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船长》教学反思

《船长》教学反思

时间:2022-02-12 13:08:1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船长》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船长》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船长》教学反思

《船长》教学反思1

  这课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读了课文,我就被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感动了,觉得学生也一定和我一样。

  教学中,我从哈尔威船长的四次命令入手,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哈尔威船长在组织自救的过程中,一共下了几次命令?分别是什么?从每次命令中你能体会出他的什么品质?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划一划,并做好批注。学生很有兴趣地学着,当集体交流第一个问题时,我问学生:此时此刻,如果你就在这船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而船长最先想到的'又是什么?学生都说他们最先想到的就是跑、逃生,然后和船长的想法举动作对比,突出船长的沉着镇定、舍己救人。学完船长的四次命令,在学习第三段时,我质疑:哈尔威船长与轮船一起沉入大海,值得吗?在沉船之前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了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认识到船长是一心想着全船的人,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然后我说:同学们,刚才我们走进了语言文字,与哈尔威船长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更是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望着这无情的大海,面对这样一位船长,我想,你们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哈尔威说吧? 好几个同学做了发言,都赞扬了船长的优秀品质,并表示要向船长学习。我认为应该水到渠成了,就出示了小黑板,让学生想象:假如你就是“诺曼底”号轮船上的一员(船长、乘客、工作人员),在这生死存亡的瞬间,你将会怎样想,怎样做?(逃生??和船共存亡?为什么?)没想到刚读完题,班长就大叫:“逃生!”我惊愕了,问道:“你不是刚说了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值得我学习吗?为什么现在又选择逃生?”班长倒没说话,另一个学生狡辩道:“我们也是弱者呀!”多么诡秘的辩词,这不等于一节课的感情白浪费了吗?”无奈,我只好自我表白:“如果是我,我一定像哈尔威船长那样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绝不苟且偷生……”可感觉自己的表白是那样的苍白,学生还是无动于衷。

  这几天,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学生怎么了?学课文就是学课文,理解得挺到位,就是没有丝毫感动,更不要说向英雄们学习了。思想教育亟待加强!

《船长》教学反思2

  一、前言

  在9月16日,我们六备举行了一次网络集体备课,并形成了集体教案,我就利用这教案,在9月21日下午,上了一节示范课,现在把上这课的一些反思与感受写下来。

  二、如何把握这个集体共案的原则。 集体形成认为的教案还是个大框架,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还有很大的“空白”,这需要每个实施者去补充,去创新,去发展,去让它有血有肉,丰满。 这处理这个教案时,我本着以下几个原则:

  1、真真实实地本着“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南京培训会之精神,引领自己处理好教案,上好这节课。

  2、始终注意着走简洁高效之路了,突出语文的语言性,用语言独有的魅力去熏陶学生,感动学生,形成丰富的语感。始终注意着让语言产生魅力,有乐趣,让学生乐于品味语言,感受语言。还要善于从语言中品味到人文思想。

  3、教学中强调“对话”。在课堂中,师生对话也比较重要,只有通过有针对性的对话,才能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通过有效的对话才能引领学生一步一步走入到文本的深层,感知到文本的思路,学生到文本的精神内涵。所以在课堂中一来一去的简短有力对话是确少不了的。

  三、实施集体共案的优点之处

  1、从各位听课老师的反映,效果还是可以的。注意抓住了重点语言(前两次的命令),引导学生尽可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并从朗读中切切实实地感受出船长的伟大。

  2、我的导入一环节较好,在导入时,我用前两节作为导入语言,第一节稍加改编,用口述的方式。第二节用录音的方式放给学生听,因为录音的效果特别好,特别容易引导学生进入境界。当第二节的录音放完后,然后说“我们的故事就从这而开始……”,接着就直接进入课文的第二部分教学。对于一二两节在教学第一个命令时,调用了描写乱的情景。除此就没有让学生直接读,否则会产生面面俱到,凌乱的感觉。

  3、学生读书比较到位,能读得确确实实地带上个人的情感,有感染力。特别是船长的那些简短有力的对话,我采取开火车读,效果比分角色读更好,这样更能再现那时的乱的情境。

  四、实施共案的不足之处

  1、本课的小节很多,由于一环节扣一环节,所以需要的过渡语言就非常多,这是上课的一个难点,我感觉这方面我还没有完全磨合好自己的衔接过渡语言。

  2、每个学生读书都有不同的特点,这有一定的随意性,在课堂上,我并没有处理好对学生读书的评价。感觉自己的评价语言还不够有针对性,准确性,感染性。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多注意训练这一基本功。

  3、由于集体产生的共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当然是很出色的教案,可是这需要实施者完全把它融化成自己的语言,这是有一定难度的。在上课时,自己还无法摆脱看教案,看步骤。所以自己的目光于学生交流的机会肯定就会少,这样,就不利于突出“以人为本”。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注意,教案应烂记于心,在上课的时候应把更多的精神集中到学生的身上。

  五、引发的`争议

  在处理以下深化题目时,有点小争议: “(自由选择下题中的任一个角色)

  A一位得救的怀抱婴儿的妇女 说:船长啊,船长,…………

  B还是个孩子的水手克莱芒 说:船长啊,船长,………… ” 我们班有个同学说:“……你真不该死呀……”这个问题提得好,我随势追问:“到底该不该死?船长能不能不死?”

