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21 17:35:4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15篇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1

  适逢祖国六十四岁生日,教学这样一篇课文很有意义。由于条件原因孩子们都没去过北京,也没有条件用课件,所以对于这样一篇文章的教学,我在课前就请孩子们通过电脑、书本等一切资料去了解天安门及广场上的一些建筑。孩子们积极响应,有一部分同学找来了或多或少的资料。我很欣慰,这样语文课上有了这些同学的参与,孩子们不再简简单单只是学习课本上的东西,还获得了其它很多的有关知识,孩子们也非常喜欢这种形式。找到资料的同学觉得很自豪,没找到的在听得时候特别仔细,生怕漏了一个字。在教学课文五、六自然段时,我用挂图展现了节日的安门广场花团锦簇的景象,但是课文中的描写的.鲜花与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那样沸腾的天安门广场,光靠语言的描述,孩子们感受不是很深刻。于是我把这个体会留到十一假期,让他们看国庆大典,看完后再打开书本读一读课文。我想,这样的感受更深刻一些,更好的体会书中的语言。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2

  由于《天安门广场》的教学发现了问题——孩子对自己的校园熟视无睹,描写时语句干巴巴的。

  第三单元的课文大多是各地美景,而第三篇习作要写的是地方习俗,说实话,现在我们这儿的习俗有点杂,有点鲜为人知,更何况让孩子去写。我早在知道作文计划时,就将这篇作文改为描写家乡的.一处景或我们的校园了。

  基于现实原因,我开始了第三篇作文训练。今天,一大早就带上相机去学校了,可惜相机居然没电,只好向学校借。于是我随着脚步拍下几张照片——把学校的大门,正对着大门的雕塑,雕塑背后崭新的教学楼拍摄了下来。然后,登上教学楼顶,东面的相对而立的阶梯教室和颂军楼尽收眼底,当然两楼之间的那棵银杏也神气活现地进入了底片,还为富有学校的特色的文化墙来了张特写;转身向北拍摄了白墙黑瓦的爱军楼,孩子们在这里载歌载舞,在这里学习琴棋书画,在这里进科学探究;最后,向西眺望,拍下我们正在新建的塑胶操场。在制作课件时,我还特地搜索了一张图片——漂亮的塑胶操场。在课件上,我配上了文字,关于楼的名字,关于部分题词的介绍,尤其是雕塑“志”的形象与象征意义的介绍,图与少量的文字结合,丰富了学生对学校部分历史的了解。

  课上,带着孩子们一一欣赏,先是猜每张照片,我在哪个位置拍的,以便把握方位顺序,然后自主描述自己的所见,最后请他们展开想象,有的是问你曾经在这里做什么,有的是问这让你想起了什么。对孩子在交流中的拟人比喻句大加赞赏。

  第二节课,孩子们开始埋头写作,我在讲台前点击图片,他们在下面“沙沙”地写。快下课时,有几个孩子的作品已经完成了,跃跃欲试要给我看,我则劝他们先自我修改。

  孩子一一把作文交给我,我把握着字数关,惊讶地发现,第一篇习作,孩子大多写作文本一页多一点点,有的甚至一页不到。第二篇习作,孩子大部分写一页半,而这次的作文都写两页多,很少有孩子低于两页的。看来,我的作文第一关——字数关,孩子们都已经轻松跨越了。

  至于作文内容,等下星期他们自主修改批阅了,我再来慢慢欣赏,思考对策吧。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3

  《天安门广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饱含赞扬之情的状物类文章。曾经教学时,我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诶天安门广场建筑的雄伟壮观,学习本文按方位顺序写天安门广场的方法。我设计了如下程序来教学1-3自然段。

  1、初读课文1-3自然段,说说天安门广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再读1-3自然段,说说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天安门广场的哪些建筑,它们的.位置分别在哪儿?分别用“----”和波浪线画出。

  学生交流后,我相机引导它们完成课后练习4。

  3、让学生再读,抓住建筑物的特点,读出其雄伟壮观。

  4、读写结合,学习按照方位顺序介绍学校建筑。

  上完后,我很不满意。学生似乎只是在上了一节地理课,对“雄伟壮观”并没有感觉,也同样无法体会文章遣词造句之妙,布局谋篇之美。

  于是,我修改了程序,在第二个环节后,添加了一个内容。首先,我出示2-3自然段的三组词语。

  (1)红墙黄瓦 蓝天白云 金光闪闪

  (2)雕梁画栋 汉白玉 盘龙花纹

  (3)横跨 挺拔 矗立 巍峨壮丽 遥遥相对

  我让学生自由选择一列,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根据学生思考讨论情况,相机“奖励”欣赏相关图片。这样,学生也许能真正潜入文本,静心琢磨那色彩的磅礴大气,那建筑的精美绝伦,以及广场的宽广。当然,他们还会收获作者遣词用句的精妙。

