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计划>品德教学计划

品德教学计划

时间:2023-02-28 11:15:05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人教版品德教学计划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品德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品德教学计划

人教版品德教学计划1

  一、班级状况分析:

  本年级有学生有60人,学生基本素质较好,优秀学生占全班的20%左右,上课遵守纪律,又能积极发言,大多数学生书写工整认真。学习习惯十分好。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学表现得不太令人满意的地方,他们学习有些困难,我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这部分学生也会尽快赶上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第二单元为《追根寻源》、第三单元为《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第四单元为《我们生活的地球村》。

  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在教学中,我将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涨。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行为,“辩析导行”十分重要。我会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学会善待自己,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形成开朗的性格,友善地和同学相处,与同学建立真正的友谊,领悟到奏响共同成长的和弦的秘诀在于真诚、善良等等;培养感恩情怀。

  2、了解祖国的历史及现状,培养爱国情怀。

  3、通过了解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把学生带入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与无穷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亲近与认同感,使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得以宏扬和传承。

  4、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引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通过学习让学生在了解祖国日益富强的发展过程,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奋发有为的责任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追根寻源,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在本课程中出现与原有历史教材设计有很大的区别,注重呈现历史细节,让历史的中国人站在儿童面前,与儿童对话,本主题旨在引领儿童从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走近历史,在自己生活中找到历史文化的足迹,引起他们与之交往的愿望和冲动,表现出对祖国历史发展和民族兴旺的尊重、关注,并引以为光荣和骄傲,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未来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和行动。

  五、教学措施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进上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3. 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六、教学进度安排:

  见教学进度表

人教版品德教学计划2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第二单元为《追根寻源》、第三单元为《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第四单元为《我们生活的地球村》。

  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在教学中,我将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涨。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行为,“辩析导行”十分重要。我会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5年的品德学习,学生已能得到很多知识,还能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学会正确地观察自然、认识自我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小学生。本学年,我们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有效开展各项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目标

  1、学会善待自己,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形成开朗的性格,友善地和同学相处,与同学建立真正的友谊,领悟到奏响共同成长的和弦的秘诀在于真诚、善良等等;培养感恩情怀。

  了解祖国的.历史及现状,培养爱国情怀。

  3、通过了解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把学生带入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与无穷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亲近与认同感,使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得以宏扬和传承。

  4、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引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通过学习让学生在了解祖国日益富强的发展过程,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奋发有为的责任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追根寻源,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在本课程中出现与原有历史教材设计有很大的区别,注重呈现历史细节,让历史的中国人站在儿童面前,与儿童对话,本主题旨在引领儿童从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走近历史,在自己生活中找到历史文化的足迹,引起他们与之交往的愿望和冲动,表现出对祖国历史发展和民族兴旺的尊重、关注,并引以为光荣和骄傲,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未来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和行动。

  五、教学措施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进上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3. 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4、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就力求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人教版品德教学计划3

  一、学生基本情况

  八年级四个班。从上学期的教学和期末考试的情况看,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还算比较高,但基础较差,对开卷考试的适应性也比较差。本学期在抓好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应加强能力素质教学,努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二、教材分析

  广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共有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主要从道德情操方面,对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做了一些其本的要求和指南.提示。做人,首先要有强烈的自尊自信品质,要洁身自好,有羞耻心。其次,在与他人交往时,必须明辨是非,有正确的是非观,弘扬正气,除此之外,还要有责任感,对他人.对社会敢于承担应承担的责任。

  第二单元学习做人的另外一个基本道德准则——诚信。这是美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种良好品格的基础。必须了解诚信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性。明白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也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第三单元学习如何尊重、理解他人,同时要认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在理解与宽容他人时,首先要善解人意,积极地接纳他人,善于与他人沟通、互助、合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其次,要学会宽容,以谅解和包容的言行对待他人。最后要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第四单元学习如何培养爱国情操,积极并善于吸收外来文化。首先了解中国的先进文化,包括过去的独特的思想和科技文化,同时了解现在的中国国情,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许多的不足。作为青少年,必须冷静思考,树立忧患意识,并自觉参与到各方面建设中去,积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责任的人。其次,培养一种爱国情怀,明白个人的一切都离不开祖国。再次,还要明白,除了中国文化外,世界上还有许多先进的文化,我们要善于学习外国文化,吸收人家的对我们有用的先进文化。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册的教学应达到以下目标:

  1、认识自尊是健康人格的基点,懂得要有羞耻之心,洁身自爱,才能确立自尊;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克服自卑,树立自信,摈弃自负和虚荣,维护自尊的人格;懂得辨别是非善恶是做人的良知,铸就心中良知的标尺;学习对复杂的社会现象作出正确判断,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正确抉择;明确做人必须有责任感,要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承担责任,谨言慎行,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2、懂得诚信是人的高尚品性,是重要的交往品德;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学会做一个诚实的人,过诚实的生活;懂得每个人生而平等。法律地位平等;学会正确对待人们之间的差异和现实中的不平等现象;懂得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是高尚的`品德,也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领会善良是博大无私的爱心,是美好品德的基石;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在助人和奉献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3、懂得宽容他人,以尊重和善意积极地与他人交往;懂得宽容他人,拓展自己的眼光和胸怀,化解人际矛盾和冲突;学会欣赏他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感受他人身上的美好闪光之处,体会真诚的相互欣赏和肯定对于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的作用,使我们的生活充满热情、乐趣和希望;认识竞争的作用和合作的力量,学会将竞争的压力变为动力,锻炼合作的能力和技巧,懂得重视集体荣誉,为集体作出贡献。

  4、树立忧患意识,培养关爱社会的态度和亲社会的行为习惯,锻炼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能力。学习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培养爱国情怀,体会祖国命运与个人情感的关系,增强对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做一个立志报国、有民族文化素养的人;开拓世界视野。认识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懂得与各国各民族人民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友好相处的道理;体会和平的可贵,懂得避免冲突与战争、世界各国各民族平等协商、和平共处的重要意义。树立维护世界和平与开创人类美好未来的使命感。

  四、教学进度计划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教学课时及教学内容计划如下: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九月

  第一单元——塑造自我

  十月

  第二单元——善待他人

  十一月

  第三单元——相处有方

  十二月

  第四单元——胸怀天下

  一月

  复习

人教版品德教学计划4

  一、 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三年级下册共安排了四个单元主题,即:“我会保护自己”“我尝试自主学习”“我和我的朋友”“我们生活在一起”。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学总目标:

  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 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五、 教学措施

  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体现“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

人教版品德教学计划5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的整体素质较高,绝大部分学生遵纪守规,学习认真、自觉,作业能按时完成,且书写工整,劳动观念较强,讲究卫生,拾物不昧,助人为乐。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爱相处。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嫉妒、上课不发言、不爱动脑等)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二、教材分析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6个主题,各主题下分设三级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指导思想

  1、积极转变观念

  (1)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

  综合的课程观要求我们走出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尤其是说教式德育模式,尊重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积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我们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就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个性发展。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观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我们的任务不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

  2、注意整体把握

  为了体现一种儿童文化,使教材能真正成为学习喜爱的朋友,让他们愿意与教材中的儿童对话,教材中呈现的内容有很多细腻的生活场面和真实个案。

  四、教学理念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

  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五、教学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原来的学科教学模式,突破各学科教学之间的界限,在主题中整合多学科的知识,使学生进入多学科背景的人文学习领域,进行体验和探究性学习。

  2、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多渠道的搜集知识的信息,不局限在课本。让学生懂得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查询等途径找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从而学会学习;

  3、教学中还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时、合理的调整教学目标,灵活有效的推进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教学检测与评价

  1、在评价方法上进行尝试和研究。力求使评价过程化、多样化,评价的方法适合学生。

  2、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激励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

  3、根据“课后练习与评价”册,信息收集、社会实践、期末考查、学生课堂常规,发言情况、学习态度等进行多元评价。

人教版品德教学计划6

  一、自我分析

  只有专业知识扎实、深厚、广博、精深,才能驾驭教材、课堂,做到深入浅出,真正消化理解,使之转化为智能,这样,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在这些方面,虽然从教以来一直在不断努力,但是仍然存在着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不断努力,完善自我。

  二、教材分析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4个主题,各单元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指导思想

  1、积极转变观念,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我们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观。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我们的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

  四、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创造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勇于尝试创造、体验创造的快乐。