  学生1答:“恐怕他怕时间不够,小艇上人太多,他为了其他人的脱险,就随着轮船沉入深渊了。” 对于这个问题,也能突出船长的伟大精神,可我以为与事实有点违背,就含糊一带而过,没有进行深化。而其他的老师认为得深化一下。

  学生2答:“船在人在,船已经不在了,船长认为自己活着就没有价值了。”(类似这样说) 针对这个回答,我感觉能深化主题,所以就深化处理一下。可听课教师觉得仍不够深入,并且希望能再引入其他的相关资料。由于目前的语文教学提倡“倡简、求本、务实,有度”,再加上课文的语言文字较多,内涵较深,所以就没敢引入其他的材料,怕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使本有的任务完成不了。

  六、形成新的教案建议

  我感觉原来的共案已经不错了,所以新的教案与原案变化不大。我就大致说一说需要修补的地方。

  1、导入部分就用前两节作为导入语言,第一节稍加改编,用口述的方式。第二节用录音的方式放给学生听,因为录音的效果特别好,特别容易引导学生进入境界。当第二节的录音放完后,然后说“我们的故事就从这而开始……”,接着就直接进入课文的第二部分教学。

  2、在引导学生读那段对话部分,先让学生自己练读,再采用开火车读,即一个接着一个去读,读完一遍后,教师采取总结指导方式,让他们再这样读一次,这样的效果很好,能较好地再现当时的场面,比分角色要好得多,建议大家采取。

  3、最后两段教学时,建议大家先采用放录音方式,让大家先听,因为听这录音后确实能让学生感动。然后再引导他们读效果就更好。

  4、对于最后一个“布置作业”部分,我们可以让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去有感情读,有感情背。但对于这个环节,如何时间不够,也就算了。

《船长》教学反思3

  当今的语文课堂提倡让学生做“研究者”“探索者”,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而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求。问题愈多,好奇愈强,兴趣愈浓,此时的学习是最快乐有效的!

  例如教学《船长》这一课时,当讲到哈尔威船长随着轮船一起沉入大海时,我让学生进行质疑。一位学生说:“老师,为什么就船长一人不登上救生艇逃生,而和船一起沉下去呢?”他这么一问,同生们都马上附和,并纷纷举起上来,争着发言。一个学生说:“20分钟太短了,他没有时间登上小船。”另一个马上反驳说:“难道就那么巧,其他人都走了,到船长就来不及吗?就剩一个人?”又一个说:“那他怎么不跳到海里,然后向救生艇或玛丽号游去啊?”立即又有人回答说:“3月里海水很凉,不淹死也会冻僵而死啊!”这时小浩同学补充道:“就算海水温度适中,在那种情况下也不可能逃生了!”同学们都露出疑惑的神情,小浩接着说:“因为这么大的船沉入海中必然会有很大的旋涡,人也会卷进去的',根本不可能逃生!”

  话音一落,掌声响起来!此时,平时爱看课外书的小奇站起来说:“不是,船长也许还有时间逃生的。但是他自己选择了与船同归于尽!因为在当时的欧洲,船长们都把自己的船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在遇到海难时,他们会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与船共存。并且课文最后一段还说‘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因此,他不可能离船而去!”

  质疑引发了兴趣,兴趣激发了思维。学生在质疑解疑中真正读懂了课文,这应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效果!

《船长》教学反思4

  教学设计:

  一. 复习导入,再入情境

  同学们,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1870年3月17日的夜晚,在雾气笼罩的英吉利海峡上,发生了一场可怕的事。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在这个故事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船长?

  这是一名 的船长。(忠于职守、以身殉职、临危不惧、舍己救人、指挥有方、沉着镇定)

  [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想象画面,为学习课文奠定了一个情感的基调。]

  二. 感悟船长,品析词句。

  同学们,你们有的人对船长忠于职守感受深刻,有的人对舍己救人感受深刻,有的人对沉着镇定感受深刻。再读课文,看看课文的字里行间,哪些写船长的句子,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1. 默读3—28小节,找出自己感动的语句并写下理由。(学生合作讨论)

  2.重点词句品析。

  (1)出示: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

  ①图文结合,讨论交流,理解哈尔威船长的“沉着镇定”。

  ②他真的把每个人都考虑到了吗?结合数字60、61,引导学生思考。

  他把自己给忘了,面对灾难,他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③学生合作讨论问题,哈尔威船长下达了哪些不同的命令?当时的情形如何?结果又怎样?从中体会到船长的哪些品质?