  之后,我再让学生带着思考与体会,带着体验与情感来朗读。

  我想对自己说,别舍不得课堂时间,只有充分的阅读与必要的指导,才能真正让教材发挥语言训练与审美的效用。每一篇教材,每一个细节都值得反复体会思考。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4

  我给这个单元的主题定位为民族魂,教材分别选取了具有代表意义的人(徐悲鸿)、事(虎门销烟)、物(天安门广场),向我们介绍了中华民族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品质。而具体到《天安门广场》一文中,我们又要关注它的文体特征,我以为,应该让孩子们关注,如何向别人介绍事物。

  上课伊始,我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意在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上一节课我们说过了,这是一篇写事物的文章,这一类的文章,我觉得一般要解决三个问题:

  1,它在哪里?

  2,它有什么?

  3,它是什么样的?

  自读课文,分别来解答这三个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用三个句式说话:

  1、天安门广场在首都北京的中心。

  2、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宽广、最壮观的城市广场。

  3、天安门广场是新中国的象征。

  4、天安门广场是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5、节日的天安门广场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坛,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花园。

  6、天安门广场有人民英雄纪念碑

  这样一来,实际上就将课文的关键词句都把握住了,尔后我结合了一些图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领略了大花坛大花园,体会到了宽广、壮观,明确了广场建筑的'方位和简单的知识。

  解决了这些基本的问题,我们就把精读时间留给了第三、四句话的理解上,为什么天安门广场是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呢?学生通过阅读课文配上搜集的一些资料,也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样,就把难点解决了。

  最后,再次梳理课文的结构顺序,了解作者的写法,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写节日的天安门广场呢?联系第二篇习作我真棒指出,无论是写人,还是写事物,都应该把最精彩的招牌菜奉献出来。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5

  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有着写景文共同的特点,一是景观方位清楚,二是语言优美。但也有其特殊性,就是本文景物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如果在教学中只是关注用词用句,那么就不能很好的表现主题,但如果过于关注历史,写景文的特色就会丢失?如何协调好这样的关系呢?

  我注意了一下方法,效果不错:

  明确了历史背景是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有了这样的历史背景,才会吸引这样多的游客。所以在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先调查学生去北京的'人数,在统计去天安门的人数,提出疑问:为什么到北京来的游人都要去天安门广场呢?学生自然运用生活积累谈到了景色的同时,也涉及到历史。

  在教学课文第四、五段时,通过课件,将开国大典的情景再现给学生,庄严而热闹的氛围,感染了学生,然后我不失时机引导到了天安门城楼的景色,也就是再回到第二段。再读这一段,提出疑问:这时的你对天安门城楼是不是有了特别的感受呢?学生水到渠成的谈到了,景美、历史意义更加吸引人。而后,通过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引申到升旗仪式,请学生介绍亲身参与的升旗仪式,和观看升旗仪式的画面,体会升旗仪式的庄严和美。同时突破了文中句子“天安门广场成了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6

  我们的语文教材就是最好的“习作例文”。比如《天安门广场》一课二三自然段介绍广场四周的建筑物,表面看这两段文字很平淡,很枯燥,其实是非常准确、简练、规范,可谓字字珠玑、要言不烦。

  课堂上我请学生思考:这两段文字写得好不好?学生有的.说“红墙黄瓦”、“雕梁画栋”等四字词语用得好,词简意丰,文采斐然。有的说“蓝天白云”映衬着“汉白玉华表”非常美丽。结合课文后面的习题,我在黑板上画起了“天安门广场”的示意图:“北端”是“天安门”,“中央”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东西两侧”“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遥遥相对”。什么是“遥遥相对”?学生看着黑板上的示意图就一目了然了。

  画好示意图后请学生思考:这两段文字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终于有一个学生说出“方向”这个词语。我板书“方位顺序”,解释“方位”就是“方向与位置”。对于“方位顺序”这样的词汇,学生可能是首次接触。可是他们应该明白:“顺序”是语言表达的要领,说话写文章都该“有条不紊”,否则就是“杂乱无章”。

