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高三地理教学反思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14 12:44:1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集锦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地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集锦15篇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1

  进入高三以后,学生的心情开始变得急躁,大家关心最多的就是采用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或者尽量靠近既定目标?作为高三教师都紧紧围绕如何教学,如何端正学生思想,如何抓学生的身心健康三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地理教学也不例外,本文就高三地理教学中如何教学和如何端正学生的思想两方面作几点思考。

  分析学情与考情,把握教学起点,教会学生学习

  教师的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学会获取知识、拓宽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适应高考,适应社会。

  1.认真分析学情

  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我们都要认真分析研究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教学。

  2.认真研究考情

  所谓研究考情主要是指研究高考题命题的思路和走向。老师只有知道了考情,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教学、训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到高考时才能“命中目标”。

  (1)体验高考实战题,把握复习方向

  每年高三复习的第一节课,我都把当年的高考题发给学生,并引领学生一起分析试题的类型,以及各题是从课本上哪章演变来、考哪些知识点。这样做了以后,学生才会有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高考。

  (2)吃透《高考说明》

  首先要读懂《高考说明》。《高考说明》的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示例、考试的知识范围。作为教师一定要认真阅读《高考说明》的每个部分,从整体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

  其次根据《高考说明》明确当年高考的知识范围。《高考说明》对当年要考察的知识范围有明确的规定,而每年的知识范围较前一年都有所修订,所以,作为老师要留心《高考说明》对知识范围的修订,尤其是修订过的知识范围往往是当年考试率较高是部分,教师对此要心中有数。明确了高考的知识范围才能够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在复习中也才不会产生遗漏现象。

  再次要正确认识题型示例。这几年文科综合的题型有两大类,即“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单项选择题的1至11题,非选择题的36题和39的综合题中的部分题是地理题。高考题中虽然只有两种题型,但是它们的变化是比较大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高考说明》的题型示例和历年的题型来引导学生掌握题型。掌握题型后学生可以通过题型来了解题目的`形式,有助于备考和应考。我们只要能够合理地将题型与所学知识和能力要求相结合,就有助于梳理思路,深化对考试要求的认识。

  (3)关注有关专家、学者对高考的分析、讲解,把握高考的最新动态

  从各种报刊、杂志、互联网、参加省市的高考研讨会等渠道是获取当年的高考最新动态,最新信息的重要途径。

  高考研讨会和大家交谈是获取高考的最新动态,最新信息,也是提高自己师德的重要途径。参加高考研讨会,除了听取有关专家讲解外,还可以同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单独交谈,那样收获会更大,所以,每次高考研讨会我都会尽可能和主讲人单独交谈。有一次和中科院院士王极盛探讨了二十多分钟的“怎样把体育锻炼和心理教育结合起来,以及关于中学生脑神精衰弱的一些解决方法”。这对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作用是巨大的。

  3.教给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使教学真正回归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具体体现,是高三地理课教学的要求。如果高三还不会自己学习,在高考中注定是要失败的。如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呢?

  首先是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高考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时间观念,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制定计划时,老师应该先把自己的总体计划先告诉学生,让学生的计划和老师的计划协调起来。

  在整个复习计划中,高一年级地理上下册是重点,因为高考许多题都是以初中知识为载体,用高中的知识点来回答,选修课本是把高一知识加宽、加深。

  其次是引导学生认真按照备考的基本环节进行。“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总结”是学习和备考的六个基本环节。尽管这六个环节是老掉牙的东西,但是,真正掌握的学生还不多,而且,无论哪种方法,它肯定要回到这些老掉牙的东西上。但是,在高三讲这六个基本环节的时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要拿到高三的高度来讲,这样才能够被学生所接受。

  学生学习方法

  (1)预习

  高三的复习备考阶段,每一节课的容量都比平时大得多,如不预习,学生可能会在速度、思路都跟不上老师,一堂课稀里糊涂的,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据调查,的学生会预习的不足六分之一,这应该引起教师足够重视。

  (2)听讲

  到了高三复习阶段,有部分学生认为大部分知识是老师过去讲过的,不必再跟着老师复习了。其实地理老师都只专门研究自己所教的地理教学,对地理高考怎样考、考些什么是比较清楚的,老师在讲课之前还要精心的备课,认真组织复习的内容,制定教学方法等,而且复习时,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蕴藏的高考信息,所以不但要引导学生听好课,老师更要讲好课。

  (3)复习

  复习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课堂内容真正拿到手的过程,是透彻理解课堂上所学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尤其是地图,只有反复看,把地理知识拿入图中才可能记住。

  为了能够较好的进行复习,我的做法是除每节课都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复习。同时和地理科代表商量制定出复习每个章节的间隔时间,并且过一段时间,又通过练习、提问等方式检查一下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

  (4)作业(练习、做题)

  做地理作业时,一定要训练学生一看到题目就能尽快搜索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库,找出本题是应用课本中的哪部分知识。

  做题要有足够的量,但是也要精选题,我们应该让学生做“以一当十”的题。历年的高考题目、高中四册地理课本中每个单元后的“练习篇”都应该作为典型题来处理。历年高考题既反映了高考的范围、重点,又展示了题型特点,成了复习的“无形指挥棒”,所以,应作为经典题来处理。最近几年高考地理题目,有许多题是从高中四册地理课本中的每个单元的“练习篇”中的题演变出来的,所以,一定要引导学生分析透课本后面的“练习篇”,而且应该把它们作为每类题的典型题来对待。<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2

  高三地理备课组总结

  组长:杨凤华 20xx年6月 光阴飞逝,转眼一学期已近尾声。高三地理组在学校领导和教务处教研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始终坚持以"教研带动教学"的理念,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

  认真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部署,要求每个教师"功夫花在备课上、力量用在课堂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能力提高上",全面完成了本学期的高考二轮复习教学工作。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好、更有效的开展今后的教研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现将本学期的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备课组概况:

  本备课组虽然只有两位老师,但是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群体,每一个成员都能在第一时间里高质量、高效率地完各项工作, 充分体现了本组成员的水平和素质。

  二、扎实推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

  1、重视对教情、学情的研究,增强教学的针对性。针对我校高三学生的实际,从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出发,组织开展教情、学情研究活动。全组每周确定一个集备主题,确定一名主要发言人,分组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研究学生,研究问题,最终形成共识。通过这些活动,提升了全组教师的理论认识水平。