  轮船被撞,乘客奔出甲板的时候——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

  乘客混乱,不可开交——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救援工作顺利进行的时候——快救克莱芒!

  轮船即将沉没——动作再快点!

  (2)出示:“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①讨论理解:为什么没有违抗他地意志呢?

  ②这伟大的灵魂指的是什么?

  ③让我们回顾一下救援的全过程,哈尔威船长的伟大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3. 指导学生朗读。对哈尔威船长的命令应读得凝重有力,作者的议论应读得稍慢、庄重,对话部分应急促。

  4. 指名分角色朗读。

  [通过自读自悟,交流合作,体现了学生的充分自主,合作探究,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

  过渡:20分钟很快过去了,乘客和船员们得救了。船长哈尔威选择了什么?

  三. 辩论探究升华课文

  1、船长其实有逃生的可能,他为什么要选择与“诺曼底”号一起沉入大海?你觉得值吗?

  2、“哪个男人敢走在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船长真的会命令开枪吗?

  四. 心灵碰撞,迸发情感。

  课文中没有一句赞美船长的话,但我们却感受到了他的伟大、坚强和英雄本色:大难临头,他毫无惧色,危在旦夕,他视死如归,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船长啊!

  ①面对这悲壮的一幕,如果你就是被救的船员或乘客会对船长说些什么?

  ②哈尔威船长走了,他没有留下什么豪言壮语,但我们对哈尔威船长形象有什么样的看法呢?面临困境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课堂交流,各抒己见)

  五、生齐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师总结并板书:真正的英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让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脑海里,激励和指导我们的行动。

  2、练习写一段对话,来表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板书:

  英雄——船长

  遇险 临危不惧

  自救 忠于职守

  牺牲 舍己救人

《船长》教学反思5

  《船长》讲述的是一个动人的故事:1870年3月17日的夜晚,由于“玛丽”号巨轮的突然撞击,“诺曼底”号轮船的船身被撞开了一个大口子,船上的乘客无不惊惶失措,争相逃命,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哈尔威挺身而出,沉着镇定地指挥全体人员有条不紊地撤离,而自己却以身殉职,与轮船一起沉入大海,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试着抓住重点,把能够展现船长风采的部分,尤其是他的语言和行为,反复朗读,认真体会,感悟理解。

  第二自然段正面描写了船长组织自救工作的经过。船长下达了四次命令。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和第二次命令。在学习第一次命令时,我就让学生进行了三读。这三读各有目的各有侧重,层层深入,由表及里,在读中品文,在读中感悟。一读理解“吼”,为什么吼?怎样吼?二读品句,说说从句子中体会出哈尔威是位怎样的船长?三读传情,把自己对船长的敬仰之情通过朗读传达出来。

  第二次命令是船长与机械师、大副对话中的一句,必须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让学生反复朗读才能理解。首先我让学生找出了第二次命令,指名朗读,由此发问:“船长为什么要下达这个命令?”学生在片刻的思考之后,联系上文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原来第一次命令没有收效,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我又抓住“不可开交”一词,让学生想象当时乱的程度,读出乱的场面,但不是齐读,各自按自己的理解读,不求齐,只求乱。再读读第二道命令,说说船长究竟会不会开枪?学生毫不犹豫地齐声回答:“不会。”“为什么呢?”我立刻追问。学生说:“因为前面写道船长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救人是船长的职责,他是不会让一个船员死亡的。他这么做只是吓唬一下男人们。”我追问:“如果真的有人要抢在前面呢?”有学生说:“我认为如果有人真的敢走在女人前面,船长也可能会开枪打死他的。因为这样才能保证绝大多数乘客的安全。这样后面的男人才不会拥挤。”不一会儿,又有学生发言了,他说:“我觉得船长还是不会这样做的。这样的`命令起的是威慑作用,这是一个很有智慧的船长。”另外抓住“20分钟”,让学生知道这实际上稳定了大家的情绪:大家享有了知情权,就不会为逃生而拼命拥挤,只要有序撤离,大家的生命都有保障。通过朗读、讨论,船长的形象变得更加高大起来,学生也由此认识了一位始终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船长。感悟到此,也还是不够的。我又继续引导学生分角色阅读船长与机械师、大副的对话。让学生体会到:情况危急,语速应急促;命令是威严的,语调应凝重有力;讨论是点睛之笔,应读得稍慢、庄重。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去读对话,自然就读得到位,读出味来了。船长在这一过程中的“忠于职守”的高大形象就光彩照人了,

  随后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十五自然段,让学生进一步回味船长在组织自救过程中的“指挥”、“控制”、“领导”,对哈尔威船长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了。

《船长》教学反思6

  苏教版第十一册《船长》中的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说说你认识的是一位怎样的船长?