  接着,我们口头练习:用方位顺序介绍我们的教室或者学校。介绍我们的教室,就可以按照“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顺序”来写作。

  用“写作”的视野看“阅读”,这也是“读写结合”。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7

  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天安门广场的雄伟壮观,学习本文按方位顺序介绍天安门广场,我设计了如下程序来教学第1-3自然段:

  1、初读课文第1-3自然段,说说天安门广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再读课文第1-3自然段,说说文中向我们介绍天安门广场的哪些建筑物,这些建筑物的位置各在哪儿?请分别用“~~~”和“——”画出。

  当学生分别汇报标画出“天安门、金水河、金水桥、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及它们的具体位置后,我让学生同桌借用文具构建天安门的模型图,让学生在圈、画、议、摆中理清广场建筑物的方位关系,同时完成课后练习4,最后我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模型按课文介绍的顺序介绍这些建筑物及特点。

  3、让学生再读,抓住建筑物的.特点,读出其雄伟壮观。

  4、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天安门广场。

  5、读写结合。

  学习按照方位顺序方法“以教学楼为中心”介绍我们的校园。

  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对天安门广场的各建筑物位置理清了,初步感受到各建筑物的特点,在小练笔中学生也懂得按照方位顺序介绍教学楼及周围景物的特点。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8

  《天安门广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饱含赞扬之情的状物类文章,写出了天安门广场建筑的雄伟壮观,表达了作者热爱天安门广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了解了一下,学生们没有一个去过北京,对天安门广场也是从电视上了解一二,对广场上各个方位有些什么建筑、节日的天安门广场上的热闹景象知之甚少,对开国大典的场景那就更不得而知了。所以,课前,我搜集了很多关于天安门广场上的图片,开国大典的录像,为上课做好了充分准备。

  课上,我让学生欣赏了天安门广场的图片,首先了解了“最宽广、最壮观”的.意义;接着,和学生一边了解各个方位有些什么建筑,一边出示图片,以加深对建筑的了解和印象;讲到开国大典时,我播放了有关的视频,形象生动的场景吸引了学生,这比口述效果不知好多少倍;清晨、节日的天安门广场,更因为有一幅幅生动的图,而加快了理解。

  像这类课文,需要教师课前做充分的准备,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9

  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有着写景文共同的特点,一是景观方位清楚,二是语言优美。但也有其特殊性,就是本文景物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如果在教学中只是关注用词用句,那就不能很好的表现主题,但是如果过于关注历史,写景文的特色就会丢失?如何协调好这样的关系呢?

  一、思想上,明确了历史背景是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有了这样的历史背景,才会吸引这样多的游客。

  所以在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先调查学生去北京的人数,在统计去天安门的人数,提出疑问:为什么到北京来的游人都要去天安门广场呢?学生自然运用生活积累谈到了景色的同时,也涉及到历史。

  二、教学时,扣住历史和自然的美使得景观更加动人的点。

  在教学课文第四、五段时,通过课件,将开国大典的情景再现给学生,庄严而热闹的氛围,感染了学生,然后我不失时机引导到了天安门城楼的景色,也就是再回到第二段。再读这一段,提出疑问:这时的你对天安门城楼是不是有了特别的`感受呢?学生水到渠成的谈到了,景美、历史意义更加吸引人。而后,通过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引申到升旗仪式,请学生介绍亲身参与的升旗仪式,和观看升旗仪式的画面,体会升旗仪式的庄严和美。同时突破课后“为什么说天安门广场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反思:

  (一)课堂上有些散。课堂上我尊重了学生,但是有些忘却了自己的引导作用,在学生扮演导游介绍景点时,学生说得比较散,景点之间的跳跃很大,在介绍时,由于其他学生看画面去了,而忽视了“导游”的朗读。使得“导游”“游人”之间缺乏交流、共鸣。使整节课得结尾显得散乱无章。

  (二)画面代替了学生思维想象。因为有着较好的课件,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了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但是没有意识到有些地方我用画面代替了学生应有的思维。思维是学生对书面语言的再创造,此时,我将大量图片出示后,学生只是认识了,而丧失了想象。

  (三)激励语太多,显得虚课堂上,我运用了较多的激励性语言,虽然琐碎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兴趣,但是没有把握好课堂的节奏,没有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处。使得对学生评价浮在表面的同时,拖沓了课堂。教学反思《《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一文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10

  《天安门广场》是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景观方位清楚、语言优美。但也有其特殊性,就是本文的景物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如果在教学中只是关注用词用句,那就不能很好的表现主题,但是如果过于关注历史,写景文的特色就会丢失。如何协调好这样的关系呢?