  2、大力开展听课调研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与高一高二合作)组织教师经常深入班级听课,听老教师的示范课,新教师的汇报课。组织的形式多样,采用集体组织与个人行动相结合。通过听课调研活动中,老教师多出主意,年轻教师虚心好学,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三、全面落实二轮复习教学常规,深入开展教研工作

  1、加强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求本组教师严格遵守学校教学常规。在上课、备课、听课、作业等方面要落实各项考核与检查。教案定期检查,作业批改要求及时、准确,学生的作业订正需有反馈。以此来规范本组教师的从教行为,使组内教师养成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2、全面落实教学常规,提高业务水平。

  配合高中部教务处开展教学常规检查活动,检查全组成员的教案,通过教学常规检查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全组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极大地提高全组教师业务水平。

  3、定期集中备课。

  我组坚持定期集中备课制度,一起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在备课过程中,我组教师都有一个习惯,都十分注重资料的积累,把报刊杂志上有用的信息以剪报形式收集起来,作为备课资料。平时,又注意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走近学生生活。从而使备课能紧密联系实际,为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奠定基础。并重视每次课后写好教后感,总结每次课的`得失。

  4、积极撰写教学反思

  鼓励本组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并积极撰写教学反思。要求本组教师每节课后都要有教学反思或教学札记。在总结反思中促进本组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1、理论学习需要进一步加强。新课程在我校各年级全面实施,对我们的教师在备课、上课等各个教学环节提高更高的要求。这需要在新课程方面进一步的加强学习与研究,提升自身的认识水平。

  2、课题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当前课题研究存在着认识不深,热情不高,参与不多的状况,缺少经费保障等问题。。

  六、今后工作的打算

  1、加强理论学习,鼓励学习再提高。将学习新课程、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下学期全组工作的重点之一,让他们全面掌握新课程、现代教育技术。

  2、进一步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积极向学校争取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组织教师参加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3

  地理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它囊括的知识与大千世界紧密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恰当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身边的环境、日常生活融合起来,进而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丰富自己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本文就目前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及具体实施的策略和方法。学生通过学习丰富的地理知识,可以打开视野,认识世界,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从地理这门学科本身所具备的特性来说,其蕴含的科学和知识,是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其知识点的涵盖面能细致到我们的住行吃穿,甚至是国家的政治和军事问题。所以,高中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懂得走出课本,走入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进而真正实现地理这一学科的功能和用处,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

  反观如今的地理课堂教学活动,教师一般采用的还是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学生在课堂的参与中只是作为接受知识的客体。在这种单一枯燥的课堂模式下,原本在实际的生活中具有灵活性的知识点,变得固定和死板。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的了解和观察,只注重自己对知识点的讲解,导致地理这门学科在学生的印象中变成了一门理论化的科目。教师没有将知识的运用引导到生活中来,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就的得不到突破和提升,只会死记知识点。而机械的记忆又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灵活地将生活化的元素融合到地理教学中来,让学生深化自身的学习。

  二、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时代要求和具体策略

  (一)生活化教学是顺应时代的需求

  这个时代需要的是视野开阔、知识与理论结合能力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良好的地理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地理这门科目的实用性也渐渐在大众的视野里变得显著和清晰。社会的变化在改变着地理教育的要求和规格。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教材内容和教学方式。教材内容的形式从原先的以文字论述为主发展到如今的图文并茂。教学方式上则是教师要能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模式,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将教学内容和生活相结合,并且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地理问题。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有真正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懂得实践操练。这也是这个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和需要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不能只着力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一个巴掌拍不响”,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改变自身固有的学习方式。多参与课外的实践和活动,走出课堂,走出课本。例如,我在教高一学生地理上册的《认识各类岩石和地理地貌》时,我会利用学校在对学生集体组织的郊游的时间,布置给学生课外的学生任务。以小组的形式,让他们在郊区采集比较常见的岩石的标本,然后再在课堂上让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收集成果,并选取其中一种表述该岩石的特性以及常分布的地点和区域。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在玩与学中探索知识的欲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有效地把生活化的学习方式融入到学生的日常活动中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不再局限于课堂笔记的抄录和记背,而是在灵活多变的学习环境下,学会自我调整和积极探索,这样有利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创设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度,和教师创设的课堂环有着直接的联系。在生活化的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种轻松、有代入感的`课堂氛围和环境,让学生能自由的不受限制的发表自己的言论和意见,激励他们个性化学习的发展。例如,我一般会在学期期中时开设一个地理的趣味知识点问答竞赛,学生们的座位以围成一个面向讲台的弧形的形式排列。讲台前方是一行评委和主持竞赛的同学。教师在竞赛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一个辅助的调节者和引导者。这种竞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地理知识,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隔离感。为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保持起着重要的作用。地理生活化教育模式将课程内容和日常生活有效的而结合起来,避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解和误区,有利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应给予学生广阔的学习空间,鼓励他们学会利用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同时,教师在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下,要合理地引导学生转变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一昧的死记硬背,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应该要更加灵活。地理这门学科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在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实施中,还需要教师不断结合自身经验和学生实际的课堂反应,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从而真正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乐趣。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4

  进入高三以后,大家关心最多的就是采用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或者尽量靠近既定目标。地理教学也不例外,以下是我在高三地理教学中就如何教学和如何端正学生的思想两方面作出的几点思考。

  一、分析学情与考情,把握教学起点,教会学生学习

  教师的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学会获取知识、拓宽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适应高考,适应社会。

  1.认真分析学情

  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我们都要认真分析研究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教学。

  2.认真研究考情

  所谓研究考情主要是指研究高考题命题的思路和走向。老师只有知道了考情,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教学、训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到高考时才能“命中目标”。

  (1)体验高考实战题,把握复习方向

  高三复习的第一节课,我把当年的高考题发给学生,并引领学生一起分析试题的类型,以及各题是从课本上哪章演变来、考哪些知识点。这样做了以后,学生才会有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高考。

  (2)吃透《高考说明》

  要读懂《高考说明》。《高考说明》的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示例、考试的知识范围。作为教师一定要从整体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

  其次根据《高考说明》明确当年高考的知识范围。《高考说明》对当年要考察的知识范围有明确的规定,而每年的知识范围较前一年都有所修订,所以,作为老师要留心《高考说明》对知识范围的修订,尤其是修订过的知识范围往往是当年考试率较高是部分,教师对此要心中有数。明确了高考的知识范围才能够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在复习中也才不会产生遗漏现象。

  再次要正确认识题型示例。这几年文科综合的题型有两大类,即“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单项选择题的1至11题,非选择题的36题和37题是地理题。高考题中虽然只有两种题型,但是它们的变化是比较大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高考说明》的题型示例和历年的题型来引导学生掌握题型。掌握题型后学生可以通过题型来了解题目的形式,有助于备考和应考。我们只要能够合理地将题型与所学知识和能力要求相结合,就有助于梳理思路,深化对考试要求的认识。

  (3)关注有关专家、学者对高考的分析、讲解,把握高考的最新动态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使教学真正回归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具体体现,是高三地理课教学的要求。如果高三还不会自己学习,在高考中注定是要失败的。如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呢?