  2、体验工人和农民的劳动与智慧,尊重工人和农民,珍惜他们的劳动;感受科学技术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3、感受现代通讯和现代传媒与人们生存的关系,了解现代通讯和现代传媒的种类与方式。

  4、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认识,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5、初步知道世界的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识,直到一些国家、地区、民族不同的风情,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成果。

  五、教学理念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为此,教师应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人教版品德教学计划7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大致可分为:

  我的家人与伙伴

  走进大自然

  健康生活每一天

  三、教学目的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通过观察感受炎热的'盛夏,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并学会看天气。

  教学重点:

  1、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

  2、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

  教学难点: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中的主要措施: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

人教版品德教学计划8

  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 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 第四单元《通信连着你我他》

  教学目标:

  1. 通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学习让同学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局部,激发同学热爱家乡的情感;能正确识别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利用地图的基本知识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家乡的位置;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同学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了解家乡的优秀人物,并愿意向他们学习;了解家乡的民俗、民风,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通过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的学习让同学从了解日常生活中工农业产品入手,探究工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工人和农民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智慧;了解工人生产劳动的情况,知道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知道各行各业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的关系;知道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人们的生活需求不时刺激生产的发展;知道人们改进劳动工具是为了提高生产和减轻劳动的强度。

  3. 通过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的学习让同学认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和其特点;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古今交通的发展情况,以和交通的不时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了解家乡交通的发展变化情况,激发同学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4. 通过第四单元《通信连着你我他》的学习让同学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让同学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通信方式,讲究通信道德,遵守有关通信的法律、法规;初步了解通信发展的情况;体会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平安、有效地获取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区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同学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2.通过给日常生活用品找老家的`活动,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3.让同学了解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方面的情况。

  4.联系身边的实际事例,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通过调查,知道现代通信的方式和各自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使用相应的通信方式来解决各种问题;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

  教学措施:

  1.注意引导同学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

  2.从同学熟悉的生活动身,引导同学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3.将引导同学获取信息与指导同学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同学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4。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同学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

  课时布置:32课时

人教版品德教学计划9

  一、教学目标:

  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整体形象;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

  二、教学内容分析:

  初一思想政治下册教材突出了三个基本理念,它们是 :

  1、“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半独立半依赖,在深入扩展的生活中吸取做人的营养。

  2、“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促进学生社会化。

  3、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自尊、自强。

  本册的核心概念是:自尊、自强。

  总的教育目标是:增强调适能力;发展健康人格;逐步社会化。

  教育主题是:做生活的主人。有四个教育分主题:做自尊自信的人:做自立自强的人:做意志坚强的人: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本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做自立自强的人”、“做意志坚强的人”和“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分八课教学内容:珍惜无价的自尊、扬起自信的风帆、走向自立人生、人生当自强、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为坚强喝彩、感受法律的尊严、法律护我成长。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自尊自信是人格的核心;要有自尊,必须要自立自强;要实现自强,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自尊自信并运用意志实现自立自强,则必须做到知法守法用法。”

  三、教学重点:

  1、尊重他人与自尊的关系。 2、自信与成功的关系。

  3、自立的表现和必要 4、依赖的危害和自立的方法。

  5、自强的表现和作用。 6、怎样做到自立自强。

  7、为什么会有挫折,怎么应对挫折8、坚强意志的表现和作用

  9、为什么要遵守法律。 10、怎样预防违法。

  11、使学生了解犯罪的危害 12、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3、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与侵权行为做斗争。

  四、教学难点:

  1、如何树立自尊和自信 2、怎样预防违法。

  3、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与侵权行为做斗争。

  4、怎么应对挫折 5、坚强意志的表现和作用。

  7、依赖的危害和自立的方法 8、怎样做到自立自强。

  五、实施目标的方法: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注意学生的接受性,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强化学生学习的建构性。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用活动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在亲身体验中发展。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 ,互动活动蕴涵着人文关怀,在学生的互动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突出探究式学习 ,主题探究是每一个单元的灵魂,如何组织主题探究。

  3、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讨论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 。

  4、搞好教学还要抓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教学的基础。第二、分析透彻活动和材料,这是传授概念、观点的前提。第三、组织好体验活动,这是促进学生内化的手段。第四、指导好实践活动,这是实践学生良好行为的途径。

