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06 16:32:5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学设计(通用15篇)

语文教学设计1

  一、教学要求:

  1、认识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亲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二、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三、课前准备:

  1、了解、收搜母鸡的资料。

  2、小黑板。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母鸡大家都非常熟悉,说说你了解到的母鸡。时间是3分种。

  学生交流母鸡的资料,师简要补充。

  (二)检查预习情况,初知课文内容。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学《母鸡》。

  1、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开火车读,齐读)出示小黑板:

  读生字词,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反抗 欺侮 可恶 成绩 聋子 鸡雏 凄惨 慈爱 辛苦 警戒

  小疙瘩 一撮儿 颤颤巍巍 趁其不备 如怨如诉

  2、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吗?(老舍先生)。

  是的,上一节课我们还学了他的写的《猫》,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笔下的猫是既古怪又可爱的,老舍先生始终是饱含着喜爱之情的。那么这篇母鸡他又是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来写的呢?从哪两句话可以看出?

  3、生汇报。师随机板书要点。出示小黑板:

  我一向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男生读各读一句。

  (三)再读课文,具体感受

  1、解读“讨厌”学生读1至3自然段交流。

  (1)师:他讨厌母鸡什么呀?你从哪儿看出来?找出来读读。

  (2)生交流

  (3)齐读感受。

  预设:……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什么写法?

  2、解读“喜欢”学生读4至10自然段

  (1)师:那么后来是什么原因又“不敢讨厌母鸡了”呢?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中找呀?请你们自由读这几个自然段,用事实说话。找出具体的句子读读。

  (2)生交流

  预设:

  第5自然段中边读边想象

  师:请你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母鸡咕咕地好像在跟她的孩儿们说什么呢?这些鸡雏们又会说什么?当你看到这里你会作何感想呀?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呢?

  第6、7、8段:读到这里你想到了谁?(自已的妈妈……)

  师引:真是一只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母鸡妈妈,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出示小黑板:齐读。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练习:分别用“之所以……是因为……”和“因为……所以……”说一说

  有感情朗读体会(男、女生各读一句,齐读最后一句话。)

  (四)小结升华:

  师:这仅仅是在赞颂鸡母亲吗?不,这是在赞天下所有母亲!所以最后作者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出示两句话辩析:

  1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2我不再讨厌母鸡了。

  问:可以把第1句改写成第2句吗?通过交流明白了

  这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

  (五)归纳写法特点:

  与《猫》比较:都是老舍写的,都是写小动物的。

  小组先讨论一下,再交流:

  1结构清晰。《猫》写了猫的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的.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前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2在叙述动物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亲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3在表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生动具体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4在语言的运用上,生活化的语言风格,读起来很亲切舒服。

  5都是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有所不同的是在表达情感上,写猫作者始终是一种喜爱之情的,而母鸡却是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六)小练笔:

  师:同学们,当你读完了这篇《母鸡》后,你还会讨厌这只母鸡吗?是的,当我们对这位鸡母亲产生尊敬之情时,就会忽略它的缺点,甚至将它的缺点看作优点。这就是人们说的爱屋及乌。下面,我们就来试试,将前三自然段任意改写一段,让人读了不再感到母鸡计讨厌,而是觉得它很可爱!学着总分式。老师开个头这只母鸡好可爱呀,它一天到晚唱个不停,从不在乎别人的感受……

  (七)作业

  1继读写小练笔

  2摘抄好句。

  3阅读《麻雀》

  板书设计:

  讨厌:叫声 欺侮 炫耀 赞颂伟大的母爱

  喜欢:负责 慈爱 勇敢 辛苦

  写法特点:

  1、都有过渡;

  2、总分式;

  3、用事实说话;

  4、通过动物的动作、神态写动物的特点;

  5、语言很有特色。

  6、都写出了对动物的爱。

  教学反思:

  《母鸡》这是老舍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所以教学的重点我确定为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教学中我首先以检查预习的方式提出,这篇母鸡作者又是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来写的呢?从哪两句话可以看出?

  当学生找到“我一向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两句话后,我再让学生找出“讨厌”和“不敢讨厌”的具体段落和句子,让学生自读自悟,弄清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然后再交流读书的体会。最后和《猫》进行比较,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其次抓住重点句来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感情:如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句子,引导学生明白“讨厌”母鸡是因为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后,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让学生从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后解决为什么用“不敢”?通过辩析:“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学生明白了这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

  教学中我还力争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如:“请你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当母鸡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好像在说什么呢?当你看到这里你会作何感想呀?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呢?”“鸡妈妈在教孩子们学本领时,咯咯地又好像在说什么呢?”等,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学生都能紧扣内容,并能结合自已的生活说出了自已的心声,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同时,很好地理解了母亲的伟大所在。

  此外在教学时我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及基本能力的训练,如改因果关系的句子,辩析句子,小练笔等,力求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反思这堂课还存在诸多不足,如课堂提问的面不广,只停留在优等生中,这是今后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语文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笼罩、薄雾、若隐若现”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边读书边想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

  教学难点:理解潮来时的描写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式,培养留心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求知欲:

  步骤:播放潮水音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询问: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说说你们有什么感受?那在作者的眼里,钱塘江大潮又是怎样的呢?

  形式:歌曲、音频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自主探究:默读、轻读

  (1)字词:读正确、通顺,弄清词义。

  (2)内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情感:画出喜欢的句子,记录你的感受

  B.检查反馈

  字词关:

  (1)引导思考:多义字:“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自主发言,字典验证。

  (2)鼓励发现:易错字音、字形,总结记忆方法。

  (3)四字词语:结合图片,理解——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风平浪静。

  (4)朗读练习:同桌互读,朗读竞赛

  内容关:

  (1)引导观察:快速浏览或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总结交流:总(天下奇观)——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初步交流: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目的】初步感受钱塘江大潮,了解学生的感受能力与兴趣所在。

  3、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潮来前

  (1)默读思考:作者在这一段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

  (2)发表感受:你觉得平静的'江面怎么样?怎么感受到的?

  结合图片,理解关键词”横卧”

  联系实际,体会“若隐若现”

  (3)除了涨潮前的江面,还有什么景象?

  潮来时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1)“隆隆的响声”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轰隆隆... ...)

  (2)这声音作者用哪个词来写的?(闷雷滚动)

  (3)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么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学生齐读)

  (4)想象: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1)白线是什么样子的?结合图片看一看。

  (2)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

  (3)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4)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齐读)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1)解释:一丈是3.3米,两张多高是多少啊?

