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教学反思 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7》教学反思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7》教学反思 1
一、引入焕发精彩
一节课的开始仿佛是一首优美的乐章的序曲。好的开始会引人入胜,燃起孩子们求知的欲望,能收到一举成功的奇效。这堂课我就在引入部分花了心思。课堂伊始,我出示自己的日记《贝贝天空》集,读了其中两篇日记《趣味童言》《早餐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笑声。这时同学们对我的日记发生了兴趣,翘首观看我的日记。这时我对他们说:“我把日记当成了我自己的朋友,对他倾诉自己的乐与悲,记录生活中和贝贝点点小事,你看有意思吧:”学生心有所动,齐声说:“有意思!”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说的时候犹犹豫豫,没有自信心。接着我出示了《日记》儿歌,学生读后谈谈感受。学生们信心增加了不少,有了写作的欲望,悄悄和同位交流起了自己最近的事情。接下来的指导写法学生们听得异常认真。
这次的导入,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日记的距离,消除了他们写作的胆怯心理,产生了对日记的兴趣。
二、修改别出心裁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话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面批能收到好的效果,这个大家也都知道。但是我们更应该注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虽然三年级学生年龄不大,刚刚开始写作文。但是他们也有一定的词语运用、语言感知能力,为了培养他们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根据他们的年龄及知识水平,特提出比较具体的修改习作的方法。并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平时的日记,课堂小练笔,作文都按此步骤进行。长此以往,何愁能力不提高呢?
不足之处:
在进行“读文品趣”这个环节中,明显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学生听得认真,但无论怎么启发他们不能积极响应“趣”在哪儿?显得死气沉沉的。这可能与我钻研教材不够,启发引导的方法不恰当。课前在导入和修改方面花了心思,方法的引导就显不足,今后在这方面注意。
本次习作结果统计:
1、本次习作47人中有将近40人使用了优美词语,有意识使用优美词语人数占80%左右。摘录部分优美词语:一蹦三尺高、香喷喷、撒娇、严肃、又香又脆、无可奈何等。这其中也有使用不恰当的词语。
2、能说清楚事情,句子通顺的学生60%左右,写出优美句子的同学之友十几人,只占20%左右。还有20%的学生句子谢不通顺,前后句子意思跨度太大,不连贯,事情写得不清楚。这说明学生积累语言少,驾驭能力不行。
部分优美句子:香气扑鼻,在大门口就能问道香味。我在家哄我那可爱又调皮的妹妹……
习作7的教学要求:首先读懂例文,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明白写日记就是把一天的见闻真实、明白、通顺地记录下来;其次帮助学生掌握日记的一般格式。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我读几篇有趣的日记给同学们听,然后告诉学生这些都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了,当时作者把它们一件一件地记在本子上,所以,不管过去多久,这些有趣的往事都已被作者永远地保留了下来。把当天发生的事写下来,就是写日记。然后,让学生明白日记与我们以前写的作文的区别——有特定的格式。
结果,这堂课收效不能令人满意,任我三番五次强调,学生还是要犯错。不是学生无内容可写,也不是学生语句不流畅,或者出现错别字多等现象。使我恼火的是日记格式一错再错。教学过程中,为使那些基础不好的,学习不太认真的学生能真正知道日子的写作与其他作文的区别,我把日子格式“第一行要写上某月某日、星期几以及天气情况,然后再写正文。”画出个模版给他们看,但是他们当中还是有人弄错。教学以来,一直都害怕小学应用文的教学,不知该怎么讲,学生才能完全记忆那些格式。还请名师指点。
又到习作了,这许多孩子紧张而又充满兴趣的一项语文活动,学生们可以在习作中尽情的挥洒自己的想象力,并让他们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许。
这次的习作对我们的学生简直是小菜一碟——学写一篇日记,而我们的学生算起来已经写了两学期的日记了,每天都会得到老师的批阅和指导,他们许多人的日记我自己认为,远已超过我的水平,不但内容具体,还影射出他们那与众不同的思想和奇异的想象,所以这次习作我们完成的很轻松,很满意!