人教版品德教学计划10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做个对自己负责的人;有四节教材:自尊自爱、吾日三省吾身、心中的警戒线、与法同行;第二单元,龙的传人:有四节教材: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独领风骚的中华文明、引领世界的古代科技、文明与的使者;第三单元,团结的民族大家庭:有三节教材、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躲花、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民族团结一家亲;第四单元美丽的地球,有三节教材;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地球上的陆地、地球上的海洋。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主题构建教科书体系;重视德育的实效性,使儿童在多元的价值中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重视从生活中体验意义,加强合作、分享与合作;注重方法引导,追求学习方法的多元化;体现地域特色,强调个性化;把教科书做成能与儿童进行对话的文本,营造教科书的儿童文化,使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得幸福而有意义。

  二、教学目的要求

  1、道德教育存在于儿童的全部生活中,让道德培养回归生活:通过对生活中有关伦理、价值、法规等问题的探讨,认识到确立价值伦理和遵循社会规范对于建设有序、文明、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重要性,明确自己在集体在的权力、责任和使命,形成善于判断是非、明智抉择的能力,养成对他人的尊重、关爱同情之心和良好的品行。

  2、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促进学生在发展中生活。通过学生亲身参加社会调查、实践、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并与他人交流和分享社会生活的经验和认识,掌握认识和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选取有意义的教育内容,引导儿童生活。实现儿童现实生活的教育价值。

  4.追求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公民奠定基础。

  5.体现课程标准的综合性、社会性,倡导自主的体验学习、探究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基本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

  三、班级学生状况

  本班学生来自多个自然村,共有49名学生。其中独生子女有34人。经分析有以下几种情况:

  1.独生子女占70%

  2.父母在外经营,实际上是留守儿童(父母没有时间照顾儿童)的占10%。

  3.由于父母的言行,使儿童不能形成良好品德的占5%。

  4.思想、行为不能自主的占15%。

  5.留守儿童因为父母没有时间照顾儿童而形成不良习惯但可以教育的占5%。

  6.思想积极、热爱生活的占95%。

  四、教学措施

  (1)我们要关注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活动让学生有发现──探究的学习与体验──感悟的学习,当然,传授──给予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还是需要,甚至必要的。

  (2)要克服“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的倾向,又要克服“该讲而不敢讲”的倾向。

  (3)课堂教学内容不仅仅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而是回归学生的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探讨的是生活中的一个范例、一个点,学生思考的是他们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体验、一个面

  (4)在课堂上,学生要调动他们全部的生活经验,投入他们的情感、表明他们的态度……这样的课堂是向学生生活开放的课堂。这样的开放是有价值的开放而不是漫无边际的开放。这样的开放是能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开放而不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开放

  (5)我们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过真生活,学生只有在他们能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正在过的生活基础上,才能过更有意义的生活。只有真生活才会有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让学生体验“准生活”,甚至尝试“真生活”,但我们不需要“假生活”。

  (6)要深入地关照学生正在过的现实生活和有意义的未来生活,而不要停留在“口头上的生活”层面,我们不寻求课堂教学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而是在生活体验中激起学生真正的思考。

人教版品德教学计划11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整体看学生还是很活泼。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其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其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严展,其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冬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初步了解一些健康常识,学会自我保健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6、通过观察感受寒冷的冬天,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

  7、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

  8、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以直观的形象激发学生情感。

  2、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

  五、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

  1 我上学了 第一周 2课时

  2 认识新朋友 第二周 2课时

  3 走,看校园去 第三周 2课时

  4 参加升旗仪式 第四周 2课时

  第二单元 学校的一天

  5 早早起,上学去 第六周 2课时

  6 课堂上 第七周 2课时

  7 课间十分钟 第八周 2课时

  8 放学啦 第九周 1课时

  第三单元 我爱我家

  9 说说我的家 第十周 1课时

  10 爱心伴我长大 第十一周 2课时

  11 把我的爱传给大家 第十二周 3课时

  第四单元 银色的冬天

  12 北风吹,冬天到 第十三周 2课时

  13 冰雪世界乐趣多 第十五周 2课时

  14 庆元旦,迎春节 第十六周 2课时

  整理与考查(机动) 第十七十八周 4课时

人教版品德教学计划12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由生活中的快乐、拥有好心情和尝尝苦滋味三课组成。

