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设计

教师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22 08:16:1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教师教学设计汇编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教学设计汇编15篇

教师教学设计1

  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第一步,也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今年暑假,海口市骨干教师培训请了海南华侨中学劳海丹老师做了《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讲座。旨在教会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逐一详实地讲述了:走进课堂教学设计;做好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制定教学目标要有的放矢;精心做好教学内容设计;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与模式;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组合运用;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景九大版块的内容。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如何设计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因此,如何内化学生成为自己的认识,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概括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尤其是历史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这就是“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它既强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的训练有利,对于学生健康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是大有好处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应努力向“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面发展。

教师教学设计2

  备课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为 了加强我校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尽快提升我校教师对教材的自主研读能力和教学方案的设计能力,更好地锤炼教师备课基本功,实现教 师有效备课,提高备课、上课质量,构建我校教师成长的平台,结合 我校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经研究,决定举办以“优化教学设计, 实施有效教学”为主题的现场教学设计比赛活动。为了保证活动的顺 利进行,制定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落实校本培训计划,促进我校教师 的专业成长,展现我校教师风采,特举办我校教师现场“教学设计” 比赛。比赛宗旨在于提高我校教师教材分析能力、课标理解和运用能 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组织机构

  组 长:李宗英

  成 员:杨生贤 杨洪武 王正虎 马勇裁 李 青 马元斌 马玉江

  王正虎 李宗军 杨 东 杨自成 马彦明 王正宝 马全平 李宗发 虎旭东 马彦全 买耀玺 邢彦明 罗风科 罗进财 丁生波 马金平

  三、参加对象

  全镇所有在岗教师(学生在300名及以下的学校拟报送1名教师参赛;学生在600名及以下的学校拟报送2名教师参赛;学生在600

  名以上的学校拟报送6名教师参赛。拟定参加中心学校复赛教师名单10月31日之前上报中心学校办公室,与此同时上报本校活动资料。)

  四、竞赛学科

  语文、数学

  五、比赛时间

  1、初赛时间:

  2、复赛时间:

  六、复赛地点

  中心学校办公楼三楼会议室

  七、比赛内容

  本学期课本中某一内容(篇章)的一课时内容,赛前5分钟公布。

  八、比赛形式

  现场教学设计比赛,不得带任何资料。

  九、比赛要求

  现场教学设计时间为60分钟,请老师们在规定时间准时到达比赛地点。比赛只允许带书写和绘图工具,不允许带书本、教参、教案等参考资料。赛前10分钟抽取考号,答卷上不得写真实姓名,只能写考号。

  十、教学设计要求

  (一)有效的教学设计应主要围绕下面几个主要环节:

  1、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

  3、教学重点、难点

  4、教学课时

  5、教学准备

  6、教学过程

  7、作业布置

  8、板书设计

  (二)教学设计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能按新课改 的要求确定课时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体现新课程标准 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 性。教学过程步骤清晰,对主要教学环节要求写清教师活动的.内容与 方式以及学生活动的内容与方式,并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预设与应对策略。

  十一、评奖办法

  1、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评奖。

  2、评审方法:学校邀请具有专业水平的老师根据评审内容和标 准对所有教学设计进行评比,比赛将综合考虑各学科参赛人数按语文组、数学组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十二、活动要求

  1、各学校要加强对这次活动的组织和领导,要充分发挥学校学科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要重视过程、重在参与、重在实效。

  2、在岗教师要全员参加这次大赛活动,做到互相学习、比学赶帮,岗位练兵、在职培训,通过这次活动促进全学校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提高。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赛者,需提前向中心学校办公室请假、备案。

  3、本次活动要和构建高效课堂结合起来,要和校本研训结合起来,要和全学校的教师培养、培训学习结合起来,要和全学校教师的业务评价结合起来。

  附件1:教学设计评价量表

  王团镇中心学校 20xx年9月20日

  教学设计评价量表

  学科:撰写教师:

  教学设计课题 :

  评委(签名):

  日期:

教师教学设计3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

  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牧歌》,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简单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对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牧歌》是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节唱歌课;作品为F宫六升加变宫调式调,2/4拍,情绪抒情宽广,旋律宛转悠扬,描绘了草原放牧的故事与场景,表达了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长调和短调知识,感受作品表达热爱家乡和生活,体会生活的美好,提升演唱技能。

  二、说学情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初中生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应注意嗓音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了解,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作品《牧歌》,加深对蒙古族音乐文化的理解,感受蒙族人民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增强热爱家乡和生活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演唱,并配以讨论、欣赏、分析探究等活动/方法,学生能够了解长调的音乐特点,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调的音乐特点,掌握其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的演唱特点。并能够用悠扬抒情的情绪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热爱家乡和生活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了解蒙古族民歌风格,掌握《牧歌》演唱特点。

  难点:分辨蒙古族民歌长调和短调的风格特点。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部分;在这一环节主要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初步感知、学唱歌曲、巩固提高、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请同学们演唱各地区的民歌并提问各地歌曲风格都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因为地区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歌曲风格,有的细腻婉转,有的活泼跳跃、有的高亢嘹亮。由此顺势引入本课课题《牧歌》。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教师教学设计4

  1、教学基本功尚可,能利用对话,播放录音,观看录像片断、图片等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听、说、读、写);

  2、能利用网络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分享成果,获得成功喜悦的情感、态度,并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3、引课能跟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发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 合作精神;

  4、能创设例情景,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本节课实际上不需要利用网络教学,只需要引用多媒体课件就足矣;

  6、课堂教学方式较传统,希望年轻教师要大胆探索、大胆改革。

  7、建议: ①板书; ②引导学生做笔记;③教学节奏感的控制(“激情”);④注意答案播放时机的控制;⑤多“靠近”学生,加强交流沟通,提高教学效果。

  8、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学生主持分组抢答活动,促进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采用激励式评价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溶入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9、教学设计思路较清晰,能系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能与考纲中的考点紧密联系,针对性较强;

  10、能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2)能拓宽课本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11、应注意培养学生分析资料(问题)和总结归纳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教学设计能大胆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力求达到“三维”目标的要求,教学过程课堂氛围生动,活跃轻松(教师的表情亲近感)教学效果总体良好;