《7》教学反思 2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7》这是一篇以拍手歌的形式出现的韵文识字教学课文,共十小节,字数相同,读音押韵、节奏感强,能让学生从演唱拍手歌的活动中轻松地学会生字,同时体会到——大自然是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家园,动物与人类相互依存。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以“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为主线,把时间、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活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猜谜语、图片展示、动作演示、编儿歌等。激发学生兴趣。
这篇课文(拍手歌)有两个特点:一是押韵,二是节奏感强,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读出节奏感。教学时,我先讲解押韵的特点,强调尾音的重读。但是学生练读时依然不整齐,我反思应该先指导孩子们根据动物的特点学学动作、练习拍手,拍打的时候节奏要均匀,然后再单独带动作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熟,最后把读课文和拍手结合起来,这样随着手的节奏练朗读应该会更整齐。
在识字教学时,我力求做到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想结合,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在情景中学习。甲骨文的出示让孩子对中国文字更感兴趣,也了解了字理,是我生字教学尝试的第一步。但由于课堂节奏把握不好,结尾有点仓促。
我将不断努力,让自己的课堂力求做到朴实、真实、扎实。
《7》教学反思 3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难点是理解两句谚语“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方面来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的。
一、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识字7》第一部分是通过看图会意识字,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教学中,我逐个出示图片和生字,让学生图文结合来认字,随着一个个小人的出现,学生的兴致也越来越浓厚,从他们的眼睛里我读出了汉字的无穷魅力。这里书本只是一个引子,通过书本我们为孩子打开一扇窗,从而使孩子能乐于主动识字。
二、营造气氛、明白道理
教材的第二部分是要让学生懂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儿歌意思的理解是本课的一个难点,第一二两行的意思直观,学生能读懂,“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意思抽象,言不尽意,很难有明确的表述,光说让学生心领神会,可怎么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我主要是通过故事、和联系生活,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小蚂蚁搬青虫》这个故事生动有趣,,透过小蚂蚁的成功,认识了一群蚂蚁的力量远远超越一只蚂蚁,这是和团结合作密不可分的,团结起来力量大,这就是“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学生一听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三、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
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我重点指导了“众”“群”“成”这三个生字,主要采用直观教学和观察教学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体现学生的合作学习。例如,在讲完小故事后,可让小组学生讨论小蚂蚁身上具有什么精神。学生读的形式单一,还可以加上小组读、同桌读。就更能体现学生的合作学习。
《7》教学反思 4
教学《6和7》一课后,我更加体会大批兴趣对于孩子们学习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我以“趣”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
一、创设新颖、有趣的动画任务情境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
二、课堂环节设计合理,内容充实
本节课虽然是以比赛的形式来参加,但我力求让教学扎实、有效,精心设置了多个练习环节。利用7个动画人物将本来内容较多又缺乏联系的各个部分穿起来,使学生在轻轻松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巩固知识。
三、关注细节,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及思想品质的教育。
“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仅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观察主题图时,我教育引导学生要讲卫生、爱集体,学会与他人分工合作。在小组合作中,我告诉孩子:只有团结,努力才会有更多的收获。在书写6、7时,适时纠正、指导学生的写字姿势。
从课堂效果看,达到了预设的.要求,但也存在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数学课的教学,应处于不断学习和摸索中,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要适时掌握。
二、对于本课相关知识的复习应想到更周到。
《7》教学反思 5
由于教材呈现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的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7岁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如果我们在一节课内呈现的内容、形式、太多了,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差。所以我设计了最基本的一些教学环节,基本达成了教学设想所期望的目标,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堂上我利用摆小棒,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出喜欢的图形等方式,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结合实验课题的内容,我注意渗透了学生之间的评价意识,鼓励学生用“你真棒”“你的回答很好”等语言来发挥学生之间的评价功能,使学生都爱上数学课,愿意探究数学知识。
《7》教学反思 6
6和7的组成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6和7后进行的,本节课是后面学习6和7的加减法的基础,在设计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的
1、通过复习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