  一、思想上,明确了历史背景是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在预习环节就让学生去查找了有关天安门广场的资料,在导入此课时,我先用课件出示了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并让会唱的孩子一起跟着唱,紧接着让学生交流天安门的资料,再让孩子联系生活,调查有多少孩子去过北京,去过北京的孩子里又有多少是去过天安门的.?然后质疑为什么去过北京的人大多都去参观过天安门?学生自然运用资料结合生活积累,在谈到了景色的同时,也涉及到历史。

  二、教学时,扣住历史和建筑的美使得天安门更加雄伟壮丽的点。

  在教学课文第四自然段时,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了1949年开国大典的片段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庄严而热闹的氛围,感染了学生,然后我不失时机引导到了天安门城楼的景色,也就是再回到第二段。再读这一段,提出疑问:这时的你对天安门城楼是不是有了特别的感受呢?学生水到渠成的谈到了景美、建筑美、历史意义更加吸引人。而后,教学第五自然段时,通过观看清晨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视频片段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升旗仪式的庄严和内心的激动,同时通过他们的观看感受以及生活经验,理解了“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的两层意思以及“为什么说天安门广场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在教学六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欣赏了建国五十周年时天安门广场的组图,接着使他们在畅所欲言的交流感受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赛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读出了热爱天安门、热爱祖国的情感。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11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天安门广场的图片,“孩子们,谁能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广场。”孩子们的回答是不一样的,有的说“美丽”,于是我对他的评价是:“广场百花盛开,五彩缤纷,你是抓住景色的美还是不美来形容广场的”。有的说“广阔”,我对孩子的评价是“广场的面积十分的大,你是从广场的面积大还是小来说的。”、有的说“人山人海”,我对孩子的`评价是:“你观察的真仔细,你是从从广场上人的多少来说的。”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词语“中央”和“遥遥相对”,我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引导学生指出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的位置,然后相机理解这两个词语。图文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以前三年级对文章的段落划分不是很重视,四年级我开始重视学生段落划分能力的掌握。在这篇课文中,我引导学生先把差不多内容的小节放在一起,然后把不同意思的小节划分开来,学生在分段中,受到一些启发,划分起来还是比较迅速的。在今后的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划分段落的意识,将内容一致的放在一起,不同的放在不同段落里。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12

  教学时,扣住历史和自然的美使得景观更加动人的特点。在教学课文第四、五段时,将开国大典的情景介绍给学生,庄严而热闹的'氛围感染学生,然后我不失时机引导到了天安门城楼的景色,也就是再回到第二段。再读这一段,提出疑问:这时的你对天安门城楼是不是有了特别的感受呢?学生水到渠成的谈到了景美、历史意义更加吸引人。而后,通过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引申到升旗仪式,请学生介绍亲身参与的升旗仪式,和观看升旗仪式的画面,体会升旗仪式的庄严和美。同时突破课后“为什么说天安门广场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课堂上我尊重了学生,但是有些忘却了自己的引导作用,在学生介绍景点时,学生说得比较散,景点之间的跳跃很大,在介绍时,由于其他学生看画面去了,而忽视了学生的朗读,使整节课得结尾显得散乱无章。课堂上,我运用了较多的激励性语言,虽然琐碎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兴趣,但是没有把握好课堂的节奏,没有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处。使得对学生评价浮在表面的同时,拖沓了课堂。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13

  今天坚决做到“不读书课文不开讲”。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降到最低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解读的问题,首先要把文中的生字、词语做到认读正确。

  第一步把文中的生字用组词的形式让同学们填写。这样既能做到书写方面的指导,也强化了记忆,最重要的是谁要是写不好自己觉得丢人,所以写之前他们得好好地瞪大眼睛认真看一下。这一招比较灵验,以后还要多想想有实效的做法。

  第二步给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加音节,通过写拼音我发现,一年级的东西还是需要复习复习的。

  第三步把文中四字词语单独拿出来练习读,解决读课文是的拦路虎。这篇文章之所以写的.美、有气势,与这篇文章运用的优美词汇遣词造句十分不开的。文章没有特别长的句子,只要把词语读好就可以了。

