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鱼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鱼的教学反思1
《美丽的鱼》是我在星期四那天进行的线描画活动,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利用学过的线条和图案装饰大鱼的鱼身。我准备了两条大鱼的范画,其中一条“大鱼”鱼身是用线条和图案装饰了的,另一条“大鱼”鱼身怎没有用线条和图案进行装饰。将两条“大鱼”进行对比后,幼儿自然而然就知道装饰过的当然漂亮。于是,我就用“请小朋友帮大鱼一个忙,帮它穿上漂亮的衣服,不过大鱼说它的衣服上必须要有线条和图案才行。你们愿意帮助大鱼,让它高兴吗”的话语,激起幼儿的绘画兴趣的,幼儿当时就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我愿意”。
鱼的教学反思2
片段一
师:请同学们看着黑板读“鱼游到了”,你眼前仿佛看到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鱼在水中快活地游动。
生:我看到鱼在小河边游玩。
生:我看到鱼在鱼缸里游来游去。
生:我仿佛看到鱼游到了大海里。
师:鱼到底在哪儿游呢?师在“鱼游到了”后面板书“纸上”。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师:鱼究竟能不能游到纸上呢?我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生:自由读课文。
师:鱼能不能游到纸上?请一位同学说一说。
生:鱼能游到纸上。因为课文里的那位青年画得太逼真了,给人的感觉就像鱼真的游到了纸上一样。(加亮点分)
(点评:学生有了好奇心,学习就会变得兴奋,思维就会掀起波澜。熊老师正是抓住这一点,创设问题情境,鱼游到了哪里?鱼能不能游到纸上?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片段二
师:那位青年的外貌怎样?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用铅笔画上横线。
生: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师:你找得真准。(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句子。)
师:玉泉的水有什么特点?(玉泉的水清澈见底。)
师:你能用一个成语概括青年的外貌吗?(眉清目秀)
师:请找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生: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师:再读课文,边读边用铅笔画句子,青年观鱼的句子用小括号,青年画鱼的句子用波浪线。(生按要求读画句子。)
师:请同桌相互交流画的语句。
师:指名读青年画鱼的句子。
生: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加亮点分)
师:“工笔细描”是什么意思?
生:指青年画金鱼像姑娘绣花那样一针一线,非常仔细。(加亮点分)
师:“挥笔速写”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金鱼的动态描绘出来。
师:再指名读,注意“工笔细描”的语速较慢,“挥笔速写”的语速较快。
师:同桌表演读,一位同学读,另一位同学表演青年画鱼的动作。(师生合作读)
师:还有哪些句子?
生: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师:这可以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齐读)
师:你能说说“融为一体”的意思吗?
生:青年专心致志地画鱼,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都是鱼,好像和金鱼融合在了一起,正因为这样,所以才把鱼画活了。(加亮点分)
师:小女孩怎样赞叹?
生: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读出惊奇的语气,开火车读。)
师:还有观鱼的句子吗?
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这说明他是如何观鱼的?
生:他看鱼看得入神,全神贯注。(加亮点分)
师:除了我们找的这些语句外,还有吗?
生: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他看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生:他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生:他看鱼如痴如醉,废寝忘食。(加亮点分)
师:请同学读一读,读出忘我的境界。(指名读、齐读)
(点评: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能表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熊老师紧紧抓住青年的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来引导学生体会青年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坚持不懈的品质,让学生真正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片段三
师:我想同学们这时应该明白“鱼先游到我心里”是什么意思?