  首先是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高考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时间观念,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制定计划时,老师应该先把自己的总体计划先告诉学生,让学生的计划和老师的`计划协调起来。

  在整个复习计划中,高一年级地理上下册是重点,因为高考许多题都是以初中知识为载体,用高中的知识点来回答,选修课本是把高一知识加宽、加深。

  其次是引导学生认真按照备考的基本环节进行。“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总结”是学习和备考的六个基本环节。尽管这六个环节是老掉牙的东西,但是,真正掌握的学生还不多,而且,无论哪种方法,它肯定要回到这些老掉牙的东西上。但是,在高三讲这六个基本环节的时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要拿到高三的高度来讲,这样才能够被学生所接受。

  (1)预习

  高三的复习备考阶段,每一节课的容量都比平时大得多,如不预习,学生可能会在速度、思路都跟不上老师,一堂课稀里糊涂的,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

  (2)听讲

  到了高三复习阶段,有部分学生认为大部分知识是老师过去讲过的,不必再跟着老师复习了。其实老师对地理高考怎样考、考些什么是比较清楚的,老师在讲课之前还要精心的备课,认真组织复习的内容,制定教学方法等,而且复习时,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蕴藏的高考信息,所以不但要引导学生听好课,老师更要讲好课。

  (3)复习

  复习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课堂内容真正拿到手的过程,是透彻理解课堂上所学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尤其是地图,只有反复看,把地理知识拿入图中才可能记住。

  为了能够较好的进行复习,我的做法是除每节课都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复习。同时和地理科代表商量制定出复习每个章节的间隔时间,并且过一段时间,又通过练习、提问等方式检查一下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

  (4)作业(练习、做题)

  做地理作业时,一定要训练学生一看到题目就能尽快搜索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库,找出本题是应用课本中的哪部分知识。

  做题要有足够的量,但也要精选,我们应该让学生做“以一当十”的题。历年的高考题目、地理课本中每个单元后的“练习篇”都应该作为典型题来处理。历年高考题既反映了高考的范围、重点,又展示了题型特点,成了复习的“无形指挥棒”,所以,应作为经典题来处理。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5

  理科班的文科课程教学对于许多文科任课教师都是比较头疼的事。在当前考试制度和考试形势下,上好一节理科班的地理课也实属不易,可以说搞好理科班的地理教学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理科班的课堂教学更需要生本教育。怎么能让学生上课能听进去是我备课时考虑最多的事情。下面我就以本学期我在理科班的一节课为例,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

  一、背景描述

  本节课为高二文理分班后的第一节课,由于课时紧张,所以课前简单了介绍了本学期学习内容和新学期要求后就正式进入新课的学习。本学期主要学习区域可持续发展,教材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区域生态问题、资源开发问题、工农业发展问题。核心思想是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而第一节主要介绍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在本学期所学的知识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介绍了区域发展分析的方法和基本思路。

  二、案例过程

  导入新课:新闻“新西兰南岛7.1级大地震零死亡”,介绍基本的新闻信息,提出问题:为什么新西兰地震零死亡?(时事新闻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学生表现活跃,特别是一些爱读书,关注身边生活和新闻的同学对此问题比较熟悉,回答问题中表现出阅历广的优越感和自豪感)

  教师总结:新西兰地震零死亡与当地特殊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人们抗灾防灾意识和技能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过渡承转:与新西兰一样,在防震减灾方面比较成熟的还有哪个国家?(日本)

  新课学习:设置讨论问题——新西兰和日本两个国家地理特征有哪些异同?

  (不同学生知识面不同,很多学生对于不太熟悉的地区有天生的好奇感,学生讨论交流效果良好)

  教师补充拓展:新西兰和日本的国旗、国徽、旅游胜地、风俗文化(包括饮食文化)等,让学生思考总结这些特定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与国家地理特征的哪些方面相关。深切的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地域差异。

  过度承转:由此可见区域的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所以分析一个地区的发展问题,首先要从自然地理特征入手,从地理位置、土地、气候、矿产资源等方面分析,建立其与其农业、工业、人口及文化景观的联系,即树立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人地辩证统一的思想)。阅读教材,比较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和发展差异,验证这一理论思想。

  学生思维拓展:讨论交流南北、东西差异(南甜北咸、南船北马、南米北面、南矮北高、南尖北平,南敞北封、南繁北齐、东辣西酸等等)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

  三、课后反思

  本学期并不是我第一次任教理科班的.地理教学,比较以往的教学教训和经验,本节课通过精心设计,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出发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目的展开教学。实践表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比较活跃,激发了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有所获。基本杜绝了上课睡觉、说闲话、做理科高考科目作业练习、摆弄电子产品、看闲书等现象。如果想搞好理科班的地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培养健全的科学素养,我觉得我们教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端正教育思想和态度,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教学主导作用

  教师本身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认识,切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服务,站住课堂主阵地,发挥教师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思维素养。

  2、更新知识结构,丰富课堂内容

  由于很多地理教师属于理科专业出身,所以在高中阶段偏文科性质的地理教学中,理科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均比较强,但是缺乏文科知识底蕴。为了使课堂教学充实有趣,地理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的充电,博览群书,特别是加强对区域历史、政治背景知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体现地理学科综合性特点,培养学生用综合的观点看问题。

  3、改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不参加高考,也没有会考的理科班学生来讲,如果地理课堂毫无趣味,学生肯定不会买账。教师要想让学生能听进去,课堂中参与进来,就更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以讲授为主的死板教学模式。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设置课堂有趣的学习活动、与社会生活时事紧密联系等都是必要的教学方式。