  (2)类比:相当于我们三、四层楼那么高。

  (3)想象:三四层楼那么高的浪横贯整个江面,直扑过来,那将是怎样的一副画面,来,把它的壮观读出来。

  (4)学生自由练读之后分组比赛读,然后齐读。

  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对比: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潮来后

  方式:仿照上一环节,小组合作讨论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六七米高了。

  对比前后,感受余波

  (1)、江面是立刻恢复平静了吗?怎么看出来的?

  (理解“风号浪吼”、“涨”等词义。体会形、声之变化)

  (2)、潮来后与潮来前的平静一样吗?

  (3)、质疑:人群又有什么变化?(缺少)

  (4)、想象:这时候观看的人会是什么样?

  4、品读课文,体会手法

  (1)为什么作者能写得这么雄伟奇特呢?你发现了什么?

  (2)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5、巩固小结

  记者采访,总结抒情:四人一组小组讨论、演练,派代表发言,问:能描述下当时的场景吗?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

  6、课上拓展

  (1)、配乐练笔,描绘变化

  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段,或书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

  (2)、口语表达,揭示原因

  阅读资料袋,(以潮水第一人称)做讲解

  7、课下延伸

  (1)识字写字:配图制作成书签,或贴图完成游记表。

  (2)口语交际:说说假期游览的风景名胜并写下自己的感受,特别注意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语文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 认识“立刀旁”;认识11个生字;描写其中的“到、刮、浅、谈”。

  2、 积累12个词语。

  3、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重点和难点:

  1、 识记本课11个生字。

  2、 能联系学生已有经验,说说“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说话时做到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达清楚。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大自然到处是一片绿色。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景色?学生交流,绿色的( )。

  2、出示课题:绿

  二、自学课文,学习生字

  1、自学课文:课文中绿色指什么?

  (1) 自由轻声读课文,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把课文读正确。

  2、小组合作,巧记生字。

  3、 交流自学情况

  (1)游戏:谁的反应快,你说我猜。

  (2)指导书写“到”

  4、巩固识字

  (1) 游戏:你做动作我来猜

  (2)去拼音后读生字

  (3)变换字序读生字

  5、分节指名读课文,正音。

  二、 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课文中的绿指的是什么?

  (1) 出示图片 学生交流:风中的. 是绿的。

  雨中的 是绿的。

  阳光下的 也是绿的。

  (2)出示第三小节,指导朗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再读读课文,选你最喜欢的小节,读给你的好朋友听。

  (1)选节读课文。

  (2)按兴趣分小组。

  (3)交流,用各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小节。

  (4)师生评价。

  四、熟读成诵,感受全文。

  1、配上音乐,朗读课文。

  2、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

  学生交流,句式训练

  春天到了,校园里 。

  公园里 。

  田野里 。

  五、复习巩固,指导写字

  1、游戏:“蜜蜂采蜜忙”

  读词语:绿色 倒翻 到处 哪儿 找 浅绿 淡绿 粉绿 出奇 刮 挤 指挥

  2、描写“到、刮”

语文教学设计4

  学生视角:作者为什么以“匆匆”来作为文章的题目?什么是“匆匆”的?这样的文题在小语教材里几乎从未出现过,课文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呢?

  教学难点 :感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思考:这是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的一篇散文(确切地说应是散文诗)。文章写于“五四”退潮时期,属作者的早期作品,真实而鲜明地表现了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对未来的追求,探索。以及在现实中无所适从的空虚和迷惘。文章象诗一样形象,精炼,富有抒情性和节奏感音乐美。这是小语教材中不多见的.抒情文章,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发挥并挖掘文章适合朗读的优势,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引导。提高学生自读,表达,感悟等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

  设计特色:读中悟情,积累感悟。

  信息资料:

  1、搜集查阅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2、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

  3、准备优美舒缓的乐曲。

  教学要求:

  1、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刻体会文章的优美语言,引导学生获得个性体验。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形象地描写表达真实感情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读、理解、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优美语言营造的思想之美、意境之美。

  2、自学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培养阅读思考、质疑、感悟、表达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由题质疑,谈预习感受及收获。

  2、交流课外搜集查阅的相关资料。

  (培养学生提问题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习惯,通过交流,丰富知识积累,通过质疑了解学生的迷惑,便于确定教学努力的方向。)

  二、初读

  1、自由读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自悟情况,引导学生的按自己的意愿,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读后谈话,通过读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把阅读的权力交给学生,把理解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表达的权力交给学生,搜集未读懂的问题,为解学生的“读书之惑”作准备。)

  在交流中应明确:生字新词问题、课文究竟写了什么内容?与其他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等。

  三、再读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读书,采用互读互检等方式,练习正确流利读书。

  2、指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尝试说出选择的理由,引导学生补充评价。

  (发挥多维互动的学习优势,促进阅读,促进交流,促进读书能力培养和课思想的感悟。)

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会“沿、际”两个生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会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

  教学重点、难点: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青蛙、小鸟图片。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前板画)师:看图,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师:一只青蛙坐在井里,抬头看天,这就叫——坐井观天(师板书)(齐读课题)

  二、新授:

  1、谁来给同学们读读这个有趣的小故事?(指生读)

  师:青蛙坐在井里,小鸟在哪里?(生答)你来读一读这句话。出示生字卡片“沿”,带拼音读。

  你知道“井沿”是哪里吗?(生答)就请你来,让小鸟落到井沿上吧!(生到黑板放小鸟)

  师:井沿就是井的边,那你知道床的边应该叫什么呢?碗呢?桌子呢?(出示图片)

  2、师:我们知道了“沿”的读音和用法,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吧!(出示田字格),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字呢?(生说,师范写、生写四个)

  3、同学们字写的很棒,相信课文读的更好,我们打开书,继续走到青蛙和小鸟身边吧!谁来读一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指生读。

  4、师:一百多里,那就是飞了很远很远的距离啊,这个时候,小鸟会感到很累,很渴,谁再来读小鸟的话?(师读青蛙的话,指生读小鸟的话,两名同学读后全班读小鸟,突出“一百多里”体会小鸟的累、渴)

  5、同学们读的多好啊,就这样,体会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语气,自己读一读他们的另外两次对话。

  指生读,师:听了青蛙和小鸟的话,你知道它们是为了一件什么事情而争吵吗?(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天有多大?)