生:他爱鱼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生:我们学过胸有成竹的故事。宋朝文同善于画竹子,当时苏轼说他所以画得好,是因为他在动笔以前,心里已经有画成了的竹子的模样。同样,这位青年画金鱼前,心里已经有了金鱼的形象,可以说胸有成“鱼”,所以他画鱼画得栩栩如生,好像金鱼在纸上游动似的。(加亮点分)
师:“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是什么关系?用自己的话表达清楚。
生:鱼先游到我心里,再游到纸上。
生:因为鱼先游到我心里,所以鱼游到了纸上。(加亮点分)
生:它们之间是因果关系。
师:你佩服青年什么?(全神贯注、坚持不懈、有毅力。)
师:我也很佩服他,他是一位聋哑人。有句话说得好:“上帝在为你关闭一扇门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我也想到《触摸春天》中的一句话:“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点评:如果要把金鱼画活,就要先仔细观察金鱼,使之形象鲜明、生动、深刻。这也就是“鱼游到纸上”与“鱼游到心里”的关系,熊老师让学生在感悟重点语句的基础上,学生很自然地结合“胸有成竹”来理解两者的关系,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
反思
语文教学要“求实”,即朴朴实实,让学生学得扎扎实实,使学生学有所得,真的能在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上有所提高,培养起良好的语文素养。在片段一中,熊老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回答“鱼能不能游到纸上”的.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读书,善于思考的习惯。在片段二中,熊老师让学生再读课文,要求学生用不同的符号画出青年的外貌和观鱼、画鱼的句子,并细读品味,这实际上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时批画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到阅读的切入口,让学生知道人物的品质,丰富的情感,都是借助精美的语言文字来表达的,唯有真正体会到文本中语言文字的精湛,才会与文本进行着心灵的交流和思想的撞击。所以,语文教学要重视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揣摩、积累和运用,对于重点的词句,要细嚼慢品,咬到文字的深处,咬出文字的滋味。
语文教学要“求活”,“活”就是要讲求教学的艺术性,生动地教学,课上师生互动,让语文教学深入人心,润物无声。教师在课堂上因学而导,神彩飞扬;学生在课上学语文如沐春风,在课外学语文其乐融融。在片段二中,熊老师在指导学生感悟青年画鱼的句子时,先让学生理解“工笔细描”与“挥笔速写”的意思,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再同桌表演读,最后师生合作读,读得入情入境,读得津津有味,这时,师生与文本完全融为一体了。在片段三中,熊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从胸有成竹联想到胸有成“鱼”,这是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体现,这是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这也是一种深层的、具有切合学生发展意义的语文学习活动。这一教学环节展现了教学的精彩,给所有听课的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人回味无穷。
另外,教师的激励措施为课堂增添了色彩。在教学中,熊老师多次给发言精彩的同学“加亮点分”,这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再加上“实”与“活”的语文教学理念,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鱼的教学反思3
学生在欣赏时往往只于表面,所以在播放时教师的引导性语言很重要。在欣赏本课鱼的时,我主要引导学生从“鱼的大小”、“鱼的形状”“鱼的花纹”、“鱼的颜色”等几方面进行欣赏,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从可见中得到启发,从而画出更好的作品。
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我始终注意学生的学习动态,用适合儿童特点的言词,激发学生,吸引其注意力,保证教与学达成良好的效果,这也是我的教学所努力的方向。
不足之处:
1、课堂结束之时,我始终感觉到,有的学生没有完成好作品,多数只画好了一条大鱼,其他的没画好,有的很慢连大鱼都没画好,画面还不完整等。
2、在引导学生欣赏农民画《戏鱼》,学生可能还没真正理解到艺术于生活这个道理。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积极实践新课程改革理念。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引导学生认识美、创造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学生通过体验、尝试、思考、讨论、交流、创作等活动层层深入,自主学习,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在创作中表现自我,充分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能力得到综合发展。
另外充分重视教学的直观性,运用多媒体、范画,营造良好的美术教学气氛,体现美术学科的特点,教学中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平等交流,教学互动,让学生充分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本节课已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效果较好。
