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比尾巴》教学反思

《比尾巴》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28 18:00:5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比尾巴》教学反思【推荐】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尾巴》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比尾巴》教学反思【推荐】

《比尾巴》教学反思1

  对小学生而言,一个优美动听的故事,会激起他们美好的遐思,从中会悟出道理、学到知识。小壁虎借尾巴》就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终因它们各自的尾巴都有用处而未曾借到的故事。

  本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课文中没有注音,连生字也未标示读音,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或阅读。教学时,我做了如下的安排:我先由壁虎图片导入,说说你对壁虎的了解,此刻学生争先恐后的介绍他对壁虎的.了解,我顺着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激发学生质疑。然后出示本课生字,因为这篇课文全文没有注意,孩子读课文有点难度,因此先认识生字帮助学生正确读课文。本节课老师大胆的范读课文,老师的范读激起学生读课文的兴趣,他们都积极的模仿老师绘声绘色的读课文。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老师指名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小壁虎都向谁去借尾巴?这样安排为了培养学生边听边思考的习惯。

  为了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出示课文第一幅图片,看图说一说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再全班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出示小壁虎没有尾巴的图片,观察小壁虎此刻他心情怎样?指导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小壁虎伤心、难过。

  课文4、5、6自然段描写的是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因此老师重点指导学习第四自然段,先看图再分角色朗读课文,明白小壁虎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老师随机板书,然后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他们的尾巴都有各自的用处。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回到家妈妈是怎样说的?老师与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7、8自然段。老师看着板书总结课文,让学生动脑思考,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全班讨论最后明白小壁虎的尾巴能再生,可以保护自己。

  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开心,老师教的愉快。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但我感觉每节课教师的情绪特别重要,教师如果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学生也会被老师的情绪所感染,也会在轻松愉快的教学中学习。

《比尾巴》教学反思2

  给孩子更多的合作机会,在探究中自主发现。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思考,很多教师都把合作、探究学习定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致力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品质和探究发现的习惯。

  教师们按照分层互补的原则,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或是让学生自由组合,使小组内的合作讨论与小组间的竞争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建构学习小组评价机制,经过小组自评和他评、师评,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正确习惯,如语文科几乎每堂课上都要求各学习小组就所学资料提出几个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进行朗读练习、课文主角扮演时,鼓励各小组勇于创新,以各种不一样的形式汇报:孩子们各施各法,有齐读的、有轮读的,或是几人表演,几人诵读,一些孩子干脆把原文抛开,将资料编成小故事表演。

  开放活跃的课堂,培养了个性习飞扬又善于合作的`学生。在教学《比尾巴》一课时,教师问学生在这两节诗里有什么发现,比如这首诗和以前学过的诗歌有什么不一样,在诗里他们发现了什么趣味的或异常的地方,并将自我的发此刻四人小组里说说。这下学生们感到新奇极了,他们的思维不受一点约束,在小组合作中集思广益,交流互补,争先恐后地告诉教师自我的发现。

  “我发现这首诗里第一节都是问题,第二节都是回答问题的!”我发现第二节诗动物的名字都放在前面,它们尾巴的特点都放在后面!”“我发现这首诗第一节里前面的字都是一样的`!”“我发现这首诗题目是《比尾巴》,诗里也有很多尾巴这个词!”事实证明,孩子经过合作交流,完全能自主发现,而敢于发现,也就敢于创新。美术课上,教师带孩子们走出户外,让他们自行组合,用身体和球、圈摆出不一样造型……合作探究式地学习,极大地丰富了课堂资料,营造出较好的团结协作的环境,更放飞了孩子创新的潜能。

《比尾巴》教学反思3

  本课,我通过观察图片、讲解壁虎的相关知识导入。再书写课题时,通过尾巴一词,引导孩子们复习上学期学过的课文《比尾巴》,使孩子们很快的进入情景。

  初读课文。我首先范读课文,然后出示一些学习要求。学生们有了目标的明确,在读文时就会注意这些问题。让孩子们带着要求读文,主要是标明课文小节号和本课的生字、新词。让孩子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发挥小组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小组间交流、讨论,汇报成果。