  4、改变传统的学习评价方式

  虽然新课程改革后评价方式中增加了学习过程的评价,但是很多的时候都流于形式,仍然以期末统一考试为主要的评价方法,而且考试多像曾经的会考一样,发复习提纲和试题,然后选取比例很高的原题考察,不仅埋没了很多学习认真同学的成绩,也给很多学习开小差的同学开了“绿灯”,显然有失教育评价的公平合理性。所以改变不合理的评价方式也是促进理科班地理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理科班地理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为旗帜,以教师的角色转换为突破口,让学生释放鲜活的生命力,享受成功的喜悦,让课堂洋溢着生活的气息,体现地理的魅力。只有教学中始终以学生的“乐学、好学、善学、巧学”为第一要务,才能让理科班的地理课教学之路越走越宽。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6

  从近年海南高考试卷分析,基本保持了“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命题原则,注重对地理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尤其突出对地理思维能力和应用已有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同时我明显感觉到进几年海南高考另一特点是考查学生记忆能力的内容减少,考查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减少,侧重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考查,侧重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侧重对学生是否能应用已有知识综合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如围绕现实问题,情境设置新颖,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尤其社会生产或生活现实问题)为切入点展开设问,以地理知识为载体和依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所以要落实以上知识与能力,必须针对性设计教学课件,加强训练,积极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应用已有知识综合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

  1、掌握读图的方法,常见的图表类型有:坐标图、统计图表、示意图、日照图、区域图、景观图、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等,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应选择上述典型的图表,引导学生如何读图,使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

  2、养成良好的读图析图习惯,如在读坐标图,要求学生必须注意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在读区域图中,要求学生要根据图中提供的经纬度、图中典型的地理景观、图中的.区域轮廓特征等判断出区域的具体位置,在等值线图中要判断是什么等值线,等值线递增或递减的规律,如果出现异常,必须思考产生异常的原因等。

  3、要引导学生结合试题的设问,尽量思考图中哪些信息是与试题的设问有关,或者思考要解决试题的设问必须要具备什么条件,或必须要具备什么理论或原理,或者必须要具备什么知识,而这些条件、理论、知识是否能从试题所提供的“背景”材料(包括图像和文字等)中,得到呢?

  要达到上述教学要求,我们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包括课件内容,典型例题选用,模拟训练题的编写等教学资源。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7

  近年来海南省高考地理卷中突出以图表系统为背景,强调地理思维能力考查,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图表系统本身就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海南省高考地理卷中的地理图表,不仅数量较多、信息量较大,同时还具有多数图像新颖、信息隐蔽的特点。众所周知,地理图表类型常见的如:各类坐标图、各类统计图表、各种示意图、各种日照图、中国或世界的区域图、各种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等,这些地理图表突出反映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显著特点,同时所设计问题的解答也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的层次差异。

  在高考复习教学中或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地图教学,教会学生如何读图,如何从图表中

  提取地理信息,特别是进行读图分析专题复习时,要把地理学中常见的图表展示,应力求通过图导、图解、图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所谓图导即将教材的重难点图像化、直观化,以图释文,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图解即将考查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复杂试题通过画图分解,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图变即将教材或试卷中的图像通过改变条件、设置新情境或提供新材料等方式变换图形或重新组合,形成新问题,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逐步提高学生思维的抽象程度和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8

  地理二轮复习总的任务和目标定位为:在巩固双基的基础上,通过专题综合,实现地理能力的提升,概括起来就是“深化”“综合”“应用”三个方面。

  一、深化

  1、深入研究考纲,重视能力要求,注重培养学的读图能力,和描述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尽量做到深入浅出。

  2、构建知识结构,二轮复习应在更高层次上回归书本,整理学科知识结构,形成学科知识网络,有效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这样做可以进一步把握知识点之间,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之间的内在联系。

  3、调整复习方法,以相同或相近范畴为线索,打破现有教材的顺序,立足专题,着眼全局,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看书,如何查缺补漏,切忌简单地重复。

  二、综合

  是指专题的设计与落实要以高考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为基础,以主干知识为线索,突破教材原有的.逻辑体系,建立新的逻辑体系,建立“选、讲、练、评”的教学模式。

  (一)专题选择

  1、精选内容

  (1)涉及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内容。

  (2)涉及自然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主要过程的内容。

  (3)涉及人文地理,区域开发和整治的内容。

  (4)和地理热点相关的内容。

  2、主要专题。等值线专题,地球运动专题,气候专题资源和灾害专题及农业生产活动,工业生产治动,城市等专题。

  3、专题的复习方法

  第一步,教师以“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专题整理示例。

  第二步,建构、分析专题的模式。

  第三步,学生自己完成专题,老师在方法上进行具体指导。

  第四步,对基本知识进行拓展和深化,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步,典型习题解法指导。

  第六步,对考试中出错内容进行补偿考试。

  三、应用

  是指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分析、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这是学科能力和高考能力的最高层次,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应特别关注三点:

  1、由已知知识推未知知识。

  2、掌握解题方法,注重小专题知识总结学会知识迁移。

  3、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掌握运用书本基础理论解决社会实际

  问题的思路、方式、方法,这是二轮复习的最高目标。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9

  通过这一学期的教学,总体感觉这届高三的学生与以前教过的学生相比,有明显的梯度差异感,特别是没有尖子生的特点比较突出,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的教学工作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另外,由于我所教的这个班级不是接班的,所以我不存在学生不适应本人教学的问题,一年来,本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本人的教学工作。

  一、立足学生现实,积极调整心态

  针对学生“梯度差”这一现实问题,我首先要做的不是从研究教材知识这个层面去解决这一问题,而是在心态上做一个积极地调整,如果仍抱着一种老观念,那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出现问题。具体来讲,比如对学生上课的效率,仅限于学生安静地听讲是不够的,还要求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及时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要点,消化老师所讲的知识重点,理解教师分析的知识难点。如此,学生可能会有更大的进步。

  二、了解学生实际,做好过渡工作

  由于时间上已进入高三,所以不允许用一个长的时间段去了解学生,在短时间内至少要对学生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如此才能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成绩;另外一方面要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认知态度,对教师上课方式的要求,可以肯定地说,有一部分学生已习惯了我的教学方式,对于我而言,学生各有各的特点,不可能标准一致,如果这个环节没处理好,可能会导致教与学存在脱节现象。这里就需要教师审时度势,把握学生的特点,构建桥梁,使学生能与我密切配合,度过这最后的高中学习阶段。