思考: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完全养成,好奇、好动是他们的特点。在实施美术课程标准的过程中,需安排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我认为教师就要运用教学的机智、采用随机教学策略,特别是富有适合儿童特点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需求,因势利导,将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点引导到有序的学习活动中来,使其在富有趣味的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充分重视教学的直观性,运用多媒体、优美的范画、板书,营造良好的美术教学气氛,体现美术学科的特点;积极开发课内外资源,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中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互动、玩中学,让学生充分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课堂教学做到张弛结合、气氛活跃,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感心理及动手能力和谐并进。同时重视课堂知识的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运用各种方法表现鱼、制作鱼的装饰品,体现新课程发展性、生活性的理念。但由于教学过程中游戏环节的设置,课堂教学时间段难以控制,使迁移发散部分显得较为仓促。今后教学中,应注意收与放的安排。
鱼的教学反思4
我在课前总的的设想是: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节课对学生来说是一节轻松、愉快的美术课,他们可以自由自在的欣赏各式各样的热带鱼;他们可以随意现象创作出各种各样的热带鱼;他们还可以自由地寻找喜欢的合作伙伴和拿手的创作方式……在这节美术课上,学生是快乐的、自由的,他们是课堂的'主人!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上我放手让学生自由的去欣赏各式热带鱼,把自己看到的热带鱼相互交流,整个课堂一下子好像是自由市场,有惊奇、有争论,很热闹。其实在热闹背后,学生都掌握了热带鱼的特征,而且是学生自己总结、探索所得,比教师教的印象深刻,掌握也牢固。在此基础上,学生会想象出造型更奇特、色彩更漂亮的热带鱼,并通过自由组合小组来合作完成热带鱼的设计、制作和装饰,借助自己灵活的双手,展现在同学、老师的面前。而我则以欣赏者的角色,以微笑的面孔,鼓励的眼神,启发性的语言,拉近师生距离,近而转化为对学生的支持,促其自主、积极地去学。这样做,学生获得的成就感强,挫折感少,就会逐步形成大家敢于动手、勇于创新的良好课堂气氛。
鱼的教学反思5
《指南》实施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根据设计的活动目标以及重点、难点,再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感官体验法”,通过观看各种形态、大小、颜色的鱼,倾听鱼类能够生活在水里的奥秘;还尝试利用“有效提问法”,向幼儿抛出问题,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以及“讨论法”、“动手操作法”,让孩子们自己去倾听、表述,绘制并交流各种有效信息,这才体现幼儿是活动的'真正主体。除此之外,教学活动中还运用了“游戏法”,让孩子们化身鱼类去参加舞会,让幼儿真正在玩中学、学中玩。为了活动目标的得以实现,教法和学法必须有机的结合。因此我让幼儿通过观察、倾听、交流、实践等学法,让他们体验主动学习的乐趣。
不足的思考:这次活动幼儿参与了资料的收集,在对各种各样的鱼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整个活动中幼儿学得兴趣盎然,但归纳鱼类能够生活在水里的特征时,并不一定能够说到重点,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发现本质特征。
鱼的教学反思6
本节课以海底世界的情景导入课程,引导学生回忆他们见过的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加强学生的回忆。接着出示图片资料,引出用彩墨画的`鱼,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是用什么工具画的,分析鱼的身体结构,接着我演示绘画步骤,并逐步讲解用笔用墨的技巧及注意事项,,提示学生如何运用浓淡墨表现鱼的结构,并能配以适当的环境,组成较完整的画面。
为了强调和突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我多次让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水墨画的兴趣,逐步掌握方法。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表现鱼的结构上,很容易忽视构图的问题,画面会显得缺乏主次和疏密关系。所以在欣赏不同范画中,我分析其构图,引起学生对构图问题的重视,提高学生组织画面的能力。
鱼的教学反思7
《谁画的鱼最大》本课设计目的旨在于训练学生敢于充满画面大胆作画的习惯,认识鱼的形状和特点,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积极实践新课程改革理念。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引导学生认识美、创造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学生通过体验、尝试、思考、讨论、交流、创作等活动层层深入,自主学习,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在创作中表现自我,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能力得到综合发展。
另外充分重视教学的直观性,运用多媒体课件、范画,营造良好的美术教学气氛,体现美术学科的特点,教学中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互动,让学生充分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不足之处:
1、由于教学过程中先画大鱼外形这一环节的设置,个别学生不愿意放下听老师讲评学生的作业,想接着把画完成,对于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要做到注意力迅速转移很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组织教学这方面的训练,多向一年级的语数老师取经,加强对学生的常规训练,才能够做到“收”“放”自如。
2、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对一年级学生“即画大鱼,又画美鱼”的要求可能稍微高了一些。以至于课堂环节比较赶,没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问题、回答到位,老师帮的有些过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还不能太好的体现。
思考: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养成,好奇、好动成为他们的特点。课堂上,哪怕有那么一丁点儿令他们希奇的事,便会控制不住情绪,笑笑闹闹,跑跑跳跳,使课堂难以安静。尤其是在实施美术课程标准的过程中,需安排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课堂秩序往往更难调控。对这种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如果采取强硬的命令或粗暴的斥责去规范学生的行为,往往是难以奏效的。这时教师就要运用教学的机智、采用随机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需求,因势利导,将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点引导到有序的学习活动中来,使其在富有趣味的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鱼的教学反思8
在教学《鱼》一课时,我们放手让学生自选研究议题,自定研究方法,进行独立研究。
有的小组研究鱼鳃,有的小组研究鱼鳞,有的小组研究鱼怎样游泳……
课前,师生共同准备所需实验器材。每组一个小盆2条鲫鱼(或其他类的鱼),放大镜、木板、塑料薄膜袋、橡皮圈、剪刀、镊子(学生准备);显微镜、玻璃水槽、3条大鲫鱼等(教师准备)。
课上,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实验,仔细观察,细心记录,集体研讨,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他们真像一个个“小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各小组分别推荐代表汇报实验结果。
研究鱼鳞小组的代表在黑板上边画边说:“鱼鳞不是那么圆的,而是像树的年轮一样的圆圈。”他还提出一个假设:“我想,如果是同一种鱼,大鱼和小鱼的鱼鳞数量可能是一样的。”我立刻鼓励他的设想,并支持他课后进一步研究。
一个小组的议题是“鱼有耳朵吗?”这个议题刚一提出,同学们就哄堂大笑,我赞成他们的议题选得好。汇报时,他们说鱼没有耳朵。我问:“鱼是聋的,听不到声音吗?”他们反驳说:“不!我敲鱼盆,它就一惊,很快地游走了,证明感觉到振动。”我问:“那么*什么感觉到振动的呢?”一学生回答:“我看到鱼鳃边向后有一条线,是不是这条线呢?”此时,我讲:“这条线叫侧线,是鱼用来感觉水流和振动的。”这时同学们恍然大悟,都更仔细地观察那条侧线。
总之,整堂课都是同学们在进行实验活动和热烈的讨论,其结果是所吸取的知识远比教师讲的'多得多。因此,在自然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准备充分的实验器材,引导学生人人动手,积极动脑,拓宽思路(不因教材内容的限制),自行探求自然知识,培养他们的自己研究的能力。
鱼的教学反思9
最近本班正在进行“动物朋友”的主题,“扣子鱼”正是主题中的一个活动,纵观整个活动,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感想:
1、材料生活化。
纽扣是我们生活中随手可得的东西,它的体积比较小,操作性较强、色彩及形状也很丰富,更突显了它的装饰性。幼儿利用扣子来装饰热带鱼,不但操作起来方面,而且还更具美感。同时也能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让他们把生活中非常普通的东西创造出新的价值来。
2、环节前后呼应。
在第一课时的时候,出现了前后环节脱节的现象,前面部分让幼儿来重点观察鱼身上的各种花纹,但是在后面却没有针对这个特征让幼儿来进行装饰,而是简单的紧密排列。到了第二课时,将装饰的重点重新进行了调整,就显得前后呼应了。
3、难易程度要适中。
进行了第一课时,才发现我对本班孩子的`能力了解太少了,很多幼儿都能很快地完成,而且不存在任何困难,非常轻松。第二课时,我重新进行了调整,让幼儿的装饰更具目的性了,孩子的兴趣也增加了,而且难度也相对小班下学期来说非常适中,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4、教学内容情境化。
整个活动始终以一个情境贯穿始末,让幼儿一直对活动都保持着一定的兴趣,并且也能在情境中更加地投入,让活动更加地吸引幼儿的参与。
鱼的教学反思10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促进每一位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接下来,我就结合《鱼游到了纸上》一课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研读教材,把握重点,力求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目标明确
准确生动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在文本解读时,我主要从普通读者、学生收获、教师教学三方面潜心研读教材。
作为一位普通读者赏读课文,随着作者对文中主人公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爱鱼成癖、观鱼似醉、画鱼如生的聋哑青年形象在我的心中逐渐清晰丰满起来。同时还感悟到本文的语言平实但含义深刻,给人以启迪,对人物外貌、神态、动作刻画传神,细致入微、耐人寻味。
