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学森》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苏教版《钱学森》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钱学森》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钱学森》教学反思1
一、品读感悟,激发情感
注重阅读品味,是本课教学的精髓所在。课上,我让学生找找钱学森的话语,自由谈谈感受,体会他的爱国情怀。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个人感悟,着力通过语言的激励引导学生经历独特的、多元的体验,使得课堂呈现出“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的生动局面。课中,摒弃繁琐的分析,紧紧围绕文中的关键句,将静态的文字链接成动人的画面,在反复品读中丰富着语言的内涵,丰富着人物的精神,丰富着学生的人生体验,使课堂充满“故事”,充满艺术的情趣。通过细细地品味,学生受到了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铸炼。整堂课,我的话语一步步地牵引着学生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学生的心灵浸染着墨韵书香。学生同文本真真切切地畅读,获得的是对生命的感悟,由此昂扬其率真而灵动的生命激情。
二、强化体验,走进内心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次人性积淀的过程,而这样一种过程需要阅读主体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本课教学中,我还能引领学生研读文本,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的真情实感。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朗读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把自己放在文本的对立面上,更不是一个冷静的阅读者,而是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一体,用朗读、用思考、用言语抒发感受,成为了文本意义的创造者。其中,朗读也好,想象也好,表达也好,都成了激发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内化情感、内化语言的形式,课堂赋予了学生的是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融合信息,生生互动
大量的信息交流,促进生生互动,是本课又一个显著的特点。教师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主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形成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倾听、互相评价、互相激励,纵向和横向的多元反馈信息网。再者,本课的信息量很大,如:冯卡门的资料补充、钱学森回国的背景资料、颁奖词的阅读……学生们无所不谈,无所不至。在这样大的信息交流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灵活性、语言表达乃至个性特点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四、文以载道,润物无声
语文教学中讲究文道统一,“道”是语文教学的魂。在教学中,我依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时时不忘锤炼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寻“文”线悟“道”线,即悟做人之道。当学生借助课文的重点词、句、段的品析,理解了人物的高尚品质后,我将话题巧妙地引向学生自己,让学生对钱学森说说心里话,使学生在他的一片拳拳爱国心的沐浴中,逐渐成熟、成长, 从而达到了精神的恬淡与从容、思维的明晰与开阔。这样,学生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于潜移默化中修身化性,于感悟品味中弘扬精神,这一定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苏教版《钱学森》教学反思2
由于教材内容是讲述一个人物的,而这个人物是对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是毕竟离现在的孩子距离很遥远。因此在教学时,我带着满腔的激情开始了教学,顿时,煽情的教学语言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或静心默读,或激情诵读,个性的感悟在课堂上尽情飞扬。如在品读“我们日夜盼望着,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这段钱学森的话语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应当”这个词读出了不一样的感受。
生1:钱学森认为为国效力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事。
生2:我也这样认为!钱学森深深地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为建设祖国出力,作为中国人是义不容辞的。
生3:我还有补充,这番话是钱学森对中国留学生说的,他明白祖国刚刚解放需要人才,他希望有更多的留学生能像他一样回国报效祖国。
师:说得好,作为一名中国人,为国效力是理所应当的。你已经完全读懂了钱学森的那颗拳拳报国之心,那就用你的朗读来传达钱学森的心声吧!
我坚信“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反应应该是“多元”的,这不容置疑。
苏教版《钱学森》教学反思3
钱学森是一个伟大的人物,怎样才能使学生深刻体会他内心强烈的爱国情感,并且深刻感悟他那高大的形象?教学前,我认真研读教材,上网搜索相关资料,再三权衡,最终决定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深入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人物的深层对话。
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第一,课外资料的补充恰到好处。
例如在引导学生感悟钱学森面对美国政府威胁,坚定回国的情怀时,补充了一段视频和文字资料:美国政府为阻止钱学森归国,采取的一系列语言或行动的措施,使学生感受到钱学森“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的人生情怀,感受到在他心里任何艰难险阻都阻止不了归国的路,包括武力威胁。
第二,紧扣“爱国”这一中心,重点突出。
一篇文章最忌讳的就是支离破碎的分析,教学时,我没有一段一段地教,而是抓住“爱国”这一中心,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感受到钱学森对祖国的魂牵梦绕之情。学生在一遍一遍诵读,一次一次自主表达中,不由自主地接受了语言,走进了文本,更一步步体验文中的情感主线——钱学森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抓住教学难点——理解钱学森的两句话,进行朗读品味,体会钱学森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三,朗读指导方法多样。
在指导朗读钱学森的两句话的过程中,我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迁移,用教师的鼓励、引导,让学生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和抓关键词语体会句子的方法展开,极好地帮助学生感悟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浑然天成,不留痕迹。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采用了教师引读、男女生分组读等朗读方法,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利于学生感受钱学森的浓浓爱国情怀,给学生的情感之火再添“干柴”。
第四,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要达成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透过语言文字,体会文本中蕴涵的高尚的情感,受到正确思想、态度、价值观的指导,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语文教学也不能忽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写话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通过写话,学生能够体验到内心专注的乐趣,享受到写作的快意。
苏教版《钱学森》教学反思4
教学反思:
我所教授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第19课《钱学森》,文章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历尽艰辛才回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以及发射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教材有两个突出特点:
1、通过语言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强烈的爱国情怀,是本篇的重要写作特色;同时,文中还有多处侧面描写,也能够烘托人物的特点。
2、本文的写作思路较为清晰“留学、回国、贡献”,但是作者采取的是倒叙的写作顺序,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有别于一般文章。
本次教学是第一课时,主要和孩子一起回顾钱学森在外留学不忘祖国、以及冲破重重阻挠回国的的故事,从而体会钱学森的爱国情怀,同时,感受作者的写作特色。
由于经过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课前预设,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即可认识到人物的爱国情感,有助于课堂教学,所以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较多,并把主要目标定位为两点:通过语言等细节体验情感;学习作者写作方法。然而,通过教学实践,感受到本次课堂教学呈现较多问题,经各位老师的提点,恍然大悟,遗憾之余更有许多收获!