  13、能按常规教学思路落实好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训练;

  14、教学设计思路总体上较清晰,能通过创设例情景,学生探究实验及“活动”等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分析讨论数据处理,培养学生分析例的能力等以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15、能利用网络优势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16、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资料,使学生直观感受学习内容;

  17、能通过创设例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能利用课件直观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18、能利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的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分析数据的能力;

  19、教学过程逻辑性较强,教学思路严谨,作为一名新教师来说教学基本功较 扎实;

  20、教学设计思路尚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通过过渡语言的把握,教学节奏的控制以及师生互动的促进来展现教学设计,以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1、建议:在现代化教学中,还应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语言,肢体动作等情感艺术,加强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2、能创设思维,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发表个人观点;

  23、体会:利用例贯穿于英语教学中,确实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及掌握学习英语的基本技能。

  24、能通过物理学史的教学,引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5、应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新教师的缺点),注意控制课堂节奏、语言节奏

  26、教学方式较传统,应利用例引发同学思考、讨论,活跃同学思维,提高课 堂教学效果。

  27、教学设计思路清晰,且课堂教学实施较好,基本达到教学目的;

  28、倘若更好把握语言的节奏、情感,鼓励更多同学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互动性,则是一节很成功的课;

  29、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知识由浅入深:谆谆诱导,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思维,

  30、能创设例情景,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促进师生互动,但应留有充分的时间 让学生动手、动脑,训练基本技能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1、能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录音→录像片段)→资料库

  32、建议:注意语速、节奏以及过渡性语言(数学的逻辑);让学生充足的时间发表意见;课堂容量较大;注意板书;小游戏→亲身体验(与实际相结合)→调查研究→研究性学习课题,能利用课件展示示意图、实验过程进行直观教学,较好突破教学中的一些难点;能利用点拔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的效果;

  33、能借助多媒体播放电视片段,使学生“身临其境”为学习理解课文打开“方便之门”;

  34、能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直观感受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知识(“亲身”体验);

  35、能利用课前演讲及课文资源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

教师教学设计5

  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三条铁律:

  1、铁律之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必须先学后教,这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昌乐二中及即墨28中都是以“先学后教”为教学理念和教学特征的著名教改实验。2、铁律之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处于依赖教师的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生思考方面,这同样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以学法指导和培养自学能力为重点的著名教改实验有:魏书生“六步教学法”;东庐中学“讲学稿”等。3、铁律之三:“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也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教学的一种方式、方法。“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学习”,这是教育心理学对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最伟大的贡献。它是对建构主义学习观的通俗易懂的诠释,因为,惟有如此,才能实现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温故知新的本质是化难为易,由于变容易了,学生就能学会,而学会了,学生便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样学习就能进入良性循环的机制;学会——兴趣——愿学——学会……。相反,如果学生读不懂,学不会,就会越来越没有兴趣,这样学习就进入了恶性循环:学不会——没兴趣——不愿学——学不会……。美国布卢姆的“掌握学习”和上海闸北第八中学的成功教育(学)是这条铁律在教学实践中的创举。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启示:

  (一)启示之一:未来的课堂教学,无论是在教育观念上,还是教学结构上,都将朝着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这一核心内容发生转型,也就是“以学定教”。

  (二)启示之二:回顾以往的课堂教学改革,改来改去,说到底都

  离不开下面两条。要么是鼓励学生自觉学习,要么是探索班级体制下不同类型学生如何区别对待。凡是在这两点上取得一些经验的课堂改革,往往都是比较成功的。

  (三)启示之三: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一是课堂教学开始于学生的独立学习和预学准备,开始于老师了解学生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二是评价始终与教学过程平行。

  (四)启示之四:一切的改变始于课堂,在于课堂,成于课堂。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我(学生)的课堂我做主”;“我(学生)的班级我做主”。把学习的主动权,创造权还给学生。立足三个改变:一是“师长”变“学长”;二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是“教室”变“学室”。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启示之五:课堂转型最为核心的一句话就是“以学生的学习行为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这不仅是我们将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所在,也是国际上课堂教学发展的潮流方向。

  (六)启示之六:课堂教学改革,一般而言,强调有效教学实践,凸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无论是杜朗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还是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无不体现提高课堂效能,尤其是提高学生学的效能这一基本理念。

  (七)启示之七:课程改革、课堂改革、教学改革,都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自觉学习、学会学习、高效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互动互助、积极展示、大胆质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开放课堂,解放学生。

  (八)启示之八:课堂教学改革不仅在实践操作层面上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在观念转变层面上对教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的.教师要有信心有能力去迎接挑战,经受考验。我们必须摒弃过时的、陈旧的、低效的、机械的、一成不变的主张和经验,坚持“两个增加、一个减少”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开发学生的潜能。教育家李希贵说的好:“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一样,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就看我们给他们提供什么空间”。

  (九)启示之九:美国有一位功勋教师叫德·鲍拉,他说过一句话“教重要的在于听,学重要的在于说”。教重要的在于听,因为教师首先要倾听学生哪些需要教师讲,哪些不需要教师讲。教师要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放手;学重要的在于说,因为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除了考试,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过程中间说说,如果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自己对哪些内容还没有学懂,说明他是真的学习了。不仅如此,课堂上学生的展示、表达、互动、互助、合作、交流、点评、质疑等,都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思考问题和培养能力的重要过程和手段。昌乐二中的课堂这这一点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十)启示之十:课堂教学改革,有三点需要我们关注。一是要坚持“不惟模式唯高效”,不搞“一刀切”和“大一统”。因为:“学科不同则模式不同;课型不同则模式不同;内容不同则模式不同;教师不同则模式不同;学生不同则模式不同”。二是模式不能追求高深,简单才是事物的本质,删繁就简,返璞归真,课堂就成了知识的超市,就成了生命的独欢。本来简单的问题简单化,过程简单,易于接受,操作方便的模式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相信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就是真正的智者和教育者。三是不要刻意去追求模式,循规蹈矩地去遵守某种模式,因为事物是千差万别的,事物是永远在变化中的,因为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你可以去构建适合你的课堂模式,但最高境界是无模式,因为百花齐放、万紫千红才是春。