  三、加紧融合,提高自己的受欢迎度

  学生在对待学科学习的态度上,班级里的学生可能存在着分化,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一般不会因为教师的不同而存在学习上的好恶,而学生在对待学科的学习兴趣上,受学科教师的影响是较大。虽然这不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根本原因,但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还是要看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是不能忽略这一方面的因素,怎样做到与学生更好地融合,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学科教师是教学效果状况的重要条件。基于这一点,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自己的优势特点,从非教学方式上吸引学生。

  四、作业布置技巧的尝试运用

  对于总体学生基础较薄弱这一现实问题,作业的布置技巧更是值得研究的方面,作业布置首先要因学生而异,而这一方面在作业大统一的大环境当中,也是最难处理的一个方面,客观地说,教师也不大可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针对班级里不同群体布置不同的作业,而且这样会带来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批改作业的时效上必然降低,作业分析课怎么上,下一个教学环节的衔接上等等。所以,所谓技巧,其实是要以顾及大多数为标准即可,而且要从心理入手,不能让学生形成你这门课作业“特多”的观念,一旦形成,那么在布置任何量的作业上学生都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至于作业效果上就可以想象了。

  以上是本人对本年度教学的一些个人感受和粗浅的认识,具体实施过程中得失共存,但总的感受是: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10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记得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公式的时候,着实被吓了一跳!那时我还刚毕业不久。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是第二十个年头了,这个过程不止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借此期中考试教学反思征文活动机会,将我的高三地理教学反思做一小结。

  一、教学理念反思——符合课标

  新课标要求教学应该从单纯教授知识转向“知识+方法=能力”,优化教学活动。教师的讲解应多启发、多联系、多分析,而让学生多思考(分析、比较、概括)、多动手(绘图、列表)、多动口(提问、讨论、交流)、多总结。

  例如:在讲授“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的相关内容时,我首先以鲁尔钢铁工业区为例,让学生回忆影响该工业区产生、衰落、再度崛起的主要区位因素,从而了解到工业布局是多种区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且这些作用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会随着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说明影响工业区发展的因素是发展变化的。然后以上海宝钢为例,了解影响其布局的区位因素又是什么,并分析它与鲁尔钢铁工业区的布局有什么不同,并分析原因,从而说明某种工业部门是什么指向型工业,只是针对某一特定时期、某一特定地点而言。同时指导学生分析影响钢铁工业布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的总体趋势又该是怎样的?最后请同学们分析比较长江沿线五大钢铁工业基地(攀枝花、重庆、武汉、马鞍山、上海),并说出它们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二、课堂教学反思——脚踏实地

  课堂教学反思也就是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我的课堂反思有两个关键的环节:

  第一,反思问题情境是否得当,所选问题或例子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例如:在学习城市化进程这部分内容时,分析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以英国伦敦为例)的原因时,看到部分学生无动于衷,感觉教学效果较差。我灵机一动,转入先结合黄埔(学校附近)分析发展中国家“城中村”现象出现的原因,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很多学生都能做出相应分析,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选例子和提问应尽量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感兴趣的事物。

  第二,反思难点是否解决,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讲解。

  例如:在讲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时,我先讲解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紧接着列出一个公式即:H=90°-△δ(直射点的纬度与所求地的纬度之差),结果有很多同学不会做相关的试题。这时,我感觉可能是由于这个内容太抽象,学生还没理解,必须重新举例讲解。因此,我画了一幅夏至日光照图,先让学生找到正午12时的经线,并具体指导学生掌握绘图的技巧和关键点,思考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和计算方法,这时学生已经知道了这条正午12时经线上的太阳高度就是正午太阳高度。以此为基础,我在这幅图中12时经线上又取两点A(30°N)、B(30°S),通过“几何作图法”,最终得出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再推导出公式即:H=90°-△δ(直射点的纬度与所求地的纬度之差),此时学生就能理解了。重视从现象到规律的总结、点拨和提升,引导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接着,我再让学生计算学校所在地——广州(大约23°N)两分、两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学生都已经掌握。所以,上课时要尽量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所在,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难点存在“盲点”,那么就会对学习存在惧怕心理,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的反思一般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总结提升才能做到应付自如,只有坚持不断地学习和自我总结,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教学行为反思——引以为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地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从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是否有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感情,以及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等等。

  例如:在“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一节教学中,有一位学生提出:“我认为植树造林并不一定能解决荒漠化的问题,因为树木生长过程中要吸收更多的水分,从而会造成进入湖泊、河流和地下的水分变少,反而会导致荒漠化的加剧。”这个观点与教材相反,我当时作了批驳。在课后反思中我深感这样扼杀了该同学积极思考的兴趣、大胆创新的勇气,其实学生的思路也不是一点也没有道理。于是,在下一堂课中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作了自我批评,并在后来的教学中注意宽容各种观点,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创新。

  这就是说作为老师一定要谨慎处理自身的教学行为,既要能积极肯定学生的“别出心裁”,但也要给予及时适当的匡正。

  四、课后总结反思——总体突破

  著名地理特级教师王树声在总结教学经验时有“十年磨一课”的“精品”意识。我在课后主要针对教学中的成败、得失进行反思和总结。

  1.反思教学中成功做法

  例如:我在讲全球性大气环流时,先引导学生画热力环流(单圈环流),并结合实例进行原理的透彻分析,让学生熟练掌握原理规律,接着在黑板上画图分析北半球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然后请几位同学板演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图,再请同学们判断正误,最后请同学们总结三圈环流的分布规律。经检验这种方法效果很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判断正误时又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用这种方法教学的内容还有很多,如光照图、气旋图、反气旋图、洋流分布图等。

  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发展了学生,也提高了教师。

  例如: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出如下问题:

  1.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变化图中低纬的热量盈余与中高纬热量的亏损面积为何不相等?

  2.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图中,同样是向右偏,为什么反气旋的中心气流是下沉运动,形成晴朗天气?气旋的中心气流是上升运动,形成阴雨天气?