  二、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快乐,感到生活中的快乐,指导学生学会积极快乐的态度面对生活。

  2、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烦恼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关键是如何减少那些人为的烦恼及在有了烦恼如何面对。

  3、让学生知道在人的一生中,挫折与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们能够勇敢地面对它们,挫折与失败将成为人生的财富、进步的阶梯。

  三、教学建议:

  学生升入高年级后,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对他人和外在事物都有较强的敏感度。但是面对自己与外界在互动中所发生的困惑和冲突,不少学生不知道怎样面对,容易被动、任性的情绪化处理问题,而不是寻求积极地解决方式。

  1、 本单元侧重于通过阅读和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进行互动,互相启发,互相碰撞,以达到不断提升对问题的认识水平。

  2、 事例来源于学生生活,启发学生关注自己生活中感受,让学生自发自觉地悟出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四、课时分配:

  生活中的快乐(两课时)拥有好心情(两课时)尝尝苦滋味(两课时)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追根寻源由1、吃穿住话古今(一)2、吃穿住话古今(二)3、火焰中文化:陶与青铜4、汉字和书的故事组成。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国,初步了解人类的发展进程和几千年来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兴趣。

  2、 从对古代文化的探究与古今对比中,知道历史是如何记载下来的,如何去了解历史。让学生学习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其根源,都有过去、现在与未来。

  3、 了解和探究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感受中华民族的聪敏才智,激发学生民族自豪和文化认同感。

  三、教学建议:

  本单元基本上是从我们现在的衣食住行和汉字、书两个层面出发,透过历史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积淀,引起我们探究历史,探究我们生活中许多事物的来龙去脉,同时体会和感悟我们祖先的紫慧和创造。

  1、 在教材的呈现形式上,只是提示了一些示范性的知识和信息资源,给学生留下探究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学习探究历史的各种方法。

  2、 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上以经有了一定的能力,所以留给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大,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生成民族的归宿感、自豪感、使命感,至于用哪些方面的史料说明问题,更多地从方法层面予以考虑、甚至可以让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去学习。

  四、课时分配:

  共有4课每课两课时 共计8课时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由1、伟大的先人2、我国的国宝3、我们的国粹组成。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比较大的历史人物,了解他们的思想。

  2、了解我国主要的文化遗产,借助文化遗产,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历史和文化。

  3、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当今时代的继承和发展以及表现出来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亲近感。

  三、教学建议

  我国是有几千年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亲近与认同感,使中华文化中精华得以弘扬和传承,是我们设计这一单元的主旨。

  本单元的设计避免了就人物说人物,就遗迹说遗迹,在展开人物的同时,注意挖掘其身上和思想中表现出的、支撑我国数千年的民族精神。

  四、课时分配:

  共有3课每课两课时 共计6课时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由1、蔚蓝色的地球2、我们的地球村3、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组成。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上的区域划分、人种分布等常识。

  2、了解世界上的主要国家,了解人种的语言、文化差异及与居住环境、气候的关系。

  3、知道人们在认识地球的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并对这种精神产生崇敬之情。

  三、教学建议

  这一单元从人类生活的地球这角度出发,让学生在了解地球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地理、历史知识。本单元的设计思路:1、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样,人们是怎样一步步的认识它的。

  2、我们的地球村的居民在外貌、形体、语言等方面怎样划分的。

  3、我们的地球村是什么样,大洲大洋及国家是怎样划分的。

  四、课时分配:

  共有4课每课两课时 共计8课时

人教版品德教学计划13

  一、基本情况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会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共设计了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主题所涉及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来自社会的爱)。

  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

  本单元以爱作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生活情景,去感受、体验理解家人对自己成长付出的深切而厚重的爱;学校老师对自己成长付出的无私的爱;社会对少年儿童成长给予的关爱。由于现阶段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只知道受爱,不知道爱人,在家不知道爱父母,在学校不知道爱老师和同学,在社会上不知道爱他人。因此,本单元努力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获得对父母内心世界的理解,让他们从小懂得自己不应当只会接受父母的爱,他人的爱,还应当学会爱父母,爱他人。