第二步,站在学生的视角,思考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
在此基础上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将课文中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作为教学的“内核”部分,这些内核往往居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处,它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语段、一个情感点。我抓的是题眼“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课堂上就将此做为教学的切入点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着力点,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深入研读,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创新点、发展。当然这一课特殊性,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不止一处,还可以抓“举止特别”“忘我的境界”“融为一体”,这些点,都能够引出本文的重点词句,但不管抓哪一个,目的就是提炼教材精华,使教学内容更简约。
根据学段要求、学情以及本文的特点,确我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感悟青年人绘画时专注、勤奋的品质。
3、通过边读边想象,体会重点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者对人物描写的细致传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学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教学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二、抓住四个着力点,实现发展性
1、抓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在探究中激活思维:
学生围绕课题和本文一个含义深刻的语句提出了“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为什么说“先游到他的心里”这样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恰恰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透过这两个问题就能体会聋哑青年专注、勤奋。课堂上,当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会更加深入,理解会更加深刻。
2、抓重点词,经选训练点,在训练中得到发展:
教学中,我抓住了表现青年人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进行语文字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既感受到青年人的专注和忘我,又感悟到这样的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不仅读出词语表面的意思,还读懂了词语背后蕴含的东西。在这样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实现了三个维度的整体推进。
3、抓重点句,挖掘生成点,在体验中受到熏陶:
青年人精湛、高超的绘画技艺引来了围观的人,人们赞叹着、议论着,可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我抓住“人们赞叹着、议论着”教材这一生成点,利用文中插图,播放背景音乐、创设情景,由一个小女孩惊奇的叫起来为引子,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不同人物角色,与文中主人公零距离对话,达到师、生、文本、作者的情感共鸣。
4、抓重点段,在品读中积累语言:
阅读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课文第七自然段细腻、生动地描写了青年人作画时的一丝不苟和技艺娴熟,把金鱼画的栩栩如生。教学时通过想象情境、品味词句,把“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进行对比,反复朗读,学生进入了文本,渐入佳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熟能成诵,积累语言,实际上是水到渠成。
鱼的教学反思11
《鱼的纹样》一课属于设计基础课,是在认识《海洋生物》的基础上对鱼进行描绘,要通过收集资料、欣赏交流,让学生尝试用概括、简化、夸张、装饰等手段重新塑出更为丰富、生动的鱼的形象,《鱼的纹样》教学反思。主要是让学生初步理解“装饰”概念以及鱼纹样的表现特征,欣赏并发现纹样以及色彩的组合美和图案美,懂得运用点、线、面以及色彩等元素装饰鱼、表现鱼。
在课前,我准备了大量的鱼的图形,从淡水鱼到海洋鱼类,让学生从外形、色彩、花纹等方面去欣赏,让学生对鱼身上的自然纹样先有一个直观感受。再以金龙鱼为例,让学生来分析鱼的外形结构,以学生的描述在黑板上画出鱼的外形轮廓。接着又是大量的图片欣赏,让学生来看看装饰性的鱼图案是个什么样子?运用了哪些构成元素?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层次、有目的的欣赏让学生了解了关于鱼的纹样的新知识。教师深入细致的讲解及设计示范让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基本的制作方法,对学生授之以“渔”。如:简化,把鱼身上的不必要的部分省略掉,让纹样显得简洁;添加点、线、面的`装饰性的元素;夸张,把鱼的部分进行适当地夸张;还有变形,将鱼身体的某一个部分变化成为另一种我们熟悉的形象,比如,将金鱼尾变形成花朵……最后总结出,可以运用添加、简化、夸张、变形等方法,用点、线、面三元素,再运用彩色或黑白的色彩效果来构成一幅趣味横生的装饰鱼画。