  初读课文后,孩子们对课文内容有了了解,再次带着新的要求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这部分充分利用书中的图画,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学习,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课时,我领孩子们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并用板书示图的方式表示出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再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种简易的示图可以帮助孩子们记忆课文的内容,也可以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上完本课,充分的认识到孩子们在口语表达方面的有欠缺。学语文、用语文,口语表达是重要部分,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着重训练,让孩子真正学以致用。

《比尾巴》教学反思4

  《比尾巴》这篇课文是一首儿歌,与动物知识相关的短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内容是充满儿童情趣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简明易懂。这边课文容易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朗读欲望,所以我选择了这篇课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12个字,会写“公、车”,认识新笔画“撇折”及偏旁“八、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读好问句的语气,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会用“谁的尾巴——?——的尾巴——。/——的尾巴像——。”的句式说话。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更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学生当裁判的环节,充分发挥本文的“趣”,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读好问句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可以三个问句分开读,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问句,教师应该先范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跟读。其中生字教学也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对于生字的教学,我的导师也给了我许多建议,我自己平时也存在每课识字量太大的困扰。我觉得识字是低年级学生的重点,特别是识字方法的教学,所以设计时还是把识字作为一个重要部分,并结合不同的识字方法穿插在短文的学习中,最后再进行一次集体的巩固。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还设计了课外拓展这一环节,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结束本堂课教学。我事先准备好素材,让学生仿照这两小节的形式在用其他小动物编一编儿歌,如:问:“谁的尾巴?谁的尾巴?谁的尾巴?”答:“的尾巴。的尾巴。的尾巴。”

  但作为一个新老师我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这些都值得我深思:

  一、教学经验不足,准备工作还不到位。

  在示范读问句时,自己都没有读正确。问句是从第一个字就开始上扬的,而我只上扬在了最后一个字。这样教学,学生是无法理解问句和陈述句语气的不同。如果我在解读文本注意到这个难点,可以听听磁带上的范读,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想法读就不会出现这个不应该犯的错误了。

  二、不注意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上课时,班里几个男孩回答问题时为了显示自己声音响亮费尽气力大喊,我虽然觉得有些不妥,但又怕说了他们,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会小了,所以也就没说什么。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看似默认的态度引起了更多学生的共鸣。齐读时大家大喊特喊,课堂里嘈杂声一片。在上课时我还发现学生的读书姿势都还不是很正确,才体会到自己平时上课对他们行为习惯的培养没有很好的重视。

  三、组织课堂纪律还有欠缺

  感觉这次赛课纪律方面没有上次好,虽然时不时都在组织纪律,但整个课堂还是有不安定因素,总有那么几个调皮的小朋友爱说话、爱做小动作,这可能是一年级小朋友的天性吧!我们班因为情况比较特殊,学生在学习习惯听课习惯方面问题确实比较大,这让我也很头疼,以后这也是工作管理方面的重点。

  虽然为这次赛课付出了一些精力和时间,但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东西是我平时花再多时间也未必能觉察到的。

  《比尾巴》这首儿歌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它以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言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教学中可以以朗读训练为切入口,拓展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所以生字的学习应该贯穿始终,整堂课还应该加入写字的环节,学写一到两个字,而不是把写字放到一课时去完成,这样可以分散写字的难度,孩子们能更加轻松地把字记牢、写好。

  我是教学《比尾巴》的第一课时,目标是在认读生字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节,并理解其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对此,我做了如下设计:

  在孩子们眼中,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由此我准备了很多图片。让学生说的同时随机出示6张词卡:公鸡、鸭子、兔子、猴子、孔雀、松鼠。在与动物打招呼中,把字宝宝送到小动物的手里的活动中,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与生字见了第一次面。孩子们根据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畅畅而谈这三个小动物的模样,结合孩子的回答,穿插教学生字长、短、把。轻易地理解了字意,也分散了识字任务。随后,我设计了两道关口:识字挑战与朗读课文挑战。孩子要读的欲望强烈。为了朗读好,理所当然得接受第一个挑战:识字——比比谁的记性好,识字本领大。一年级的孩子们好表现,一见要挑战,要展示自己的聪明,情绪高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思维活跃,同桌合作想办法记字效率也会高。字宝宝装进了记忆宝库,可是它调皮地躲进了课文中,你能响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吗?孩子们快乐地模仿朗读。在多形式地比赛朗读中,孩子们自我评议、合作纠正,朗读能力不断提高。然后我引导孩子从读中体会,读后谈谈猴子、松鼠、小兔的尾巴长得啥模样。在孩子们交流的基础上,

  我又引导孩子们去思考小小的一条尾巴,为何长得各不相同,有什么作用?孩子们在互相交流中增长见识,感受着动物尾巴的奇妙,在孩子畅所欲言后,我也相应地介绍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知识,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趁机我要求感兴趣的孩子在课外多多观察、收集小动物图片,去了解更多小动物尾巴的作用。

《比尾巴》教学反思5

  本课是看图学词学句,我利用课前收集的教学课件,在教学中有选择的使用,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让学生看录像,观察比较尾巴的特点。直观地理解了“长”、“短”两词。理解“弯”

  一词时,让学生看录像后用手比划了一下。为理解“扁”一词,我让学生比较两个盒子,再看录像,观察鸭子的扁尾巴,进而观察它的扁嘴巴。

  我凭借录像,不但帮助学生理解了“长”、“短”、“好像一把伞”之后,又让学生观察

  “牛、羊”的尾巴;观察燕子的尾巴,用“好像”造句;观察孔雀的尾巴,用”有的……有……还有的……”句式造句。这样既理解了词句,又掌握了句式,培养了说话能力。

  总之,教学中,只要能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形象直观,训练扎实,效裹还是比较显著的。

《比尾巴》教学反思6

  1、基础目标待强化,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

  本文要学习12个二会字,能够说是比较多的,可是,在这篇文章中,一些生字包含在动物名字中,我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愉快学习,学生们在欣赏动物图的过程中简便学习“鸭、公、猴、松、鼠”等字。

  2、情景创设生动趣味。

  研究到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课堂极忌沉闷、单调,所以我注重情景创设,让学生有如身处其中,在愉快中学习。

  我把整个教学过程(两个课时)的整体情景创设为在动物园里观看比尾巴大赛,把所有要学习的知识纳入其中,如:第二课时中复习二会字环节,我就说是唐老鸭想来看比赛,但不认识路,要同学们给它带路,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进取性。

  在本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把整个教学情境创设为一条完整的线索,这条线索贯穿其中,构成一个完整而趣味的故事。如此一来,教学中,就有如在讲故事,讲者和听着都娱乐其中,课堂气氛活跃、趣味。

  3.、形式多样,强化朗读训练。

  在朗读中,我运用了齐读、男女分主角读、范读、、同桌练习等方式,强化了朗读训练,培养了朗读本事。根据本文的特点,我特意让带领学生一边朗诵,一边做动作,极力构成在游戏中学习的气氛。在课文朗诵环节,学生们热情高涨,一个个都全身投入的边读边舞,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把全文背诵下来,收获不错的效果。可是这儿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异常留意学生的动向,避免有些学生在后面开小差。

《比尾巴》教学反思7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看图学文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讲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处,课文较为简单、易懂。

  但是我原本认为本班的学生家中没有什么课外书,课外积累极少,好多学生对壁虎不了解,让他们课前搜集有关壁虎的资料也没有条件。而且他们读书往往有口无心,不少学生自读课文仅停留在读通顺、识字的阶段,不会结合书本配的图片进行思考。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就先简要的.介绍了一下壁虎的特点,告诉了他们壁虎尾巴有自卫的功能,然后导入到课文的开头壁虎遇到蛇的一幕。这样,学生恍然大悟。