  第二单元:《我们共欢乐》;本单元的主题思想重在让学生认识自己,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有不同,意识到自己和同学在班级中有不同的作用,懂得在与同学和他人的交往中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快乐。

  第三单元:《生活不能没有他们》;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生活的体验和对生活中劳动者的观察,认识各行各业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感受到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以及人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依存关系,从而树立尊重各行业劳动者的态度,并对他们怀有感激之心。

  第四单元:《寻路和行路》。

  本单元力求让儿童掌握有意义的知识为出发点,改变过去把学知识与儿童生活脱节的`状况,让儿童知识技能的掌握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使课程中的知识学习对学生而言是有用的和有意义的。

  “寻路和行路”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安全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校外探路出发,激发学生对出行有很大的学问认识,最后落实到保护自己的安全教育。

  三、本期教学目的要求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家人爱的关怀下,懂得爸爸、妈妈的艰辛,以达到关爱社会。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理解感谢他人。

  4、初步了解个人外出要注意些什么,初步学看平面图,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懂得安全的重要性。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懂得爱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

  4、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5、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五、教具准备及专题实验

  教具准备:课件、挂图等

  六、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数

  1 1、家人的爱(第一单元)

  1 2活动天地:为家人做事

  1 3 2、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1 4活动天地:有话大家说

  1 5 3、来自社会的爱

  1 6听听老师的心里话

  1 7清明节

  18 1、不一样的你我他(第二单元)

  19我们一起来作画

  1 10 2、换个角度想一想

  1 11五一国际劳动节

  1 12 3、分享快乐

  113 1、我们的生活需要谁(第三单元)

  14 2、阿姨叔叔辛苦了

  1 15端午节

  1 16 3、说声谢谢

  1 17 1、学看平面图

  1 18 2、校外探路

  1 19 3、出行的学

  1 20期末复习考试

  1

人教版品德教学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战略为指导,以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为方向,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围绕“走进中学”、感受中学生活、促进学生对中学生活的理解与适应作为基本生活主题,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自我,认真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据此,教材改革力求彻底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教材的构架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统整了课程标准规定和要求的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几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学会生活、成长所需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一些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编写设计的思路,七年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走向新的学习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因此,我们确定了七年级的教育主题是珍惜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它的核心概念是关爱、自尊、自强。本学期的教学主要任务则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通过这个主题,涵盖、整合并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关于道德、心理健康、法律等不同领域的内容。具体说来,具体说来,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即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第二单元“自我新期待”、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第四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本单元包括“珍惜新起点”“把握学习新节奏”两课内容和一个“我们的班徽,我们的座右铭”的主题探究。

  主要内容。

  第一课《珍惜新起点》,从初中生面临的新的学习生活开始,谈到新的同学关系,谈到如何创建新的集体。从被动的适应到主动的创建,这是从面上落实七年级的教育主题。

  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是从点上落实七年级的教育主题──适应问题。这一课主要围绕着学习问题,设立了“学习新天地”和“享受学习”两框内容。

  第一框“学习新天地”,从学习的新特点谈起,谈到如何管理自己的学习,怎样采取更高效的学习方式来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

  第二框“享受学习”,从学习中有苦也有乐谈起,谈到如何从学习知识、探索世界的奥妙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2.基本要求。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几条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1.2: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二)1.6: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1.4: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一)1.5: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1.4: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三)1.2: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本单元包括“珍爱生命”“欢快的青春节拍”“自我新期待”三课内容和一个“认识新自我”的主题探究。

  主要内容。

  第三课《珍爱生命》,从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谈起,谈到生命需要相互关爱,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再谈到如何珍爱我们的生命、如何尊重生命、如何延伸生命的价值。

  第四课《欢快的青春节拍》,从青春悄悄来、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说到如何消除青春期的烦恼和困惑,谈到如何解读青春,怎样理解青春的意义,怎样保持青春的心态。

  第五课《自我新期待》,包括三框内容。第一框“日新又新我常新”,设立了两个方面的内容: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认识自我的途径有:自我观察,通过他人了解自己,通过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了解自己,通过集体了解自己,通过自我检查来反省自己。