  (十一)启示之十一:打造高效课堂,仅有理念与模式、教师的倾心投入、校长的强力推进,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制度和机制来支撑和保障。比如,制订高效学习计划,建立高效课堂研究小组,规划详尽的,可操作的具体流程,构建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等等,这样才能保证高效课堂的高水平实现。

  (十二)启示之十二:课堂转型,已经箭在弦上,开弓没有回头箭。当下,减轻中小学过重的课业负担不仅是社会的呼声,

  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也是我们老师应该努力做到的。国家、省、市一直在规范中小学的办学行为,规定学生每天的在校时间,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不准补课。因此,课堂转型、课堂变革、强化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能,打造高效课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和一线广大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我们紧急行动起来吧。(十三)启示之十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借鉴各地名校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这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实践的。当下,全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烽烟四起,已成燎原之势。改变正在进行,改变势不可挡,改变势在必行。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和面对,紧紧跟上改革的步伐,那种固步自封,老守田园的日子已经过不下去了!早改早受益,早改大发展,不改就是退步,不改终将被淘汰。我们必须奋起,必须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在向先进学校学习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照搬照抄,纠结在一时一事上,我们需要在领悟先进学校成功经验的内涵和实质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有地放矢的、有选择的、有整合的、有针对性地学习与借鉴,决不可以东施效颦、亦步亦趋。我们要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现课堂转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建立我们自己的课改理念,构建我们自己的课堂模式,这就是打造“五要六力”高效课堂。

教师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头饰的构成,学习用彩色纸剪贴制作成面具。

  2.通过设计与制作过程,理解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成功的乐趣的。

  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设计、制作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

  根据自己的喜好确定头饰的形状,并设计、制作、完成头饰。

  三、教学难点:

  学会巧妙的利用彩色纸、剪刀、双面胶、胶水等工具。

  四、课前准备:

  1.制作卡通动物等有关多媒体课件,挖掘学生想象。

  2.准备水彩笔、剪刀、胶水、双面胶、卡纸、彩色手工纸。

  五、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今天老师带了一段小视频,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下。(课件出示布依族舞蹈视频,让学生来说一说它们的头部特征)引出课题——《头饰设计》(板书)。

  (二)讲解分析

  1.讲解制作过程

  (1)出示头饰图片,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问学生头饰装饰的内容与用途

  (3)说一说生活中或者电视中看到过的头饰

  2.图片欣赏少数民族和外国的一些头饰,还有古代敦煌壁画人物头饰

  3.通过图片让学生自己发现头饰外形上有什么不同

  4.分析制作方法

  学会用折、剪、挖、贴、卷等,教师示范并强调使用剪刀的安全。

  5.确定自己的头饰图形。

  (三)狂欢舞会

  老师接到通知呢,学校在我班举办一次狂欢舞会

  参加舞会要求:

  此次舞会人类和动物都可以参加

  来参加者必须头饰美观、新颖

  注意!

  1、剪刀的使用安全

  2、教室的环境卫生

  3、头围的大小调整(播放欢快的'《森林狂欢曲》)

  (四)让同学上自己带上自己的头饰,然后让让同学们大家评价自己也说下怎么的设计

  (五)完成表演

  1.学生带头饰摆出相应的造型,并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2.自由欣赏、评价。

  (六)课后延升

  同学们还可以用这些方法设计制作其他的东西,美化我们的生活。

  (七)板书设计:

  头饰设计

  1.欣赏

  2.构思设计

  3.方法步骤:

  a画出设计图(喜欢的动物或其他)

  b拿出卡纸并画上设计图

  c剪下图形并装饰(涂色、贴装饰物)

  d系上绳子

教师教学设计7

  论文摘要:本次中职教师教学设计调查以广西商业学校为例,通过实证性研究发现,中职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完整性和教学过程策略的选择上有待提高和完善,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的系统性设计、师生互动和教学评价体系等解决策略。

  调查背景与内容

  在全国职业教育如火如茶开展的时候,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并以此全面完善和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格素养和技能水平,成为了职业教育教学的关键目标。而教学设计作为教学的灵魂和前提,对于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以及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功效是十分关键的。

  在信息化、知识化、科技化的今天,中职教师如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应社会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匹配合适的传播形式以及选用恰当的教学评价,都必须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将直接踏上生产实践第一线,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基本的知识、原理和概念,更重要的是生产技能和工作能力。但是,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教学设计,大都关注在普通教育上,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设计,还没有引起中职教师的足够重视。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的关注和投人力度的加大,职业教育教学取得了一些成绩,一些教师越来越重视教学设计,但是当前在教学设计中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更好地通过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策略等,减少和克服在正式教学活动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和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我们设计了此份问卷。本次问卷调查的内容涵盖了教设计的各个环节,如了解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等。

  样本选取、分析方法及类别

  样本选取本次调查研究以广西商业学校为例,涵盖学校的所有专业学科,共发放问卷127份,回收有效问卷127份,有效回收率为100%o

  分析方法本调查主要将频度和比例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具体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相结合,进行了统计、分类和分析,了解中职教师教学设计的优点和不足。

  分析类别因为本次调查采用主观题形式,分析难度较大,所以采用了首先对所收集的问卷进行整理,然后分类,最后统计分析的形式。在分类中,尽可能地保持每个样本的内容(故在统计分析中采用的是原样本术语),以防止造成统计数据的不稳定和较低的信度与效度。在结合职业教育和传统教育教学设计的一般构成要素和结构的基础上,我们把教学设计进程分为备课、复习旧课、导人新课、上课、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每个大类又包含一些小类,主要是具体的环节和方法,这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结果与分析