  3.为什么摩擦力越大,风与等压线的夹角会越大?总之学生的问题很多,针对学生的问题,经常注意积累总结,并对问题分类指导,引导他们“探索―总结―提升”。这样既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自己,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2.反思教学失败之处

  记得有一次上“洋流”这一节课,我课前花了很多时间制作了一个课件,每页背景很鲜艳,有海水运动、有音乐,虽然声、文、图并茂,还有洋流运动的镜头,可整节课让人感觉很死板,信息整合不强,鲜艳的背景使学生分神,效果还不如没用课件,这节课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了教训。设计每节课,不管是用传统的粉笔画图,还是多媒体辅助教学,都要考虑课堂实效性;考虑究竟需不需要用课件,是整堂用课件好,还是有针对性地用好。

  每上完一节课之后,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过程是否合理,讲授内容是否清晰透彻,教学手段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的内容是否突出,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轻松,感觉是否愉快、是否感受到了成功,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想清楚,想明白,进行归纳总结,然后以教学后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避免了同类事情的发生,不断地改进与完善自己的教学,长期积累成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五、教学阶段反思——整体把握

  首先,系统梳理高中地理所学全部内容,分析每册、每单元、每节内容在全部教学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反思每学年、学期教学内容的顺序是否合理,教学时间安排是否重点突出,详略是否得当。

  再次,研究教材内容的变化,高考考试大纲的变化,思考为什么教材考纲会修改、增删这部分内容,我的教学应如何做出相应的改变。

  最后,对高考试题的反思,主要从高考试题的特点、发展趋势的变化,难易程度的调整等方面进行。

  例如:通过对20xx年广东省地理高考试题的反思,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更多地关注教材之外的资料和信息,重视典型性案例的收集和整理,多联系动态发展变化的事物和现象,以期能够在课堂上把最精华、最有效的信息有计划、有层次、有总结地引导学生掌握程序性的知识,提升学生思维和能力。

  我常采用问卷或与学生谈心的方式来搜集信息和思考对策,通过各种方式让教学中存在的更多的问题暴露出来,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反复地锻炼和提升自己。另外向地理同行和其他学科的老师学习,通过听其他老师的课或请他们听课、评课,与他们一起讨论教学的得失,并及时修正自己教学中的失误,借鉴他们教学中的优秀方法、成功经验以及教学技巧,在不断的听、评与反思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反思是一个过程,永无终点。我的教育之旅还很漫长,我将继续面对一个又一个预想不到的难题,但只要我保持着对教育的激情和反思精神,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同时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就会继续在激情中享受教育的快乐,在反思中提升教育的品质,在实践中丰富教育的智慧,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11

  一.教学反思:

  这次一模考试,我校学生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目标,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我们学生试卷上非选择题的32、33、37、38题答得较好。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分述如下:

  1.我们的学生选择题失分率较高,尤其是单选题部分,除了第3题粮食问题,12和13题太阳波长范围图,全市失分率均较高,我们第5题和第6题青藏地区城镇分布,青藏铁路线路题,第9题根据经纬度判断地形区,好多学生一看等高线地形图,也不看具体的经纬度就轻易选了四川盆地,第10题云贵高原的成因,也就跟着错。第15、16题风向、渔港2题错误率也很高。双选题21题——23题有关沃尔玛的知识,24——25题等温线、等压面,26题锋面气旋的题目,29题贸易比率等几题错误率也很高。

  2.平时讲题可能讲得不够透,比如选择题第15和16两题是上学期考过的,33题澳大利亚东北部是热带雨林气候及其成因,我平时都讲过,但学生错误率很高。可见老师不应光看到自己讲了多少,而应看学生掌握了多少,力争做到试后100分。还有人文地理部分要讲到点子上,比如咸海附近种棉花的有利条件是有一点是光照充足,我们学生有好多人只写到降水少,昼夜温差大更是很少有人想到,这和我平时没强调到点子上有关系。

  3.尾巴还是比较长,我们这次还有10人不及格,有几个恰恰认为应该及格的,反到没考及格。高分不多。看来平时应把眼光面向全体学生,尤其关注一些中等学生,不应只注意一些后进的学生。

  二.复习计划和措施:

  1.先用前两个星期把专题复习进行完毕。平时插入几套综合练习。后两个星期多做些练习。讲题要讲透,不仅要注重量,还要注重质。要重视讲解考卷这一环节,尤其要注重选择题部分的讲解。

  2.进一步提优补差,争取把不及格人数控制在5人左右。

  3.教会学生进一步学会审题,规范答题习惯,选择题部分要逐项做过去力争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

  4.进一步拾缺补漏,这一次34题印度半岛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原因,尼罗河三角洲的面积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等几个知识点我平时没有强调,学生失分率较高。争取在二模前尽量减少这种情况。

  出题意图:

  本份单元练习卷的命题范围是高中地理上册第二单元(大气环境),主要供高三单元复习教学使用,是学生的单元过关培训题目。因此本份练习卷难度系数在0。65左右。

  本份练习能级要求有识记,理解,应用,比如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台风属识记部分。三圈环流、气候类型的判断、分布及对应的自然带就属于理解部分。亚欧大陆一题属实际运用题。

  本份练习卷考察的知识覆盖了整个章节应掌握的知识点的百分之八十。重点放在大气运动,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气候类型的判断四部分。难点是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部分。针对重点难点,我反复通过题目考察学生这部分知识点。比如气候类型的.判断、位置、成因,我重点考察了学生对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四种气候的掌握情况,因此单选1——8题,综合1,2题都是考察学生这部分知识点。通过单选9、10两题考察学生对三圈环流的理解。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比较频繁的国家,我通过台风考察学生这部分知识点。台风本身就是一个热带气旋,这样又可以和天气系统一节很好的联系起来。综合题16、17分别考察学生对我们居住的亚欧大陆及我们国家区域气候的分布及特征,及对应的自然带景观,使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对等值线的判读能力,是地理考试中最能够区分考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我通过17题考察了学生这一部分知识。并能根据气压图判断风向、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全球性环境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我通过19题考察学生这一部分知识点。17题重点考察学生对对流层大气气温垂直分布特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12

  忙碌了三年的20xx届学生终有了满意的归宿。综观高考试题及学生考试结果,虽有得意之处,但也留有些许遗憾。为了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作为一名年青的地理教师,很有必要对高三的地理教学进行总结与反思。作为2012届学生地理学科的备课组长,我的做法如下:

  一、勤订计划,合理安排复习进程

  凡事预则立。合理安排复习的时间进程,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好每一节课,从全局上宏观上把握复习的节奏。从高一开始,我们地理备课组就做了三年的规划,高一至高二上认真抓会考,高二下进行《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复习和选修课程的学习,高三上必须完成一轮的复习。高三下进行知识的巩固和补缺补漏。这样做我们大家无论何时都对下一步的教学、学习任务明明白白,每一时间段大家都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