  第二框“发现自己的潜能”,从如何认识自我的潜能,谈到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

  第三框“自我新形象”,从心中设定的理想形象入手,谈到初中生对自我的新期待,最后谈到对未来的展望。“畅言青春新自我”的主题探究,在于引导学生展现青春的活力,追求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人生。

  2.基本要求。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几条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2.1: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

  (一)2.2: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二)2.5: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

  (一)1.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一)1.2: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活动。

  (一)1.6: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本单元包括“做情绪的主人”“品味生活”两课内容和“展示我们充满快乐和情趣的生活”的主题探究。

  主要内容。

  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包含两框内容:丰富多样的情绪和学会调控情绪。

  第一框“丰富多样的情绪”

  第一目“情绪万花筒”从个人丰富多样的情绪感受说起,谈到情绪的喜、怒、哀、惧四种基本类型,谈到情绪与情境的关系,丰富多样的情绪构成了人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第二目“情绪与生活”,主要是说情绪对人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第二框“学会调控情绪”,其中“情绪是可以调适的”,谈到情绪与个人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因而改变态度就可以改变情绪。“排解不良情绪”中,由青少年的情绪特点谈起,谈到调节情绪的一些具体方法。“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侧重于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教育学生表达情绪必须考虑他人感受,指导学生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第七课《品味生活》。

  第一框“情趣与兴趣”,从情趣源于兴趣入手,谈到什么是情趣,情趣有雅俗之分。在第一框的基础上,第二框主要涉及如何“追寻高雅生活”,其中保持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正确对待好奇心,不盲目从众,丰富文化生活,这些都是追寻高雅生活的不同途径和要求。最后,课文还写到如何提升情趣,陶冶情操。在“展示我们充满快乐和情趣活”的主题探究中,教材指出快乐而富有情趣的生活,是人们的向往和追求。指导学生追求这样的生活,充分展示他们每个人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信、乐观的心态。通过这种主题探究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与设计展开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逐步培养起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2.基本要求。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几条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1.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三)1.2: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二)2.3: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一)1.5: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三)1.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第四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本单元包括第八课“学会拒绝”、第九课“保护自我”两课内容和“共筑自我防护的堤防”的主题探究。

  主要内容。

  第八课《学会拒绝》,包括两框内容:“身边的诱惑”和“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教材将“身边的诱惑”归纳为领奖台的诱惑、金钱的诱惑、游戏机的诱惑、黄赌毒与xxx的诱惑。“学会拒绝不良诱惑”中介绍了通过联想后果抵制诱惑、主动请人帮助自己拒绝不良诱惑、避开诱因法、婉言谢绝、专时专用等方法。

  第九课《保护自我》,从“身边的侵害与保护”谈起,青少年可能面临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侵害,因而要学会自我保护。在“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一框中,教材提出了学生应提高警惕、学会用法律和智慧来保护自己。“共筑自我防护的堤防”的主题探究,是一个总结知识与实践操作训练有机结合、对学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活动。通过此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分辨能力和自护能力,培养中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在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指导学生结合实际,以使活动结果真正发挥作用。

  2.基本要求。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几条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2.6: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一)3.4:自觉抵制“黄、赌、毒”和“xxx”xxx等不良诱惑。

  (三)1.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一)3.5:学习在特定情景下自我保护的方法。

  四、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不断学习,提升自我,超越自我,丰富自身知识,与时俱进,以适应思想品德的教学。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案,备好每一节课。

  3、多样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更多地进行讨论、分析、探究活动和主题班会等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定的效果。

  4、教学中多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实例,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自身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5、上课过程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结合自身实际发表观点。

  6、结合课文内容布置相应的练习、作业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独立完成。

  五、教学进度

  时间内容

  第一周第一课第一框题

  第二周第一课第二框题

  第三周第二课第一、二框题

  第四周第三课第一框

  第五周第二框题

  第六周第三框题

  第七周第四课第一框题

  第八周第二框题

  第九周第三框题

  ●第十周复习迎考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第五课第一、二框题

  第十三周第三框题

  第十四周第六课第一、二框题

  第十五周第七课第一框题

  第十六周第二框题

  第十七周第八课第一、二框题

  第十八周第九课第一、二框题

  第十九周复习迎考

  ●第二十周期末考试

  品德,教学计划

人教版品德教学计划15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共29人,男生14人、女生15人,本地农村学生,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与品行表现较好,对教材知识的学生有兴趣,但少数学生学习相对困难,个别学生上课纪律也较差,平时表现不很乐观。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高年段最后一年学习的教材,本册教材在体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中、高年级教材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学习内容更加深刻,学习视野更加开阔。六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了品德、科学、历史、地理、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学习内容,四个单元具体涉及了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内部间的相互关系,如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人类需要、社会文明(个体和公共社会);二是国家近代以来的历史与发展,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领导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三是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对外交流及其人们的生活水平等各方面的飞速发展;四是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的生活及文化。

