住教育时机,用好课程资源,善于及时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着眼于“人”的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是综合性学习完成使“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使命的关键。因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常常要与家庭生活发生密切的联系,这就便于形成学习生活化和生活学习化,能直接通达学生的家庭背景,甚至进入到学生家庭生活的某一领域和感情世界的纤敏之处,这给思想道德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等提供了极好的契机和生动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也给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深层问题。
如七年级的第一次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这一主题,这样安排的意图就是考虑到学生刚跨进中学大门,面对陌生的生活环境与学习方式,学生大都有种焦急忧虑的感觉,通过这个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也是能帮助学生找到自信,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所以这次学习活动除了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外,至少还应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结合课文学习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人生成长,珍重生命,在自己的生命丰赡的过程中发现、体悟生命的价值;2.展现自己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在寻求别人理解的过程中理解别人,进而学会共处;3.在各种情境中,学会调适自己的角色,包括言语举止,学习在各种社会活动情境中发展自己,得体地推荐自己。“我爱我家”这一综合性学习除了培养学生探讨、追寻、调查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留意身边生活的意识,还要在对家庭中平时不被注意的寻常小物小事的调查了解中,体验生活的底蕴及蕴藉的情意,感悟关爱,理解关爱,体验爱心,生发爱心。像“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两项主题活动,都有可能触及学生家庭生活的底层和文化背景,都有可能触动、激活学生的心灵世界和生活体验。由于学生家庭背景不同,因而教育的价值和达成的目标也就各有不同。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从某些角度展现、折射出学生家庭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巨大反差,甚至触及学生家庭生活中的隐痛。这些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际存在,而语文综合性学习表现得更为突出,我们无法回避,必须认真对待。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应有善待之心和体察之智,关爱、保护那些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处于经济、文化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使之共享学习资源。如果处理得当,恰恰可以成为生活教育、人生教育、情感意志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的契机。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是一节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剪纸,教学难度适中,主要让学生了解剪纸这门传统的技艺,掌握简单的剪纸技巧,通过欣赏优秀的剪纸作品让学生感受古今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培养民族自豪感。同时,让同学亲自动手,尝试剪纸,激发学生对剪纸的兴趣。课堂上,结合学生的兴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现状和他们创作情绪,我为他们提供了蝴蝶、小鱼等学生喜闻乐见素材,供学生创作。
本节课的设计亮点是:在教学中,我以“引、学、做、评、赏”为活动主线,通过欣赏激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在学习探究剪纸作品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感知事物、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在小组合作研究中提高观察能力、协作能力和交往能力;创意剪纸活动则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剪纸制作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在评价和欣赏环节,我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的个人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学会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整个活动设计思路清晰,环环相扣,一气呵成。
反思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会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与学生一起对这一活动主题进行再研究,创造出更多创意作品。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反思11
鉴于综合性学习的答案不统一,又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直接体现,对于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这节课我采用了学案式教学,并且放手给学生去主持,我担任的是“顾问”一职。
这节课上学生的表现不错,积极性很高,并且答案组织的很严密,不乏文采。我想这是源于这节课的题目很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在题目设计上,我紧扣考试说明,贴近社会热点,学生实际,就留守儿童、网络问题、阳光体育锻炼、家庭教育、毕业赠言等设计成题目,让学生能有的放矢,既训练了题目,又让学生受到了情感教育,我认为这正是语文课程的性质的最好体现。其实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就看谁能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让自己的语文素养在生活中点燃自己心灵的语文火炬,照亮生活,照亮心灵!