  (一)教学整体设计的频度和比例

  教学整体设计是为了达到既定目标、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而设计的一套完整的、系统化的、动态化的程序。统计与分析结果见表1和表2。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到,在教学的准备阶段设计中,进行备课和课堂总结的教师分别占到了41.7%和40.2%,所占比例一般。在备课设计中,作为教学设计重要环节的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占18.9%,熟悉教材占15.0%,准备教案占10.2%,所占比例都明显偏低,而作为教学设计灵魂的制定教学目标竟只有4.7%,可见中职教师对制定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没有足够重视。在正式的教学实施阶段的设计中,尽管每一位教师都有表述,但在复习旧课、导人新课以及教学策略选择方面相差巨大,其中在注重学生实践上值得一提,占到47.2%,而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反馈方面分别占18.9%和24.4%,有待加强。在这其中,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比较多的.下面我们将详细讨论。

  (二)教学实施设计阶段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统计与分析

  教学策略的设计成功与否直接关系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因此,我们重点对教学实施阶段做了统计与分析,其结果与分析如下:

  相关度结果与分析从表3可以得出,师生互动与问答教学(p=0.019)、案例教学与学生实践(p=0.042)、演示法教学与学生实践((p}.000)、问答与学生实践(p}.022)相伴概率p均小于0.05,故认为它们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在剩余的,如师生互动与案例(p=0.081)、师生互动与分组(p=0.561)等中,相伴概率p均大于0.05,故认为它们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上课环节各个要素在同一节课中出现情况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在正式上课环节设计中,同时应用1至2种方法或策略的比例很多。表s显示了上课环节各要素的应用次数和比例关系,其中学生实践、案例法和评价法教学所占比例较高,基本都在15%以上,其他所占比例较低,在10%左右。从表4和表5的对比可以看出,有一些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中同时被利用,但是却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没有应用任何策略和方法。

  案例法应用频数与比例分析从表6可以看出,在教学设计中没有出现案例的教师占67.7%,出现1次的占22.8%,出现2次的占9.4%。而从表7可以看出,在教学设计中,中职教师明确提出精心准备案例的只占7.5%,在教学实施中采用案例导入的占28.3%,但是在上课时应用案例教学的却占到了64.1%。虽然在教学实施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达到了很高的比例,但这是在出现案例法中的比例,在总体中却不尽如人意。

  讨论与建议

  (一)中职教学设计应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工程,应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

  长期以来,一些中职教师对教学设计关注度不够,始终认为它与教学的联系不大,忽略甚至忽视教学设计;还有一些教师尽管在教学前进行教学设计,但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其实,教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和操作性。邓泽民教授认为: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人才的中职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反映在所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胜任工作的知识和能力。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系统,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着眼整体,统揽全局,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尤其是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在教学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从这次调查来看,中职教师教学设计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令人担忧。在所统计的6个环节中,教学设计包括所有环节的仅占1.6%,含5个环节的占4.7%,4个环节的占10.2%,包括i-3个环节的最多,分别占到23.6%,34.6%和25.2%。这些数据都充分表明了中职教师在教学设计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中职教师必须加深对教学设计的认识和理解,系统地、综合地、整体性地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并根据市场和社会的变化,做出动态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策略的选择应适宜,应以注重师生互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度和创造性为前提

  在以能力培养为本的中职教育中,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法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水平。但这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的学习情境和氛围,而不是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单纯地采取“满堂灌”的方式,以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从本次调查我们看到,中职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多样的,存在案例教学、分组教学、演示教学、问答教学等形式。例如,案例教学占了教学过程的26.8%,学生的动手实践则达到了47.2%,这些都与中职教育培养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技术人才的教育目标是相对应的。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注意其中存在的问题:这些方法的选择是否都与培养学生的技能相关,是否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例如,在对上课过程的相关分析中,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的分组法与案例不存在显著的相关,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形成师生互动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总之,教学过程设计作为整个教学设计的主体,其中各种教学策略的选择都应该强调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提高和完善为中心。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种适宜初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学,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三)注重教学评价

  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评价是一个评价教学效果、教学效率的措施,特别是基于中职教育本身固有的属性,教学评价不可或缺。在本次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形成性课堂评价意识较其他方面还是比较乐观的,占到了24.4%。但在总的教学过程设计中,却只占到了14.9%。虽然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也可能有教学评价方面的内容,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却未表现出来,况且有课堂小结的人数只占到了总体的40.2%,在这方面还是存在不足的。因此,新时期应鼓励和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这要求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成绩动态地给予评价,及时激励学生或者帮助学生改正自己的不足,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胜任工作。

  总之,在中职的实际教学中,应该把教学设计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对教学进行认真的设计,不断适应当今社会和科技迅速发展对中职学生的新要求,敢于对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努力为社会造就全方位的人才。

教师教学设计8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要求:

  (1)掌握烷烃的分子组成、结构等的特征。

  (2)理解同系物、烃基等概念,学会烷烃的命名。

  (3)理解同分异构体概念。

  (4)了解烷烃系列的性质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要求

  (1)基本学会烷烃同分异构体的分析方法,能够书写5个碳原子以下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

  (2)从甲烷的性质推导到烷烃的性质的`过程中,学会从一种代表物质入手掌握同系列有机物性质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实验和多媒体动画等,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教学重点】

  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都是烷烃的性质和同分异构体概念的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导入]

  1、甲烷的分子结构有什么特点?甲烷有哪些主要化学性质?

  2、什么叫取代反应?举例说明。

  [自主学习]

  1、课本54页"学与问"试归纳出烷烃在结构上的特点。

  2、阅读教材55页,试归纳出烷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归纳小结]

教师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1、两头翘;

  2、仰卧起坐传递球;

  3、投掷。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俯卧挺身的动作概念和投掷垒球时的`出手角度;

  2、技能目标:

  A、学会俯卧挺身技术,力争有90%左右的学生能独立完成,发展学生腰背腹弹性和力量;

  B、通过“投掷过关”等投掷游戏,复习巩固原地正面、侧向投掷垒球技术,提高学生投掷能力:

  3、情感目标:

  A、初步具有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并通过游戏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B、通过学生的分组自练、自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本课重点:

  A、俯卧挺身时两腿配合上体协调上举;

  B、投掷垒球时的出手时机;

  本课难点:

  A、俯卧挺身时两腿夹紧并充分伸展;