课一开始,我让孩子们背一背5以内数的组成,说一说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的学习方法。通过复习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这样学习新知识会变得更容易,也更容易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注重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的时间和空间。有更多的机会亲自探索。如: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给圆片涂色、同桌合作分学具等活动中去自主探索6和7的组成。在记6和7的组成时,我又让学生自由记、师生互记、同桌合作记,这些活动,表明我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交给了学生,真正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操作实践,根据低段学生直观——抽象的认知特点通过把学具分成两堆这一具体操作的活动来初步了解7的组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通过充分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掌握6和7的组成。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3、练习形式多样化。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巩固反馈阶段我设计对口令、拍手、猜数等有趣的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多种感官,把知识和游戏结合起来,使孩子们注意力集中,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巩固了新知。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地方:
1、板书7的组成时写得太小,不够清楚。
2、整节课提无效的问题比较多。
3、强调数的组成不够到位。
《7》教学反思 7
上一节课,感觉孩子们对于十几减8、7的口算还是很不熟练的,所以今天的练习课特别关键。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我想尽了办法。一年级的孩子,练习的形式一定得多样化,才能保证质量。
这么想,也就这么做了。今天主要的任务是完成练习二的第6至第8题,让孩子们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数学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6题,是三个题组,看似数字不同,其实是关系密切的,以前,我总是让孩子们先计算再比较、发现规律,今天,我没有这么做,是让孩子们先比较、发现规律,结果证明,孩子们的`观察力是不容小看的,大部分的孩子都能找到规律:根据第一道加法算式,可以直接推算出下面两道相应减法算式的得数。发现了这个规律,再去写得数,就变得轻而易举了。我想,通过这样的题组练习,“想加算减”的优势在孩子们的心里会得到更大的凸显。
第7题,完全是十几减8、7的综合练习。我将其设计成比赛的形式,让孩子们产生更大的竞争意识,这样更能提高孩子们的口算速度。在比赛的过程中,我感觉到孩子们都是很积极的,我给他们计时,又评出了“口算小能手”,孩子们兴奋极了。我想,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们的口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第9题,是一次加、减的混合练习,有不进位加、不退位减,也有进位加、退位减,我将其设计成了数学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玩一玩“闯关”,请一组的同学为单位,比一比哪一组能率先顺利到达,孩子们的积极性也完全得到了激发。
看来,口算能力的提高,与死记硬背无关,与大量的题量无关,重在方法的引导,加上科学有趣的训练。
《7》教学反思 8
本文的语言清丽流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作者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在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尽全力调动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主宰课堂的.主人。当然,最大的感受还是感觉设计课的时候想达到的效果和真正通过上课达到的效果的差距还比较大一些。分析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学生准备不够充分。另一个原因感觉自己对教学环节不够熟悉,对词语的推敲不够到位等。
《7》教学反思 9
在教学经历中,我认为最难教的并不是教材中的哪篇课文,课文的教学只要基本达到了三维目标,课文后再加以一定量的练习,就是掌握了课文。但是,作文的指导如何才算是教会了呢?而且每个学生的程度都不一样,如何让好的文章出彩,差一点的文章有所改进,习作教学似乎并不是一遍就能通过的。
这次的习作是学写一封信,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六年的小学生活,再现老师诲人不倦的'形象,激起学生心中对老师的情感,用一个个具体的事例情景表现对老师的感激和眷恋。
一、情感。
从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在上课时让学生谈有关老师的话题,调动学生情感深处,有感而发,融入了学生内心情感体验。再现生活现实,一个个关爱的例子让学生回味无穷,体会六年学习的点点滴滴。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为积累写作素材,厚积而薄发,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开源活流,启发学生的思路。同时课堂中我富有情感的导语让学生走入充满关爱的世界里,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关爱意识。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内心的情感与积累的语言碰撞激活学生的情感,产生不吐不快的境地。在这次习作指导中体现明显,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一次洗涤,真正落实了“作文即做人”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观。
二、方法。
作文课不是口语交际课,也不是讲作文知识课;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不能空讲做法,应该是写中悟法,写中用法。在上课过程中,我让学生回顾一些写作方法(环境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及书信的格式,突出本次写作的难点。出示情景片段帮助学生写作,在写作过程中用写作方法。使学生做到每次习作有一得。
三、改进之处:
本次习作的关键词是“打开记忆的闸门”,但学生对母校的热爱,对老师和同学的不舍的情谊,这些情感都没有被激发出来。我可以通过音乐调动学生情绪、照片打开记忆闸门等方法,着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情感勾连他们对即将话别之人的回忆,激活他们倾吐的欲望。
《7》教学反思 10
《6和7的认识》教学内容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其他几个知识点相对于学生较简单,但也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我从主题图导入,让孩子观察同学们打扫卫生的画面,找出图中的是6和7的人或物,这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简单。接着,我让孩子找找生活中的6和7,孩子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自己住在第7层”,“昨天口算训练做到第7页”,“七巧板中也有7”,“电话号码中也有7”,除了说一说以外,如果能让学生用画一画、拍一拍、写一写等多种形式来表示出7,学生能更多的感受实物与抽象数字之间的联系,对于7的认识就更加丰满了。然后通过计数器和一把断尺,让学生知道5、6、7的位置,以及6、7和1、2、3、4、5之前的大小关系。