  青蛙是怎么认为的呢?(指读)师:什么是大话?

  师:青蛙认为小鸟在吹牛,那它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板书)

  师:那小鸟呢?(指读)(出示卡片无边无际)

  师:这个词啊,就是形容非常非常大,都看不到边际。(出示沙漠、大海的图片)学生练习说话。

  师: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用无边无际来形容?

  6、师:现在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的很呢,同意小鸟说的请举手,那你们读小鸟的'话一定很棒。同意青蛙说的请举手。青蛙也是这个故事当中很重要的角色,缺了它,故事就不完整。谁认为自己能读好青蛙说的话,你也勇敢地举起手来。

  7、师: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认真的进行练习,一会儿我们还要评出最佳青蛙和最佳小鸟,开始练习吧!(指生对读、男女声对读)

  8、师:看来我们一致同意小鸟的看法,那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大?(生回答)

  师:老师这里有卷好的纸筒,也请同学们用井底之蛙的眼光来看看这个世界吧!(指生看纸筒,说感受)

  师: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就少,见识也少。想想我们还学过哪些词语,说的也是这个意思?(生汇报词,齐读)

  出示古诗《登鹳雀楼》,齐读。

  师:可是青蛙不懂得这个道理啊,它现在仍然认为自己是对的,我们来一起读一读第6、7段。(生齐读)(师出示“信”生拼读)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生答)

  师:单人旁加个语言的言,中国人崇尚信义,意思是做人应该言而有信,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做到。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成为言而有信的人。谁能用信来扩词?

  9、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会跳出井口来吗?

  师:看哪位同学的本领大,能把小青蛙劝出来。

  师:老师相信这只井底的小青蛙听了同学们的劝告,一定会急着跳出来,看看这无边无际的天空,这景色优美的大自然。

  三、课后扩展:

  1、读儿歌。

  2、太阳、月亮、地球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语文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木兰辞》又叫《木兰诗》,选自宋朝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课文记叙了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古诗文有了一定的的理解能力,一般学生可以借助课后注释和词典了解课文的大意。所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熟读成诵是本课的重点。

  【设计理念】

  打破传统的“串讲”式古诗教学模式,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

  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分析木兰这个人物形象,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积累文言词语,力争熟读成诵。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学习古代劳动人民保家卫国的热情。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刚健清新、气势雄浑的诗意美以及云鬓黄花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功勋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教学重点】

  讲析木兰的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以致家喻户晓?这一点主要通过讲清木兰替父从军的“孝”和保家卫国的“忠”(爱国)两种精神让学生领会。

  【教学难点】

  本文的材料安排为何有详有略。这一点要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本文的中心来解决。

  【学法引导】

  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学生易记易背,课前要求学生先背诵,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法:

  ①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

  ②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③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磁带,学生将重点词语、句子制成知识卡片、课堂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木兰

  她,一个云鬓花黄的青春美少女;她,一名金戈铁马的沙场勇士;她,一位代父从军的巾帼英雄。她是谁?(花木兰)对,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木兰诗》,去认识这位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设计意图: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先声夺人,而且能有效地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为新课的展开预设良好的教学气氛。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所以,导入时我从不同侧面概括木兰的特点,以猜一猜的形式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木兰诗》)

  二、初读感知——了解木兰

  1、轻松听一听:

  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圈点勾画生字词。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离不开琅琅书声。“读”既是最根本的教学方法,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这个学习板块中,老师以身示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的诵读给学生带来的震撼以及营造出来的氛围,让学生迅速进入美的意境中。这就是以诵读来蕴情、造势、营造氛围,引领学生快速进入文本。此外,老师提出了听读要求,让学生圈点勾画生字词,为整体感知扫除障碍。)

  2、大胆读一读:

  下面,请大家像老师这样正确、流畅、放声地自由朗读课文。(在同学们自由朗读时,老师把同学们读错的生字词标注在黑板上,集体纠错。)来,哪位同学大胆地站起来读一读全文?

  (设计意图:老师在朗读要求中提到:正确、流畅地朗读,通过找学生单独读这个环节,可以检验学习目标是否真正地得以落实。)

  三、细读品析——感受木兰

  1、勇敢试一试:同学们,要想把课文读的更顺畅,更明白,我们还得掌握一些字词句的含义,请大家四人一小组,边读边口译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弄懂字词句的含义。哪儿有疑问,做上标记。(小组合作交流,边读边译)同学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设计意图:这是一首乐府诗,其中有不少难懂的字、词、句。虽然不能像教文言文那样逐句翻译,但也应让学生了解大意,弄懂重要的字、词、句的含义,为后面的品读做铺垫。本环节可以让学生互问互答,也可以由学生问老师答,还可以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采用不同的形式落实教学目标。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注重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即翻译时可以借助课下注释,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理解了字词句的含义,同学们应该知道本文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来,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设计意图:本文是一篇叙事诗,理清故事情节可以为下面的分析人物形象做铺垫。)

  2、细细品一品:

  这是诗中告诉我们的木兰所做的一些事。不过,这样的粗线条还不足以让我们的心跟木兰贴近。这么一位广受爱戴的女英雄,她身上一定有些东西是我们还没有发现的,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能够体现木兰性格特点的字、词、句、段,说说喜欢的理由。(学生分析木兰的性格特点,教师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传统教学中语言的赏析往往显得过于孤立,学生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品评,因缺乏系统性而成为一现的昙花,不能与文本形成有效的联系。基于这种情况,让学生围绕人物主动体验语言表情达意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能够体现木兰性格特点的字、词、句、段来读,来品,来议。卢梭有这样一句话:“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本环节中,教师适时引导、点拨,教给学生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采用示范读、齐读、学生领读、自由读、男女生分组读等多种方式,用“找例句——抓关键词——抓修辞”的方法去欣赏木兰的形象。在诵读、品味、细细咀嚼文中精妙语言、慢慢体味独特情感的过程中,使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情感一步步得到共鸣,课堂教学也在这里达到高潮。)

  3、快乐背一背:

  作者用民歌体裁,整齐的句式,朗朗上口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勤劳孝顺、爱国爱家、不慕荣利、机智勇敢的英雄形象。这首诗歌中有许多值得我们积累的优美诗句,现在,请大家自由背诵喜欢的句段,比一比,看谁背的又快又准。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词最重要的是背诵,当堂能背,而且背的准确无误,是本课教学成功的主要标志。因此,我让学生自由赛背喜欢的句段,从而确保学生将凝聚着我们民族文化精华的古诗词当“饭”吃,当“茶”喝。这样,何愁他们再营养不良,面黄肌瘦呢!)