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对“认识”和“体验”的认识和处理,认识,仅仅是知道而已,是一种较为肤浅的认知水平,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即可自己掌握;体验,字典的`意思是“经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经历了实践洗礼,人物形象更容易驻扎学生的心灵,学生的认知显然要深刻许多。体验,可以加深学生的认知,这应该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是啊,六年级的学生了,经过阅读措辞直白的课文,他已经能够认识到钱学森的爱国情怀,由于时代的特殊性学生的认识也仅仅是漂浮于任知的表面而已,并不表明学生已经有了切身体会,并不表明孩子与钱学森有了灵魂的交会,此时的人物形象并未在孩子的心灵里留下深刻的烙印。这个时候,需要教师想法设法引领孩子去体验。
为什么对于钱学森的那两段感人肺腑的语言教学如此失败?孩子们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似乎如出一辙,是朗读技巧的体现而非真情实感的流露?原因就在这里啊————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问题,教学中没有很好的引领孩子去体验,孩子缺少体验,怎么产生情感又如何真情流露?我在教授两段文字时在读的基础上,确实也出示了相关的背景资料,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细细咀嚼关键词语联系文本资料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果再多设置一些情景:如“钱学森——地对——说……”、如果教师的语言再丰富些煽情些……如果这些“如果”都是真的,带领学生进行深切的体验,也许,在课堂上,我就能够看见学生那由衷、敬佩的眼神、也许我就能听见学生那发自肺腑之言、也许我就能听到那饱含真情的朗读……这节课就不是浅尝辄止的“走过场”而是真真切切的体验、感悟。
同时,这次教学中还有一条主线就是写作方法的指导教学,“语言描绘表达人物特点”“侧面描写烘托人物特点”“倒叙”等,顺着这条主线,文章“坎坷回国路”的处理就可以换个方法,这也是侧面描写,这也是烘托人物的爱国品质的,如果抓住了这点,那就完整许多。
语文就是一门充满遗憾美的教学,尤其对于青年教师,在这次遗憾的教学课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自己对于本文的认识和钻研还不够深,对于教法的研究不够透彻,课前预设不够准确……在遗憾中我反思,在反思中我又有了收获。反思,真的是青年教师的必修课。
苏教版《钱学森》教学反思5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第19课《钱学森》,文章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历尽艰辛才回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以及发射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教材有两个突出特点:
1、通过语言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强烈的爱国情怀,是本篇的`重要写作特色;同时,文中还有多处侧面描写,也能够烘托人物的特点。
2、本文的写作思路较为清晰留学、回国、贡献,但是作者采取的是倒叙的写作顺序,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有别于一般文章。
同时,这次教学中还有一条主线就是写作方法的指导教学,语言描绘表达人物特点侧面描写烘托人物特点倒叙等,顺着这条主线,文章坎坷回国路的处理就可以换个方法,这也是侧面描写,这也是烘托人物的爱国品质的,如果抓住了这点,那就完整许多。
语文就是一门充满遗憾美的教学,在这次教学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自己对于本文的认识和钻研还不够深,对于教法的研究不够透彻,课前预设不够准确在遗憾中我反思,在反思中我又有了收获。反思,真的是青年教师的必修课。
【《钱学森》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钱学森》教学反思10-29
《钱学森》教案07-23
《钱学森》教案14篇09-13
教学教学反思11-10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5-24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05-17
教学及反思12-27
比的教学反思08-29
经典教学反思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