  但是,在之后的教学中,学生却没有了新鲜感,虽然顺利地完成了这堂课,却很平淡,学生没有自己的新发现。也许给学生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更好一些。

《比尾巴》教学反思8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看图学文的童话故事,它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课文通过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各有用处,知道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的特点。

  因为课文内容较为简单、易懂。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演、说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充分地让学生去读文、思考、交流、表达、表演。本课生动有趣,语言优美,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使学生在较轻松的课堂气氛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我还重点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当学生了解到小壁虎长出了新尾巴之后,我问孩子们:“你知道这是种什么能力?”有些同学积极举手发言,把自己平时在书中了解的情况分享给大家听。继而明白了什么是“再生能力”。那有同学又问,人为什么不行呢?同学们的回答也是有声有色,非常棒。这样学生就在问答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提高了学习语文的能力。

  最后我还让学生表演了课本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提到表演,孩子们各个高兴万分,纷纷举手要求参与表演,一下子激活了课堂气氛。表演是语文学习的`实践,更重要的目的在于积累。教学中,我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按小组先演示排练,我再深入小组给予指导,只到他们胸有成竹再上台展示,加上动作、表情,表演身上完美,得到大家的热烈掌声。一堂课就在学生们的笑声、掌声、读书声、谈论声中结束。

《比尾巴》教学反思9

  《比尾巴》是一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抓住各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以对话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在孩子们眼里,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他们天生就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感到新奇和新鲜。这为本次活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里,我始终都从幼儿的兴趣入手。以多种形式(男生女生对答、师生对答……)变换朗诵儿歌,以便让幼儿充分体验学习问答式儿歌的乐趣。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让幼儿在我们教师的细心照顾、精心培养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比尾巴》教学反思10

  一、教师必须重视课前导入工作,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所有的感活动起来,每个学生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都有自我独特的感受,只是在于教师如何开启,如何去引导他们去、去发现、去感受事物,而不是由教师直接板书课题,范读课文,这种旧的课前引导,只会让学生产生依靠的情绪,让学生习惯于教师的“落入”,而不是主动去想课文写的是什么。活力是导求新知的最重要的推动力,是构成学习动机最活跃的成份,为了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必须重视课前导入工作,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鼓励学生大胆去观察、去发现。

  若要低年级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首先要从他们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着手,使学生对该事物产生兴趣,让学生产生观察的欲望,教师加以引导,明解目的,而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杂乱无章地去观察。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大多都是自问自答,没有让学生用心地去想,去观察,使学生的思想处于懒惰状态。从一年级起培养学生的观察本事,更有利于日后习作本事的提高,教育学家斯宾塞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我去发现。”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去观察、去发现。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要学生愿意去想,自主去想,所以想象力是依缚在自主探究上的',教师是放开手,让学生有一片属于自我的天空,让学生自由地去想,大胆地去探究,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是教师的课堂,教师教,学生听,这种学习方式被人称为“静听”课程,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处于被动的“静听”状态,几乎没有活动的余地和自我的经验,而成为课程和教材的“奴隶”。新课标中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进取的提倡和践行。新课标要求教师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敢想、敢说,爱想、爱说。从而到达自主学习的目的。

《比尾巴》教学反思11

  第一次参加“责任杯”教学比赛,我经过慎重考虑,选择了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松鼠的尾巴》。这篇课文是新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写小松鼠在不同的情况下发挥尾巴的作用,解决了问题。通过学习了解松鼠尾巴的特点和用途,激发学生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的兴趣。课文结构虽然比较简单,但篇幅比较长,要想在一节课35分钟内既完成生字教学,又完成阅读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我动了很多脑筋,花了许多心血去作准备。