  四、课堂小结——理解木兰。

  五、穿越时空——回望木兰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假设前不久,花木兰当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央视栏目组特邀你为木兰写一段颁奖词。课后请你动手写一写,力争妙笔生花。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设计此环节,既提升了学生写的能力,也可以再次突显木兰的形象,学以致用。)

  六、结束语:

  同学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有花木兰临危受命,代父从军。那今天的我们该如何去做呢?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真正把爱国之志向变成报国之行动,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贡献力量!

  (设计意图:以铿锵有力的话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反思】(课后撰写)

语文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注意平时容易写错的字,让学生学会记忆汉字,特别是区别易错字的方法。

  2、积累格言并感悟所说的道理。

  3、培养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看图推理的能力。

  5、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

  1、出示“读一读”中的词语,指名认读词语。

  2、想一想,带点的字容易写错的地方是哪里?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琴”字与“饶”字注意不要多加一点,“刺”的第二笔是竖,第三笔是横折钩中间没有封口,“害”字的中间是“丰”,“拔”的.第四笔是横不是竖折。

  4、还有哪些字容易写错?我们应该如何避免?

  二、读一读、猜一猜

  1、出示谜语。

  2、小组讨论,猜猜谜底

  3、你还知道哪些谜语,说一说。

  4、教师小结。

  三、写一写、背一背

  1、自由读句子。

  2、全班齐读句子。

  3、小组交流体会。

  4、背诵格言。

  5、写一写。注意抄写时标点的打法。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短文,想想:读了短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2、学生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南辕北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背道而驰,行动和目的相反,目的是永远达不到的,因此我们在行动以前一定要先定好目标。

  二、探究与发现

  1、出示书中的句子。

  2、想一想:这些句子应该怎样修改呢?

  3、小组交流后全班反馈。

  4、教师小结,强调修改符号的用法。

  三、口语交际。

  1、观察图片

  想一想:这几幅图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

  2、小组交流。(修改、整理自己的语言)

  3、全班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第三课时 习作5 桥

  一、激趣导入,搭兴趣之桥

  歌曲《北京的桥》

  二、善于观察,建观察之桥

  同学门,大家仔细看看书中的桥,你发现了什么?

  师结:外观越来越漂亮、材料越来越结实、工艺越来越复杂、用途越来越广泛。

  三、移情体验,筑生活之桥

  1、创设情景,引导练说

  结合桥的特点说

  联系生活体验说

  运用资料说

  2、小结:生活有多宽广,我们的作文就有多宽广。

  四、展开联想,拓思维之桥

  同学们,多姿多彩的桥让四面八方通畅,还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向桥一样,连接着彼此,沟通着心灵。还有什么东西具有桥一样的特点呢?

  从学校生活展开联想

  从时事展开联想

  从世界性活动展开联想

  五、自主拟题,造个性之桥

  生活中不能没有桥,侨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快捷,更美好。假如你是设计师,你准备造出什么样的桥更好的造福人人类?

  从使用价值展开联想

  从审美价值展开联想

  从桥的神奇性展开

  六、学会欣赏,走欣赏之桥

  读范文,边听边思考,引导欣赏。

  七、合作修改,过修改之桥

  同桌提修改意见

  学生自改

  教师巡视

语文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复习9个韵母,学习拼读音节,通过拼音巩固学过的字。

  2、学习10个生字,通过拼音识字,体会到拼音识字的乐趣,乐意拼读。

  3、初步掌握通过比较认识事物、概括事物特点的方法,培养仔细观察发现事物特点的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看拼音认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创设情境。

  1、出示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老师伴随着音乐讲故事。

  2、学生做放松操。

  二、诵读儿歌

  1、复习9个复韵母。

  2、诵读儿歌。

  (1)师生齐读。

  (2)全班齐读。

  (3)分角色读。

  (4)配乐表演读。

  (5)找好朋友读。

  三、识字

  1、分小组自学。

  2、小老师带读。

  3、“盖房子”游戏。

  四、作业

  爸爸妈妈评评我

  1、爸爸妈妈夸我又学会了()个生字。

  2、爸爸妈妈帮我纠正了这几个字的读音。

  3、爸爸妈妈认为我的.表演:

  ○好 ○一般 ○还要努力

  学生__________ 家长____________

  9、小学语文二年级第四册第六单元《《语文百花园六:庆祝六一联欢会》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准备、表演、评价、练写四个环节,达到课内外的沟通及学科间的融合,使学生能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用运到课外的实践活动中。

  2.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精神及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师生商量活动内容。

  1.孩子们,你们知道再过几天是什么日子吗?(“六一”儿童节)

  2.“六一”儿童节是我们的节日,我们举办一个联欢会好吗?

  3.请你们自己准备节目,可以自由组合。都想准备哪些节目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指点)

  二、课外学生自由组合准备节目。

  三、庆祝“六一”联欢会。

  1.表演节目:

  (1)合唱《快乐的节日》(学生伴奏、伴舞)。

  (2)讲故事《一个字》。

  (3)讲笑话《写万字》。

  (4)配乐古诗联诵。

  朗读《早发白帝城》、《华山》;齐唱《春晓》、《风》;

  朗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山行》;齐唱《出塞》。

  (5)配乐诗朗读《雨后》(并展示配画)。

  (6)课本剧《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

  2.重点评价。

  参加了今天的联欢会,我觉得同学们真是多才多艺呀!那我们来评一评,那些同学的节目演得好?你最喜欢哪个节目啊?(自由发言)

  一会儿回到教室,我们把联欢会上你印象最深的事写一写。

  四、指导写话。

  刚才同学们的节目表演得很精彩,大家看得也都非常高兴。现在我们就把联欢会上你印象最深的事写一写。

  课件出示要求:什么时间?我们在什么地方开了庆祝“六一”联欢会?

  在联欢会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节目?

  其中你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

  学生写完以后,指名2—3名学生朗读自己的写话,大家点评。

  五、展示交流。

  将学生的写话展示在“学习园地”中,大家观看、交流。

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第1课时

  一、揭题解题,明确读文重点

  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

  (1)贺知章的《咏柳》。

  (2)结合影象资料介绍柳树。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

  (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

  (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

  3、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容?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

  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

  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3、整体把握,建立印象。

  三、学习写字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四、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课文生字2遍。

  (二)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指名读课文

  二、反复读文,理解柳的特点

  1、学习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一到二节,思考:为什么要写第一节内容?