  生:哈尔威船长面对危险,沉着镇定;面对死亡,无所畏惧。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英雄船长!

  生:老师,我觉得哈尔威船长好像还……还有点傻。哈尔威船长应该会游泳吧,他何必去死呢?

  生:对,我真不明白,哈尔威船长完全有机会逃生,可以活下来,可他为什么要随船徐徐沉入大海呢?

  师:你们的看法的确与众不同。同学们,想一想,船长在船沉之前能自救吗?

  (学生自由争论)

  师:好,大家就依据课文内容和课外资料来辩一辩。正方的观点是:船长能生存;反方的观点是:船长只能牺牲。大家自由组合,作好准备。

  正方:我方认为船长这么沉着镇定,指挥救援,他应该有自救的办法。怎么会不救自己呢?

  反方:我方认为,哈尔威船长根本没想到自己。他说:“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实际上,船上共有61人,他完全把自己给忘了。在生死关头,他想到的只是乘客和其他船员,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正方:从文中“人们透过阴森可怕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这句中的“徐徐”可见船长有逃生的时间,他是能自救的!

  反方:请正方同学再思考思考,我方觉得这“徐徐”不是指时间长,而是表达人们对这位舍己救人的伟大船长的敬佩之心,留恋之情,也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悲痛之感。

  正方:请反方同学注意,船长这么机智能干,他难道不懂如果不尝试,连生的希望也没有吗?再说即使船沉了,他也可以游离沉船,获得自救呀!

  反方:不!请正方同学仔细看书,难道时间允许吗?20分钟内,在船长井然有序地指挥下救出了船上所有的乘客和其他船员。书上说:“第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这意味着哈尔威船长没有时间自救了!文中写道:“船头先下去了,很快船尾也浸没了。”当船沉没时,船长已没时间游离沉船,加之沉船时产生的巨大漩涡会在瞬间把他吸入海底。

  师:辩论太精彩了!“真理越辩越明”,文章的主题越辩越清。哈尔威船长那忠于职守、舍已救人的高大形象更加清晰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大家在辩论中充满了智慧,想一想,你是怎样来辩驳对方的呢?

  生:我根据当时的情境,大胆想象,大胆推测。如猜测沉船时会产生巨大的的漩涡,因为电影中泰坦尼克号沉没时就是这样。

  生:我是注意联系了上下文,从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从船长的种种表现来认识他的伟大之处。

  生:我抓住文章的词句细细揣摩,特别是主人公的动作和语言。

  师:大家讲得太好了。你们今天辩论时运用的思维策略就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希望大家今后能自觉地运用。

  反思:

  上述片段中,教师尊重个性,顺学而导,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合作交流的平台。学生独特的见解与富有个性的语言实为思维和灵智的完美结合。个性因语言而彰显淋漓,语言因个性而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机械文字组合,而变成一个个跃动着的.生命音符。教师的随性引导,将学生带入了细致阅读、深度触摸文本的境界,让学生的表现欲望涨至空前,学生在反复的阅读感悟,激烈争论和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引发深层的思考,智慧之火不断碰撞,在思辨之中对生命的理解也逐渐清晰,趋于理性,使船长哈尔威舍已救人、忠于职守的形象变得更为立体,文本的价值取向也得以自然、有效的显现。

《船长》教学反思7

  教学感悟:

  一、深入钻研教材,真正吃透教材。

  课文是英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小说《船长》,讲述的是一个动人的故事:1870年3月17日的夜晚,由于“玛丽”号巨轮的突然撞击,“诺曼底”号轮船的船身被撞开了一个大口子,船上的乘客无不惊惶失措,争相逃命,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哈尔威挺身而出,沉着镇定地指挥全体人员有条不紊地撤离,而自己却以身殉职,与轮船一起沉入大海。反复读了几遍课文,我有三点想法:其一,既是小说,就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知哈尔威船长这一形象上,通过品读课文感受人物的高贵品质。其二,文章最后说: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是作者对船长的评价,也是对后人的期盼。如何让学生认识英雄的本质,在心中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是教学的难点。其三,怎样在强调人文性的同时不偏废工具性,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是我在教学前重点思考的三个方面。

  二、将朗读感悟和品味赏析相结合。

  整堂课我把船长形象的剖析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读书探究:第一,感悟内容,探究内涵,发觉文本的深层含义。诸如船长下达命令的顺序,与船员们对话的用意,把自己置身于度外。第二,品味语言,赏析写法,领悟语言的奥妙,如对“吼”字的品悟,对船长和船员们对话的赏析等。特别是对“对话”的描写,训练的着力点不是在内容上,而是在写法的赏析上,通过比较,不仅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当时情况的紧急,船长的镇定,还领悟到“对话”描写的奥妙和技巧,有助于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第三、重视读书训练,以读促悟,读中见悟。通过“默读”,读进文字里去,想象当时的情景,通过朗读,读出了“文字背后的力量与威严!”