鱼的纹样和花的纹样、叶子的纹样一样都是人们用来装饰美化自己生活的一种装饰元素,教学反思《《鱼的纹样》教学反思》。怎样让这种装饰元素本身就具有装饰的美感,让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呢?这就要在设计的时候加上一些自己的想法与理念,让它成为独特的创造。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注意拓展、启发,渗透创新理念。可以把鱼融入到花草中去,也可以将鱼的身上装饰出花草的图案,甚至可以把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也画到鱼身上,只要点、线、面布局合理,都可以拿来借鉴到鱼的纹样当中去。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和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献,同时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涵,通过小组探究使组内每位学生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在教学中,老师出示图片《鱼纹陶盆》,简练生动的鱼纹造型反映了我们祖先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原始社会的人们不仅用鱼纹装饰器物,还创造了奇特的象形文字——鱼,由此导入新课。在知识拓展部分, “鱼”和“余”谐音,寓意日子“红红火火、年年有余”,人们喜欢鱼,不仅因为鱼的纹样美,还因为“鱼”在人们心中就是一种吉祥如意的象征,赋予了鱼丰富的文化内涵,寓意也很美。
整个教学过程,也是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创作的过程,教学内容充实,节奏紧凑,但课堂绘画时间略显紧张,学生创作不够深入,有部分学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时间略显短了一些,在今后教学中还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提炼升华,让这节课更上一层楼。
鱼的教学反思12
这是一节美术课,这节课围绕一个有趣的故事所展开。午睡时,我为幼儿讲述了故事,先让幼儿对这个故事有大致的了解,留下初步的印象。下午教学活动时,我再一次讲述,不同的是,这次我请幼儿闭上眼睛听故事,想象故事的画面。接着,让幼儿画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情节。
幼儿作画时,我来回的巡视,发现我班幼儿在自由创作方面比较突出,很多幼儿的作品非常的形象,让人置身在《彩虹鱼》的故事中。有画“彩虹鱼把自己的一小片亮鳞片送给了小蓝鱼”的,有画“彩虹鱼去找章鱼奶奶,这时,黑洞中出现了两只大大的眼睛”的,有画“说完,章鱼奶奶吐了一口墨汁,就消失在水里”的,有画“其他鱼都游来了,把彩虹鱼包围了”的.……
我觉得,以后可以多开展类似的美术课,拓展幼儿的创作思维。
鱼的教学反思13
在四年级的教材中,第七课和第八课都是彩墨画的课。这两课都属于“造型、表现”的领域。我们要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的情感,并通过简单的彩墨画技巧,创作彩墨画。
在《用彩墨画鸟》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感受到了宣纸的吸水性强,以及绘画工具——毛笔的多种使用方法。了解了国画中的浓、淡、干、湿等,他们已经对国画充满了好奇,已有着浓厚的兴趣,为这节课的彩墨画鱼打下了铺垫。鱼是一种很漂亮的的动物,特别是海里的热带鱼,有着造型、色彩、动态的美。正因为鱼的美,所以很多美术家都将它们作为艺术创作的题材。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欣赏课本中热带鱼的图片和课件,再让学生欣赏我画的中国画范画,让学生感受用中国画形式表现出来的鱼的美感,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同学就跃跃欲试起来。
在技法的`传授中,我从墨色的调配到笔墨的运用,从勾线和晕染的介绍到画面的构图,逐一示范,让学生清楚的了解用彩墨画鱼创作的全过程。在示范的过程中,我也通过讲解,开启学生的创作、创新思维,让学生能运用基本方法,把握鱼的基本结构,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鱼在水里游来游去的优美场景。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鱼的造型、画面的构图、背景的处理等方面加深印象。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我鼓励他们大胆下笔、大胆表现,为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个别指导和帮助。因为是初学中国画,在作画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有的勾线造型不够大胆,有的在晕染时将颜料涂得比较厚重,有的或者水份太多而渗化。
学生对构图造型、对“染”的技法掌握不到位,是本单元中国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这说明了中国画的学习必须多多练习、多多实践,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有兴趣去多画画;在教学中,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另外,教师多做示范和讲解非常重要,非常有效。
鱼的教学反思14