  B、投掷垒球时转体和挥臂的连贯性

教师教学设计10

  变式教学法的核心是利用构造一系列变式的方法,来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数学问题的结构和演变过程,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及创设暴露思维障碍的情境,从而形成一种思维训练的有效模式。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在相同条件下迁移、发散知识的能力。它能做到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使各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尝试到成功的乐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使他们的应变能力得以提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变式教学的功效

  1.克服思维的惰性状态,培养思维深刻性

  教师通过不断变换命题的形式,引申拓展,产生一个个既类似又有区别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挑战中寻找乐趣,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2.克服思维的封闭状态,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教师在数学变式教学过程中,不仅只重视问题解决的结果,而且针对教学和重难点,精心调设有层次、有坡度的,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例(习)题。学生在讨论归纳中,启迪思维、开拓思路,在此基础上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在不断探索解题捷径的.过程中,使思维主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并渐入佳境。

  3.克服思维的保守状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变式教学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去思考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深化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克服了思维保守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的目的。

  4.运用变式教学,培养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的热情

  变式教学教学是对数学知识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揭示不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够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够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二、变式教学设计的原则

  1.适度适量的原则

  适度,即是变式设计不能过繁荣适量,即是变式内容设计不宜过多。要求过繁,学生思维往往会出现“卡壳”,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问题我解决,降低学习效率,长期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解题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培养;内空过多,不但会再次造成是题海,还会增加无效劳动,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持续的兴奋强度降低。过繁过多的变式设计不仅对学生学习课内知识没有帮助,而且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效果也就自然大打折扣了。为此变式题要精选,要以不太难、不太繁但要学生动脑筋思考为度,使学生肯于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从中发现规律。

  2.充分有效的原则

  抽象的知识不仅要通过熟悉的、广泛的、众多的事物才得以形成,而且在感性向理性的抽象思维活动中,教师除了提供常态的标准材料,还要变换材料的非本质属性,即提供充分的事物变式让学生感知、比较。否则,学生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是容易造成知识内涵增加,外延缩小。

  三、变式教学的方式

  1.概念课中的变式教学

  概念,在数学课中的比例较大,初中数学教学往往是从新概念入手。正确理解概念,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概念教学有其特殊性,它要求不仅学生识记其内容,明确与它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且要能灵活运用它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概念往往比较抽象,从初中生心理发展程度来看,他们对这些枯燥的东西学习起来往往是索然无味,对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很困难。而采取变式教学却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使学生度过难关。教师应通过变式,或前后知识对比,或联系实际情况,或创设思维障碍情境,来散发学生学习兴趣,变枯燥的东西为乐趣。

  2.例题课中的变式教学

  有的数学教师在例题讲解方面采用的是“教师讲例题,学生仿例题”的公式化的教学,这种单纯性地讲授和简单地套用阻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教材中的例题富有典型性和深刻性,在中学数学教学例题变式教学这中,所选用的“源题”应以课本的习题为主,课本习题均是经过专家学者多次筛选后的题目的精品,我们没有理由放弃它。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和挖掘课本的习题,也可以是其它的题目,如选自辅导资料的题目或历年高考、中考题等。编制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用和多题一解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选取的范例应具有“四性”:针对性、基础性、灵活性和可变性。即对所学知识的训练有针对性;能用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加以解决;解法灵活多变;可以进行题目变式,联题成片。

  四、变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变式数量的确定

  数学变式的数量确定是一个首要的问题,原因是:第一,课堂时间有限,这个客观条件促使我们必须考虑问题变式的数量;第二,即使将数学学习时间拓展到课堂以外,我们也不可能提供并且教授学生关于某个特定数学内容的所有变式,因为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变式,我们也没必要提供并且教授学生关于某个特定数学内容的所有变式。所以,数学教学就是教会学生通过体验有限变异这样一个过程学会面对未来变异的本领,其实这种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早有体现,如学会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通过解有限道题的练习获得解无限道题的能力就是这种理念的早期提法和朴素表达。

  2.变式问题的合理性

  由于变式数量的有限性,因此必须选择好的问题进行变式,这里所说的好的问题主要是指:一是问题必须包含合理的变异,所谓的合理,既指形式上的,又指内容上的,还指变异数量上的,形式应是有所变化的,内容应是能够接受的,数量应是恰如其分的;二是问题必须包含尽可能多的、不再重复的变异,只有这样,有限的问题才能包含尽可能多的变异,从而就构成有效的问题变式。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变式训练,起到巩固基础、培养思维、提高能力的作用。特别是,通过设计变式训练培养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联想、敢于怀疑的品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这应该是一名数学教师努力和不断的追求的远大目标。

教师教学设计11

  一、教学内容

  1.弯道跑2.游戏:十字接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弯道跑“一大一小,内外结合”的技术要领,初步建立技术动作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和游戏,发展学生学生快速跑的能力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自我思考意识和集体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理的身体倾斜,正确的摆臂姿势以及两脚着地的方法。

  【难点】控制重心,保持平衡。

  四、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安排见习生。

  要求:动作规范,队列整齐;精神饱满,口号洪亮。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

  (二)准备部分

  1.围绕操场内的标志桶做绕圈无规则慢跑

  2.徒手操

  (1)伸展运动(2)振臂运动(3)体转运动(4)弓步压腿(5)活动膝关节(6)活动腕踝关节

  要求:动作舒展,充分活动。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

  (三)基本部分

  1.提问直线跑和弯道跑的区别,学生思考并积极的`回答问题。

  2.教师示范直线跑与弯道跑,学生观察教师示范身体的变化并回答刚才的问题。

  教师总结:弯道跑的动作要领为“一大一小,内外结合”,大为右臂摆动幅度大于左臂,左臂的摆动幅度小于右臂,右脚的前脚掌内侧着地,左脚的前脚掌外侧着地,身体适当向内倾斜。

  要求:动作到位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

  3.学生练习

  (1)原地摆臂练习(10S×2组)

  (2)学生左腿弯曲,右腿伸直,练习摆臂,体会重心的倾斜(10S×2组)

  (3)原地高抬腿加摆臂组合练习,体会脚着地动作与摆臂的协调。

  (4)学生分成4组,在4个圈上进行慢跑(慢速1组,中速3组,快速2组)