  第四步读文。一人独一句,尽量做到不出错。但是仍然有三个孩子不让我满意。一听就知道自己不用功。

  今天虽然进度很慢,我心理很着急,但是没有办法,学习就得扎扎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对于学习上反映比较慢比较温的孩子就得这样做。打好基础是关键。对于快的孩子多读读课文也是好的,正好消消他的浮躁情绪,学习是不能投机取巧的。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今天早上检查家庭作业的情况。也是这几个孩子,最让我头疼的是家长不重视。虽说家庭作业是老师布置的。但是那是回家做的,对于不自觉的孩子家长不盯着,没有时间的保障,他肯定就不会做了。今天不做明天不做,日久天长就落下了。就这个问题也已经与家长沟通过。但班里总是有那么些孩子养不成良好的习惯。到如今却落得我自己干着急了。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14

  回顾《天安门广场》全文的教学,首先是觉得自己没有尽心尽力做好准备,因为是带两个班的语文,加上开学初杂务比较多,为自己的懒惰找到了理由。结束全文,读着孩子们的习作《我们的学校》,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

  一得:

  值得肯定的是,我上课居然不急了。耐心引导孩子去仔细咀嚼课文中对天安门广场上个建筑物的描写。

  (1)作者描写了广场上的哪些建筑物?哪个写得最详细?

  (2)各建筑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3)听录音,欣赏图片,在图中找到相应的建筑物。

  (4)读课文,头脑中想象画面。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认识方位顺序。引导完成课后练习

  (5)面对如此宽广,壮观的广场,你想说些什么?

  从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等几个方面,仔细引导孩子仔细品味了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学生读得一次比一次认真,动情。那种与生俱来的民族情感,轻易就在朗读与说话训练中流露出来了。我不免有些得意,也因为得意,所以引来了失。

  一失:

  在孩子品读完二、三自然段后,我出示了仿写的第一小节:

  我们的学校位于东安镇育才路1号,是东安真最漂亮、最崭新的学校。

  然后请孩子根据文章的二、三自然段去描写我们的`学校。由于对这群孩子的管束不到位,他们喜欢自由散漫,随心所欲地讲,而真正请他们站起来发言了,往往词不达意,絮絮乱语。于是我任由他们自由练说了几分钟,再请他们讲,结果情况依旧不容乐观,于是我像刚才那样耐心而细致地口述了一段下水文,看到孩子眼睛亮亮,自以为他们已经心领神会了,便继续上课。

  学完全文,让孩子们知道除了写看到的还要写想到的,比如看到校园,就会想起学校的六一盛会为校园增添了祥和与欢乐。满心期待孩子们能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写好《我们的学校》。可结果却不尽然。找了几个孩子询问原因,有的说,回家写时,已经记不清学校的具体面目了;有的说,似乎写不出什么东西来,但更多的学生说总觉得自己写的没有你课堂上说的好,所以就写不下去了。原来我过分地牵引也是一种羁绊啊!

  一补:

  一直对自己的失败耿耿于怀,朋友又说,让孩子写校园的确难写的。所以一直在思考,我是否应该尝试花点时间将这次作文指导进行得彻底些。

  既然孩子对校园熟视无睹,那么我明天就用照相机,根据作者看天安门广场的顺序拍我们的校园,先是站在校门口拍大门,拍豪华气派、高大崭新的教学楼,让孩子看到教学楼前的花坛与雕塑志。再到教学楼顶层按照方位顺序取景拍照。

  然后制作课件,把校园搬进教室,我只告诉我们我拍照的站脚点,让孩子在潜意识里知道要有顺序地写。不给框框,不给铺垫,有孩子们自己思考如何描述好某一张照片的内容。思考后作广泛交流。

  我想在再现情景,指导观察,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孩子会有进步的!期待着明天能补救。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15

  《天安门广场》是一篇写景的说明性文章,有着写景文的特点,那就是景观方位清楚,语言优美。通过学习文本,让学生了解天安门广场的主要建筑以及其壮观、辉煌。理解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这篇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介绍天安门广场的方位和天安门的方位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边读边思边画的'方法,抓住这部分的方位词,通过同桌互相合作学习,理清广场建筑物的方位关系,为了让学生能更清楚地理清几幢建筑物之间的方位关系,我以学校的几幢教学楼为例,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文字,面对不同的方向,想想建筑物的位置。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也觉得非常有趣,这样一来,原本比较混淆的几幢建筑物的方位马上清晰地呈现在了孩子们面前。然后在完成课后练习的时候就感觉容易多了。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11-22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02-27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08-04

教学教学反思11-10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5-24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05-17

教学及反思12-27

比的教学反思08-29

经典教学反思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