  理解:神奇、望而生畏、伫立

  (2)指导朗读这两节重音:神奇、望而生畏、伫立

  (3)学习3、4节

  A.读“在青海高原,……悲壮和苍凉”,想一想:走在青海高原上作者面对的是什么?心头弥漫着的又是怎样的感情?回忆一、两首描写边塞生活的古诗,理解苍凉和悲壮。

  B.思考我一眼瞅见了大柳树,为什么会不由得“哦”了一声?

  C.作者“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的疑问从何而来?

  2、学习第二部分

  (1)轻轻读第五节,想一想:这一节主要介绍了这株柳的什么?

  A.通过演示理解两合抱粗,结合参照物理解百余平方米?

  B.朗读第五节

  (2)默读课文,想想哪几节写“我”的猜测和想象?

  六、七两节

  A.填空练习:第六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来历),第七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经历)

  B.口述“我”想象的内容:(一粒柳絮……抛洒……恰遇……有幸……)

  (一团团柳絮……抛洒……一片……只有……)

  C.为什么说这是奇迹?理解“不可思议”

  (3)理解“依然”的作用,联系上下文。A、口述“我”想象这株柳的经历:(经历过……)理解它的顽强精神。指导朗读这两节

  三、学习课文第八节

  1、自由读课文第八节,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同是一株柳……相差何远”这句话的?

  (1)平原和水边的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

  (2)这株柳树的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

  2、教师读第九节,提问:“命运给予它的几乎九十九……一片绿荫”这句话是写柳树的但又不仅仅在写柳树。你从中又得到什么启示?

  (1)讨论(在恶劣的环境中,不要被困难吓倒,要发扬抗争精神,坚强不屈。)

  (2)齐读这节。

  四、板书设计:

  15 青海高原一株柳

  惊见一方景观(壮观而独立)

  粗

  神奇形状枝干

  叶子

语文教学设计10

  设计理念:

  1.坚持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有重点的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对话中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眼动手剥、利索、顺手、欣赏、敛声息语、节奏、虚假、隆起、执著、沮丧、清澈、瞻前顾后、小心翼翼”等词语。解决多音字“剥”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研读、品味、感悟等,使学生逐渐领悟到在磨难中学会成长。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围绕着“瞻前顾后”在自主学习中,品味文本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母亲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

  教学难点:从对儿子的行动描写中想象体会人物内心,感受儿子面对挑战与失败的良好人生态度。

  教具准备:1、重组教材,删去结尾,影印文本。2、学生课前搜集毕淑敏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剥豆;

  2.指名学生读,多音字“剥”的正音;

  3.齐读课题

  4.简介毕淑敏(可根据学生搜集资料情况,让学生自主介绍)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xx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3.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剥豆眼动手剥指名读,正音。

  2.出示:敛声息语沮丧瞻前顾后指名读,理解“敛声息语”,指导书写“瞻前顾后”。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篇课文主要是写了什么?你有没有读出这场比赛和我们一般的'比赛有什么不同?(这场比赛和平常的比赛大不相同,一般情况都是大人之间或孩子之间进行的。但这次却是在习惯了干家务活的妈妈和娇生惯养的孩子之间进行的,而且妈妈当时已经把一个瓷盆的底的豆剥好了,而儿子还一颗未剥)

  4.点评读;

  5.读后交流。在这场比赛中,母亲明白了,出示:“想到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大可不必。对孩子来说,该承受的,该经历的,都应该让他体验。”指导抓重点词“瞻前顾后”,理解瞻前顾后。

  6.学生默读课文,要求划出最感兴趣的,指导读好句子。

  三、品读“瞻前顾后”,体会人物内心

  过渡:怪不得妈妈会——“赡前顾后、小心翼翼”(板书)。

  1.大家再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在写母亲的瞻前顾后、小心翼翼?

  2.请大家认真读8—11自然段,找找原因;然后在小组内商量一下。

  3.交流,指导朗读。

  4.想象说话:体会母亲的心情(担忧、期盼):

  “瞻前”——想要儿子“多一些自信;心生怜爱”会母亲的心

  “顾后”——“在外面靠的是实力、失败成功皆是常事;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

  5.把写妈妈速度的词圈出来(板书:母亲:慢—快—缓—紧)从这两组近义词你看到了怎样一个母亲?

  像她这样一会儿考虑这,一会儿考虑那,一会儿担心孩子这,一会儿担心孩子那,就叫做“”

  6.指导感情读书,读出母亲的形象来:个别读、男女生配合读、齐读!

  7.过渡:母亲在这次剥豆中一直“赡前顾后”,其实,她需不需这样?让我们来看看儿子的表现吧!请大家在文章中找一找并划下来。从这些句子中你觉得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儿子?等会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抓几句重点句)

  儿子面对失败时,如此轻松,他在想什么?写一写

  交流、点评

  8.你看到的是怎样的一个儿子?(指生板书)儿子:自信、大气、认真、执着、不气馁(不灰心)……

  四、价值引导,总结升华

  1.还记得母亲为什么“瞻前顾后”吗?你认为他有这样的必要吗?(儿子是如此自信、大气,做事认真、执着,面对失败不气馁,所以作为母亲这样“赡前顾后”实在是大可不必的。)

  2.我们来看这位母亲的原文:

  想到自己的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大可不必,对孩子来说,该承受的,该经历的,都应该让他体验。

  指名读——齐读

  3.那作为孩子的你,读了这么一则小故事想说的有什么呢?想一想

  五、课外延伸(择其一)

  1.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共同朗读本文,并和家人做一次深刻的沟通。写一写

  2.毕淑敏作品长廊:《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血玲珑》、《写给女儿们的散文》选择读。

语文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园地以三组字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用“加一加”、“减一减”、“合一合”的规律来识字。另外,以展示台的形式引导学生懂得从商品包装上或商标上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好习惯。口语交际有两部分内容:一是让学生就身边的垃圾问题进行交流;二是把想法说说、画画,然后到课外去实践。通过背诵小诗、口语交际,让学生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习、生活、发现并快乐着。

  【教学目标】

  1、会认“字”、“代”等7个生字。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正确地朗读词语、小诗,背诵小诗。

  3、与同学交流时,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4、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自觉保护身边的环境卫生。

  【课前准备】

  1、多媒体教学课件。

  2、学生课前收集食品的包装或商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与说明】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课件出示:春天的美景。)小朋友,春天真是百花盛开,美不胜收呀!公园里、路旁边到处鸟语花香,让人留恋忘返。你们看,学习园地中也盛开着鲜花,芳香迷人呢!咦,这是我们班领养的园地“月季园”,让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吧!