  三、将人文性和工具性相整合。

  关于写作特色的教学,近30年来,慢慢地被淡化了下来,然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和“了解”“表达方法”。所以在教学的第三环节上我从全新的角度进行了新的探索: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比较,领悟课文结尾安排的艺术效果,从中感受到“悲剧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二是引导学生领悟选材的高妙,“一件事写尽一生”“最后的20分钟把他(船长)一生的品质都写出来了;三是通过“现身说法”,三读船长的三次不同收获,使学生明白“不同时期读同一篇文章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收获与发现”。老师的这个尝试,与传统的“写作特色教学”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教学的目的不同,即由传统的写作知识教学转向了训练综合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提高阅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他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课标”所倡导的.表达方法教学,绝不是单传的“工具性”训练,而是工具性和人文性整合训练的最佳途径,是对教材中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学资源最充分的挖掘。

  教学遗憾:

  1、小说中雨果的高明之处就是借助船毁将倾,人们极度慌乱的境况,来凸现船长的崇高形象。考虑到整堂课的时间关系,我在处理第二小节时过快了点,未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那场灾难的严重性和人们的极度恐慌。

  2、今天课堂上发言的人算是比平时多了些,但发言的面还不是很广,如何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投入教与学的过程中,还需进一步努力。

  3、尽管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作了尝试和努力,但真正的落实还要在课后去花功夫。如何引导学生大量进行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阅读,丰富学生文化知识,丰厚学生文化底蕴,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还须多想办法。

  《船长》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上的难点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教学中应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突破难点,优化课堂教学,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难点如磐石,我在教学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之余,将难点进行分流,采用分层次击碎难点法。学生们加深了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好效果。

  就以我所教《船长》一文为例来说,我考虑到学生课前有了一系列的知识作奠基,我教学时直奔中心,尔后分几个层次进行逐层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突破难点层次一:谈话引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第一次照应:哈尔威船长一生……英雄的权利。

  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指名用自己的话初步说说“忠于职守”、“做人之道”的意思。怎样理解句中的“又”?在引导学生理解与朗读中初步感受船长的人性之美丽。

  突破难点层次二:课文怎样具体写他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以此辐射全篇,带动全文的学习。

  预设1、客轮遇险以后,船长想到的是60个人的安全,惟独没有想自己,这60与1的对比,揭示了他忘我的品质。在人们混乱时,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两处对比,突出了船长的镇定自若,临危不慌。我顺势点明:多好的船长啊,在紧急关头他仍然忠于职守,仍然履行着做人之道。接着,提升学生的朗读层次:“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段话,相信你会比刚才读得更好。”第二次照应:“一生都要求自己……一名英雄的权利”。

  及时小结过渡、他是一位普通的船长,他更是一位出色的指挥家。在过渡语中为后面理解“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大家。”一句降低难度而服务。

  预设2、客轮遇险后,哈尔威船长“大声吼道”,“简短有力的对话”,“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下达着命令,一切都在听从他的调遣。我借用多媒体的声像,引导学生合作读这段简短有力的对话,共同感受船长那坚不可摧的意志。在这伟大的灵魂面前,灾难也望而却步!,紧扣够了感受船长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文中人物的崇高精神无不震撼学生的心灵。此时,我进而顺势引导:这一切,都得感谢我们“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好船长啊。再来读读这段话,相信一股敬意油然而生。在缓缓地引导中逐步提升朗读的层次,使船长这一光辉形象日益丰满。引导学生第三次照应:“一生都要求自己……一名英雄的权利”。过渡:他是一位普通的船长,他更是一位出色的指挥家。过渡语言中更好地兼顾到与上文的统一性。

  预设3、危急中还不忘抢救见习水手克莱芒,突出了人物果断、坚决的性格。从这里更可以看出船长他关心孩子,他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这里仅作略处理。

  他不仅仅是个指挥者,也不仅仅是个控制者,他是这场灾难,乃至这场生死搏斗的领导者啊!