  (二)教材内容的综合程度更高,注意引导学生综合学习。由于六年级教材内容涉及的面广,教材采用了一定的主题将相关知识进行了高度综合,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如第一单元以文明为主线,将科学、不迷信、社会文明、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等内容统整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和认识到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也在不断改变和完善着自己的物质生活,一步步走向文明。人们在享受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更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从而提高学生对社会文明的关注及文明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与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密切相连。由于内容上的高度综合,教材注意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学习。在呈现方式上突出了高年级教材编写的特点,除了教材的文字量相对增大外,采用了图片、小资料、图表、信息点击、新闻报道、情景卷入、事例对比、调查研究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对教材中提供的各种材料和图表的分析、比较和研究,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来进行探究学习、获得对问题的综合认知和感受。

  (三)强调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线来统领历史和地理内容的学习。史地内容在六年级上册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为四分之三。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历史内容学习与初中的历史、地理学习的价值观不同之处是: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史地内容是以“散点”式的方式呈现,重点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初中历史课程要求的是:通过历史课程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地理课要求的是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品德与社会课程史地内容教学的重点不是让学生学习系统的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不是系统地、详细地讲述和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及诸多背景因素,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来串连史地内容的学习。

  (四)重视史地内容的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六上教材在史地内容编写时,重视历史与现实、乃至未来之间的关系;历史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沉淀、浮现;儿童在生活中能发现、理解和感受到的一些社会现象、社会事实,引导儿童走进历史中,去感悟,去认识,去理解。比如,关于“破碎的山河”这一话题。首先从xxxx年、xxxx年、20xx年三幅涉及领土的地图中,引发和生成出问题意识,并由此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历史探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七子之歌,对现代儿童来说并不很陌生,也不难从周围的现实生活中找到这些信息。更重要的是,这些饱含着丰富的历史史实的信息和现象在现实社会中的积淀及呈现,恰恰也正是教材引导学生从现象中捕捉历史痕迹,探究祖国近代历史的一个契机。再比如,在“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这个话题中,教材先指出日本侵略我们国家,给祖国人民带来了深深的灾难。但历史并不是过去式,它还在影响着现代社会中的我们。所以,教材呈现了日军遗弃的化学武器伤害我们同胞的事实。

  (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教材注重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让他们懂得看待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应当联系地看、历史地看、辩证地看。如第二单元,教材通过新旧中国的纵向事实比较,如两次洛杉矶奥运会;两个世纪开端的不同性质的两个事件;中国在世界上国际地位不断增强的事实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历史地、发展地、联系地看待祖国的发展。如第三单元教材通过新旧中国的纵向事实比较,引导学生从餐桌上的变化,即农产品的变化,以及日常工业用品从无到有的变化,体会祖国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及其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体会和思考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学会综合地、联系地看待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如第四单元,教材引导学生认识周边国家人们的生活习俗与该国地域环境、气候特点、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让学生学会联系地看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社会走向文明;文明的社会需要文明的生活;追求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自觉抵制黄赌毒和不良的生活嗜好。

  (二)、1.、让学生初步了解近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面对列强侵略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2、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敬佩、爱戴革命先辈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三)、1、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所带来的。

  2、让学生为祖国的进步和发展感到无比骄傲,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四)、1.帮助学生从小形成开阔的国际视野,让学生从小能以多元的观念来认识多彩的世界,为他们成为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打下良好基础,以尊重和宽容的心态去理解和接纳不同国家的文化和生活习俗。

  2、让学生认识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让学生了解世界文明的进程,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的兴趣。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品德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品德教学计划03-19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01-06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05-23

小学品德教学计划03-14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03-14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1-15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02-11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1-02

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