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时间:2025-01-08 07:41:5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

  5月28日执教《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在这次课上,我设计在复习导入部分先进行小数加减口算(数字特征,能够凑成整数),以及整数的简便运算定律和性质,为教学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作铺垫。

  在新授课中,我将104页的例题转化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我出示的例题进行自学。最后通过自学、交流、汇报的出结论,证书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而在巩固练习部分,我设计一个智慧大比拼的游戏,分为三关。第一关:基础练习,做教材104页的做一做;第二关:提高练习,设计两个难度有所提升的算式;第三关:为三个判断题。然后将教科书104页的第三题作为课堂练习。最后设计一个拓展练习:让学生根据提示找出求总成绩的另外一种方法。

  作为一名刚刚踏上讲台的实习教师,我在这次教学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同时感触颇多,让我受益匪浅。

  教书,一门艺术。在这一大艺术里面又涵盖许多小的艺术细胞。那么,教师的语言则是这些小艺术细胞之一。一趟数学课堂的氛围,就靠老师的语言来调动。数学是一门注重总结的学科,所以每个教学环节的安排都有其目的性。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教学小结与总结及每个环节的'过渡的语言。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以生为本,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但是由于本班学生的缘故,学生不能将自己的想法清晰流利的表达出来,所以在教学时占据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打乱了课堂时间安排。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时教师的精力要高度集中,不仅要注重教学的内容,还要时刻关注学情及课堂生成,在学生出现知识点上的错误的时候,教师要予以及时纠正。在非重点教学内容部分教师应做到少重复学生的语言,形成精炼紧凑的课堂氛围。

  课堂的生成既是课堂的亮点,而教师对于课堂的驾驭又是这亮点中的闪光点。在巩固练习时,出现了两个我没有预设到的问题,而在讲解中,由于缺乏经验,并没有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清晰明了。在课后,指导老师为我的教学进行了指导点评,才让我恍然大悟。是的,这就是年轻教师与有经验的老教师的差别所在。

  此时此刻在我的心里只想到了大诗人屈原的那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2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并有效的在教学与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不仅完成了对新课内容的建构,而且真切地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

  2、选取现实素材,激发学习兴趣是本课的最大特点。课前的购物活动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 为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教师充分挖掘“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众多的生活实例中选取“购物”这一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恰到好处地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糅合在一起。 课堂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购物清单,提出数学问题。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学生的探索必然是积极主动的,发挥学生购物付款的经验,对小数加减法作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3、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些在传统的教学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3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学习数学的根本是解决问题。数学教育在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培养,强调数学教育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而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内容的置换。

  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上进行教学的,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通过对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即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复习,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上来。在新授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创设一个购物情境,让学生自由选择想买的文具,从而获得图片上呈现的数学信息,通过信息让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先让学生说出想买什么?然后由教师的问题引入例题,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方法进行重点教学。在教学竖式时,我设计了质疑环节,加深了学生对小数点的认识,并讲述了生活中一个有关小数点的真实故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次让学生知道小数点的重要性。

  接着教学小数减法时,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激励学习兴趣。用他们开始想买的文具提出自己的减法问题,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得出结论。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我就乘势追击,巧妙的提出想让他们解决的问题,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板书减法竖式时(1.2元-0.6元),故意不写差上的0和小数点,使0.6变成6,这时激起了学生们的强烈反映,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七嘴八舌的指出老师的错误,有的学生说漏了“0”就不是小数了,还有的学生说没有小数点就变成6元了,大家说得可热闹,把一堂枯燥的计算课,变成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课,而这样的质疑效果也是我想要的。就着这样的气氛我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不能不写?”结合刚才的争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最后总结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并完成了一个思维拓展题,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得到了升华。把教师的讲解权充分还给学生,这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因为孩子们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人。

  在这次教学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并有效的为教学与生活架起一座桥梁,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内涵。在这节课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取合作交流、讨论、说理、争辩、纠错,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听取同伴意见的同时进行反思、取长补短,随时调整自己的思维结构,使每位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其中借助错误资源,使学生加深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在新授中,突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下来,我认为整堂课缺乏严密的安排。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从“静态设计”走向“动态设计”,“从固化设计”走向“弹性设计。”教材的灵活运用不够,创造性差,在新课教学的过程中时间把握的不好,导致练习量不够,学生的反馈老师无从掌握。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体验,通过自己的体验、理解、吸收、内化、思考等过程进行知识建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4

  有具体实际意义的小数的加减法学生都能较快地根据实际意义来计算,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笔算来源于整数笔算的'知识迁移,对学生来说自然过渡并无存在难度。但是在练习中出现了整数与小数的加减法及一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的加减法,这是学生对于“相同数位对齐”开始乱了阵脚,尤其是整数找不到小数点,又无实际情境依托。在教学中,发觉在没有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之间,小数部分的数位无从讲起,也怕超越了教材。幸好学生喜欢把小数放在具体情景中,那就给算式一个具体情境在讨论“相同单位对齐”,因为数位不同,空缺的数位也就是0的计算又涉及小数的性质,为我们教学笔算小数带来了很大困惑。我的处理办法还是把算式搁置在具体情景中(以元为单位),将其都转换成相同位数的小数,便于对齐相加减。其实,这里也已经向学生渗透小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5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因此我设计了到文具店买文具这一情境来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教学小数加法时,我让学生们人选两种文具自己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并且为自己的方法找理由和根据,并且对探究出的计算方法进行验证,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学生获得的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小数加法结束后,探究小数减法计算方法的环节中,我完全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独立研究,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们不仅找到了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且还把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详细的介绍:相同数位对齐,在小数加、减法中也就是小数点对齐。这样,学生的思维在这个开放的空间里被激活了,真正做到让学生乐学善思。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08-04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07-14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08-04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09-05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09-25

数学《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06-18

位数相同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09-14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5篇07-09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15篇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