  突破难点层次三:运用特写镜头,展现人物形象,升华情感,掀起高潮。“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人了深渊。”学生应和着舒缓的音乐,欣赏着船长沉入深渊动态画面,聆听着我声情并茂的朗读,感受着“忠于职守”的美丽……我顺势推波助澜:让我们怀着敬仰激动的心情再次感受一位英雄的做人准则。回环照应:哈尔威船长……一名英雄的权利。最终在深情的呼唤中情感达到顶峰。哈尔威船长没有豪言壮语,他犹如一座丰碑屹立在船头,他那高大的英雄形象永远在学生心中定格。

  自我感觉这种循环回复、一咏三叹的教学方法很利于突破难点,学生对船长的敬畏之情在一次次与文本的 交流中得到升华。

《船长》教学反思8

  昨天,采用了《船长》的集体教案上了一堂公开课,反响很不错,自己也感到有些汗颜,因为在大家进行讨论的时候,没有及时参加,课件还是向赵军老师借用来的。坐享其成,还自我安慰“窃书不是偷也”。为弥补自己的懒惰之举,特将自己教学之后的感想略谈一二,希望对后来者有所启发。

  首先,该教案条理非常清晰,抓住四道命令,通过人物的语言来感悟人物的品质。

  其次,对于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处理,相当的精彩,特别是多媒体课件情境的渲染,是船长的形象进一步升华,学生在进行“船长,我想对你说……”的语言训练的时候,感情特别真挚。有同学说,一位怀抱婴儿的妇女泣不成声地说:船长呀,船长,如果没有你对我们妇女的`特别照顾,也许今天我和孩子就要葬身大海了,你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呀。还是孩子的克莱芒流着眼泪说:“船长呀,船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你还没有忘记救我,是你把生的希望给了别人,把死的机会留给了自己,你是一位真正的英雄。”面对哈尔威船长的雕像,我想说:“哈尔威船长,是你让我明白了,做一名英雄是如此的困难,然而又是如此的简单。”接下来的配乐范读更是将课堂推向了高潮,整个课堂静极了,学生、甚至听课的老师也被深深地感染了,所以,学生的配乐朗读相当深情,无须老师作过多的解释了。

  但是,总觉得遵循教案上课,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得不够明显,似乎整堂课学生都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是否可以从研究哈尔威船长的人物形象着手,通过找寻课文中船长的语言来加以朗读感悟,但这样又难以把整件事情完整地体现出来,对于渲染现场的情境又有一定的障碍。至今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

《船长》教学反思9

  《船长》主要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船长》文字美、精神更美,为了让学生感受船长的人性美,我引导学生品读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哈尔威的临危不惧、忠于职守、指挥有方。当然对于文本的理解,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尊重学生的.理解,就“他用一个人的生命,换来了60人的生命,值不值得?”为话题展开讨论,学生们的回答让人物形象更丰满,对哈尔威当时的心境也更能理解。

  文中的人物对话也是值得一读一品的,通过简短有力的对话来烘托紧张危急的气氛,我把学生分成了两组,分角色朗读对话。学生们在之前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就有了对哈尔威船长的敬畏,所以朗读的时候就很自然地进入了角色。之后,我又让一名学生来读哈尔威的话,被点到的学生很有神圣感和使命感,他们仿佛就是哈尔威船长,声音高亢、抑扬顿挫,真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啊!

《船长》教学反思10

  “哈尔威船长的一生都要求自己要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课文学到这里,教室里静悄悄的,船长的英雄行为震撼了同学们的心灵。

  在学生想象写话时,周炳说道:“船在人在,船亡人亡,作为一名船长,哈尔威不能离开自己的船,这是船长的职守……” 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

  哈尔威完全有机会逃生,但是他没有这样做。作为船长,他必须选择死亡。“人在船在,船亡人亡”,哈尔威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捍卫船长的尊严,教材之所以用《船长》为题,而不用《“诺曼底号”遇难记》为题,我想大概也是这个道理吧。所以,当每一次海难,我们就会目睹一个船长的尊严,目睹船长这个职业的.尊严。在海难面前,几乎每一个船长都会选择与船同存亡。“泰坦尼克”的史密斯这样做了,“诺曼底”号的哈尔威又一次这样做了。 哈尔威成为了英雄,他成为英雄其实很简单,只是“运用了他船长的权利”。作为船长,哈尔威必须选择死亡。那么,到底是他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肃然起敬呢?我想,应该在那么几个字眼上: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忠于职守,做人之道,看起来平常,真正做到又是何等的困难。在利益面前,特别在死亡面前,更是能够考验一个人的敬业精神和为人之道。我们的社会,最需要弘扬的应该是这样的精神。我想,这才是我们所需要在这篇课文挖掘与学习的东西。

《船长》教学反思11

  《船长》这篇文章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沒的時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船脱险,自已却屹立在船长的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哈尔威船長忠于职守、舍已救人的崇高精神。认识哈尔威船長这个人物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教学中我以“课文怎样具体写他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为主线贯穿课堂,层层递进,重点突出,通过两段对话的感悟、理解、朗读,了解船長的忠于职守,他的做人之道,了解他的英雄行为。

  课堂中由面到点,展幵讨论。如文中有一名话“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幵枪打死他!”那么船長会幵枪吗?讨论中出现了两种看法:会!不会!激起了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感受其人格魅力。