再今后的类似训练中还应进一步加强题目的科学性,以及答案的规范性,进一步增加课堂容量。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反思12
1、学生往往不重视综合性学习。考试几乎不考。"考什么学什么"的思想,在学生心目中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上课纸上谈兵,学生动不起来、走不出去,学生没干劲、不感兴趣,这样以来,综合性学习就形同虚设,即使学了,也只是摆摆花架子。
2、教师对综合性学生的研究和学习不够深入对其内涵理解不够透彻,即使指导,也是缺乏协调与配合,往往单枪匹马,没有形成有效合力,其次是教师的工作量大,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其次是缺乏课时上的保证。综合性学习的.顺利完成,仅仅课堂45分钟是不行的,需要课外时间的补充。
3、综合性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如信息技术设备、图书资料、良好的人文环境,还有走出校门开展活动所需要的经费等严重困扰着农村学校。不要说综合性学习必须的信息技术设备、常用的图书资料,就连最基本的教学设施都难以保证,又怎么可能提供条件开展综合性学习呢。
4、目前,大多数教师属于“知识传授型”,一旦离开教科书,便变得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力不从心。可以说,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主导性未能真正发挥出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反思13
一节综合性学习,我居然上了两节课!我真是服了自己。
授课后该如何进行调整呢?现在结合好友的建议进行第二次备课。
第一个环节让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友谊的古诗、名言警句、名人故事,不能让所有的小组展示。因为虽然学生展示的东西并没有重复,但是,滔滔历史长河中,真挚友谊的内容比比皆是。所以,可以提前让学生做成手抄报,展示评选出的优秀作品。这样可以把时间省出来。展示的内容也丰富。
第二个环节,让学生回顾自己小学伙伴,说一个自己最难忘的朋友,难忘他的什么,这样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从小学到初中的变化,回顾往昔,重温往日的温情。
第三个环节,说说进入初中以来,自己最喜欢哪个朋友,他身上的那种品质吸引了自己。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人之所以受大家的欢迎,是因为他身上具备的.优秀品质,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第四个环节。让学生齐读书上两个故事,翻译过来,陈述故事,让学生明白,朋友是志同道合,情趣相投,莫逆之交,雪中送炭。讲述我们颍上历史人物的故事管鲍之交。
最后,展示《论语》中有关友谊的句子选择教参书上的两句何为益友损友,让学生知道交什么样的朋友。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反思14
第一、“黄河”这个话题很宽泛,涉及内容也很多,但宗旨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学生明确:黄河不仅仅是一条奔泻东去的自然河流,它还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有其深刻的含义。整个活动就是从这一角度来构思,做到了化大为小。
第二、本次活动内容充实,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学生积极参与,并在活动中表现出了他们独特的创造力;分工协作很协调,课代表邹振聪的组织能力“功不可没”。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了自己,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第三、加强了各学科的渗透是本次活动的显著特征。这是一次大胆尝试,活动结果也说明了这种尝试是成功的,这种“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有助于推进学科课程改革的进程。不过,这就更需要语文教师在体现活动的语文特点上多下功夫。
当然,本次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具体要求中的“擂台赛”、“知识竞赛”、“故事会”……其实在一次活动中,不要希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能力训练,学生只要有一丝“亮点”就应予以肯定。再如设计公益广告语,由于条件有限显得寥寥无几,教师如能灵活引导学生搜集其他河流或当地河流情况,不求一律,那活动效果肯定有所不同。
总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那综合性活动一定会开展得越来越“火热”的!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反思15
1、学习中华“和”文化,理解其深刻内涵与现实意义。
2、合作探究学习“和”文化,理解古今“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
3、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个人、家庭和谐,构建和谐环境。
一、导入新课
中国历来有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气生财、和和美美、琴瑟和谐、家和万事兴、人和百业旺等富涵哲理的成语。同学们发现没有,在这些含义丰富的词语中都包含了一个“和”字,“和”到底是什么?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何如此巨大?“和”文化在今天又被赋予了怎样的含义?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谈谈“以和为贵”!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探“和”之义(说故事)
1、“和”故事接力赛。
教师先引入故事,鼓励学生将自己搜集的故事也大声分享出来。
师:《罗威饲犊》
汉代有个人叫罗威,邻居家的牛多次吃了他家的庄稼,他和邻居交涉,邻居不予理睬。罗威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想,问题的焦点在牛,就从牛身上去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吧。于是,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去打青草,然后悄无声息地堆放在邻居家的牛圈前。牛一闻到鲜嫩的青草,就大嚼特嚼起来,吃饱了就睡觉,再也不去吃庄稼了。邻居每天起来,总看到牛圈前有一堆青草,颇感纳闷,经观察,知是罗威所为,顿觉愧疚,从此对牛严加看管。“罗威饲犊”的故事也就传为美谈。
师:老师讲的故事就是《罗威饲犊》,那我们“下一棒”谁来讲呢?