  要求:体会重心的倾斜,手脚协调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

  4.游戏:十字接力跑

  学生成四队分别站在练习点(圆圈中两条相交的直径上),围绕圆形路线跑进,学生分别从各点出发后回到起点,与第二位同学击掌后依次进行。

  要求:按照规则完成比赛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在轻音乐的氛围中拉伸放松

  2.集合整队,小结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散点队形

  五、场地器材及负荷预计

  1.场地器材:田径场一块、标志物若干、录音机1台。

  2.预计强度:

  练习密度:36%—40%;平均心率:130—140次/分;练习强度:中等强度。

教师教学设计12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此我精心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环节,通过课件、生字卡片及偏旁卡片的展示,采用各种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本节课能快乐地、自主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琅琅上口的韵文,也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小儿歌,“一个大,一个小;一边多,一边少”通过简单的比较,不仅向学生展示了黄牛、小猫、鸭子、小鸟四种可爱的动物,还向学生展示了苹果、枣子、杏子、桃子四种好吃的水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并会读本课的12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犭”(反犬旁)和“鸟”(鸟字旁),认识并会读农家小院图下的8个词语。

  2.知道“大──小”“多──少”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了解量词“群”、“颗”、“堆”等的意思,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在识字教学中,师生互动,灵活地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记字形、记字义,让学生掌握生字。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农家小院的景象,初步感知对具体事物的比较。

  3.量词运用于教学中,图文相连,结合儿歌的学习多读多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感受农家的田园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认识并会读本课的12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犭”(反犬旁)和“鸟”(鸟字旁),认识并会读农家小院图下的8个词语。

  教学难点

  知道“大──小”“多──少”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了解量词“群”、“颗”、“堆”等的意思,学会正确使用量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及偏旁卡片

  课时安排

  共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举例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一起看大屏幕,老师问,学生答。

  2.教师小结:由此可见大小、多少都是通过比较才能得知的,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识字(二)的第7课《大小多少》。

  3.教师板书课题,全班学生齐读两遍。

  4.师:有一对反义词就藏在题目中,“大──小”“多──少”。像这样表示意思相反的词叫反义词。

  二、初读韵文,认读生字

  1.初读课文,教师提出学习要求: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翻到第68页,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另外,读的时候既不要丢字,也不要加字。

  2.认读生字。

  duō shǎo huánɡ niú zhī māo

  多少黄牛只猫

  biān yā pínɡ ɡuǒ xìnɡ táo

  边鸭苹果杏桃

  (1)师指出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字音上,“边”是前鼻韵母,“黄、苹、杏”都是后鼻韵母,“少、只”都是是翘舌音,“多、黄、边、果”都是三拼音节,“只”是整体认读音节,“少、只”都是多音字,要提醒学生注意读准确。“苹、杏、桃”都是植物,所以“苹”的偏旁是草字头,“杏”的偏旁是木字头或木字旁,“桃”的偏旁是木字旁。“猫”的左边叫“犭”(反犬旁),“鸭”的右边叫“鸟”(鸟字旁)。

  (2)跟着老师读。

  (3)跟着小老师读。哪位小老师愿意带着大家读一读?(指名带读)。

  三、创设情境,看图学词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漂亮的图画,看课件上的农家小院图。问:这是一个农家小院,看完图后,说说农家小院里有些什么。

  2.学生回答后总结:有苹果树、枣树、鸭子、黄牛、小猫、小鸟,桌子上还有桃子和杏子。

  3.认读带拼音的词语。

  huáng niú xiǎo māo yā zi xiǎo niǎo

  黄牛小猫鸭子小鸟

  píng guǒ zǎo zi xìng zi táo zi

  苹果枣子杏子桃子

  (1)师指出应该注意的问题。

  词语的朗读首先要强调读准字音,比如“鸭子”、“枣子”、“杏子”、 “桃子”中的“子”要读成轻声,枣是平舌音,子既是平舌音也是整体认读音节。

  (2)让学生拼读图下的8个词语。在读后引导学生发现:第一行词语都是动物的名称,第二行词语都是水果的名称。

  (3)看着图下的8个词语分别找一找图画上的动物和水果,找到后跟它们都分别打声招呼。

  4.去掉拼音读词语。

  黄牛小猫鸭子小鸟

  苹果枣子杏子桃子

  (1)男女生比赛读。

  (2)全班同学一起读。

  四、图文结合,学习韵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刚才读的字词朋友带入文中,看全文一共有几节?(4节),标出每一节的序号。每一节有几句话?(1句话),全文共有几句话?(4句话),哪两节比大小?(第一节和第三节),哪两节比多少?(第二节和第四节)。

  2.找四个同学分别读课文的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

  3.课件出示第一节,学习第一节。

  (1)谁大谁小?(黄牛大猫小),黄牛和猫比什么?(黄牛和猫比大小),谁和谁比大小?(黄牛和猫比大小)。

  (2)认识文中的量词,数牛的时候可以一头一头地数,数猫的时候可以一只一只地数,“头”和“只”都是量词,像这样表示事物数量的词叫做量词,分别在量词“头”和“只”的下面画横线。

  (3)师:一个大,一个小,一什么黄牛一什么猫?生: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

  (4)去掉第一节的文字,看图读第一节。

  4.课件出示第二节,学习第二节。

  (1)谁多谁少?(鸭子多鸟少),鸭子和鸟比什么?(鸭子和鸟比多少),谁和谁比多少?(鸭子和鸟比多少)。

  (2)认识文中的量词,你从哪个字看出鸭子多?(群)。用“群”数,你发现了什么?(数量多,聚在一起)。“很多只鸭子”或“好几只鸭子”在一起,可以说成“一群鸭子”。除了一群鸭子还可以说一群什么?(一群小鸡、一群小孩、一群白鹅)。“群”一般我们都用在动物身上。同一物品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词,如:一群鸭子,一只鸭子;一只鸟,一群鸟。“群”和“只”都是量词,分别在量词“群”和“只”的下面画横线。