而对于重难点6、7的基数序数意义,这节课我呈现了图中的金鱼图。让孩子们数一数“一共有几缸鱼”,“第7缸鱼有几条鱼”,“有7条鱼的是第几缸”,但是最终有个别学生也没弄清楚“7缸鱼”和“第7缸鱼”的本质区别。谢老师的建议是换一个情境,如“把7个圈涂色,把第7个圈圈出来”,在涂和圈的过程中,思维碰撞,学生自觉考虑两者的差异,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除了涂和圈之外,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座位左数第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第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从左数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等等。这样就可以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这个游戏中,突破重点,达到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的目的。6和7的组成与分解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让学生把6个圆片分成两堆,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渗透一种有序思想。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在每次移动一片圆片的体验中,观察左右两堆圆片之间的.变化,感受有序的数学思维。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也较轻松,但也存在不少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比如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整个教学内容可以更具趣味性。比如设计小猴子过生日的情境,小猴子邀请了他的6个好朋友一起来参加他的生日聚会开始,导入6和7的认识。6位好朋友坐着小火车,咔嚓咔嚓,在声形并茂的过程中,教授数序和进行大小比较,孩子们会乐此不彼。到了小猴子家里,小猴子为他们准备了很多的食物,呈现6种鲜艳、动态跳跃的水果图片,让孩子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开心的分成两堆。整个教学内容都贯穿在小猴子过生日的主线中,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7》教学反思 11
这部分内容学习的是6、7的减法,通过学习,能正确地计算6、7减几的算式,进一步体会分合的数学思想,渗透减法的基本数量关系。
在教学例1时,让学生将图中的三句话连起来说一说。通过观察让学生感受:男生和女生一共有6人。6人是总数,从总数中去掉男生的,就是女生的。从总数中去掉女生的,就是男生的。你是怎样列式?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在学生理解算式意义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这两个减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这部分我觉得孩子说的并不是特别好,只是初步感受了两部分构成总体,用总数去减。
在教学试一试时,我先呈现萝卜图,并数一数共有几个萝卜?告诉学生虚线表示去掉。并尝试让学生自己看图说两种图意,提问题。列出两个减法算式,通过有条理的表述来理解减法算式的'意义。然后通过观察这两个算式异同来揭示出今天的课题——6、7的减法。
在教学例题与试一试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当去掉其中一部分,要求剩下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用减法来计算,初步认识了整体与部分的数量关系。为今后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通过想想做做第1题的练习继续深入理解6、7的减法的实际意义,学生说图意、列算式。第2题使学生自然地想到用数的分成去计算,感受相关的两组算式。
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计算比赛(想想做做的第4题),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巩固了6、7减法的计算方法。也另外增加了让学生根据规律往下写算式。突出找规律是为了用规律。
在这节课中应当再注意“6—6=0, 6—0=6”这两个算式,扩展学生对6、7减法的认识。同时有序的说出6、7的减法算式。学生看图列算式并不是特别难,关键在说图意,对图意的理解通过语言来描述,有效的分清条件和问题。
《7》教学反思 12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正确计算和是6、7的加法。理解括线和问号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判断能力。本课的重点是正确计算和是6、7的加法。难点是理解括线和问号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小,但教者仍能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使学生初步理解图意,通过复习旧知引出新课,学生不会感到突然。在原有主题图上稍做改变,出示括线和问号,也就是这节课学生要重点学习,而且难于理解的知识。为什么这么做呢?就是要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现不同,主动思考括线和问号的作用。在理解括线的含义时,教者不仅要求学生记住括线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还引导学生看图具体说出括线表示把哪两部分合起来,学生如果能够用语言表述清楚,就说明学生真的理解了括线的含义。问号的出现是蹦蹦跳跳的,就是要吸引学生注意问号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号为什么要在括线的'下面,问号在括线的下面表示什么。在学习新知这个环节,教者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思考。在学生理解了括线和问号的含义之后,编题列式计算也就解决了。在学生列式后,我又追问学生每一个数字表示什么,检验加深学生对算式,对图意的理解。在新授环节的最后,又让学生思考主题图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检验学生对括线和问号的理解情况。整个新授过程设计比较严谨,有一定的层次,学生理解比较清楚。
本节课教者能够抓住重难点进行教学,语言表较简练。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不够到位,总感觉把握不好“火候”。学生说得不好,说得不准要及时给以指导、纠正,尤其是对于学困生,要舍得时间,对于学困生不仅要指导,还要盯住他掌握知识,指导后要让他重复正确的。今后在备课时应注意多考虑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预想多种可能,做足准备工作。当然这样还是不够的,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积累教学经验。
《7》教学反思 13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在设计本节课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从而使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培养。