生:《司马徽让猪》
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是东汉末年一位善于识拔人才的有名学者。有一次,邻居走失了一头猪,因为司马家的猪和他走失的猪相似,就误认为是他家的。司马徽并不争辩,说:“是你的你就拿去。”邻居便毫不客气地把猪赶回家。过了几天,邻人从别处找到了自己的猪,很抱愧地把误认的猪送还司马徽。司马徽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邻里间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理、知错能改。邻居听了十分感动。
生:《杨翥(zhù)卖驴》(具体故事内容见电子资源)
生:《于令仪宽偷》(具体故事内容见电子资源)
师:同学们一起分享了这些“和”的故事,和善、和谐也是中华文化一直追求的。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有两个观点极具现实价值:一个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个就是“君子和而不同”。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平衡和谐,“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对“和”这一理念的具体阐发。
小结:从哲学意义上讲,“和”是和谐,是统一,“同”是相同,是一致;“和”是抽象的,内在的,“同”是具体的,外在的。“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那么,怎样才能达成“和”的局面呢?实际上,孔子已为我们指明了答案——“不同”,也就是不强求一致,不重复别人。只有在大目标不冲突的前提下,承认差异,包容差异,乃至尊重差异,才能化解矛盾,共存共荣。
2、由“和”故事联想到现在我们所提的“和”文化。
明确:“和”文化也是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中国乃至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和谐文化的引导下,才能创造出和谐的政治与和谐的经济;只有用和谐文化培养出来的人,才能自觉地去创建和谐社会。
目标导学二:寻“和”之用(谈看法)
战国时有“将相和”的美谈,清朝康熙年间又有“六尺巷”的故事,“以和为贵”的故事层出不穷,和和睦睦是我们社会和谐的追求,请你就这些故事谈谈你对“和”的'社会意义的理解。
明确:“和”的思想,在我们生活当中多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大到国家安全问题,小到校园学生之间的摩擦,林林总总,归结为一句俗语,即“和为贵”。“和”在生活中是“和睦”“和气”等义,不管是“将相和”,还是“六尺巷”,对我们为人处世都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目标导学三:为“和”宣传(拟标语)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的这首打油诗,可以看作一则诠释“和为贵”的精彩标语,我们平时也会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标语,标语对宣传主张、倡导行为、制造氛围等有着特殊的作用。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研究了“和”文化,学以致用,请同学们也创作几条以“和”为主题的宣传标语。
明确:①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②各美其美,美之人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③和以处众,平以养心,独以思己④居家贵和睦,近邻胜远亲⑤和谐使宇宙运转不停⑥如果你不同意别人的说法,至少不要和他人争执⑦促进和平的人受人景仰,挑起摩擦的人遭人嫌恶⑧持久的成功建立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上⑨机器的摩擦耗费成本,人际的摩擦损耗心灵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在课前让学生做了预习,并将全班同学分成了若干学习小组,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这符合我们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不足之处在活动中,关于学生参与度及参与效果等问题,缺乏一些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反思05-26
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12-28
综合性学习的教案02-12
自主学习教学反思04-19
《学习伴我成长》教学反思08-11
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02-19
微课学习教学反思04-05
学习杜郎口教学反思10-19
自主学习教学反思15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