  (3)师:一边多,一边少,一什么鸭子一什么鸟?生:一边多,一边少,一群鸭子一只鸟。

  (4)去掉第二节的文字,看图读第二节。

  5.课件出示第三节,学习第三节。

  (1)谁大谁小?(苹果大枣小),苹果和枣比什么?(苹果和枣比大小),谁和谁比大小?(苹果和枣比大小)。

  (2)认识文中的量词,数苹果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数,除了一个苹果,我们还可以说一什么苹果?如:一筐苹果,一箱苹果,一篮苹果。

  数枣的时候可以一颗一颗地数,除了一颗枣,我们也可以说一筐枣,一箱枣,一篮枣。

  颗”和“棵”这两个字都读kē,是同音字,但意思不同。“颗”是页字旁,“颗”多指圆形或颗粒的东西,用在比较小的东西上面,如:一颗星,一颗心,一颗珍珠,你还会说一颗什么?(一颗露珠、一颗水珠、一颗宝石、一颗钻石等)。“棵”是木字旁,“棵”多用于植物,如:一棵大树,一棵小草,你还会说一棵什么?(一棵桃树、一棵柳树、一棵小树、一棵禾苗等)。

  “个”和“颗”都是量词,分别在量词“个”和“颗”的下面画横线。

  (3)师:一个大,一个小,一什么苹果一什么枣?生: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苹果一颗枣。

  (4)去掉第三节的.文字,看图读第三节。

  6.课件出示第四节,学习第四节。

  (1)谁多谁少?(杏子多桃少),杏子和桃比什么?(杏子和桃比多少),谁和谁比多少?(杏子和桃比多少)。

  (2)认识文中的量词,你从哪个字看出杏子多?(堆)。用“堆”数,你发现了什么?(数量多,紧紧地叠在一起)。“许多杏子”可以说成“一堆杏子”,杏子可以一堆一堆地数,还可以怎样数?(一个杏子,一箱杏子,一筐杏子等),数杏子时用“堆”,你还知道一堆什么?(一堆苹果,一堆枣,一堆桃子,一堆橘子,一堆花生,一堆树叶等),桃子除了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一堆一堆地数,一箱一箱地数,一筐一筐地数。“堆”和“个”都是量词,分别在量词“堆”和“个”的下面画横线。

  (3)师:一边多,一边少,一什么杏子一什么桃?生:一边多,一边少,一堆杏子一个桃。

  (4)去掉第四节的文字,看图读第四节。

  五、朗读韵文,体会韵味

  1.课件出示量词下画横线的课文。

  2.我们这篇课文是一篇韵文,韵文是讲究格律的,甚至大多数要使用相同韵母的字作句子结尾,以求押韵的文体或文章,我们这篇课文每一行的最后一个字就都使用了相同的韵母ao,韵文浅显易懂,节奏感强,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儿童朗读,朗读的时候,就要把这篇韵文读得很好听,要读出节奏感。

  (1)听老师一边拍手一边读。

  (2)全班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读。

  六、根据图画试背儿歌

  我们这篇课文不仅是一篇琅琅上口的韵文,也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小儿歌。

  1.全班学生根据每一幅图画试背儿歌。

  2.全班学生把四幅图画连起来试背儿歌。

  七、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说。老师总结:今天我们认识并会读本课的12个生字了,认识了2个偏旁“犭”(反犬旁)和“鸟”(鸟字旁),已经会读农家小院图下的8个词语了,我们学习了课文,认识了“大──小”“多──少”两对反义词,认识了文中的量词,还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

  八、布置作业

  1.用量词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一条鱼等。

  2.回家后把今天学的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九、板书设计

  7大小多少

  黄牛猫鸭子鸟

  苹果枣杏子桃

教师教学设计13

  一、课题:《泥塑》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泥塑浮雕的基本知识。并学会用泥塑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捏泥的基本技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点

  泥塑的制作方法,泥塑浮雕手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难点

  表达意图的准确性与独创性,泥塑浮雕手法的多样性。

  五、教学准备

  教学用具:泥塑雕塑工具、挂图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民间小泥人,引起大家的兴趣,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这是如何制作而成的.?

  (二)合作探究,讲授新知

  (1)作品欣赏:

  讨论《老渔翁》泥塑浮雕的特点,所用的技法。

  (2)基本技法:(教师和学生共同动手)

  1)手捏法。

  2)泥条法。

  3)泥板法。

  4)挖空法。

  5)借助它物法。

  (3)制作过程:运用合作的方式制作

  1)准备材料

  2)组织骨架:

  思考:扎骨架都有哪些材料、做法。

  大型、小型雕塑分别用什么材料扎骨架。

  3)捏出各个部位,在粘结起来。然后细部雕塑

  4)修整、上色,完成作品。

  (三)艺术创作,巩固提高

  制作一个泥塑作品。

  要求:作品新颖、独特、制作手法多样。

  注意:生动、合理、速度、纪律

  (四)课后小结,布置作业

  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展示部分学生优秀作品,学生之间利用超市购买法进行点评。

  2.布置下节课所带学习用品。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更多教案内容,大家可以下载本文档后按住ctrl点击:福建教师考试13个学科教案汇总。如果需要其他备考资料,也可以直接点击:福建教师考试备考进入查看。

教师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榨、溜、矮”等生字,会写“亩、播、吩咐”等生字,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圈点勾画、小组讨论等,概括文章脉络,学习借物喻人、反衬的写作手法。

  3.感受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文章脉络,学习借物喻人、反衬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授课道具(花生),对话学生:大家对花生有什么印象呢?有人说好吃,有人说便宜,还有人说可以用来榨油,看来大家都挺了解和喜欢花生。其实不仅我们大家喜欢花生,在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优秀的作家,他也很喜欢花生,并以“落华生”为自己的笔名,还写了文章《落花生》,说到这,我看见很多同学都流露出好奇的表情,是不是非常想了解这个人为什么如此喜欢花生呢?事不宜迟,我们今天就跟随作家许地山的脚步,走进《落花生》这篇文章来一探究竟吧!【板书:落花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主解决,解决不了的举手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明确:学生可能对“榨、溜、矮”等生字有问题,可以从音形义等方面进行讲解。

  2.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明确:人物:一家人(关键人物:父亲);事件: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用概括性的词语回答:“我”、哥哥和姐姐的眼里,花生有什么好处?