  首先,我仔细分析教材,制定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寻找突破口。其次,上网查找有关松鼠的图片资料,参阅优秀的课堂实录,根据班级学生情况精心设计教案。然后,自行设计制作课件。

  一切准备就绪,我对上好这堂课也就胸有成竹了。果然,课上得很顺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主要抓住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巧识字。

  随文识字是一种很适合低年级小朋友的认字方法,即把生字放在一篇课文中边识字边阅读,把识字、阅读、说话等基础训练有机结合。在本课教学中,我把十个生字放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分散教学,抓住重点,各有侧重,不面面俱到。如教学“茸”,我用长毛绒玩具和毛围巾让学生触摸,从而理解“毛茸茸”;教学“摊”,请学生做动作;教学“遍”和“寒”,着重组词;“踪”字强调字音和字义;而“最”“降”“乖”的教学则注重分析字形。所有生字都在一定的词语和句子中出现,有具体意义,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进而促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字形,读准字音。

  二、重阅读。

  在引出课题时,我先出示了“小松鼠”的.图片,然后出示课文第一小节:小松鼠有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可它不知道尾巴有什么用。让学生读好句子,再学习生字“茸”,接下来直接导入课题。接着,组织学生在组长带领下,小组内读课文,并出示要求,做到有目的地读。读完后完成口头填空:小松鼠的尾巴可以;可以;可以。初步理清课文思路。然后,有侧重地学习第2、3、4节。其中,第2小节主要通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来理解内容;第4小节比较简单,通过动画演示来理解;重头戏放在第3小节,这一节描写黄鼠狼追赶小松鼠,小松鼠拼命逃,在紧要关头用尾巴当降落伞帮助它脱离了危险。我将这一情节用动画的形式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我趁机组织学生同桌边表演边朗读,这样,不仅使学生加深对松鼠尾巴作用的印象,而且很容易地理解了“跳跃”“顺着树干”“扭头就跑”“紧追不舍”“无影无踪”等词义。

  三、练说话。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是语文课上及其重要的环节。我设计的说话训练由易到难,层次分明。课一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说话训练:(看大屏幕上的小松鼠跟它打个招呼)并出示句式:这是一只()的松鼠,它()。用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打开思维的阀门,充分发挥想象力,激发说话的兴趣。学完课文后,我又出示了一个拓展训练: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也很顶用?出示句式:的尾巴,可以。我还专门制作了各种动物的幻灯片,给学生适当提示,学生发言异常踊跃。最后,我要求学生将上面说过的各种动物尾巴作用的句子连起来说一说,增加了难度,渗透总分结构的段落形式。出示句式:动物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的尾巴,可以;的尾巴,可以;的尾巴,可以。动物们的尾巴真顶用啊!

  当然,课堂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多媒体课件的光盘与幻灯片之间的转换不很流畅,因而浪费了少量时间,显得有些烦琐。这是设计环节时的失误。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避免类似现象的发生。

《比尾巴》教学反思12

  在孩子眼中,动物是他们的最爱。本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问句和答句的读上,我读,让学生发现问句的尾音向上,答句要向下。接着通过齐读、指名读,让学生充分感受问句和答句读法的不同。接下来,又进行了男女比赛读、个别读,谁读的好,就请他来给大家示范某一句,让大家跟学。最后,请个别同学采用问答形式来读,并请个别学生来表演着读。大家的兴趣很高,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了……。可是,大家还是意犹未尽地在那学着小动物的动作来表演课文。

  我认为在低年级,只要老师紧紧地抓住一个“趣”字,无论什么课,在指导孩子朗读上,只要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他们,朗读的效果就会更好。