本课主要讲一位聋哑青年是如何观鱼画鱼的,赞美了他做事一丝不苟、全神贯注、持之以恒的精神。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感悟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神态的。在阅读了课程标准和单元导读后我确立了4个教学目标。一是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忘我、融为一体”三个词语的意思;二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之间的关系;三是学习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的神态和动作的;四是培养学生做事专注、持之以恒的品质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游”和“画”的对比朗读;想象鱼的动态的词语进行扩展读;将文字还原成真实的画面来读;通过音乐感受文字来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渗透,即抓住关键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读书,整体感知,互相交流。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并且通过再读书自己解决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再通过相互合作学习,尝试解答。课堂上也应有生生互学的场面。组内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由小组代表写在卡片上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梳理排序。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多给学生活动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克服课堂上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的现象。
一节课下来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学生评价的语言欠缺,读中感悟落实不到位。同时也认识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机智十分重要。我们一直说:备课,最重要的是备学生。但是,我觉得,教师的备课,除了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自己。因为,教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必须准确地把握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才能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设计精彩的课堂语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老师牵着走。同时,教师还要有收放自如的应变能力:当课堂中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解决,让课堂教学始终围绕一条主线,把教学目标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语文,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每一次的遗憾和失败,虽然让我心情沉重,但也让我在语文的教学之路中不断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带来思考。
鱼的教学反思15
《谁画的鱼最大》是人美版一年级美术上册第九课的教学内容,本课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为目标,引导学生画一条充满画面的大鱼。鱼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很熟悉很容易掌握,主要在于画面的大和创新。
一开始我以小客人尼莫为引入点,海底总动员里面的小丑鱼尼莫学生比较感兴趣,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自然而然的带出后面课程所学的相关内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观看海底世界的视频,让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鱼的各种形状和颜色,五彩缤纷,感受到自然的美。通过欣赏各种鱼的图片,拓宽学生的眼界和思维,为后面学生的作画做好铺垫。
整堂课的重点是围绕鱼的特征画一条充满画面的又大又漂亮的鱼而展开的。而难点在于学生的胆子比较小,虽然教师的强调已经比较突出,但是最终的画面效果上看还有待加强,学生的画面还不够大。学生作品的对比性可以加强,让学生了解到画一条小鱼的画面效果的不佳之处,从而避免让学生走入误区。
秦老师来校指导,给我指出了很多有待提高的地方,我获益良多。深深的记住了自己的.身上存在的不足,我可以把一些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师生互动,一方面学生比较感兴趣,积极性比较强,学生开心,而且能够促进对鱼的知识的进一步深化认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更加努力,不断的自我反思并分析,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增加师生之间的默契,让学生喜爱美术。
【鱼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关于鱼的教学反思02-10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07-14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07-17
用彩墨画鱼教学反思05-10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15篇07-14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15篇)07-14
用彩墨画鱼教学反思9篇09-07
小学美术《用彩墨画鱼》教学反思09-03
用彩墨画鱼教学反思(9篇)03-15
教学教学反思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