  二、深刻领会考纲要求,制定有效教学计划,加强集体备课,发挥团队精神

  我们备课组有很特殊的实际情况,应届文科就2个班,但我们俩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都非常认真的对待,备课组成员仔细研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备课组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

  准确的把握高考趋势和命题方向,制定可行有效地理第一轮复习复习教学计划。除此之外,我们还常常选择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集体备课。依据不同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讨论如何根据学生实际、采用何种教学手段来达成教学目标,要注重学习过程的设计和考虑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讲课尽管是讲解书本上的内容,但却要变成自己的语言才能使学生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学到东西。在教研时间以外,无论何时碰到棘手的问题,我们也都经常相互交流,互补知识,不断提高授课质量。

  当然集体备课后,还要把集体讨论中得到的收获加以消化和巩固,还得再进行个人钻研。因为,别人的经验再好,对自己来说,都只是间接的知识,只有通过个人钻研这个过程,才能真正为自己所掌握。所以,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关系是:在个人钻研的前提下,进行集体讨论;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再进行个人备课。

  三、重视地理课堂教学实施的调整

  如何有效的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我们地理备课组还经常请教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调整。

  1、重视知识的探索过程

  较多的学生认为:地理和文综的其它科目一样,只要背背书就行,其实不然。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强化探索意识,把思维的全过程展现出来,才能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的目的。教材中每个概念的形成、每个原理的推导、每种物质的运动的规律,几乎都经历了前人长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创造的漫长进程。

  由于教材知识点的衔接不足,很多知识忽略了知识的探索过程,以至于学生只会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严重扼杀了学生创造才能的发挥。因此,在教学中,尤其是涉及到概念、原理、公式、运动规律等,要突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地理知识,不仅给学生以启迪。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其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发现真理的方法,得到创造的体验,增强自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风”时,我们遵循以下步骤:概念----成因(气压差、气压梯度、气压梯度力)----冷热不均(温差)----太阳辐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这样学生才会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2、用丰富知识、高亢的激情,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无论如何课程改革,怎样创新,只要学校教育、班级教学的制度存在,课堂讲授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那么在课堂上,要有好的效果,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知识,其次则需要激情。知识渊博就能驾轻就熟,有激情就能产生共鸣。做到这些必须潜心钻研,研究历年高考题型,随时快速准确解答学生问题。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以教学内容为载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精湛的教学艺术,融合教师的人格魅力,把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内驱力,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台风、沙尘暴、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时,要结合时事,用详实的资料、清晰的图像、优美的语言、气势磅礴的激情以及对人类的无限的怜惜之情,让学生的心灵产生深深的震撼。

  3、夯实基础,突出能力训练和培养,以适应以"能力立意"为主的高考要求

  高考目标是选拔人才,考察的是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平时上课要引导学生重视对地理事实的发生、发展、变化教程进行思考,而不要只注意结论的背诵;

  要引导学生重视地图知识的复习,养成经常看图和分析图表的习惯,而不要只注意课本的复习;还要注意把高、初中地理以及自然、人文地理有机结合起来,分专题将相关内容相对集中起来进行系统复习,而不要各自为阵。2008高考5-7考察产业转移,是新课标教材必修三内容,但只要我们把握我国产业布局的变化,此题则可迎刃而解。

  4、教学中要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近几年高考在题目创设和对素材进行选择处理时,注意提供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以引导学生将知识重组、整合构成有机的社会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热点,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动向,平时注意收集的信息和材料的质和量,必须是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方向相吻合,必须与世界的发展主流相一致,必须能与教材内容有机的'结合为一体;

  还应在提供信息资料时,帮助学生会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明确信息资料与教材内容的关系,以及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这样有助于加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帮助他们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真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008年高考卷Ⅰ39题材料就是电视剧“东归英雄”就是充分体现人们关注生活,平时稍稍留意,答题就应当很顺利。

  5、加强课堂限时训练,重视阶段考试

  习题训练时,要注意在精选试题的基础上限定答题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即学科重点、主干内容、薄弱环节和现实问题,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做到重点突出,前后呼应。课堂上及时反馈,协助学生回顾解题过程,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中找到规律性、原理性、基础性的知识,总结出二级结论,以不变应万变,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进而达到训练目标。

  练习的目的是进一步熟悉地图,巩固主干知识,掌握解题技巧。让学生学会读懂各种图表资料,如今年高考题从坐标图、柱状图、图表、区域地图等类型较多,都需要平时课堂精讲精练,从中准确提取有用信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三考试较多,试题一定要精选,既要检测成绩,又要考出学生自信。

  四、二轮复习阶段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1、回归教材。

  通过回想教材内容,理清思路,适应高考。回想的方法主要是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回想要目标明确,有计划性,要将任务分解到每一天、每一节课。不仅教师要自己明白复习的目的与复习计划,更要让学生明白,便于师生配合进行复习。另外,还要让学生从某一知识点出发,尽可能多地回想以前复习的内容,形成知识块。如从“降水”出发,想到其成因、影响因素及该因素对天气、气候、农业、工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还要想一些相关的练习,这种方法虽然零乱,但往往对应着考题,实用性强,可作为前种方法的补充。

  通过回想不仅能查漏补缺,便于知识的迁移,而且学生会感到自己掌握了相当丰富的地理知识,能够适应高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对调整临考状态很有好处。

  2、重基础,抓热点

  高考前的学习,要根据自身各科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复习计划,一方面可以夯实自己的强项,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自己的薄弱科目得到较大的提高。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不要处理过多的高难度习题,而应把自己模糊的知识点回归课本,确保每个基础点都过关。比如2008年高考伊犁河谷的水草充足等等,无一不是在基础知识上做文章。

  热点问题不可避免,这要求教师课后必须做大量工作,针对热点,我做了以下专题:粮食问题、西气东输、雪灾、地震、气候变暖等。为考前稳定军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重视审题和解题技巧的训练

  在教学中,往往不是教师的忽视,而是学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学生认为等到临近高考或高考时注意就行了,实际这种不良习惯已养成,在高考那种紧张的氛围中,这种不良习惯会不知不觉地“复原”。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的做法有:第一,慢审题,快答题。