《比尾巴》教学反思13

  本课是看图学词学句,我利用课前收集的教学课件,在教学中有选择的使用,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让学生看录像,观察比较尾巴的特点。直观地理解了“长”、“短”两词。理解“弯”一词时,让学生看录像后用手比划了一下。为理解“扁”一词,我让学生比较两个盒子,再看录像,观察鸭子的扁尾巴,进而观察它的扁嘴巴。我凭借录像,不但帮助学生理解了“长”、“短”、“好像一把伞”之后,又让学生观察“牛、羊”的尾巴;观察燕子的尾巴,用“好像”造句;观察孔雀的尾巴,用”有的……有……还有的'……”句式造句。这样既理解了词句,又掌握了句式,培养了说话能力。

  总之,教学中,只要能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形象直观,训练扎实,效裹还是比较显著的。

《比尾巴》教学反思14

  《比尾巴》这一课,我本着“课堂上老师应努力为学生营运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的热情”。这一理念展开教学的,首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然后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在整堂课中,我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过程,从而实现真正一样上的自主实践,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整节课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的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代替整体划一的理解和指导,整个过程充分尊重了主体的地位。

  另外,本课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在第一课时我把重点放在了问句和答句的读上,我读,让学生发现问句的尾音向上,答句要向下。接着通过齐读、指名读,让学生充分感受问句和答句读法的不同。接下来,又进行了男女比赛读、个别读,谁读的好,就请他来给大家示范某一句,让大家跟学。最后,请个别同学采用问答形式来读,并请个别学生来表演着读。大家的兴趣很高,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了……可是,大家还是意犹未尽地在那学着小动物的动作来表演课文。

《比尾巴》教学反思15

  《比尾巴》是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课文以儿童的视角,对自然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生动的描摹,充满儿童情趣,能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本课时,孩子们在一次次的读准句子后再读准词语。在孩子们有困难的会认字上面,花时间反复纠正读。有了之前的识字基础,接下来我把时间主要交给学生,分享自己的识字方法,孩子们分享的参与度很高,有的说,采用反义词识字法记住了长短,有的说,运用加一加,“”尾,上边尸加下面的毛。比较“公”和“伞”也采取新发现来比较上半部分,然后再看图片的样子,观察“伞”字的结构。

  读文上,我先自读,再生读,纠错,老师带读,一步步下来,我们又变化了读书的方式一问一答。在最后提示问句和轻声如何读?先让孩子们说接着再总结。

  关于会写字,指导书写比和把、巴。通过握笔儿歌和写字姿势,一起让孩子边说儿歌边写,写字前观察结构,说说左右结构的字应该注意什么,每个笔划都要看清楚,每个字都编书写儿歌来写。

  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所以生字的学习应该贯穿始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本课生字的兴趣,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一编”)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生字学习贯穿课堂始终,在大量复现、说话中落实会读会认的生字学习目标。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反馈也反应出了一些问题。其中,关于朗读尤其促发我深思。怎样才能读得深入,怎样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对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导学生读好一句话时,首先不要急于要求他们读出感情。如指导“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句中的停顿之处,形成一定语感之后再试着读出问的语气。如部分学生仍没有读好,千万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结束进入下一个环节。而是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进行耐心的指导,同时注意保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这时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问答对话的语气等方式,通过范读、赛读等形式,反复练习把句子读好。

  思考:

  1、课堂上第一次训练孩子在文中圈画出关键信息的能力,大部分孩子都能完成,这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为后期长文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2、不管是什么课堂,学生第一位,老师教的好坏的考评标准是学生学会了多少,课堂上我一直在渗透这一理念,指导孩子多说,我少说。

  3、写字,关于这一点我一直在反思,因为截止到目前,课堂上最后留下的写字时间总是少于十分钟,前面说得多,后面写的就少了。另外对于比这个字容易出错的笔画也没有进行强调,这是需要后期加强的。

【《比尾巴》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比尾巴教学反思01-13

尾巴教学反思12-31

比尾巴的教学反思10-26

比尾巴教学反思12-02

《比尾巴》教学反思11-14

《比尾巴》教学反思06-26

《比尾巴》的教学反思范文02-12

松鼠的尾巴教学反思08-14

尾巴的功能教学反思08-03

借尾巴教学反思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