  我觉得不足之处在于内容上挖的不深,没有抓住关键点,挖掘内涵,挖掘人物的人性美,如文中船长问“还能坚持多少分钟?”“20分钟”“够了”船长说。教学时,对于这段话我是一笔帶过的,其实其中大有文章可作,为什么说20分钟够了?20分钟之内,要将60名乘客转移,要做多少事?20分钟对于救人来说宽裕吗?可是船長说“20分钟够了”,正体现出他的沉着、冷静。看来教材还是需要进行深入挖掘。

  新课标强调课堂应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我在想如果教学中抓住“临危不乱”这个词组织学习,从那儿看出危险?乱又表现在那儿?船长又是怎样“临危不乱”的?通过船长动作、语言、感悟体会其品质。这样就避免了教师牵引明显。以学生为主,放手让学生去学习,抓住重点,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效果会更好。

《船长》教学反思12

  《哈尔威船长》是一篇小说。课文叙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巨轮猛烈撞击时,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船员安然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一、抓住主线、透彻分析

  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在有限的四十分钟课堂内,如何引导学生把这么长的课文学透呢?在教学中我引领学生抓住“三道命令”、“三个场景”、“一个中心”去学习这篇课文,感觉效果不错,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道命令”。

  1、“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全都救出去!”(其实船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他把自己给忘了。)通过反复诵读、品味。学生感受到哈尔威船长在危难之际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同时,从他的命令中还能感受到哈尔威船长以身作则、临危不乱的可贵品质和帮助弱者的人道主义精神。主人公的特点跃然纸上。

  2、“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的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这是一道威严的命令,一方面体现了哈尔威船长同情、保护弱者的人道主义精神,是我们所陌生的绅士风度的体现,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哈尔威船长行事果断,雷厉风行的作风。在当时那种混乱不堪的情况之下,发出这样的一道命令,既震慑了一些自私自利之徒,更感动了绝大多数的人,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充分体现了哈尔威船长是一位指挥有方的优秀船长。

  3、“快救克莱芒!”(克莱芒是个见习水手,他还不过是个孩子。)这道命令不仅折射出哈尔威船长的人性之美,反映了他在如此危急时刻,仍一心想着他人,也照应了上文的“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这句话。真不愧是大家之作。

  “三个场景”

  1、课文第九自然段所描写的船上混乱不堪的场景。这一场景的描写,一方面反映了当时船上形势之危急,灾难之严重。另一方面,船上人们争相逃命的情景也与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沉着镇定地指挥救援工作的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彰显了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

  2、课文第三十三自然段对哈尔威船长指挥救援工作场景的描写。他沉着镇定地指挥着全船人展开自救工作。以身作则,领导者全体船员帮助乘客脱险。还有力地控制着整个船上的局面。危难之际,忙而不乱。这真是一位指挥若定、叱咤风云的船长!

  3、课文第三十九自然段对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场景的描写。这一场景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哈尔威船长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同时,我们也仿佛看到了哈尔威船长那种视“诺曼底”号为自己的生命,誓与轮船共存亡的英雄气概。这真是一位顶天立地、有情有义的船长!

  “一个中心”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高度赞扬了哈尔威船长伟大的一生,给文章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又一次”说明有许多次,可见,每当危险来临之时,哈尔威船长都是这么做的。“英雄的权利”不是为自己名垂千古的权利,更不是为自己谋取利益的权利,而是每当危险、灾难来临之时,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权利。哈尔威船长无愧于英雄的称号。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老师敢于真正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适当引导、点拨,学生也能把文章学透、学好。

  二、品析对话,抓住细节

  在教学中,我抓住船长面对人们的慌乱,两次下命令的段落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感悟到船长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崇高品质,在危及时刻更能体现船长考虑周到、沉着镇定、保护弱者,为救援工作的顺利展开进行了一系列的指挥,可见这就是船长的职责,这就是船长崇高的品质。在整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在读中所悟,感受船长的“忠于职守”。

  三、创设情境,激情品味。

  在教学最后两个自然段时,我为孩子们设计了情境对话。当孩子们已经体会到那“伟大的灵魂”是哈尔威船长卓越的精神时,我顺势动情地说道:“当哈尔威船长随着轮船一起沉入深渊时,他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时,孩子们,“玛丽”号巨轮上得救的人们可能都会焦急地呼唤着什么?船长哈尔威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他的内心又可能在想些什么?”我分别请几名同学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补白。伴随着动人的`旋律,通过学生的思考,一对一的交流,既训练了学生写话、说话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孩子们深深地体会到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船在人在,船亡人亡的大无畏精神。