  明确:味美、可榨油、价廉。

  2.再读课文,小组讨论并回答:在父亲的眼里,花生有什么好处?作者是如何描述的?

  明确:“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花生好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描写方法:反衬,用“桃子、石榴、苹果”的爱出风头来反衬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反衬的好处:更加鲜明地表现出花生的品质,有力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做一个有用的、默默无闻的人。【板书:默默无闻、朴实无华、反衬】

  3.学生自主思考:怎么理解“我”和父亲的谈话?

  明确:

  (1)从父亲的角度:花生最可取之处——朴实无华、有用;教育和希望孩子要做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2)从“我”的角度:理解父亲说明的“落花生”精神;希望自己做一个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板书:有用的人】

  4.学生带着文章主旨再次朗读课文,思考:文章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明确:借物喻人,即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好处:借物喻人可以使文章含蓄有深度,增加文本的.阅读性;突出文章中心思想。【板书:借物喻人】

  (四)拓展延伸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再一次感受花生默默无闻、朴实无华、有用的精神。

  (五)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重难点。

  2.作业:教师布置课下作业:利用借物喻人或者反衬的手法,描写人的一种品质,字数100字左右。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记叙性散文,因而重心在写作手法和做人道理上。本堂课的教学,抓住许地山写作的特点,从作者的写作方法入手,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圈地勾画和讨论中,切身感受花生的品质,学习作者反衬和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课堂充分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其学习主体性的地位。本节课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达到了师生共建课堂的效果。但是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对于深入理解“落花生”精神有些困难。

教师教学设计15

  一、开始部分

  这是体育学科试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具有标志性的环节。所谓的开始部分,内容即课堂常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上课之前,集合整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进入到课堂状态,其次,强调纪律和注意事项,为接下来的上课训练做好准备。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面试考生在这一环节不重视,以为只要授课时把动作讲好就万事大吉,其实并不是。我们都知道,面试是一种考察面试者能力素质的一种形式,但是它绝不流于形式,而是不仅看重内在,更关注的是整体的教师素养,说白了,也就是看面试者是否具有一个体育教师应有的样子。于是,我们需要在这一环节,从声音,状态,口令流畅度、正确性等几方面加以注意。声音要响亮,干脆、掷地有声;状态要饱满,干练、精神抖擞;口令顺序要正确,动令预令要喊准。宣布授课内容,对学生的一些服装检查,纪律的强调,见习生的安排要到位,语言简洁。

  二、准备部分

  两个目的:一是热身,降低肌肉粘滞性;二是联系,更好过渡到教学。一般来说,最基本的可以选择热身跑,但是在这里需要注意,热身跑有的考生在试讲的时候喜欢选择体委带跑,更有甚者,开始部分都选体委代理整队,那真是救不了你。众所周知,面试就是展示自己的时候,需要将平时体委做的事自己做出来。所以,要自己喊整个跑步走-一二一……-立定的口令。(同时还要注意,自己要是跑的话,要跑正确,否则会很尴尬)。

  其次就是徒手操活动,一般来说,从小学高学段开始就可以做。在此需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时间;二是节拍;三是动作。首先,由于面试时间都相对较短,总体来说10分钟左右,因此不能做四个八拍,每节做一个八拍即可;其次,既然是节拍,就要喊得有节奏,不能呆板;最后是动作的正确及连贯。

  然后可以在本节课主内容的基础上创编一个体育游戏。这些游戏要贴合“主教学内容”,往往能起到提前让学生感知本节课技术动作需要注意的问题,或者可以起到“穿针引线”的良好作用。或者可以选择一些针对性的素质训练也是可以的。总之,准备活动既要做到有趣,还要科学,有相关性。

  三、基本部分

  (一)新课导入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在教资面试、教师招聘面试和笔试的教学设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导入能让考官耳目一新,甚至影响到你的考试分数。体育教师在每节课的开头要向学生交待清楚课题和课的内容。

  (二)示范教学

  这里提供两个授课思路:一是常规性教学;二是发现式教学。

  常规性教学一般就是先带着问题进行整体示范,然后分解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这种方式的好处是简单易操作,不需要考虑那么多,设计很多问题,但是同时就暴露出了新课改下的缺陷,不具有更好的启发性。举个例子:鱼跃前滚翻,在新课讲解时先做整体示范,并让学生观看图片,从前滚翻复习开始,让学生尝试说出与前滚翻的不同之处,以及具体该如何做到的'方法。

  发现式教学是比较有目的地采取一些问题引导,以及活动的安排,逐渐靠近新课的内容教学,它跟准备活动不同,举个简单的例子:足球脚背正面踢球,前提是之前学习过足球脚内侧踢球,但是由于脚内侧踢球在力度和速度上都不能满足要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用脚的背部击球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以此来激发学习兴趣,并在学生的尝试练习中发现问题进行点拨教学。达到启发目的。

  分解示范讲解时要做到语言简洁规范,使用标准专业术语,但是要为学生做通俗易懂的解释,既体现专业性,还体现指导性。讲解配合动作,放慢速度,必要可以做两遍。

  (三)练习指导

  练习部分抓住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循序渐进,一个是及时纠错指导。

  循序渐进其实就是为了让学生在练习时不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的方式去练习动作,一般体育的项目动作都是可以分解教学,那么练习时也要分解练习,而不是一开始就是练习整套动作,这样不利于形成很好的动作认知。

  (四)游戏比赛

  为了检验学习效果,或者说更加体现课堂的活动性和趣味性以及合作与竞争性,在练习结束之后,通常要安排游戏或者比赛,结合课程内容,讲清规则,安排有序。

  四、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也叫整理活动,主要目的是解除课程基本部分所造成的心理、生理上的紧张状态。通常采用集体游戏或放松操等。

【教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师教学设计11-21

教师优秀教学设计02-16

教师教学设计与反思02-05

教师教学设计13篇03-20

教师教学设计精选15篇03-14

教师教学设计15篇01-29

教师教学设计(15篇)02-10

老师你好教学设计01-22

教师教学设计(合集15篇)03-19