  一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多媒体课件画面色彩艳丽,景色迷人,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视线。

  二、我会认

  1、(课件呈现:园地中有许多月季花。)这些花一枝上开两朵,更妙的是他们还藏着小秘密呢!请学生点击花,点出字后读一读,有困难的,其他同学帮。

  2、四人小组认字,相互帮助学习。

  3、请学生当小老师来领读带拼音的字。

  4、去掉拼音读一读:

  说说怎么记这些字。

  5、谁在今天的识字中又有新的发现?(说出“加一加”、“减一减”方法的奖给一朵小红花。)

  6、回忆所认识的字,哪些也可以用“加加、减减”的办法记。

  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合作的精神,创设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我会认2

  1、(课件呈现:教师领养的桃花园,再特写为一枝上开着四朵花。)这四朵花中也藏着秘密,谁来揭开。

  2、请学生点击其中的一朵花,出现一个字,读读,再击一下,大花下开出两朵小花,是构成字的两个部分,再读读。将四朵花中的四个字都点出。

  3、请学生讨论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4、谁又有新的发现?

  (得出“合一合”方法的奖给红花。)

  5、老师用课件出示几朵小花,小花中的字为:女、马、子、口,请学生将两朵小花合为一朵大花(一个字)。

  鼓励学生探索、发现,自主找到识字规律,同时也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把知识学活,获得成就感。

  四、展示台

  1、请学生拿出课外收集的商品包装或商标。

  2、四人小组认读。

  3、说说在课外收集商标时又有什么好的识字方法。

  4、布置成展板,学生互动认读。

  小朋友,你们的努力使我班的月季园又开放出许多鲜花(看课件),我们今天真是收获不小啊!

  生活处处皆语文。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鼓励学生自由学习、自主发现,为学生架设构建新知的平台。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小朋友通过课外收集商标识字使我们班的月季园开出了许多鲜花(课件展示)。

  二、我会读

  1、(课件出示102班的杏花园,门口有个小朋友在喊“买票进园”)102班的同学在卖门票呢,想不想进去看看?

  2、点击门票出现“我会读”中的词,哪个小组的同学先会读就先进去。要求:

  ⑴ 小组内每个同学都会读后举手示意。

  ⑵ 检查读词时,小组内同学一人读一个,组内同学不得提醒。

  3、学生准备,老师巡视。

  4、按举手的先后顺序读,其他同学当裁判。

  5、请读得又准又快的组介绍自己的经验。

  6、学生出题考对方,如:

  用词说话、找意思相近的词、找结构相同的词等)对方不知道的我们班同学帮忙。

  这里的练习采用反过来考对方的形式,而不是老师出题让学生做。这样会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读读背背

  1、(课件出示:102班的小朋友当导游引领大家欣赏美景。一棵树上有小鸟在欢唱。)小朋友,你们真能干,看小鸟都在为你们唱赞歌呢!

  2、(课件出示:导游小朋友的诗《小鸟》)他请大家帮忙跟小鸟说说。学生自由读。

  3、小组内交流一下:

  “我”为什么要小鸟轻轻地跳。

  4、指名分节朗读:

  同桌一个读一个配上动作。

  5、回放小鸟又跳又叫的画面,请小朋友告诫小鸟。(读背)当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时,让小鸟停下来。

  从读到背,借助小鸟当评委,学生会更投入,情感会更到位。背诵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增长知识,而且可以全方位地积淀语感经验。

  四、练习

  1、读读说说。

  2、课外收集自己喜爱的小诗读读背背。

  教材仅是传承文化的一种载体,课堂教学仅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系统。老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大量阅读,汲取丰富的知识乳汁,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第三课时

  我们身边的垃圾(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生活垃圾的来源,知道垃圾的产生不可避免,但可以处理好。

  2、在交际过程中,学会倾听老师、同学的讲话,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3、通过画画等,设想垃圾的处理,懂得从小就该爱护环境。

  〖课前准备〗

  1、查垃圾的来源。

  2、多媒体课件一组。

  3、画画、做模型等所需的材料。

  〖教学设计与说明〗

  一、创设情境,揭示话题

  小朋友,告诉你们一个很不幸的消息:地球爷爷生病了。听,他在痛苦地哼哼呢!(播放地球爷爷呻吟的声音),你们知道是谁惹的祸吗?告诉你们是垃圾。

  1、出示班级垃圾桶,猜一猜里面有些什么。

  2、揭题:这些垃圾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因此,我们称它们是“我们身边的垃圾”。

  (课件出示)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生活给口语交际提供了活的源泉,精心创设符合交际的情景,利于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二、回顾调查,说说由来

  小朋友,你们在调查生活垃圾的事被地球爷爷知道了,他要和你们说话了。

  (播放地球爷爷的声音:小朋友,你们辛苦了,你们能告诉我垃圾是从哪儿来的吗?)

  1、请小朋友分四人小组说说自己调查的结果。

  2、小组汇报调查结果:

  组长汇报时如有遗漏,请组员及时补充。

  3、老师展示:

  老师要大家去调查垃圾是怎么产生的的时候,自己也做了个有心人,你们看这是大街上的垃圾和垃圾的产生。

  (多媒体课件)出示:

  大街上,塑料袋、果皮等垃圾;一位老奶奶将一包药渣撒在小区的路上。

  4、请小朋友说说在课件中发现了哪些垃圾。

  5、将结论告诉地球爷爷:

  垃圾的出现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让垃圾进入垃圾箱。

  生活的再现,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参与的积极性会被激发出来。

  三、开展活动,处理垃圾

  地球爷爷的声音:既然在你们的生活中不可避免出现垃圾,你们又不可能在垃圾中生活、学习,垃圾一定要处理,有什么好办法处理吗?我设立了“金点子”奖,看看谁能得到这个光荣的奖项。

  1、先把老师看到的街上的垃圾处理好。

  2、指名说说大街上的垃圾的处理。

  3、创设情景,制止乱扔垃圾的行为。(老师扮演课件中的老奶奶,学生制止老奶奶乱扔垃圾的行为。)老师随时表扬注意文明礼貌、讲话得体的学生。

  4、自由组合开展出“金点子”比赛活动。

  实现生生、师生、人景互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体现口语交际的得体性。

  四、互动交流,语言交际

  垃圾的处理现场发布会开始了:

  1、请小组派代表介绍本小组金点子:

  其他组员随时补充。是画或模型的展示在黑板上。

  2、其他小组的小朋友听仔细,看清楚,等他们介绍完后进行评价或质疑问,老师随时点拨,指导学生将话讲完整,声音要响亮,态度要大方。

  3、请大家评一评哪个小组的点子好。

  4、地球爷爷的评价。

  (地球爷爷的话:小朋友,你们真爱动脑筋,你们找到了我生病的根源,看来你们都能获得“金点子”奖,祝贺你们。)

  学生激动的情绪是进行口语交际的催化剂。通过比赛活动,可以把学生的情绪大大地调动起来。

  五、总结活动,延伸拓展

  1、小朋友真能干,你们帮地球爷爷找到了生病的原因,我们就可以帮他治病了。可是,我们的想法只有我们一个班级的人知道,想想怎么才能让大家都行动起来?

  2、延伸拓展:

  ⑴ 回家说服家长处理好垃圾。

  ⑵ 把“金点子”寄给垃圾中转站的叔叔、阿姨,请他们采纳。

  ⑶ 把画、模型等做成宣传品,到街道、社区去宣传,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当环境卫士。

  3、老师总结:

  经过小朋友的努力,不久的地球爷爷将又会很有精神,非常美丽了。我们一起来展望地球的将来。

语文教学设计12

  众所周知,语文是门百科全书式的学科,语文也是非常生活化的课程,日常会话,报纸杂志,通知告示,竞聘演讲等方方面面都与语文息息相关,因而丰富多彩的生活,为语文学习打开了一扇清新自然、色彩斑斓的窗子。

  以前,我们总习惯于将学习语文的视野封闭于狭小的课堂,长此以往,学生逐渐远离自然和社会生活,习惯于用程式化的词句去诠释生活,久而久之,便讨厌语文,憎恶将生活贴上标签的课本。

  在二期课改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为走出语文教学的误区,我试图实行开放式教学,把学生引导到社会的大课堂,鼓励他们走进生活的阅览室,用课堂内学到的知识、方法去观察社会,观察生活,去学语文,用语文。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注重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根据不同生活环境和兴趣爱好,由学生自愿组合,分组收集家庭、校园、社会生活中的言语资料,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并从中发现语文在生活中丰富多采的表现形式,增强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动力和信心,也增强认真学语文,规范用语文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其次强调合作精神:学会合作、共处,已成为21世纪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整个活动过程即是一个组内合作,组外协同的过程;再次重视研究性学习,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每个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都会有独特感受与体验,对学好语文,用好语文有不同程度理解与体会,使其探索精神与研究能力得到了锻炼;最后充分利用了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多渠道的学习环境,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感受到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生活处处有语文。

  由于这是一个单元主题学习,所以学习时间安排需要一个比较长的阶段,而不是一堂独立的课。它是关于一个专题研究性学习,所以在教学组织上,采用课内课外结合方法,而课堂集中学习主要是解决学生学习中的指导、交流讨论、评论等问题。

  教学总目标

  一、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搜集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初步树立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3.在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二、认知目标:

  1.通过此次活动,沟通课堂内外,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使学生充分认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此次活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三、操作技能:

  1.上网游览、查询、筛选资料

  2.应用Word、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

  3.应用BBS发帖子

  教学总过程

  学习环节一收集言语材料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材料收集,培养学生听、读能力

  2.操作技能:1)应用BBS发帖子2)上网游览、查询、资料

  二、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出示题目:《漫游语文世界》

  2.通过一个有趣的广告阐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有这样一则奶粉广告:“没有加进什么,不过提出水分。”

  这则广告从反面入手,从具体的制作过程入手,用形象的语言来表示,在一句“没有加入什么”表现了产品之纯,后一句用“不过”急转,进一步表现出产品纯还不够,还必须没有水分,突出了“粉”的特性,语言简练,12个字中有转折,有波澜,文字浅显但具体形象,初看语不惊人,细品则回味无穷.

  (二)、提出学习要求:

  1.分组: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兴趣爱好,由学生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分成八个小组,并指定(或由学生推选)小组长.

  广告集锦;校园风(校园流行语);口语荟萃(主要方言)

  街头巷尾(将店名、招牌、标语的用语分类)

  网络语言;网上妙语(短消息)

  对联;歇后语

  2.收集:学生利用放假、双休日时间,走向社会,在读书看报,上网与人聊天,访谈,看电视,逛商场时收集材料。(各组学生以收集本组材料为主,兼顾其他)

  (三)、大量收集,收发帖子:

  1.学生可及时在"习客"讨论区中提出自己在收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求得别人帮助.

  2.将收集材料以发帖子的形式互相交流

  3.教师引导、小结

  学习环节二筛选整理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精神

  2)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2.认知目标:1)通过大量查阅,提高学生选择相关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制作电子读书卡片的能力

  3.操作技能:1)进一步提高上网游览、查阅、筛选资料能力

  2)进一步学习应用Word制作读书卡片

  二、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提出要求

  1.将收集的材料筛选整理

  2.制成电子读书卡

  (二).筛选整理,制成卡片

  1.学生分组自行筛选、整理所收集的材料

  2.按本组专题将筛选后的材料制成电子读书卡

  3.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读书卡,评评议议

  1.小组交流自己读书卡

  2.同学评评议议

  (四).查阅资料

  通过网络、图书馆各种途径查阅有关资料,为分析研究所收集的材料作准备(也可从资料中选用一些有关的`作为本组材料的补充)

  学习环节三分析研究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精神

  2)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2.认知目标:1)提高学生围绕主题选择合适信息能力

  2)能结合研究专题,用不同方式阐明自己观点

  3.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上网游览、查询资料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提出要求