首先,回忆我们已学过的数字有哪些入手,引入新知。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为新知学习作铺垫,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热情高涨,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去除学生的学习恐惧。
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学习,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在教学新知时,出示学生在儿童乐园游玩的情境图,通过数一数图上人物的数量,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体会到自然数的增加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相邻数之间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做准备;接着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可以用6和7表示的物体。学生在找用6表示的物体时很准确,再找用7表示的物体时由于我的提问不准确学生直接就抽象到7了。动手摆一摆分别数出6根、7根小棒,并动手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好多同学都大胆的动手摆,摆房子的,摆松树的,摆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数感。最后通过游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轻松愉快。同时游戏也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突破了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整节课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始终注重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同时也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出示金鱼图片的练习时,信息较多,应该带着学生逐条说一说信息在完成练习更好了。在处理点子图时虽然做到了开放,但是再有序些就更好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努力学习,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7》教学反思 14
这部分内容教学得数是6、7的加法,教材从前面的“一图一式”过渡到“一图两式”,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相应的两道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课一开始我利用小火车游戏进行6和7的分合的练习。安排这样的复习,是想让旧知识成为了新内容学习的扎实基础。
例题以学生的植树劳动为题材,并首次用文字呈现“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画面,领会蘑菇卡通和萝卜卡通说出的不同加法算式:5+1=6、1+5=6,使学生认识到这两个算式都表示把5个和1个合起来或把1个和5个合起来,都可以算出“一共来了多少人”。
例题的教学我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自己提出问题,并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但由于我之前没有进行相关的训练,这里学生说的并不是很好,有些不太明白我的意思,不太清楚提问应该怎样提,我想这也是与我问题的.设计有关,在今后的学习中还需要加强训练。
“试一试”通过由两部分物体合成的一幅图,引导学生学习计算相应得两道得数是7的加法算式,进一步体会相应的两道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会由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数推想出相应的另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数,从而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想想做做”通过让学生操作学具、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等练习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
本课内容是教学《和是6、7的加法》看上去是一堂计算学习课,但实际我觉得重点是一堂算理的认识课,口算固然是低年级数学中的重头戏,但对于得数是6、7的加法,由于学生在幼儿园与平时的生活中,对于这些算式已有所接触,在计算方面暂时不是难点。因此,课堂上我着重引导学生用三句话表达图意,但事实上,不少学生“能说”,但并不“善说”,要表达清楚题目的意思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还需要我们逐步训练,循序渐近。
《7》教学反思 15
《识字7》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课文。课文是首拍手歌。符合二年级学生的阅读,琅琅上口。识字课文的主要目标就是识字。因此在本次的课上,我主要把重点放在识字教学上。
本篇课文要认识的生字一共十个。我分成两次教学。第一次通过动物的图片来认识其中的六个字:孔、雀、锦、鹰、鹂、灵。让学生能够通过动物来识记相关生字。并且在其中加入小游戏。让学生能快乐的学习生字。生字教学是很枯燥无味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需要一些小游戏和小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第二次让学生先读课文,再学剩下的生字。()通过不同方式的读和一些小游戏来巩固。
识字教学一直是我比较头疼的问题。直到参加了国培,听了几位优秀老师的课,让我豁然开朗。识字课原来也可以上的那么生动有趣,吸引孩子们的眼球。于是,我便试着向她借鉴,结合自己班里的实际,运用各种方式的读和游戏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我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的确比以前高了很多。
在这节课上也运用了一些不同的方式读,总的来说识字部分还是可以的。但是在课堂设计上还有些不足。本文共有八个生字。我把写字教学全放到了第二课时。这样,对孩子们来说负担比较重,很难完全接受。最好是可以把八个字分成两节课来教学。一节课四个生字。这样学生们比较容易接受,也比较容易掌握。还有自己的语言、表情等方面仍然需要加强。语言应该更加的抑扬顿挫,表情更加的丰富。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在识字教学方面,仍然需要加强。识字可以放在一起学完,不需要分成两部分来学习。对于识字教学,仍需要我不断的努力、摸索和学习。这样才能进步的更快,才能在识字教学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
【《7》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7》教学反思02-28
《识字7》教学反思09-29
识字7的教学反思11-11
《识字7》教学反思10-12
《燕子》教学反思(精选7篇)03-25
养花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11-24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8-14
《欢庆》的教学反思 7篇06-03
《欢庆》的教学反思 (7篇)06-03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