  就是让学生一字一句地读懂文本材料和题意要求,一个图例一个注记地看清图幅内容,然后提取有效信息,并根据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进行整合形成答案,最后较迅速地规范书写。慢审题有两个作用,一是找出"题眼",即解题钥匙,二是找出最有效的信息。如2008年高考卷Ⅰ1--4题,图中很多信息(油菜、中年人口比重)是题的答案的关键。对于新题型,教师应该讲透,还要提醒学生重视。

  总之,高三地理复习要让学生多看、多想,在此基础上,加强针对性的训练,教师要切准高考的脉搏,切实落实双基,培养学生解题的策略意识,形成良好的考试心理,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严格按高考要求规范学生行动,把学生置于一种仿真的环境,对答题速度、答题规范做出严格要求,这样才能使学生适应高考,取得好成绩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13

  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不仅在知识技能方面,还是情感价值观方面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具体说,学生的知识技能即文化课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甚至教师课上得很精彩,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老师课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教学,或者学生学得很辛苦,却进步不大,也是属于低效教学。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们这样说: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上讲了N多次,学生还是不会,这就是无效教学的具体表现。

  怎样才能实现地理科的有效教学呢?我觉得关键是地理教师在课前的教学中的设计和在课堂上的教学实施,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主要通过充分利用人教版教材中的活动课内容和问题研究加强教学,促进学生地理基本技能的提高,有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我们还将这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以非课堂教学形式进行探讨,在结束人教版地理1第一章教学时,我们利用其章末的问题研究《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国庆节假期通过上网收集有关资料,首先了解月球表面的自然状况,通过讨论分析收集的资料,分析月球基地应具备哪些基本的生命保障条件和人类可以开发哪些月球资源。其次通过收集的资料,了解人类目前在生物圈研究领域的成就,进一步探讨哪些月球资源可利用于发展月球基地。最后分析总结出月球基地的基本功能,绘制出自己心目中的未来的'月球基地。

  通过问题探究进行教学,是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地理知识和地理科学,比起间接从老师讲授中获得的知识,学生对这样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这样获得的知识掌握的牢,且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14

  通过一学期的复习实践,我觉得多从高考对地理知识、能力的要求上反思教学活动,不断探索改进、优化教学环节,可提高第一轮的课堂复习效果。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命题者往往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为重点的试题。试题具有时代性、基础性。所以在复习中,应注重立足基础、加强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掌握和运用,并注意提升学生能力的教学。

  我们知道夯实基础不是简单地重复记忆知识。在复习中,我们一方面要注重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建构知识网络,弄清内在联系,同时还要注重对地理成因、地理规律、地理演变的归纳和总结,避免死记硬背。不同类型,复习侧重点也不同。

  在自然地理复习中,一些重点基础知识,如地球运动、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和运用、各种日照图的判读、大气运动、气候、洋流、等值线等内容,地理原理和规律性都较强,复习时要侧重对地理原理、规律的理解、归纳和总结,同时联系实际举例分析,并配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行训练。在试题讲解时,重视解题思路的训练,调动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以加深理解,突破难点,夯实基础。

  在区域地理复习中,要掌握某国家或区域方面的知识,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其位置、范围、地形,然后分析得出气候特点,进而得出当地的.植被、水文、土壤的分布规律,再通过这些自然特征推导出该区域的农业、工业、人口、城市、国土整治等社会经济特征。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时,注重寻求知识间的纵向联系,进而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

  从近年高考试题分析可知,有关地图的分值越来越大,地图类型形式多样,越来越复杂,这是学生最为棘手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对地图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利用区域空间定位判断法、区域特征分析法等方法来巩固地图基础知识,提高能力是不错的选择。由于高考试题提供的地图形式多样,要做到以不变应万变,需借助于一些重要的经纬线、海陆轮廓形状、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所以在复习中,我们要求学生常看地图,手不离图,尤其要掌握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大洲、主要国家、主要地形区、主要气候区、主要城市、热点地区等。并记住各个地区大

  的山脉、河流及某区域的轮廓等。这不仅夯实了基础,做到胸有成图,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在人文地理复习时,引导学生在多看书,熟悉掌握课本知识要点、考点的基础上,理清教材的脉络、主要思想,多思多想,多总结,并结合实际、例题进行运用,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遵纲守本,不留死角,配合《名家指路》练习册,一课一练,夯实基础,关注差生。同时,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提升综合能力。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15

  俞洁岚:经过省单科质检后,对即将开始的文综考试,在复习中指导学生注意如下问题:

  1.重视主干知识教学,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复习中主要抓住地球运动和经纬网,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世界和中国地理,各种地图和统计图表,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等。

  2.重视区域地理知识复习,加强读图能力培养。

  区域空间定位是地理学习中的重点,今后要有意识地强化区域地图的训练,包括填图、绘图、分析地图三种方式。要多了解近几年高考区域地理试题的变化特点,并结合最新材料,预测今年的考查重点,指导高三的学生进行复习。

  胡建仓:省单科质检的结果已经出来,这次省质检的题目出的非

  常好,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总的来说,这次学生考

  的不好,反映了过去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一、基础知识强调的还不够。本次考试有些题目材料来自课本,但学生却无法做答,反映了该记忆的东西很多学生没有很认真地完成,在到第二次省质检要再强调。

  二、学生分析材料和运用材料的能力需要老师再进一步指导,今后在分析题目时,侧重点应放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分析这一方面。

  三、学生回答不够规范。接下来的任务应该强调学生答题要规范。有些问题的回答模式需要在上课时板书出来,以便加深同学的记忆。

  翁雪征:本月的省质检和期末考试给我带来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要夯实学生的双基,题目上不求新,备课组今后要尽量选择一些基础较强的题目,训练夯实双基。

  二、强化学生和综合思维能力。在上课时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高三课堂也可采用新课程的`教学模式,让同学构建自己复习模式。

  三、指导学生规范答题。

  宋国廉:本次所教的十五班成绩比起上次考试有关较明显的进步,但仍存在不足。好的方面如上课检查练习完成情况,对一些常考知识点要多提问等,这一些需继续保持下来,但还有不足的地方,这需进一步改进,如学生答题思路混乱,应用能力不足,不知道如何解题,在今后要多指导他们,给予学法上的指导,提高综合解题能力,多和本备课组的老师一起讨论教法,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04-03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03-25

高三地理复习教学反思04-22

高三地理复习教学反思01-22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15篇)10-02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15篇09-12

地理的教学反思04-05

地理的教学反思10-22

地理教学反思04-01

地理教学反思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