  (二).分析研究

  由组长组织组内同学讨论,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

  a.广告集锦:信心型、功用型、对比易记型、超常搭配型等

  b.校园风:精选校园流行语对此现象的观点

  c.口语荟萃:选取有代表意义的方言整理分类,与普通话对比并寻找规律

  d.街头巷尾:将店名、招牌、标语的用语分类,阐明自己观点

  e. 网络语言:7456、886、青蛙、大虾等

  根据语言形式分成四类:文字、数字、英文字母、符号

  阐述网络语言的迅猛发展对母语冲击,初步思考其优缺点

  f.网上妙语:(短消息)按语句含义、语法修辞、句式结构等方式细分

  g.歇后语:来历种类(谐音式、摹状式、拟人式、讽喻式)

  h.对联:起源种类(正对反对串对)修辞(比喻法双关法叠字法等)书写时注意事项尝试创作

  (三).各组学生根据讨论意见,形成书面材料,并推荐发言代表

  学习环节四协作作业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精神

  2)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2.认知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围绕主题选择合适信息能力

  3.操作技能:进一步学习应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

  二、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提出要求

  (二).小组协作,完成作品

  小组同学每人负责完成一个环节,根据本组筛选后的材料,分析研究成果相互协作制成演示文稿,有自己独立见解和表达方式

  (三).教师指导

  学习环节五展示成果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树立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

  2.认识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写作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关切体验。

  二、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提出要求

  (二).展示作品

  课堂上,由各组代表作主要发言,其他同学作简要补充,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各组介绍本组成果(形式多样)

  (三).小组评议

  (四).教师总结

  1.充分肯定同学们的实践,对于同学的思考给予高度赞誉

  2.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初步掌握了查找资料的方法,搜集了家庭、校园、社会生活中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沟通了课堂内外,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3.布置随笔: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会

  学习环节六活动延续

  课后发动各小组学生进一步充实收集研究的内容,并自行题字、插图、设计封面编辑成册,作为成果在班上展览,并以此次活动为主题出一期墙报。

语文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3.能把课文演一演。

  教学重点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2.演课本剧。

  教学难点

  1.初步形成幸福观。

  2.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3.认读生字。

  学习新课

  一、了解文章内容

  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2.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

  注:引导学生读13到22自然段。

  3.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

  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5.反复读:智慧的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建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

  6.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注: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此环节上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在这里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出彩。

  二、演课本剧

  1.分角色朗读。

  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眼神、语气作指导,为演做好准备。

  2.学生排练,教师巡视。

  3.汇报演出。

  作业布置

  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

  本课小结

  xxxx

语文教学设计14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倡导的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情境,凸显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所扮演的是一种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但在应试教育导引下的现时语文教学却没有注重其基础性,而是偏离了其本来的方向,从而使语文学科失去了本身应有的魅力,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由于应试教育的推动和中考指挥棒的左右,当前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笼上了浓厚的功利色彩,一切都是为了中考而教,为了中考而学,从而忽略了语文本身所具有的文学艺术魅力,陷入了一个“舍本求末”的怪圈中。

  因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借助语言文字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来引起学生对语文的重视和喜爱,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学好语文对其以后自身发展的关键作用,要让学生明白,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流利的语言、优美的文字、广博的知识、雄辩的口才,甚至健全的人格都依靠语文学习来获得,只有学好语文才能“踏遍”天下,这是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

  在现实教学中,过去所强调的是教师的权威作用,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成被动吸收的“仓库”。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由枯燥、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师生和谐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新课堂。这就要求教者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更多的充当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互相交流,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我们也要改变旧的教学模式。过去用“例子”传授知识,现在应用“例子”传授阅读方法与技巧。在教学中,每篇课文都应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材料,不是教学生理解分析的结果,而是要训练学生得出这个结果的思维过程。鉴于这一点,我认为,过去是侧重知识的落实,现在强调的是能力的检测。因此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教给学生现成的答案重要得多。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课堂是活跃学生学习气氛的场地,引导学生做学习主人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编排意图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搞好学习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首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爱劳动爱人民的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的远大抱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原动力。其次是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激趣激思、动手动口的问题,推动他们自己看书、查资料、讨论、做实验、观察、思考,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对其引导、鼓励、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只要自己认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就能成功”的自我评价意识,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只要教师教学中能坚持正面教育为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铺路搭桥,就会逐步形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学生不会再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产生越来越带劲的主动学习氛围。

  四、要注重教师的评价作用

  对学生的回答或表现的评价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的是多鼓励、多表扬、多肯定,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应丰富、恰当、客观,同时,还应培养学生形成自评与互评的习惯。而现实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滥用表扬,不管学生回答的含金量多少,教师都是一味地表扬,随意地表扬。这样过多的表扬会使学生怀疑教师的真诚,对问题缺乏实质性的认识。教师应真诚地纠正学生的错误,使其明辨是非,尤其是知识上的认识,千万不能含糊其词。

  总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新课改下更应清晰化。其中教师的转化是前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以学习的替代者变成学习的引导者,把学生从学习的牢笼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设计15

  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比一比》《自选商场》《菜园里》《日月明》和一个语文园地。本单元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有美丽的农家小院、了解自选商场、认识蔬菜及名称、感受识字的乐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生活体验。

  总体构想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模块一:预习。整体感知单元主题,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

  模块二:分类识字。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发现识字方法,掌握识字规律,小组合作认识本单元的生字。

  模块三:朗读感悟。

  模块四:写字。正确书写本单元生字。要求:干净、整洁、美观、大方。

  第二部分:读整本书《猜猜我有多爱你》

  第三部分:语文实践活动──认识各种蔬菜

  第一部分 教科书教学

  学习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55个生字,会写个生字。

  2.通过观察、发现规律,自主认识本单元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4.正确书写生字。

  模块一:预习

  板块一:激趣导入: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身边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还可以去商场购物等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身边多彩的生活。

  板块二:整体感知,初步体验你

  让我们来读一读儿歌吧。

  1.边配乐朗读,边播放画面。师范读《识字二》。

  生自读一遍,指明读并随机正音,小组内轮读,全班齐读。

  2.学生欣赏老师配乐朗诵,边听边想,儿歌中写了什么?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说一说。

  3.借助拼音自读,小组合作纠正读音、指明读、随机指导读。

  板块三:制定学习计划

  1.小组阅读语文园地四,了解每一版块的'内容,并总结汇报。

  (1)“我的发现”看一看这些生字有什么规律?

  (2)“日积月累”我会读,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3)“口语交际”续讲故事

  (4)展示台:布置学生生活中识字任务:从街道两旁的招牌上识字。

【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设计11-19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07-14

语文荷花教学设计01-27

人教版语文的教学设计11-22

语文《春》教学设计10-02

语文教学设计04-01

语文练习教学设计06-09

语文教学设计04-04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12-27

小学语文《白鹅》教学设计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