  四、音乐渲染、感悟升华

  本课的亮点在于我精心地设计了配乐朗读,在相应的音乐伴奏下,学生的情感得到再次升华,在一环节中,教师如能进行恰当的范读,学生的朗读效果会更好。最后,我把船长的精神圈画成了一座丰碑,并且请学生为之写上墓志铭,把学生的落实在语言上,使情感得到再次升华。

  当然在本课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遗憾:一是学生由于课文的内容比较长,读得不够熟练流畅。二是对学生的关注面不够广,没能给更多的学生表现的机会。

《船长》教学反思13

  《船长》这篇课文节选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小说《船长》。小说叙写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后即将沉没时,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安然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全文集中笔墨,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所以,抓住课文重点段落体会船长的高大形象是本文的教学重点。现在上课之前有一个习惯,喜欢去凤凰语文上走走看看,这次更是不例外,有关这篇文章的内容还真丰富。总算找到了一些上课的思路。

  整堂课上下来有这样的感受:

  1.学生积极性很高,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言善道,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表现欲强。

  2.课件简洁,选择的素材恰到好处,《泰坦尼克号》的录象片段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当时场面的混乱,从侧面凸显船长的临危不乱,最后两小节的'配乐感人,渲染到位,让学生们从心底升腾起对船长的崇敬之情。

  3.但是整堂课,由于最后时间匆忙,跳跃性大,所以重点部分一带而过,没有让学生细细体会,实属教学遗憾。其实,可以进行板快式的教学,没来得及上的留待第三课时,不必搞得如此匆忙。

  4.文章中的一段对话是阅读重点,但是没有指导到位,以至于学生读的时候一味求快,失去了力量。就显得急躁,船上的人们也听不清楚。失去了文章的本味。

  “凡优秀教师都是反思型教师。”何况自己才初出茅庐,更得不断反思。

《船长》教学反思14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本文基本可按“遇险、救援、殉职”的顺序来理解。本文词语丰富、深刻,是让学生领悟语言妙处的好时机。

  在学习“诺曼底”号船“遇险”部分时候,我分两部分完成此部分教学。1.遇险前,抓住“大雾弥漫”、“夜墨如黑”这两个词,让学生结合生活谈那是怎样的天气?来理解这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2.遇险中抓住了“突如其来”、“猝然而至”、“乱作一团”、“你推我搡”这些词,让同学们想象,面对突发的灾难,人们慌忙逃生的混乱场面。

  在学习“救援”部分时,重点抓住了船长的语言描写,学生很容易就找了第3自然段中船长指挥时说的`话,从“吼喝”体会船长声音之大,内心之急,情况紧迫。通过自读,指名读,齐读,来体会哈尔威船长面对灾难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在千钧一发之际,指挥镇定自若,让人敬佩。

  在学习“殉职”部分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并结合具体的词和句,体会船长高大的形象。邓熙成同学汇报时,大胆质疑:“老师,船头下去,那船尾就会直立起来呀,可书中说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他能站住吗?另外,他是船长,应该会游泳的,他为什么不游走呢?”针对他的问题,同学们展开了讨论,最后,赵家卉同学说:“作为船长,他不能弃船而去,而是要与船共存亡”,学生们的争论让本课教学达到高潮,也让学生明白本课的中心,我想这样的阅读才是体现了它的实效性吧。

《船长》教学反思15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基本可按“遇险、救援、殉职”的顺序来理解。文章词语丰富、深刻,是让学生领悟语言妙处的好载体。

  在学习“诺曼底”号船“遇险”部分时候,我分两部分完成此部分教学。1.遇险前,抓住“薄雾笼罩”、“沉沉夜雾”这两个词,让学生结合生活谈“那是怎样的天气?”来理解这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2.遇险中抓住了“突然”、“冒出”、“一声巨响”、“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这些词,让同学们想象,面对突发的灾难,人们慌忙逃生的混乱场面。

  在学习“救援”部分时,重点抓住了船长的语言描写,学生很容易就找了第3自然段中船长指挥时说的话,从“怒吼”体会船长声音之大,内心之急,情况紧迫。通过自读,指名读,齐读,来体会哈尔威船长面对灾难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在千钧一发之际,指挥镇定自若,让人敬佩。

  在学习“殉职”部分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并结合具体的词和句,体会船长高大的形象。学生汇报时,大胆质疑:“老师,船头下去,那船尾就会直立起来呀,可书中说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他能站住吗?另外,他是船长,应该会游泳的,他为什么不游走呢?”针对他的问题,同学们展开了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作为船长,他不能弃船而去,而是要与船共存亡”,学生们的争论让本课教学达到高潮,也让学生明白本课的中心,我想这样的阅读才是体现了它的实效性。

【《船长》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船长教学反思(精选17篇)05-25

船长教学设计(精选3篇)01-19

教学教学反思11-10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05-17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5-24

教学及反思12-27

教学的反思05-17

教学反思03-05

经典教学反思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